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綜合活動方案12篇

字號:


    為您提供出國留學網準備的“幼兒綜合活動方案”,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和方向。長計劃,短安排,當我們被那些因迷茫而凝結起來的情緒我從下手時。我們現(xiàn)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寫一份工作方案,制定方案要結合多種技術,盡量防止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復制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對復制現(xiàn)象感興趣。
    2、 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復制、發(fā)展擴散性思維。
    3.對“克隆”技術感興趣,有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
    2、拷貝紙、復寫紙、剪刀、果凍盒、橡皮泥、印章、印泥、。
    二、看一看、分一分,認識復制現(xiàn)象。
    1、幼兒觀察物品并進行分類練習。
    3、這些一模一樣的東西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三、試一試、做一做,嘗試復制平面物體。
    1、 幫孫悟空做卡片,根據(jù)意愿自由選擇材料嘗試復制。
    3、教師小結:告訴幼兒,剛才小朋友操作的過程叫“復制”。
    四、了解復制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
    1、平時,你看到哪些地方也要用到這些復制的辦法?
    2、觀看錄象,感知復制技術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3、為什么要使用復制?引導幼兒說說運用復制的好處。
    五、繼續(xù)探索復制的多種方法。
    2、交流自己的復制過程,互相欣賞。
    六、了解生活中的生物克隆技術。
    1、觀看幻燈,激發(fā)對克隆技術的興趣。
    七、給孫悟空送貨。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2)
    目的:
    1.知道稻草人的用處,產生愛護農作物及稻草人的情感。
    2.感受故事中稻草人的情感。
    準備:
    稻草人一個,制作稻草人的材料若干,故事圖片(如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過程:
    一、出示稻草人,激發(fā)幼兒興趣
    1.請幼兒說說它是誰,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用處。
    2.請幼兒給稻草人起個名字,鼓勵幼兒做稻草人的朋友。
    二、結合圖片,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稻草人的朋友》(附后)并提問
    1.稻草人沒有朋友,它感到怎么樣?
    2.稻草人為什么會倒在稻田里?
    3.稻草人先請誰幫忙?兔子幫忙了嗎?它是怎么說的?稻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4.后來稻草人又請誰幫忙?小狗幫忙了嗎?稻草人滿意嗎?
    5.正當?shù)静萑送嶂碜与y受的時候,誰來了?它是怎么做的?
    6.誰成了稻草人的朋友?小猴是用什么辦法使稻草人快活起來的?
    7.你們喜歡稻草人和小猴嗎?為什么?
    三、示范扎稻草人
    1.在幼兒的幫助下,教師示范做一個稻草人(如圖五),請幼兒說說可以給稻草人裝飾點什么。(扇子、草帽等。)
    2.帶領幼兒將稻草人插到稻田里去。
    活動延伸:
    1.學習兒歌《稻草人》(附后)。
    2.學做小型稻草人。
    3.欣賞葉圣陶的童話《稻草人》片斷。附
    稻草人的朋友(故事)
    秋天到了,稻谷黃了,許多麻雀飛來,偷吃稻谷。
    農民伯伯見了十分心疼,他扎了個稻草人,讓它來驅趕麻雀。
    一天夜里,一陣大風把稻草人刮倒了。
    稻草人孤零零地倒在稻田里,它沒有朋友,感到很孤單。
    早晨,稻草人看見一群麻雀來吃稻谷,可是它站不起來,心里好著急。
    一只兔子從稻田穿過,稻草人說:“小兔子,請你幫我站起來好嗎?我要趕麻雀?!?BR>    兔子看了稻草人一眼,說:“原來你只有一條腿,就是站起來也不會走路,你還是躺著吧!”說著,就一跳一跳地跑了。
    稻草人很生氣,它轉過臉不想再看兔子。它寧可躺著,也不要兔子幫忙。
    過了一會兒,一只小狗跑過來。稻草人忙喊:“小狗,請你幫我站起來好嗎?我要趕麻雀?!?BR>    小狗急忙跑來,舉起稻草人隨隨便便地往稻田里一插?!鞍⊙?,我還沒有站好呢!小狗,你把我插歪了!”可是,小狗已經跑遠了,沒有聽見它的話。
    稻草人歪著身子站著,難受極了。這時候,遠遠地跑來了一只猴子。
    稻草人還沒開口,猴子就不聲不響地把稻草人端端正正地插在稻田里。
    “小猴子,謝謝你幫了我?!?BR>    “不用謝?!焙镒优拇蛑静萑松砩系哪嗤痢?BR>    “稻草人,你一個人站在這兒嗎?多孤單呀!”
    “是啊,可是我要趕麻雀呀!”稻草人說。
    “讓我做你的朋友,和你作個伴吧!”
    稻草人說:“難道你也跟我一樣站在這里?哦,不!你會不快活的!”
    猴子搔搔后腦勺,眼睛骨碌骨碌地轉著,它要想個辦法,讓稻草人快活起來。
    “哈,有了!”它拔起稻草人,舉著它,在田埂上飛奔起來。
    遠處的麻雀見稻草人來了,“哄”的一聲飛走了。
    從來沒離開過稻田的稻草人,張開雙臂,高興地叫著:“啊,我的朋友,我好快活呀!”
    稻草人(兒歌)
    你拿草,我拿繩,
    大家來扎稻草人。
    稻草人,戴草帽,
    手拿扇子迎風搖。
    迎風搖,站田中,
    麻雀見它一溜風。
    一溜風,影無蹤,
    秧苗長壯它立功。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3)
    幼兒園中班主題綜合――活動恐龍家園
    活動目標
    1、能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各種材料將自己裝扮成一只恐龍,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能團結協(xié)作,解決困難,達到目的。
    3、體驗創(chuàng)造的成就感和游戲的樂趣。
    環(huán)境材料
    1、室內:與幼兒共同布置一片侏羅紀的樹林。
    2、室外: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在大操場的山上布置“侏羅紀公園”。
    3、收集各種各樣的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小朋友,恐龍真好玩,你能給大家說說你喜歡哪些恐龍呀?”
