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字號:


    所謂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還應該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但是心理健康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如今社會正在急速發(fā)展和變革,青少年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從而會在心理上產生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打擊愛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可供大家參考與借鑒,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明白嫉妒是一種心理病態(tài),認識到由于嫉妒而產生的不良后果。
    2、正確認識自己的這種狀態(tài),學習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
    3、使學生懂得應該以友愛、尊重和寬容的態(tài)度與他人相處。
    活動重點:
    使學生明白嫉妒是一種心理病態(tài),學習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懂得應該以友愛、尊重和寬容的態(tài)度與他人相處。
    活動準備:
    1、以不署名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體會,把感受最深的因別人在其它方面超過自己而產生嫉妒的經過寫出來。
    2、確定扮演角色,并進行小品《無名之火》的排練。
    3、黑板上寫“克服嫉妒心理,學會尊重他人”幾個大字。
    4、邀請幾名家長前來參加,講清活動目的。
    活動方式:
    游戲式、體驗式。
    活動過程:
    1、擺現(xiàn)象:小品《無名之火》
    劇情:雙休日,六年級女學生xx正在家里做功課。同院的楊阿姨喊xx去她家接媽媽的電話。xx執(zhí)意要爸爸去接;楊阿姨邀請xx去她家玩電腦游戲,xx婉言謝絕;xx和爸爸一起外出,在大門口看到楊阿姨家新買的汽車,xx不屑一顧并忿忿地埋怨爸爸:“怎么咱家電話、電腦、汽車一樣都沒有?”
    學校里,xx和xxx這對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數(shù)學難題。當?shù)弥獂xx在今天的測驗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績不如xxx的xx一反常態(tài),下課后拒絕和xxx一起跳繩;放學不和xxx一起走;班里選班長,xxx是兩名候選人之一,xx卻故意選了另外那名同學(本來她是要選xxx的)
    2、查根源
    (1)xx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行為呢?(因為她家沒有楊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績沒有xxx好,所以產生了“嫉妒”)
    (2)定義“嫉妒”:是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人和人之間進行比較,看到別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達不到他人的水平現(xiàn)而發(fā)展到不甘心,并達到了惱怒于他人的程度。
    3、論危害:(觀看錄像,體會危害;集體討論,分析后果。)
    (1)看錄像《縱火犯》
    劇情:山東某大家有個姓唐的女大學生,從小受到媽媽的寵愛,養(yǎng)成了任性好嫉妒的壞毛病。進入大學后,處處想撥尖,出人頭地,因為沒被選上班干部,心里很不自在。一次,班上有兩位女同學考試分數(shù)比她高,她更是妒意大發(fā),竟把人家的課本、作業(yè)本以及其它學習用品全偷了,使人家學習不成。她的這種行為理所當然受到了班上同學的批評,但她不僅不改竟乘別人上課的機會溜回宿舍,把姓袁的同學價值500多元的衣物被褥統(tǒng)統(tǒng)燒光。觸犯刑律成為縱火犯。
    (2)討論“嫉妒”的危害
    A“對別人的危害可能對自己的危害絕對”一個光會嫉妒別人的優(yōu)點、長處、幸福、成就的人,由于他的心計全部用在如何嫉妒別人,設法算計別人,妄想把別人拉到跟自己同一水平上,甚至低于自己的水平。結果,且不論對被妒者有無損害,首先他空耗了自己的寶貴時間和精力,最終一無所成。
    B好嫉妒的人,不僅對于自己的學習、工作、事業(yè)、成就,對于人際關系和友情,有害無益;而且對于自己的心境和健康也絕無一點好處。試設想,妒人者必然是終日被自己胸中的無名妒火煎熬著、折磨著;嚴重時還會食不甘味,夜不成寐,這種人心理衛(wèi)生自然談不上了,生理健康也往往會受到影響。這豈不是庸人自憂、自討沒趣、自找苦吃?
    4、制“妙方”。
    (1)學生分組討論如何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
    (2)我們應該怎樣才能避免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呢?
