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出國留學網(wǎng)的不懈努力我們最終推出了最新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只要我們老師在寫的時候認真負責就可以了。教案課件寫好了,老師教學質(zhì)量肯定也差不了。相信你參閱以后一定會有所收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吟誦《暮江吟》,體會古詩描寫的景,體會作者的心情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古詩中有很多這樣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們學習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腐敗的朝廷,到杭州去當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暢,寫下了這首廣為流傳的山水風景詩。)
1、這首詩較好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參照書上的注釋或利用工具書,理解每句詩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自學,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記下來。(老師巡堂,多關(guān)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學習,掌握學習情況。)
(1)你們自學時有沒有不理解之處。請質(zhì)疑。解疑。
(夕陽照在江上,江水半紅半綠。到了夜晚,一彎新月像弓一樣掛在天邊,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閃閃發(fā)亮。)
1、我們在學習古詩時,不僅要知道“詩意”,感悟“詩情”,還要進入詩的意境,想象畫面。這首詩的意境很美,請大家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
3、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讀得平穩(wěn),輕柔;
(2)“瑟瑟”和“紅”要拉長語調(diào),顯示顏色的奇特。
五、老師總結(jié):
2、《暮江吟》描繪了深秋從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寫傍晚時江上景色著重描寫色彩;寫入夜江上的景色著重描寫形態(tài)。
3、師雖然沒有一字一句來指導(dǎo)你們,你們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嗎?會讀嗎?有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質(zhì)疑。
1、背誦詩歌。
請在《小學生必背優(yōu)秀詩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詩來讀一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2
師: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課。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jié)合注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注釋理解詩句意思,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從整體上感受兩首古詩。]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屏幕同時呈現(xiàn)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dǎo)朗讀熏;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里是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學習中的細節(jié)。]
生齊讀古詩。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
師: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簡單地說。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并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生:(介紹搜集的資料)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復(fù)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用查閱資料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了解到宋朝的一些情況,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chǔ)。老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介紹歷史背景,給學生情感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師:誰來說說第二首詩題目的意思?
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意思是
生:
師:對這首詩的大意你能說說嗎?
生:(有點緊張)
師:別緊張,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說
生:(用自己的話,基本講清楚了)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表到對詩句的理解,能夠鼓勵學生說完整,看出教師是還是有一定的尊重學生的意識的。]
師:淪陷區(qū)的百姓被稱為
生:遺民(老師板書)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后,你覺得遺民應(yīng)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qū)的人民嗎?
生答:是遺棄的人民。
[對遺民的理解教師采取了問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自我反思,把學生自己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從遺留上升到遺棄。]
師:詩句中的胡塵僅僅是灰塵嗎?
(播放音樂,展示詩句引導(dǎo)學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音樂鏗鏘,確實把人帶到了金戈鐵馬的戰(zhàn)爭中,能激發(fā)學生的想像。]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師: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婦女
生:孩子
[這里的想像,把遙遠的年代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的面前,如同電影的蒙太奇,學生甚至會想到自己就是胡塵中的遺民。]
師:他們留的是怎樣的淚啊?
生:流淚
師:那滴滴的淚是什么淚?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quán)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fù)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tǒng)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
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讀了這首詩,你現(xiàn)在有什么樣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凄涼)
[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完全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情感世界,把兩首詩的內(nèi)容緊緊揉合在一起。從清涼到凄涼,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情感過程,感受更加深刻了。]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x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十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65年過去了+
生: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此處的設(shè)計可謂匠心獨運,把學生的情感推向新的高度,學生的朗讀中已經(jīng)讓人感受到了這種變化。]
師:他們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游人們拋棄了。
課件出示《示兒》,教師引讀,學生再讀。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tǒng)一,他的心情怎樣?
生:我感到詩人非常失望。
[《示兒》的引入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既整合了古詩的內(nèi)容,增加了閱讀量,同時又是悄無痕跡,這種意義上的關(guān)聯(lián),對現(xiàn)在兩首詩的學習又起到了潤物無聲的強化。]
師:內(nèi)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
[從悲涼到凄涼,學生的情感確實已經(jīng)上升到這一步了,有水到渠成之感。]
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生:山外青山樓外樓
師: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讀。
師:那讓人悲涼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讀。
[這種質(zhì)問,用詩句來回答是再巧妙不過了,讀中悟情,是為經(jīng)典。]
師:對這首詩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此問是最平淡的一問,卻是最有價值的一問,是啊,我們的學生究竟有什么想法呢?他們的頭腦一直在進行著別人的思考,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思想自己的思想,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
生:為什么說杭州把比作汴州?