    幼:我喜歡的恐龍有三角龍、雷龍、翼龍、長頸龍、劍龍。
    幼:我喜歡的恐龍有馬門溪龍、迅猛龍、雙冠龍。
    (注:孩子們對恐龍很感興趣,讓幼兒自由充分的講述恐龍知識,一方面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幼兒間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你們看,這邊有我們收集的各種各樣的材料,我們一起把自己打扮成一只漂亮的恐龍,好嗎?”
    二、幼兒裝扮自己。
    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各植牧習炎約捍虬緋梢恢豢至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喜歡音樂,但對幼兒來說,音樂又是抽象的,他們還不能自如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具體感受。為此,我選擇了小樹的生長這一幼兒容易理解的內容作為切入點和興趣點,引導幼兒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大膽表現(xiàn)小樹生長過程中的各種姿態(tài)。同時結合游戲熊和樹,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能按信號做出不同的身體動作,培養(yǎng)幼兒控制身體的能力?;顒庸灿形鍌€環(huán)節(jié),本著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設計。
    活動目標
    1.能隨著背景音樂的變化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xiàn)樹的各種姿態(tài),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2.大膽想象樹和熊活動的動作,能按信號快走和保持身體姿態(tài)。
    活動準備
    1.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樹的各種不同形態(tài)。
    2.熊頭飾一個,不同節(jié)奏的背景音樂。
    3.布置好活動場地:場地兩端相距15米,各畫一條線,作為起點線和終點線。
    活動過程
    一、小樹苗長大
    引導幼兒跟隨教師做模仿操。教師用語言引導: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些開心的小樹苗。它們喝水(蹲下、抬頭)伸個懶腰(伸臂)微風吹來(側身搖擺)睡一覺(睡覺狀)長高了一點(踮起腳尖)。
    重復活動。
    二、我是一棵小樹
    引導幼兒隨著音樂變化自由想象,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xiàn)小樹的姿態(tài),產生在逆境中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教師結合背景音樂的內容引導幼兒想象,并能大膽地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如:
    今天,陽光燦爛,小樹苗真開心啊!
    烏云來了,天空陰沉沉的。
    聽,什么聲音?下雨了,雖然很冷,但是沒什么,我們要好好地喝一頓呢。讓我們多多喝水,吸收土壤里的營養(yǎng),把身體養(yǎng)得壯壯的。
    呀,這幾天,很多的樹長了小蟲子了。
    聽啊,什么聲音?狂風來了。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根緊緊地抓住泥土,站穩(wěn)了。團結力量大,來讓我們緊緊地抱在一起,我們會戰(zhàn)勝狂風的。
    慢慢地,小樹長高了、長壯了,小樹真自豪啊!
    三、我是一棵大樹
    1.模仿大樹。
    呀!我們長成一棵大樹了。
    念兒歌帶領幼兒做動作:我是一棵大樹,向著天空伸展(雙手向上伸展),那兒有明亮的星星在眨眼,那兒有雪白的云朵在漂浮(在頭頂上擺動胳膊)。當風兒吹過的時候,我的枝條在顫動(快速擺手)。搖動著鳥兒入睡,是我最喜歡的時候(雙手放在頭側,閉上眼睛)。
    2.教師模仿一棵樹的姿態(tài),請幼兒猜猜哪是樹的樹干、樹枝、樹葉。與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模仿樹干、樹枝、樹葉。
    3.請幼兒互相展示自己的樹木雕塑(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大家分別觀察每棵樹的特征,并討論哪棵樹很獨特。
    4.合作扮樹。
    先引導幼兒分組,商量如何合作扮樹。
    然后鼓勵幼兒合作用動作表現(xiàn)一棵大樹的不同姿態(tài)。如兩人合抱變成一棵粗樹干,部分幼兒站在旁邊扮演樹枝,部分幼兒踮腳靠近樹枝扮樹葉;或小組所有幼兒背靠背,手臂向上伸展、擺動,變成一棵粗壯的、枝葉繁茂的大樹。
    幼兒活動時,教師加入語音提示并啟發(fā)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小鳥飛來了,停在樹枝上;毛毛蟲爬到了樹身上;下雨了森林里的每棵樹幸福地過著每一天。
    四、游戲熊和樹
    介紹游戲玩法:教師扮熊,背向大家站在終點線上,其余幼兒四散站立在起點線后。熊站在原地不動時,小樹邊做動作邊向終點快走。熊回頭時,小樹停止不動,保持原來姿勢,如熊發(fā)現(xiàn)樹動了,則樹被淘汰,游戲繼續(xù)。以最先到達終點的小樹為勝,勝者扮熊,游戲重新開始。
    幼兒游戲2~3遍。
    最后,在優(yōu)美舒緩的音樂聲中,啟發(fā)幼兒把自己想象成一片樹葉,隨風自由地飄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5)
    活動一:科學活動:認識中秋節(jié)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體驗民族節(jié)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jié)日,了解簡單的節(jié)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jié)日。
    2、介紹中秋節(jié)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jié)又叫團圓節(jié)。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jié)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你喜歡過中秋節(jié)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二、泥工活動香香的月餅
