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精選5篇

字號:


    在日常工作或?qū)W習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浮現(xiàn)在腦海中,此時我們可以選擇靜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作品會有不同的心得體會,有沒有曾經(jīng)對心得體會感到毫無頭緒呢?
    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 篇1
    當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被敲下許可的印章,當共和將傾,國將不國。無盡仁人志士化作響錘,敲響眾人,立志改天換地,跨過荊棘叢,找到一張救國救民的藥方。
    或許在《覺醒年代》這部劇中,仲甫先生與守常先生更像是璀璨發(fā)光的明星,是指引那個時代青年們走出陰霾,踏入光明的一道光。其實小生初閱此劇,第一崇敬的人還是蔡元培先生。當然,陳、李、蔡等人都像極了天上發(fā)光發(fā)亮的明星,他們作為當代青年們的領(lǐng)頭人,都各自有各自的閃光點??晌覅s偏愛蔡公的兼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從小說到大的道理,但在現(xiàn)代社會,處處充斥著極端,自私與狹隘,網(wǎng)絡(luò)發(fā)言處處橫跳的是二極管。他們用自己狹隘的價值觀扭曲了這個本不絕對的世界,而蔡公的兼容,是對他們這種思想最大的輕蔑與諷刺。
    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
    蔡公聽諸導百家之言,集眾智以探索救國之路。這是他長遠的眼界與寬大的格局。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究竟是馬克思主義能救中國還是空想社會主義亦或是杜威實驗主義。當大家都在為把誰關(guān)在外面而爭論不休時,蔡公卻笑盈盈地把門打開,先讓外面的各種人一同迎進來,然后再不緩不慢地將那些不必要的人清理出去。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公的兼容是有智慧的,他集了老祖宗傳下來的智慧,將囊括百家,合成一統(tǒng)各取其優(yōu)的智慧用在了治理北大上。在19xx的北大,不僅能聽到外街傳來的抗議演講聲,或許還能看到一群長衫老儒坐在一起吹煙喝茶,閑談國事。這是蔡公營造的北大,是當年那個國內(nèi)各類思想交匯最繁榮活躍的北大,更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襁褓。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發(fā)出同一種聲音,而是一百個人發(fā)出一百種聲音后,他們能彼此尊重。
    蔡公或許深諳其意。在新舊文化的對抗戰(zhàn)中,他從未因自己的思想而去驅(qū)趕異類,反而敞開了胸懷,也大大方方的迎接老儒生們,讓老將新將一起上,大家一起探索思想異同,才有了陳獨秀辜鴻銘能笑見握手的一幕。沒有風暴的海洋是池塘。我想這也是北大思想上能如此繁榮興起的原因。的確,沒有辜鴻銘,新思想或許不會成為新思想,而北大,也就算不得北大了。
    事業(yè)文章隨身銷毀,而精神萬古長青。
    先生千古。先生的兼容精神千古。
    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 篇2
    20x年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全國各地的共青團、學校和各類青年團體都組織了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的紀念活動,還有一些自媒體公眾號也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了一些講故事、“對話”名人的俏皮形式,既不同于刻板、泛泛而談的說教,又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性,以時下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口,演繹了一場場精彩的“90后”“00后”之間的跨時空“對話”。
    不管是“漁陽里來信”的小清新動畫短片,還是《100年前90后圖鑒》的漫畫版“舊語新說”,都讓人眼前一亮,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的同時,還讓人印象深刻,使人們在不經(jīng)意中就對一些愛國志士、熱血青年的親身經(jīng)歷、感人軼事銘記在心??缭桨倌隃嫔?,身處不同世紀的“90后”“00后”何以還能有“共同語言”,達成心靈上的共鳴,是在于家國情懷永遠都是華夏兒女的信仰“主旋律”,不困于前、賡續(xù)奮斗的精神永不過時。
    學海本無涯、苦練“基本功”,于奮斗中交流“學霸養(yǎng)成記”。對于當下的年輕人而言,學習“充電”似乎永遠是常談常新的話題。就職前需通過筆試面試的復習準備、上崗后仍需面對崗位培訓、每年迎接大大小小的各類考核,總是在忙不迭地和“考”打交道、于“學”中求精進。而在100年前的上海“漁陽里”外國語學社,也有一位“學霸級”人物居于其間,他就是新中國第一代中央領(lǐng)導人之一的劉少奇,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90后”。他在赴俄羅留學前,每日深居簡出、熬夜苦學從未接觸過的俄語,正是因為他比其他人更能吃得了苦、對自己從嚴要求、耐得住寂寞,才得以順利獲得赴俄留學的機會,這也為他日后組織工人運動、邁上革命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對于當下年輕人而言,也應(yīng)有這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不停止學習的腳步,才能在業(yè)務(wù)技能、理論知識層面不斷精進、有所進步。
