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螞蟻教案匯總

字號:


    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而課件內(nèi)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shè)計完善。?教學(xué)過程中學(xué)生反應(yīng)的好壞在后期起到重要的指導(dǎo)作用,大家在寫教案課件前考慮哪些問題?小編為您搜集了一篇“觀察螞蟻教案”的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為避免遺忘,還請您收藏本頁網(wǎng)址!
    觀察螞蟻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根據(jù)興趣獲取有關(guān)螞蟻的一些趣事。
    2.能說說自己看到的有關(guān)螞蟻的一些趣事。
    活動準備:
    電腦七臺,大屏幕等。
    設(shè)計思路:
    在以往的常識活動所不同的是,在這個活動中,教師更加注重調(diào)動幼兒自己學(xué)習的能力,注重孩子對螞蟻觀察、了解、親近的過程,重視孩子自己提出一些問題,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再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強調(diào)灌輸式地把知識一股腦地塞給孩子,完全不顧孩子的需要。因此,教育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大框框,而不是一個一個的細節(jié),教師在參與孩子共同觀察,討論過程中,積極促使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多媒體課講的相互作用,從而促進幼兒盡可能的發(fā)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積極接納兒童的觀點,并且能接納不同的觀點,認同兒童的認知,積極運用激發(fā)、引導(dǎo)、鼓勵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維更活躍,學(xué)習積極性更高。
    “螞蟻”這個活動內(nèi)容,借助多媒體教學(xué)技術(shù),使孩子的觀察得到了在普通條件下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xiàn)象。多媒體技術(shù)還可以根據(jù)教學(xué)需要,把教學(xué)內(nèi)容在大和小、遠和近、快與慢、整體與局部、外觀與內(nèi)涵之間相互轉(zhuǎn)化,有利于細致觀察,還可以多次使用,創(chuàng)造了最優(yōu)的學(xué)習情景,使幼兒增加了情緒體驗,接受感染。同時使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回憶上節(jié)活動所提出的有關(guān)螞蟻的問題。
    老師:上節(jié)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提出了有關(guān)螞蟻的有趣問題,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就問,螞蟻的家在哪里?有哪位小朋友能回答的。
    幼兒可能答:螞蟻的家在泥土里;螞蟻的家在樹上;螞蟻的家在石頭縫里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過渡:小螞蟻真有趣,還能在樹上筑巢,小朋友看見過嗎?讓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二、集體觀看黃瓊蟻筑巢,了解筑巢過程。
    完整觀看一遍后,教師提問,黃瓊蟻是怎樣在樹上筑巢的?
    幼兒可能答:它們把葉子都拉在一起,還請小蟲子來吐絲等。
    教師繼續(xù)問:黃瓊蟻是怎樣把樹上的葉子都拉在一起,又請誰來吐絲呢?請小朋友再看一遍。
    在第二遍觀看過程中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的優(yōu)勢,將幼兒看不清楚的過程定格,讓幼兒邊看,邊講。
    三、幼兒自由地在多媒體中尋找感興趣的信息。
    教師:還有小朋友想知道螞蟻能做藥嗎?有的小朋友想弄明白螞蟻是怎樣長大的?還有想看清楚螞蟻是怎樣搬東西的?
    請小朋友自己到電腦中找一找,可能會找到答案的。
    四、經(jīng)驗分享。
    幼兒講講自己從電腦中看到的有關(guān)螞蟻的趣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見螞蟻真的能做藥的,還能做成酒。
    教師:是真的嗎?小朋友你們剛才看到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放大屏幕,師生共同觀看,引導(dǎo)幼兒邊看邊講。
    教師再問:還看到什么有趣的事?
