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帶來的是一篇介紹“化學鍵教案”的文章,題目暫且不加具體內容。每個教師,在備課每一堂課的時候都需要準備相應的教案和課件,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和方向。只有將教案和課件設計得更加完善,才能避免教師在教學中遺漏重要內容。希望大家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站,以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化學鍵教案【篇1】
教材簡介:
本節(jié)教材選自全日制高中化學課本第一冊第五章《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第四節(jié)化學鍵,課時為3課時。
本節(jié)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關于離子鍵的內容,第二部分是關于化學鍵的內容,第三部分是關于介紹極性鍵和非極性鍵,第四部分介紹化學鍵的概念。此外本節(jié)還包括了一個演示實驗和一張表格。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能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學生了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3.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學情分析:
第一部分關于離子鍵的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活潑金屬鈉與活潑非金屬氯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的過程。第二部分關于共價鍵的內容,學生也已學過了氫氣和氯氣的反應生成氯化氫的過程。因此這兩部分可在對有關知識進行復習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學生學習。在初中,學生已經學過了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等知識,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熟→生的過程。
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教材內容屬于物質結構理論的范疇,而物質結構不僅是本書的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教材的重點。通過本節(jié)教材的學習,形式認識了化學鍵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對分子結構理論將有整體認識。
教學重點:
1. 離子鍵,共價鍵
2.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及其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化學鍵概念,電子式
化學鍵教案【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應聘高中化學的×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二《化學鍵》第一課時的內容,我將從五個方面進行說課,分別為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篇課題選自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jié),屬于物質的結構性質這主題,主要介紹了離子鍵,離子化合物,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形成過程。教材中以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結合實驗現象和微觀解釋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概念及形成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能力。另外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常見無機物及其性質,元素周期表等知識,在結合微觀解釋離子鍵概念時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聯(lián)系。
立足于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基本情況,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掌握離子鍵的概念,用電子式可以表達離子鍵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經過從具體實驗探究到微觀理解氯化鈉形成過程,把握離子鍵的成鍵本質,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建立萬物普遍聯(lián)系的哲學觀點,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根據對于教學內容的分析,離子鍵的概念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立足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認知特點來分析,高一學生思維活躍,能夠獨立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都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撐。從知識經驗上上分析,這個階段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物質微觀結構的知識,同時對于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反應已經比較熟悉,這些都是在上課時需要重點關注的。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同時體現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本課我會采用模擬微觀變化的演示法并全程配合使用合作交流的方法以達到學生自主構建課程知識。建構主義活動元理論強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因此我確定如下學法,學生自主回顧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反應現象及化學反應方程式,并通過學生借助微觀變化來感受氯化鈉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設疑導入
本節(jié)課我會通過設置疑問引入課題,上課之初,請同學們回顧元素周期表的內容并提問:元素周期中只有一百多種元素,以這些元素結合形成的化合物卻數以千萬計,這些元素之間通過什么作用連接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建立與本節(jié)課的聯(lián)系。
環(huán)節(jié)二:初步感知離子鍵相關概念
教師播放鈉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請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自主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接下來由宏觀進入到微觀,教師播放模擬動畫請學生結合氧化還原中得失電子知識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分析鈉原子和氯原子如何結合生成氯化鈉分子,在此過程中完成離子鍵概念的講解。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教師設置關鍵性的提問:離子鍵的成鍵微粒是什么?離子鍵的本質是什么?師生共同總結出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是離子鍵,由此也可以得出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接下來,兩個同學為一小組結合元素周期律說說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陽離子,哪些元素容易形成陰離子,加深理解離子鍵的相關概念,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三: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為了更方便表達離子鍵的形成過程,教師用課件逐步展示原子電子式,離子電子式,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請學生小組內觀察書寫特點,其中重點關注陰離子書寫方式,和離子化合物中若出現相同離子時的情況。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教師補充并評價學生的結果還有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經過學生討論交流后對于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有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自主總結構建知識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環(huán)節(jié)四:鞏固練習
教師設置層次性的習題供學生選擇,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第一層次判斷化合物中是否包含離子鍵,第二層次用電子式表達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通過在鞏固相關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對知識系統(tǒng)與綜合應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化學素養(yǎng)。
環(huán)節(jié)五:全課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自主思考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歸納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建立知識聯(lián)系:離子鍵是陰陽離子間的靜電作用,并用電子式可以表達其形成過程。
環(huán)節(jié)六:布置作業(yè)
本篇課題設置遷移類的作業(yè),請學生思考除了離子鍵,物質中元素與元素之間還有哪些作用,這些作用關于離子鍵有什么不同?在學生觀察分析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
化學鍵教案【篇3】
知識與技能:掌握離子鍵的概念;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離子鍵形成過程中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認識問題,結合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
重點、難點:離子鍵和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通過對元素周期表的學習我們知道,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fā)現了一百多種元素,然而由這一百多種元素的原子卻能形成數以萬計的物質。那么,為什么這一百多種元素的原子能夠形成如此多的物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弄清楚分子、原子、離子是怎么形成物質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演示實驗:鈉與氯氣的反應。請大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鈉在氯氣中燃燒
【問】現在,請一個同學回答一下,你觀察到那些實驗現象呢?