師:對于汴州,你們想了解嗎?
生:想。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jīng)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fā)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fù)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后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fù)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quán)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jīng)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tǒng)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生:
師:你怎么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通過這個醉字,你還能聽到什么?
生: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覺總有一天
師:請你朗讀一下。
生朗誦。(掌聲)
[抓住一個醉,通過學生的想像,活化了當權(quán)者的嘴臉,學生的感受又有了新的變化。]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敗無能。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quán)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干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生:
[學生的語言的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情感合而為一。達到了語文學習的效果。]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quán)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生讀:
師范讀,一生再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么句子?
生:問句。
師:誰問誰?
師:是作者在問南宋統(tǒng)治者。
師: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問他們?
生:(有些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請你指著那些統(tǒng)治者的鼻子,你怎么問他們?
生:(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幾時休?
師:現(xiàn)在,就請你指著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問?
生:(越來越憤怒地)西湖歌舞幾時休?
(臺下掌聲)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這個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
[這里的朗讀指導(dǎo),巧妙的讓學生讀出了情感。一直以來我們并沒有找到好的朗讀指導(dǎo)的方法,本詩教學中的幾處朗讀指導(dǎo)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讓我們在實踐操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生:憂國憂民之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quán)貴們,面對淪陷區(qū)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么?
生練筆。
請五名學生學生上臺。
生:你們對得住哪些老百姓嗎?
生:
(學生寫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此處安排的練筆,學生的情感宣泄在紙上,給學生一個自我表達的機會,感情的洪水一下子噴發(fā)出來了。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跡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師:讓我們在激昂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今天的這一課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3
師:能不能表揚自己一下(指名生夸自己)
師:能不能面向下面的老師表揚一下自己
生:我真棒,也!
師:上課了,看大屏幕,讀!(出示句子:世界美.世界多美呀!)
(指名讀)
師:看仔細,你發(fā)現(xiàn)了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一樣
生:一個句子長,一個句子短.
師:這是小發(fā)現(xiàn),有沒有大發(fā)現(xiàn)
生:一個句子是句號,一個是嘆號.
生:世界多美呀!多了兩個字.
師:多了兩個字,美的深度就不一樣了,句號啊表示美在眼睛了,嘆號表示美在哪里呢
生:美在心里.
師:齊讀.
師: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先自己讀讀吧!
師:誰喜歡把這個故事讀給下面的老師聽
(指名生分自然段接讀)
(師出示詞:睡著的)
(生練讀)
師:我把這個詞送到句子里,誰來讀一讀
(屏幕顯示:蛋殼里的小雞先是睡著的,后來他醒了)
師指導(dǎo)讀:小雞睡在蛋殼里就像小朋友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暖暖和和的,舒舒服服的,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指名讀)
(師出示詞:蛋殼兒,啄呀啄)
(指導(dǎo)讀:師范讀蛋殼兒,用手勢幫助讀好兒化音)
師:(指導(dǎo)讀)啄呀啄,啄的時間長一點,啄得用力一點.
(出示句子指名讀,齊讀:小雞用力啄蛋殼兒,他啄呀啄,啄出一個小小的洞眼)
師:讀課文的時候要認真,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生再次自讀課文)
師:下面老師要增大讀書的難度了,我讓拼音寶寶先回家了.
(師出示沒有標注拼音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師:讀的時候是學習,聽的時候也是學習,你聽到了什么
生:他睡著(zhao)的讀成了睡著(zhe)的.
師:這個著確實有兩個讀音,在這個地方讀zhe(師領(lǐng)讀)
師:誰能來讀穿藍衣服的字(師出示動詞,指名生做小老師帶讀)
師:下面老師來讀,請小朋友幫忙做動作.
(師讀:蹲,孵,睡,醒,想.生做動作)
師:讀課文的時候想著這些會動的詞,你就能把文章讀得動起來,自己練練看.(生自由練讀第一自然段,然后齊讀)
師:(出示第二自然段,生自由練讀)今天老師沒請到你的請你這樣讀(示意手舉高),老師已經(jīng)請過你的請你這樣讀(手舉低一點)
(指名讀)
生:小鳥用力啄(把小雞讀成了小鳥)(臺下笑)
師:有意見嗎你再來一次.