    幼兒可能答:我看到黃瓊蟻在斗害蟲,黃瓊蟻咬住螞蟻不放,還翹起腹部,射出毒液。
    教師:黃瓊蟻這么小,它是怎樣對付比它大的害蟲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集體觀看“黃瓊蟻斗鳳蝶幼蟲”,幼兒邊看邊講。
    五、教師小結(jié),引起幼兒再學(xué)習的愿望。
    教師:螞蟻王國的趣事說也說不完,你們知道嗎?全世界有許多種螞蟻,我們今天看到的黃瓊蟻只是其中的一種。老師現(xiàn)在要向小朋友提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們再看看,找找,問問跟我們在電腦中看到的不一樣的螞蟻,它們叫什么名字?在哪些地方不一樣?下次我們再來介紹。
    觀察螞蟻教案 篇2
    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貫徹《綱要》精神的過程中,特別是受本次幼兒網(wǎng)絡(luò)研修的深刻影響,我們在主題探究活動中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兑龑?dǎo)幼兒觀察螞蟻》就是其中的一個案例,引發(fā)了我們許多思考。
    主題的產(chǎn)生:
    我們到公園春游時,孩子們在樹旁發(fā)現(xiàn)了一群黑黑的小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他們感到非常好奇,開始議論起來,并邀請我一起觀看他們的寶貝,“老師,螞蟻怎么這么黑呀!”“螞蟻怎么還會排隊呀!”“他們會打仗嗎?”……看到他們?nèi)艘唤M,五人一幫的觀察著螞蟻,有的幼兒動手去捉螞蟻,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樹旁,吸引螞蟻,表現(xiàn)出對螞蟻的好奇。從孩子的學(xué)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出發(fā),我們決定研究螞蟻,引導(dǎo)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自然中,學(xué)習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實驗,讓幼兒認識螞蟻,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信息傳遞、社會分工等方面的知識。從而確定了《引導(dǎo)幼兒觀察螞蟻》活動方案。
    主題總目標:
    1、調(diào)動幼兒各種感官,在自由的氛圍中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結(jié)構(gòu)及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吃食情況、對特殊氣味的反應(yīng))
    2、通過觀察、記錄、查閱資料等方式探索關(guān)于螞蟻的種類、信息傳遞的知識,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3、學(xué)習把觀察的事物現(xiàn)象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記錄、統(tǒng)計和表征,培養(yǎng)幼兒有順序、細致的觀察能力,提高幼兒探索事物奧秘的能力。
    4、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主動接近動物,培養(yǎng)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一:我的猜想
    活動過程:
    活動之前,和幼兒一起去樹底下觀察螞蟻,讓幼兒說說螞蟻長的什么樣?除了在樹底下能找到螞蟻,螞蟻的家還在哪里?螞蟻喜歡吃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看著孩子們急于表達的樣子,我建議他們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孩子們在畫紙上,用水彩筆畫下螞蟻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畫了螞蟻住在長滿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畫了螞蟻住在小菜園里、石頭地下、沙地里、樹干上、花朵里……
    他們猜想的螞蟻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記下螞蟻吃面包,有的記下螞蟻吃糖、餅干、餃子、饅頭、骨頭、肉、魚……
    因為第一次學(xué)習填寫表格,用的時間較長,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都能將自己的想法用圖畫或符號表示出來,有的幼兒能把自己的多種想法進行表征,填寫完后,請每個幼兒講述自己的填寫的內(nèi)容,講述的比較完整。
    活動二:尋螞蟻
    活動過程:
