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課件精華

字號:


    大家好編輯今天要介紹一下“麋鹿的課件”的相關內(nèi)容。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課件,而課件內(nèi)容需要老師自己去設計完善。?教案和課件的完善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請點進來看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麋鹿的課件 篇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珍惜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體現(xiàn)了國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全文共7個自然段,語言簡潔,條理清晰,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楚,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極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重點、難點:
    1.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jīng)歷。
    2.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23個生詞,其中16個只識不寫,學習多音字“悄”,理解詞語的意思。
    3.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麋鹿的資料。
    2.相關圖片和文字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出示圖,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書17麋鹿
    二.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
    2.讀懂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紹了麋鹿的哪幾個方面。
    3.用一句話或一段話介紹麋鹿。
    4.交流。(1)生字詞的音形。(2)交流讀書情況,糾音。(3)回答上面的問題。
    5.可根據(jù)問題分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讀這一小節(jié),你看到了什么,指導朗讀。
    2.結合看圖,了解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場所。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觀察第二幅插圖,默讀課文,想一想:這段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理解第一層內(nèi)容。
    ①指名讀。
    ②為什么說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③“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齊讀。注意重讀“更”。
    (3)理解第二層內(nèi)容.
    過渡思考:第一層已經(jīng)為我們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為什么作者 還要接下去寫第二層呢?
    ①指名讀。
    ②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外形特征?讀讀、想想、畫 畫。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個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紹麋鹿的外形,還介紹了什么? (生活習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關系嗎?為什么?
    ⑥討論:有了第一層的介紹,我們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第二層寫實不是有點多余,為什么?
    ⑦引讀練習
    (4)理解第三層內(nèi)容
    ①默讀第三層,思考 課文是從那幾點來說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學習第三段,過渡:麋鹿不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還有傳奇的經(jīng)歷。
    (1)指名讀課文
    (2)出示“傳奇”,齊讀 說說“傳奇”的意思。
    (3)為什么說“麋鹿的經(jīng)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4)討論交流,指導朗讀。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xiàn)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xiāng),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5)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是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四.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jīng)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jīng)歷。
    3.讓學生在了解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的過程中,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慣和傳奇經(jīng)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配樂朗讀第二、三段
    2.復述課文。
    3.簡單說說麋鹿的外形和傳奇的經(jīng)歷。
    二.精讀訓練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
    2.畫出描寫麋鹿在黃河灘涂自由活動的句子,結合第一幅插圖說說對在 晨霧中活動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為什么說大風自然保護區(qū)“是麋鹿野生放養(yǎng)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4.通過課文的第二、三兩段的描寫,我們對麋鹿已經(jīng)有了比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段,可以去掉嗎?
    5.有感情的朗讀的一段。
    三.課堂練習
    1.出示課文后第5題:默讀課文要點,再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 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
    2.交流復述方法。
    (1)結合插圖,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幾個部分的特點,介 紹它的體型及生活習性。
    (2)參照“麋鹿的傳奇經(jīng)歷”表介紹它的經(jīng)歷。
    3.練習復述。
    (1)同桌互相復述。
    (2)舉行“大風麋鹿自然保護區(qū)講解員”選拔賽。
    (3)師生評選。
    四.作業(yè)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課后練習3、4。
    3.收集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活動。
    教學反思:
    麋鹿的課件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理清課文脈絡層次。
    4、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抓住麋鹿的特點,辨認麋鹿,介紹麋鹿。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同學們看過《封神榜》這部電視劇嗎?認識劇中的人物姜子牙吧。話說在3000年前,有一天正是王母娘娘旳壽日,眾神仙紛紛紛紛挑選自己喜歡的動物坐騎趕去天庭拜壽,有的選美麗高雅的仙鶴,有的選兇猛有力的老虎,有的選忠厚老實的牛,有的選高大矯健的駿馬。姜子牙有點發(fā)愁了,他想,我該選什么動物坐騎呢?選狗選貓?太沒面子了吧,我可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大神了,應該有一種特別好的動物來做我的坐騎。他冥思苦想,忽然抬頭一看,有了,就是它——麋鹿(課件出示麋鹿的圖片)這么美麗的動物,大家想不想去了解了解?
    2、今天,就跟老師走進17課,去認識這種珍稀的野生動物—麋鹿。(板書課題:17麋鹿指導正確書寫“麋”)
    3、學生齊讀課題。
    4、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預習了,大家對麋鹿有什么認識呢?(指名說)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一)檢查字詞,感知內(nèi)容。
    1、預習的時候你讀了幾遍課文?這篇課文生字很多,通過預習,你們有信心通過老師的檢查嗎?
