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概念教案集錦

字號:


    小編細致整理了“量的概念教案”的相關資料,獻上來供大家參考。在正式課堂上,老師必須要編寫本學期的教學教案課件,每位老師都需親力親為精心籌備。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會直接反映在老師的教案課件上。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你提供幫助!
    量的概念教案 篇1
    Unit 10 I’m ten
    ? 重點詞匯: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 新課標詞匯: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 課文重點:
    1)、年齡的表達方式I’m…..e.g: I’m ten.我十歲啦 2)、詢問年齡的方式
    e.g: How old are you?
    3)、口語表達:
    Be quite!? 重點語法:
    I’m
    you’re
    教案:一周一次
    Period 1 Step1:
    Greeting(1m)Step2;Grouping(3m)
    借由分組來Call number,讓小朋友先熟悉今天要學的單詞(數(shù)字)Step3:
    warm up(3min)Let’s play XX says
    Step 4: Review words(復習前面一個單元所學單詞和句型)(8min)Step 5: Presentation(10min)小朋友要過生日了,但是他今天到底是多少歲的生日呢,讓大家猜猜他的年齡,由此引出今天的重點單詞1 2 3 4 5 6 7 8 9 10,并且復習所學過的舉行Is……? Step6: Practice(5min)1 2 3 4 5 6 7 8 9 10 Drill:1.touch and say
    2.jump and say
    3.paper scissor stone
    Step6: 整合單詞,整體操練 Drill:Play hopsctch
    Period 2 Step 1: warm up(2min)Play a game:London Brige falling down Step 2: Review
    (5min)1 2 3 4 5 6 7 8 9 10 單詞比較簡單,多用游戲操練。讓小朋友們能夠按順序背出來,適當增加幾個數(shù)字 Step 3:
    (5min)聽寫所學的1-10的單詞 Step 4:開書認讀第一篇課文 Step 5:開書認讀第二篇課文
    Step 6:Role play(讓小朋友分角色來朗讀課文)Step 7:語法
    首先由T向?qū)W生作自我介紹,由此引出今日的重點語法 T:Hello,I’m XX,I’m 22.How old are you, Ada? 接著請學生上臺來作自我介紹,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Ss:I’m Ada, I’m 9
    I’m=I am You’re= You are He’s=He is Step 8:分小組來進行對話
    T:This time I want you to find your partner to make a conversation.Use these two sentences“How old are you?”and“I’m…”ok? Step 9:課堂小結(jié)
    今日所學重點單詞: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語練習: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點語法:I’m=I am You’re= You are
    教案:一周兩次(第一次課)
    Period 1 Step1: Greeting(1m)Step2;Grouping(3m)
    借由分組來Call number,讓小朋友先熟悉今天要學的單詞(數(shù)字)Step3:
    warm up(3min)Let’s play XX says
    Step 4: Review words(復習前面一個單元所學單詞和句型)(8min)Step 5: Presentation(10min)小朋友要過生日了,但是他今天到底是多少歲的生日呢,讓大家猜猜他的年齡,由此引出今天的重點單詞1 2 3 4 5 6 7 8 9 10,并且復習所學過的舉行Is……? Step6: Practice(20min)1 2 3 4 5 6 7 8 9 10 Drill:1.touch and say
    2.jump and say
    3.paper scissor stone Step6: 整合單詞,整體操練 Drill:Play hopsctch Period 2 Step1:warm-up(call number)(2m)Step2:review the key words(10m)Step3:Listen and act 由此引出今日新學重點句型:How old are you?
    Are you…..? Yes,I am / No,I’m not.I’m=I am You’re=You are
    I’m not=I am not
    You aren’t=You are not T:Ada,come here please,can you tell me,how old are you? Ss:I’m 9 Step4:role play T:I want you to find your partner use these two sentences to make a conversation,ok?Now go find
    your partner.Step5:課堂小結(jié)
    今日所學重點單詞: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語練習: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點語法: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Yes,I am / No,I’m not.I’m=I am You’re=You are
    I’m not=I am not
    You aren’t=You are not
    教案:一周兩次(第二次課)
    Period1
    Step1: Greeting and divide group(5min)Step2: warm up(5min)
    Color song Step3: Review(15min)
    1.Introduce yourself to everyone 2.Review words(上節(jié)課學過的單詞)Drill:whisper and say.Call number
    Dictation(聽寫單詞)Step4:開書認讀(第一篇課文)(10m)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 56 Step6:Role play(5m)分角色來表演課文
    Step7:開書認讀(第二篇課文)(10m)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 58 Step8:Role play(5m)分角色來表演課文
    Period2 Step1:warm-up:Let’s play XX says(3m)Step2:Review the key words.(10m)Step3:Role play 自由對話和課文角色朗讀 Step4:課后練習
    T:Open your book turn to page60 finish part A-C
    Step5:Listen an say 語音:字母u在單詞中的發(fā)音 mum bug bus mug mud rug Step6:課堂小結(jié)
    今日所學重點單詞: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口語練習:Be quite!How old are you?
