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根據(jù)精心挑選,為你帶來了題目為“導入語課件”的文章,記得把本文收藏起來以方便下次閱讀。一位好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就會早早準備好教案和課件。而這些教案和課件內容是老師自己完善的。只有當老師寫得越充分,課堂氣氛也會隨之變得更加熱烈。
導入語課件 篇1
“楚辭”:“楚辭”是屈原等人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詩體。(“??皆書楚語, 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保?BR> 十二、學習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
1.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3.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十三、課文小結:透過
①班固認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奔措x騷,遭憂。
②錢澄之認為:“離為遭;騷為擾動。擾者,屈原以忠被饞,志不忘君,心煩意亂,去住不寧,故曰騷也?!?BR> ③游國恩認為離騷即楚國古曲名《勞商》。
④林庚認為離騷即“牢騷”,“離”“牢”是雙聲字。
④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認為是遭受憂患的意思。 ⑤王逸認為是離別的憂愁?!啊峨x騷》者,猶離憂也?!?BR> 六、結合注釋,掌握文中重點實詞、重點虛詞的意義。
一、實詞及虛詞:
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偭:偭(miǎn)規(guī)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尤:忍尤而攘詬(罪過)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guī)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七、小結
八、作業(yè)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
九、板書設計
離騷
①班固認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已遭憂作辭也?!奔措x騷,
導入語課件 篇2
《藍色的樹葉》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了聽辯質疑的方法導入課文。
1、小朋友,我們來一次聽力大比賽,看看誰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師說四句話,說得對,你就鼓掌,說得不對,你就搖頭。
(1)、眾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
(3)、稱贊別人是一種美德。
(4)、書上長著藍色的樹葉。
2、第4句被你們否定了,能說說理由嗎?學生責疑:樹上怎么會長出藍色的樹葉呢?
3、是呀,書中卻有一篇文章課題就叫藍色的樹葉,(板書課題:藍色的樹葉)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我們趕緊打開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導語設計的目的:
這種聽辯責疑的導入方法,能較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導入語課件 篇3
師板書:化石
誰說說什么是化石?你在哪里見過化石?
生:學生有的舉手,有的思考,師指名回答。
生1:化石就是石頭。
生2:化石就是動物的遺體。師引導學生發(fā)言,然后師小結:
化石就是古代動物的遺體,埋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接著引導提問同學們:同學們,你們誰見過化石?
生1:我在博物館見過許多化石標本。導游阿姨向我們介紹了恐龍化石
生2:我讀課外書時讀到過介紹化石的文章。里面也列舉了大量的古代的生物化石
師小結:不管是我們見過的許許多多的化石,還是我們從書中了解的化石,他們對生物學家做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師接著用粉筆在化石前面加上一個活字,并且用紅色粉筆在活字的下面點上圓點,再找讀。引起思考:你們見過活化石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活化石》一課,看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生興趣盎然,馬上認真讀書找答案。
分析:該導入設計,可謂一石三鳥。
1、上課伊始,就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發(fā)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去學習,去思考,此謂一鳥。
2、教者在導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歸納了什么是化石,學生相互補充,同時又養(yǎng)成學生認真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聽說訓練相得益彰,此謂二鳥。
3、由化石導入了《活化石》一課的教學,水到渠成,可謂三鳥。
導入語課件 篇4
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我在板書課題之后設計了這樣的導語:
同學們,看著課題這六個字,我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激動人心的壯烈場面:五位八路軍戰(zhàn)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血汗交織的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喜悅,他們昂首挺胸,眺望遠方,邁著艱難而又堅定的步子向著懸崖的邊緣走去頓時,在那陡峭的狼牙山頂上、山谷中響起了這樣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這聲音壯烈豪邁,這聲音堅強不屈,這聲音驚天動地,這聲音氣壯山河!你們一定很想了解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的經(jīng)過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一石激起千層浪,簡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幾句話,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上,學生對英雄的敬仰,對敵人的仇恨之情在釋詞、析句、理段、明意的過程中放縱奔流,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導入語課件 篇5
教師用投影出示一組數(shù)字:30,200萬,52,1892,10,百。
學生讀一讀這組數(shù)字。
師:讀了這組數(shù)字,你們有沒有什么疑問?
生:我們這節(jié)是語文課,又不是數(shù)學課,老師為什么讓我們來認讀數(shù)字呢?
