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11篇)

字號:


    為了方便您我整理了以下信息:“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各類文檔的制作需要嚴謹的思考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范文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廣泛認可,?一篇精彩的范文可以提高我們處理文書工作的能力。感謝您為閱讀這篇文章付出寶貴的時間!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1
    坐姿所指的是,人在就座以后身體所保持的一種姿勢。標準坐姿是人們將自己的臀部置于椅子、凳子、沙發(fā)或其他物體之上,以支持自己身體重量,雙腳則需放在地上。坐的姿勢。從根本上看,應當算是一種靜態(tài)的姿勢。對廣大服務人員而言。不論是工作還是休息,坐姿都是其經常采用的姿勢之一。
    1.入座時要穩(wěn)、要輕。就座時要不緊不慢,大大方方地從坐椅的左后側走到座位前,輕穩(wěn)地坐下。若是裙裝,應用手將裙稍稍攏一下,不要坐下來后再站起來整理衣服。
    2.面帶笑容,雙目平視,嘴唇微閉,微收下額。
    3.雙肩放松平正,兩肩自然彎曲放于椅子或沙發(fā)扶手上。
    4.坐在椅子上,要立腰、挺胸,上體自然挺直。
    5.雙膝自然并攏。雙腿正放或側放,雙腳平放或交疊。
    6.坐在椅子上,至少要坐滿椅子的三分之二,脊背輕靠椅背。
    坐時不可前傾后仰,或歪歪扭扭;兩腿不可過于叉開,也不可長長地伸出去,不可高蹺起二郎腿。也不可大腿并攏,小腿分開,或腿不停地抖動。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2
    會場服務禮儀是保證會議順利進行并取得圓滿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會場服務工作內容很多,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大多數會議,與會者的座位都是事先安排的,與會者應該對號入座,或者將會場劃分為若干部分,以部門為單位集中就座。參加會議的人員事先可能不熟悉會場,因此,會議工作人員要引導座位。這樣,既方便與會者,又維持了會場秩序,保證了會議效果。
    一些大型會議,會場較大,參加會議的人數也很多,更需要引導座位。為減輕會議工作人員的負擔,可以采用印刷“座次表”,在會場上設立指示標記、在簽到證或出席證上注明座次號碼等方式,引導與會者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座次。
    會議中所需要的文件材料,會議工作人員應及時、準確地分發(fā)到每位與會者手中。分發(fā)會議文件和材料有兩種形式。會前分發(fā)文件和材料,可以在與會者進入會場時,由會議工作人員在會場入口處分發(fā)給每位與會者,也可以在開會之前按要求在每位與會者的座位上擺放一份文件材料。
    會中分發(fā)文件材料,可以把會議工作人員分派到各組,每人負責每組的文件材料的分發(fā)和收退。需要收回的文件材料,一般在文件的右上角寫明收文人和收文時間,收文時要登記,以免漏收。
    會議進行中,不是與外界隔絕的,需要會議工作人員進行內外聯(lián)系,傳遞信息。如有關部門的緊急情況要轉達與會者,傳遞信件、電報、接電話等。在內外聯(lián)系、傳遞信息中,會議工作人員應該注意會議內容的保密,任何保密的會議內容不可泄露出去。
    如制止與會議無關的人員進入會場,保證會議地點安全。會議進行時如發(fā)生混亂,會議工作人員要及時制作和調停。特別是重要的密級較高的會議,防止在混亂中發(fā)生意外情況。
    會議進程中,可能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臨時變動,會議工作人員應及時向領導請示,并對領導的指示采取應急措施,妥善處理。
    及時準備好會議期間所需的物品,如筆、墨、紙張等。保證會場光線,保持會場清潔衛(wèi)生,會場攝影留念等等。時間較長的會議還要準備好茶水。
    1.遇到賓客要面帶微笑,站立服務,服務員應先主動向客人問好打招呼,稱謂要得當,對于熟客要注意稱呼客人姓氏。
    2.與客人對話時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注意“請字當頭”、“謝”不離口,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
    3.對客人的話要全神貫注、用心傾聽,眼睛望著客人面部(但不要死盯著客人),面帶微笑;要等客人把話說完,不要打斷客人的談話。
    4.和客人談話時,要停下手中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不耐煩的表示;對沒聽清楚的地方要禮貌地請客人重復一遍。
    5.對客人的咨詢應圓滿答復。不能不懂裝懂,模棱兩可,胡亂作答。
    6.在與客人對話時,遇另一客人有事,應點頭示意打招呼,或請客人稍等,不能視而不見,無所表示,冷落客人;同時盡快結束談話,招呼客人;如時間較長,應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不能一聲不響就開始工作。