    重點語法:I’m=I am You’re= You are He’s=He is
    量的概念教案 篇2
    何為望遠鏡思維?顧名思義,我們要打破部分的局限、狹隘的視野,用向外部看、向遠方看、向整體看的思維來看待單元整體設計。由于所對應的大概念大小不一,我們可以把單元分為宏觀單元、中觀單元和微觀單元。宏觀單元是整個學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跨學科的大概念組織的集合,中觀單元圍繞某一學科的大概念展開,那微觀單元自然是學科教材中的現(xiàn)有單元。按照劉徽老師的觀點,望遠鏡思維即要形成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總體框架”,運用統(tǒng)整法或基點法思考單元與單元、單元與學科、單元與跨學科、單元與現(xiàn)實世界之間的關聯(lián)。
    以單元與單元的關聯(lián)為例,統(tǒng)編版教材中,各單元以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的雙線組元形式編排。針對這一編排形式,我們可以以學習任務群為線索,建立單元與單元的關聯(lián)。比如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下冊中,議論文寫作隸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涉及三個單元的寫作主題和寫作任務,分別是議論要有針對性、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論證。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展開前后勾連、逐級進階的關聯(lián)式作文教學?!白h論要有針對性”主要落實“針對”的四個維度,引導學生在寫作上增強問題意識、讀者意識、說理意識、目的意識,從整體上進行議論文寫作框架的打造?!叭绾侮U述自己的觀點”主要解決多維度闡述觀點的問題,以提升元認知能力。“如何論證”則主要解決論證結(jié)構和論證方法的問題。這樣,在“議論文寫作中,學生針對某現(xiàn)實問題,在特定的讀者對象面前,運用說理思路和說理方法,多維度闡述自我觀點,以說服對方”這一大概念的統(tǒng)籌之下,寫作教學在單元的關聯(lián)中循序漸進、有序展開,學生的寫作能力逐級提升。
    再如單元與跨學科的關聯(lián)。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語文是百科之母?!闭Z文學科的很多知識與能力要輻射到其他科目的學習。比如學生對語段的分析能力強的話,數(shù)學的應用題相對會更得心應手;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強的話,歷史的史料分析題得分會更高等等。以選必中冊“邏輯的力量”為例,思維形式是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對特定對象進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這一大概念涉及單元與跨學科的關聯(lián)。把握了概念之間的全同關系、并列關系、包含關系、交叉關系、矛盾關系、反對關系,不僅有利于病句題的分析、現(xiàn)代文閱讀的解讀,還能順利掌握數(shù)學集合的相關知識,輕松完成政治的客觀題分析。
    量的概念教案 篇3
    學習目標是教學中最先要考慮的因素,明晰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要素。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來制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1)明確《課程標準》要求;(2)分析教材;(3)分析學情。
    1、本節(jié)課的《課程標準》要求:
    (1)在問題情境中了解數(shù)系的擴充過程,體會實際需求與數(shù)學內(nèi)部的矛盾(數(shù)的運算規(guī)則、方程求根)在數(shù)系擴充過程中的作用,感受人類理性思維的作用以及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
    (2)理解復數(shù)的基本概念以及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
    (3)了解復數(shù)的代數(shù)表示法及其幾何意義。
    復數(shù)的引入實現(xiàn)了中學階段數(shù)系的最后一次擴充.但是,復數(shù)它完全沒有按照教科書所描述的邏輯連續(xù)性.實際的需要使實數(shù)具有某種實在感.可是,復數(shù)的情形卻不一樣,是純理論的創(chuàng)造.
    新課程中復數(shù)內(nèi)容突出復數(shù)的代數(shù)表示,同時也強調(diào)了復數(shù)的幾何意義.它的內(nèi)容是分層設計的:先將復數(shù)看成是有序?qū)崝?shù)對,再把復數(shù)看成是直角坐標系下平面上的點或向量,最后介紹復數(shù)代數(shù)形式的加、減運算的幾何意義.同時,復數(shù)作為一種新的數(shù)學語言,也為我們今后用代數(shù)的方法解決幾何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體現(xiàn)了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
    本節(jié)課的學習,一方面讓學生回憶數(shù)系擴充的過程,體會虛數(shù)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復數(shù)的有關概念,掌握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
    在學習本節(jié)之前,學生對數(shù)的概念已經(jīng)擴充到實數(shù),也已清楚各種數(shù)集之間的包含關系等內(nèi)容,但知識是零碎、分散的,對數(shù)的生成發(fā)展的歷史和規(guī)律缺乏整體認識與理性思考,知識體系還未形成。另一方面學生對方程解的問題會默認為在實數(shù)集中進行,缺乏嚴謹?shù)乃季S習慣。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通過回憶數(shù)系的擴充過程,觀察所列舉的復數(shù)能簡述復數(shù)的定義,并能說出復數(shù)的實部與虛部。
    (2)通過小組討論能將復數(shù)歸類,并能用語言或圖形表達復數(shù)的分類,會解決含有字母的復數(shù)的分類問題。
    (3)通過比較給出的兩個復數(shù)能歸納出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并能解決與例題相似的題目。
    1、 通過課堂檢測1檢測目標1的達成。
    2、 通過例1、課堂檢測2檢測目標2的達成。
    3、 通過例2、課堂檢測3檢測目標3的達成。
    設計意圖: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結(jié)果性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過課堂效率。同時能及時反饋學生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選修1-2》第三章第一課時,復數(shù)的概念為學生學習復數(shù)的表示、復數(shù)的運算及后繼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復數(shù)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
    2象x=-1這樣的方程沒有實數(shù)解在學生心目中已成定論,負數(shù)不能開平方是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而虛數(shù)單位i的引入會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心理上的排斥。故虛數(shù)單位i的引入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結(jié)合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法主要采用問題驅(qū)動教學模式.通過設置問題串,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通過設置問題串,引領學生追溯歷史,提煉數(shù)系擴充的原則;通過設置問題串,幫助學生合乎情理的建立新的認知結(jié)構,讓數(shù)學理論自然誕生在學生的思想中。
    從建構主義的角度來看,數(shù)學學習是指學生自己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活動.在數(shù)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與教材及教師產(chǎn)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fā)展了情感態(tài)度和思維品質(zhì).基于這一理論,我把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分成四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下面我向各位專家作詳細說明: 1 創(chuàng)設情境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提出問題串:
    問題1 從小到大,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數(shù)。進入高中,我們學習了集合,你知道的數(shù)集有哪些?分別用什么記號表示?