    為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開始了尋螞蟻的活動。我們分別從:草地—沙地—菜園—花壇—石頭縫—花叢—路邊(水泥地、土路)—樹(樹干、樹底、樹葉)—滑梯—樓道去尋找螞蟻。孩子們分散到自己認為最有可能的地方尋找螞蟻?!拔以诓莸厣习l(fā)現(xiàn)螞蟻了,螞蟻的洞口很小很小的。”“我在樹上發(fā)現(xiàn)一群螞蟻。”“老師,我們挖挖螞蟻的窩,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吧!”“不行,那樣小螞蟻就沒有家了!”……
    回到教室后,幼兒分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提醒幼兒記錄在《我的發(fā)現(xiàn)》表格中,下午離園時,我們發(fā)出書面通知,請家長引導(dǎo)幼兒觀察螞蟻,找找哪些地方有螞蟻,并幫助幼兒做好記錄。
    活動三:引螞蟻
    活動過程:
    螞蟻究竟喜歡吃什么呢?真的和小朋友猜想的那樣子嗎?第二天,我們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從家中帶來自己認為螞蟻喜歡吃的食物,投放在螞蟻經(jīng)常出入的地方,有的幼兒把食物放在螞蟻洞口旁邊,有的放在有螞蟻的地方,幼兒觀察周圍的情況,結(jié)果放在洞口的食物螞蟻發(fā)現(xiàn)的比較快,很短時間就引來了螞蟻,孩子們還發(fā)現(xiàn):“我給螞蟻放了面包,它們沒吃,給它投了白砂糖,它們很快圍上來,一起把它抬回洞里?!薄拔野扬灨山o它們吃,餅干變小了”……
    通過驗證,幼兒發(fā)現(xiàn),螞蟻喜歡的食物與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他們還發(fā)現(xiàn),小的食物螞蟻會馬上托運回家,大的食物,螞蟻會通過觸角相互傳遞信息,在一段時間后,食物上就會粘滿螞蟻,黑壓壓的一片。對于肉骨頭、餃子螞蟻發(fā)現(xiàn)很快,能迅速占據(jù)食物,經(jīng)過兩天的觀察,食物沒有托運回洞,而是慢慢變小。
    幼兒把這些發(fā)現(xiàn)填入
    表格,把引螞蟻的每種食物用圖畫表示出來并作上自己的標記,填此表格時幼兒填寫比較迅速、規(guī)范。
    活動四:認識螞蟻
    活動過程:
    戶外活動時,幼兒發(fā)現(xiàn)幾只螞蟻,捉了幾只帶回來,我們把它放在透明的魚缸里,立刻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吹絿蟻淼暮⒆釉絹碓蕉?,我們便把螞蟻放在桌子上,并準備放大鏡,讓幼兒仔細觀察。開始大家爭著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看著孩子們的爭論,我們提出一個孩子們在游戲中常用的辦法“剪子、包袱、錘”來表決,他們同意了,并分成了兩組,一組幼兒觀察,一組幼兒查找資料。
    觀察中孩子們發(fā)現(xiàn)“螞蟻的頭是弧形的,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觸角?!薄拔浵伒亩亲酉駲E圓形,有點尖。”“腿長在胸上,有六條腿?!?有個幼兒提出:“螞蟻的觸角有什么用?”有的說可以找方向,有的說是好看。在觀察螞蟻的嘴時也發(fā)生了分歧,有的說螞蟻的嘴很小,有的嘴很大,有的說“螞蟻的嘴上長有兩顆大牙呢?!比握苷f:“那是螞蟻用來打仗的?!蓖蹒鳎骸澳鞘浅燥堄玫?。”他們誰也不服氣誰。對于孩子們的爭執(zhí),我們沒有給予回答和抑制,而是引導(dǎo)他們?nèi)ゲ檎矣嘘P(guān)的資料。孩子們對螞蟻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后,我們出示螞蟻身體結(jié)構(gòu)圖,引導(dǎo)幼兒按順序觀察,系統(tǒng)講述。
    在資料區(qū)中,我們引導(dǎo)其他幼兒學(xué)習查找有關(guān)資料,將資料中的不懂得文字念給他們聽,并引導(dǎo)他們將查找的有關(guān)內(nèi)容講給觀察組的幼兒聽。
    孩子們認識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后,在區(qū)角活動中,有的幼兒用水彩筆畫出各種姿態(tài)的小螞蟻,有的幼兒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畫出螞蟻的各個部分,然后添畫上腿和觸角,并在周圍添畫上景物,組成一副完整的圖畫。
    活動五:螞蟻的分工和分類
    活動過程:
    螞蟻有媽媽嗎?這是幼兒非常關(guān)注的問題,提出之后,立刻引來大家的爭議,說法不一,怎么班呢?這時,萬心怡說:“我們到圖書館去找找螞蟻的書,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庇趷傉f:“我讓爸爸到電腦上查一查,或許能找到答案?!蹦敲次覀兌既フ艺?,誰找到了就趕快告訴大家。很快我們從網(wǎng)上下載有關(guān)螞蟻的分工方面的資料,孩子們聽到找到了答案都有些迫不及待,于是利用投影儀,采取講故事、提問的方式,介紹給孩子,他們聽了更加好奇了,“螞蟻也有爸爸、媽媽,它們中還有警察呢!”
