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寫心得體會的習慣有利于我們提高匯總能力,寫好心得體會需要擁有哪些方面的能力?以下是編輯為您準備的內容“孩子溝通教育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溝通教育心得(篇1)
一個年輕的父親,有一次,在熱鬧的商店里為女兒系鞋帶。他蹲下來,就在這瞬間,無意瞥見一幅幅令人不舒服的“圖像”:晃來晃去的一條條大腿,褲子,裙子,搖采擺去的一只只大手,單調生硬的一個個皮包,手袋……此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他猛然省悟,孩了稚嫩的小臉和矮小的`身體,原采是被這些又陌生又龐大的東西包圍著,壓迫著,看不見爸爸媽媽的臉,看不到小伙伴的臉,當然,也看不到琳瑯滿目的商品,新奇的文具,更不必說像滿商場走動的大人那樣,盡情享受購物的樂趣了,對他們來說,置身在大庭廣眾,沒有什么比這更“倒胃口”的了!這位父親直起身子,站起來時,情緒激動,說:“要這樣蹲著,別說孩子,我自己也不想待下去了!”他終于明白,為什么他們去逛商場,孩子很不情愿(除了能為他買玩具以外)。
所以,若要和孩子說話,那么,請蹲下來――
走近他們,平等對視,設身處地為他們想想,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一個“偉岸”的大人,只要蹲下來傾聽(哪怕孩子的話多么“孩子氣”),孩子的心理壓力就相對減少;
“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是對小孩的尊重。大人這樣做,樹立了一個平等待人的榜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獨立和自尊的人格;
蹲下來與孩子臉對臉,以平靜的音調說話,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幼童容易分神,這一招卻能對癥下藥;
蹲下時對孩子輕聲細語,能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安寧的環(huán)境,孩子在這時候最樂于接受教育。
一句話,要孩子聽話,你得先蹲下來,向他看齊。
孩子溝通教育心得(篇2)
兒童的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當生中接受到的最早正規(guī)教育。正確的教育兒童對培養(yǎng)孩子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質有重要作用。 兒童教育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對癥下藥”。小孩子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爛漫,活波可愛,純真無暇,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同時又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所以對孩子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應善于引導,想方設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與孩子交朋友,平時少用命令的口氣,多用商量的語言。比如說:“來,爸爸媽媽跟你一起打掃衛(wèi)生”“我們一起來分析這道題為什么錯,好不好?”等等。孩子膽小,家長經常教訓孩子勢必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產生恐懼和厭惡,不聽家長的話,甚至就連學校也怕去了。 作為家長,我們要特別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談舉止,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因為孩子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時分辨是非能力差。在家里教育孩子要像老師一樣,言談舉止文明得體,家長平日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影響深遠。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善于引導,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孩子生性好動、貪玩。正如教育專家所言,只有是孩子感興趣的事,他才會認真去學,自覺去做,否則他們死活都不愿意去做。趕鴨子上架在孩子身上行不通。作為家長,我們對待孩子要有極大的忍耐力和足夠的耐心,且莫把工作生活中的煩惱向孩子發(fā)泄,亂發(fā)脾氣,只能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加以耐心引導。 良好的學習習慣也非常重要,逐漸引導孩子在時間上合理安排。按時完成作業(yè),早睡早起,孩子頑皮貪玩要適時提醒,對于偶爾濫看電視或玩網絡游戲的做法絕不姑息縱容。 孩子的教育不能僅關注學習,還要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孩子從小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尊老愛幼、樂于助人,這樣的孩子才是一個健康的人。 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好的方法使孩子輕松自如學習,健康快樂成長。作為家長,我們要多與老師溝通交流,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力求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學習、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孩子溝通教育心得(篇3)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教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雙方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目的,按說,家長與教師在大方向上,是沒有矛盾的。但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點,
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往與溝通中,也會出現家長與教師產生矛盾的現象,最明顯的一方面是在溝通方面產生誤解。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么樣才能盡量保持與班上的幾十名家長協(xié)調一致,良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呢?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第一、溝通之本為愛心
教師首先要用自己寬闊的心胸來欣賞、包容、熱愛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包容每一個孩子的短處。本著全心全意為孩子的目的,來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園的表現,并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這種愛傳遞給家長、感染家長。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愛他的孩子,盡心盡責為孩子們的教育而工作。那么家長自然會信任教師,并且持積極的態(tài)度來與教師溝通,熱心支持、配合教師的工作。