    問題3 “?”能換成“ ? ”嗎?為什么? ?
    設計意圖:一方面從學生已有的認知入手,便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與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為引入虛數(shù)單位“i”埋下伏筆,引入課題。 2 建構理論
    問題4 我們常說的運算,是指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等運算,思考一下,這些運算在各個數(shù)集中總能實施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思考數(shù)集擴充的原因,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重新建構數(shù)集的擴充過程,這是本節(jié)課的生長點.
    問題5 那么在實數(shù)范圍內(nèi)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這些運算總能實施了嗎?
    由此,追問:
    問題6 需要添加什么樣的數(shù)呢?
    設計意圖:教師引領學生采用類比的思想,將問題轉(zhuǎn)化為找一個數(shù)的平方為-1,從而讓“引入新數(shù)”水到渠成.
    此時,教師適時介紹與虛數(shù)單位i有關歷史,,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對i的認識,并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上每一步的邁出是多么的艱辛!
    引入i后,給出問題串:
    問題7 添加的新數(shù)僅僅是i嗎?
    問題8 你還能寫出其他含有i的數(shù)嗎?
    問題9 你能寫出一個形式,把剛才所寫出來的數(shù)都包含在內(nèi)嗎?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問題7、8的鋪墊,引導學生由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復數(shù)的代數(shù)形
    式,幫助學生主動建構復數(shù)的代數(shù)形式.
    問題10 實數(shù)集與擴充后的復數(shù)集是什么關系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討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對復數(shù)進行分類,從而深化對復數(shù)概念的理解,攻克本節(jié)課的重點.
    問題11 復數(shù)集、實數(shù)集、虛數(shù)集、純虛數(shù)集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你能用圖表的形式畫出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復數(shù)的分類,進一步深化復數(shù)的概念。
    為了檢測學生對復數(shù)有關概念的理解,對應三個目標我分別設置了下列三組練習: 例1、指出下列復數(shù)的實部和虛部
    (1)4 (2)2-3i(3)-6i(4)0(5)1i(6)2 ?2
    例2、實數(shù)m取什么值時,復數(shù)z=m(m-1)+(m-1)i 是:
    (1)實數(shù)? (2)虛數(shù)?(3)純虛數(shù)?
    設計意圖:例題1主要是前后照應,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完善認知結(jié)構;例題2主要是鞏固復數(shù)的分類標準.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內(nèi)化復數(shù)有關概念,起到及時反饋、學以致用的功效.
    并追問:對于復數(shù)z1?a?bi,z2?c?di(a,b,c,d?R),你認為在什么情況下相等呢? 從而為在直角坐標系中用點表示復數(shù)提供了可能.并設置了:
    例3已知復數(shù)z1= (x + y) + (x-2y)i ,復數(shù)z2= (2x-5) + (3x+y)i , 若z1 = z2 ,求實數(shù)x,y的值.
    設計意圖:強化復數(shù)相等的充要條件,并讓學生感受到復數(shù)問題可以化歸為實數(shù)問題來求解.