    活動六:意愿畫——螞蟻王國趣事多
    活動過程: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后,幼兒對螞蟻有了新的了解和研究,他們的活動已不僅僅局限于尋找資料,解決問題,而是想把他們獲得知識用各種形式加以表現(xiàn)。他們在頭腦中經(jīng)常想象,螞蟻王國里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所以我們安排了表征活動《螞蟻王國趣事多》,為幼兒準備了各種操作材料:紙、膠水、剪刀、水粉顏料、毛筆等,在活動中,選擇繪畫的幼兒比較多,幼兒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材料,自覺的分成了幾個組,有合作繪畫的,有剪貼的,還有拼貼的,有用圓片拼貼的,很快,一幅幅生動有趣的螞蟻畫面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他們設(shè)計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設(shè)計螞蟻找食吃的;有設(shè)計螞蟻大戰(zhàn)的;有設(shè)計螞蟻生小寶寶的;有天上的螞蟻,有地上的螞蟻;有生活在樹上的;有跑的,有玩的,形態(tài)各異。
    活動后,幼兒進行了構(gòu)圖講述,他們的講述充滿了稚氣,但我們始終沒有干預(yù)他們。下面是我們記錄幼兒講述的螞蟻故事內(nèi)容:
    蟻后生了許多小寶寶,大家都在忙著給寶寶們準備食物,有面包、大米、糖,還有毛毛蟲,真多呀。
    人們開著挖掘機鏟除了草,螞蟻城只剩下一只螞蟻了,因為這兒要蓋樓房,它很難過,只能到別處安家了。
    紅蟻和白蟻為了爭奪食物在進行大戰(zhàn),紅蟻可厲害啦,它們有的用頭頂,有的用嘴咬,不一會兒就占了上風,占領(lǐng)了食物。
    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食物,它在用觸角傳遞好消息,告訴伙伴:這里有好食物,快來吃吶。
    觀察螞蟻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外形特點。
    2、在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中,使幼兒認識到蟻(人)多力量大的團隊合作精神,將這種團隊精神延伸到幼兒活動中,讓幼兒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xué)重點、難點:
    教學(xué)重點:
    認識螞蟻外形特征和螞蟻合作搬運糧食的過程。
    教學(xué)難點:
    1、螞蟻是形體較小的動物,幼兒用肉眼難以觀察,且幼兒尚未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
    2、如何引導(dǎo)幼兒領(lǐng)悟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螞蟻的外形特征》掛圖一張。
    2、放大鏡透、透明塑料片各10個。
    3、餅干,米飯粒,蛋糕碎片適量。
    4、沙包2個。
    活動過程:
    一、出示《螞蟻外形特征》圖,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dǎo)幼兒:你們看看這只螞蟻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二只觸角、身上共有六條腿。
    二、觀察真實螞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在操場上找到螞蟻和螞蟻洞,并把螞蟻放在幼兒手中的塑料片上,讓幼兒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真實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引導(dǎo)幼兒找到真實螞蟻與圖中螞蟻相對應(yīng)的頭、胸、腹。再找到螞蟻相應(yīng)的二個觸角和六條腿。讓幼兒對螞蟻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理解(認識)
    三、讓幼兒自己投放食物并仔細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
    老師將餅干、蛋糕和米粒分發(fā)給幼兒,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導(dǎo)幼兒盡量將食物投放在螞蟻洞口附近。
    教師引導(dǎo)幼兒邊仔細觀察邊討淪:螞蟻看見糧食后有什么反應(yīng)?一只螞蟻能不能搬動比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許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動后它會有什么反應(yīng)?它會想岀什么辦法?請來一只、二只、三只……一共請來多少只螞蟻才能搬?