    首先要看到新型的人際關系應該是平等互助、團結共進的關系。21世紀的'少年兒童無論是男是女,應該把競爭的機制引入到人際關系中去。不過,我們的競爭應該是:
    第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的競爭;
    第二,競爭的目的,并非為了搞垮別人,而是為了互相促進,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第三,競爭的結果,自然也會有優(yōu)勝劣汰的情況出現(xiàn),但無論是勝者還是負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各自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相互幫助,團結前進,絕不會出現(xiàn)你死我活的對立局面。
    其次,要樹立自信心。我們通常所說的嫉妒,一般都不是把自己抬高到被嫉妒者的位置上,現(xiàn)時是相反,總是企圖把被嫉妒者貶低到自己相同的水平和同樣的位置上,嫉妒的目的表面看來在于得到更高的東西,但實際上卻是致力于“吃大鍋飯”,在智力、水平、成就、地位等方面搞平均化??傊?,沒有自信,才會產生嫉妒。
    日本學者三木先生指出:“靠嫉妒是一事無成的。人靠創(chuàng)造來造就自己,培養(yǎng)個性。人越有個性就越不會去嫉妒?!彼f,“靠一個情感來控制別一個情感要比靠理性更為有力,這是普遍真理。如果說英雄是不會嫉妒的說法是真實的,那么實際上就是說英雄的功名心理和競爭心理等其他情感比嫉妒強,并且重要的是具有更大的持久的力量。
    第三,一方面自己不去嫉妒別人,另一方面當被人嫉妒時,要正確對待,即心胸要寬廣一些,不要去計較,甚至傷心備至;要在可能的條件下,給對方以能夠接受的幫助。
    (3)家長談談自己的想法。
    5、總結
    同學們,生活在群體中的我們,常會將自己和周圍的人作比較。有的同學通過比較看到了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缺點,他們在比較中找差距,在比較中求進步。還有一類同學,他們也在比較,也在找優(yōu)點,尋缺點,可是得出的結果卻和第一類同學大不一樣。他們比較出了別人的缺點,卻對別人的優(yōu)點視而不見;他們比較出了自己的優(yōu)點,卻對自己的缺點只字不提。這一類同學總是一味的否定別人,抬高自己,他們比較來比較去,只收獲了一顆“嫉妒”的種子。一個產生了嫉妒心的人如同一棵生了蟲的樹,如果不及時把“嫉妒”這只蟲子除掉,而是上它在軀體里寄生,那么,等待這個人的命運惟有“枝枯葉黃”。為此,我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能正確對待同學、朋友取得的成績,化壓力為動力,變嫉妒心為上進心。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友誼的真諦。
    2、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友誼帶來的歡樂,學會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
    3、懂得與同學相處要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情感。
    活動重點:
    理解友誼的真諦,正確處理同學間的人際關系,學會如何建立和維護友誼。
    活動形式:游戲、小品表演、問題討論。
    活動準備:課件,歌曲《友誼天長地久》
    活動過程:
    一、感受開心
    1、圖片欣賞:課間活動游戲圖片。你喜歡玩這些游戲嗎?都喜歡和誰一起玩?
    2、談感受:你能體會到圖片中這些同學現(xiàn)在的心情嗎?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戲,感受如何?
    3、引出課題: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戲那么開心,是因為彼此間存在一份真摯的友誼。友誼就像一枝花開滿了我們的校園。怎么能讓這朵花開得更漂亮,更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讓友誼之花常開》,共同培育友誼之花吧!
    二、交友標準
    1、我的朋友:老師知道每個同學都有不少的好朋友,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朋友?
    生自由匯報。
    2、交往中:你為什么喜歡和他(她)交朋友?
    3、交友標準: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你是怎樣做的?應該怎樣做呢?
    先在小組說說,然后請部分學生說
    (待人和善、大方爽朗、誠實守信、樂于助人、熱情有禮、做錯事勇于改正等)
    三、聯(lián)系實際,談做法
    1、《爭吵》
    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光是充滿快樂,但是有時候也會鬧矛盾。請看這兩個好朋友。學生表演小品《爭吵》,大概內容;xx經過好友xxx的桌子,不小心碰倒了小明桌面上的書,兩人爭吵起來,還打起來。
    (1)看小品《爭吵》后討論:他們?yōu)槭裁磿称饋恚咳绻@件事不解決會有什么結果?