【答】現象:鈉在加熱時融化成一個小球。當把盛有黃綠色氣體的集氣瓶扣在預熱過的鈉的上方時,鈉劇烈燃燒起來,同時瓶中出現大量的白煙,原來黃綠色氣體逐漸消失。 【問】那瓶中出現的白煙是什么呢?【答】是氯化鈉固體小顆粒。
【師】現在請大家在課本的相應地方寫出其化學方程式。 【學生活動】 【副板書】
【師】從宏觀上看,鈉和氯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物質氯化鈉。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又該怎樣理解這個反應呢?
【生】2個鈉原子與一個氯氣分子發(fā)生反應生成了2個氯化鈉分子。
【師】對。我們知道化學變化中最小微粒是原子。如果我們更進一步分析,應該是鈉原子與氯原子結合成了氯化鈉分子。那么,鈉原子與氯原子是怎么結合形成氯化鈉分子的呢?要想1知道為什么,我們必須從鈉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結構上著手分析。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回答:原子在參加化學反應時都怎么樣的趨勢?【生】都有使自己結構變成穩(wěn)定結構的趨勢。 【追問】那什么是穩(wěn)定結構呢?
【生】最外層電子數是8的結構,如果K為最外層時是2個電子。 【追問】他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來達到穩(wěn)定結構呢?【生】通過電子的轉移或得失。
【師】現在,我們就從原子結構來分析一下,鈉原子和氯原子是怎樣形成氯化鈉的。 【投影展示】氯化鈉的形成
【師】鈉元素的金屬性很強,在化學反應中鈉原子易失掉一個電子而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而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在化學反應中氯原子易得一個電子而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當鈉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時,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的1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鈉原子和氯原子分別形成了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帶負電荷的氯離子。這兩種帶有相反電荷的離子通過靜電作用,形成了穩(wěn)定的化合物。我們把這種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叫做離子鍵。
【板書】
一、離子鍵
定義: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叫做離子鍵【問】相互作用到底是什么作用呢?【答】靜電作用
【師】我們要正確理解靜電作用。靜電作用他不僅僅包括陰陽離子之間的靜電引力,還包括電子和電子、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間的排斥作用。只有當引力與斥力達到平衡時,才能形成穩(wěn)定的離子鍵。而我們把由離子鍵構成的化合物叫離子化合物。 【問】那么,哪些元素之間可以形成離子化合物呢?【答】活潑的金屬元素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之間的化合物。
【師】活潑的`金屬元素包括IA,IIA,活潑的非金屬元素VIA,VIIA。其實,除了活潑的金屬元素和活潑的非金屬元素之間能形成離子化合物之外,我們常見的含銨離子的化合物他也是離子化合物。還有課本上給我們列舉出來的。那么我們如何能夠迅速的判斷某種化合物他是否屬于離子化合物呢?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只要是某化合物中含有IA,IIA的元素或者是含有銨離子,那么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從剛才的講解中,我們知道原子成鍵是和其最外層電子有關,為了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為此我們引入一個新的化學用語——電子式。
2 【板書】
二、電子式
1、定義: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電子式。如Na、Mg、Cl、O的電子式我們可分別表示為:【板書】
2、電子式的書寫
①原子
【師】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用電子式來表示出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板書】
【講述】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彎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一般情況書寫時可以省略;在箭頭的左邊是原子的電子式右邊是氯化鈉的電子式。由氯化鈉的電子式,我們可以知道陽離子的電子式與其離子符號相同。知鈉離子、鎂離子的電子式分別為:【板書】②、陽離子Na+Mg2+
【問】那么陰離子的電子式如何書寫呢?請大家根據氯化鈉的電子式總結出書寫陰離子電子式的方法。 【學生活動】
【總結】陰離子的電子式要在元素符號周圍標出其最外層的8個電子,并用方括號括起來,要在方括號的右上角標明該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如Cl-,S2-的電子式分別為:【板書】③、陰離子
方括號表示的意思是這8個電子現在都歸這種元素所有。