    拋出問題:實數(shù)能用數(shù)軸上的點來表示,所有的復數(shù)也能用數(shù)軸上的點來表示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總結(jié)、教師提煉,深化內(nèi)容,讓學生體會數(shù)系擴充過程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對復數(shù)的后續(xù)學習的欲望。 六、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采用問題驅(qū)動教學模式,從概念產(chǎn)生的背景到概念的建立、辨析再到概念的應用,層層深入,最后完成評價檢測目標的達成。這樣教學,符合 “感知—辨認—概括—定義—應用”的概念學習模式。此外,復數(shù)的概念,并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實現(xiàn)的,而是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感悟、體驗。
    當然,在本設計中,有些問題還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由于虛數(shù)單位i的概念非常抽象,又與學生原有知識沖突,學生能否順利接受從而理解復數(shù)的概念?學生能否將復數(shù)分類并能準確表示?評價方案是否切合學生實際?如果這些學習目標無法順利實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哪些知識鋪墊?這都是值得研究的。
    以上是我對數(shù)系的擴充的第一課時的構思與設計,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
    量的概念教案 篇4
    Unit13
    Late or early
    晚了還是早了
    課文注釋:
    1:Come on — 固定短語。What time is it? — 固定用法。
    It’s eight o’clock.—習慣用語。這里使用It是因為英語句子中必須有一個主語。我們把it的這種用法叫做“虛主語”,因為它滿足了語法要求,但并不指某個具體的名詞。
    2:kids — 規(guī)則變化的名詞復數(shù),在/d/后讀作/z/。
    for school — 固定短語。如果表示school的一般目的(即“去上學”),那么前面不加冠詞。也就是說,如果指學校這所建筑物,就用the school;如果指眾多學校中的一所學校,就用a school;但指school的“總體的常見”目的時不用冠詞:for school。
    3:Call me Daisy, please — me,賓格代詞,放在call的后面。4:Let’s go — Let’s+不定式表示第一人稱復數(shù)的祈使句。
    What a speed/car!— What a/an+單數(shù)名詞,表示驚奇、羨慕、贊同/不贊同等感嘆。
    5:The school gates — the,表示特指的定冠詞;school gates,復合名詞;第一個名詞school說明第二個名詞gates的所屬對象。
    gates — 規(guī)則變化的復數(shù),-s在/t/音后讀作/s/。
    6:We’re both early now — both,分配詞,修飾we;放在動詞be的后面;now,時間副詞;通常放在句子或從句的末尾。其它:
    一、詢問時間
    詢問時間通常有以下兩種表示方法: 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
    【注】對整點的回答,我們只要將整數(shù) + o’clock,o’clock是“of the clock”的縮寫形式。
    Unit14
    One,two,three,catch!一、二、三、接??!
    課文注釋:
    1:Give me —(比較give me the ruler)
    Please — 表示禮貌請求的標識語;通常放在主語前面,或者句子末尾。當它放在句尾的時候,前面要加一個逗號。
    Which jar —(比較Which boy / which man?我們用which來表示從一個以上的人或事物中識別出一個。)
    2:This one? — No, not that one.The one on the table.The empty one — this,that和the都是“限定詞”;也就是說,它們說明了是“哪一個”。不定代詞one代替名詞jar。
    3:Here you are — 當主語是代詞時,here后面無需主謂倒裝。圖4:Stop — 祈使句。
    5:I can’t catch it!— can’t catch的意思是“am physically unable to catch”(從體力上講沒有能力抓?。?BR>    Bring it here!— 祈使動詞+代詞賓語;it,單數(shù)中性賓格代詞,回指jar。其它:
    一、用give提出請求
    1.以動詞原形give開頭的祈使句表示“給某人某物”。Give me a book, please.請給我一本書。Give him a knife, please.請給他一把刀子。
    【注】please是表示禮貌請求的標識語;通常放在主語前面,或者句子末尾。當它放在句尾的時候,前面要加一個逗號。2.提出請求也可以用情態(tài)動詞can。
    Can you give me a glass, please? = Give me a glass, please.請給我一個杯子?!咀ⅰ壳閼B(tài)動詞can提出請求比用普通的祈使句聽起來更加禮貌。這里有三支鉛筆,哪一只是你的?這支?那支?還是在鉛筆盒里的那支? I have two old bikes,but he has two new ones.我有兩輛舊自行車型,他有兩輛新的。
    量的概念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這段時間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里或那里來表達,為此我以《小猴摘桃子》這個故事情節(jié)為主線設計了這節(jié)《區(qū)分上下》的小班數(shù)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上下。
    2、教幼兒初步學習以客體為中心區(qū)別上下。
    3、通過游戲,增強幼兒對方位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猴摘桃子》。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游戲:小朋友,你們聽過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嗎?(聽過)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看有什么新任務。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森林里有什么呀?(幼兒自由回答:猴子、蝴蝶、樹、桃子等。)小猴子在哪?蝴蝶在哪?桃子在哪?(幼兒回答:猴子在蝴蝶下面,蝴蝶在猴子上面,桃子在樹上)現(xiàn)在小猴子去哪了?(幼兒回答:在樹下)現(xiàn)在小猴子開始摘桃子了,小猴子在哪呀?(幼兒回答:在樹上)先把上面兩個桃子摘了,最后把下面的桃子摘了,摘完桃子的小猴子在哪呀(在樹下)。
    2、我們又來到了小猴家,小猴請大家去家里做客??纯凑l在椅子下?誰又跳到桌子上了,小豬在哪?最后來的兔子在哪,它又跳到什么上面了?小雞在哪(幼兒自由回答。)繼續(xù)切換PPT圖片,這間房子里都有誰,都在什么地方?按照先后點出來的動物讓幼兒分別回答。
    3、打開最后PPT的最后一個圖,出現(xiàn)機器貓圖片和音樂。問:小朋友們,大家看這是誰,幼兒回答:機器貓、大雄和李靜。然后引導他們以人體為中心,分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如嘴在眼睛下面等。
    三、結(jié)束活動。
    我們的小朋友們真聰明,讓小猴子摘到了桃子,參觀了小猴子的桃子,又看到了機器貓和他的伙伴們。
    活動反思:
    整節(jié)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課間教育讓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游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小猴子摘桃子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完成了活動目標。
    量的概念教案 篇6
    Unite 9 what’s this ,mum ?