    (2)讓我們一起想辦法幫他們恢復友誼好嗎?以對話的形式直接告訴故事中的人物。
    (3)如果你和好朋友發(fā)生了矛盾內心感到內疚的,借助今天這個機會,現(xiàn)在就對朋友真誠地說一句……
    朋友之間難免也會有矛盾,鬧別扭。如果解決的方法不得當,友誼會冷淡、降溫,甚至可能破裂。所以有了別扭時,應當開誠布公,不失禮貌地談開,使友誼得到維持和鞏固。
    2、真正的朋友
    是不是朋友說的、要求做的任何事都應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從不說一個“不”呢?請看下面的'好朋友。
    學生表演小品《抄作業(yè)》,大概內容:老師馬上就要收作業(yè),但董照瑞還沒做完,就向好友李淑婕借作業(yè)來抄,李淑婕答應了。
    (1)看了小品后,同學們有什么看法?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說“不”呢?(先討論,再回答)
    四、玩游戲,維護友誼:
    生活中沒有了朋友,我們的感受是怎樣的呢?現(xiàn)在我們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1)“找朋友”游戲規(guī)則:以小組為單位,老師叫人數(shù)(2個人、3個人等)音樂停下來,同學們就按規(guī)定的人數(shù)擁抱在一起,看哪組最快、最準確。
    談感受:找到朋友時,你的感受怎樣?找不到朋友時,你的感受又是怎樣?
    (2)有朋友的感覺真好!那你認為怎樣做才能維護朋友間的友誼,讓友誼之花常開呢?讓我們通過下面的游戲來體驗一下。
    小組合作完成,連詞成句,使其組成一個短句:“用真誠換取友誼,用熱情灌溉友誼,用原則凈化友誼,用諒解保護友誼。忠厚是友誼的橋梁。”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先討論,再回答)
    小結:同學們,請敞開你的心接受友誼吧,請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誼吧。你將會無比的幸福和快樂!
    五、贈友誼卡,共享溫馨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想已經有不少的同學很想和自己的好朋友,說幾句心理話了。老師提個建議,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設計一張友誼卡,親手交給你的好朋友怎么樣?
    先讓幾位同學讀讀卡上寫的內容,然后送給他的好朋友,感受友誼的溫馨。然后同學們互贈友誼卡。(放《友誼天長地久》一歌。)
    3、談收獲:通過學習,同學們學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小結:同學們,人的一生有許多感情是很寶貴,其中之一就是友誼
    著名科學家培根說“友誼能使快樂倍增,能使痛苦減半”。同學們學會了怎樣維護我們的友誼。那就祝愿我們的友誼之花常開吧!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篇3)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排解煩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應該笑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個快樂的人。
    2、學會更好地調節(jié)自己,使自己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
    二、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別人的快樂與煩惱,找到快樂的真諦。
    三、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策略來更好地調整自己。
    四、活動時間:
    xx年10月4日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煩惱:
    1、揭題,教師激情導入:
    人人都想和快樂在一起,天天快樂,時時快樂。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不順心的事。這不,昨天早上,老師騎著自行車來上班,突然,在拐彎口橫沖出來一輛摩托車,躲避不及,老師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誰知騎摩托車的人絲毫沒有歉意,連車都沒停,揚長而去。這使老師非常生氣,這人既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又缺乏應有的`社會公德,太不應該了。老師扶起摔倒的自行車,揉著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讓人生氣、讓人煩惱、讓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令你不快的事情嗎?
    2、趁機引導,回憶煩惱:誰都難免會遇到不愉快的事,請大家拿出小紙片,寫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煩惱的事。
    (二)學生互動,傾訴煩惱:
    1、教師導語:生活中人人有煩惱,有了煩惱怎么辦?請大家來聽一個故事:《國王長了一只兔耳朵》。
    2、教師故事。
    3、教師引導:有了煩惱,讓我們像故事中的理發(fā)師一樣來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煩惱!
