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1
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是在體積和體積單位之后,學生對體積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積單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能用其解決問題。容積的概念較抽象,理解是重點,鑒于此,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預習,上課直奔主題“通過預習,你知道什么是容積了嗎?”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以老師要求“通過別的例子說明什么是容積”,學生舉得例子都很好,這說明一是他們的預習奏效了,二是生活經(jīng)驗對他們很重要。然后找到學生所舉物體的共同點“容納別的物體”,繼而抽象出容積的概念,為了加深理解我們還討論了“所能容納”的意思。
用實驗1升或1毫升究竟是多少,就不是只靠看書和老師講解就能感受的到的,有句話說得好“我聽過了,我就忘記了;我看過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強調(diào)的就是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好多時候需要動手操作來理解知識。
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積,其實一部分同學通過對容積意義的理解和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是知道容積的計算方法的,另一部分同學是可以通過細心閱讀課本發(fā)現(xiàn)的,不僅如此,還可以讀到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總之,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操作、觀察、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
我的機會,使學生產(chǎn)生了數(shù)學學習的成功感。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2
一、復習引入,
先是引導學生對已學的體積知識進行復習,然后通過出示實的長方體和空的長方體,向?qū)W生暗示“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
共同探究。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容積,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并進行了以下活動:
(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l。
(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jié)論。然后,教學了例5,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這也是求它本身體積的區(qū)別之處。最后,教學了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如西紅柿、梨)怎樣求得它們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針對不同的題,設計了單位換算,強化了容積和體積的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測量、看書、遷移類推學習活動,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地位。教學效果還可以,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時,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上所花的時間較少。特別是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這句話,我只是一句帶過,要是能舉例,如(計量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就用立方分米)。
2、容積單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試驗,時間稍長了點。特別是讓學生產(chǎn)生了容積單位只有l(wèi)和ml,在做書練習九的第3題時,“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的容積為6,班上有一半的學生誤填了“升”。要是在一開始,就講明,計量容積,常用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體,還有另一種單位l和ml,效果會更好。
3、練習題的一題多解時,(書52求珊瑚石的體積是多少)對于簡便算法講解得還應放慢點,讓學生理解底面積不變,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與底面積的乘積就是珊瑚的體積時,老師應該板書,并指正學生的板書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3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進率之后學習的,是建立在學生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搜集一些飲料瓶、藥瓶、牛奶盒等容器,學生已有初步認識,再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升”與“毫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通過教后反思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教學注意:
一、復習引入。
先是引導學生對已學的體積知識進行復習,然后通過出示實的長方體和空的長方體,向?qū)W生暗示“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共同探究。
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容積,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并進行了以下活動:(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l。(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jié)論。然后,教學了例5,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這也是求它本身體積的區(qū)別之處。最后,教學了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如西紅柿、梨??)怎樣求得它們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針對不同的題,設計了單位換算,強化了容積和體積的.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測量、看書、遷移類推學習活動,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地位。教學效果還可以,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時,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上所花的時間較少。特別是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這句話,我只是一句帶過,要是能舉例,如(計量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就用立方分米??)。
2、容積單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試驗,時間稍長了點。特別是讓學生產(chǎn)生了容積單位只有l(wèi)和ml,在做書練習九的第3題時,“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的容積為6,班上有一半的學生誤填了“升”。要是在一開始,就講明,計量容積,常用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體,還有另一種單位l和ml,效果會更好。
3、練習題的一題多解時,(書52求珊瑚石的體積是多少)對于簡便算法講解得還應放慢點,讓學生理解底面積不變,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與底面積的乘積就是珊瑚的體積時,老師應該板書,并指正學生的板書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4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我首先復習了體積的概念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檢查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記憶為新課教學容積和容積單位做好知識鋪墊。由于《容積和容積單位》是一個概念性的課,我采取讓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學并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針對教材知識挖掘文本后的隱藏的疑難點進行點撥釋疑。學生只用了五分鐘就把自學目標完成,剩下足夠的時間通過有趣的實驗和闖關活動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進行強化訓練。通過釋疑學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問題:
1、容器是有一定空間的空心物體,像魔方等實心物體就不是容器,就沒有容積。
2、容積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納物體的體積,如果杯子中水沒裝滿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稱為杯子的容積。
3、容積和體積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4、容器中液體體積常用升和毫升做單位,固體則用體積單位。在理解L(升)、ml(毫升)時我先讓學生拿出搜集的一些飲料瓶、藥瓶、牛奶盒等容器,找出L(升)、ml(毫升)等字樣,引入容積單位,感受容積單位(L和ml)的和體積單位之間的轉(zhuǎn)換。準備了一個小注射器,讓學生直觀感受1ml是多少。然后倒進一個1立方厘米的容器了,你發(fā)現(xiàn)什么?原來1毫升=1立方厘米。同樣,實驗演示學生感受1升=1立方分米,用量杯測出一升水讓學生感知一升。結(jié)課前拓展延伸:愛迪生考驗他的助手:測算電燈泡的容積,他的助手測量計算了幾天都沒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可愛迪生一分
鐘就測算出來了。你們知道怎么測的嗎?學生興致很高,想到了給燈泡裝滿水,測水的體積就算出燈泡的容積了。這時我順勢拋出下一個問題:怎么測算這個燈泡的體積呢?為學習下一課《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打下伏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測量、自學、合作交流、遷移類推等學習活動,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較好地掌握了“容積”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但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課堂上教師語言不夠幽默生動。
2.實驗沒有讓全體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只在同學們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后讓小組代表實驗操作了一下。
3、教師基本功不扎實,板書不精美簡潔。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5
人教板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容積與容積單位一課。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而且體積和容積又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因此,本課的設計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
2、猜測、直觀、體驗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充分的操作、實驗,利用直觀進行思考,這也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主要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容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容積的概念和容積單位。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
(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大約是1升。
(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到結(jié)論。通過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比較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掌握了容積的概念和容積的計算方法。
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學生比較身邊物體的體積、容積大小的過程中,產(chǎn)生怎樣比較體積相近、容積相近物體體積、容積大小的問題,使數(shù)學問題的產(chǎn)生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在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初步建立容積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對空間的理解。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行練習,加深體驗,拓展知識。
3、如果在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再少一些,再放手一些可能效果會更好。
4、如果學生能參加小組的直觀實驗活動,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只有不斷的學習、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6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的概念及常用的體積單位,明確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且能夠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而且,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在教學了本節(jié)課之后,我對本課進行了反思。
在教學設計上,依據(jù)20xx版新課標的要求,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我在課上多次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在課的開始,我利用“猜猜那個盒子裝的多?”的小游戲來導入,在學生不同的猜測下,教師進行驗證。學生看到結(jié)果與自己的想像不同,從而感受到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裝的東西多。教師順勢指著盒子的內(nèi)部空間,揭示容積的概念,導入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通過這個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讓學生感受容積的概念,理解容積表示的具體含義,并能初步辨別容積與體積概念上的不同。
在探究容積單位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掂一掂1L水,然后教師出示容積是1立方分米的盒子,讓學生猜想如果把這1升水倒進這個盒子里,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的猜測,教師演示:將1升水慢慢倒入盒子中,使學生直觀發(fā)現(xiàn)1升=1立方分米。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猜想、驗證的活動中,建立了1升和1立方分米的等量關系,為后面的單位換算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學生的數(shù)學經(jīng)驗。
在感受1毫升水時,我設計了學生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樣的小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活動,而親身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會使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實驗后,學生得到1ml=1cm3。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中體會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在小組合作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動手意識。
在對升和毫升的關系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并沒采取直觀實驗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根據(jù)1L=1dm3,1ml=1cm3來試著對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來進行推導。由于有了前面實驗的基礎,以及對舊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夠很快地推導出1升=1000毫升,而且學生能夠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充分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并且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容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采用的是教師直接揭示的方法。而課后經(jīng)過反思,我認為,如果這部分知識采取讓學生自學的方式,學生學習的效果也許會更好。