    7.當客人提出的某項服務我們一時滿足不了時,應主動向客人講清原因,并向客人表示歉意,同時要給客人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或主動協(xié)助聯(lián)系解決。要讓客人感到,雖然問題一時沒解決,但卻受到了重視,并得到了應有的'幫助。
    8.在較敏感的原則性問題上,態(tài)度明確,但說話方式要婉轉、靈活。既不違反公司規(guī)定,也要維護顧客的自尊心。
    9.打擾客人的地方。對客人的幫助或協(xié)助要表示感謝。從客人手中接過任何東西都要表示感謝。
    10.若與客人有爭議,可婉轉解釋或請上級處理,切不可與顧客爭吵。
    11.尊重客人對客房的使用權,因工作需要進入客房時,應先敲門,待房內客人應聲后方可開門進入。
    12.對客人應一視同仁,切忌兩位客人同時在場的情況下,對其中一位客人過分熱情或長時間傾談,而冷落了另一位客人。
    13.把握好“熱情、周到”與“親熱、隨便”的區(qū)別。與客人接觸要熱情大方,舉止要得體,不得有過分親熱、隨便的舉止,不能做有損國格或人格的事;嚴禁與客人開玩笑、打鬧或取外號。
    14.客人或上級之間交談時,不要走近旁聽,也不要在一旁窺視他們的行動。
    15.對容貌體態(tài)奇特或穿著奇裝異服的客人,切忌交頭接耳或指手畫腳,更不許圍觀;對賓客/同事的方言認為古怪好笑時,不能模仿譏笑。
    16.客人/上級要求辦的事,必須踏實去做,并盡快通知客人等上級最后結果。
    17.不把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到服務中來,更不可發(fā)泄在客人身上。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3
    入座時走到座位前,轉身后把右腳向后撤半步,輕穩(wěn)坐下,然后把右腳與左腳并齊。坐在椅上。上體自然挺直,頭正。表情自然親切,目光柔和平視,嘴微閉,兩肩平正放松,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也可以放在椅子或沙發(fā)扶手上,掌心向下,兩腳平落地面。起立時右腳先后收半步然后站起。一般來說,在正式社交場合,要求男性兩腿之間可有一拳的距離,女性兩腿并攏無空隙。兩腿自然彎曲。兩腳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場合,男性可以蹺腿,但不可蹺得過高或抖動,女性大腿并攏,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男子就座時,雙腳可平踏于地,雙膝亦可略微分開,雙手可分置左右膝蓋之上,男士穿西裝時應解開上衣紐扣。一般正式場合。要求男性兩腿之間可有一拳的距離。在日常交往場合,男性可以蹺腿,但不可蹺得過高或抖動。
    歐美國家的男士疊腿而坐時,是把小腿部分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大腿之間是有縫隙的,但注意腳不要蹺得太高,以免鞋底正對旁邊的客人。在與歐美國家人士交往時,需注意對方的習俗,這樣更有助于雙方的溝通。
    女子就座時,雙腿并攏,以斜放一側為宜,雙腳可稍有前后之差,即若兩腿斜向左方,則右腳放在左腳之后;若兩腿斜向右方,則左腳放置右腳之后。這樣人正面看來雙腳交成一點,可延長腿的長度,也顯得頗為嫻雅。女士分腿而坐顯得不夠雅觀,腿部倒V字式也是不提倡的,女士若穿裙裝應有撫裙的動作。一般來說,在正式社交場合,要求女性兩腿并攏無空隙。兩腿自然彎曲。兩腳平落地面,不宜前伸。在日常交往場合,女性大腿并攏,小腿交叉,但不宜向前伸直。
    女士怎樣才能做到優(yōu)雅的疊腿而坐呢?在基本坐姿的基礎上,雙腿可略向前伸直,腳踝相疊,保持坐姿平穩(wěn),雙腿同時輕輕離地向回收,相疊部位由腳踝過渡到膝蓋,雙腿向一側傾斜,略微調整。在美觀的基礎上,以穩(wěn)定、舒適為宜。
    又稱最基本的坐姿,適用于最正規(guī)的場合。要求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小腿與地面,都應當成直角。雙膝雙腳完全并攏。
    多為男性所使用,也較為正規(guī)。要求上身與大腿,大腿與小腿,皆成直角,小腿垂直地面。雙膝分開,但不得超過肩寬。
    它適合穿短裙子的女士采用(或處于身份地位高時場合),造型極為優(yōu)雅,有一種大方高貴之感。要求將雙腿完全地一上一下交疊在一起,交疊后的兩腿之間沒有任何縫隙,猶如一條直線。雙腿斜放于左右一側,斜放后的腿部與地面呈45度夾角。疊放在上的腳尖垂向地面。
    適用于穿裙子的女性在較低處就座使用。要求雙膝先并攏,然后雙腳向左或向右斜放,力求使斜放后的腿部與地面呈45度角。
    它適用于各種場合。男女皆可選用。要求雙膝先要并攏,然后雙腳在踝部交叉。交叉后的雙腳可以內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遠遠直伸出去。
    適合一般場合采用,男女皆宜。要求:兩大腿首先并攏,雙膝略打開,兩條小腿分開后向內側屈回。
    女性適用的一種優(yōu)美的坐姿。要求大腿并緊之后,向前伸出一條腿。并將另一條腿屈后,兩腳腳掌著地,雙腳前后要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
    多適用男性在非正式場合采用。要求兩條腿在大腿部分疊放在一起。疊放之后位于下方的一條腿垂直于地面,腳掌著地。位于上方的另一條腿的小腿則向內收,同時腳尖向下。