    2、我把課文的生字都結合在屏幕上的這三小段文字里邊了,請你按照自己的速度響亮地讀一讀。
    (多媒體課件出示):
    麋鹿俗稱“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獨具特色,傳說中它是姜子牙的坐騎。
    麋鹿是一種草食性哺乳動物,胎生,孕期長,生長慢,喜歡生活在氣候溫和、林茂草豐的沼澤環(huán)境中,常在水中覓食。
    麋鹿曾因在戰(zhàn)亂中慘遭殺戮,在故土銷聲匿跡。后來,在顛沛流離并幾乎要滅絕于歐洲時,英國的貝福特公爵深明大義,收養(yǎng)了世界上僅存的18頭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別墅──烏邦寺,由于飼養(yǎng)得法,麋鹿生長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頭麋鹿結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經(jīng)過長途跋涉,回歸故土,回歸自然。至今,麋鹿總數(shù)估計已逾千頭。
    3、結合以上這段文字,指導讀準生字字音,指導書寫跋涉、殖、沛等重點生字,(教師在黑板范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顛沛流離”“跋涉”等詞語,區(qū)別形近詞“放養(yǎng)、飼養(yǎng)”。
    4、指名說一說三小段內(nèi)容分別寫了有關麋鹿的什么內(nèi)容?老師一邊引導學生說一邊板書,再請學生讀出與之相對應的段落。(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傳奇經(jīng)歷)
    5、這三段話與這篇課文有什么關系呢?誰能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6、小結:有時候要把課文讀長,有時候也要把課文讀短,短到這樣的程度,有助于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麋鹿的外形、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
    (二)理清文章脈絡,指導學習第一段。
    1、這是一篇說明文,作者按照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jīng)歷一一向我們介紹,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并試著給課文分段。(指名回答)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并請學生說說本段寫了什么?(板書:生活的環(huán)境)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才適合麋鹿生活呢?讀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三、辨別麋鹿,了解外形。
    1、課文的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老師考一考大家的眼力,(多媒體出示一頭鹿)判斷是否是麋鹿?
    2、請舉手說“是”的同學解釋一下,為什么認為它是麋鹿?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結合課件理解“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3、表揚學生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點進行辨析,但是認錯了,圖中的這個動物,人們也稱它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馬非馬、蹄似牛非牛、尾似驢非驢,但它不是麋鹿。請你再仔細觀察一下這頭鹿和讀一讀這篇課文,從文章中尋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條,請簡要地記錄一條。
    4、小小組交流,形成小組意見。
    5、指導全班匯報交流。(多媒體課件出示)
    角——站著的時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動物中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6、你們所說的這些理由,都是麋鹿區(qū)別于其他鹿的顯著特點,作者緊緊抓住這些特點來寫了。這頭很像麋鹿的鹿叫“馴鹿”,看看馴鹿與麋鹿的區(qū)別吧。(多媒體課件出示馴鹿與麋鹿的對比圖。)
    四、圖文結合講解,了解麋鹿習性。
    1、想看更多的麋鹿嗎?但有一個交換條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個講解員一樣上臺來介紹麋鹿的主要特點,行嗎?(多媒體課件出示幾幅麋鹿圖)同桌先合作練習,再請同學上臺介紹其外形特點。
    2、提出講解要求:講解員應該具備很多素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能應付游客的提問。誰愿意當高級講解員?
    3、您能告訴我麋鹿為什么就能適應沼澤生活呢?
    4、您能告訴我麋鹿有哪些特點,可以用“最”字概括給我們聽嗎?
    5、為什么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呢?
