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精選4篇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主題閱讀推薦:“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經(jīng)過整理,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你呈上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教師必須時刻充電,才能永恒的釋放所需能量,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每個教師都不可缺少的。教案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歡迎你閱讀與收藏!
    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1
    在本學期的歷史課教學中,我嘗試學習使用“洋思經(jīng)驗”,即“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在教學中我的具體做法如下:開始上課時,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包括學習的重點難點及能力訓練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并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提出明確學習要求,即用多長時間,掌握什么內容,如何檢測。還有一項工作是長期要進行訓練的,即閱讀方法、技巧和速度。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在教室巡視,一方面督促學生按照目標自學,確保完成好自學任務,并可以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也可以督促懶惰的學生;另一方面通過巡視、個別詢問,最大限度地發(fā)現(xiàn)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為“后教”做好準備。
    學生在自學時,師生共同探討適合的閱讀方法并堅持訓練。通過訓練,首先,閱讀速度就可以達到400——600字/分鐘。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量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其次,閱讀時一定要注章找準關鍵詞、關鍵句,并進行圈點勾畫,加強有意識的記憶。第三,閱讀時,要注意思考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著理清它們之間邏輯關系,加強理解記憶。
    教師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不能掌握的地方,如理論性較強的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經(jīng)掌握的,可以不教。在能力訓練方面,要精選習題,不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guī)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這樣,教師講的時間就少了,一般不超過20分鐘。
    最后,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要求學生在做題時完全獨立地、快節(jié)奏地按時完成。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我感覺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差,即使有老師督促,仍然不愿學習,把學習當做是一件苦差事,能躲就躲,能少做就少做,需要老師反復提醒,無形中分散了老師課堂的注意力,減少了教學的有效時間。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還需要老師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尋找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反思二是,在教學前,一定要作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使學生們充分明白教師的教學意圖,這樣互相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過程由過去老師滿堂灌,變?yōu)槿缃裨诶蠋熤笇聦W生循序漸進地自學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2
    新課程改革猶如春風,由開始的星星之火而成現(xiàn)在的燎原之勢。每一位參加新課程改革的教師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次新課程改革浪潮之中。我作為其中的一員,在這段時間來的歷史高效課堂實踐中,有收獲和喜悅,也有困惑和期望,下面就談談我對歷史新課程改革的認識、體會。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一般是教師滿堂灌,把結論和答案告訴學生,課堂上為節(jié)省時間教師很少提問題,學生幾乎沒有質疑的時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培養(yǎng)都不同程度受到遏制。而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為了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許多歷史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每課“動腦筋”、“活動與探究”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活躍了同學們的思維,不斷培養(yǎng)同學們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在課堂或課后向老師和其他同學們提問題。例如:我上的一堂《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危機》新課程研討課就是“問題探究法”的典型案例。在這堂課中我不僅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出適量的有價值的問題,而且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問老師、問同學,同時學生還可以有選擇地回答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fā)了學生感悟歷史的激情,使學生逐漸形成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和升華。
    我在歷史新課程改革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jīng)驗,但也有不少困惑和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一)、問題設計多而平淡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和唱獨角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于是出現(xiàn)了“問題教學法”。但很多教師一堂課提問的問題太多,使學生應接不暇;還有的老師設計問題太平淡,諸如“是什么?”、“什么是”這類問題,學生只需看書就能找到答案,讀答案。于是學生沒有質疑,沒有探究,沒有體驗,沒有感悟,沒有拓展,沒有形成基本的歷史思維,更沒有提高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
    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這些問題是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動腦筋思考和主動探究知識;問題是否難易適當、貼近學生年齡特征、體現(xiàn)“跳一跳,夠得著”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
    (二)、合作學習走形式,實效不太大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要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于是在新課改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蔚然成風。1月初我上了一堂關于《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新課。新課結束后,時間還多三五分鐘,我設計了一條課后拓展題:“談談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對解決當前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現(xiàn)實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重要借鑒和啟示?”組織同學們按小組合作探討,并請了幾個小組代表發(fā)言,他們講的都不錯,正當一位同學講得津津有味的時候,下課鈴響了。評課時同行們給予較高的評價。課后,我和同學們交流時,得知有部分同學在小組討論時是在講與中心問題無關的話題,對此我感觸很深。各小組討論時,經(jīng)常是你講你的,我講我的,從表面上看很熱鬧,實
    際上沒有很好地圍繞中心問題進行學習討論;發(fā)言時,小組中只有一兩個同學發(fā)言;有的老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就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學生間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夠,彼此互助中傾聽對方意見,小組間的交流很少,沒有真正的討論與合作。