    1.腳跟觸及地面。
    坐后如果以腳觸地。通常不允許僅以腳跟觸地,而將腳尖蹺起。
    2.隨意架腿。
    坐下之后架起腿來未必不可,但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兩條大腿相架,并且不留空隙。如果架起“二郎腿”來,即把一條小腿架在另外一條大腿上,并且大大地留有空隙,就不妥當了。
    3.腿部抖動搖晃。
    在別人面前就座時,切勿反復抖動或是搖晃自己的腿部,免得令人心煩意亂,或者給人以不夠安穩(wěn)的感覺。
    4.雙腿直伸出去。
    在坐下之后不要把雙腿直挺挺地伸向前方。身前有桌子的話,則要防止把雙腿伸到其外面來。不然不但損害坐姿的美感,而且還會有礙于人。
    5.腿部高蹺蹬踩。
    為了貪圖舒適,將腿部高高蹺起,架上、蹬上、踩踏身邊的桌椅,或者盤在本人所坐的坐椅上,都是不妥的。
    坐后一定要使自己的腳尖避免直指別人,蹺腳之時,尤其忌諱這一動作。令腳尖垂向地面,或斜向左、右兩側。才是得體的。
    7.雙腿過度叉開。
    面對別人時,雙腿過度地又開,是極不文明的。不管是過度地又開大腿還是過度地叉開小腿,都是失禮的表現。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4
    公務員在公務活動中,利用電話交流情況、溝通信息、商洽問題、回答事項,是一種普通的工作手段。正確使用電話可以樹立良好的形象。今天為大家重點說一說有關接、打固定電話方面的禮儀知識。
    打電話:
    時間選擇。公務通話一般應在辦公時間內進行,而不應在下班之后打,更不應選擇在深夜、凌晨及午休、用餐、公休假時間。再者,一般不宜過長,以不超過五分鐘為佳。
    表述得體。打電話時,聲音不要太大,要首先自報家門,說說自己的單位和姓名,打錯電話應該主動道歉。通話中斷時,應立即再撥,并向對方說明,而不應等接電話一方把電話打過來。
    舉止得體。打電話時要聚精會神,不要抱著電話四處走動、仰坐、斜靠、歪躺或趴在桌子上,不要嚼東西,此外,電話要輕拿輕放。
    接電話:
    及時接聽。接電話時遵循“鈴響不過三”原則,以鈴響三次左右為宜,電話鈴一響,應該及時接聽。
    文明應答。接電話時應主動問好并自報家門,如果對方打錯電話,要耐心向對方說明,掛電話時應由打電話的人先掛斷電話。通話中斷時,應當等打電話一方把電話撥過來。
    做好記錄。公務電話通常需要做記錄,特別是遇到重要事項,要認真做好記錄,如果聽不清楚,可以請求對方重復一遍。
    以上都是有關接、打固定電話方面的禮儀知識,而手機也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了,下面就簡單的說說用手機時應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
    不在公共場合,尤其是樓梯、電梯、路口、人行道等人來人往之處旁若無人地使用手機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5
    1.服務員一定要履行合同服務內容,按規(guī)定項目及客戶意愿行事。主觀意識不要太強,不可同客戶爭執(zhí)、使性子、提苛刻條件。要盡快熟悉和了解用戶的生活習慣,嚴格按照客戶要求做,不要強調自己的生活習慣。盡量在短時間內了解用戶生活習慣。服務員進戶時特別要友善地提醒客戶妥善存放好貴重物品,以免以后發(fā)生不必要的猜測和爭議。
    2.服務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喧賓奪主,說文明用語不講臟話。不打聽客戶私事,不可參與客戶家事評論,客戶談話時應自覺回避,不談各方人際事情和自己過往經歷,不講自家煩心事,不對客戶說長道短,鼓勵、表揚、贊美的話多說,消極、批評、不知道的話堅決不說。
    3.注意禮節(jié)衣著簡樸,不可著過透、過緊、過短服裝,不宜濃裝上崗。使用客戶指定用品,不動客戶個人專用品、化妝品,不翻看業(yè)主私人用品。要自尊自愛不可輕易接受業(yè)主饋贈錢物,時時警覺有自我保護意識,婉言謝絕客戶戶外宴請娛樂活動。
    4.客戶叮囑和交待的事要記清,如果未聽清和未聽懂的一定要問清楚,不要不懂裝懂。交待過的事情不能讓客戶老提醒。做事要有程序,不丟三落四。工作盡量小心仔細,損壞客戶物品應主動向業(yè)主認錯,爭取客戶諒解,不可隱瞞或推諉責任。比較講究的客戶家服務,要問清楚客戶服務要求,按客戶要求的使用保潔用具、輔助用品操作。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6
    若是出于某種主觀原因,不便邀請來賓進行現場參觀,也可以通過組織其參觀有關的圖片展覽或向其發(fā)放宣傳資料的方式,來適當地滿足來賓的好奇之心。不論是布置圖片展覽,還是印制宣傳資料,在不泄密的前提條件下,均應盡可能地使之內容翔實,資料充足,圖文并茂。通常,它們應當包括有關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建設背景,主要功能,具體規(guī)格,基本數據,開工與竣工的日期,施工、安裝、設計、接收的單位的概況,與國內外同類項目、設備的比較,等等。為使之更具說服力,不妨多采用一些準確的數據來進行討論,說明。
    在儀式結束后,若不安排參觀活動,還可為來賓安排一場綜藝類的文娛表演,以助雅興。表演者可以是東道主單位的員工,也可以邀請專業(yè)人士。表演的主要內容,則應為輕松、歡快、娛樂性強的節(jié)目。