    四、教師總結(jié)
    一只螞蟻搬不動比較重的東西時,會請許多朋友來一起搬。螞蟻雖小,但蟻多力量大,一只搬不動,請來二只、三只……直到能搬動為止。這種精神叫團體合作精神。以后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東西,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也可以借鑒螞蟻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請來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游戲活動
    幼兒搬運糧食
    讓幼兒自由組合,4個一組抬著沙包走,每次兩組進行比賽,在游戲過程中,沒有參與做游戲的幼兒在旁邊為同伴加油,整個游戲過程幼兒興奮不已、歡呼雀躍!場面很熱烈!
    六、放松整理運動
    教師:今天體驗到團結(jié)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團隊精神。讓我們唱著《螞蟻搬豆這首歌》回去吧!
    教學(xué)反思:
    這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深刻認識到螞蟻的外形特征,觀察到螞蟻同心協(xié)力搬運糧食的過程,讓幼兒從中領(lǐng)悟到螞蟻的團體精神。以后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動,讓幼兒學(xué)會到大自然中尋找和觀察。
    不足的是:整個觀察過程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氣溫較高,幼兒又熱又渴。也許是幼兒過于興奮,游戲場面有些混亂。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把它分成兩節(jié)完成,把游戲時間選擇在溫度適宜的時候,而且還會做一些道具,如螞蟻頭飾道具,這樣會顯得更生動、活潑,效果會更好。
    觀察螞蟻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fā)幼兒團結(jié)互助的意識。
    2.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并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有關(guān)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制作活動內(nèi)容的相關(guān)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dǎo)入引題,引發(fā)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dǎo)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xué)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播放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dǎo)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么?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fā)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dǎo)。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或圖片)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jié),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并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yīng)該像小螞蟻學(xué)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jié)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fù)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師幼共同進行小實驗:把捉到的螞蟻放進一個大口瓶(其中有土),
    用黑布把瓶子蒙好。過幾天后,把黑布打開,可看到螞蟻筑成的彎彎曲曲的“地道”。
    觀察螞蟻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活動中能細致,有序地進行觀察,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課件(螞蟻及其生活習性的短片),歌曲《螞蟻搬豆》、頭飾、錄音機、磁帶、海洋球若干、放大鏡、課前組織幼兒捉螞蟻并進行初步觀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動時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dǎo)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團結(jié)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誰?(引導(dǎo)幼兒競猜,得出謎底螞蟻。)
    二、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螞蟻?找到它的窩了嗎?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要用草葉、小樹枝等放在螞蟻的前方,待它爬上草葉、樹枝后再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瓶子里。瓶內(nèi)可以放些潮濕土壤和食物,用蓋子蓋好,放在陰涼處備用。要注意:一只瓶內(nèi)只能裝同一窩的螞蟻,因為不同窩的螞蟻會因"打架"而死傷)。螞蟻長得什么樣?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樣走?
    三、看一看: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1、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后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后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凑l觀察的最細致,最準確。(幼兒自由觀察后,討論結(jié)果:螞蟻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頭、胸、腹;在頭的下部有一對大"牙",胸部比頭部細,長著三對足。)
    2、放多媒體課件,引導(dǎo)幼兒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
    1)、剛才動畫片中的螞蟻在干什么嗎?(螞蟻在挖洞做窩;搬運食物-稻粒;在搬運死昆蟲;在相互傳遞信息;在"打架")。
    2)、討論小結(jié):要想知道螞蟻是怎樣生活的?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我們就要仔細觀察: ①螞蟻都搬運哪些食物? ②找到螞蟻窩,輕輕把窩挖開,看看里面貯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螞蟻附近放上各種各樣的食物,觀察哪種食物上有螞蟻,哪些食物上沒有螞蟻。
    3、引導(dǎo)幼兒分組觀察螞蟻怎樣爬行?