    活動目標:
    1、學著用搓、壓的方法,把泥搓園壓扁,并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種花紋。
    2、喜歡民間節(jié)日,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動過程:
    1、談話: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
    2、出示月餅,讓孩子們講講月餅的形狀和花紋引出孩子們活動興趣
    3、老師講解并示范用橡皮泥做月餅的方法。
    A、先搓園再壓扁,然后在泥面上用工具畫花紋。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餅。
    4、孩子們操作老師指導。鼓勵孩子們大膽繪制花紋。
    5、月餅展覽會。孩子們互相參觀自己做的月餅,并說說誰做的好?為什么?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6)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在我們開展的秋天主題活動中,通過采摘、收獲、品嘗、造型,幼兒充分認識了秋天的各種蔬菜、水果。為了讓幼兒更真切地感受秋天的美好,我們把秋天收獲的果實巧妙地設計、制作成了美觀又好玩的布制玩具,并借助BALABALA舞這種輕松歡樂的表現(xiàn)形式,引導幼兒探索與果實玩具一起玩的各種方法,讓孩子在充滿動感的活動中,更深切地體驗豐收帶來的喜悅,充分滿足愛玩的天性。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玩布制玩具的興趣,體驗自由探索的樂趣。
    2.培養(yǎng)幼兒主動創(chuàng)造、大膽表達的能力,發(fā)展幼兒身體協(xié)調運動的能力。
    3.引導幼兒利用自制器械練習各種動作和簡單的節(jié)奏,培養(yǎng)初步的創(chuàng)編能力。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用KT板制作的立體大果實6個(蘋果、梨、柿子、茄子、菜椒等),置于活動場地的兩側。
    2.布制果實同幼兒人數(shù),零散地放置在活動室的不同位置。(布制果實如同手偶一樣可套在手上。制作方法:用彩色布裁成蔬菜、水果的形狀兩片,邊緣縫合,下端留出約2寸的口,便于伸進手去;再用透明絲布裁出一片同樣形狀,縫在其中一面的外面,配以拉鏈封口,像一個小布袋,可用來裝入種子。)
    3.農作物種子若干(黃豆、綠豆、玉米等),盛放在小籃內,放在場地一側;塑料小勺若干。
    4.音樂:《咚吧啦》《好朋友》《郊游》《小樹葉》。
    活動過程
    一、尋找果實玩具
    1.經驗回顧,以談話引入課題。
    師: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你們知道哪些蔬菜、水果豐收了?(豐富的場景布置可引發(fā)幼兒進行思維想象)
    2.引出布制的果實玩具并帶領幼兒尋找。
    師:有許多果實娃娃要和我們一起游戲呢,快把它們找出來吧!
    3.放音樂《好朋友》,將果實玩具套在手上,互相問候,自由表演。
    (評析:在與幼兒的談話中,幫助幼兒梳理了知識經驗:通過找一找的游戲增進了果實玩具的神秘性;造型可愛的果實玩具套在手上,和好朋友打打招呼,提高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探索果實玩具的玩法之
    一:做運動器械
    1.引導:這么漂亮的玩具你想怎樣玩呢?一起來試一下。
    2.探索:啟發(fā)幼兒自由地利用玩具個人玩、合作玩,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玩法。教師及時給予引導、鼓勵。
    3.交流:教師根據(jù)幼兒活動情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習、分組比賽,發(fā)展幼兒投擲、平衡、跳躍等運動技能。如:當飛盤(看誰拋得高又接得準)、夾在腿間跳、頂在頭上走、以大果實板為目標練習投擲等。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輕松、自由的心理氛圍,鼓勵幼兒形成自主、主動的行為傾向,從初步探索合作游戲競賽游戲,給每位幼兒以充分展示的機會,并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體驗了游戲的快樂。)
    三、探索果實玩具的玩法之二:裝種子
    1.與配班教師簡單配合,以對話的形式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各種農作物種子。
    配班教師旁白,師:誰在叫我呀?帶幼兒到種子位置,并說出各種種子的名稱。
    2.師:這些種子也想和我們一起玩,誰能想個好辦法,能帶著它們一起玩。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玩具有外層和拉鏈,可以把種子放到布袋里。
    3.幼兒按照老師的要求,如放2勺綠豆、放1勺黃豆等,動手將種子裝入玩具外層。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挖掘了果實玩具所蘊含的教育要素和價值,將果實與種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認知、操作,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主動探索的興趣。)
    四、探索果實玩具的玩法之三:開果實音樂會
    1.請幼兒探索裝上種子后果實玩具的玩法,如:拿在手里搖一搖可以當樂器。
    2.引導幼兒帶著果實種子開音樂會,并自編簡單的節(jié)奏型。
    師:我們一起開個果實音樂會怎么樣?我的果實娃娃唱起歌來是這樣的,沙,沙,沙沙沙,你的果實娃娃會怎樣唱歌呢?
    3.請小朋友欣賞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郊游》和《小樹葉》,鼓勵幼兒自編合適的節(jié)奏型為音樂伴奏。
    五、探索果實玩具的玩法之四:當表演道具
    1.播放音樂《咚吧啦》,將果實玩具當作道具套在手上,鼓勵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慶祝豐收。
    師:聽,熱鬧的音樂響起來了,我們一起來跳個豐收舞吧!
