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

字號: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 篇1
    1、教學目標
    a)引發(fā)幼兒對物體平衡豎立現(xiàn)象產(chǎn)生興趣。
    b)引導幼兒大膽主動地探索,培養(yǎng)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c)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探索的過程并大膽表述,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2、教學準備
    a)教學試驗材料:生活中的各種物品。如:盒、瓶、筆、紙、羽毛、書、管子、手套等。
    b)科學術語及詞匯:豎立
    c)可能的難點:相同的物體有多種的豎立方法。
    d)學生的課前準備:每人帶各種物品。
    e)實驗記錄:繪畫形式。
    f)時間安排:45分鐘左右。
    3、教學過程
    a)觀察預測:看一看,桌上有什么?這些物品哪些能豎起來?b)動手探索:把能豎起來的物體豎起來,放到展示臺上。
    c)討論問題:用什么辦法使不能豎立的物體豎起來?(自由討論后再集體匯報)
    d)個人試驗:自由選擇不同的輔助材料嘗試使物體豎起來。
    e)提出問題:使各種吸管也能豎起來,有多少種辦法?
    f)分組試驗:按小組共同討論后選擇各種輔助材料進行嘗試。
    g)試驗記錄:用繪畫記錄自己的試驗辦法。
    h)表述結果:幼兒互相交流試驗結果并鼓勵幼兒大膽向聽課教師介紹試驗接結果。
    4、活動評析
    豎立現(xiàn)象是孩子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接觸到的,這個案例把它作為教學內(nèi)容進行巧妙的安排,引導幼兒通過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動手探索,激發(fā)起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討論問題、記錄過程、表達交流中培養(yǎng)幼兒多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議:在記錄形式和交流方式上進行改進。如:記錄紙上畫的格子,限制了幼兒的記錄。因為,有的幼兒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試驗后增加記錄的環(huán)節(jié),并讓幼兒有自由交流的機會和時間。小組合作試驗后,可按小組進行記錄,并讓他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集體的交流和表述。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 篇2
    大班科學活動:你能把它們分開嗎?
    設計意圖: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不小心把幾種不一樣的東西混在一起。為了能讓幼兒解決生活中類似的問題,所以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自己發(fā)現(xiàn)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嘗試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體會成功的喜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能根據(jù)混合物的特點,利用恰當?shù)墓ぞ哒页鲎羁?、最好的分離方法,并學會用標記記錄。
    2、能主動大膽操作與嘗試,從中體會成功的喜悅與快樂。
    3、發(fā)展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帶分離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黃豆、回形針和紐扣、小鐵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鐵、篩子、水等。
    3、視頻儀、記錄表、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你們有什么辦法把它們分離開來?”幼兒自由回答。
    2、(出示記錄表)老師用簡單的標記把幼兒的分離方法記錄在表。
    (自評: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問題,能讓幼兒大膽想像,有效調(diào)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用標記記錄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學”的科學原則,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鋪墊。)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分離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師介紹幾種特殊的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去嘗試各種分離方法。
    3、師生共同小結,記錄結果,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種分離方法,并說說原因。
    (自評:幼兒能使用各種工具大膽驗證方法,初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
    1、出示幾種待分離的物品,讓幼兒逐一認識。
    2、幼兒分組討論本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并由組長記錄下來。
    3、幼兒再次嘗試、驗證。從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記錄。
    4、請每組的一名幼兒把方法介紹給大家聽,并說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師小結。
    (自評: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幼兒自己的嘗試、比較、發(fā)現(xiàn)了用篩子分離物品,不僅完成任務,而且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引導幼兒探討區(qū)別生熟雞蛋的方法。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找找生活中利用分離原理發(fā)明出來的物品。
    六、活動評析:
    該活動中的操作材料貼近幼兒生活,唯幼兒所熟悉,較好的激發(fā)了幼兒的操作興趣。在“試一試”活動中啟發(fā)和鼓勵了幼兒大膽地自由嘗試,找出多種分離各種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動中,加大了探索的難度,不但要將混合物分離,而且要找出該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動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它們都是魚嗎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魚類的主要特征。(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用卵繁殖后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并說出理由。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對于鯽魚和金魚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
    《小朋友的書》、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征
    --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征。
    三、辯論賽: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魚是魚嗎?幼兒舉牌回答,笑臉表示肯定,哭臉表示否定。
    --請幼兒分成左右兩隊坐,雙方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說服對方,得出正確的結果。
    --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為什么烏龜不是魚。
    --提出新的問題:墨魚是魚嗎?再次辯論,結束后播放視頻請幼兒了解。
    四、《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