生:小鳥
師:你緊張是吧小朋友幫他起個頭,這回肯定讀對了.
(生齊讀第一句.)
生:小雞
師:誰能讀讀穿紅衣服的的句子
(出示文中句子:他看見天空是藍藍的,樹木是綠綠的,小河是清清的.)
師:衣服會變,句子也會變,誰會說:他看見了什么
生:他看見藍藍的天空,綠綠的樹木,清清的小河.
(師出示生答的這一句子)
(男女生對比讀原句與改后的句子.)
師:小朋友們學得很好,我們的屏幕不好,讓大家歪著脖子看,一定累了吧,我們休息一下,來,和小雞一起來做動作.(播放小雞做運動的動漫視頻)
(生學做小雞操)
師: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做完小雞操以后小背坐得直直的,小眼亮亮的,小臉紅紅的,高興嗎
生:高興!
師:好,帶著高興的心情自己讀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看誰是今天最高興的
(生練讀)
師:一起來高高興興地把最后兩個自然段讀讀,可以看課文紙,可以看大屏幕,不過聲音要整齊.
師:今天還沒有站起來讀的有嗎誰來讀(指名讀)
師:(出示美麗的風景圖片)說說你眼里的世界是怎樣的
生:世界是五彩繽紛的.
生:世界是五顏六色的.
生:世界是花化綠綠的.
生:世界是漂亮的.
生:世界是美麗的.
師:看來大家真是看了許多書,積累了許多知識,小雞給大家出了一道聰明題.
五()六()五()十()
萬()千()千()百()
(結(jié)合上面的四個詞指名按世界是的說)
師:魏老師知道大家最喜歡積累詞語了,老師送你們幾個.
(出示:五顏六色五光十色萬紫千紅千姿百態(tài))
師:今天讀了這篇美麗的故事,還知道了小雞是怎么出殼的,來,再來讀讀這些會動的詞.(齊讀動詞)
師:今天我們讀也讀了,說也說了,來寫一寫吧!
(師出示世界二字)
師:會看也是學習,老師先看看誰是仔細看了再寫的.
(師范寫,然后生寫)
師:下課.
點滴感想:
1,整體決定成敗,細節(jié)成就精彩!
課堂要不要訓練要!但要精心預(yù)設(shè),讓訓練在不知不覺中,但又那么順理成章地進行,怎一個巧字了得!
課堂要不要有趣
要!但不能做作,讓快樂充盈在每一句話中,在每一步預(yù)設(shè)之中,讓孩子學有所得又喜歡你的課,其實是即簡單又很難達到的境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3.結(jié)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的寫法。結(jié)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同學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承擔著國家復(fù)興的責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他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寫了一篇膾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用事實和道理告訴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的少年充滿了希望,少年的中國更加充滿了希望。
板書:少年中國說
二、作者、背景簡介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國說》:八國聯(lián)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當時帝國主義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nèi)就可以__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也糾正國內(nèi)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
三、讀文識字。
小組活動,合作探究
1.大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
3.小組成員先自讀課文,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探討。
四、整體感知。
1.細讀這篇課文,總結(jié)每個自然段的含義。
生總結(jié)、匯報:
第一自然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
第二自然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發(fā)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2.朗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三個自然段?
生總結(jié)、匯報:
第一自然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要讀出韻律美,讓人感受中國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
板書:磅礴的氣勢蓬勃的生命力贊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了少年對國家的影響?
生總結(jié)、匯報,師引導(dǎo)
層層深入: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4.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來贊美中國少年?
生總結(jié)、匯報,師引導(dǎo)
紅日(黃)河潛龍乳虎鷹隼奇花干將
5.小組活動
重點閱讀第二自然段,根據(jù)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總結(jié)并匯報
五、布置作業(yè)
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本課的結(jié)構(gòu)。
2.結(jié)合查找的資料,體會文章謳歌少年中國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導(dǎo)入
1.聽寫下列生字。
板書:瀉潛試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紹了少年與中國的關(guān)系。
板書:層層深入
二、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①這個自然段采用了怎樣的結(jié)構(gòu)方式?