    2.引導幼兒自由表演、與同伴一起表演。
    3.引導幼兒利用場景中的大果實板一起做游戲、表演節(jié)目,如分組躲在板子后面輪番出現(xiàn)、圍著跳舞等。
    4.師: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咱們再一起到外面和果實娃娃做運動好螞?在歡樂的音樂聲中自然結束活動。
    (評析:活動中教師進行了角色轉換,與幼兒同娛同樂,并依據(jù)音樂的特點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利用果實玩具有效地進行了節(jié)奏練習和動作創(chuàng)編,培養(yǎng)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反思與建議
    1.富有創(chuàng)意的操作材料,吸引著幼兒的探索興趣
    豐收的果實在孩子的實際生活里,是能帶來營養(yǎng)和美味的食物,但能成為和他們一起玩耍的玩具,確實是夠新鮮、夠有趣的。色彩鮮艷的布制玩具,設計新穎巧妙,不僅具備審美功能,而且可操作性強,玩法多樣,提高了幼兒的活動興趣,也同時成為了整節(jié)教學活動的主線。
    2.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
    活動中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尋找果實玩具、做運動器械、裝種子、開果實音樂會、跳豐收舞等,都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展開,層次清楚,設計的問題能引導著幼兒去體驗、思考并深入開展活動。而且設計時充分考慮孩子身心特點,做到動與靜結合,運動和思維結合,起承轉合,銜接自然。
    3.主動探索、寓教于樂
    整節(jié)活動以幼兒探索學習為主,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在自由探索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在積極鼓勵中大膽地展現(xiàn)了自己。同時在愉快的游戲中發(fā)展了幼兒的協(xié)調運動能力,提高了音樂創(chuàng)編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對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以及農作物種子的名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反思實際執(zhí)教,也有不足之處,如:在探索果實玩具的玩法時,可提供一定的輔助道具,如套圈可做套圈游戲、籃筐可玩玩具投籃等,創(chuàng)設更多的游戲空間,以進一步提高幼兒主動探索、合作游戲的興趣。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7)
    設計背景
    秋天的草地上,孩子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蹦跳的蚱蜢、忙碌的螞蟻,這是什么蟲子,它會飛嗎?咦,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綠的有的是黃的?小螞蟻爬來爬去在干什么?小螞蟻這么小怎么搬東西的?孩子們也忙碌起來,開始了探索秋蟲之旅。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語言交流秋蟲的各種秘密。
    2.嘗試用動作、語言表現(xiàn)秋蟲,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家長準備:收集各種秋蟲的圖片、圖書、照片等,幫助孩子豐富相關秋蟲的不同經驗,如外形、顏色、生活習性等。
    2.教師準備:帶孩子外出捉秋蟲,把幼兒收集的不同秋蟲創(chuàng)設于環(huán)境之中,圖書角增設昆蟲的圖書以及飼養(yǎng)秋蟲等;上網收集相關秋蟲的圖片,制作課件秋蟲;各種秋蟲的胸飾以及一只大的十星瓢蟲的制作。
    活動過程
    一、自由交流,分享經驗
    師:秋天到了,各種蟲子都出來了,秋天有哪些蟲子出來了呢?你知道這些秋蟲的什么秘密呢?
    1.個別交流
    先請小朋友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老師巡回傾聽幼兒交流秋蟲的秘密)
    2.集體交流
    (1)要求:寶寶在介紹的時候,聲音要響亮,其他的寶寶要安靜地聽,如果有不同意見,可在好朋友介紹完后再舉手補充。在介紹時,把自己收集的圖書、圖片、實物帶到面前給大家看。
    (2)幼兒介紹:用完整的語言介紹。如我知道秋天有許多小螞蟻爬出來了;螞蟻喜歡住在泥洞里的,我在草地里看到螞蟻在搬東西等。
    (3)老師引導幼兒介紹不同的秋蟲,如天牛、蟋蟀、蚱蜢、瓢蟲、紡織娘、小飛蟲、蜘蛛、蝴蝶、蜻蜓等,并及時給予回應和肯定。引導幼兒學學秋蟲的飛、跳等,結合左右、輕重、快慢等模仿動作。引導幼兒數(shù)數(shù)蟲子的腿、翅膀、黑點等。
    二、課件展示,提升經驗
    1.螞蟻排隊、圍在一起搬食物
    師:它是誰,在干什么?怎樣搬東西的?
    提升:螞蟻喜歡住在一起,熱熱鬧鬧,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如果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好吃的東西,就會請來許多的好朋友,有的圍成一圈,有的排成長長的隊伍,齊心協(xié)力把東西搬回家,一起品嘗。小螞蟻團結在一起力量大,我們小朋友要向小螞蟻學習,在一起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2.蜘蛛織網、捉蟲
    師:它是誰,會干什么?
    提升:蜘蛛會織漂亮的蜘蛛網,有的像蚊帳,有的像雨傘。它是一只勤勞的蜘蛛,做事專心認真,我們小朋友也要向蜘蛛學習,做事專心認真,好嗎?
    3.兩種不同顏色的蚱蜢
    師:這是什么昆蟲,它們一樣嗎?
    提升:蚱蜢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它還有一種保護自己的本領,春天草地綠了,蚱蜢的衣服也變綠了,現(xiàn)在是秋天,草地變黃了,蚱猛的衣服也變黃了。
    4.五只七星瓢蟲
    師:它是誰?你怎么知道是七星瓢蟲?
    提升:七星瓢蟲喜歡吃葉子上的蚜蟲,會保護田里的莊稼,是益蟲,它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的瓢蟲喜歡吃植物的莖和葉子,專門破壞莊稼,是害蟲。
    5.一只十星瓢蟲
    師:猜猜它是什么瓢蟲,是益蟲還是害蟲?請認為是益蟲的舉手,認為是害蟲的請舉手。(整合對稱和數(shù)數(shù),以及讓幼兒了解圖書的作用)
    6.請出圖書
    師:我們遇到問題了怎么辦,那請圖書來幫忙,因為圖書里藏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和本領。
    老師看書閱讀有關瓢蟲的知識,告訴幼兒十星瓢蟲是害蟲。
    三、情感表達,模仿秋蟲
    1.自選秋蟲
    師:寶寶,現(xiàn)在請你去選一種秋蟲胸飾,學一學它的動作、歌聲,請你和好朋友說一說,你請的是什么蟲,它喜歡干什么。等會兒請你表演給大家看。
    2.幼兒模仿
    老師整合節(jié)奏的語言表達:小瓢蟲本領大,飛到葉上捉蟲啦。和幼兒一起模仿秋蟲的動作。
    3.幼兒表演
    師:你是一只什么蟲,你在哪里干什么?