    四、試一試。
    1、倒出瓶中的螞蟻,給它周圍放上食物,觀察它喜歡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圖中打鉤。
    2、請一名幼兒示范螞蟻爬,討論怎樣才能爬得又快又穩(wěn)。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各戴頭飾。放背景音樂《螞蟻搬豆》,師幼一起玩游戲:螞蟻搬豆。
    "孩子們,在山坡對面有許多豆豆,我們一起爬過山坡,鉆過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媽媽帶領(lǐng)下,小螞蟻分成兩組,快速爬過小山坡,鉆過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來,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將豆豆搬完,看哪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進一步觀察螞蟻的活動。
    觀察螞蟻教案 篇6
    活動設(shè)計背景
    剛開學(xué)不久的一天,我教幼兒唱《螞蟻搬豆》,在教學(xué)的過程中,我問他們“有沒有看見過螞蟻?有沒有見過螞蟻搬東西?”有的幼兒說:“見過”,有的說:“沒有” 。見過的幼兒爭著發(fā)言,沒見過的幼兒在羨慕見過的幼兒,還問:“哪里可以看到?”看到幼兒們的興致那么高,便隨即想到幼兒園的操場能經(jīng)??匆娢浵佋诨顒?,附近肯定能找到螞蟻窩,于是我就決定帶幼去觀察螞蟻,和觀察螞蟻搬運食物,同時還可以做團體游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外形特點。
    2.在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中,使幼兒認識到蟻(人)多力量大的團隊合作精神,將這種團隊精神延伸到幼兒活動中,讓幼兒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xué)重點、難點
    教學(xué)重點:認識螞蟻外形特征和螞蟻合作搬運糧食的過程。
    教學(xué)難點:1.螞蟻是形體較小的動物,幼兒用肉眼難以觀察,且幼兒尚未能夠正確使用放大鏡。 2.如何引導(dǎo)幼兒領(lǐng)悟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螞蟻的外形特征》掛圖一張。
    2.放大鏡透、透明塑料片各10個。
    3.餅干,米飯粒,蛋糕碎片適量。
    4.沙包2個。
    活動過程
    一. 出示《螞蟻外形特征》圖,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引導(dǎo)幼兒:你們看看這只螞蟻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二只觸角、身上共有六條腿。
    二、觀察真實螞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在操場上找到螞蟻和螞蟻洞,并把螞蟻放在幼兒手中的塑料片上,讓幼兒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真實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引導(dǎo)幼兒找到真實螞蟻與圖中螞蟻相對應(yīng)的頭、胸、腹。再找到螞蟻相應(yīng)的二個觸角和六條腿。讓幼兒對螞蟻的外形特征有更深的理解(認識)
    三、讓幼兒自己投放食物并仔細觀察螞蟻搬運糧食的過程
    老師將餅干、蛋糕和米粒分發(fā)給幼兒,食物大小大不一,引導(dǎo)幼兒盡量將食物投放在螞蟻洞口附近。
    教師引導(dǎo)幼兒邊仔細觀察邊討淪:螞蟻看見糧食后有什么反應(yīng)?一只螞蟻能不能搬動比較小的食物?如果是搬比它重許多倍的食物呢?搬不動后它會有什么反應(yīng)?它會想岀什么辦法?請來一只、二只、三只……一共請來多少只螞蟻才能搬?
