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開學以來,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了。一堂《珍貴的教科書》,我和孩子們感覺只有20分鐘似的,下課鈴響的時候,孩子們或是吃驚得說:啊,下課了?有的生氣地說:這么快就下課了?真是太氣人了!我的心里好高興,許久了,我沒有感覺孩子們對課堂如此的眷戀,我深深地覺得用真情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做好鋪墊,讓學生入情。
在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我趁機為學生范讀了一遍。動情地朗讀立刻吸引了學生,有的還在偷偷抹眼淚。不知為什么,我自己也差點哭了出來,我也入情了。我讀完之后,看著學生都在那里躍躍欲試,于是,我讓學生放開膽子自己試著有感情的朗讀,因為這時候,他們也被感染著,讀起來很投入
其次,抓住重點,直入中心。
圍繞珍貴一詞,我讓學生展開討論,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教科書的珍貴。孩子們出奇的熱情,爭先恐后的搶著回答問題,場面空前熱烈。抓住這個機會,我邊表揚,邊樹立典型,以便盡量照顧到全體同學,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忙得不亦樂乎。我覺得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孩子們來說非常的重要。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就在臥倒的那一瞬間指導員可能想些什么?想象一下,指導員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指導員愛書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這個時候,太多的講解都是多余的。
第三,感情朗讀,讓情感進入高潮。
我們班學生在感情朗讀方面是弱項,平常他們都不愿意起來讀,今天,他們也很熱情,我從心里感到很激動,也很感動。我想,利用這篇訓練朗讀能力的好課文好好指導指導他們。具體到一個詞的重讀,完整無缺染紅一動也不動具體到一個句子的語氣,我撲到指導員身上大聲喊:指導員,指導員(教師渲染:面對著平日里和藹的老師,面對著倒在血泊里的指導員,我心如刀絞,痛不欲生,我拼命的哭喊著:)具體到語氣的停頓,具體到標點符號的處理(如文中的許多的省略號)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明顯高漲。
這堂課我沒有完成任務,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讓我深深地感動,他們如此積極,如此出色,讓我著實難忘。
這個情字可真是了得!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一、提問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guī)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guī)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匯報收集到的規(guī)則。)原來規(guī)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guī)則,學校生活有規(guī)則,家庭生活也有規(guī)則,規(guī)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guī)則》。
[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guī)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guī)則有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在班中匯報收集的規(guī)則中,引入課題,學生就有話可說,想說,愛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三、再讀詩歌,領悟詩意。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讀后討論:
(1)這節(jié)小詩寫了什么規(guī)則?
(2)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guī)則?
(3)要讀好這小節(jié)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fā)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jié)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guī)則會發(fā)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guī)則?
四、拓展學習,發(fā)散思維。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fā)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guī)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教學反思】:
《誰說沒有規(guī)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它安排在四年級語文下冊第5單元中。本單元以規(guī)則為主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規(guī)則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從而提高每個人遵守規(guī)則的自覺性。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guī)則的場景:往狗熊嘴里扔餅干、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guī)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guī)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jié),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chuàng)作。讓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guī)則的目的,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guī)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及其重要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讓學生學習詩歌,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意義,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后,開展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鋪開對生活中相關規(guī)則的搜集活動。經過一周的實踐,學生們感慨萬分:生活中規(guī)則數不勝數,違反規(guī)則的人屢見不鮮。就貴定這一個小縣城來看,每個角落,各個部門都有規(guī)則,但這些規(guī)則只是作為招牌掛著,真正嚴格遵守的人寥寥無幾。如:醫(yī)院禁止大聲喧嘩,卻有人在醫(yī)院內吵架;請愛護家鄉(xiāng)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嚴禁在公路上擺攤,卻有人在公路上賣水果、賣蔬菜、賣衣服等,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違反規(guī)則的例子太多太多。調查這些違反規(guī)則的人,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每個人振振有詞:公共場所,人人有權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錯打電話,鬧著玩;不扔垃圾,環(huán)保工人沒事干;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這些違反規(guī)則的人,不是兒童,正是成年人,聽到學生們交流的內容,我們師生又氣憤又著急,規(guī)則的價值在哪里?意義何在?人們的素質從何談起?真是無奈又無奈。作為教師的我,深知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可是,社會上的成年人卻在違反規(guī)則!于是,我安排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制作小牌,到各個部門、各個角落去掛牌,提醒人們的遵守規(guī)則。如:誰說沒有規(guī)則?/明明白白寫著:/買賣要公平,/可他卻要缺斤少兩。/問他為什么?/他卻理直氣壯:否則,我吃什么?
