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優(yōu)秀十篇)

字號: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一
    后來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文字雖顯平淡,但感情卻不平淡。作者對懷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著截然相反的評價和感情,這一切皆因懷特森先生用極為不尋常的設計帶給了我們嶄新的懷疑主義?!八畤L無華,相蕩既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焙尾痪蛷那楦袥_突入手構筑對話來學習這篇文章呢?這是我最初的設想。
    于是,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么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沖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峰回路轉(zhuǎn)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臺,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zhuǎn)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fā)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nèi)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梢匀谌肭楦羞@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tài)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拓的是課文的意蘊,展的是課文的內(nèi)涵。至此,感覺對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于是,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jīng)歷了一個感情轉(zhuǎn)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fā)現(xiàn)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獲。
    遺憾的是,理解和操作總是會存在差距。第一次試教中如預料中一樣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如教師急于想把學生的理解一下提高到自己所理解的高度,所以語言比較羅嗦;第二板塊中展開不夠充分,層次不夠清晰等等。同志們都真誠地給我一一指出,并給了我很多操作建議,使我慢慢有了一些信心。
    尤其是在四班試教完了以后,何老師興奮地來告訴我,在她后面的語文課上,在關于一個破折號用法的討論中,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對她說:“剴蒂旺普斯!”下課了,還有五六個男孩手挽手走到她面前,看著她的眼睛,告訴她:“何老師,我們認為你錯了?!比缓笳裾裼性~地告訴她理由。她說的這些話,她說這些話時的眼神和語氣,都讓我感動。心想:這就是默默的鼓勵呀。同伴們和孩子們真好??!
    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有了再上這一課的盼望!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二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語言通俗,道理明晰,主要采取“由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這篇文章無論從標題,還是到內(nèi)容,都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因此,教學導入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切題,待充分交流之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便引導學生找到文中對懷特先生評價的句子----------“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以此展開了重點內(nèi)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懷特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出人意料的舉動。我順勢引導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你可否有與作者同樣的心情?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此三問的目的其實有兩個方向。其一:給予學生暢談認識的機會,如果學生能夠談到“感激”,想必他們已經(jīng)讀懂了文章蘊含的道理。其二: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引導學生抓一些關鍵詞語來體會,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
    最后,要理解懷特先生事例中所蘊含的科學精神直接可以從書中的總結可以得知。但文章中“以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的理解倒是挺陌生的。我的做法是讓學生找到文中所提及的科學精神,然后問及“結合文中故事,你是怎樣知道這些科學精神的?”待學生談論時,我再順勢給他們概括“其實,同學們剛談論人物的科學精神時,都是在具體的事例中體現(xiàn)的,這就是一事一議的寫法”。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yè)來看,除了幾個學生認為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jīng)據(jù)典呢!
    我發(fā)覺,在整個導學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情感的轉(zhuǎn)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fā)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于魚,還是授人于漁,都必須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循規(guī)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diào)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三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BR>    無論思考討論什么問題,都要立足于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后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边@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后,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苯涣鲿r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說到了,交流到最后,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于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于‘貓猬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他是一
    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
    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過于復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復雜的內(nèi)容變得簡單明了,使冗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四
    《我最好的老師》應該說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對學生很有啟發(fā)。
    不盲從,不迷信,敢于懷疑,敢于否定,這種科學的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zhì),可惜對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相當缺乏的。那么這種全新的價值觀,應如何建立呢?這篇課文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嗎?
    課前,我和學生交流了“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學生七嘴八舌地說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門。正在學生談論的激烈時,我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鼓勵學生就課文提出疑問,學生很自然地提出,“老師為什么騙學生?故意教給錯誤的知識?”“學生認真地聽,認真地記,按老師所講地答,為什么這個老師卻打了零分?”“這樣的老師怎么會是‘最好的老師’呢?”很多學生積極響應,我看時機成熟,拋出問題:“是啊,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嗎?”學生很快分成了兩大陣壘,一部分認為是最好的老師,另一部分持反對意見。我抓住契機,“為什么這么想?仔細讀課文,找出答案,準備說服對方,好嗎?”