師引導(dǎo),生總結(jié)。
這個自然段采用總分的結(jié)構(gòu)方式。第一句為總起句,起引領(lǐng)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圍繞這句話進行闡述。
板書:總分總領(lǐng)全段
②這部分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師引導(dǎo),生總結(jié)。
這個自然段主要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分別從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少年的責任。排比的修辭語氣緊湊,感情強烈,有很強的感染力。
③作者從哪些方面介紹了少年和中國的關(guān)系?
師總結(jié):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國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作者運用排比的句式告訴我們,少年的責任非常重大,我們每個少年都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因為,國家的強大靠的是少年。
2.朗讀、感受第二自然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
①“紅日初升……橫有八荒”熟讀背誦。
②比喻的作用:“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fā)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
③“天戴其蒼”“地履其黃”,一“縱”一“橫”,顯得氣勢不凡,一個頂天立地的東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讀要求:這是一段韻文,充滿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讀出這種感覺。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思考:這些是靜態(tài)描寫還是動態(tài)描寫?作者這樣比有什么用意?
生讀課文,并總結(jié)、匯報
師:我們在總結(jié)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事物都是動態(tài)描寫,都充滿著生命力。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有生命力,最有發(fā)展前途的。
④朗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
生總結(jié),匯報:
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guān)系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三、小結(jié)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fā)奮圖強。本文表現(xiàn)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5
教學結(jié)構(gòu):變序式
教學步驟:
一、以實物(人造琥珀)導(dǎo)入新課,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順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學習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樣子,為體會作者考慮周到奠定基礎(chǔ))(略)
(二)學習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時間)(略)
(三)學習第二段(通過讀議、設(shè)疑、賞析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見實錄)
(四)學習第三段(找出琥珀被發(fā)現(xiàn)的條件,再次體會作者推理的嚴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導(dǎo)總結(jié)板書,強調(diào)訓練重點(略)
下面是步驟(4)教學實錄:
師:時間的估算有科學依據(jù):那作者對琥珀形成過程的推測是否合情合理呢現(xiàn)在我們重點來學習第二段,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試把這一段分為兩層,并總結(jié)層意。
(學生活動)
生:這段的第1小節(jié)為一層,其余是第二層。第一層介紹了環(huán)境,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見。第1小節(jié)說明不了什么,不應(yīng)該分開。我認為應(yīng)該分到把兩只小蟲重重包裹在里面,這層寫松脂球是怎樣形成的,第二層講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師:同意這種分法的舉手??磥恚四?指著生),其余同學的意見一致,你還堅持你的意見嗎
生:我分錯了,剛才沒仔細讀課文,忙著舉手。
師:我也同意第二種分法。
板書:松脂球化石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一層,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并說說理由。
(學生活動)
生:第一個條件必須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熱。
板書:夏天
生:夏季也有陰天、雨天,我認為還得補充有陽光,而且強烈。
師:為什么
生:陽光不強,松脂可能滲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師:有道理。補上。
板書:陽光強烈。
請同學們找找看,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各是怎樣寫的,氣溫的變化集中體現(xiàn)在哪幾個詞上。
(學生活動)
生:有三處:1太陽暖暖地照著;2太陽照得火熱;3晌午的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氣溫的變化通過暖暖、火熱、熱辣辣可以看出來。
師:對。陽光熱度的變化點明了當天的炎熱,為兩只小蟲遇不幸作了鋪墊。那么還需要什么條件呢
生:蒼蠅必須飛在松樹上,只有松樹才有松脂。
生:我認為必須發(fā)生在松樹林,而且必須落在一棵老松樹上,因為樹多,才會有多年生的老樹,只有老樹才會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師:有道理。
板書:松樹林
還有呢
生:不湊巧也不行。必須是蜘蛛剛撲到蒼蠅身上,吧嗒松脂滴下來了。
師:找得準。(板書:蠅、蛛、巧遇、松脂滴)
那么,請大家想想,假如不是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這么巧,就不會形成這塊琥珀。比方說,蜘蛛猛撲過去,把蒼蠅吞了,大搖大擺地走了,松脂才滴下來,就不會有這顆奇異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剛把蒼蠅吃了,還沒來得及逃,松脂就滴下來,雖然包住的也是兩只小蟲,可人們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撲過去,可掉下來的松脂已經(jīng)把蒼蠅包住了,那蜘蛛決不會自投羅網(wǎng)了。
師:大家設(shè)想得都有道理。由此可見,作者在推測過程中已經(jīng)把各種可能都考慮到了。還有必需條件嗎
生:有。我看松脂繼續(xù)滴下來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師:我看可有可無。一大滴已經(jīng)把它們包住了呀!
