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桃花源記感悟集錦7篇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強烈推薦這篇“讀完桃花源記感悟”可以提供諸多有用的信息,請閱讀后分享你的朋友。對喜歡閱讀的人來說,看書是一種享受,在閱讀過一篇書籍后內(nèi)心肯定有屬于自己的感悟。寫一篇讀后感可以增強我們的印象,加深我們的領(lǐng)悟,讀后感是人們從書中得出的一些啟發(fā)和心得。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1)
    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天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边@句話是不是也能夠理解成“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在幻想”。別人幻想的是什么我不明白,然而陶淵明把他的理想世界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是一個花繁葉茂的地方,那里沒有階級之分,每一個人的收獲都同他們的付出成正比,他們用自我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切,雖是濃郁的魚鄉(xiāng)之氣,卻也飽含人情味。
    這種唯美的社會風氣幾千年來都未構(gòu)成,原因很多,而我也悟出其中一個,那就是人性本來就是自私的。或許我這樣說太偏激了,畢竟我的社交圈只有這么點,我看到的只有這么多,其他的美麗或丑惡我都聞所未聞。所以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很淺顯地談。
    我小的時候我自認為自我是個競爭欲和占有欲都很強的孩子。從來都是想什么就要什么,從和哥哥搶玩具到與同桌搶橡皮,從和老師爭答案正確與否到和家教吵得面紅耳赤。似乎從來都沒委屈過自我。然而那時候的對手都是那么地和善、友好,過去就算了,又恢復原有的平靜。隨著年齡漸長,這種競爭欲日漸減少,顯得與世無爭一般,而也正是這樣的日子更讓我清楚地看到那些丑惡的欲望。原先“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種狀況也是會在我的生活中上演的。那些表面友好,背地里手段狠辣的小人;那些仗著人高馬大就欺強凌弱的懦夫;那些自以為有錢
    有勢就高高在上的偽君子……這一切自然并非我親眼所見,不然我會更憤世嫉俗些,但長時間的耳濡目染卻開始讓我懷疑這個世界的真實性。確實,往往我所看到的都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東西,因為我浮在表面,渾濁的水域讓一切都看不清楚,于是那些遙遠的臉總是顯得很親切,因為沒有人明白那究竟是不是一張面具,至于面具下面的嘴臉就更看不清了,而我也不想去探個究竟。浮在上面有浮在上面的好處,那些污穢、丑陋、不堪入目的東西就能夠眼不見為凈。雖然我明白這是種軟弱的行為,但是當我要觸及它們的時候我并不能像想象的那樣,大義凜然地撕毀來者的面具,我怕看到我不愿意看到的東西,所以我只有逃,逃得越遠越好。
    所以,當我看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無法不被這種世外桃源的景色、安居樂業(yè)的人們、快樂和平的生活所深深折服。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都擁有享受自由與平等的權(quán)利,他們?nèi)粘龆鳌⑷章涠?,過著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這一切竟讓如今的我深深向往。雖是虛構(gòu)的世界,卻給了我無限的暢想空間,似乎那些沉于水底的黑暗社會只是我做的一個惡夢,夢醒了,窗外依舊是生機盎然的大地美景。我再沒有任何奢望,只是請求:“主啊,讓我的夢快醒來吧。”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2)
    文中“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寫了與人對此景象感到十分的奇怪,就想到了那片林子的深處去一探究竟。后文中他就發(fā)現(xiàn)了桃花源,發(fā)現(xiàn)了那片祥和的景象,這就說明了好奇心的重要性,要是他不對那片景象感到好奇他也發(fā)現(xiàn)不了桃花源這么祥和美麗的地方。
    迄今為止很多偉大的科學研究發(fā)明都基本是源于好奇心:萊特兄弟對藍天產(chǎn)生好奇和對鳥的觀察研究,讓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飛機;哥倫布因為好奇地緣說從而遠海航行,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法拉第在用靜止的磁力對導線或線圈的作用中產(chǎn)生電波失敗了,在十年的不斷實驗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效應(yīng)。些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起源皆是源于好奇心。
    漁人因為“好奇心”發(fā)現(xiàn)了憧憬向往的世外桃源,我們也應(yīng)葆有一顆好奇心,它是通往學習者心態(tài)的捷徑,會使人發(fā)現(xiàn)一片新天地。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3)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這一段的意思是這樣的:“桃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xiàn)了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好像隱隱約約有些光亮。漁人就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他又往前走了幾十步,眼前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其中來往工作的人,男男女女的穿著全都跟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孩子,都安閑快樂。”
    每當讀到這一句時,總是愛在腦海中想象出桃花源的樣子,并想象自己身處其中,怡然自得。桃花源不正是人們心目中的一片樂土嗎?于是有了“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和“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的故事。看完之后,我忍不住想,為什么漁人能在無意間進入桃花源,而太守和南陽的劉子驥帶了那么多人那么仔細的找卻找不到呢?
