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出國留學網為您呈上“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相關主題內容。教案課件是老師工作當中的一部分,老師在寫教案課件時還需要花點心思去寫。只有寫好課堂教案課件,能讓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敬請瀏覽本文內容!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為了讓孩子們對象形字有一個初步了解,結合南師大整合課程大班上《符號會說話》中的語言領域“神奇的象形字”來開展活動。象形字是比較抽象的符號,本來認識起來就比較枯燥乏味,于是以圖文并茂,游戲的形式開展,讓孩子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之處,從而激發(fā)孩子對漢字的喜愛,讓孩子更有學習的欲望。
活動目標:
1、認識象形字"山、水、日、木、田、月、果、竹"。
2、觀察象形字的特點。
3、愿意大膽表述象形字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重點:
學習認識簡單的象形字,并能與之對應的圖片進行匹配。
活動難點: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象形字與所代表事物在形狀上有相像。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PPT、音樂、人手1份表格圖、彩色筆、勾線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圖畫導入
教師演示PPT,呈現(xiàn)出由象形字組合在一起的畫面,激發(fā)幼兒對"象形字"的觀察興趣,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老師:"在這幅圖畫中,你們都看到些什么?你們們覺得這些記號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時期,人們還沒有發(fā)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他們看到的事物的呢?"
二、基本部分:認識了解
學習認識第一組
(一)運用PPT中的材料引導幼兒了解、認識象形字的特點
1.出示古字"山、水、日、木",鼓勵幼兒猜測其意義。
老師:這些圖案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表述后,教師隨即出現(xiàn)與"山、水、日、木"古字對應的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古字與實物的相似性。
老師:正因為這些古字與所指東西外形很相似,所以稱它們?yōu)?象形字"
3.再次出示古字"山、水、日、木",引導幼兒借形猜字,進一步理解象形字的意義。
老師:古人畫出了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你會這樣認為?
4.教師出示"山、水、日、木"4張真實圖片,請幼兒將圖片與古文字配對,驗證他們對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確。
老師:請把這些圖片和象形字配對,誰和誰是一家人?"
老師:為什么你會認為他們是一家人?
(二)、請幼兒自主閱讀圖片,說說象形字的象形特點。
1、老師: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加一點表示它會發(fā)出光和熱。
2、老師:三個突起的三角形表示山的山頂。
3、老師:彎彎的曲線表示水流,旁邊的幾個點表示水滴或浪花。
4、老師:一條直線是樹干,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線條是樹枝,樹也是木。
學習認識第二組
(一)觀察認識象形字。
1、出示田、月、果、竹這四個象形字,請幼兒觀察。
2、結合圖片認識象形字。
(二)、師幼一起說說象形字的特點。
1、象形字“月”,表示一輪彎彎的月亮,中間加了一小豎,代表月亮中的桂樹。
2、象形字“竹”,表示它的兩根細枝上各有兩片垂下來的葉子。
3、象形字“田”,表示很久以前的人們?yōu)榱藢⒁粔K一塊的田地讓人一眼就認出來,就把它分成了四塊,因此,就出現(xiàn)了象形字“田”。
4、象形字“果”,指的是一棵樹上結了許多果子,上面的田代表果實,里面的四個點表示果實的籽。
三、結束部分:游戲——找朋友(附圖表)
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規(guī)則:聽到音樂聲后,請用鉛筆把象形文字和現(xiàn)代漢子手拉手拉起來。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動起來吧!讓我們隨著美妙的古箏音樂,用所學到的象形字畫一幅神奇畫,好嗎?