    四、活動延伸,觀看圖書
    1.觀看昆蟲運動會的圖書
    師:這些昆蟲今天還要參加運動會呢,你們來看看,它們都參加了什么比賽項目。
    2.幼兒和老師一起翻看大圖書,邊看邊學說圖書中的兒歌
    師:以后我們再去找一找,你還想請什么昆蟲來參加運動會,我們把這本圖書做得更大更厚,好嗎?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韓店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8)
    設計意圖
    自我園創(chuàng)辦小貝殼園報以來,孩子們拿到每期報紙后,對上面的內容都會仔細地看一遍,了解幼兒園里的新聞,找找自己及熟悉的老師、同伴、家長。孩子對圖文并茂的報紙非常感興趣,但看后就將報紙閑置在家中,沒有充分發(fā)揮舊報紙的再利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報紙,但人們閱讀后隨處亂扔的現(xiàn)象比較多。怎樣讓廢舊報紙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再利用價值呢?我通過《報紙的煩惱》這則富有思想性、情感性的童話故事,讓孩子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感知報紙的不同情緒,想方設法在游戲中讓廢舊報紙變得沒有煩惱,體驗與報紙游戲的快樂,激發(fā)孩子愛惜報紙、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活動目標
    1.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知道報紙有再次利用的價值。
    2.想辦法讓報紙變廢為寶,體驗與報紙游戲的快樂,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舊報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黑板,大玩具簍兩只,課件。
    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
    1.了解生活中的報紙
    師:(出示報紙)這是什么?
    幼:小貝殼園報。
    師:你還知道哪些報紙呢?
    幼:南通日報。
    幼:新華日報。
    小結:生活中還有健康報、體育報、電視報、學習報
    2.了解報紙的作用
    師:你家里誰喜歡看報紙?
    幼:我爺爺喜歡看老年報。
    師: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歡看報紙呢?
    幼:報紙上有健康知識。
    小結:報紙上有新聞、廣告、故事、天氣預報、健康知識等,我們可以從報紙上了解各種各樣的信息,所以報紙的用處非常大。
    (評析:由近及遠活動開始,出示小貝殼園報,從幼兒園自己創(chuàng)辦的報紙入手,讓幼兒了解生活中的報紙。由表及里-一從討論人們喜歡看報紙的原因著眼,讓幼兒感知報紙上各種各樣的信息,了解報紙的作用以及與人們的關系,拓展了幼兒的知識經驗。)
    傾聽故事,感知報紙的再利用價值
    1.幼兒猜想:報紙有什么煩惱
    師:(出示一張畫有愁眉苦臉、悶悶不樂表情的報紙)這張報紙怎么啦?
    原來這張報紙有煩惱,你來猜猜它可能會遇到什么煩惱的事呢?
    幼:沒有人一起做游戲;孤單
    2.教師講述故事
    師:報紙到底有什么煩惱呢,請你聽聽它是怎么說的。
    教師講述故事。
    3.交流故事內容
    師:報紙有什么煩惱呀?
    幼:不知道誰來拿它。
    師:報紙喜歡誰拿它呀?為什么?
    幼:喜歡老奶奶來拿它,因為老奶奶仔仔細細看一遍,然后做成剪報簿。
    幼:將廢報紙賣到廢品收購站,然后加工成白紙。
    師:報紙不喜歡誰拿它?為什么?
    幼:不喜歡老奶奶的孫子園園來拿它,因為他看了就丟到窗外,報紙孤單,沒人理睬。
    小結:看過的舊報紙我們可不能亂扔,它有很多的用處:可以做剪報、做剪貼畫,可以送到廢品收購站重新加工成一張張的自紙,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資源,又能保護環(huán)境。
    (評析:教師以哭臉報紙為切入口,讓幼兒猜測報紙的煩惱,傾聽故事的內容,了解報紙的煩惱,激發(fā)了孩子讓報紙變廢為寶的愿望以及與報紙游戲的興趣。)
    討論交流,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
    1.互相討論、交流報紙變廢為寶的方法
    師:怎樣才能讓報紙開心起來,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請你想一想、說一說。
    幼:我們可以用報紙畫畫、寫字、折紙、剪紙,跟它一起做游戲。
    2.嘗試探索,體驗游戲帶來的愉悅
    (1)自由玩報紙。幼兒用一分鐘的時間嘗試將報紙變成一個好玩的玩具,然后交流:怎么玩報紙的,把報紙變成了什么。(幼兒展示或玩一玩)
    (2)玩報紙比賽。
    ①單獨游戲。
    卷紙棒:將報紙卷成紙棒,看誰的紙棒又長又結實。(提示語:有的報紙橫著卷,有的豎著卷,還有的斜著卷,仔細想想怎樣卷才最長呢?)
    剪報紙:看誰用一張報紙剪的紙條最長。幼兒可將剪好的紙條貼在黑板上比較,從而選出冠軍。
    做紙球:幼兒將桌上、地上的碎報紙團起來,做成小紙球放入簍子里。
    ②合作游戲(兩人一組):站報紙。
    初級游戲:教師說開始,各組兩名幼兒站在同一張報紙上,腳不能踩在地板上。
    升級游戲:將報紙對折一下,兩名幼兒再站上去,看哪組站得又好又穩(wěn),沒站穩(wěn)的被淘汰。
    終極游戲:將報紙再對折一下,看看最后的冠軍是哪一組。
    冠軍組介紹站報紙的方法:兩個小朋友都用一只腳站在報紙上,互相抱緊;一個小朋友將另一個抱起站在報紙上。
    (評析:教師以幼兒與報紙做游戲為興趣點,讓孩子體驗了自主玩與合作玩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與合作能力。設計的做紙球游戲,培養(yǎng)了孩子的動手制作能力及愛惜報紙、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此環(huán)節(jié)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了準備,收到了一舉兩得的功效。站報紙游戲,從初級游戲到終極游戲,讓孩子在游戲的升級中不斷探索方法,盡情體驗了游戲帶來的愉悅。)
    播放課件,分事報紙的快樂
    師:報紙除了可以做成玩具,還可以做什么呢?(邊播放課件邊與幼兒共同欣賞報紙制作成品。)
    人們讓舊報紙又發(fā)揮了這么大的作用,那現(xiàn)在報紙還有煩惱嗎?(打開笑臉報紙)瞧,報紙變得多開心啊,我們一起去和紙棒、紙球做游戲吧!