    會不會是因為漁人心無雜念而其他人卻心懷不軌?太守可能這樣,但“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他也會這么想嗎?由此我又想到了一篇叫做《金斧與農(nóng)夫》的故事,故事是說一位農(nóng)夫一不小心把自己的鐵斧掉進了河里,招來了赫爾墨斯,赫爾墨斯撈上了一個金斧和銀斧,農(nóng)夫卻只要他的那把鐵斧,赫爾墨斯被他感動了,于是把三把斧子都送給了他。另一位農(nóng)夫聽了很羨慕,卻因為貪心變得一無所有。這不正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嗎?貪得無厭,于是變得庸俗,小氣,被人看不起??吹匠晒α说娜吮惆侔慵刀剩踩バХ滤麄?,結(jié)果和太守一樣“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口”了。
    而那些人們口中的高雅之士,有多少是真正的“高雅之士”呢?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4)
    我一生以捕魚為生,碰到的事不計其數(shù),但是我最難忘的是那天……我劃著我的小船靜靜地在湖上漂流,等待一群大魚投入網(wǎng)中。不知過了多久,漂了多遠,我忽然感到網(wǎng)向下一沉,我以為已經(jīng)來了大魚,當我把網(wǎng)拉上來的時候,我就傻了眼。滿滿一網(wǎng)都是小巧玲瓏的桃花。當我正沉浸于思考——為什么只有桃花沒有桃子的問題時。一股清香撲入我的鼻中。放眼四周,都是桃樹,花和草都特別鮮美,桃花紛紛從樹上飄落下來。隱約還有幾只野兔在奔跑,好像不歡迎我這個來客。我對這里感到非常奇怪,我有用手輕輕地劃動船。我從水里輕輕地拾起一朵,放鼻子上聞了聞,又添了一下?!昂锰鹧健蔽胰滩蛔〉恼f了出來。
    我一定要到林子的盡頭,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我又向前劃了不知多遠,忽然看到了一座光禿禿的大山。在山下,我感到有一股暖風從我身邊吹來。有一個半人多高的大灌木叢,上面的葉子還時不時的在擺動。這時的我既害怕又好奇。
    我害怕里面萬一有什么怪獸怎么辦?我好奇里面或許有什么寶藏,夠我家吃喝一輩子。
    我最終還是勇敢的撥開灌木叢,有一個小山洞里面有光。我慢慢地向里走有一股說不出的緊張。里面越來越窄,只能容一個人側(cè)身走進去。突然我感覺光越來越亮,一下跳出山洞,來到一片小道上。
    我驚呆了,里面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上面長著一人高的莊稼。還有一座小池塘,荷塘上浮著幾片荷葉,在荷葉上還有幾只小烏龜在懶懶的曬太陽。在水中還有幾只小魚悠閑自在的游來游去,這里的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安寧美好……
    我看到里面有幾個老人孩子,他們看到我都大驚失色。這時有一個老人走了過來,我問道:“這里是哪呀?”老人嘆了一口氣,說道:“小伙子,我是這里的村長,這里是桃花源,都好幾百年了,還是有人進到桃園來了。小伙子你是怎么進來的?”我又把我進來的情況原原本本的告訴老村長。“既然你能進來也是一種緣分,你先跟我到我家吃頓飯吧!”
    這時我剛剛從驚訝中緩過來。我看看他們的衣服,和我們差不多,其他東西和我們也相差無幾。我在老村長家吃飯時,屋外面堆滿了村人。“老伯,你們是怎么進來的呀?”