    一、本單元教學目標
    (1).要求
    1.詞匯
    Bone,hamburger,salad, sausage,tomato,pizza 聽得懂,會說,會讀
    2.句型
    -what is it ?-it is …
    聽得懂,會說,會讀
    3.歌謠
    4.功能
    詢問并回答某物是什么
    (2)應用目標
    1、在圖片或課件的幫助下理解并掌握有關食品的單詞
    2、能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談論有關飲食的話題
    二、課堂練習
    1、把下列句子中的縮寫部分寫完整
    (1)what’s that?(2)it’s a sausage.(3)it isn’t a sausage.(4)that’s a tomato.2、根據(jù)問題及所給的單詞寫回答
    例句:insect, what’s this ?
    it is an insect.(1)Sausage, what’s that ?(2)Tomato what is it ?(3)Pizza
    what is this?(4)Bone
    what’s this ? 三 課后作業(yè)
    1、大聲的朗讀生詞
    2、用本單元的句型編對話
    量的概念教案 篇7
    Unit 1 Hello!
    課題:Hello!教學目標:
    1.學會元音字母a和e的短音自然發(fā)音[?]、[e].2.能聽懂、會說、會認讀以下單詞:hi,hello,fish,cat,dog,ball,apple,egg.3.能用hi, hello打招呼并且能簡單地用yes,no簡單地回答問題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元音字母a、e的短音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和[e]的相關單詞及舌頭體操:a.Sad dad and mad Dan ran on the sand.b.My hen lay an egg everyday.2.視聽DVD,學習打招呼,用yes,no簡單地回答問題。3.做游戲。
    教師戴上“elephant”頭飾做裁判,讓全體幼兒也戴好頭飾。大家手拉手成一圓圈,邊走邊念兒歌:“森林里,真熱鬧,小動物來賽跑,大象伯伯當裁判,點到誰,誰就跑!”念完時教師出示動物字卡,如:“dog”,戴著“dog”頭飾的幼兒就繞圈跑一周,跑回自己的位置。游戲反復進行。4.完成同步練習。
    5.將學生分組進行分角色對話,練習口語交流。作業(yè):
    1.大聲朗讀自然發(fā)音、生詞并記憶。2.練習打招呼的對話以及用本單元學過的單詞與句型與搭檔互換角色相互問答。
    教學反思:
    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詞匯量和口語表達量,但是要開始注重規(guī)范書寫了。
    Unit 2 Yummy!
    課題:Yummy!教學目標:
    1.學會元音字母i、o、u的短音自然發(fā)音[i]、[?]、[u].2.2.了解一些口語俚語yummy,yuk,help,stop.3.掌握重點詞匯:girl,hat,insect,jelly,kite,green,red.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果凍、卡片、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元音字母i、o、u的短音發(fā)音規(guī)則,操練[i]、[?]、[u]的相關單詞及舌頭操: 2.a.A big ship is sailing on the sea.b.Clock on the top of the box.c.The bug jumped up onto the bus.2.發(fā)給每位小朋友一個果凍,教其說“Yummy!”。
    視聽DVD,學習一些口語俚語:Yummy!Yuk!Stop!Help!以及一些重點詞匯,完成趣味同步練習。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小對話。布置作業(yè):
    1.自制生詞卡片,看誰的卡片做的最好。2.把自己做的卡片展示給爸爸媽媽看,要一一讀給爸爸媽媽聽。教學反思:
    對待每一位孩子應同等關切,(比如發(fā)果凍時要關注每一位孩子的口味)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就會感到受挫,從而上課提不起積極性。
    Unit 3 Look at your red nose
    課題:Look at your red nose 教學目標:
    1.學會半元音字母y的自然發(fā)音[ai]、[i].2.掌握表達look at...以及學會認讀顏色與身體部位。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彩筆、卡片、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半元音字母y的短音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ai]和[i]的相關單詞及舌頭體操: a.The kite is flying in the sky.b.Mummy,daddy and baby,this is the family.2.教師在一張大大的白色紙上畫出一個人,讓學生來標上其leg,mouth,nose等,然后給他這些部位涂上不同的顏色,大家一起來說出描述,如yellow leg, blue mouth, red nose等。
    3.認讀卡片:red,yellow,green,blue,leg,mouth,nose.4.Sing a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ello!Hello!Hello to you!Red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i!Hi!Hi!Hi!Hi,hi to you!布置作業(yè): 1.練習所學表達10遍。2.將顏色的歌謠唱給家人聽。