生:必須有,如果就那么一滴,倆家伙目標一致,沒準兒還能掙扎出來。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許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許經(jīng)不起幾千年幾萬年時間的腐化、風化。
師:講得好。板書:松脂繼續(xù)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jié)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現(xiàn)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層,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生:展開、飛舞、穿過、飛進這幾個詞,把小蒼蠅的快樂勁兒寫出來了。
生:暖暖的天兒,香香的味兒,這么好一個環(huán)境,難怪它出來到處飛。
生:蒼蠅歇的時候,用了幾個動詞: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喪失警惕了。
生:飛累了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還會防備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滿了灰塵是作者根據(jù)琥珀里兩只小蟲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推測出來的。
生:作者把蜘蛛寫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簡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個小節(jié)銜接得非常緊,太陽暖,蒼蠅才會出來飛,聞到香,才會飛進松樹林,飛累了,想歇會兒,它歇了,蜘蛛乘機想吃掉它。
生:樂極生悲也許有點道理,這兩個家伙,一個美得想歇,一個饞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禍就要臨頭呀!
生:剛好這個詞用得好,說明事情發(fā)生得太巧了。
生: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這句話很幽默,這兩家伙太可憐了。
師:講得真好??磥?,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二層。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jīng)在哪一課學到過
生:《黃河象》
師: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生:大象陷進淤泥里被河水淹沒了,它的尸體腐爛了,還有棗
師:(板書:被淹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誰來補充
生:時間必須很長,地殼發(fā)生過變化。
板書:歲月漫長地殼變化
師:對。四個條件。現(xiàn)在請同學們默讀這一層,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學生活動)
生:松脂球變成化石也需要四個條件,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zhuǎn)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這說明時間長;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說明地殼發(fā)生過變化,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松脂球被淹沒了這又是兩個條件。
師:(板書:松樹林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同意。
師: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
生:老師,這一層講化石的形成,為什么又提到了蒼蠅、蜘蛛
師:請你讀有關(guān)的句子。
生: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只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只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里,掛在一顆老松樹上。
師:誰來回答他的問題
生:時間那么長,蒼蠅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兩只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事情發(fā)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師:對。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二段,請大家回顧一下,這一段是分幾層意思來寫的
生:兩層。
師:第一層講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師:第二層講----
生:化石的形成
師:這兩層,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
生:第一層詳,第二層略。
師:想想看,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呢
生:因為人們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塊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為重點來詳細描寫。而古生物是怎樣變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這個常識,沒必要寫那么詳細。
師:非常好。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如何得當?shù)匕才旁斅?,了解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又初步體會到了作者推理的嚴密,真是收獲不小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繭、棧”等14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會寫“漁船、報考”等19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我”夢中出現(xiàn)的難忘的場景。
3.理解課文題目和句子的含義,體會深切的父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抓重點詞句,研讀“我”夢中的種種場景,領(lǐng)悟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
2.通過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養(yǎng)學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畫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播放吳冠中的繪畫作品,學生欣賞。
2.你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點?(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請你給這組畫取個合適的名字。(江南水鄉(xiāng))
3.介紹作者吳冠中。
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蘇省宜興縣一個鄉(xiāng)村教師家庭。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黃山松》等。
4.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散文《父愛之舟》,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shè)計意圖:欣賞作者的繪畫作品既讓學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畫家,再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畫的內(nèi)容命名,進行語言訓練,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BR> 二、交流預(yù)學,檢查字詞
1.借助預(yù)學單,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2.指導(dǎo)書寫:考、疼、席、暑四個生字。
3.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漁船 報考 教訓 心疼 席子 廟會 彩排 糖果 抽象
啟迪 畢業(yè) 寄宿 師范 路費 輪換 領(lǐng)略 意境 磨滅