【師】現在,請大家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氯化鎂的形成過程。同時,請三個同學上板書。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師】指出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可能的錯誤有這些; 1是MgCl2的電子式中,兩個氯離子合并或者是沒有寫在鎂離子的兩邊。 2是出現了“====”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是離子未標明所帶電荷數。
【總結】綜上所述,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相同的幾個原子可以單個一一寫出,也可以合并起來用系數表示其個數,如
1、2式中氯原子的表示方法;相同的離子要單個地一一寫出,一般不合并,如氯化鎂中兩個氯離子的表示方法;另外,由原子形成化合物時要用“→”表示,而不用“====”。因此,氯化鎂的形成過程可用電子式正確地表示如下:【板書】
【師】請大家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Na2O的形成過程。
3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并及時指正錯誤】 【把正確的答案寫于黑板上】 【板書】
【師】請大家總結用電子式表示粒子及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總結,教師板書】
【板書】
3、用電子式表示粒子及用電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過程時應注意的問題①離子須標明電荷數;
②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寫,相同的離子要單個寫;③陰離子要用方括號括起;④不能把“→”寫成“====”;⑤用箭頭標明電子轉移方向(也可不標);
【練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MgBr2 K2O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多數學生會寫成MgBr2和K2O的形成過程】
【師】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與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不是一回事兒,不能混淆。
【設問】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與化學方程式在書寫上有何不同?【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 【板書】略
4
【附】【實驗1-2】鈉和氯氣反應實驗的改進建議及說明:
1.教材中演示實驗的缺點:(1)鈉預先在空氣中加熱,會生成氧化物,影響鈉在氯氣中燃燒;(2)預先收集的氯氣在課堂演示時可能不夠;(3)實驗過程中會產生少量污染。 2.改進的裝置(如圖1-2)。
3.實驗步驟:(1)取黃豆大的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按圖示安裝好;(2)慢慢滴入濃鹽酸,立即劇烈反應產生氯氣;(3)先排氣至管內有足夠氯氣時,加熱鈉,鈉熔化并燃燒。
4.實驗現象:鈉在氯氣中劇烈燃燒,火焰呈黃色且有白煙,反應停止后,管壁上可觀察到附著的白色固體。
5.改進實驗的優(yōu)點:(1)整個實驗過程中氯氣保持一定濃度和純度,避免發(fā)生副反應。(2)安全可靠,污染少。
6.實驗條件控制:(1)高錳酸鉀要研細;(2)鹽酸質量分數為30%~34%。
化學鍵教案【篇4】
1.使學生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能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學生了解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能力目標:
通過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教學,培養(yǎng)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像力。
教學過程:
[引入]元素的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但相同原子形成不同分子時,由于分子結構不同,則分子的性質也不同,今天我們學習分子結構與物質性質的初步知識。
[講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結合為分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分子的形成和破壞,因此,研究分子結構,對于了解不知所措垢結構和性能十分重要。
人們已發(fā)現了和合成了一千多萬種物質,為什么這100多種元素能形成這么多形形色色的物質?原子是怎樣結合的?為什么兩個氫原子結合為一個氫分子,而兩個氦原子不能結合成一個氦分子呢?
實驗表明:水加熱分解需10000C以上,破壞O—H需463KJ/mol。加熱使氫分子分成氫原子,即使0C以上,分解率也不到1%,破壞H—H需436KJ/mol
所以,分子中原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不僅存在于相鄰的原子之間,而且也存在于分子內不直接相鄰的原子之間。
[實驗]取一塊黃豆大已切去氧化層的'金屬鈉,用濾紙吸凈煤油,放在石棉網上,用酒精燈預熱。待鈉熔融成球狀時,將盛氯氣的集氣瓶扣在鈉的上方,觀察現象。
金屬鈉與氯氣反應,生成了離子化合物氯化鈉,試用已經學過的原子結構的知識,來分析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入下表中。
2.離子鍵:陰陽離子結合成化合物的靜電作用,叫做離子鍵。
3.電子式:在元素符號周圍用小黑點(或×)來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做電子式。例如:
4.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注意:電荷數;離子符號;陰離子要加括號;不寫”=”;不合寫.