    需要說明的是,有關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的交接,自然是與其完工驗收相互銜接的。對于交付接收單位驗收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施工安裝單位理當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精心安裝、保質保量地如期完成任務。而接收單位也應當公事公辦,嚴把質量關,切不可為圖一己之私利而手下留情,至使后患無窮。由于驗收工作極其嚴厲復雜,而且頗耗時日,所以不應為了趕時間、走過場、湊內容,而將其列為交接儀式上的`一項正式程序。換而言之,驗收工作與交接儀式由于性質不同,故應有所區(qū)分,分別而論。正式的驗收工作應當安排在交接儀式舉行之前進行,而交接儀式則必須安排在驗收工作全部過錯成之后舉行。這主要是因為,交接儀式一旦舉行之后,有關的工程項目或大型設備既被正式交付給接收單位。此后它們倘若出現了質量問題,當然就不如在驗收過程之中解決起來那么輕易。
    最后,要留意在交接儀式上表現得體。在參加交接儀式時,不論是東道主一方還是來賓一方,都存在一個表現是否得體的問題。假如有人在儀式上表現失當,往往就會使之黯然失色。有時,甚至還會因此而影響到有關各方的相互關系。
    對東道主一方而言,需要注重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要注重儀表修潔。東道主一方參加交接儀式的人員,不僅應當是“精兵強將”、“有功之臣”,而且應當使之能夠代表本單位的形象。為此,必須要求他們妝容規(guī)范、服飾得體、舉止有方。
    二是要注重保持風度。在交接儀式舉行期間,不答應東道主一方的人員東游西逛、交頭接耳、打打鬧鬧。在為發(fā)言者鼓掌時,不答應厚此薄彼。當來賓為自己道喜時,喜形于色無可厚非,但切勿囂張放肆、自得忘形。
    三是要注重待人友好。不管自己是否專門負責接待、陪同或解說工作,東道主一方的全體人員都應當自覺地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一旦來賓提出問題或需要幫助時,都要鼎力相助。不答應一問三不知、借故推脫、拒絕幫忙,甚至胡言亂語、大說風涼話。即使自己力不能及,也要向對方說明原因,并且及時向有關方面進行反映。
    對于來賓一方而言,在應邀出席交接儀式時,主要應當重視如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應當致以祝賀。接到正式邀請后,被邀請者即應盡早以單位或個人的名義發(fā)出賀電或賀信,向東道主表示熱烈祝賀。有時,被邀請者在出席交接儀式時,將賀電或賀信面交東道主,也是可行的。不僅如此,被邀請者在參加儀式時,還須鄭重其事地與東道主一方的主要負責人一一握手,再次口頭道賀。
    其二,應當略備賀禮。為表示祝賀之意,可向東道主一方贈予一些賀禮,如花籃、牌匾、賀幛等等。時下,以贈予花籃最為流行。它一般需要在花店訂制,用各色鮮花插裝而成,并且應在其兩側懸掛特制的紅色緞帶,右書“恭賀某某交接儀式隆重舉行”,左書本單位的畫龍點睛式全稱。它可由花店代為先其送達,亦可由來賓在抵達現場時面交主人。
    其三,應當預備賀詞。假若自己與東道主關系密切,則還須提前預備一份書面賀詞,供被邀請代表來賓發(fā)言時之用。其內容應當簡明扼要,主要是為了向東道主一方道喜祝賀。
    其四,應當準點到場。若無非凡原因,接到邀請后,務必牢記在心,屆時正點抵達。為主人捧場。若不能出席,則應盡早通知東道主,以防在儀式舉行時來賓甚少,使主人因“門前冷落鞍馬稀”而難堪。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7
    (一)小型會議
    小型會議,一般指參加者較少、規(guī)模不大的會議。它的主要特征,是全體與會者均應排座,不設立專用的主席臺。小型會議的排座,目前主要有如下3種具體形式:
    1.自由擇座。它的基本做法,是不排定固定的具體座次,而由全體與會者完全自由地選擇座位就座。
    2.面門設座。它一般以面對會議室正門之位為會議主席之座。其他的與會者可在其兩側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設座。所謂依景設座,是指會議主席的具體位置,不必面對會議室正門,而是應當背依會議室之內的主要景致,如字畫、講臺等等之所在。其他與會者的排座,則略同于前者。
    原則:面門為上,居中為上,以左為上
    (二)大型會議
    大型會議,一般是指與會者眾多、規(guī)模較大的會議。它的最大特點,是會場上應設主席臺與群眾席。前者必須認真排座,后者的座次則可排可不排。
    1.主席臺排座。大型會場的主席臺,一般應面對會場主人口。在主席臺上就座之人,通常應當與在群眾席上就座之人呈面對面之勢。在其每一名成員面前的桌上,均應放置雙向的桌簽。
    主席臺排座,具體又可分作主席團排座、主持人坐席、發(fā)言者席位。
    其一,主席團排座。主席團,在此是指在主席臺上正式就座的全體人員。國內目前排定主席團位次的基本規(guī)則有三: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兩側,三是左側高于右側。具體安排中,又有單數與雙數的區(qū)分。
    備注:此排座方式也是符合禮儀要求的,有些禮儀用書、講座上講這是中央辦公廳認可的排座方式,有待考證。
