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類的幼兒教案

字號:


    教師的一項職責是設計自己的課件,每個課件都需要不斷改進。一個生動有趣的課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設計一份好的課件呢?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準備了這份實用的“科學類的幼兒教案”,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和參考。大家可以參考借鑒。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通過仔細觀察,獲取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講述出來。
    2、對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
    電腦一臺,放大鏡、觀察記錄本、蝌蚪實物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主題
    1、老師:春天來了,池塘里又多了誰?(小蝌蚪)
    你們認識小蝌蚪嗎?它長著什么樣?
    幼兒可能答:小蝌蚪長著一個黑黑的大腦袋,后面拖一條長長的尾巴。
    二、通過觀察、記錄,認識蝌蚪
    1、教師問:你們想不想仔細地看一看小蝌蚪?
    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鏡,一本記錄本,讓幼兒先觀察小蝌蚪的不同動態(tài),再把他們的樣子畫下來。
    評析:鼓勵幼兒專注地觀察,找出小蝌蚪幾種不同的動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2、組織幼兒充分交流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可介紹自己的記錄方式和記錄結(jié)果。
    三、設置疑問,了解生長過程
    1、老師:你們知道小蝌蚪長大了變成了誰?
    幼兒可能答:有的變成了青蛙,有的變成了蛤蟆。
    2、老師追問:你們知道蝌蚪是怎么變成青蛙的?
    評析:
    這里讓幼兒大膽設想,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長過程。
    3、播放青蛙生長過程資料。
    看完后讓幼兒再來說說小蝌蚪——青蛙的過程。
    老師重點問:小蝌蚪在變成青蛙前腿是怎么變的?尾巴又有什么變化呢?
    幼兒可能答:先長后腿,再長前腿,尾巴越縮越短,腿越長越長,還有腳趾呢。
    四、動手操作,再現(xiàn)奇妙的生長過程
    1、集體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長圖
    評析:通過動作制作再次加深對蝌蚪生長過程中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印象。
    五、延伸活動:欣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在語言活動中可安排讓幼兒續(xù)編故事。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
    (1)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2)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物質(zhì)材料的準備。
    (1)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wǎng),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三、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里,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實驗證明。
    (2)出示另一個瓶子(里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jié)果是否一樣,并驗證。
    (3)集體討論水到那里去了?
    2、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打開瓶蓋,發(fā)現(xiàn)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幼兒自由選擇材料一至兩種,再次實驗。
    4、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結(jié)果記錄在圖表上。
    5、教師總結(jié),結(jié)束活動。
    讓我們在外面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
    四、延伸活動。
    回家后,繼續(xù)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氣。
    2、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紙箱兩人一個,氣球兩人一個,紙巾若干,籃子若干,紅花每人一朵。
    2、教師操作材料:紙箱、神秘紙箱、紅花、氣球、籃子各一;操作音樂CD。
    3、環(huán)境準備:“魔術”桌子一張,桌布一塊。
    三、教學過程。
    (一)幼兒觀看有趣的魔術表演,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
    1、觀看老師用塑料袋子捉空氣,引導回憶之前“捉空氣”的小實驗,并啟發(fā)孩子說出“袋子里有空氣”。
    2、觀看老師“紙巾”飛起來的小實驗。
    (二)幼兒參與操作紙巾“飛起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幼兒與老師探討“紙箱里有沒有空氣?”
    (三)幼兒參與操作氣球“飛起來”的小實驗。
    1、幼兒動手操作。
    2、教師總結(jié):因為箱子里有空氣,手一拍箱子,空氣就從洞洞里跑出來,氣流就把紙巾和氣球沖起來了。
    (四)老師表演“小魔術”:彩帶飛起來了。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的方法,知道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二、教學準備。
    1、前期幼兒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
    2、人手一個雞蛋、半杯溫水、一根筷子、糖、鹽、味精、水、抹布、臉盆。
    3、大記錄紙一張。
    4、死海的錄像。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有序進行實驗。
    2、難點:了解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讓有些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四、教學過程。
    (一)猜測沉浮的物品。
    師:小朋友,你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對于幼兒答案中提到的有現(xiàn)成的,教師進行實驗。
    (二)實驗猜測。
    1、提問:如果把雞蛋放在水里是沉還是浮起來呢?
    2、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解讀。
    3、當場把雞蛋放進水里驗證:雞蛋沉入水底。
    (三)幼兒進行實驗。
    1、有什么辦法能讓雞蛋浮起來?
    2、出示記錄表,讓幼兒猜測,并記錄猜測結(jié)果。
    3、把幼兒分成三組,一組給予鹽、一組給予糖、一組給予味精,并告知幼兒。
    (四)揭示實驗結(jié)果。
    1、教師出示記錄表,分別讓不同實驗的幼兒回答實驗結(jié)果,并幫助幼兒進行記錄。
    2、教師進行實驗:臉盆里裝水加鹽攪拌,雞蛋浮起來
    3、實驗后得出結(jié)論,放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雞蛋浮起來。
    (五)拓展活動:死海的秘密。
    提問:放了鹽的水能讓雞蛋浮起來,那人可不可以浮起來呢?”
    教師播放PPT,介紹“死海的秘密”。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大自然中的聲音,積極嘗試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造聲音。
    2、展開想象,制造和體驗美妙的大自然聲音。
    二、活動準備。
    1、聲音:雷聲、雨聲、蟬鳴聲、蚊子叫聲、空調(diào)運行聲等。
    2、搪瓷杯,筷子,不銹鋼小勺,塑料墊板,塑料袋,空紙盒,鐵盒,硬幣,木塊等。
    三、活動過程。
    (一)感受大自然中的聲音。
    1、播放聲音。
    樹林里的鳥、蟬(知了)、打雷、下雨
    2、提問。
    (1)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你在什么時候聽到過這個聲音?