學生經過實踐活動,創(chuàng)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guī)則的事憤憤不平。通過掛牌活動,激發(fā)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從我做起,才有資格去勸說別人。創(chuàng)寫規(guī)則詩歌,起源于人們的生活,掛牌時,又回歸到大家的生活中,這不就是學習創(chuàng)作的意義之所在嗎?[/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課文《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最后一段話中有這么一句話:就這樣,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警地躲過了野獸的襲擊,頑強地戰(zhàn)勝了病痛的折磨,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米,終于趕上了紅軍大部隊。當講到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米時,學生興致盎然地計算起了兒童團員每天大約要走多少路,結果也很快出來了,每天大約走10千米。接著學生的計算,有了下面的對話:
師:沒有馬,也不會有船,更不會有車、船等先進的交通工具,每天徒步行走一萬米左右。對于一群10歲多一點的孩子而言,這容易嗎?
生(脫口而出):很容易的。
生(馬上接著前面同學的話):是的,我可以現在就到操場上去試試。
此時的我心里有些反感,心里在說:你倒給我去試試。不累死你們才怪?可我也不能在臉上表現出來,得讓他們心服口服才行。
師:對!是很容易的,你也可以馬上到操場上去試給我看。(我看到有幾位學生在點頭)你今天走完了,回家大吃一頓,舒舒服服睡上一覺。休息完了,明天再繼續(xù)也行。(那幾位學生不住地點頭)可是,今天你走完了路程將近10000米的操場,你沒家可回,肚子餓了也沒有吃的,想睡也沒有地方,勉強在外度過有夜,第二天讓你繼續(xù)你行嗎?
那幾個調皮鬼也沒什么話了。
師:其實你要走的路并不平坦,過河、翻山,你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病痛折磨沒有醫(yī)生來醫(yī)治,野獸襲擊沒有大人來阻擋,這樣的日子你能堅持多久?100天,你行嗎?
學生低頭無語。
思考:
與學生對話到最后,沒有人再說我也行,當教師再問是什么使兒童團員堅持到最后時,學生也說出了許多豐富的答案,如革命的信念,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等,朗讀的效果也好多了。但我清楚地看到,有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服氣,就好象還在說我行的。不是說,教育的責任在于幫助孩子從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類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義;在語文課堂里,將人類最有正面價值的精神財富提供給下一代。我只想告訴孩子們,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與環(huán)境中,造就了這么勇敢的孩子,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墒呛⒆觽儾活I情。我有一種被打敗的感覺,我真想帶著他們去操場上走上50圈,證明一下究竟行不行。畢竟事實最有說服力,親自體驗才能真正感受兒童團員的可貴精神。這也使我想到每次上這一類課文學生與文本總有那么一段距離,但總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你有嗎?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師:課文主要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愛國之情?
(學生充分讀書后回答)
生:主要通過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三個典型事例。
師:細讀勘測線路部分,文中哪一處使你最感動,你想對詹天佑說些什么?(把自己的體會用點評的形式寫在書上)
(學生再次投入到課文中,讀讀、畫畫、寫寫,同桌還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看了你們書中密密麻麻的閱讀批注,我知道你們的批注是豐富的,老師愿意分享你們的豐收喜悅。下面自由交流一下批注成果,好嗎?
生:你是詹天佑總工程師,應該只在家里搞搞設計,遙控指揮就行了,為什么要親臨場地呢?真是與民同苦,身先士卒呀。
生:詹天佑你真謙虛呀!自己是個總工程師,還不忘請教當地的老百姓,而我一有成績就沾沾自喜,自認為自己是個優(yōu)秀學生,同學們的意見根本就聽不進去。
師:相信你以后會很謙虛,會有更多的收獲。
生:詹天佑你是多么認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說,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學習總抱有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態(tài)度,看來,我今后無論做什么也該一絲不茍呀!