5.離子鍵的影響因素:
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越多,離子半徑越小,則離子鍵越強。
共價鍵廣泛存在于非金屬單質和共價化合物里。
討論:請同學們從原子結構上分析,氫原子是怎樣結合成氫分子的?
[講解]在形成氫分子時,電子不是從一個氫原子轉移到另一個氫原子中,而是在兩個氫原子間共用,形成共用電子對,從而兩個氫原子都達到了穩(wěn)定結構,形成氫分子。
[板書]2.共價鍵: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價鍵。
[練習]請同學們用電子式表示CO2的形成過程。
[介紹]在化學上常用一根短線表示一對共用電子,比如:H—H、H—Cl、Cl—Cl。
共價鍵存在于非金屬單質和共價化合物里,它有三個參數:
①鍵長:兩個成鍵原子的核間距離,一般來說,鍵越短,鍵就越強,越牢固。
共價鍵較強,斷開共價鍵需要吸收能量。如:拆開1molH—H需要吸收436KJ能量。
②鍵能:拆開1mol共價鍵需吸收的能量。一般來說,鍵能越高,鍵越強,越牢固。
1.已知HCl、HF的穩(wěn)定性,請分析H—Cl、H—F的鍵長和鍵能的大小。
2.已知HA的鍵能比HB的鍵能高,請分析HA和HB的穩(wěn)定性強弱。
化學鍵教案【篇5】
復習內容: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整理和復習的第1~3題,練習二十1~4題。)
復習要求: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計算它們的面積。
復習重點:熟悉各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加深對公式的理解。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和梯形、剪刀。
口算(三)。
1。復習近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⑴請大家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經過平移、旋轉等方法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
⑵根據學生的回答,投影出示每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如圖:
2。生獨立做整理和復習的第1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一講為什么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中要2?
1.整理和復習的第2題。
2.練習二十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并做在課本上,集體訂正。
3.整理和復習的第3題。
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然后教師適當舉例說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底邊和高的關系。當高一定時,底邊越長它的面積越大。而三角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練習二十第2、3、4題。
復習內容:實際測量。(整理和復習的第4題,練習二十二第59題。)
復習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復習重點: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fā)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
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化學鍵教案【篇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鍵》,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是第一次將元素及其單質和化合物知識的歸納性、系統(tǒng)化、規(guī)律性學習。其特點是有很強的,并且會出現很多新的化學性質及化學變化。而在鹵素之后,緊接著還有兩章新的元素及其單質和化合物的學習,分別是氧族和碳族元素。若能在這章的.學習中能很好掌握變化規(guī)律及學習方法,并能把這些規(guī)律和方法運用到后面的化學學習中,那么原本瑣碎的知識將會系統(tǒng)化,學習也會輕松很多。
2、本節(jié)課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節(jié)化學鍵,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從微觀角度來解釋這些化學反應是怎么發(fā)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雖然這些知識很抽象,學生理解時會有些困難,但它將會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化學反應的發(fā)生,從而找出規(guī)律。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節(jié)教材的特點,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理解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知道化學鍵。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事物發(fā)展的本質的哲學思想。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離子鍵和共價鍵都是指相鄰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完全要靠學生的想象力來理解,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都為離子鍵和共價鍵。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啟發(fā)-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fā)揮電腦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