第二、先鼓勵在提意見的溝通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每一個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喜歡聽到別人夸獎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完全否定。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情況時,要多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肯定孩子的進步。在肯定孩子的同時,與家長一起共同來探討孩子存在的小缺點,雙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標、教育方式。這樣,家長就會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我們、支持我們。如:我班的覃瑯小朋友是個很安靜、學習很認真的孩子,但她的性格比較內向、與小朋友一直不怎么玩的來,也比較少與老師溝通。在媽媽接孩子的時候,我首先向覃瑯媽媽肯定孩子的懂事與乖巧,然后把她比較少與人交往的情況反映給她媽媽聽,雙方一起探討孩子形成這一性格特點的原因,尋找?guī)椭⒆痈倪M的方法及家長和老師在今后的教育方式上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既達到了家園同育的目的,而家長也不會因自己孩子有缺點或者在園表現不好而心情不愉快。
第三、及時反饋的溝通策略
一個班的孩子,有些比較文靜,有些比較淘氣。針對個性不同的孩子,教師的教育方法應該有所不同,那么對于他們的家長,溝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對于懂事、乖巧的一類孩子,教師不需要費那么的心思來管教,家長對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也比較放心。對于這類孩子,我們除了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外,還可以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偶爾也要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的地方。而對于比較淘氣、容易傷害到別人的一些孩子,教師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來關注他們,對他們的要求也會嚴格一些。那么,教師就要在觀察到孩子的頑皮后,把自己的這種教育想法告訴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這一類孩子的家長達成教育理念上的共識。當孩子在園做錯事情時,教師除了嚴格要求孩子,向孩子講清楚教師嚴格要求的原因,讓孩子明白事理,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也應在家長接孩子的時候,及時對家長說明事情的情況。一來,可以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也會避免出現個別幼兒不能領會教師的意思,回家對家長表述不清楚事實原由,讓家長對老師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矛盾。記得剛來南外的第一學期,有一天,我比較嚴厲地批評了一位上課玩耍、并影響到別人學習的孩子。孩子回家后,向家長訴說他在園所受的委屈,結果,第二天家長來園詢問孩子昨天的情況。雖然沒有引起太大的誤會,但這種家長上前詢問的方式確實讓我尷尬了一番。那么,針對目前班上一些因淘氣影響別人利益或者犯小錯誤的幼兒,在堅持我的教育原則的同時,我會想方設法讓這些孩子懂得教師對他教育的良苦用心與原因。同時,及時向家長反映情況,以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幫助。
第四、因人而異的溝通藝術
一個班的家長,性格、受教育程度、職業(yè)等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于性格直爽、心胸開闊的家長,可以采用直接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如:今天寶寶上體育課把球打到別人了,我們要一起提醒他以后玩球時注意安全;而對于脾氣急躁、比較沒耐心的家長,教師又要運用循循善誘、多表揚、婉轉提醒的溝通方式;對于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家長,教師要積極、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表現。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各類家長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溝通方式。
總之,教師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要懷著一顆一切為了孩子的愛心、熱心地向家長介紹園內活動、教學狀況;誠心地幫助家長解決一些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虛心地接受家長的建議;耐心地解答家長的疑問等等。有了愛,我想,所有的工作也就會迎刃而解,我們當老師的也會做到問心無愧。
孩子溝通教育心得(篇4)
鄭浩
孩子教育,聽誰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體的事情上,又都對不上號。道理上講,還是我們學習不夠,可是我們的學習短時間里也就這樣,能不能有一種方式,讓我們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確吶。
基本正確
就我個人的體會,簡單一點的方式還是有的。只是照做,一點不用想的方法,當然不現實。還是需要盡量少的理念配合我們的行動的。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覺對他來說都是真實的,也就是他認為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你不對來講道理。2。孩子的許多不對是我們的判斷,客觀上我們也不一定對。3.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個對錯的。4.孩子的行為只要:1。不傷害自己,2。不傷害他人,3。不與環(huán)境有大的沖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條理念解決一個問題,我們不去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說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們雖然不能理解,但我們承認對方有對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當作是唯一正確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僅有尊重是不夠的。雖然孩子的感覺是真實的,但孩子憑感覺成長,不是最有效的成長途徑。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長途徑了。