以上是我對執(zhí)教《容積和容積單位》一課的反思。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7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之后學習的,那么學生就有了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的學習模型。先認識什么是容積?為了測量容積我們學習容積的單位,然后認識容積單位。這是有關容積的知識,但這節(jié)課多一個點,就是容積和體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于是這節(jié)課,我采取自學的方式,理解容積和體積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用微課的方式,感受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自學容積和體積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時,我設計了幾個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1、什么是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2、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聯(lián)系:都是求體積的 。區(qū)別:體積是從物體的外部算,物體本身所占空間的大小。容積是從物體的內(nèi)部算,所能容納的空間的大小。3、對同一個能容納物體的物體來說,體積大?還是容積大?對同一個物體來說,體積大于容積。4、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哪些?計算容納固體的體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計算容納液體的體積:升(L)和毫升(mL)。5、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區(qū)別?體積單位:只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積單位:計算容納固體的體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計算容納液體的體積:升(L)和毫升(mL)。6、升和毫升有多大呢?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關系呢?我用一個微課,用生活中的容積單位,刺激學生的大腦,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本節(jié)課的思路清晰,教學素材生活化,自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效果很不錯。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8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的概念及常用的體積單位,明確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且能夠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我在課上多次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在新課伊始,我利用“猜猜那個盒子裝的多?”的小游戲來導入,在學生不同的猜測下,教師進行驗證。學生看到結(jié)果與自己的想像不同,從而感受到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裝的東西多。教師順勢指著盒子的內(nèi)部空間,揭示容積的概念,導入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通過這個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讓學生感受容積的概念,理解容積表示的具體含義,并能初步辨別容積與體積概念上的不同。通過老師質(zhì)疑和實物演示,讓學生感知“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通過遷移類推,推出“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最后通過引導學生審題、分析、嘗試解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育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說靜坐常思己過,其實老師也是這樣的,如果只顧著教學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來看看教學反思怎么寫吧!
小編精心
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是在體積和體積單位之后,學生對體積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積單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能用其解決問題。容積的概念較抽象,理解是重點,鑒于此,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預習,上課直奔主題“通過預習,你知道什么是容積了嗎?”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以老師要求“通過別的例子說明什么是容積”,學生舉得例子都很好,這說明一是他們的預習奏效了,二是生活經(jīng)驗對他們很重要。然后找到學生所舉物體的共同點“容納別的物體”,繼而抽象出容積的概念,為了加深理解我們還討論了“所能容納”的意思。
用實驗1升或1毫升究竟是多少,就不是只靠看書和老師講解就能感受的到的,有句話說得好“我聽過了,我就忘記了;我看過了,我就記住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強調(diào)的就是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在數(shù)學學習中,我們好多時候需要動手操作來理解知識。
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任務就是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積,其實一部分同學通過對容積意義的理解和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是知道容積的計算方法的,另一部分同學是可以通過細心閱讀課本發(fā)現(xiàn)的,不僅如此,還可以讀到體積和容積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總之,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操作、觀察、演示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猜測,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為各類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
我的機會,使學生產(chǎn)生了數(shù)學學習的成功感。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2
一、復習引入,
先是引導學生對已學的體積知識進行復習,然后通過出示實的長方體和空的長方體,向?qū)W生暗示“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
共同探究。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容積,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并進行了以下活動:
(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l。
(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jié)論。然后,教學了例5,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這也是求它本身體積的區(qū)別之處。最后,教學了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如西紅柿、梨)怎樣求得它們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針對不同的題,設計了單位換算,強化了容積和體積的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測量、看書、遷移類推學習活動,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地位。教學效果還可以,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時,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上所花的時間較少。特別是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這句話,我只是一句帶過,要是能舉例,如(計量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就用立方分米)。
2、容積單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試驗,時間稍長了點。特別是讓學生產(chǎn)生了容積單位只有l(wèi)和ml,在做書練習九的第3題時,“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的容積為6,班上有一半的學生誤填了“升”。要是在一開始,就講明,計量容積,常用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體,還有另一種單位l和ml,效果會更好。