作為物質組成的重要理論,化學鍵是一個純理論、極其抽象的知識,至今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對于學生來說,化學鍵沒有實驗、沒有具體感官認知,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所以如何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引導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就很重要了。而啟發(fā)-掌握式教學就重在教師的啟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此調動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另外,電腦多媒體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這樣一節(jié)完全是理論知識的課,更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原子、分子等微觀世界放大無數倍,通過動畫、模型等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用兩塊不同磁極的磁鐵相吸后再拉開,讓學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時播放鈉和氯氣反應錄象,思考氯原子和鈉原子如何結合成氯化鈉,并分析兩種作用力的差別,從而引出課題—化學鍵。
講解
啟發(fā)學生透過現象看變化的本質,提出問題,鈉和氯氣如何形成氯化鈉。利用多媒體演示氯化鈉的形成過程和氯化鈉晶體的模型,引出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通過具體實例啟發(fā)學生歸納離子鍵的特點及離子鍵的成鍵規(guī)律并學會利用這些規(guī)律如何判斷離子化合物。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除了離子化合物外我們遇到的其他物質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氯化氫、水等。再利用多媒體演示氫氣和水的形成過程,引出共價鍵及共價化合物概念。通過具體實例啟發(fā)學生歸納共價鍵的特點并學會如何判斷共價化合物。隨即推出化學鍵的概念,并簡單介紹化學鍵的分類情況。
鞏固歸納
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提出討論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答案,并布置作業(yè)。至此,教學目標完成,最后提出一道思考題,讓學生回家思考。
化學鍵教案【篇7】
學科: 主備教師: 備課組長簽字: 課題:化學鍵
[考綱要求] 1.了解化學鍵的定義。2.了解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
一、課前準備區(qū)
知識點一:化學鍵
1.化學鍵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學鍵。
(2)類型
根據成鍵原子間的電子得失或轉移可將化學鍵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化學鍵與化學反應
舊化學鍵的________和新化學鍵的________是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反應中能量變化的根本。
[問題思考1] (1)所有物質中都存在化學鍵嗎?
(2)有化學鍵的斷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學反應嗎?
2.離子鍵
(1)定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條件
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之間化合時,易形成離子鍵,如ⅠA族、ⅡA族中的金屬與ⅥA族、ⅦA族中的非金屬化合時易形成離子鍵。
(3)離子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問題思考2] (1)形成離子鍵的靜電作用指的是陰、陽離子間的靜電吸引嗎?
(2)形成離子鍵的元素一定是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嗎?僅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物質中一定不含離子鍵嗎?
3.共價鍵
(1)共價鍵
①定義:原子間通過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或化學鍵)。
②形成條件
a.一般________的原子間可形成共價鍵。
b.某些金屬與非金屬(特別是不活潑金屬與不活潑非金屬)原子之間也能形成共價鍵。 ③共價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
(2)共價鍵的種類
①非極性共價鍵:________元素的原子間形成的共價鍵,共用電子對____偏向任何一個原子,各原子都________,簡稱________。
②極性共價鍵:________元素的原子間形成共價鍵時,電子對偏向__________的一方,兩種原子,一方略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方略顯__________,簡稱________。
[問題思考3]共價鍵僅存在于共價化合物中嗎?
知識點二: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1.分子間作用力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又稱__________。
(2)特點
①分子間作用力比化學鍵____得多,它主要影響物質的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質,而化學鍵
主要影響物質的化學性質。
②分子間作用力存在于由共價鍵形成的多數__________和絕大多數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非金屬________分子之間。但像二氧化硅、金剛石等由共價鍵形成的物質,微粒之間__________分子間作用力。
(3)變化規(guī)律
一般說來,對于組成和結構相似的物質,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分子間作用力________,物質的熔、沸點也______。例如,熔、沸點:I2____Br2____Cl2____F2。
2.氫鍵
(1)定義:分子間存在的一種比分子間作用力________的相互作用。
(2)形成條件
除H外,形成氫鍵的原子通常是____、____、____。
(3)存在
氫鍵存在廣泛,如蛋白質分子,H2O、NH3、HF等分子之間。分子間氫鍵會使物質的熔點和沸點________。
[問題思考4]水分子內H與O之間能形成氫鍵嗎?
水的沸點高是氫鍵所致嗎?水的熱穩(wěn)定性也是氫鍵所致嗎?
知識點三:電子式與結構式
1.電子式
在元素符號周圍用________或__________來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的式子,叫做電子式。如:硫原子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氨分子的電子式____________,氫氧根離子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氯化銨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寫離子的電子式,要正確地標出離子所帶的電荷,對于陰離子和復雜的陽離子還要加“[ ]”。
[問題思考]所有物質都能用電子式表示其組成嗎?