師:你已有了這樣的認識,今后你的學習做事也一定會精益求精的,老師為你高興。
【反思】: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例立足于自能讀書,著眼于自主發(fā)展,,很好地闡釋了這一精神實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yōu)化教學,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因此,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yǎng)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背景和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學科是得天獨厚的,這是因為語文教材本身就是情感的海洋??梢?,情在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中是多么的重要!成功的語文課,無不是教師、學生、文本和編者之間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而《十里長街送總理》剛好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敘事之作,在教學時,以教師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深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用學生體會到的情感,來感悟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此來內化情感。使課堂達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片段情景描述:
(抓重點句:好象有誰在無聲地指揮鼓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感悟、品位完后)
師:(以十分悲痛的語調敘述,做到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同學們,這種對總理無限崇敬和失去總理無限悲痛之情,不僅是首都人民如此,全國億萬人民都是如此!讓我們一起來再來讀這句,表達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聲吧。(學生聲情并茂地讀)
師:同學們,我們的周總理怎么就會得到億萬人民的心呢?此時此刻,你會想起他哪些生平事跡?
生:我想起在飛機遇險的時候,總理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楊梅,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師:是呀,多么崇高的品質!
生:我想起在《一束鮮花》中,鄧大姐很喜歡鮮花,可他卻叫司機把鮮花送還給酒店,因為那是公家的東西。
師:多么地大公無私呀!
生:我知道他經常一夜工作到天亮。
師:對工作多么地負責呀!
師:這樣的事跡,我們是枚不勝舉。就單單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引讀書中句子,反復讀后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師:然而今天,我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他靜靜地(引讀句子: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并順勢出示周總理去世后靜靜躺在那的照片,把學生帶入情境中。)
師:讓我么打開歷史的記憶,看看周總理那精彩的瞬間所留下的永久的懷念。
小編精心
開學以來,很久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了。一堂《珍貴的教科書》,我和孩子們感覺只有20分鐘似的,下課鈴響的時候,孩子們或是吃驚得說:啊,下課了?有的生氣地說:這么快就下課了?真是太氣人了!我的心里好高興,許久了,我沒有感覺孩子們對課堂如此的眷戀,我深深地覺得用真情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做好鋪墊,讓學生入情。
在檢查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我趁機為學生范讀了一遍。動情地朗讀立刻吸引了學生,有的還在偷偷抹眼淚。不知為什么,我自己也差點哭了出來,我也入情了。我讀完之后,看著學生都在那里躍躍欲試,于是,我讓學生放開膽子自己試著有感情的朗讀,因為這時候,他們也被感染著,讀起來很投入
其次,抓住重點,直入中心。
圍繞珍貴一詞,我讓學生展開討論,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從哪些地方看出教科書的珍貴。孩子們出奇的熱情,爭先恐后的搶著回答問題,場面空前熱烈。抓住這個機會,我邊表揚,邊樹立典型,以便盡量照顧到全體同學,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忙得不亦樂乎。我覺得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孩子們來說非常的重要。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就在臥倒的那一瞬間指導員可能想些什么?想象一下,指導員是怎么做的呢?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指導員愛書勝過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這個時候,太多的講解都是多余的。
第三,感情朗讀,讓情感進入高潮。
我們班學生在感情朗讀方面是弱項,平常他們都不愿意起來讀,今天,他們也很熱情,我從心里感到很激動,也很感動。我想,利用這篇訓練朗讀能力的好課文好好指導指導他們。具體到一個詞的重讀,完整無缺染紅一動也不動具體到一個句子的語氣,我撲到指導員身上大聲喊:指導員,指導員(教師渲染:面對著平日里和藹的老師,面對著倒在血泊里的指導員,我心如刀絞,痛不欲生,我拼命的哭喊著:)具體到語氣的停頓,具體到標點符號的處理(如文中的許多的省略號)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明顯高漲。
這堂課我沒有完成任務,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讓我深深地感動,他們如此積極,如此出色,讓我著實難忘。
這個情字可真是了得!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一、提問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guī)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guī)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匯報收集到的規(guī)則。)原來規(guī)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guī)則,學校生活有規(guī)則,家庭生活也有規(guī)則,規(guī)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guī)則》。
[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guī)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guī)則有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在班中匯報收集的規(guī)則中,引入課題,學生就有話可說,想說,愛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三、再讀詩歌,領悟詩意。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jié)讀一讀,讀后討論:
(1)這節(jié)小詩寫了什么規(guī)則?