    Unit 3 Look at your red nose 課題:Look at your red nose 教學目標:
    1.學會半元音字母y的自然發(fā)音[ai]、[i].2.掌握表達look at...以及學會認讀顏色與身體部位。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彩筆、卡片、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半元音字母y的短音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ai]和[i]的相關單詞及舌頭體操: a.The kite is flying in the sky.b.Mummy,daddy and baby,this is the family.2.教師在一張大大的白色紙上畫出一個人,讓學生來標上其leg,mouth,nose等然后給他這些部位涂上不同的顏色,大家一起來說出描述,如yellow leg, blue mouth, red nose等。3.認讀卡片:
    red,yellow,green,blue,leg,mouth,nose.4.Sing a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ello!Hello!Hello to you!Red an yellow, green and blue.Hi!Hi!Hi!Hi!Hi,hi to you!布置作業(yè):
    1.練習所學表達10遍。2.將顏色的歌謠唱給家人聽。
    Unit 4 Thank you, Mum!課題:Thank you,Mum!教學目標:
    1.學會元音組ai,ay的自然發(fā)音[ei]及ee,ea的自然發(fā)音[i:].2.通過情境游戲,理解、學習短句Thank you, Mum!讓孩子學會感恩。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元音組ai,ay及ee,ea的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相關單詞及舌頭體操:a.The snail prayed.b.We will have a special meal in the jeep.2.Listen and say: boy,sun,table,umbrella.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并操練單詞。
    Today, Miss Xu have a something.Look!What's this? Yes, umbrella.Now , guess,what am I doing ? Oh sorry, you're wrong.Now, look at me.The sun is shining outside.Please come in the umbrella!OK.Now let's have some juice.First, we need a table here.(這個過程中反復帶讀umbrella、sun、table等詞)3.小結(jié)并表揚全班小朋友。
    4.作業(yè):在家視聽DVD,練習口語內(nèi)容。
    Unit 5 Look!The zoo!課題:Look!The zoo!教學目標:
    1.學會元音組air, are以及al, aw的自然發(fā)音[e?]、[?:].2.能聽懂、會說、會認讀以下單詞:air, hair, ware, care, ball, wall, saw, law.3.能說出動物園的幾種小動物。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舌頭體操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相關單詞及舌頭體操。2.視聽DVD,學習動物名稱,用look,a …句型練習。3.做游戲。
    教師和學生帶上畫有動物的頭飾:
    panda,elephant,zebra,monkey等。教師點名稱,點到誰誰就轉(zhuǎn)個圈圈,并說英語:I’m(panda).4.完成同步練習
    5.將學生分組進行分角色對話,練習口語交流。作業(yè):
    1.大聲朗讀自然發(fā)音、生詞并記憶。
    2.練習生詞以及用本單元學過的單詞與句型與搭檔互換角色相互問答。教學反思:
    課堂活躍起來小孩子的積極性更高,學習得更快。
    Unit 6 This is my family!
    課題:This is my family!教學目標:
    1.學會oa, ow及oi, oy的自然發(fā)音[??]、[?i].2.學會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人朋友。
    3.掌握重點詞匯: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的趣味練習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用具family tree、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相關單詞:oa as o boat coat;ow as o window low;oi oil soil;oy as oi boy toy.2.在白板上貼好family tree,請小朋友上講臺盡其所能來指出各位家庭成員。在這個過程之后,教授mom, dad, sister, brother, friend.的讀法。3.視聽DVD,學習課文內(nèi)容,學會表達:This is my(mom).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課文對話。布置作業(yè):
    1.寫單詞,每個10遍。
    2.自己畫出自己家的family tree,用英語標上每位成員的名稱。教學反思: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容忽視,一旦出現(xiàn),應及時制止。
    Unit 7 Happy birthday!