    6、提問結束后集體朗讀第二部分內(nèi)容。
    五、總結質疑,布置作業(yè)。
    1、學了課文的第一、二部分,你知道作者在介紹麋鹿時按什么樣的順序寫的?(教師小結,進行寫法指導。)
    2、美麗的野生動物麋鹿從曾經(jīng)的頻臨滅絕到現(xiàn)在在大豐自然保護區(qū)自由自在地生活,它有怎樣傳奇的經(jīng)歷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它傳奇的經(jīng)歷中。
    3、當一個小講解員向家長或其他小朋友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4、抄寫課文生字。
    麋鹿的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3、激發(fā)學生熱愛的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
    1、抓住課文的要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具體介紹麋鹿的。
    2、介紹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色彩。
    教學模式
    啟發(fā)式
    教學類型
    新授課
    教學方法
    講授課
    課時劃分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詞
    二、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
    1、欣賞課本麋鹿插圖
    2、通過觀察圖片,大家任務麋鹿可愛嗎?生活的地方美嗎?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呢?請快速瀏覽。
    【討論交流】
    1、指生讀第一、二自然段
    2、“廣闊的土地,氣候溫和,林茂草豐”------大豐自然保護區(qū)優(yōu)良的環(huán)境,豐富的資源,適宜的氣候,的確是“麋鹿野生放養(yǎng)的理想場所”
    3、指導朗讀,讀出自由、靜謐的境界。
    4、為什么說麋鹿是“四不像”?
    【明確】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又被稱作“四不像”
    三、了解麋鹿的時候習性
    【過渡】麋鹿的外形這么奇特,它的生活習性和其它鹿會相同嗎?
    1、默讀三、四自然段,思考:麋鹿的生活習性與眾不同在哪兒?它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2、班級交流
    【明確】“草食性哺乳動物”、“它們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潛游和覓食……”、“自然繁殖力很低”
    3、學習寫法
    1)列數(shù)字:“一般雄麋鹿體重可達到250千克左右,……脫換一次”
    20作比較:“麋鹿角的各枝尖……指向前方”
    四、了解傳奇經(jīng)歷
    1、麋鹿有怎樣的傳奇經(jīng)歷?默讀課文第五--七自然段,標記關鍵詞句,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2、指名分段朗讀
    3、梳理傳奇經(jīng)歷
    1)有麋鹿----銷聲匿跡----120頭----幾乎絕跡----400多頭----39頭(數(shù)量)
    2)3000多年前----漢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時間)
    3)黃河長江中下游----北京南郊----英國----回到祖國(地點)
    4、出示:“從此,麋鹿結束了它們……新生活”
    1)聯(lián)系前文說說這個“新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
    2)引讀第一段
    5、指導朗讀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麋鹿這一動物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尤其是它的傳奇的經(jīng)歷,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意識到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能保護它,熱愛大自然。
    六、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
    2、完成《基礎訓練》
    3、寫兩條保護動物的標語
    麋鹿的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麋鹿是我國的一種珍惜動物,教育學生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jīng)歷。
    3.會認“榜、棕、孕、匿、厄、沛、衍”等7個生字,會寫“涂、榜、敏、捷、繁、殖、孕、匿、輸、基”等10個生字,掌握“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等詞語。
    二、教學重點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以及它的傳奇經(jīng)歷。
    三、教學難點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領悟到野生動物的命運往往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課前準備搜集有關麋鹿的傳說故事。
    四、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誰能說說我國有那些珍貴的野生動物? 出示圖片——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
    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種稀有的野生動物—麋鹿。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同桌互相讀課文,檢查識字情況。
    3.指名讀生字新詞,正音。
    認讀:榜、棕、孕、匿、厄、沛、衍
    讀詞:灘涂、敏捷、繁殖、銷聲匿跡、輸出、基金會
    4.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鞏固生字、新詞的讀音。
    5.、指導寫字。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 方法。如“輸”與“偷”“喻”比較
    三、精讀課文
    (一)請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跟同桌交流一下麋鹿的生活環(huán)境。為什么說大豐自然保護區(qū)“是麋鹿野生放養(yǎng)的理想場所”?
    ——土地廣闊、氣候溫暖、林茂草豐
    (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介紹了麋鹿的哪些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
    [意在給學生一個靜靜的場,自讀自悟。]
    外形奇特——“四不像”
    “更”字可以去掉嗎?為什么說“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這幾個部分各有什么特點?
    角——站著的時侯,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角也很長,站著的時候,角的各個枝尖都指向后方,這是它獨有的特點哦,因為其它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
    尾巴——鹿科動物最長的。
    蹄子——寬大、在沼澤中行動敏捷。
    毛色——夏季棕紅色、冬季棕灰色。
    作為大豐自然保護區(qū)的講解員,你如何向來賓介紹麋鹿?