(2)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guī)則?
(3)要讀好這小節(jié)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fā)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jié)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guī)則會發(fā)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guī)則?
四、拓展學習,發(fā)散思維。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fā)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guī)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教學反思】:
《誰說沒有規(guī)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它安排在四年級語文下冊第5單元中。本單元以規(guī)則為主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規(guī)則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從而提高每個人遵守規(guī)則的自覺性。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guī)則的場景:往狗熊嘴里扔餅干、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guī)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guī)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guī)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jié),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chuàng)作。讓學生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guī)則的目的,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guī)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及其重要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讓學生學習詩歌,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意義,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后,開展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鋪開對生活中相關規(guī)則的搜集活動。經過一周的實踐,學生們感慨萬分:生活中規(guī)則數不勝數,違反規(guī)則的人屢見不鮮。就貴定這一個小縣城來看,每個角落,各個部門都有規(guī)則,但這些規(guī)則只是作為招牌掛著,真正嚴格遵守的人寥寥無幾。如:醫(yī)院禁止大聲喧嘩,卻有人在醫(yī)院內吵架;請愛護家鄉(xiāng)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嚴禁在公路上擺攤,卻有人在公路上賣水果、賣蔬菜、賣衣服等,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違反規(guī)則的例子太多太多。調查這些違反規(guī)則的人,問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每個人振振有詞:公共場所,人人有權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錯打電話,鬧著玩;不扔垃圾,環(huán)保工人沒事干;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這些違反規(guī)則的人,不是兒童,正是成年人,聽到學生們交流的內容,我們師生又氣憤又著急,規(guī)則的價值在哪里?意義何在?人們的素質從何談起?真是無奈又無奈。作為教師的我,深知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教育學生遵守規(guī)則,可是,社會上的成年人卻在違反規(guī)則!于是,我安排學生創(chuàng)作詩歌,制作小牌,到各個部門、各個角落去掛牌,提醒人們的遵守規(guī)則。如:誰說沒有規(guī)則?/明明白白寫著:/買賣要公平,/可他卻要缺斤少兩。/問他為什么?/他卻理直氣壯:否則,我吃什么?
學生經過實踐活動,創(chuàng)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guī)則的事憤憤不平。通過掛牌活動,激發(fā)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從我做起,才有資格去勸說別人。創(chuàng)寫規(guī)則詩歌,起源于人們的生活,掛牌時,又回歸到大家的生活中,這不就是學習創(chuàng)作的意義之所在嗎?[/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課文《沿著紅軍走過的路》最后一段話中有這么一句話:就這樣,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機警地躲過了野獸的襲擊,頑強地戰(zhàn)勝了病痛的折磨,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米,終于趕上了紅軍大部隊。當講到歷時3個月,行程1000多米時,學生興致盎然地計算起了兒童團員每天大約要走多少路,結果也很快出來了,每天大約走10千米。接著學生的計算,有了下面的對話:
師:沒有馬,也不會有船,更不會有車、船等先進的交通工具,每天徒步行走一萬米左右。對于一群10歲多一點的孩子而言,這容易嗎?
生(脫口而出):很容易的。
生(馬上接著前面同學的話):是的,我可以現在就到操場上去試試。
此時的我心里有些反感,心里在說:你倒給我去試試。不累死你們才怪?可我也不能在臉上表現出來,得讓他們心服口服才行。
師:對!是很容易的,你也可以馬上到操場上去試給我看。(我看到有幾位學生在點頭)你今天走完了,回家大吃一頓,舒舒服服睡上一覺。休息完了,明天再繼續(xù)也行。(那幾位學生不住地點頭)可是,今天你走完了路程將近10000米的操場,你沒家可回,肚子餓了也沒有吃的,想睡也沒有地方,勉強在外度過有夜,第二天讓你繼續(xù)你行嗎?