    (3)夏天里,你還聽到過什么聲音?
    3、教師小結(jié):轟隆隆的雷聲、嘩啦啦的雨聲、“知了知了”的蟬鳴聲、嗡嗡嗡的蚊子叫聲,這些都告訴我們夏天到了。
    (二)探索、創(chuàng)造聲音。
    1、用各種材料制造聲音。
    教師: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種有趣的聲音之外,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東西會發(fā)出聲音呢。
    2、出示一些物品。
    教師:你能用這些東西制造出有趣的聲音嗎?請小朋友選擇一樣東西試一試。
    3、分享制造聲音的不同方法。
    教師:你選了什么東西?它發(fā)出了怎樣的聲音?你是用什么方法讓這東西發(fā)出聲音的?
    4、教師小結(jié):原來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讓同一種材料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比如,用手拍鐵盒,鐵盒發(fā)出了砰砰砰的聲音。用拳頭敲鐵盒,鐵盒發(fā)出了咚咚咚的聲音。真是很神奇喲!
    5、幼兒再次嘗試自由選用材料制造聲音。
    提問:你選擇了什么東西把它發(fā)出了什么聲音?這種聲音像什么?(啟發(fā)幼兒大膽聯(lián)想)
    用裝滿米粒的塑料瓶發(fā)出了沙沙沙的下雨聲,敲打鐵盒說發(fā)出了轟隆隆的打雷聲,拗動塑料墊板發(fā)出了呱呱呱的蛙鳴聲。
    教師小結(jié):你們看,這些東西普普通通,但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居然變出了這么多的聲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們多留意:多看、多聽、多想,就可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現(xiàn)象。
    (三)欣賞散文《夏天的聲音》。
    1、教師:有一篇好聽的散文叫《夏天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教師邊播放優(yōu)美舒緩的背景音樂邊朗讀散文。)
    2、提問: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聲音,你們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四)音樂之聲。
    1、教師:我們來開個音樂會吧,每熱選一樣東西,一起來模仿里面的聲音。
    2、教師小結(jié):我們用敲、拍、吹、搓、拉等許多方法讓一些不會動的東西發(fā)出有趣的聲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動聽的聲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樂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還藏著許多奇妙的、好聽的聲音呢。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可以聽到大自然為我們演奏的美妙的音樂。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6)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滾動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fā)生興趣,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體驗游戲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種圓的物體。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滾動》
    三、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fā)現(xiàn)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出示一圓形物體,操作滾動。
    小朋友,這是什么?它怎么樣了?還有哪些東西會滾動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2、幼兒自由選擇物體,進行實驗操作。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jié)實驗結(jié)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為什么它們會滾動呢?
    〈2〉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在玩中的新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啟發(fā)式提問:它們滾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二)幼兒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為什么有的物體滾一下不動了,有的能滾很遠。有的可以到處滾,
    有的卻朝一個方向滾。為什么有的滾得很直,有的會拐彎。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操作。
    2、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什么物體滾動的軌跡不同。
    3、教師操作兩種不同的形狀的物體,驗證幼兒猜想。
    4、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jié)果: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茶葉筒可以滾直是因為兩頭是一樣粗的,一次性紙杯滾不直是因為兩頭粗細不一樣。
    (四)幼兒滾動自己身體
    小朋友,我們的身體也會滾動,大家一起試一試。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幼兒的生活,生于幼兒的興趣,設置游戲情境,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線,教師適時指導、提升為輔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幼兒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兒自我建構知識與經(jīng)驗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玩中學,達到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
    小百科:滾動釋義為轉(zhuǎn)動體沿轉(zhuǎn)動方向的運動稱作滾動。也指的是物理中轉(zhuǎn)動與位移的平面復合運動。
    科學類的幼兒教案(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操作,使幼兒掌握理解海綿的性能,知道海綿的用途。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型海綿積木一套。
    2、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海綿塊若干。
    3、廣口瓶子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同。
    4、彩色顏料水每組一盤,毛線每組一團。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隨意的拼搭海綿積木。
    2、教師提示幼兒摸一摸這種積木有什么感覺,它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二)展開。
    1、教師:剛才大家玩了積木,誰能告訴老師這種積木和別的積木有什么不同?
    2、幼兒相互交談議論。
    3、教師:你知道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嗎?(拉開拉鏈讓幼兒觀察)告訴幼兒這叫“海綿”。
    4、教師: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海綿,請4—6位幼兒說一說見聞。
    5、通過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讓幼兒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兒分組,每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海綿塊、彩色顏料盒,廣口瓶子、毛線等。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操作活動,提示幼兒思考,海綿寶寶能干什么?
    6、幼兒活動10分鐘后,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么玩這些物品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教師肯定幼兒的做法和語言表述,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三)結(jié)束。
    教師小結(jié):
    海綿能把顏料水變少,說明海綿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們能把海綿捏成一團或扎成蝴蝶,但松開后它又能恢復原樣,說明海綿有彈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海綿的用途也很廣,如我們做操用的體操墊、睡覺時鋪的海綿墊等。
    四、延伸活動。
    讓幼兒仔細觀察社會上、家庭里還有什么東西是用海綿做的。
    幼兒園教案 | 托班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