活動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學。
故事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但多數(shù)老師往往停滯在傳統(tǒng)故事教學模式中,即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聽故事、提問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中心思想。這種灌輸式的學習,使得許多優(yōu)秀的故事讓幼兒聽得覺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風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學,如繪畫、動手、比較等等,讓幼兒帶著自身的體會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節(jié)。如此一來,孩子們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靜、全身心傾聽的狀態(tài),習得自然、學得開心。
1、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孩”入勝。
2、教學表現(xiàn)形式應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開放的心態(tài),兼容幼兒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個性的發(fā)展。
4、同時,教師應有豐富的感知經驗,較高的教學素質,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地豐富、積累幼兒的感知。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發(fā)揮想象,利用圈和線組成不一樣的圖形,并能編出四字咒語。
2、 大膽表述,能把心中所想的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
活動重點:
能利用圈和線組成不同的圖形。
活動難點:
編出有創(chuàng)意的四字咒語。
活動準備:
紙、筆、動畫片、圈圈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1、觀看動畫片
先看動畫片,教師講當國王推開門的瞬間,宮殿內就出現(xiàn)了一幅簡單奇怪的圖。士兵說:“如果你想進入宮殿就應用圈圈和線線組成和我不一樣的圖形,并說出四字咒語。
2、 教師出示宮殿圖
出示小雞圖,教師說:“宮殿內的圖是有3個圈和8條線,組成小雞,嘴巴尖尖。
請孩子們說說只有什么辦法才能進入宮殿。
3、 教師示范圖形
我們一起試試利用圈和線進入宮殿。
老師師范一只小兔讓幼兒幫助老師想四字咒語。
現(xiàn)在我們去問問士兵是否可以進入宮殿,士兵哈哈哈的大笑:你們的方法是對的,但一個人的力量小,我要求每位孩子都能組成不一樣的圖形,并說出四字咒語;這樣才能幫助國王進入宮殿。
4、 現(xiàn)在請孩子們利用紙和筆組成不一樣的圖形,并在心理想出四字咒語。
5、 全體幼兒完成后,請幼兒上來說說。
6、 最后,讓我們一起去問士兵是否可以進入宮殿(這時,士兵說:“歡迎你們來到神奇宮殿,讓我?guī)銈円黄疬M入吧?。?BR>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神奇的小火車是大班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主要講述乘坐小火車的乘客下車后發(fā)生的神奇的變化,非常切合大班幼兒好奇好想象的特點。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深深被變化所吸引,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在接受到送教下鄉(xiāng)的任務后,我決定將這個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帶給農村的孩子一同分享。于是我走訪了另5個平行班級執(zhí)教過這個內容的老師,向她們了解執(zhí)教過程中的經驗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具的制作、拓展部分的設計等)。經與她們商討,融合自己的反思,形成了這個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背景圖片藍色小火車(根據(jù)上課幼兒人數(shù)決定車廂的節(jié)數(shù))。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大小畫紙、水彩筆、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會開,會把我們帶到如城去;會裝人。)
到底有什么本領呢?老師演示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孩子們非常好奇地盯著。)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后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聽故事,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么(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xù)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停頓)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掌握了變化規(guī)律,能輕松地回答了。)
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唄!孩子們回答得很輕松,也很一致。我本以為這個地方孩子們會想不到呢。有一個小男孩輕聲嘀咕我愿意做。我靈機一動,追問了一個預設外的問題。)
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會、不會。)為什么?(做大人可以開車,可以花錢,可以管人:做孩子可以玩。吃好吃的東西等。)
講故事至結束。
(3)這真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呢?(小女孩大多數(shù)說會變成阿姨、媽媽,小男孩大多數(shù)說會變成叔叔、爸爸、爺爺。小朋友在回答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年齡小的變大了,那我已經是成人了,又會變成什么呢?我想考考孩子們對時間的概念,于是追問:姚老師上車后會變成誰?小朋友都回答:奶奶.我又問:如果我上車后倒著開會變成什么呢?幼兒回答:小姑娘。到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火車的神奇變化完全了解了。)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繪畫和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又會把他變成什么呢?(請25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一些啟發(fā)。)
幼兒將想像的東西畫下來,插到火車上。(我注意觀察孩子的作品,并同時與她們簡單交流,以便在下一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講述。)
請幼兒講述畫的內容。(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等。)
(2)游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游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時,孩子們很驚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畫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
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像,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她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而已。)
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過去一個月后,因為她們幼兒園要參加省優(yōu)質園驗收,我受教育局委托再次來到幼兒園給她們出謀劃策。站在走廊上觀摩孩子們早操。結束時孩子們從身邊走過。姚老師,突然有孩子輕輕叫我,繼而一群孩子跟著叫起來。我問其中一個孩子怎么認識我的,他說你給我們上神奇小火車的。我非常感動和自豪,我的活動在孩子們心里烙下印記,它是有效的。反思設計到執(zhí)教的過程,有以下幾點感觸:
1.做有心人。在平常教學時,將孩子們喜歡的內容記錄下來做成自己的成功案例庫,在公開教學中展示,可以免去公開教學時挖空心思尋找內容而孩子們又未必喜歡之苦;又可以為以后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完善計劃和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2.借他人力。我們平常總是好高騖遠地希望去外地學習,向大城市的同行學習,而忽略向身邊人學習。事實上扎根于日常教學的原生態(tài)課堂教學研究、同事間隨時隨地地交流及自我反思,都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這個活動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第一次執(zhí)教時故事講完直接進入游戲,沒有畫變化這個環(huán)節(jié)。后來與同事交流后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孩子們有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畫好的東西貼到火車上孩子們更有成功感,同時又能完成一幅完整的掛圖,豐富孩子們的講述內容,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3.教學相長。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誰把小孩看得小,他比小孩還要小。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帶給我的意外、驚喜和啟發(fā)。比如說,原先我只想到所有變出的東西都是長大了的,但孩子們卻跳出去想到了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想像的內容更廣泛,變化也更跳躍了。
4.隨機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隨時調整計劃。當有幼兒回答想做叔叔時我敏銳察覺,立即追問:你想不想做大胡子叔叔?為什么?滿足了不同想法孩子的表達愿望。教具的設計也是,用來裝小圖片的圍裙顏色跟小火車一樣是藍色,巧妙而簡易地貼上輪子和煙囪就成了神奇的小火車頭,既能做到一物多用又能給孩子帶來意外驚喜。
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神奇的小火車開過來了!