    立下千鈞志、信念“堅如磐”,于奮斗中錨定“定海神針術(shù)”。古人云:“志之所趨,無遠勿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不管是身在烽火不絕、埃塵連天的戰(zhàn)爭年代,沐風櫛雨、篳路藍縷的改革時期,還是處于欣欣向榮、萬象更新的新時代,信念都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力量之源,是點亮前方漫漫長路的星星之火。在100年前,那些充滿愛國志向、在黑夜中奔走相告、為中華之崛起而吶喊呼吁的年輕人,他們中的有些人放棄了原本殷實的家境、無憂的生活,轉(zhuǎn)而投身于解放全中國的革命事業(yè),甚至為此獻出寶貴的生命,但他們從未后悔自己的選擇,就如同傳說中大禹治水留下的那枚“定海神針”般,一旦插入深海礁石土壤之中,就絕不動搖半分。對于時下的年輕人而言,也應(yīng)立下愛崗敬業(yè)、踏實奉獻的千鈞志,在盡職履責中彰顯崗位責任心、錘煉不懈進取力。
    采擷新思路、創(chuàng)新“立標桿”,于思索中引領(lǐng)“弄潮兒之路”。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源泉,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而在100年前,對于羸弱不堪的中國、饑寒交迫的人民而言,“創(chuàng)新”則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稀罕品”“非必需品”,但對于一些以與眾不同的新思路“立flag”的年輕人而言,創(chuàng)新意識從未間斷過。譬如,在“五四運動”中推行的“白話文”運動,不管是強調(diào)以“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90后”胡適,陳獨秀提倡的“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還是“00”后冰心發(fā)表的白話文小說集等,都為當時的中國擺脫專治與愚昧的落后狀態(tài)打開了一扇扇創(chuàng)新思想之門、開啟新思路之窗。對于時下年輕人,在自身工作崗位上,也應(yīng)敢于突破固有思維框架的束縛,以新媒體、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為導向,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做新思路引領(lǐng)事業(yè)發(fā)展“航程”的“弄潮兒”。
    回望過去、心潮澎湃;展望未來,豪氣滿懷。于流金歲月的歷史長河中與上世紀的“90后”“00后”進行跨時空對話,我們依舊能感受到那直抵心靈的震撼力和催人奮進的力量。他們青春朝氣,他們熱血無畏,他們懷有家國理想、憧憬重建美好家園,他們于黑暗中為中華民族一步步走向繁榮復興,點燃了一束束燭光、于摸索中不懈前行。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也應(yīng)接過先輩的“接力棒”,于奮斗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無熱血、不青春,奮力書寫屬于當代青年人的時代華章。
    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 篇3
    適逢建黨百年,近期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的感受除了濃濃的感動,便剩下深思。我們偉大的黨經(jīng)歷了艱苦卓絕的奮斗,踏著荊棘,迎著風浪,走過了百年的時光。這一路上,是無數(shù)革命黨人的熱血、黨領(lǐng)袖的先進思想、國人的堅持讓我們一步步走向光明。
    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黨人,在黎明前覺醒,又在黎明前永遠沉睡。是這些無私、勇毅的革命人用鮮血和意志換來了中國的曙光,讓我們可以站在陽光下,站在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下。
    我記得很深刻的一句評論是“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覺醒年代》最好的續(xù)集?!边@讓我想到不久前離我們而去的袁隆平爺爺,他用一生的思索付出,換來了世界的飽食安寧。正是有著千千萬萬像袁隆平爺爺這樣為了黨的未來默默奉獻的國人,我們才有了今天穩(wěn)定和平的生活,有了先進科技實力的后盾,有了昂揚向上、文明和諧的精神社會。
    美好需要我們年輕一代去延續(xù),新生活需要年輕一代去創(chuàng)造。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中。我們不會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也不會在碌碌無為中虛度光陰。我們青年一代應(yīng)不負前人的期盼,傳承紅色精神,砥礪奮進前行。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春風,展望中華民族新的偉大復興。我們會在黨的領(lǐng)導下做好“螺絲釘”,推動社會不斷向前!