師:問得好。光讀這些數(shù)字確實讓人弄不懂,如果把這些數(shù)字放在這樣的一段話里面,你們就會明白一些了。(教師出示下面一段話)有這樣的一部書,用了30年的時間寫成,全書近200萬字,一共52卷,記載了1892味藥,先后被譯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種文字,流傳全世界,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這部書太不平常了。
生:我感到有一點自豪,因為這是一部中國人寫的書。
生:我想知道這是什么書?是誰寫的?
生:老師,我知道這部書名叫《本草綱目》,他的作者是李時珍。
師:對,是李時珍修訂了《本草綱目》這部書,他是明代的一位偉大的醫(yī)藥學家。
生:老師,我想,李時珍用三十年的時間才寫成功,那他一定吃了許多苦,一定有許多讓人感動的故事吧?
師:是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李時珍夜宿古寺》。(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導入語課件 篇6
《菜園里》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要求小學生能夠正確朗讀并背誦兒歌,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兒歌中出現(xiàn)的蔬菜,并且能記住它們的樣子、顏色。
【實例】
師:(把一個紙盒放在講桌上,指著紙盒)前幾天,老師到農(nóng)民伯伯的菜園去參觀,看見了一些蔬菜。我還采了一些帶回來,你們想看嗎
生:想。
師:看之前,你們得猜猜我會從盒子里拿出什么蔬菜。我來出謎語,你們猜。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再逐個出示根據(jù)課文兒歌內容改編的謎語。)
什么青青細又長(什么身穿綠衣裳什么高高打燈籠什么地下捉迷藏什么長個尖尖嘴什么越老皮越黃)
生:(搶答)豆角。(黃瓜、茄子、蘿卜、辣椒、南瓜)
(學生說出答案,教師就拿出相應的實物給學生觀察。)
師:菜園里,多有趣!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兒歌,好嗎
(朗讀兒歌,進入課文的學習。)
【分析】
對于孩子們來說,兒歌中所提到的蔬菜可能都是似曾相識,但并不一定十熟悉。特別是城里的孩子,可能沒有機會接觸菜園,對這些蔬菜也就沒有直觀的感受。因此,教師采用引導學生觀察實物的導入方法,借助實物引入,簡潔直觀,并能增加生活的氣息,易于為學生接受。老師采用編兒歌和猜謎語的形式引入課文,能充分調動學生朗讀、背誦兒歌的積極性。
導入語課件 篇7
同學們,大家都預習了課文,在你讀文之前,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讀完課文,你又想到什么?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同時給課文標上自然段。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相機正音,指導讀好長句子。
3、再讀課文,讀通句子,要求把每一句話讀正確,注意停頓,不讀破詞、破句。
4、在文中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教師檢查讀準字音的情況。
1、看圖1,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丑小鴨這個名字的由來。
2、看圖2,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丑小鴨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3、看圖3,說說此時丑小鴨的樣子,思考丑小鴨這時候會想些什么。
1、讀“可憐的丑小鴨”的段落。
(1)第二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丑”。
(2)第三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孤獨”。
(3)第四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害怕”。
(4)第五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羨慕”。
2、讀“可喜的丑小鴨”的段落。
(1)讀第六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幸運”。
(2)讀第七自然段:讀出丑小鴨的“驚喜”。
1、鞏固生字讀音。
2、交流認字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排演課本劇,或者閱讀安徒生的其他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
導入語課件 篇8
(一)
板書:家
師:哪個小朋友來讀一讀?你們還記得課文《家》嗎?
學生回憶
師生齊背:藍天是白云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
小河是魚兒的家,
泥土是種子的家。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
祖國就是我的家。
師:小朋友,你的家在那里?
生:我的家在妙橋。
生:我的家在橫涇。
生:我的家在陶橋。
師:小朋友,你家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家鄉(xiāng)。
板書:鄉(xiāng)
齊讀:家鄉(xiāng)
師:(示圖)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生:哇,真美呀!
生: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師:你能按順序說說哪些景物美嗎?