    (評析:幼兒從課件中欣賞到人們將報紙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玩具、裝飾品,體驗了人們想方設法讓報紙變廢為寶的愉悅。接著教師以悄悄地打開笑臉報紙為升華點,讓孩子感受到報紙由煩惱到開心的情緒變化,情感得以升華,共同分享了報紙沒有煩惱的快樂。)
    活動延伸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廢舊報紙,制作成玩具及裝飾品,開展讓報紙變廢為寶的競賽評比與展示活動,使愛惜報紙、保護環(huán)境的行為延伸至家庭,拓展到社會。
    附:故事
    報紙的煩惱
    我的名字叫報紙,每一天,郵遞員叔叔都要把我的許許多多同伴送到千家萬戶。
    今天,我又被郵遞員叔叔投進了一棟樓房的302室信箱里,我靜靜地等著信箱的主人來把我取走。
    今天是誰來拿我呢?要是那位老奶奶來拿我就好了,老奶奶可喜歡我了,總是把我的內容仔仔細細地都看過,然后再把其中一些重要的新聞剪下來,貼在一個本子上,那是她的剪報簿。有時老奶奶把漂亮的插圖做成剪貼畫,剩下的呢,就折得整整齊齊堆放在茶幾下,最后賣到廢品收購站,工人叔叔就把我們加工成一張張雪白的紙,這樣我們就可以為大家做更多的事了。
    我最不喜歡老奶奶的孫子園園來拿我了,他總是草草地看一遍就把我丟到窗外,讓我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草地上,沒人理睬。
    今天到底誰來拿我呢?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幼兒園)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9)
    活動目標:
    1.能尋找合適的工具來挖芋艿。
    2.能主動大膽地去采訪、和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并記錄采訪結果。
    活動準備:
    1.挖芋艿工具(鏟子、棍子、鋤頭、)
    2.人手一只塑料袋
    3.幼兒采訪表格(幼兒在活動前已把自己的問題畫在采訪表格上)
    4.聯(lián)系一位農技員接受采訪
    5.聯(lián)系一大片芋艿地
    活動過程:
    一、走進芋艿地,提出關于芋艿的問題,并用自己的方式記錄
    1.帶領幼兒走進已聯(lián)系好的芋艿地,一起觀察芋艿的葉子,猜想芋艿長在哪里。
    2.幼兒自由結合,四人為一采訪小組,提出有關芋艿的問題和猜想,并在采訪表中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3.幼兒分采訪小組分別采訪農技員叔叔,并把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表格上。
    二、親歷挖芋艿,了解挖芋艿的基本常識。體驗勞動與收獲的快樂
    1.幼兒討論用什么樣的工具挖最合適。
    2.觀察農技員叔叔挖芋艿,了解挖芋艿的注意點。(離芋艿荷較遠的地方漸漸深挖,當心別碰到芋艿上)。
    3.幼兒以采訪組為單位,選擇好工具嘗試挖芋艿(教師準備較多的工具以備幼兒選擇和調換)
    4.幼兒交流挖芋艿的經驗,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并解決挖芋艿時遇到的問題,如:使用了什么工具,怎樣才能挖到芋艿。
    5.再次挖芋艿,尋找更合適的工具和更好的挖芋艿方法。并把自己挖的芋艿裝進自己的塑料袋到農民伯伯處稱重,看看誰挖的多。體驗勞動的快樂。
    三、收拾整理芋艿地,和農民伯伯告別
    1.幼兒集體整理芋艿地,把芋艿葉放成堆,把挖出來的泥土填進洞里。
    2.和農民伯伯再見。
    活動反思:實踐操作、親身參與的活動最能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因此,組織孩子來到農村,開展實地采訪、小組合作挖芋艿活動。在實踐中,孩子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的問題也是出乎意料又貼近生活。通過一番觀察、訪問,心里的一個個疑問都得到了解決,當用小小的鋤刀在深深的泥土里挖出芋艿時,孩子們滿心歡喜。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10)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對環(huán)境保護和垃圾分類等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他們對分類垃圾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我園保護我們的家園的主題下,我和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各種渠道搜集了大量環(huán)保的相關資料,并通過親子春游在公園進行環(huán)保和垃圾分類等知識宣傳,還通過修改、添加等方法設計標牌,共同制作了我班特有的分類垃圾桶。接下來,我便嘗試用英語來引導幼兒認識各種物品的材質和分類標準,鼓勵他們用簡單的英語進行表達。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語言經驗基礎上使用英文大膽進行交流、當眾表達。
    2.引導幼兒根據(jù)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根據(jù)垃圾的材質進行分類,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猴子胸飾旅行卡每人一份,各種材質(紙制、塑料、金屬、玻璃)的包裝物、不可回收物,《MonkeyHoliday》(猴子假日)、《Thatwasmonkeysdo》(猴子是這樣做的)歌曲伴奏音樂,自制分類垃圾筒5個。
    2.經驗準備:幼兒掌握個別物品材質的表述方法。
    活動過程
    1.幼兒扮演小猴子演唱歌曲進入情境。
    (1)猴子演唱歌曲《MonkeyHoliday》,開始旅行。
    (2)猴子朋友互相介紹引出談話(用英語介紹自己)。
    2.猴子野餐,分辨物品包裝材質,討論野外垃圾處理方法。
    (1)猴子進行野餐,分享食物。
    T:It'stimeforlunch.What'sforyourlunch?(午餐時間到了,你帶了什么食物?)
    C:IhaVemilkandhotdog.(我?guī)Я伺D毯蜔峁贰?