    其二,主持人坐席。會議主持人,又稱大會主席。其具體位置有3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兩側;三是按其具體身份排座,但又不宜就座于后排。
    其三,發(fā)言者席位。發(fā)言者席位,又叫做發(fā)言席。在正式會議上,發(fā)言者發(fā)言時不宜于就座原處發(fā)言。發(fā)言席的常規(guī)位置有兩種:一是主席團的正前方;二是主席臺的右前方。
    發(fā)言席座次排列方式一
    發(fā)言席座次排列方式二
    2.群眾席排座。在大型會議上,主席臺之下的一切坐席均稱為群眾席。群眾席的具體排座方式有兩種:
    其一,自由式擇座。即不進行統(tǒng)一安排,而由大家自由擇位而坐。
    其二,按單位就座。它是指與會者在群眾席上按單位、部門或者地區(qū)、行業(yè)就座。它的具體依據,既可以是與會單位、部門的漢字筆畫的多少、漢語拼音字母的前后順序,也可以是其平時約定俗成的序列。按單位就座時,若分為前排后排,一般以前排為高,以后排為低;若分為不同樓層,則樓層越高,排序便越低。
    在同一樓層排座時,又有兩種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對主席臺為基準,自前往后進行橫排;二是以面對主席臺為基準,自左而右進行豎排。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8
    會場服務禮儀針對員工的行為舉止讓員工牢記“顧客永遠是正確的”這一世界商業(yè)名言,當我們面對任何問題的出現,都從自己這方面找原因,強調客觀是自己虛偽和無能的表現,克服困難努力拼搏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會場服務禮儀要求
    會場服務禮儀是保證會議順利進行并取得圓滿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會場服務工作內容很多,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1.引導座位
    大多數會議,與會者的座位都是事先安排的,與會者應該對號入座,或者將會場劃分為若干部分,以部門為單位集中就座。參加會議的人員事先可能不熟悉會場,因此,會議工作人員要引導座位。這樣,既方便與會者,又維持了會場秩序,保證了會議效果。
    一些大型會議,會場較大,參加會議的人數也很多,更需要引導座位。為減輕會議工作人員的負擔,可以采用印刷“座次表”,在會場上設立指示標記、在簽到證或出席證上注明座次號碼等方式,引導與會者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座次。
    2.分發(fā)會議文件的材料
    會議中所需要的文件材料,會議工作人員應及時、準確地分發(fā)到每位與會者手中。分發(fā)會議文件和材料有兩種形式。會前分發(fā)文件和材料,可以在與會者進入會場時,由會議工作人員在會場入口處分發(fā)給每位與會者,也可以在開會之前按要求在每位與會者的座位上擺放一份文件材料。
    會中分發(fā)文件材料,可以把會議工作人員分派到各組,每人負責每組的文件材料的分發(fā)和收退。需要收回的.文件材料,一般在文件的右上角寫明收文人和收文時間,收文時要登記,以免漏收。
    3.內外聯(lián)系、傳遞信息
    會議進行中,不是與外界隔絕的,需要會議工作人員進行內外聯(lián)系,傳遞信息。如有關部門的緊急情況要轉達與會者,傳遞信件、電報、接電話等。在內外聯(lián)系、傳遞信息中,會議工作人員應該注意會議內容的保密,任何保密的會議內容不可泄露出去。
    4.維持會場秩序
    如制止與會議無關的人員進入會場,保證會議地點安全。會議進行時如發(fā)生混亂,會議工作人員要及時制作和調停。特別是重要的密級較高的會議,防止在混亂中發(fā)生意外情況。
    5.處理臨時交辦事項
    會議進程中,可能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臨時變動,會議工作人員應及時向領導請示,并對領導的指示采取應急措施,妥善處理。
    6.其他服務工作
    及時準備好會議期間所需的物品,如筆、墨、紙張等。保證會場光線,保持會場清潔衛(wèi)生,會場攝影留念等等。時間較長的會議還要準備好茶水。
    會場服務員工要求
    1.遇到賓客要面帶微笑,站立服務,服務員應先主動向客人問好打招呼,稱謂要得當,對于熟客要注意稱呼客人姓氏。
    2.與客人對話時要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注意“請字當頭”、“謝”不離口,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
    3.對客人的話要全神貫注、用心傾聽,眼睛望著客人面部(但不要死盯著客人),面帶微笑;要等客人把話說完,不要打斷客人的談話。
    4.和客人談話時,要停下手中的工作,不能有任何不耐煩的表示;對沒聽清楚的地方要禮貌地請客人重復一遍。
    5.對客人的咨詢應圓滿答復。不能不懂裝懂,模棱兩可,胡亂作答。
    6.在與客人對話時,遇另一客人有事,應點頭示意打招呼,或請客人稍等,不能視而不見,無所表示,冷落客人;同時盡快結束談話,招呼客人;如時間較長,應說“對不起”、“讓您久等了”,不能一聲不響就開始工作。