嗚藍色的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兒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兒,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光核兒,而是一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只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只雞蛋下車時,會是什么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只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
當神奇的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里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
多么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兒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神奇的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胡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當夠呢!
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胡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胡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
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當個小男孩真開心!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并愿意通過圖畫、游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課件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胡子叔叔。
3.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fā)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么神奇的本領?(會開、會帶我們帶城里去、可以裝人。)到底有什么本領呢?老師演示課件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教案.出自:.教案網)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后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播放課件,了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么(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xù)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么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孩子已經掌握變化規(guī)律,能輕松地回答了。)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愿意做大胡子叔叔,你有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為什么?
(3)這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么呢?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游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優(yōu)惠把他變成什么呢?(請1-2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們一切啟發(fā)。)
(2)游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后乘車游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后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的時候,孩子們很驚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剛才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象,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鞏固而已。)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5
一、學習內容分析
1.學情分析神奇的小火車"是大班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主要講述乘坐小火車的乘客下車后發(fā)生的神奇的變化,故事新奇有趣,激發(fā)幼兒想象,開啟了幼兒的思維,去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非常符合大班幼兒好奇好想象的特點。
2.內容分析在活動中,幼兒能夠被故事有趣的情節(jié)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通過故事,激發(fā)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并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目標
①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能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②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二、教學環(huán)境選擇□簡易多媒體教室□交互式電子白板□網絡教室□移動學習環(huán)境□其他______________
三、活動準備幻燈片課件掛圖故事
四、活動過程設計
1.發(fā)現(xiàn)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教師將角色"小桃核"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后相比會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小桃核下車后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接著誰又上車了?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下車的雞蛋為什么會變成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們又變成了什么?(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誰呢?--原來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么辦呢?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鳴……鳴!藍色的神奇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么呢?--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fā)芽等。
--鼓勵幼兒今后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xiàn)。
活動結束--小朋友,想不想坐上神奇的小火車呀。
--請小朋友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上車吧。
--聽音樂走出教室。
附:神奇的小火車神奇小火車開過來了!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當了神奇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桃核,而是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只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了神奇小火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只雞蛋下車時,會是什么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只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當神奇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里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多么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著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神奇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胡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有當夠呢!"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胡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胡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
"當個小男孩真開心!"
大班神奇的線語言教案 篇6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神奇的樹》
活動名稱:大班語言《神奇的樹》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話內容,感受小刺猬對刺猬婆婆的愛。
2.知道九九重陽節(jié)是老人節(jié),增進關愛老人和長輩的情感。
3.認識字詞:刺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師自制字詞卡"刺猬、春天、秋天、冬天"。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看幼兒用書,引入主題。
教師:
1.你知道這是哪些季節(jié)嗎?一年四季有哪些變化?
2.季節(jié)的變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麗.可是,刺猬婆婆年齡大了,走不動了,只能天天坐在屋里了.后來,刺猬婆婆的屋子里面發(fā)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導幼兒理解故事主要內容:
1.講述故事,在結尾前插問:
(1)刺猬婆婆家中發(fā)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2)你感覺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3)猜一猜這棵神奇的樹是從哪里來的?
2.幼兒看圖片完整地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小刺猬關愛老人的行為。教師出示字詞卡。提問:
(1)小刺猬在春夏秋冬分別裝扮成了什么樹?為什么要裝扮成這樣的樹?
(2)刺猬婆婆看到這些樹感覺怎么樣?看到刺猬婆婆高興,小刺猬心里有什么感覺?
(3)這個秘密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
(4)刺猬婆婆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會怎么想,怎么做?
(三)師生共同看圖講述一遍故事,邊講述邊指認"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師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關心老人。
討論:
1.小刺猬為滿足刺猬婆婆的愿望,想辦法裝扮成各種樹.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什么愿望嗎?你能幫助他們實現(xiàn)愿望嗎?
2.你為身邊的爺爺奶奶做過什么?你是怎么關心他們的?
3.你關心爺爺奶奶時,爺爺奶奶心里怎么想?你感覺怎么樣?
4.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重陽節(jié)?知道重陽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嗎?這一天你打算怎樣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祝賀節(jié)日呢?(教師扮作老人,請幼兒練習向老人表達祝福)
(五)教師分別出示字詞卡,帶領幼兒認讀,然后請幼兒一一說出每個季節(jié)的特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關心老人,經常為家中或社區(qū)的老人做一些事。教師請幼兒將自己的事畫下來講給全班小朋友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