    四、教師總結(jié):一只螞蟻搬不動比較重的東西時,會請許多朋友來一起搬。螞蟻雖小,但蟻多力量大,一只搬不動,請來二只、三只……直到能搬動為止。這種精神叫團體合作精神。以后如果是遇到你自己要搬很重的東西,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也可以借鑒螞蟻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請來好朋友,大家一起搬。
    五、延伸游戲活動:幼兒搬運糧食
    讓幼兒自由組合,4個一組抬著沙包走,每次兩組進行比賽,在游戲過程中,沒有參與做游戲的幼兒在旁邊為同伴加油,整個游戲過程幼兒興奮不已、歡呼雀躍!場面很熱烈!
    六、放松整理運動
    教師:今天體驗到團結(jié)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團隊精神。讓我們唱著《螞蟻搬豆這首歌》回去吧!
    教學(xué)反思
    這個活動的過程,幼兒的興趣濃厚,參與的積極性高,深刻認識到螞蟻的外形特征,觀察到螞蟻同心協(xié)力搬運糧食的過程,讓幼兒從中領(lǐng)悟到螞蟻的團體精神。以后要多增加一些室外活動,讓幼兒學(xué)會到大自然中尋找和觀察。
    不足的是:整個觀察過程時間過長,天氣炎熱,氣溫較高,幼兒又熱又渴。也許是幼兒過于興奮,游戲場面有些混亂。如果讓我重新再上這節(jié)課,我會把它分成兩節(jié)完成,把游戲時間選擇在溫度適宜的時候,而且還會做一些道具,如螞蟻頭飾道具,這樣會顯得更生動、活潑,效果會更好。
    觀察螞蟻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螞蟻。
    2、讓幼兒親近大自然。
    3、讓幼兒感知螞蟻的身體組織和生活習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5、學(xué)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6、對螞蟻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準備一只小玻璃瓶,一塊水果糖,少量饅頭渣,一根小樹枝。
    活動過程:
    一、引入課題
    小朋友們,想不想認識一位動物朋友?你們認識小螞蟻嗎?
    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ビ變簣@外面的田里找這位動物小朋友吧!
    二、尋找小螞蟻
    小朋友們在家有漂亮的房子,在幼兒園有漂亮的教室,小螞蟻住在哪呢?他們有漂亮的教室嗎?老師告訴小朋友,小螞蟻穿著黑色的衣服,我們邊走邊找,看看誰先發(fā)現(xiàn)小螞蟻。
    三、尋找小螞蟻洞穴
    當發(fā)現(xiàn)第一只小螞蟻時,告訴小朋友小螞蟻喜歡濕濕的、暗暗的房子洞穴,啟發(fā)小朋友就在附近找小螞蟻的洞穴。
    四、分組觀察小螞蟻的身體組織
    將小朋友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四人,啟發(fā)小朋友認真觀察,小螞蟻有沒有跟自己一樣的頭、上身、手、腿等,頭上有沒有眼睛、鼻子、嘴、耳朵等,再在稍遠處放一些饅頭渣,看看小螞蟻能不能找到。
    五、捉小螞蟻
    用小樹枝往小玻璃瓶中趕小螞蟻,看看能不能趕進去,把自己帶的水果糖放一點到小玻璃瓶中,打開瓶蓋,放在地上,看看能不能捉到小螞蟻。把捉到的小螞蟻帶回家里,給家里人說說通過你今天的觀察,知道的小螞蟻的知識,并讓家長把小朋友說的寫下來,拿給老師看。
    六、游戲我是小螞蟻
    讓小朋友扮演小螞蟻表演,加深對小螞蟻的認識。
    七、活動結(jié)束
    教學(xué)反思:
    整個活動依據(jù)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根據(jù)幼兒喜歡多動,喜愛游戲的天性,充分利用農(nóng)村自然資源優(yōu)勢,在整個觀察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如果有圖片或課件,能讓他們看到其它樣子的螞蟻,就會擴展他們的知識面,而不是井底之蛙,認為螞蟻就是他們看到的樣子的。另外,由于螞蟻體型小,頭部的組織觀察不是特別清楚,如果有放大鏡的話,會觀察的更清楚一些。以后的觀察課,應(yīng)該選擇容易觀察清楚的動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