    7.當客人提出的某項服務我們一時滿足不了時,應主動向客人講清原因,并向客人表示歉意,同時要給客人一個解決問題的建議或主動協(xié)助聯(lián)系解決。要讓客人感到,雖然問題一時沒解決,但卻受到了重視,并得到了應有的幫助。
    8.在較敏感的原則性問題上,態(tài)度明確,但說話方式要婉轉、靈活。既不違反公司規(guī)定,也要維護顧客的自尊心。
    9.打擾客人的地方。對客人的幫助或協(xié)助要表示感謝。從客人手中接過任何東西都要表示感謝。
    10.若與客人有爭議,可婉轉解釋或請上級處理,切不可與顧客爭吵。
    11.尊重客人對客房的使用權,因工作需要進入客房時,應先敲門,待房內客人應聲后方可開門進入。
    12.對客人應一視同仁,切忌兩位客人同時在場的情況下,對其中一位客人過分熱情或長時間傾談,而冷落了另一位客人。
    13.把握好“熱情、周到”與“親熱、隨便”的區(qū)別。與客人接觸要熱情大方,舉止要得體,不得有過分親熱、隨便的舉止,不能做有損國格或人格的事;嚴禁與客人開玩笑、打鬧或取外號。
    14.客人或上級之間交談時,不要走近旁聽,也不要在一旁窺視他們的行動。
    15.對容貌體態(tài)奇特或穿著奇裝異服的客人,切忌交頭接耳或指手畫腳,更不許圍觀;對賓客/同事的方言認為古怪好笑時,不能模仿譏笑。
    16.客人/上級要求辦的事,必須踏實去做,并盡快通知客人等上級最后結果。
    17.不把工作或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到服務中來,更不可發(fā)泄在客人身上。
    會場服務禮儀員工須知
    1.服務員一定要履行合同服務內容,按規(guī)定項目及客戶意愿行事。主觀意識不要太強,不可同客戶爭執(zhí)、使性子、提苛刻條件。要盡快熟悉和了解用戶的生活習慣,嚴格按照客戶要求做,不要強調自己的生活習慣。盡量在短時間內了解用戶生活習慣。服務員進戶時特別要友善地提醒客戶妥善存放好貴重物品,以免以后發(fā)生不必要的猜測和爭議。
    2.服務員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喧賓奪主,說文明用語不講臟話。不打聽客戶私事,不可參與客戶家事評論,客戶談話時應自覺回避,不談各方人際事情和自己過往經歷,不講自家煩心事,不對客戶說長道短,鼓勵、表揚、贊美的話多說,消極、批評、不知道的話堅決不說。
    3.注意禮節(jié)衣著簡樸,不可著過透、過緊、過短服裝,不宜濃裝上崗。使用客戶指定用品,不動客戶個人專用品、化妝品,不翻看業(yè)主私人用品。要自尊自愛不可輕易接受業(yè)主饋贈錢物,時時警覺有自我保護意識,婉言謝絕客戶戶外宴請娛樂活動。
    4.客戶叮囑和交待的事要記清,如果未聽清和未聽懂的一定要問清楚,不要不懂裝懂。交待過的事情不能讓客戶老提醒。做事要有程序,不丟三落四。工作盡量小心仔細,損壞客戶物品應主動向業(yè)主認錯,爭取客戶諒解,不可隱瞞或推諉責任。比較講究的客戶家服務,要問清楚客戶服務要求,按客戶要求的使用保潔用具、輔助用品操作。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9
    向領導匯報工作時應按約定時間到達,進領導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示意,待聽到應呼后再進門;匯報工作時舉止要文雅大方,彬彬有禮,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匯報、請示時應實事求是,要點突出,中心明確,吐字清晰,切忌表示不滿或頂撞。結束匯報應由領導提出,領導未作結束表示前,不可頻繁看表、打哈欠,以示焦急或不耐煩。告辭時,應順手把茶具或桌椅等擺正或作適當處理。
    陪同領導視察時,應注意一定的禮節(jié)。一般兩人同行時,以前者、左者為尊;三人同行時,并行以中者為尊,前后行時,以前者為尊。進門、上車時,應讓尊者先行;上樓時尊者在前,下樓時則相反。在室內,以朝南或對門的座位為尊位。乘電梯時,陪同人員先走一步按下電梯按鈕,一手擋住電梯門一側,待尊者進入后,自己再進入。如果客人或上級人數很多,則應自己先進去按鈕以便領導同志從容而進。電梯進門左側為上,要主動留給客人或上級。
    領導視察工作時要做好引領工作。引領時應稍側身走在領導側前方,與領導保持兩三步距離,并適時以手示意,一面交談,一面配合領導的腳步。切忌獨自在前,背對著領導。
    (一)接聽電話。接聽電話時要文明禮貌,接聽人應先客氣地自報家門:“您好,這里是某地委辦公室秘書室,請講”然后詢問情況,嚴禁使用“喂,你是誰?”,“干什么”,“找誰”等生硬語言。如果對方詢問姓名,應耐心作答,對于對方詢句之事也應盡量詳盡答復。如果對方要找的人是其他同事,受話人可說一聲“請稍等”,并盡快幫忙尋找。如果對方要找的人不在,應禮貌地告訴對方,并可適當詢問“請問您有什么事要轉告嗎”,如有,則應認真記錄,并盡可能復述一遍,以確保無誤,最后說聲“再見”。
    接到打錯了的電話,態(tài)度要友好,應禮貌地告訴對方,這里不是其要找的單位,請他重撥,不應不加解釋地將電話掛斷。如有可能的話,可幫助對方查找他所要部門的電話。
    接到領導電話,應主動說出自己的部門、職務和姓名。領導如果找本部門負責人通話,要迅速通知,并請領導稍等。如果本部門負責人不在,要請示領導能否轉達,如領導同意,要將領導發(fā)話內容認真記錄下來,以便向本部門領導傳達。最后應主動詢問領導還有什么要求,待領導放下電話后再掛上電話。