    (三)為什么說“麋鹿的經(jīng)歷充滿傳奇色彩”呢?再讀課文。
    1 “麋鹿為什么會銷聲匿跡”令人奇怪,還有同學擔心今后這些麋鹿會不會有“銷聲匿跡”的可能。
    2 討論交流,指導朗讀。
    第一、麋鹿在我國出現(xiàn)最早,但后來竟銷聲匿跡了。
    第二,1865年后。特別是1900年,麋鹿慘遭侵略者的偷盜、殺戮。 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鄉(xiāng),并在祖國的土地上茁壯成長。 3 研究麋鹿的過去
    ⑴人為因素:
    麋鹿減少甚至到即將消失,關鍵于人,因為人們沒有愛惜它,任意去狩獵,去殘殺。
    補充:麋鹿不僅是先人狩獵的對象,也是宗教儀式中的重要祭物。特大的洪水帶來的災難。 得出研究結論:人類給麋鹿帶來了災難。
    ⑵人為環(huán)境因素:
    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氣候、溫度、以及沼澤地帶的濕地環(huán)境。得出研究結論: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是麋鹿生長的必要條件。
    ⑶社會因素:
    可惡的是國外侵略——外國人的發(fā)現(xiàn)和撰文介紹是麋鹿從國內(nèi)移居國外的導火線。也是麋鹿再次遇難的重要原因。 “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最后一群麋鹿慘遭厄運。
    “導致麋鹿坎坷命運”的原因不但有人為因素、環(huán)境因素、更有社會因素。
    得出研究結論: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是麋鹿乃至其他動物以及我們?nèi)祟惿娴闹匾獥l件。 從麋鹿多舛的命運,你領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護野生動物。二是野生動物的命運也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長大了要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強大、繁榮。
    [意在通過學習課文,滲透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總結:展示大豐麋鹿保護區(qū)畫面,由于人們的重視和保護,幾乎絕跡的麋鹿有了自己的家。
    (五)、布置作業(yè):
    1.把你知道的珍惜動物介紹給大家。
    2.收集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資料并開展交流活動。
    板書:麋 鹿外形奇特 命運坎坷
    麋鹿的課件 篇5
    網(wǎng)絡資源與語文教學整合(流程與設計):
    實施研究以課文文字信息為依托
    制定研究計劃1、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問題展開研究,這些問題可以是這上面的,也可以不是這上面的,但只要是自己想解決的。
    2、同學們,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什么幫助嗎?或者說我們該怎么解決這問題呢?
    3、教師幫助學生制定研究計劃。(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和誰一起研究,研究的步驟,研究結果怎樣反映)也可提供研究記錄表
    4、提醒大家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去尋求校外的有關專家去解決問題。1.自己選擇研究主題。
    2.學生提出解決方案:我想通過網(wǎng)絡來研究這些問題;我想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一起來研究這些問題;我想和**同學合作來解決這些問題。
    3.分組制定研究計劃。部署研究分工與步驟)
    讓學生根據(jù)研究對象的大小,可分工研究,最后由組長或者代表發(fā)言。
    (讓部分學生下載研究記錄。)學生個體活動,師生互動根據(jù)學生要求,自由結合,協(xié)作學習。
    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同時又為學生意義建構夯實了基礎。真正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學由疑開始”,“以學定教”新課程教育理念。
    制定研究計劃,指引研究方向,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突破時空,以網(wǎng)絡為橋梁,請教專家,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功能。
    提供網(wǎng)絡資源
    網(wǎng)上搜索信息
    整理與設計分析1.提供主題站,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上面提供搜索引擎。
    2.提供學習導航與學習幫助。
    3.通過網(wǎng)絡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提供適當幫助和個別輔導。1.在學習研究目標的指引下,利用教師推薦的站,通過超級鏈接轉入不同的知識點進行自主研究性學習。
    并完成小型研究報告。(思考怎樣反映研究你們的研究成果)
    2.遇到問題,通過網(wǎng)絡,詢問老師。學生個體活動,師生、生生互動網(wǎng)絡可以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環(huán)境,這為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提供充足的信息源。
    ——創(chuàng)設好一個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
    提供搜索引擎,拓寬信息源。
    繼續(xù)安排小型研究報告,旨在使學生運用已有信息釋疑、解疑,提高搜索篩選整理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自覺地在信息海洋中學習研究的習慣,從而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進一步培養(yǎng)探索新知的興趣。
    小組互助
    協(xié)同學習
    實施研究過程1.引導學生利用NetMeeting、聊天室、留言板等網(wǎng)絡工具進行協(xié)作學習,會話交流。
    2.圍繞主題設計能引起爭論的問題
    (設計能將討論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xù)問題)