首先,我理解引導并不是要孩子簡單的聽我們的,而是要引導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長的一致,那自然就是聽了話了,一切沒問題。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們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導孩子像我們的靠攏呢?這其實是明天要說的,這里暫且先用。就是對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會認可的對錯結論的事情,我們是需要做這樣的引導。比如:三種傷害。而那些我們自認為是對是錯的事情,可以暫且放一放,不急于將我們的認識通過引導的方式,灌輸到孩子的思想中。因為我們的灌輸,會是孩子的認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適應環(huán)境的有自由發(fā)展的機會就會受限。實際上我們會發(fā)現有些事情回頭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錯的。這種情況不僅孩子成人了回頭會發(fā)現,就是孩子還小,也時常會有的。所以引導什么,也就要細心選擇了。要簡化又簡化。這樣你的引導就會更有效率,又盡可能少的影響孩子的自由空間。
引導的唯一途徑是溝通,你要讓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現在你面前,盡管這些想法在你看來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讓孩子完整的呈現在那里,你才有機會胸有成竹。任何對孩子的訓斥、打斷、等否定行為,都會讓孩子退縮和隱瞞。你對他的了解就會打折,你對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見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鼓勵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說了就很好。對其中你贊同的,給與鼓勵和夸獎。對于你認為不妥的,你不認可的,不能簡單的給與批評和否定,更不能訓斥和懲罰。下次孩子哪里還敢跟你說啊。這樣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靈的聯系,你就很多時候看不懂他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領他多走幾步,或者退回幾步,讓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結果,并且由他自己去選擇堅持還是改變??梢杂盟煜さ氖虑橐I,也可以是某個故事,某個動畫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來引導他。這樣我們就不會陷在自以為是的說教之中了。也許一次兩次都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來。說不定還有其他結果。堅持這樣做,就會迎來簡單的教育,至少家長和孩子關系融洽,思想上保持溝通,情緒上沒有負擔。孩子是快樂的,孩子始終完整的呈現在你面前。
我們有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的耐心,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就是為孩子好,這樣就是對的。當你的為孩子好,是要孩子吃東西時,你會問孩子想不想吃。如果孩子說不想吃,你會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偛粫菫楹⒆雍镁蛷娖人伞H绻氵€是想讓他吃點,你會進一步詢問原因,直到搞清楚了,與孩子達成一致。
當你的為孩子好,是一個對孩子來說是長遠的事情時。孩子一定沒有你想得遠,那你就得從近處著手,一件件的心平氣和的溝通到孩子愿意為止,想解決吃東西的事情那樣。假如孩子不愿意,就是你的想法同孩子的實際連接不上。如果這時候強迫孩子,事情是簡單了,但這種連接是假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總會斷的。這就是很多家長抱怨的,孩子大了,我管不了了的原因。實在溝通不了,我暫時就這個水平了,怎么辦?那還有一條路就是尊重孩子!
因文字表達能力有限,以上所述還有很多不能達意的地方,敬請諒解。
孩子溝通教育心得(篇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是做父母對孩子的心愿。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則、和睦相處、互相體諒、相互學習與信任、禮貌待人。
我建議孩子先復習作業(yè)的相關內容,再做作業(yè)。也會經常提醒她,平時做作業(yè)要認真對待,像平時測試以及考試一樣的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會做的題目先做,把不會做的題目繞到最后再做,這樣就不會浪費時間。
教育孩子應多些鼓勵,少點指責。學校有各種各樣的比賽,學科上有各階段的測試,孩子拿到的成績不管好與差,都是孩子付出的結果,成績差的,不要過多指責孩子,要鼓勵孩子“不怕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在學習上付出了多倍的努力,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對于成績優(yōu)秀的,表揚是肯定孩子付出有所收獲,但又要提醒孩子“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因為孩子理解錯誤,結果把“排比”寫成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認真看書的畫面,傳遞出父(母)親的關系,而且表現出是朋友的心靈溝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有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多閱讀有益的書籍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現在孩子的閱讀能力有了提高。
孩子說自己平時畫畫不太好,要求自己報名參加畫畫興趣班,父母說:“要去學就認真的學?!焙髞砗⒆拥漠嫯嬎接兴岣吡?BR> 孩子現在的學習,都是為了以后的工作。
說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說,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么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盤,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wěn)定,可是我心里依然不敢有絲毫的松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jié)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fā)鍛煉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后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后,我們就幫孩子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著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閱讀,“六一”兒童節(jié)、春節(jié)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yǎng)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后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yè)。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后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并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yǎng)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