    接聽電話,要善于處理電話內容和有關事項。對要求報告領導的,不能接一次電話就報告一次,以盡量不打斷領導辦公為宜。具體辦事人員,可根據情況匯總報告,但重大或緊急事項不能壓下不報,更不能擅自處理。
    對通話時間較長、通話內容復雜的電話,要弄明白對方意圖,并準確、全面地將電話內容認真記錄在專門簿冊上,記明電話內容的五個要素,即:來話時間,來話人姓名、單位及職務,電話號碼,來話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項或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另外,如有初步結果的,要記錄領導意見和處理情況,最后記錄 人署名。
    (二)撥打電話。
    撥打電話時,首先要理清通話的內容和要點。電話接通后,打電話的人應當首先問一聲“您好”,然后自報家門。不使用電話免提鍵撥打電話。電話內容要簡明扼要,表達清楚、準確。
    如果撥錯了電話號碼,應向對方表示道歉。讓對方轉接或傳呼某人時,應注意措辭,并適時道謝,如“請(麻煩)您轉某某處”,“請(麻煩)您叫一下某某”。對方幫你去找人時,話筒不應離開耳邊,更不應與別人高聲談笑。通話結束時,應道聲“再見”。
    如果與領導辦公室距離很近,盡量不要用電話聯(lián)系,應直接當面請示或匯報工作。給領導打電話時,要稱呼領導職務,然后通報自己的部門、職務和姓名,簡潔、準確地說明需要請示或匯報的內容。領導的指示或意見應準確、全面地記錄,通話結束時應主動詢問領導還有什么指示或要求,并主動說“再見”。通話完畢后,應待領導放下電話后自己再掛上電話。
    給基層單位和部門打電話時,態(tài)度要謙和,不得盛氣凌人。
    在為他人做介紹時,應注意介紹的順序。為了體現對長者、上級和女士的尊重,在介紹時應按以下順序進行:
    1.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在同性別的兩人中,應首先向年長者介紹年輕者,以表示對年長者的尊敬。
    2.將職位低的介紹給職位高的。譬如兩個人當中,一位是王處長,另一位是丁科長,這時介紹人應首先將科長介紹給處長:“王處長,這位是丁科長。”
    3.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在介紹陌生男女相識時,介紹人通常是把男士引導到女士面前,首先向女士介紹男士。若兩人當中,男士年齡比女士大很多或地位比女士高,這時應先向年長的或地位高的男士介紹年輕女士。
    若被介紹人都是同性別、年齡相差無幾而又無辨別其地位時,可按座位順序或站立順序依次介紹。
    介紹時,介紹人和被介紹人都要起立。介紹人應引導兩個被介紹人相向而立,自己站在側旁,面對他們,將手掌伸開,手心向上,手指指向被介紹人的一方,不可只用一個手指指點或去拍打被介紹一方的肩或背。
    在正式場合,介紹時一般用“請允許我向您介紹……”的說法。向眾人介紹一人時,可以說:“請允許我把“秘書工作”介紹給諸位。”在一般的、非正規(guī)場合進行介紹,所用的語言比較簡單、活潑。如“這位是××”,“這位是××科長”等。
    被介紹的雙方在介紹完畢后應相互握手問候,可以說“很高興認識您”、“您好”等。
    這是接待人員應共同遵守的基本禮儀規(guī)范,也是“窗口”接待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1.做到“五要”:
    一要儀容嚴整——接待人員要衣著整潔,精神飽滿,舉止端莊。
    二要態(tài)度和藹——接待人員要誠懇、自然,認真聽取對方談話,不耍威風、擺架子。
    三要語言文明——接待人員一般應講普通話,使用禮貌用語,語氣謙和、客氣,不講粗話、臟話。
    四要講究效率——對客人要求辦理的事情,凡符合政策、法律,手續(xù)齊全的應及時辦理,不能推諉、拖延。對不能解決的,要講明原因,并及時轉有關單位接待、解決。
    五要一視同仁——接待時應本著公平、公開的原則秉公辦事,不循私情,不開“后門”,不應以地位、年齡、身份、生熟等區(qū)別對待。
    2.接待人員,要儀容整潔大方,舉止從容端莊,不論來訪客人是事先約好的,還是不約而來的',不論是常來的,還是生疏的,客人進門,接待人員要馬上起立相迎。
    對事先約好的客人,接待人員要熱情迎接。對事先未與領導約好的客人,一定要禮貌地詢問姓名、身份,弄清其來訪目的,待請示領導后根據領導要求迅速做出處理。不得直接讓其去領導辦公室或告訴其領導去向。
    如果客人要找的領導或其他人員不在,應妥善予以處理。若自己知道領導及有關人員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回來,可請客人坐下來等候,并送上茶水、飲料和報刊??腿说鹊臅r間較長時,應不斷給客人倒開水,以免客人有被遺忘、被冷落的感覺。如果自己手頭沒有什么要緊的工作,也不防陪客人談話。當客人表示沒有時間等候時,可以問明客人來訪的大致內容,待相關人員回來后轉告。
    迎接來訪的代表團,應事先了解對方的來訪目的與要求,要確定來訪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人數、職務、級別等,并以此確定迎送規(guī)格,安排相應的接待人員和食宿環(huán)境。一般來說,對上級主要領導的到來,要通知某地委主要領導親自出面迎送和陪同;兄弟單位負責同志的到來,可通知辦公室主要領導或副職出面接待。食宿應根據其級別作相應的安排,規(guī)格既不宜過高,也不要過低。
    為了提前安排食宿和交通工具,應準確地了解掌握客人所乘交通工具的抵、離時間。