    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一段時間過后,學生分成兩大陣營,迫不及待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隨著爭辯,學生漸漸地理解了懷特森這個個性的老師,接受了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傾向于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的人越來越多了,仍有一小部分學生堅持自己的意見,他們認為: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敢于懷疑的精神沒有錯,但接受不了懷特森老師的古怪做法。我想,我們沒有權利要求學生整齊劃一,也沒有必要要求他們的看法一定要和我們一致,我們需要等待,也許他們會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明白理解這個特別的老師的做法。
    一節(jié)課下來,我興奮不已,盡管學生的“辯論”還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辯論,很稚嫩,但當我看到學生迫不及待急于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樣子,我知道學生的學習熱情已被點燃,他的主體意識已漸漸蘇醒,學生不盲從也正說明他們獨立自主。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五
    這周,輪到我們年組講教研課了。今天,我授課的內(nèi)容,是本冊書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選擇了這篇課文,因為昨天,學校發(fā)給學生每人一張調(diào)查表,讓他們寫寫最喜歡的老師。我以此為契機,進行本課的教學。
    整節(jié)課,課堂的氣氛非常融洽。令我感受頗深的,還是課前學生找到的那個故事。在此,我把它放在自己的博客里,讓大家共同分享。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后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著,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BR>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BR>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臺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jīng)過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說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huán)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于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BR>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六
    師生輕松歡快中學習著《我最好的老師》這一課。
    板書課題,質(zhì)疑,為什么說懷特森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學生快速看課文,找到答案。不久學生可以交流出因為他在講課中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所以他是我最好的老師。那是一次什么樣的講課讓我們明白這一道理呢?學生再讀課文,歸納事情經(jīng)過。交流展示中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要敢于質(zhì)疑,善于發(fā)問的重要性。
    師生平等中質(zhì)疑,探討中學習變得多輕松自在啊。
    多好的一位老師,那我們今后在學習生活中可要——學生馬上接到話題,可要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敢于質(zhì)疑,善于發(fā)問。
    多么好的一位老師啊,告訴我們一個多么好的道理,我們今后要有主見,善于思考地學習生活。那我們學生生活中碰到的最好的老師又是誰呢?我們自由交流,學生或敘事或概述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師。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會感激你在記憶的深處。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七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教學方法獨特, 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并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后,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啟發(fā),還引發(fā)了我對以后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么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己诵〗M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并對各個自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闭归_了重點內(nèi)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fā)生的事情。我順勢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chǎn)生內(nèi)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后及時轉(zhuǎn)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么做的?在我們這個群情激憤的教室里,請懷特森老師獻身?!睂W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且在以后的學習中內(nèi)化為一種學習態(tài)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yè)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為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jīng)據(jù)典呢!
    我發(fā)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jīng)歷了一次情感的轉(zhuǎn)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fā)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于魚,還是授人于漁,都必須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于那些循規(guī)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diào)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上完了那堂課,我更愛《我最好的老師》了!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八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BR>    無論思考討論什么問題,都要立足于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比缓笞プ 八且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边@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后,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苯涣鲿r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說到了,交流到最后,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于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于‘貓猬獸’這堂課,
    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蹦乔闆r就大不一樣了,學生會很快找到重點語句品讀,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所提問題就是經(jīng)過修改之后的,這樣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才能夠凸顯主體,線條簡明。
    總之,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得過于復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復雜的內(nèi)容變得簡單明了,使冗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這是教學這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九
    《我最好的老師》應該說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對學生很有啟發(fā)。王瑛老師在我班上了第一課時,我接著上了第二課時。課后感想也頗多。
    不盲從,不迷信,敢于懷疑,敢于否定,這種科學的態(tài)度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素質(zhì),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zhì),可惜對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相當缺乏的。那么這種全新的價值觀,應如何建立呢?我努力嘗試“真實有效地構建”,不能是思想品德課形式的,更不能是說教式的,而須依托文本,借助這個真實的故事背景,在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中層層推進,逐步提升。在實際教學時,較好地體現(xiàn)了認識理解的層次。
    1、一開始,形成認知、情感的矛盾沖突:心目中的好老師與新來的懷特森先生;起初對先生的誤解、氣憤與后來對先生的敬佩。
    2、由一堂課對先生改變看法到“每一堂課都是一次不尋常的探險”,感受先生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懂得要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敢于懷疑。
    3、由此養(yǎng)成一種全新的懷疑主義,并將之運用于一切學科的學習。
    4、跳出單純的學習,進而對我將來的人生道路發(fā)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而且,這種認識的提升過程,價值觀的構建過程,應該始終伴隨閱讀主題的情感體驗,脫離了情感,那么理性認識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流于膚淺,不能夠深入內(nèi)心。
    其次,這種全新的價值觀的建構應建立在依托文本的基礎上,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特點。具體操作上如:借助重點句挖掘內(nèi)在含義;通過朗讀,感悟其思想情感;通過填空、寫話等語言實踐,闡明自己的認識、觀點,表達自我的閱讀感受。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除了不盲從、敢于懷疑之外,另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敢于直言,坦率地指出別人的錯誤。這一點,無論我們大人還是小孩,都做得不夠,應該予以強調(diào)。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與評價 我最好的老師課后反思篇十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jīng)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贊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fā)現(xiàn)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于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么樣?”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啟發(fā)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說是和藹的,有的說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么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么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nèi)容。
    接著,我讓學生細讀文本:說說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庇纱艘龑W生突破文章重點內(nèi)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jié)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么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xiàn)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這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么能稱為“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zhèn)蔚哪芰?,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么樣?可取不可???”學生自由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后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后,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學完文章后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向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為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zhàn)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了解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么的與眾不同!
    拓展環(huán)節(jié)中我布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為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xiàn)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zhàn)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