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shù)學課件

字號: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1
    【活動目標】
    在看看、排排的游戲中按照花兒的大小排序,進一步感受春天是花兒盛開的季節(jié)。
    【活動重點】理解按照大小遞增或遞減排序的方法。
    【活動難點】四朵花按大小排序。
    【活動過程】
    一、不同大小的花。
    PPT1:出示滿園郁金香花圖片。
    上海植物園里花都開放了,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看。
    PPT2:出示三朵大小不一樣的花。
    關鍵提問:我把其中最美的三朵拍下來了,看看它們除了顏色不一樣還有什么不同?
    幼1:有的大的有的小的(師:大小不一樣)
    幼2:這里有很多花(師:五彩繽紛的花朵)
    小結:植物園里有許多花,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過渡語:那今天我們用這些花朵玩游戲,好嗎?
    二、給花兒排排隊(環(huán)節(jié)意圖:通過幼兒反復操作理解按照花兒大小排序的方法)
    (一)三朵花兒排排隊。
    1、介紹操作材料:(出示操作底板)等會把花插在透明的塑封紙后面。
    2、操作要求:等會每人三朵大小不一樣的郁金香,請你們給他們排排隊,記得從有標記的地方開始排哦!
    觀察要點:
    幼兒是否能從有標記的地方排列。
    幼兒是否能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把花排列好。
    觀察幼兒排列的方法: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
    3、交流分享:你是怎么樣給花排排隊的?為什么這樣排?
    小結:原來大小不一樣的三朵花我們可以按照從小到大排列,也可以按照從大到小給它們排排隊。
    (二)四朵花兒排排隊
    1、要求:把大小不同的四朵花用剛才的方法排列整齊,可以從小到大,也可以從大到小。
    2、觀察要點:
    幼兒是否打亂原來的排列,還是直接把第四朵花插進去排列。
    四朵花排列時幼兒出現(xiàn)了什么難點。
    3、交流分享:
    (1)你是怎么讓第四朵花排在花的隊伍里的?(排序方法)
    (2)展示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三、延伸:
    除了郁金香花開了,你還知道哪些花也是在春天開放的?(引導幼兒活動后把花按照大小不同種植在班級的自制的草地上。)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鞏固手口一致點數(shù)5以內(nèi)物體,嘗試用一一對應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進一步了解小兔的習性,萌發(fā)關心、愛護小兔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知道小兔外形特征、習性
    (材料準備)場景(蘑菇房、大樹、欄桿、草地)幼兒人手一份草地上的小兔,胡蘿卜若干。
    重點與難點:比較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
    1、出示場景,講講這是什么地方?猜猜蘑菇房里可能住著什么小動物?
    簡單講講小兔長得怎么樣?
    2、請出小兔。大家一起輕輕叫“小兔是你嗎?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吧”
    3、和小兔一起做游戲
    聽口令、看數(shù)點卡或小手片做拍手、跺腳、并攏跳等動作。
    二、喂小兔
    1、師生一起喂小兔
    ·小兔喜歡吃什么?出示1根胡蘿卜(一只小兔吃一根胡蘿卜,剛剛好)
    ·跳跳跳,又來了一只小兔,數(shù)數(shù)有幾只小兔。
    2只小兔、1根胡蘿卜,比一比,那個多,那個少?
    有什么辦法讓每只小兔都吃到一根胡蘿卜?
    歸納:2只小兔吃2根胡蘿卜,不多也不少,兔寶寶真高興。
    ·喲,現(xiàn)在有幾只小兔啦?數(shù)數(shù)有幾只小兔、幾根胡蘿卜
    怎樣讓胡蘿卜和小兔一樣多?
    歸納:3只小兔和2根胡蘿卜要一樣多,可以再拿1根胡蘿卜來、,也可以去掉一只小兔。
    2、幼兒游戲:喂小兔
    還有許多兔寶寶,也想吃到好吃的胡蘿卜,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提醒:一只小兔吃一根胡蘿卜,將拔到的胡蘿卜放在盤子里。
    觀察:每只兔寶寶都要吃到胡蘿卜
    三、分享交流(略)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區(qū)分圖形特征,嘗試根據(jù)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
    2、體驗幫助小熊的快樂。
    活動重點:
    區(qū)分圖形特征、大小。
    活動難點:
    根據(jù)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畫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圖、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多個,人手一份鏤空紙制小路。
    3、PPT。
    活動過程:
    一、熊寶寶摔跤了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兒向小熊問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么了?為什么會摔跤?