    去機嘗車站接送的人員,其職務可比對方低一級,同級領導可在賓館迎候。迎接人員應在客人抵達之前到達機嘗車站,如果客人是首次前來,互不認識,接待人員可事先制作特定的標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讓客人容易看到,以便主動前來接洽。
    在客人到達后,迎接的領導應上前握手,致以問候。相互介紹時,主人應將前來歡迎的人一一介紹給客人。安排接待人員時,應考慮周到,以相對固定為好,切忌隨意更換。
    接待人員應及時將客人食宿安排等發(fā)到每個人手中,或通過對方的聯(lián)絡秘書轉達,以便讓客人心中有數。迎接身份高的客人,要事先在迎送地點安排貴賓休息室,客人抵達后,應稍作休息,再開展其他活動。
    客人離開時,主人可到住地或機嘗車站等送行。直接去機嘗車站送行時,應在客人登機(車、船)之前抵達,而且要留出足夠時間保證客人辦理有關手續(xù)。
    對重要客人,確實需要贈送禮品的,要請示有關領導,提前安排好。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10
    集體介紹,實際上是介紹他人的一種特殊情況,它是指被介紹的一方或者雙方不止一人的情況。介紹集體也是要講求禮儀的。那么,您知道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集體介紹嗎?
    進行集體介紹的順序,可參照他人介紹的順序,也可酌情處理。但應注意,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際活動,越要注意介紹的順序。
    1單向介紹在演講、報告、比賽、會議、會見時,往往只需要將主角介紹給廣大參加者。
    2籠統(tǒng)介紹若一方人數較多,可采取籠統(tǒng)的方式進行介紹,例如,“這是我的家人”,“這是我同學”。
    當被介紹者雙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時,應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先介紹人數較少的一方。
    如被介紹者雙方地位、身份存在差異,地位高者雖然人數較少或只有一人,也應將其放在尊貴的位置,最后加以介紹。
    4人數較多各方的介紹若被介紹的不止兩方,需要對被介紹的各方進行位次排序,排列的順序可以是:
    ? 以座次順序為準;
    ? 以抵達時間的先后為準;
    ? 以其負責人身份為準;
    ? 以單位名稱的英文字母順序為準;
    ? 以其單位規(guī)模為準;
    在進行集體介紹的時候,時機的把握是首要因素。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進行集體介紹:
    1正式大型宴會正式的大型宴會,主持人一方與來賓均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2大型的公務活動大型的公務活動,參加者不止一方,各方也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3舉行會議與會者往往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4涉外交往活動參加活動的賓主雙方皆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5演講、報告、比賽參加者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6會見、會談各方參加者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7規(guī)模較大的社交聚會有多方參加,各方均可能有多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8接待參觀、訪問者來賓不止一人,應進行集體介紹。
    在我們知道了需要集體介紹的情況后,下一步該怎么做集體介紹呢?那么多人,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介紹呢?
    此外,在進行集體介紹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
    首次介紹時要準確的使用全稱,不要使用易生歧義的簡稱。
    在介紹的時候不要開玩笑,要很正規(guī)。
    禮儀規(guī)范會場排座介紹 篇11
    除去上裝與下裝這兩大主體部分之外,商界人士往往還要按照有關規(guī)定,使自己其他總值發(fā)的衣飾,與制服有機地、系統(tǒng)地組合搭配。
    在一般情況下,商界人士在穿制服時,按規(guī)定要求與其配套使用的'衣飾,主要有襯衫、帽子、鞋襪、皮帶,等等。它們往往會與制服一起下發(fā),在整體風格上與制服相互一致。
    商界人士在穿著制服時,若是離開了它們,往往會令所穿制服失去其本應具有的神韻。因此,穿制服時,按規(guī)定應與其配套使用的衣飾,必須一同使用。不準不用,也不得以其他非配套使用的衣飾代替。
    即使穿制服時,其他部分的衣飾單位未作統(tǒng)一規(guī)定,亦不得濫用。在選擇其他衣飾時,應將它們與制服協(xié)調與否的問題,置于首位予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