生:遠處山上種著許許多多的茶樹,近處粉紅色的桃花開了,像小朋友的一個個笑臉。
生:在房子的前面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河水很清澈,一群小魚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著。
師:你們說得真好。告訴大家,這兒是一個小朋友的家鄉(xiāng),他的家鄉(xiāng)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月亮灣。
指導讀準課題:月亮灣
[設計意圖]
月亮灣不僅是個美麗的地方,還是課文中我的家鄉(xiāng),而二年級的學生對家鄉(xiāng)這個概念是陌生的,所以我在設計導入時從復習一年級課文《家》入手,使學生既感到不陌生,又感到親切,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的家。在學生們一個個的告訴大家自己的家在哪后,我再一語道破家鄉(xiāng)的概念,學生印象深刻。然后引導學生從自己家鄉(xiāng)走入我的家鄉(xiāng)月亮灣,初步感受月亮灣的美麗。
導入語課件 篇9
師:(出示雨)認識這個字的同學請站起來。
生:(全體起立)
師:都認識,那大家一起來讀。
生:yǔ
師:讀得很準,請坐。誰能用雨組詞?
生:(一個接一個組詞)下雨、雨水、雨中、雨露、雷雨。
師:你能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嗎?
生:能。(生寫)
師:你的字寫得真漂亮。大家為他鼓掌!下面同學們閉上眼睛,聽一段與雨有關的錄音,看誰聽的最認真,并能把聽到的講給大家聽。
師:錄音聽完了,誰能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刮風和下雨的聲音。
生:我聽到打雷的聲音。
生:我還聽到了青蛙的叫聲。
師:青蛙什么時候發(fā)出的叫聲?
生:(想了一會)在雨停之后發(fā)出的叫聲。
生:雨停之后我還聽到了知了的叫聲。
師:(面向全體學生)這些聲音你們都聽到了嗎?
生:聽到了。
師:大家聽的真仔細,把錄音中所有的聲音都聽到了,太了不起了!可是,這段錄音缺少題目,你們愿意給它加題目嗎?
生:愿意。
師:那加什么題目合適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同學們商量商量。
師:想好的同學可直接站起來說。
生:我認為這段錄音的題目應是下雨。因為這段錄音有下雨的聲音。
生:我認為用雷雨。因為錄音中不但有下雨聲還有打雷聲。
生:我也同意用雷雨做題目合適。因為下雨有許多種,雷雨只是其中的一種,錄音中又打雷又下雨,所以用雷雨做題目好。
師: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沒有。
師:那好,(指黑板上的雷雨)我們就用雷雨做這段錄音的題目。
師:你們見過雷雨嗎?
生:見過。
師:那么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都怎樣呢?請同學們再聽一遍錄音,聽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時段的景色,同桌間、小組間可以互相說一說、議一議,喜歡畫畫的同學還可以畫一畫。(教師巡視并參與討論)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相信大家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已有所了解。你們知道嗎?有位叔叔親眼目睹了這場雷雨,并把它記錄下來,寫成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大家想知道他是怎樣寫的嗎?
生:想。
師:好,接下來我們就學習他的文章
評析:教學中,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愉快輕松的教學情境。利用卡片、錄音、等手段,通過組詞語聽錄音加題目說特點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眼、耳、口、腦并用。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去,而且激活了學生思維和想象力,同時又降低了教學難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導入語課件 篇10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里的一篇課文。故事生動有趣,容易引起孩子共鳴。
【實例】
(課前布置學生帶自己的成長記錄冊或小時候的照片)
師:有沒有同學帶來自己的成長記錄冊(翻開印有出生時孩子小手印、小腳丫的一頁)大家看,這是王平同學出生時手和腳的樣子?,F(xiàn)在請他用手比一比。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他的手長大了,都是當時的兩三倍了。
生:剛出生時我們特別小。
師:大家再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們在慢慢地長大,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
師:對!不僅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很多事物都在時時刻刻變化著。你們看,我們開學時種的花已經(jīng)開了,校園里的樹也長高了。孩子們,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分析】
生活小事中往往蘊藏著很深的道理。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學生接受,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思考。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將生活和閱讀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激發(fā)了學生對課文濃厚的學習興趣。
導入語課件 篇11
淺出、趣出、巧出
從《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的教學
欣賞薛法根老師導的藝術
有人說:高明的人把復雜的道理往簡單了說,無能的人把簡單的道理往復雜了講。這個說法很有道理。仿佛就是針對教師的教學而言的。教師的備課要深入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了解學生;教師上課則要淺出把深刻的道理清楚明白地說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日前聽了薛法根老師執(zhí)教的《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一課,深有感觸,薛老師就是前者。
一、淺出,化整為零。
師:看老師寫課題。(板書你把這條魚放掉?。R讀課題。
生:老師,你漏寫了必須兩個字。
師:(作奇怪而后無所謂狀)???是嗎?不就是兩個字嗎,意思不是一樣的嗎?都是把魚放掉嘛!