那幾個調皮鬼也沒什么話了。
師:其實你要走的路并不平坦,過河、翻山,你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病痛折磨沒有醫(yī)生來醫(yī)治,野獸襲擊沒有大人來阻擋,這樣的日子你能堅持多久?100天,你行嗎?
學生低頭無語。
思考:
與學生對話到最后,沒有人再說我也行,當教師再問是什么使兒童團員堅持到最后時,學生也說出了許多豐富的答案,如革命的信念,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等,朗讀的效果也好多了。但我清楚地看到,有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服氣,就好象還在說我行的。不是說,教育的責任在于幫助孩子從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類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義;在語文課堂里,將人類最有正面價值的精神財富提供給下一代。我只想告訴孩子們,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與環(huán)境中,造就了這么勇敢的孩子,生活在今天的我們缺少的就是這種精神??墒呛⒆觽儾活I情。我有一種被打敗的感覺,我真想帶著他們去操場上走上50圈,證明一下究竟行不行。畢竟事實最有說服力,親自體驗才能真正感受兒童團員的可貴精神。這也使我想到每次上這一類課文學生與文本總有那么一段距離,但總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你有嗎?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師:課文主要通過哪幾個典型事例突出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愛國之情?
(學生充分讀書后回答)
生:主要通過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三個典型事例。
師:細讀勘測線路部分,文中哪一處使你最感動,你想對詹天佑說些什么?(把自己的體會用點評的形式寫在書上)
(學生再次投入到課文中,讀讀、畫畫、寫寫,同桌還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看了你們書中密密麻麻的閱讀批注,我知道你們的批注是豐富的,老師愿意分享你們的豐收喜悅。下面自由交流一下批注成果,好嗎?
生:你是詹天佑總工程師,應該只在家里搞搞設計,遙控指揮就行了,為什么要親臨場地呢?真是與民同苦,身先士卒呀。
生:詹天佑你真謙虛呀!自己是個總工程師,還不忘請教當地的老百姓,而我一有成績就沾沾自喜,自認為自己是個優(yōu)秀學生,同學們的意見根本就聽不進去。
師:相信你以后會很謙虛,會有更多的收獲。
生:詹天佑你是多么認真呀!大概、差不多不能說,真是精益求精。而我呢,做事學習總抱有馬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的態(tài)度,看來,我今后無論做什么也該一絲不茍呀!
師:你已有了這樣的認識,今后你的學習做事也一定會精益求精的,老師為你高興。
【反思】: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本課例立足于自能讀書,著眼于自主發(fā)展,,很好地闡釋了這一精神實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yōu)化教學,并使自己逐漸成長為一名稱職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簡單地說,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因此,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chuàng)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yǎng)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zhí)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背景和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學科是得天獨厚的,這是因為語文教材本身就是情感的海洋??梢?,情在語文教學、語文學習中是多么的重要!成功的語文課,無不是教師、學生、文本和編者之間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而《十里長街送總理》剛好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敘事之作,在教學時,以教師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深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用學生體會到的情感,來感悟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此來內化情感。使課堂達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
片段情景描述:
(抓重點句:好象有誰在無聲地指揮鼓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感悟、品位完后)
師:(以十分悲痛的語調敘述,做到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同學們,這種對總理無限崇敬和失去總理無限悲痛之情,不僅是首都人民如此,全國億萬人民都是如此!讓我們一起來再來讀這句,表達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聲吧。(學生聲情并茂地讀)
師:同學們,我們的周總理怎么就會得到億萬人民的心呢?此時此刻,你會想起他哪些生平事跡?
生:我想起在飛機遇險的時候,總理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楊梅,他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師:是呀,多么崇高的品質!
生:我想起在《一束鮮花》中,鄧大姐很喜歡鮮花,可他卻叫司機把鮮花送還給酒店,因為那是公家的東西。
師:多么地大公無私呀!
生:我知道他經常一夜工作到天亮。
師:對工作多么地負責呀!
師:這樣的事跡,我們是枚不勝舉。就單單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引讀書中句子,反復讀后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
師:然而今天,我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他靜靜地(引讀句子: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并順勢出示周總理去世后靜靜躺在那的照片,把學生帶入情境中。)
師:讓我么打開歷史的記憶,看看周總理那精彩的瞬間所留下的永久的懷念。
小編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