2.結構式
(1)含義:用一根短線“—”表示____________,忽略其他電子的式子。
(2)特點:僅表示成鍵情況,不代表空間構型,如H2O的結構式可表示為H—O—H或都行。
二、課堂活動設計
(一)、化學鍵與物質類別的關系以及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1.化學鍵與物質類別的關系
(1)只含共價鍵的物質
①________________元素構成的單質,如I2、N2、P4、金剛石、晶體硅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元素構成的共價化合物,如HCl、NH3、SiO2、CS2等。
(2)只含有離子鍵的物質:__________元素與__________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Na2S、CsCl、K2O、NaH等。
(3)既含有離子鍵又含有共價鍵的物質,如Na2O2、CaC2、NH4Cl、NaOH、Na2SO4等。
(4)無化學鍵的物質:__________。
2.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判斷方法
(1)根據化學鍵的類型判斷
凡含有________鍵的化合物,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只含有________鍵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
(2)根據化合物的類型來判斷
大多數________氧化物、強堿和____都屬于離子化合物;________氫化物、________氧化物、含氧酸都屬于共價化合物。
(3)根據化合物的性質來判斷
熔點、沸點較低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是,如NaCl,不導電的化合物是共價化合物,如HCl。
3.化學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1)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金剛石、晶體硅、石英、金剛砂等物質,硬度 、熔點,就是因為其中的共價鍵很強,破壞時需消耗很多的。
NaCl等部分離子化合物,也有很強的離子鍵,故熔點也較高。
(2)對化學性質的影響
N2分子中有很強的`共價鍵,故在通常狀況下,N2很穩(wěn)定,H2S、HI等分子中的共價鍵較弱,故它們受熱時易分解。
[典例1]化學鍵使得一百多種元素構成了世界的萬事萬物。關于化學鍵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可能含共價鍵,共價化合物中可以含離子鍵
B.共價化合物可能含離子鍵,離子化合物中只含離子鍵
C.構成單質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學鍵
D.在氧化鈉中,除氧離子和鈉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外,還存在電子與電子、原子核與原子核之間的排斥作用
[變式演1]
是( )
△下列反應過程中,同時有離子鍵、極性共價鍵和非極性共價鍵的斷裂和形成的反應A.NH4Cl=====NH3↑+HCl↑B.NH3+CO2+H2O===NH4HCO3
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CO2===2Na2CO3+O2
(二)、8電子結構的判斷
判斷分子中各原子是否達到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主要方法有兩種:
1.經驗規(guī)律法
凡符合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8的皆為8電子結構。
2.試寫結構法
判斷某化合物中的某元素最外層是否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應從其結構式或電子式結合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進行判斷,如:①H2O,O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H2O中每個O原子又與兩個H原子形成兩個共價鍵,所以H2O中的O原子最外層有6+2=8個電子;但H2O中的H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②N2,N原子最外層有5個電子,N與N之間形成三個共價鍵,所以N2中的N原子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典例2]含有極性鍵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滿足8電子穩(wěn)定結構的化合物是(
A.CH4 B.CH2===CH2C.CO2D.N2
A.PCl5 B.P4 C.CCl4 D.NH3 ) ) [變式演練2]下列物質中所有原子均滿足最外層8電子穩(wěn)定結構的化合物是(
三、課堂訓練:
題組一 離子鍵與共價鍵
-1.(20xx·海南1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數依次增大,它們的原子序數之和為20,且Y2
+與Z核外電子層的結構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時存在極性和非極性共價鍵的是( )
A.Z2Y B.X2Y2 C.Z2Y2 D.ZYX
2.(20xx·全國大綱,6)下列有關化學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
B.單質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學鍵
C.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D.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題組二 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電子式
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 (20xx·課標全國卷-7A)Na2O2的電子式為 ( )