    幼兒介紹自己的午餐名稱。
    (2)討論食物包裝的名稱和材質。
    T:Whatisthebottle(can/box/bag)madeof?(這個瓶子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C:Thebottleismade0fglass.(這個瓶子是玻璃做成的。)
    幼兒根據(jù)教師的提問復習物品材質的表達方法。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幾種新材質的表達方法:metal(金屬),plastic(塑料),wood(木頭)。
    (3)尋找垃圾筒,討論野外垃圾處理方法。
    午餐后,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野外垃圾的處理地點。
    T:Wherecanweputthegarbage?Canweputthemintogarbage?Canweputtnemint0theriver?Canweputthemonthegrass?(這些垃圾我們要扔到哪里去呀?能扔進小河或草地里嗎?)
    C:No,weCan't.puttheminthebin.(不可以,應該扔進垃圾桶。)
    師:Ihaveapieceofcloth.Let'sputthegarbageonthecloth,thentakeitaway,OK?(我們找不到垃圾桶,那就先把這些垃圾先放到這塊布上,然后帶走吧。)
    幼兒和教師一起演唱歌曲,選擇不同材質的垃圾,分類運送到桌布上。
    T:Whereispaper?Whereispaper?Whereshouldyougo?(紙質品應該送到哪里?)
    幼兒從集中存放的垃圾中挑出與老師提問的材質相同的垃圾運送到桌布上。如果個別幼兒拿錯,大家一起幫他改正。
    3.餐后游戲,協(xié)助清潔員工作。
    (1)帶領周圍游人一起進行音樂游戲《Thatwasmonkeysdo》。
    (2)結識清潔員,協(xié)助其設置分類垃圾筒。
    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熟悉分類垃圾筒的特點和位置。
    4.分類投放垃圾。
    (1)確認不同分類垃圾筒的位置、顏色,認識可回收標志。
    T:Thisisthebinforpaper/g1ass/plastic/metal.Thepaper/glass/plastic/metalcanberecycled.(這是紙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屬制品,可回收垃圾筒。)
    重點:幼兒和教師一起鞏固分類垃圾筒的特點和作用。
    (2)猴子根據(jù)分類垃圾筒的位置和包裝的材質,邊演唱歌曲邊進行垃圾分類。
    T:Whereispaper?Whereispaper?Whereshouldyougo?(紙制品應該到哪里去?)
    C:HereIam.Intothebin.
    幼兒和教師一起邊演唱歌曲,邊從桌布上的垃圾中挑出與老師提問的材質相同的垃圾,運送到相應的垃圾筒內。
    C:Iputthepaper/glass/plastic/metalinthebinforpaper/glass/plastic/metal.(我把紙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金屬制品放入可回收垃圾筒。)
    (3)檢查分類結果,幼兒判斷分類正誤。
    教師帶領幼兒根據(jù)垃圾桶的分類功能,一起檢查幼兒分類的結果。
    教師在檢查不同的垃圾筒時,根據(jù)里面材料的不同,使用看、聽、摸等感官幫助幼兒感受材質的不同。
    重點:It'smadeofglass.putitintothebinforglass.幼兒將投放錯誤的垃圾送回正確的垃圾筒。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是盛產茶葉的國家。
    2.在觀看茶葉制作和飲茶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3.嘗試利用各種葉子和花泡制各種不同口味的茶飲料,并樂于品嘗。
    活動準備
    1.各種茶葉若干,杯子、透明茶壺等。
    2.幼兒用的配料:茉莉花、玫瑰花、金銀花、茶葉、竹葉。
    3.幼兒用品:茶壺5個、紙杯若干、記錄單5張、托盤5個、手絹5塊。
    4.場景布置:茶水屋、各種茶水杯、音樂、暖壺、托盤。
    5.視頻兩組:美麗的茶園、茶葉的加工。
    6.示范記錄單:“茶博士”茶飲料記錄單。
    活動過程
    參觀茶水屋:觀察茶葉,小組交流
    1.請幼兒觀察茶葉展區(qū),看一看,聞一聞,互相說說自己看到的茶葉的名稱,是什么樣子的,它的氣味怎么樣,猜測一下味道是什么樣的。
    2.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綠茶、紅茶和花茶,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三種茶葉的不同。
    觀看茶水屋微電影:介紹茶園和茶葉的制作工藝及過程
    幼兒觀看視頻,對茶樹的種植以及茶葉的采摘、加工有個大致的了解,知道茶葉在我國分布廣泛,歷史悠久,是深受國人喜愛的飲品。
    (評析:幼兒對茶葉的認識由近及遠,從對眼前茶葉的觀察,到通過鏡頭一下子推及到茶園和加工廠。對茶葉的認識也不僅僅局限在成品茶葉上,而是有了較為系統(tǒng)的了解。)
    茶水屋品茶:感知茶葉的種類和味道
    教師沖泡茶水,并講解沖泡的方法。請幼兒分別品嘗綠茶、紅茶和茉莉花茶,對比觀察茶水的顏色,聞一聞茶水的清香,說一說三種茶水的不同味道。
    (評析:教師對沖泡方法的講解是對茶文化的一個小小展示,也為下一步幼兒自制茶飲料打下了基礎。茶水顏色、氣味的差異,會讓幼兒對茶葉的認知進一步加深,看到茶葉泡水前后的變化,對后面的調制混合茶飲料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香飄茶水屋:幼兒自制茶飲料
    1.品嘗“茶博士”的自制茶飲料,激發(fā)幼兒自制茶飲料的愿望。
    猜猜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幼兒交流之后,“茶博士”介紹自己的茶飲料的配方。
    2.介紹泡茶飲料的原料,幼兒分組商量:打算泡制什么口味的茶飲料,用哪些葉子和花。
    3.幼兒將小組商量好的用料情況填寫在記錄單上。
    4.幼兒根據(jù)記錄單的內容領取配料,泡制茶飲料。
    (評析:“茶博士”出示的茶飲料配方,是對幼兒如何使用記錄單的一個示范。在操作記錄單的同時,幼兒知道茶水和茶飲料是不同的,憑借對常見的茶飲料的經驗,開展自制活動,鞏固對茶葉的認識,學著調配與混合,自制出與茶有關的茶飲料。)
    茶水屋茶展:幼兒品嘗交流自制茶飲料
    1.幼兒品嘗自制茶飲料,說一說茶飲料的顏色和味道。
    2.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茶飲料。