    3.適時評價。
    4、教師參與小組研究。1.自由組合,分組學習,由各組長主持,收集問題,組織討論、交流,各抒己見,最后整理,準備向全班匯報。
    2.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收集到的資料、信息、數(shù)據(jù)等進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行主題研究,得出結論。(引導學生制作演示文稿、電子作文、自由繪畫、從而進一步建構學習者新的認知結構和知識系統(tǒng)。)學生個體活動,師生、生生互動利用網(wǎng)上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和協(xié)同學習,展開小組討論,集體匯報交流,著重體現(xiàn)了學生對問題深入全面的理解,語言表達能力的加強,思維條理性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合作,提高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間也相互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達到自我教育、相互學習的目的。
    使學習者群體相互交流、討論、協(xié)商,共同構建問題的意義。
    ——設計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
    ——信息的加工、改組、存儲過程。
    總結匯報
    交流深化利用網(wǎng)絡功能(BBS、論壇、留言板、上傳系統(tǒng)等)
    完成研究報告(電子作文,PPT等)
    實施匯報。1.教師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交流,除對交流起組織作用外,還對交流作點評、導拔,以保證交流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2.教師開辟信息上傳系統(tǒng),引導學生將學習成果上傳。
    有意制造辯論的交鋒,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會話與評價,指導學生語感訓練。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各自的興趣,選擇進入不同的研究主題,對問題展開交流、討論。
    期間,學生可以利用作品上傳系統(tǒng),遞交研究作業(yè)、或通過廣播運用自制的PPT進行介紹、或通過感情朗讀、自編解說詞、想想畫畫、電子小報(將其他同學的作品匯集)……將研究結果以多種形式展示,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
    生生、師生可以相互提問,相互啟發(fā),互相得益學生個體活動,小組交流,師生、生生互動通過網(wǎng)絡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行為上具有主動性,互動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從網(wǎng)絡廣泛的、海量的信息源中選擇他們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并按照他們各自所好自行設計學習成果,通過廣播展示,使學生個性充分張揚,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大大改變學生學習行為,多形式、多元化匯報,體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學生通過展開討論,將進一步體會維也納音樂之美,魅力之大。
    教師角色的定位:組織者、導航者、協(xié)作者。
    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展示自己的舞臺。
    在線交流
    成果評價
    1、感悟:
    動物與國家命運魂系一體,要振興中華,使國家更加強大;
    保護動物從我做起,爭當小小宣傳員;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
    廣告設計語
    總結:動物是人類的朋友。
    2、師生互動評價。學生說話訓練,將內(nèi)心的感受、體會或通過感情表白,或采用留言的方式呈現(xiàn)。
    完成研究報告
    評價:不僅包括過程與成果,更包括能力提高與否。學生個體活動,生生互動通過在線交流,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充分發(fā)表看法、觀點,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生互動評價。
    評價總結,再次深入展開研究,周而復始。我們可以對學生的產(chǎn)生的新問題再次展開研究,讓我們的研究再次深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再次延續(xù)展開新的研究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人生在發(fā)展,發(fā)展在研究。
    設計特色:
    通過思考,我覺得我的設計體現(xiàn)了以下特色:
    1、我們很多教師可能在開頭時會覺得本課研究主題散而亂,聰明的老師,相信此時也已經(jīng)意識到我這堂課“形雖散但神卻很聚”的特點了吧!我們不妨把這幾個問題拎起來,不都是麋鹿課文的拓展深化嗎?感悟麋鹿之神奇,動物保護之急切,生態(tài)平衡之重要。再說研究二,不是遵循著“麋鹿神奇——姜子牙神奇——封神演義神奇——我們中國人智慧神奇”我想這也是我們語文拓展閱讀的起點與歸宿吧。
    2、遵循了新課程標準,體現(xiàn)了較新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拓展了語文教學的領域,嘗試探索了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的思路,學語文不是僅語文,跳出語文學語文,真正體現(xiàn)出大語文的教學觀的教學思想。
    3、創(chuàng)設了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有足夠研究性學習支持的專題站。在網(wǎng)站建設上首先考慮了減肥的思想,架設了可供學生自主發(fā)展,自由展技的舞臺,構建了一個平等會話,協(xié)作交流的平臺。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積極為學生享受成功喜悅而服務。
    4、研究的主題于學生,貼近學生生活,迎合學生個性,遵循了問題從學生中來,又到學生中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