4.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在家里撒嬌的哭、發(fā)脾氣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樣,是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醒來,枕邊一片濕。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yù)習習慣和預(yù)習方法?!?BR> 三、初讀課文,理清場景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畫面?試著給它們起個小標題。
2.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dǎo)。
賣繭子;住客棧;送“我”考學;看廟會;背“我”上學;鋪床被;在船里食宿;縫補棉被。
3.這一個個畫面,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活動,這就是——場景??偨Y(jié)概括場景的方法。
閱讀相關(guān)段落,抓住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整段內(nèi)容進行簡要概括。
【設(shè)計意圖: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理清本文描寫的場景,通過起小標題,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BR> 四、再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分別寫了什么?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全班交流。
開頭寫“是昨夜夢中的經(jīng)歷”,結(jié)尾寫“醒來,枕邊一片濕”,這樣寫屬于首尾呼應(yīng);本文是按照倒敘的方法敘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小組內(nèi)討論,概括段意。
4.學生匯報交流。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jié)尾,首尾呼應(yīng),表現(xiàn)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5.作者為什么要以夢境的形式回憶往事。
這些場景能進入夢鄉(xiāng),說明這些往事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樣的寫法更容易表現(xiàn)父愛的真摯和深沉,能更好地表達主題,也更容易組織情節(jié)。
【設(shè)計意圖:從整體把握課文,明確課文的表達順序,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為下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體會深切的父愛做準備?!?BR>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回顧,導(dǎo)入新課
1.聽寫生字、新詞。
2.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說說在“我”的夢境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設(shè)計意圖:復(fù)習回顧,喚醒學生記憶,把握課文內(nèi)容,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BR> 二、聚焦場景,體會父愛
小組合作學習:選擇兩三處印象深刻的場景,把感觸最深的語句畫出來,并做簡單批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學生印象深刻的場景可能是兩年一度的廟會、小漁船上、背“我”上學、送“我”入學的場景。在了解學情的基礎(chǔ)上,重點交流以下三個場景,其余場景的體會依據(jù)學情簡要處理。
(一)置身廟會中的場景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學生結(jié)合文中語句談理解。
2.教師相機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材料。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農(nóng)村地區(qū),豐年都吃不飽飯,穿不暖衣,荒年就得賣兒賣女。中原地區(qū)多次爆發(fā)大饑荒,餓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逃荒的農(nóng)民上百萬。
3.學生結(jié)合資料談理解。
教師相機采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帶你參加兩年一度的廟會,你是什么感受?
預(yù)設(shè):學生可能談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夠去廟會,對“我”來說是十分新奇和激動的,以及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4.朗讀中感受父愛。
小冠中們,你們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讀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隨機提問:通過朗讀想表達什么?聽朗讀聽出了什么?
(二)湊錢上學的場景
1.學生自讀,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
預(yù)設(shè):學生比較容易結(jié)合“愿意把錢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鋪好床”等句子體會父愛。在交流中,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家里糶稻、賣豬……”以及“平時節(jié)省到極點”等詞句來感受。
2.相機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吳冠中是家中長子。母親生過九個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漸長大,生活越來越困難。母親常年患病,要不斷服湯藥。父親不僅要上班,還要種田、養(yǎng)桑貼補家用。
3.結(jié)合資料,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預(yù)設(shè):學生可以感受到讀鵝山高小要湊一筆不少的錢,對于小冠中這樣的家庭太難了,但父親卻愿意克服一切困難,湊錢花到“我”身上,父親的愛是多么令人感動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決學生認知難點。
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漸成熟的標志,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三)低頭縫補的場景
1.聚焦“永難磨滅的背影”談感受。
課件出示: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
(1)看著父親的背景,小冠中會想到什么?相機出示前文情境圖。
預(yù)設(shè):父親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會兒吧!我一定好好學習!萬花筒那千變?nèi)f化的圖案包含您多少愛啊!
(2)為什么船艙里的背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呢?
預(yù)設(shè):學生可以結(jié)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談理解,感受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
2.討論能否畫出“載著父愛的小船”。
課件出示:不僅是背影時時在我眼前顯現(xiàn)……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1)小組討論:你們覺得作者能畫出這只小船來嗎?為什么?
預(yù)設(shè):答案是開放的,講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畫出,文章中出現(xiàn)了多處描寫小舟的場景;不能,小舟載著多少父愛呢,是畫不出來的……
(2)再次出示吳冠中的繪畫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預(yù)設(shè):一彎小船承載了吳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記憶??梢哉f,他對父親的依戀便是從這一條小小的船牽縈開去的。
【設(shè)計意圖:以學生印象深刻的場景組織交流,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補充必要的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難處交流解惑,在關(guān)鍵處深層感悟,體會細節(jié)中蘊含的深情,發(fā)展學生語言,激活學生思維。】
三、揭示寫法,遷移運用
1.結(jié)合小冠中夢中的這些場景,思考父親為“我”做的這些事算不算大?為什么?