(2) (20xx·天津理綜-10B)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
(3) (20xx·上海-6B)Na2O2為含有非極性鍵的共價化合物( )
(4) (20xx·上海-2C)四氯化碳的電子式為( )
(5) (20xx·江蘇-2B)NH4Cl的電子式為
4.(20xx·海南,1)HBr分子的電子式為( ) ()
四、課后作業(yè)
題組一 電子式的書寫及8e穩(wěn)定結構的判斷
1.下列有關化學用語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次氯酸的結構式為H—Cl—OB.—OH與都表示羥基 -
C.氯化銨的電子式: D.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為
2.(20xx·威海聯(lián)考)下列有關表述錯誤的是( )
A.IBr的電子式為·B.H2O2的結構式為H—O—O—H ·
C.HIO各原子都滿足8電子結構D.MgO的形成過程可以表示為
3.下列各圖中的大黑點代表原子序數從1~18號元素的原子實(原子實是原子除最外層電子后剩余的部分),小黑點代表未用于形成共價鍵的最外層電子,短線代表共價鍵。下列各圖表示的結構與化
4.如果取一塊冰放在容器里,不斷地升高溫度,可以實現:“冰→水→水蒸氣→氫氣和氧氣”的變化,在各步變化時破壞的粒子間的相互作用依次是( )
A.氫鍵、極性鍵、非極性鍵 B.氫鍵、氫鍵、極性鍵
C.氫鍵、氫鍵、非極性鍵 D.氫鍵、非極性鍵、極性鍵
5.由解放軍總裝備部軍事醫(yī)學院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團水,解決了醫(yī)務人員工作時的如廁難題。新型小分子團水,具有飲用量少、滲透力強、生物利用率高、在人體內儲存時間長、排放量少的特點。一次飲用125 mL小分子團水,可維持人體6小時正常需水量。下列關于小分子團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水分子的化學性質改變 B.水分子中氫氧鍵縮短
C.水分子間的作用力減小 D.水分子間結構、物理性質改變
6.下列事實與氫鍵有關的是( )
A.水加熱到很高的溫度都難以分解
B.水結成冰,體系膨脹,密度變小
C.CH4、SiH4、GeH4、SnH4的熔點隨相對分子質量的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題組三 化學鍵與物質類別的關系
7.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化學鍵的類型相同的是( )
A.CaCl2和Na2SB.Na2O和Na2O2
C.CO2和NaCl D.HCl和NaOH
8.(20xx·新鄉(xiāng)調研)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化合時,能形成離子鍵
B.陰、陽離子通過靜電引力所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離子鍵
C.離子所帶電荷的符號和數目與原子成鍵時得失電子有關
D.陽離子半徑比相應的原子半徑小,而陰離子半徑比相應的原子半徑大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分子組成的物質中一定存在共價鍵
B.由非金屬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C.非極性鍵只存在于雙原子單質分子里
D.兩個非金屬元素原子間不可能形成離子鍵
10
A.K、L、M三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B.在RCl2分子中,各原子均滿足8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
C.Q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為電解質,其水溶液能夠導電
D.K在T單質中燃燒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和離子鍵
11.在下列變化過程中,既有離子鍵被破壞又有共價鍵被破壞的是( )
A.將SO2通入水中
B.燒堿溶于水
C.將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氫鈉溶于水
12.(20xx·哈爾濱調研)固體A的化學式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符合相應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結構,則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1 mol NH5中含有5NA個N—H鍵(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
B.NH5中既有共價鍵又有離子鍵,是離子化合物
C.NH5的熔沸點高于NH3
D.NH5固體投入少量水中,可產生兩種氣體
題組四 創(chuàng)新探究
13.有A、B、C、D四種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和B在同一周期,A的電子式為 .A. ,B原子L層的電子總數是K層的3倍;0.1 mol C單質能從酸中置換出2.24 L氫氣(標準狀況),同時它的電子層結構變成與氖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D離子的半徑比C離子的小,D離子與B離子的電子層結構相同。
(1)寫出A、B、C、D四種元素的名稱: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D元素在周期表中屬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3)用電子式表示A的最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形成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和B的單質充分反應生成化合物的結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與C形成的化合物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如何證明?