    為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有效的調控,積極地引導:如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合作氛圍,引導學生學會搜集歷史資料和進行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興趣和在小組中學習的良好習慣,注重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友善互助,團結協(xié)作,引導學生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收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課堂評價語言過于單一
    新課程理念提倡賞識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言行以激勵為主,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激勵用語一般是“很好”、“不錯”、“對”,這樣比較單一的評價語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不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個有活力、有思想、有個性的個體,我們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
    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個體、不同的問題情境、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的激勵性語言也應活潑、多樣化、有針對性,如“你的發(fā)言有獨到見解”、“你善于思考問題,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薄澳阋姸嘧R廣,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深度,了不起?!贝送猓喙膭畈⒉槐硎緦W生的錯誤觀點或缺點不指正。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的觀點或缺點,我們教師就有責任和義務及時指出,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師的教學機智還需進一步培養(yǎng)
    教師的教學機智是指教師隨機應變地對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突發(fā)性問題進行迅速、巧妙而正確的處理與引導的一種心理能力,又稱教學中的應變能力,是“教師勞動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盡管教師上課前做了充分地的準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面對心理狀況復雜的學生,和各種外部因素的干擾,往往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fā)性問題,以至嚴重地干擾的了教師正常的教學情緒,影響了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這就是新課程中我們所說的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問題。如:上公開課時突然停電了,事先做好的多媒體課件用不起來;課堂上,學生突然舉手提出一個不是老師事先要問的問題;或者學生提出的問題連老師也無法回答。面對教學中的生成問題,這時教師的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學習,具備很強的“史內功”和“史外功”,提高自身素質,成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帶來的驚喜和成功,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迷茫和困惑,亟待我們去進一步探索。因此我們要不斷在改革中實踐,在實踐中探索,努力打造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基礎教育,為新課程改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3
    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就要多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業(yè)務能力。
    一個優(yōu)秀歷史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已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jiān)控能力發(fā)展、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拔宜脊饰以?,我思故我新!”教學反思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yōu)、儲存,從而走向創(chuàng)新。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師生不斷輝煌的過程。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蚴请p邊活動開展的經(jīng)驗,或是在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迸發(fā)出的靈感和火花等等。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反思,這樣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探索課堂教學改革,都會大有好處。同時,反思教學的不足。如:對教材處理不當,對教學中偶發(fā)事件估計不足,對某個問題闡述不確切等。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為引以為戒的教訓。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每一輪都把教材難點的處理方法、教學的信息反饋或效果、今后改進的教學設想等寫下來,并且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研究,長期堅持,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歷史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篇4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每節(jié)課課前都要準備充分。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真正從為了教好自己的學生出發(fā),為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出發(fā),去組織好我們的歷史課堂,從而不會出現(xiàn)過于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把課堂變成膚淺的菜場與超市,也不會為了小組合作而合作。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帶給了學生什么,具體講就是,就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明確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jié)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第二、要努力使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保持活躍的狀態(tài)。怎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課堂調控,設計適當?shù)膯栴}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牽引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
    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成為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開發(fā)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yōu)椤熬巹 焙汀皩а荨?,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chuàng)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歷史”,用“歷史”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當然,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在課堂中以幽默風趣、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及事例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第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學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為了教學生會學歷史,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xiàn)問題”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第四、要適當?shù)慕?jīng)常鼓勵學生。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shù)募睿菫閷崿F(xiàn)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xiàn)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