2.既然父親為“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為什么卻讓“我”永生難忘呢?
課件再次復(fù)現(xiàn)兩份補充資料,引導(dǎo)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狀況以及課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談體會。
3.揭示文章的寫法,遷移運用。
(1)小結(jié)寫法: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這種寫法叫作“以小見大”。
(2)小貼士:一是所選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鏡頭和生活細節(jié)等必須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題的;二是要找準小中的大,挖掘其蘊含的深刻意義。
(3)小練筆:請同學們試著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描寫母親的一個片斷。
(學生完成練筆后,全班交流。)
【設(shè)計意圖:學生在交流中逐步體會“以小見大”這一寫法對刻畫人物和表達主題的作用,并嘗試運用這種寫法進行練筆,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鞏固內(nèi)化?!?BR> 四、拓展材料,升華情感
1.理解課題“父愛之舟”。
作者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呢?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理解。
2.拓展閱讀詩歌《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卻不見一處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冰心老人說父親的愛如果說出來,那就不叫父愛了。但是想聽聽父親內(nèi)心的聲音嗎?
教師配樂朗誦:《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設(shè)計意圖:通過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BR>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7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
2.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生物共棲現(xiàn)象,弄清共棲的原因,激發(fā)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用有趣的語言有序地描寫其它動物共棲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1.課前分小組,選立小組長
2.介紹闖關(guān)游戲
3.明確:小組合作,完成任務(w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
1.#課件# 導(dǎo)語:同學們,在自然界里有一種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共棲。你們想了解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30課《有趣的生物共棲現(xiàn)象》。(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讀準棲字的讀者。
3.解題,誰能根據(jù)自己課前查閱到的資料說一說什么是共棲。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說一說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交流。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奇趣水火不相容居然和睦相處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
2.重點探究2-4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述了哪些動物的共棲現(xiàn)象。為什么說這些共棲現(xiàn)象是有趣的;它們共棲的原因是什么?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dǎo)、點撥。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dǎo)他們把握如下要點
①第2自然段講了犀牛和犀牛鳥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犀牛皺褶縫里面的皮膚很薄,常常鉆進一些吸血的蠅、虻等昆蟲。這些昆蟲在里面產(chǎn)卵生蛆,攪得它寢食不安,犀牛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還能為犀牛鳥放哨、報警。所以大犀牛和小小的犀牛鳥成了一對好朋友。
指導(dǎo)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
②第4自然段講了鱷魚和燕千鳥是如何和睦相處的。
鱷魚的牙縫里經(jīng)常塞滿殘渣,牙齒和口腔又痛又癢,鱷魚張開大嘴巴,燕千鳥就飛進鱷魚的嘴巴里,為它剔牙。這樣燕千鳥吃飽了,鱷魚的牙也不痛不癢了。
指導(dǎo)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③第3自然段講了百舌鳥和金黃鼠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
春夏之季,百舌鳥到金黃鼠的洞穴里去產(chǎn)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化育雛。金黃鼠不但不傷害百舌鳥的卵和雛鳥,而且還替它照看著。一直到小百舌鳥飛出,這一對好朋友才分手。金黃鼠收留百舌鳥,并非有利可圖,只是喜歡聽百舌鳥的歌聲。
指導(dǎo)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四、扮演動物,編演課本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從課文中任選一對共棲的動物,自愿扮演角色,在小組內(nèi)編演童話劇。教師巡視指導(dǎo)。
2.指名在班上展演。
五、總結(jié)、拓展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百舌鳥和金黃鼠之間有趣的共棲現(xiàn)象。在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如果你還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現(xiàn)象,說給同學聽。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其他有趣現(xiàn)象。
板書設(shè)計: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
犀牛、犀牛鳥
朝夕與共、鱷魚、燕千鳥
和睦相處、百舌鳥、金黃鼠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案 篇8
《狼和小羊》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師:狼看見小羊在溪邊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樣的程度呢課文第二節(jié)里有個詞兒,誰能找出來
生:非常。
師:對!狼非常想吃小羊。誰能把非常換成別的詞兒就是說,還可以說成狼怎樣想吃小羊
生:(一個接著一個說)狼真想吃小羊。狼可想吃小羊。狼極想吃小羊。狼特別想吃小羊。
師:狼這么想吃小羊,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生:狼心里想:看,小羊長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頓了!