3、練習題的一題多解時,(書52求珊瑚石的體積是多少)對于簡便算法講解得還應放慢點,讓學生理解底面積不變,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與底面積的乘積就是珊瑚的體積時,老師應該板書,并指正學生的板書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3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進率之后學習的,是建立在學生對“體積和體積單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搜集一些飲料瓶、藥瓶、牛奶盒等容器,學生已有初步認識,再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升”與“毫升”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通過教后反思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教學注意:
一、復習引入。
先是引導學生對已學的體積知識進行復習,然后通過出示實的長方體和空的長方體,向?qū)W生暗示“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學習新知,共同探究。
首先,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容積,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本,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并進行了以下活動:(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l。(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和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出結(jié)論。然后,教學了例5,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要從里面量長、寬、高。這也是求它本身體積的區(qū)別之處。最后,教學了形狀不規(guī)則的物體(如西紅柿、梨??)怎樣求得它們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針對不同的題,設計了單位換算,強化了容積和體積的.概念,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操作、測量、看書、遷移類推學習活動,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地位。教學效果還可以,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區(qū)別時,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上所花的時間較少。特別是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這句話,我只是一句帶過,要是能舉例,如(計量這個長方體的容積就用立方分米??)。
2、容積單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試驗,時間稍長了點。特別是讓學生產(chǎn)生了容積單位只有l(wèi)和ml,在做書練習九的第3題時,“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的容積為6,班上有一半的學生誤填了“升”。要是在一開始,就講明,計量容積,常用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體,還有另一種單位l和ml,效果會更好。
3、練習題的一題多解時,(書52求珊瑚石的體積是多少)對于簡便算法講解得還應放慢點,讓學生理解底面積不變,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與底面積的乘積就是珊瑚的體積時,老師應該板書,并指正學生的板書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4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的基礎上教學的。
我首先復習了體積的概念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檢查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記憶為新課教學容積和容積單位做好知識鋪墊。由于《容積和容積單位》是一個概念性的課,我采取讓學生根據(jù)自學要求自學并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針對教材知識挖掘文本后的隱藏的疑難點進行點撥釋疑。學生只用了五分鐘就把自學目標完成,剩下足夠的時間通過有趣的實驗和闖關活動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進行強化訓練。通過釋疑學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問題:
1、容器是有一定空間的空心物體,像魔方等實心物體就不是容器,就沒有容積。
2、容積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納物體的體積,如果杯子中水沒裝滿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稱為杯子的容積。
3、容積和體積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
4、容器中液體體積常用升和毫升做單位,固體則用體積單位。在理解L(升)、ml(毫升)時我先讓學生拿出搜集的一些飲料瓶、藥瓶、牛奶盒等容器,找出L(升)、ml(毫升)等字樣,引入容積單位,感受容積單位(L和ml)的和體積單位之間的轉(zhuǎn)換。準備了一個小注射器,讓學生直觀感受1ml是多少。然后倒進一個1立方厘米的容器了,你發(fā)現(xiàn)什么?原來1毫升=1立方厘米。同樣,實驗演示學生感受1升=1立方分米,用量杯測出一升水讓學生感知一升。結(jié)課前拓展延伸:愛迪生考驗他的助手:測算電燈泡的容積,他的助手測量計算了幾天都沒得到滿意的結(jié)果,可愛迪生一分
鐘就測算出來了。你們知道怎么測的嗎?學生興致很高,想到了給燈泡裝滿水,測水的體積就算出燈泡的容積了。這時我順勢拋出下一個問題:怎么測算這個燈泡的體積呢?為學習下一課《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打下伏筆。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測量、自學、合作交流、遷移類推等學習活動,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較好地掌握了“容積”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但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課堂上教師語言不夠幽默生動。
2.實驗沒有讓全體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只在同學們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案后讓小組代表實驗操作了一下。
3、教師基本功不扎實,板書不精美簡潔。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5
人教板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容積與容積單位一課。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而且體積和容積又是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因此,本課的設計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生活經(jīng)驗。
2、猜測、直觀、體驗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充分的操作、實驗,利用直觀進行思考,這也是培養(yǎng)空間觀念的主要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容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理解、容積的概念和容積單位。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fā)展空間觀念。
在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進行小組活動:
(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jié)M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大約是1升。
(3)、說一說,哪些物品上標有毫升、升。用做實驗的方法來得到結(jié)論。通過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一個容器的體積與容積的比較的過程,使學生理解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掌握了容積的概念和容積的計算方法。
回顧起來有如下幾點體會:
1、在學生比較身邊物體的體積、容積大小的過程中,產(chǎn)生怎樣比較體積相近、容積相近物體體積、容積大小的問題,使數(shù)學問題的產(chǎn)生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在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邊觀察、邊思考、邊表達,初步建立容積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對空間的理解。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進行練習,加深體驗,拓展知識。
3、如果在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再少一些,再放手一些可能效果會更好。
4、如果學生能參加小組的直觀實驗活動,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只有不斷的學習、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6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的概念及常用的體積單位,明確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且能夠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而且,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在教學了本節(jié)課之后,我對本課進行了反思。
在教學設計上,依據(jù)20xx版新課標的要求,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我在課上多次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在課的開始,我利用“猜猜那個盒子裝的多?”的小游戲來導入,在學生不同的猜測下,教師進行驗證。學生看到結(jié)果與自己的想像不同,從而感受到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裝的東西多。教師順勢指著盒子的內(nèi)部空間,揭示容積的概念,導入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通過這個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讓學生感受容積的概念,理解容積表示的具體含義,并能初步辨別容積與體積概念上的不同。
在探究容積單位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掂一掂1L水,然后教師出示容積是1立方分米的盒子,讓學生猜想如果把這1升水倒進這個盒子里,可能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的猜測,教師演示:將1升水慢慢倒入盒子中,使學生直觀發(fā)現(xiàn)1升=1立方分米。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在猜想、驗證的活動中,建立了1升和1立方分米的等量關系,為后面的單位換算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學生的數(shù)學經(jīng)驗。
在感受1毫升水時,我設計了學生的小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這樣的小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活動,而親身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會使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實驗后,學生得到1ml=1cm3。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中體會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在小組合作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增強學生的動手意識。
在對升和毫升的關系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并沒采取直觀實驗的方法,而是讓學生根據(jù)1L=1dm3,1ml=1cm3來試著對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來進行推導。由于有了前面實驗的基礎,以及對舊知識的遷移,學生能夠很快地推導出1升=1000毫升,而且學生能夠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充分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并且使學生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容積的計算方法時,我采用的是教師直接揭示的方法。而課后經(jīng)過反思,我認為,如果這部分知識采取讓學生自學的方式,學生學習的效果也許會更好。
以上是我對執(zhí)教《容積和容積單位》一課的反思。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7
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之后學習的,那么學生就有了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的學習模型。先認識什么是容積?為了測量容積我們學習容積的單位,然后認識容積單位。這是有關容積的知識,但這節(jié)課多一個點,就是容積和體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于是這節(jié)課,我采取自學的方式,理解容積和體積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用微課的方式,感受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自學容積和體積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時,我設計了幾個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1、什么是容積?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2、容積與體積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聯(lián)系:都是求體積的 。區(qū)別:體積是從物體的外部算,物體本身所占空間的大小。容積是從物體的內(nèi)部算,所能容納的空間的大小。3、對同一個能容納物體的物體來說,體積大?還是容積大?對同一個物體來說,體積大于容積。4、常用的容積單位有哪些?計算容納固體的體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計算容納液體的體積:升(L)和毫升(mL)。5、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區(qū)別?體積單位:只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容積單位:計算容納固體的體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 計算容納液體的體積:升(L)和毫升(mL)。6、升和毫升有多大呢?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有什么關系呢?我用一個微課,用生活中的容積單位,刺激學生的大腦,感受和理解升和毫升的大小,以及體積單位和容積單位之間的關系。
本節(jié)課的思路清晰,教學素材生活化,自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效果很不錯。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通用版 篇8
《容積和容積單位》是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體積的概念及常用的體積單位,明確了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且能夠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學段特點,我在課上多次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等數(shù)學活動,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在新課伊始,我利用“猜猜那個盒子裝的多?”的小游戲來導入,在學生不同的猜測下,教師進行驗證。學生看到結(jié)果與自己的想像不同,從而感受到體積大的物體不一定裝的東西多。教師順勢指著盒子的內(nèi)部空間,揭示容積的概念,導入本節(jié)學習內(nèi)容。通過這個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讓學生感受容積的概念,理解容積表示的具體含義,并能初步辨別容積與體積概念上的不同。通過老師質(zhì)疑和實物演示,讓學生感知“體積”與“容積”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使學生知道計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單位。通過遷移類推,推出“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最后通過引導學生審題、分析、嘗試解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育教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們說靜坐常思己過,其實老師也是這樣的,如果只顧著教學不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來看看教學反思怎么寫吧!
小編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