    4、說出內心話:引導學生訴說感到不愉快的亊。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導:
    1、觀看心理小品,評析是非:
    小品:(內容概要:小明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李麗正想去扶他,老師走了過來,說是李麗把小明弄倒了,就批評李麗。李麗很生氣,在學校把氣壓在心里,放學了,在回家的路上,她邊走邊摘樹葉出氣。)
    2、教師導語:我們看了同學生氣時的各種表現(xiàn),請大家討論,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么?看我們能不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教師導語:大家遇到的問題中,有許多煩惱其實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樂的。
    4、講故事:《豬八戒新傳》。
    思考:為什么同樣面對下崗,沙和尚滿臉笑容,而豬八戒卻悶悶不樂?
    教師小結:不同的想法,對人的影響多大??!
    5、情境游戲:《猜一猜》情節(jié)設計:晶晶上前,做悶悶不樂狀,委曲地自言自語:作文課,我認真地寫,滿懷信心地給老師看,老師說不行;而同桌這么死板的作文,老師卻說好多了。
    教師引導(1):你能猜出此時晶晶在想些什么嗎?(老師處理事情不公正;同桌會拍馬屁;老師看不起我)情節(jié)設計:老師又湊到晶晶的耳旁低語幾句,晶晶眉頭舒展開來。
    教師引導(2):猜一猜老師剛才對晶晶說了什么?(請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情節(jié)設計:晶晶跳著,笑著回到了座位上。
    教師引導(3):請同學們猜一猜,晶晶為什么這么高興?她是怎么想的?(老師覺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應該寫得更好;老師對我嚴格是為我好。)
    6、心理體驗,出示:小藝買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滿意??墒?,鄰居芳芳說:“太難看了!”小藝這樣想:。她覺得特別傷心。小藝這樣想:。她覺得還可以。小藝這樣想:她覺得很快樂了。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篇4)
    班會目的:
    增強個人的社會心和責任感,以更好的素質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過的障礙,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個人信心。
    班會主題:
    心理健康,不可小覷。
    班會內容:
    1、淺談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yōu)缺點都能做出恰當?shù)?、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的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以面臨的.心理危機。
    2、如何判斷心理是否正常。
    判斷心里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
    3、珍愛生命,遠離心理困擾。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困擾著當今大學生。戀愛困惑導致的生命悲劇,校園暴力等事件充斥著各大高校,珍愛生命,遠離心理困擾已經顯得越來越重要。
    4、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fā)展不成熟,情緒不穩(wěn)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fā)生,如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競爭與求穩(wěn)的沖突等等。
    班會總結:
    通過此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同學們更清楚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也為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很多好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篇5)
    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心理壓力不斷增大。在校大學生面臨學業(yè)、交友、愛情、就業(yè)等多方面的挑戰(zhàn),心理壓力陡增。特別是剛進校的大學生,面臨適應大學生活的巨大挑戰(zhàn),心理方面出現(xiàn)諸多的不適應,有針對性的做好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結合所帶班級的特點,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
    一、班會主題:
    “防微杜漸,維護心理健康?!?BR>    二、班會時間:
    20xx年x月20號
    三、參會人員:
    xx級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班全體同學,輔導員。
    四、班會內容:
    1、輔導員首先介紹了當今社會的時代背景。當今社會迅速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較以往任何社會都要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yōu)榱松?,身體和心理面臨很大的壓力。大學生,特別是剛入校的大學生,存在著諸多的不適應。如果存在著心理方面的困惑,一定要找同學,老師溝通,尋求幫助。也可以找我院的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yè)老師進行咨詢。心理咨詢的首要原則就是保密原則。所以可以放心咨詢。
    2、請國本1班的心理委員介紹我院的心理咨詢制度和學生可以咨詢的途徑。
    3、請國本2班的心理委員介紹我院的班級心理委員制度。包括心理委員的設置,職責,工作機制,接收培訓等情況。
    4、觀看心理健康相關視頻。
    5、輔導員總結。心理健康關系你我他,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很有必要。但關靠一個班會是遠遠不夠的。班級所有的同學都要負起責任來,為著自己和同學的心理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