    “我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zhàn)亂,率領(lǐng)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地方。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就再也沒出去過,你是到現(xiàn)在第一個進來的人?,F(xiàn)在是什么朝代了?”“老伯,現(xiàn)在是晉朝。從晉朝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幾百年了。”我又把我所聽說的事都告訴了村人。我又在桃源歇了幾天,也在這看到了不少外面沒有的東西。我就準備離開了。村人們對我說:“你不要對外面的人說這里的事。”
    我從那以后就把這件事藏在心里,對誰也未提過。這神奇的經(jīng)歷好像過去很久,又好像發(fā)生在昨天。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5)
    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作者陶淵明用了320個字,就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篇文章具有傳奇色彩。首先是漁人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甚奇。漁人沿溪行而“忘路之遠近”,而他不返回而一直走下去。還有千百株桃樹夾岸,其中竟無一株雜樹,漁人進入里面后發(fā)現(xiàn)了一個美麗的地方桃花源的人看見他十分驚訝。經(jīng)過一番詢問漁人才知道這里是一些在秦國時為了逃避戰(zhàn)亂而隱居在這里。漁人在桃花源的人們熱情招待后離開時桃花源的人請他保守這個秘密。漁人答應(yīng)了他們的請求在回去的路上漁人在每一個地方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他卻違背諾言把這事告訴太守。可是當他們?nèi)ふ姨一ㄔ吹臅r候卻迷路了。南郡城的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知道這件事后便去尋找桃花源??墒亲罱K還是沒有找到,不久便病死了。從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尋找桃花源。
    陶淵明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辭官隱居農(nóng)村十余年。他和劉子驥一樣向往著那種與世無爭、和諧和美麗的生活。桃花源同時也是作者心中所想的生活??墒翘諟Y明面對黑暗的社會,他只能選擇隱居耕作,不問世事,最后在貧病中死亡。他不就是在逃避嗎?雖然一個人的能力有限,無法改變事實,但畢竟要努力。魯迅曾經(jīng)說:“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著死亡?!碧諟Y明不就是在沉默中死亡了嗎?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夠在逃避了,我們要勇敢地面對眼前的任何困難努力的去克服身邊的各種困難。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6)
    讀完《桃花源記》,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陶淵明用淋漓盡致的詞句構(gòu)造了一個多么寧靜,祥和,美麗的世界!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蔽曳路鹩辛艘环N身臨其境的感覺:幽幽的桃花林中,桃花生機勃勃,爭奇斗艷,頓時使人飄飄渺渺?;ǘ渲型钢囮嚽逑?,無不使人忘記煩惱與憂愁?!氨阋€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看出桃花源中人們的熱情。我仿佛看到了外人到來時桃花源中人們好奇的爭先恐后的迎接他。
    陶淵明借武陵人誤入桃花源,倒出了在東晉時期腐敗的社會中人們期望的和平。的確,在那時桃花源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
    說到和平,我寧可去尋找這樣的桃花源?,F(xiàn)在這個世界中,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斗。阿富汗戰(zhàn)爭,伊拉克戰(zhàn)爭,利比亞戰(zhàn)爭……貪婪蒙蔽了人們的雙眼,使得多少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我想,恐怕更多人想去桃花源了??墒翘一ㄔ粗皇且粋€美好的幻想,必不存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自私,腐敗已逐步侵蝕我們原本純潔的靈魂。甚至有些人像征服整個世界。這些可笑的想法,只會顯示出他們的丑陋。想到這,《桃花源記》的美好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覺得丑陋的思想蓋住了湛藍的天空,蓋住了天真的笑容,更蓋住了純潔的心靈……
    所以,我們不能讓這種丑陋繼續(xù)蔓延下去,我們要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壞思想排斥出去。我們要根生地固國家之間的友誼,繼續(xù)促進國家之間的友誼,像“地球村”一樣互通有無,和平共處。這樣,地球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桃花源”。
    讀完桃花源記感悟(篇7)
    桃花源是與現(xiàn)實世界不一樣的另一個世界,是一個自由的夢想化的世界。
    陶翁夢想中的桃源世界誕生于公元4xx,也就是他辭去縣令歸隱(4xx)后的第xx。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許就是陶淵明歸隱生活的寫照。其實,桃花源是當時人們逃避現(xiàn)實社會的“避難所”。
    詩人把它描繪成一個自由而夢想化的王國,構(gòu)成了與現(xiàn)實社會并存的,又相對立的與世隔絕的夢想樂園。這不能不說這是陶淵明的偉大創(chuàng)舉,詩人描繪出人類夢想社會的雛形。
    它有點類似于英國作家莫爾筆下的“烏托邦”(莫爾的《關(guān)于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利益又趣味的金書》寫于1515-1516出使歐洲時期),但要比“烏托邦”早一千多年。
    以作家的年齡比,陶淵明是莫爾的爺爺?shù)臓敔斄?,所以,能夠說陶淵明是人類夢想王國的鼻祖?!笆劳馓以础敝两褚蚜鱾髁艘磺灏侔耸嗄?,仍然令此刻許多人向往不已。
    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和社會作用,是陶翁當時創(chuàng)作時做夢也想不到的(文學的社會作用往往會大大地超越作家當時創(chuàng)作意圖),其價值遠遠超過了文學本身!這究意為何呢?經(jīng)過反復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歡樂的幸福生活。這也許就是人生的真諦之所在!人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第二、在人類社會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終存在剝削、壓迫、侵略、爭權(quán)奪利、爾虞我詐等等背離人性的行為。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就在所難免。“強者為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亡者不逃則死!俗話說: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種意境,是一種夢想,是一個美夢,是一個精神樂園。未必要苦苦尋求!只要心中有“佛”,與世無爭,天下為公,樂在其中!人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難免有現(xiàn)實和夢想的沖突,當你對現(xiàn)實感到無奈的時候,就會想跳出這個圈子,尋求自我的夢想王國。
    這也許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產(chǎn)主義實現(xiàn)之前,桃花源也許永遠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標!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