生:狼心里想:我肚子餓得咕咕叫,正好碰到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師:狼心里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么樣呢看看圖,說一說。
生:狼嘴里的口水往下滴。
生:狼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小羊,兩眼滴溜溜地轉(zhuǎn)。
生:我對說的有意見:眼不會轉(zhuǎn),應(yīng)該說眼珠滴溜溜地轉(zhuǎn)。
生:我對他說的還有意見:他前面說狼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小羊,后面又說滴溜溜地轉(zhuǎn),怎么又動了呢
師:你們的意見提得好,說話用詞要準確,前后不能矛盾。
生:我補充:狼盯著小羊,心里在想鬼辦法。
生:我再補充:狼兩眼閃著兇光,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小羊,心里在想鬼主意。
師:現(xiàn)在誰能把狼心里想的,外部的表現(xiàn),連起來說說
生:狼看見小羊正在那兒喝水,心里想:我餓得肚子咕咕叫,恰好碰到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要是捉住他,我一定能飽餐一頓。想著,想著,口水順著嘴角往下滴,兩眼直盯著小羊。
師:好誰能先說狼的表現(xiàn),再說狼心里想的。
生:狼看小羊正在小溪邊喝水,眼珠滴溜溜地亂轉(zhuǎn),嘴張著,血紅的舌頭翻卷著,口水順著嘴角流淌。他心里想:這只小羊可真肥啊!我正餓得心慌呢,哈!今天我可以吃個飽了。
師:從狼的樣子和它心里想的,說明狼非常想吃小羊。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家伙。課文前面說,小羊是在溪邊喝水,他根本沒做得罪狼的事。那狼怎么吃小羊呢
生:狼故意找碴兒吃小羊。
師:什么叫找碴兒
生:(一個接著一個說)找碴兒就是找借口。找碴兒就是掰錯兒。找碴兒就是挑刺兒。找碴兒就是找麻煩。找碴兒就是找不正當?shù)睦碛伞U也陜壕褪钦壹倮碛伞?BR> 師:故意找碴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找碴就是存心挑刺兒。
師:說得對。故意找碴就是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編造理由。這說明狼是很狡猾、很陰險的。誰把狼第一次找碴兒的話讀一讀要讀出故意找碴兒的語氣。
(生有感情地讀狼說的話。)
師:你安的什么心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存的什么心。
生:安的什么心,就是懷的什么心。
師:安的什么心,還可以說是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頭、想法。這句話是狼責問小羊打的什么主意,懷的什么想法。讀時要用責問的口氣。誰再讀讀狼說的話。(一學生重讀狼說的話。)
師:大家一齊把第二小節(jié)讀讀。讀時要把非常故意弄臟什么讀重些,還要注意狼說話的語氣。
(生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jié)。)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后,小羊說了幾句話
生:兩句。
師:小羊說的第一句話是個反問句。誰能不用反問句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師:對,怎么會就是不會。反問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著,不需要別人回答。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里更加強調(diào)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小羊不會把水弄臟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讀小羊說的第二句話。)
師:(指圖講上游一詞后)這句話說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誰來指著圖(即小溪圖)說說
(生到黑板前用教棒指圖說這句話。)
師:第一堂課有小朋友問,這里為什么用一個來一個去,不用兩個來。來和去都是表示事物動作朝哪個方向的。以說話人為中心,表示動作朝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用來;表示動作離開說話人所在的地方用去。這句話是小羊說的,所以,前半句說水怎樣流用來,后半句說水怎樣流用去。如果換成狼說這句話,該怎么說(示意剛才那位學生)你再說說水該怎樣流(這個學生代狼說這句話。)來和去怎樣用,大家懂了吧
生:(齊答)懂了。
師:小羊共說了兩句話,先用一個反問句很有力地把狼找的碴兒駁倒,然后講自己的根據(jù),理由十分充足??纯葱⊙蛑v理時心情怎樣,態(tài)度怎樣。
生: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
師:誰做個吃了一驚的表情讓大家看看(一個學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驚的表情。)做得很像!溫和地說,是怎樣說
生:就是態(tài)度很親切、聲音很柔和地說。
師:誰用溫和的態(tài)度和口氣讀讀小羊說的話(一學生讀小羊說的話。)
生:他讀得聲音太高了。
生:他讀得還有點快。
師:對,讀時聲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學試試。(女生齊讀小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