    重點提問:原來路上有洞洞,讓小熊摔得好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洞洞是什么形狀的?那可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洞洞的形狀、大小,并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幫小熊修路
    1、說說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導幼兒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圖以及有洞洞的路面、與洞洞相應數(shù)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石頭"若干。)
    重點提問:說一說你搬的石頭是怎么樣的,你的是什么形狀的,是大石頭還是小石頭?
    ?可能出現(xiàn)狀況1:圖形未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形狀對不對)
    狀況2:圖形配上,大小沒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大小對不對)
    小結:原來要把洞洞填滿,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狀和大小都一樣的"石頭"才行。
    三、結束活動
    小熊說:"謝謝你們!幫老師把路修好!現(xiàn)在老師可以和老師的朋友一起去做游戲啦!"
    活動評析:
    1、精心選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動物是小班幼兒極為感興趣和喜歡的,出于幼兒的興趣以及小班幼兒對數(shù)活動中幾何圖形的認知需要,選擇學習活動教材中,"動物花花衣"主題中的"熊"這一點,進行了適當?shù)难由?,設計了此數(shù)學活動,從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來看,幼兒對這樣的選材是非常感興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能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圖形配對上,其實,老師考慮融入大小、圖形特征兩個維度,因此在提供的圖形數(shù)量上,老師進行了限制,只提供與洞洞數(shù)量相應的圖形數(shù)量,以降低幼兒操作難度,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據(jù)幼兒的經(jīng)驗和發(fā)展,可適當將難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數(shù)量更多的圖形數(shù)量,這樣就對幼兒的操作造成了干擾,提高了挑戰(zhàn)性。
    2、游戲激趣,引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shù)學教育中的難點,考慮到已經(jīng)進入小班第二學期,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幼兒更具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戰(zhàn),但這也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diào),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以游戲情節(jié)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背景,以及將主人公小熊會聲會色的表演融于PPT的音效及視頻的直觀畫面,極大地吸引了幼兒;其次,修路的游戲操作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幼兒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師價值的實現(xiàn)。
    3、精美教具,激發(fā)幼兒主動學習。
    首先,老師用紙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些幾何圖形制片作為修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fā)現(xiàn)并改正錯誤,讓幼兒在幫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務之后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其次,將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憐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幫助的表現(xiàn),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在PPT的制作中,采用形象直觀畫面,以及生動的音效,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幫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并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fā)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3.學習客觀的評價自己或別人的作品,從而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nèi)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二、重點與難點
    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
    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xiàn)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chǎn)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chǎn)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xiàn)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后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后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征的感性經(jīng)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于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xiàn)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shù)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征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大小特征
    2培養(yǎng)幼兒比較的意識與能力
    活動準備:
    自備教具:
    1母雞教具一個,有大有小的雞蛋紙做教具若干
    2大、小、比較大的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比較的意識與能力
    請幼兒按老師的要求,將手伸進摸箱里,摸一摸,感覺一下里面都有什么?一樣不一樣,哪個大、哪個小,并能按老師的要求正確取出大球或小球。
    兒歌:摸摸看,摸摸看,摸出個大(小)球看一看
    出示動物形象,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咯咯咯咯噠!是誰在叫呀?”(老母雞)
    “你們看看,老母雞要干什么呢?”(生雞蛋)
    通過操作比較,感知物體的大小特征
    教師:“咯咯咯咯噠,老母雞生了幾個雞蛋?(三個)
    “雞蛋像什么”?(幼兒自由說說)
    “雞媽媽生的三個雞蛋一樣嗎”?(一個大一個比較大一個最小)
    教師:“你們看,老母雞又下了很多的雞蛋(出示大小不同的雞蛋),我們幫它把雞蛋裝進小筐里吧”(發(fā)給每人幾個大小不同的雞蛋,比較后,放進前面的小筐里,要求按大小放進不同的筐里)
    二、請幼兒完成書上的評價練習
    請幼兒翻開書第13頁,提問:“樹上有什么?看到了什么”
    請幼兒比較圖中每組事物的大小,討論哪件衣服與那件短褲是可以配在一起的。
    請幼兒自己在書上為短褲涂上與之大小相配的衣服的顏色。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將色彩鮮明,線條易區(qū)分的拼圖塊拼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概念
    2能夠積極動手操作,初步掌握基本的拼圖方法
    活動準備:教具小恐龍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你們玩過拼圖嗎?老師今天想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去拼一拼。
    二操作探索
    1展示完整的拼圖范例
    教師出示道具,請幼兒觀察完整拼圖,并說說拼圖上有什么?