    課題:Happy birthday!教學目標:
    1.學會ow, ou, oo的自然發(fā)音[a?]、[u]、[u:].2.掌握表達Happy birthday!以及相關禮物的詞匯。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自然發(fā)音練習在黑板上。2教師準備教學彩筆、卡片、DVD及教案。教學過程:
    1.講授發(fā)音規(guī)則,并操練相關單詞:ow as ou how now;
    ou housemouse;oo as long u food zoo;oo as short u look book.2.教師唱生日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讓課堂進入歡樂的氣氛。然后問小朋友們喜歡什么生日禮物,進而引導其學習新詞匯:van, doll, bike, rotot.3.認讀卡片。
    4.Sing a song.Happy birthday to you!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第七單元內(nèi)容前兩頁。2.將所學歌謠唱給家人聽
    量的概念教案 篇8
    摘要: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不足,對概念的學習理解不夠,教師進行概念教學時必須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
    一些概念,對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小,知識不多,生活經(jīng)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有關概念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小學生年齡實際出發(fā),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數(shù)學概念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shù)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如在教平均數(shù)應用題時,我利用鉛筆做教具,重溫“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個同樣大的小木塊擺出三堆,第一堆1塊,第二堆2塊,第三堆6塊,問:“每堆一樣多嗎?哪堆多?哪堆少?”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時,我又把這三堆木塊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塊,告訴學生“3”這個新得到的數(shù),是這三堆木塊的“平均數(shù)”。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想:“平均數(shù)”是怎樣得到的。學生看我把原來的三堆合并起來,變成一堆,再把這堆木塊分做3份,每堆正好3塊。這個演示過程,既揭示了“平均數(shù)”的概念,又有意識地滲透“總數(shù)量÷總份數(shù)=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塊按原來的樣子1塊,2塊、6塊地擺好,讓學生觀察,平均數(shù)“3”與原來的數(shù)比較大小。學生說,平均數(shù)3比原來大的數(shù)小,比原來小的數(shù)大,這樣,學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數(shù)”這一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
    數(shù)學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難以直觀表述。如比例尺、循環(huán)小數(shù)等,但它們與舊知識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我就充分運用舊知識來引出新概念。在備課時要分析這個新概念有哪些舊知識與它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利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識講授新概念,學生是容易接受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睆男睦韺W來分析,無恐懼心理,學生容易活躍;無畏難情緒,易于啟發(fā)思維;舊知識記憶好,容易受鼓舞;所以運用舊知識引出新概念教學效果好。例如從求出幾個數(shù)各自的“倍數(shù)”從而引出“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等概念??傊?,把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為舊,如此循環(huán)往復,既促使學生明確了概念,又掌握了新舊概念間的聯(lián)系。
    常言說,實踐出真知,手是腦的老師。學生通過演示學具,可以理解一些難以講解的概念。如一年級小學生初學數(shù)的大小比較。是用小雞小鴨學具,一一對比。如一只小雞對一只小鴨,第二只小雞對第二只小鴨,……直到第六只小雞沒有小鴨對比了,就叫小雞比小鴨多1只。又如二年級小學生學習“同樣多”這個概念也是用學具紅花和黃花,學生先擺5朵紅花、再擺和紅花一樣多的5朵黃花,這樣就把“同樣多”這個數(shù)學概念,通過演示(手),思維(腦),形成概念,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guī)律。這比老師演示、學生看,老師講解、學生聽效果好,印象深、記憶牢。
    在教學中既要注意適應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也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概念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義,沿著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去掌握概念。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圓周率這個概念比較抽象。一般教師都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很快就發(fā)現(xiàn)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每個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教師指出:“這個倍數(shù)是個固定的數(shù),數(shù)學上叫做“圓周率”。這樣,引導學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拋棄事物非本質(zhì)東西(如圓的大小,紙板的顏色,測量用的單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不論圓的大小,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形成了概念。
    學生頭腦中的數(shù)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背誦、記憶概念的基礎上,還要通過必要的訓練和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消化、吸收,以達到牢固、靈活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為此在這方面教師要潛心研究教材教法,從生活實際中尋找練習的目標,要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使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一種親切感。例如在教學“分數(shù)的意義”時,可以充分運用本班男、女生人數(shù)、小組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設計練習:男生占全班的27/56,女生占全班的29/56,第一小組占全班的1/8或7/56,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踐活動,如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知識后,可以開展一個“逛超市”的活動,這樣不但起到了練習的效果,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fā)揮,個性在此得到張揚,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習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例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學生利用“軸對稱“這種特性自行設計一個圖案來布置本班教室,進行成果展示。這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不斷閃爍,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個眼花繚亂的圖案。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深刻的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總之,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注重生活,創(chuàng)新才能得以實現(xiàn),生活才能得以新發(fā)展。生活永遠是數(shù)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離開了生活,創(chuàng)新就沒有了生命,學習便失去了本應有的樂趣與生趣。