化學鍵教案【篇8】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鍵。下面我將從課標和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特色六個方面進行陳述。
一、課標和教材
化學鍵是蘇教版化學二專題一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第二單元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內容。關于此課題的課程標準是: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不同的作用力,知道離子鍵、共價鍵,以及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是如何的形成,學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共價鍵以及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在教材體系中本專題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入手,介紹了元素周期律,引入到微粒間的相互作用,最終要求學生從微觀結構層次上認識物質的多樣性,本單元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強弱之分,本節(jié)課主要討論微粒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學鍵?;瘜W鍵是高中化學物質結構理論部分的重要內容,它著重討論微粒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特征,通過化學鍵概念的建立,為從微觀結構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揭示化學反應的本質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從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兩個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提供了保證。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1)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認識化學鍵的含義;
(2)知道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及其形成,認識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
(3)會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組成和形成過程;
在過程與方法方面:
(1)通過對化學鍵形成過程的學習,培養(yǎng)抽象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
(2)通過對比的方法處理化學鍵類型、化學鍵與物質構成的關系,培養(yǎng)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通過對化學鍵的學習,增強對微觀粒子運動的認識,提升在微觀領域的想象力,感悟微觀世界的奇妙與魅力。
基于學生已經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離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微觀粒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但這種作用力看不見、摸不著,所以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同時化學鍵揭示了物質形成過程的本質,概念抽象,而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名詞學生可能聽說過,但對其形成的本質學生并不知道,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判別化學鍵的類型以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組成和形成過程。
三、學情分析
就學情而言,在學習本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并在前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時已經接觸了較多的常見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因此,本單元內容實際上是對已學的具體物質的性質進行總結、歸納,使之上升到理論層面。在學習過程中,由于這是理論知識,涉及到微觀領域,學習起來相對枯燥,難度也很大,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所以需要老師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直觀的教學模型引導學生,也需要學生能夠主動思考、歸納和總結。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學情的分析,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由于化學鍵是極其抽象的知識,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內在認知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探究模式、“問題、探究、合作與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將微觀世界放大,通過動畫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
解抽象知識。具體的教學過程如下:
五、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構建化學鍵概念
在課的開始我將借助多媒體導入某養(yǎng)生專家談“炒菜過早放鹽導致氯化鈉分解,氯揮發(fā)只剩下鈉”的視頻,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課堂氣氛,此時我將提出問題:NaCl在炒菜的溫度到底能否分解?此問題的提出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通過回憶在必修1教材中介紹過鈉的工業(yè)制法,不難發(fā)現NaCl分解成鈉和氯氣需要在熔融狀態(tài)下電解才能實現,而熔融需要801℃以上的高溫。在此情境下,我又順勢向學生展示不僅是氯化鈉,還有很多物質在加熱條件下難分解,如:HCl分子在1000℃的高溫下分解不超過0.1%。同時將提出問題:為什么由離子構成的NaCl晶體熔點非常高?為什么由原子構成的HCl分子要分解非常的困難?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這是由于微粒之間存在一定作用力。這兩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能真切的感受到微粒之間不僅存在某種相互作用力,而且這種相互作用力還非常強烈,自然而然就引出化學鍵的概念。接著我將進一步追問這種強烈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形成的呢?這一問題的提出,迅速的將學生的思維調整到對化學鍵是如何形成的思考中,同時也自然的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化學鍵的形成過程。
3. 小結
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已經一一突破,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明確構成物質的粒子不同,而且粒子構成物質的成鍵方式不同,所以導致了物質之間的性質的差異,在課的最后,我將留給學生一個問題水分解需要1000℃,可為什么加熱到100℃就氣化了呢?這個問題的提出為下節(jié)課內容的學習埋下伏筆。
六、教學特色
縱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思考→交流討論→總結提升”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究、討論、對比,形成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再推廣到MgCl2、H2O等其它物質,通過化學鍵概念的構建,學生對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構成物質微粒不同,結構不同,物質的性質不同,真正體現物質的多樣性。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對比、總結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認識,提升其在微觀領域的想象力,感悟微觀世界的奇妙與魅力。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以下是我的詳細板書請評委瀏覽,謝謝。
七、板書設計
化學鍵教案【篇9】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鍵。下面我將從課標和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特色六個方面進行陳述。
一、課標和教材
化學鍵是蘇教版化學二專題一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第二單元微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內容。關于此課題的課程標準是:知道構成物質的微粒之間存在不同的作用力,知道離子鍵、共價鍵,以及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是如何的形成,學習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共價鍵以及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在教材體系中本專題從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入手,介紹了元素周期律,引入到微粒間的相互作用,最終要求學生從微觀結構層次上認識物質的多樣性,本單元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
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強弱之分,本節(jié)課主要討論微粒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學鍵?;瘜W鍵是高中化學物質結構理論部分的重要內容,它著重討論微粒間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特征,通過化學鍵概念的建立,為從微觀結構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揭示化學反應的本質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從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兩個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提供了保證。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以及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技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