    2合作拼圖
    每5名幼兒一組,每組一套學具,,每名幼兒兩塊拼圖。請幼兒試著合作將拼圖拼成一塊完整的拼圖。
    拼完后,清貧的最快的組分享自己租的拼圖方法。
    3經(jīng)學具中的拼圖塊打亂,請幼兒操作。
    討論:如何又快又準確完成拼圖?鼓勵幼兒大膽分享。
    交流小結:拼圖前,先仔細觀察各個拼塊,大膽猜測,想像要品德圖形,然后觀察各個拼塊上的顏色,圖案以及拼塊的輪廓:拼圖是,可以通過轉一轉,拼一拼的方法進行。
    三拓展游戲
    出示操作單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虛線部分的輪廓,根據(jù)畫面輪廓降雪劇中的海豚粘貼到合適的位置。
    小班數(shù)學課件 篇7
    設計背景:
    每當孩子們散步經(jīng)過花圃時,看見各種花兒爭奇斗艷,他們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師,紅顏色的花,黃顏色的花,真多啊!”“1朵、2朵、3朵……”
    小班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還不濃,因此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用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法,讓幼兒在有趣、形象的“游萬花園”的情景中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發(fā)展幼兒對花朵色彩、數(shù)量的感知。
    2.幼兒能嘗試簡單的分類。
    3.體驗快樂的情緒。
    4.引導幼兒對數(shù)字產(chǎn)生興趣。
    5.提高數(shù)數(shù)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教學準備:
    紅、黃、綠紙花若干;紅、黃、綠圓點即時貼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布條;音樂磁帶《郊游》;紙杯制成花狀,花心分別為紅、黃、綠。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今天我們要去萬花園玩玩。瞧,我們必須先過小橋,再跨過小河,才能進入萬花園。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吧!幼兒隨著《郊游》的音樂出發(fā)去萬花園。
    (這個環(huán)節(jié)增強了活動的情景性,激發(fā)了幼兒的活動興趣。)二、撿花1.走進“萬花園”
    師:地上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們快來撿花朵吧!
    幼兒分散撿花朵,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美麗的花朵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活動氣氛很活躍。)2.感知1和許多師:瞧,我也撿了幾朵花。你們來幫我數(shù)一數(shù)吧!
    幼兒數(shù)不清,能力強的幼兒就說:“老師撿了許多花。”讓幼兒比較1和許多。
    3.請幼兒把花朵貼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貼花朵,一是練習發(fā)展幼兒的小肌肉群,二是為在下面活動中幼兒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花朵的數(shù)量奠定基礎。)師:瞧,你們都變成花寶寶啦!
    老師提問幼兒:你開了幾朵花?有哪些顏色的花?
    (鞏固幼兒對數(shù)量和顏色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用“許多”來表示。)三、送花兒回家1.師:現(xiàn)在花朵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顏色的籃子?紅花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綠花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2.幼兒把花朵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里。如果老師發(fā)現(xiàn)有送錯的花朵,請幼兒自己糾正。
    (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個別幼兒有分錯的現(xiàn)象,老師加以引導。)四、找朋友1.引導幼兒按照紙杯花心顏色去粘貼相同顏色的花瓣。
    師:瞧,那里還有些白色的紙杯花,他們的花心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請小朋友們根據(jù)花心的顏色去粘貼和它相應的花瓣。
    引導幼兒可以用紅、黃、綠圓點做花瓣,并強調(diào)一片花瓣貼一個圓點。
    幼兒每人拿一只紙杯花,找相應的圓點來裝飾。
    (讓幼兒用粘貼的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并讓幼兒第二次進行顏色配對練習。)五、回家,活動結束師:今天我們來到萬花園,做了好多事情,你們真能干!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小花回家吧!
    播放音樂《郊游》,原路返回。
    (結束部分自然、輕松,有情景性,幼兒玩得開心。)
    教學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很是感興趣,他們能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在剪貼小花的過程中有些孩子們很會動腦筋,他們先將一張紙畫好圓形,再將幾張紙疊在一起剪出好幾個圓形,可是有些孩子們在剪出細細的花瓣時出現(xiàn)困難,不能剪得細細的,而且出現(xiàn)粗細不一樣,容易剪斷。在制作大樹的時候大多數(shù)孩子能折出扇子形狀貼在樹上當樹葉,但也有個別孩子折得太大了,顯得不怎么協(xié)調(diào)。另外有的孩子在布局方面還不怎樣合理,還需進一步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