    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 篇4
    向與信心?!白孕湃松倌?,會當水擊三千里”——拼搏奮進,砥礪前行。李大釗曾說:“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jīng)驗奮斗?!碑敗?5后”女醫(yī)生甘如意不分晝夜、風雨兼程騎行300多公里支援武漢前線,當24歲的“大姐”周承鈺因肯吃苦、業(yè)務(wù)精成為文昌發(fā)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當抗洪一線負傷的年輕戰(zhàn)士冒小馳于病床之上仍堅持著“下一次,我還會沖在第一個”……他們用樂觀、自信、拼搏告訴我們:奮斗,永遠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新時代青年干部當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攻堅克難,奮進拼搏,用勤勞和汗水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927年,38歲的李大釗被捕入獄,面對殺害,他第一個走上刑場,堅毅從容,意氣軒昂。和平年代,廣大青年滿懷赤子之心,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之中有用雙手、雙眼換取戰(zhàn)友安然無恙的掃雷英雄杜富國,有將最美芳華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黃文秀,有用年輕的生命守護著國與家的援鄂護士張靜靜……“愿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是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錚錚誓言。
    廣大青年干部當以青春之我、奉獻之我,勇于擔當、勤于作為,用青春的力量去踐行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皳P鞭躍馬無止境,歷盡千帆仍少年”——老驥伏櫪,壯心不泯。李大釗用一句“吾愿吾親愛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告訴每一個人,青春不只是年華,更是一種狀態(tài)。青春是鐘南山面對疫情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里來”的擲地有聲,是屠呦呦對中醫(yī)藥“何樂而不為”的矢志不渝,是袁隆平梳耙耬犁追求“禾下乘涼夢”的持之以恒……每一個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都閃爍著青春的光芒。
    青年干部們當以青春之我、實干之我,錨定目標,篤行致遠,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譜寫永恒的青春樂章。
    觀看覺醒年代心得體會 篇5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覺醒年代》,讓人感慨萬分,特別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釗、魯迅、蔡元培、陳獨秀等等。
    《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xiàn)出了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畏犧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這部劇主要敘述了李大釗、陳獨秀和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別以及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和趙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張桐扮演李大釗,于和偉扮演仲甫,候京健扮演學生時代的毛主席……這強大的演員陣容,又給這部劇增加了看點!仲甫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的演技超好,他們熱情奔放,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忠實,又堅持原則……而在父親面前,又成了一個讓老父親放不下心的孩子。
    《覺醒年代》中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京大學的校長位子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因為有那些大師們的存在,比如:文學巨匠——魯迅;《新青年》的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還有后來的胡適、劉半農(nóng)、辜鴻銘、梁漱溟等學術(shù)權(quán)威性人才。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xiàn),劇中大多人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讓觀眾看起來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每一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陳獨秀、李大釗、毛主席、周恩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雖然有人認為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劇中的辜鴻銘就讓人討厭至極,但在我看來,也不盡然,因為辜鴻銘這個人是“老古董”級大師,他精通九國語言,學慣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杰,說實話,論講洋文,論學術(shù)上的造諧,當時都沒幾個人比得上他辜鴻銘的。但是他還是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勛復辟,好在他讓北大師生有幸看到他的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
    他留著長辮子,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保守,迂腐,但在他自己眼里,留長辮子是愛國。而在當時,很多從外國歸來的思想家又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有部分人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信心,當然,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這部劇滿屏的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我認為劇中的很多題材都可以納入學生的教材里,好的作品就應(yīng)該流芳百世,讓后輩們知道,有多少人用當初的前仆后繼,才換來一個新的中國。
    小編精心推薦
    心得體會范文 | 心得體會怎么寫 | 心得體會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