    3.幼兒品嘗其他小朋友制作的茶飲料,評出最好喝的茶飲料。
    活動反思
    中國的茶文化獨具特色,我們這里不是茶鄉(xiāng),孩子們對茶的認識不多。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聞、品,對茶有了初步的認識:看——看茶葉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狀態(tài)、色澤的變化;聞——聞茶葉的香味;品——品嘗幾種茶葉的口味,全面感知和了解?;顒舆^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也調動了他們的基礎經驗,因為他們大都看到過爸爸媽媽喝茶,與今天的學習聯(lián)系后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這里將各種材料沖泡的茶飲料作為幼兒嘗試操作和記錄的主體,讓幼兒對茶、茶飲料的認知更加具體形象,從而對我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有個初步的了解,仿佛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門,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富有韻味的形態(tài)會吸引孩子們繼續(xù)去探究。
    (作者單位:勝利油田勝東社區(qū)共建幼兒園)
    幼兒綜合活動方案(篇12)
    活動目標
    1.閱讀圖紙(見故事中圖),在觀察、拼貼和拼搭的過程中,鞏固對幾何形體的認識,進一步感知幾何形體的空間位置。
    2.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規(guī)律,獲取關于幾何形體的正確拼搭經驗。
    3.有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愿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看懂圖紙,拼貼門窗。
    難點:合作拼搭紙盒房子。
    活動準備
    示范用的大圖紙,幼兒桌面操作用的材料卡(和圖紙一致的幾何形體房子以及拼貼門窗用的幾何圖形若干),幼兒游戲用的各種紙盒(和圖紙一致)以及拼貼門窗用的幾何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講述故事(附后),引出課題。要求幼兒仔細傾聽,注意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
    (教師運用生活化的小故事,來營造生動愉快的活動氛圍,引導幼兒不知不覺進入蓋房子的情境,為有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本部分
    1.觀察圖紙,初步感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總共有6幢房子,每幢房子上貼有各種美麗的幾何圖案等等。
    (教師一開始便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觀察圖紙,說出發(fā)現(xiàn)。由此。自然地引入到活動的重點部分,整堂課圍繞重點逐漸鋪開。)
    2.啟發(fā)引導,逐步深化。(1)繼續(xù)觀察圖紙,了解房子上圖案排列的規(guī)律等。(2)兩人合作邊看大圖紙邊學小豬裝修房子,嘗試在房子上拼貼各種圖形組成門窗。
    (教師運用由易到難的教學策略,引導幼兒先觀察平面的圖紙,再自然過渡到下一個較難的操作環(huán)節(jié)。)
    3.合作蓋房,挑戰(zhàn)自我。(1)教師提供與圖紙大體一致的紙盒,讓幼兒6人一組扮演小豬,合作蓋房子。(2)引導幼兒對照圖紙檢查數(shù)字、顏色、圖案等是否正確,找一找自己蓋的房子與圖紙上的房子有沒有不同的地方,把錯的地方糾正過來。
    (這是活動的難點部分。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巡回觀察中,及時幫助幼兒梳理和整合原有經驗,幫助幼兒獲得生動的現(xiàn)實經驗體系。由此,活動難點便會迎刃而解。)
    4.美化環(huán)境,體驗快樂。(1)引導幼兒根據(jù)生活經驗,介紹看見過的建筑及周圍的環(huán)境。(2)播放背景音樂,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用各種材料植樹、種花,美化生活,體驗快樂。(3)教育幼兒學習小豬遇事愛動腦子、孝順長輩。(4)音樂聲中師生載歌載舞,慶祝勞動的幸福和快樂。
    (此環(huán)節(jié),遵循從課堂中學到生活中做的理念,引導幼兒運用身邊熟悉的資源,愉快地勞動。同時,教師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將各領域的知識進行多元化的滲透。)
    活動建議
    1.活動前教師提供立體材料,讓幼兒拼拼搭搭,積累空間感性經驗。
    2.活動中的幾次拼搭由易到難,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空間位置,逐步發(fā)展空間知覺。
    活動延伸
    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子:積木拼搭:方方正正的房子;室外游戲:跳房子;區(qū)角活動:設計圖紙。
    附故事:小豬蓋房子朱萍創(chuàng)編
    豬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小黑,一個叫小白,還有一個叫小花。他們非常聰明,是蓋房能手。
    豬奶奶家的房子在一次臺風中受到嚴重損壞,得想辦法修整。于是,豬媽媽把三個孩子叫到跟前,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三個孩子都是孝順的寶寶。心想:奶奶平時最喜歡我們,這一次我們一定想辦法造出最新潮、最舒適、最漂亮的房子給奶奶住。動物王國最得力的建筑設計師根據(jù)它們的要求設計了最新的圖紙:
    (根據(jù)具體教學情況,可將房子上的幾何圖案分別用不同的色彩表現(xiàn)。)
    房子方方正正,門和窗子都是由各種美麗的幾何圖形組成,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和三角形。他們選擇在大樹下、小溪旁建造這樣的一座房子。三只小豬很自豪地蓋著房子,干得非常專心。他們還在房子周圍栽種上了美麗的樹和花。
    一座美麗的房子完工了,小豬們心里有了從未有過的成就感,或許這就是幸福吧,他們心里這樣想著。豬媽媽為自己三個孩子的勤勞、聰明感到驕傲和自豪。
    小編精心推薦
    活動策劃書 | 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