    量的概念教案 篇9
    unit?one ? Lesson 1? Excuse me!? 對不起! ? Excuse me! ? Yes? ? Is this your handbag? ? Pardon? ? Is this your handbag? ? Yes, it is. ? Thank you very much. ? ? 單? 詞 音 ?標 記 憶 方 法 ?詞義 excuse /ikskju:z/ u發(fā)本身音 重讀開音節(jié) v. 原諒 me? /mi:/ excuse me 打擾一下 賓格是放在動詞和介詞后使用 pron. 我(賓格) yes? /jes/ yes----no adv. 是的 is /iz/ 他,她,它 + 人名是第三人稱單數(shù) v. be 動詞現(xiàn)在時第三人稱單數(shù) this Tis that 那個 pron. 這個 your jC: 要(諧音)你的'東西 你的,你們的 單? 詞 音 ?標 記 憶 方 法 ?詞義 you ju: 你有(諧音)一套! 區(qū)別your 你的 你,你們 handbag 5hAndbA^ hand 手 bag 包 n. (女用)手提包 pardon 5pB:dn 有r 發(fā)兒化音 int. 原諒,請再說一遍 it? /it/ ? pron. 它 thank WANk 有th 時,注意舌頭的位置 謝謝 thank you ? ? 感謝你(們) very much ? ? 非常地 pen /pen/ hen 母雞 ten 十 注意小口e的發(fā)音 n. 鋼筆 pencil 5pensl pencil 比 pen 寫的嗖(諧音)嗖快 n. 鉛筆 book /buk/ look 看 注意 oo 發(fā)短音u n. 書 watch wCtF watch(手表)嘆口氣說:“哎,我可以看電視、看比賽(watch TV/games), 就是不能看書、看報紙(read books/newspapers)” ?n. 手表 v. 看 coat kEut boat? 小船 goat? 山羊 n. 上衣,外衣 dress /dres/ 別使勁拽死(諧音)連衣裙 n. 連衣裙 skirt skE:t 區(qū)別 shirt n. 裙子 shirt FE:t T-shirt 體恤衫 n. 襯衣 car /ka:/ 卡(諧音)車 n. 小汽車 house /haus/ mouse 老鼠 housework 家務活 區(qū)別 horse 馬? 的寫法與發(fā)音 n. 房子 ? 作業(yè): 一、???? 看詞義,默寫單詞。 二、???? 默寫課文。
    量的概念教案 篇10
    [摘要]函數(shù)是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它與生活和學習聯(lián)系緊密。
    教師在組織高中學生學習函數(shù)內(nèi)容時,一要幫助學生梳理函數(shù)概念,二要進行目標解析,三要幫學生診斷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關鍵詞]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函數(shù)概念,但到了高中,函數(shù)概念發(fā)生了變化。
    此時,數(shù)學教師要幫學生理清概念,解析問題。
    在初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函數(shù)概念,建立的函數(shù)概念是:一般地,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與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y是x的函數(shù)。
    其中x稱為自變量。
    這個定義從運動變化的觀點出發(fā),把函數(shù)看成是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
    從歷史上看,初中給出的定義來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數(shù)概念幾乎等同于解析式。
    進入高中,學生需要建立的函數(shù)概念是:設A、B是非空的數(shù)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shù),記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shù)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shù)值,函數(shù)值的集合 f(x)|x∈A叫做函數(shù)的值域。
    這個概念與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
    其實,高中的函數(shù)概念與初中的函數(shù)概念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
    不同點是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確了集合、對應的方法;初中雖然沒有明確定義域、值域這些集合,但這是客觀存在的,也已經(jīng)滲透了集合與對應的觀點。
    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號f(x),f(x)指集合B中與x對應的那個數(shù),當x確定時,f(x)也唯一確定。
    另外,初中并沒有明確函數(shù)值域這個概念。
    函數(shù)概念的核心是“對應”,理解函數(shù)概念要注意:1.兩個數(shù)集間有一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即對于數(shù)集A中每一個x,數(shù)集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y和它對應。
    2.涉及兩個數(shù)集A、B,而且這兩個數(shù)集都非空;這里的關鍵詞是“每一個”“唯一確定”。
    也就是,對于集合A中的數(shù),不能有的在集合B中有數(shù)與之對應,有的沒有。
    而且,在集合B中只能有一個與之對應,不存在兩個或者兩個。
    3.函數(shù)概念中涉及的集合A、B,對應關系f是一個整體,是集合A與集合B之間的一種對應關系,應該從整體的角度來認識函數(shù)。
    1.通過豐富實例,建立函數(shù)概念的背景,使學生體會函數(shù)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shù)學模型。
    能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shù),了解構成函數(shù)的三個要素。
    2.會判斷兩個函數(shù)是否為同一函數(shù),會求一些簡單函數(shù)的定義域和值域。
    3.通過從實例中抽象概括函數(shù)概念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的重點是,在研究已有函數(shù)實例(學生舉出的例子)的過程中,感受在兩個數(shù)集A、B之間所存在的對應關系f,進而用集合、對應的語言刻畫這一關系,獲得函數(shù)概念。
    1.學生對函數(shù)概念中的“每一個”“唯一確定”等關鍵詞關注不夠,領會不深。
    教學中,可以通過反例讓學生加以認識。
    如有學生的考試情況是這樣的:集合A={1,2,3,4,5,6},B={90,93,98,92},f:每次考試成績。
    這里就不能表示一個函數(shù)。
    因為對于集合A中的元素“4”,在集合B中就沒有元素與它對應。
    2.忽視“數(shù)集”二字,把一般的映射關系理解為函數(shù)。
    如:高一(2)班的同學組成集合A,教室里的座椅組成集合B,每個學生都有唯一的一個座椅,班上還有空椅子。
    這能否算作一個函數(shù)的例子,為什么?
    3.對為什么集合B不是函數(shù)的值域不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有時,為了研究方便或者確定一個函數(shù)的值域暫時有困難,使得B={f(x)|x∈A} 更加合理。
    4.當函數(shù)關系具有解析式表示時,f(x)當然可以用x的解析式表示出來。
    學生會因此而誤以為對應關系f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
    可以通過所舉實例的類型,引導學生,明確表示對應關系f并非解析表達式不可。
    但這不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應該放在下一節(jié)課“函數(shù)的表示”中解決。
    只要注意所列舉的例子不光是有解析式的即可。
    可以通過具體函數(shù)讓學生理解抽象的f(x)。
    比如函數(shù)f(x)=x2,A=x|-2≤x
    f(2)無定義。
    f(x)=x2,x∈A。
    最終,讓學生明白,f(x)是集合B中的一個數(shù),是與集合A中的x對應的那個數(shù).當x取具體數(shù)字時,f(x)也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