生:(迫不及待狀)不一樣的!
師:哦?什么地方不一樣啊?
生:有了必須是說一定要把魚放掉,和沒有必須不同的!
師:哦,對了。那我們把必須補上去一起讀。齊讀。
(學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爭取來的必須讀得特別響亮,語氣也自然隨之堅決堅定起來。)
師:這下對了吧?還有問題嗎?
(有些學生說沒問題了,老師示意再仔細看看題目。學生稍作觀察后便舉手)
生:你把感嘆號寫在引號的后面了,應該把它搬到引號里面。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是人物說的一句話,完整的話要有標點符號。
師:那引號表示什么呢?
生:用人物說的話來作為題目。
師:對,我們就應該這樣仔細地讀,對關鍵的詞和標點符號要特別留心。我們一起把課題再讀一下。
至此,學生對于課題的理解可謂深刻而全面。薛老師擯棄了傳統(tǒng)的讀題審題的套路,看似隨意卻精心設計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避免了枯燥單一的問答式,導在教材的關鍵處、學生思維的碰撞點,將教學內容的難點降低到盡可能小,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求異、逆向思維,真正啟動了學生的自主系統(tǒng),落實了新課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從而達到化整為零之效。
在初讀感知環(huán)節(jié)設計上,同樣體現(xiàn)了薛老師淺出的藝術。薛老師將詞語(詞組)以詞串的形式出示:
套上魚鉤甩起魚竿拋向遠處
劃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漣漪
恢復平靜覺察動靜一陣驚喜
小心翼翼拖出鱸魚
首先讓學生一組一組認讀,一邊讀一邊想想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再讓學生試著不看詞語讀。不知不覺中,學生對釣魚的大致過程已初步了解。
這一設計一改以前就詞語而詞語的教學,將詞語(詞組)置于一定的語境中,不僅極自然地解決了詞義的問題,更讓學生能從詞串所組成的整體上去把握內容,還為下文讓學生讀釣魚、變換角色說釣魚作了自然鋪墊,潛移默化,不露痕跡,這是好課所追求的境界。
二、趣出,有效內化。
怎樣才能讀好課文?這是所有語文老師最關心也最頭疼的問題。對此,薛老師自有辦法。
在請了三名學生讀釣魚的經(jīng)過這部分內容后,分別給學生打了99分(一處讀錯)、101分(讀錯主動糾正)、150分(被推薦的學生)。也許老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不是很滿意,也許老師還有更好的方法總之一切都顯得很隨意,老師提出聽老師讀,看老師可以得幾分?的請求。
老師很認真地讀完了這部分內容。
師:大家看看老師可以得幾分?有人提出149分,因為有一個地方讀得不好,當學生的回答不在點子上,
生:老師我給你打149.5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書有時慢有時快。
師:怎么有時快有時慢就不好呢?你憑什么給我打149.5分?我不服?。ㄟ@時的老師頑皮得象個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親和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許多學生紛紛舉手,有些學生的點評老不在點上,老師就故作生氣狀并大聲說:我不服!引導他們繼續(xù)尋找讓老師心服口服的分數(shù)和理由)
生:我覺得你可以得150分!
師:為什么?
生:因為你讀一陣驚喜的時候哇!你真的很驚喜!
師:謝謝!你是了解我的!驚喜的地方就應該讀出驚喜來
生:老師,我給你打200分,因為你讀書象講故事!
師:謝謝你,還是你最知道我!讀書就該像講故事一樣!
師:請同學們自己再練習讀讀,老師呆會兒再請大家來讀。
沒有指導朗讀的痕跡,但不知不覺中,學生不斷地接受著老師用不同的方式傳遞給他們的信息:讀書要抑揚頓挫,像講故事一樣,讀書要讀出字里行間的蘊涵的語氣和感情。老師不象老師,倒象個頑皮的孩子,為了一次不公平的得分斤斤計較,直至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真正實踐著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學生在這種平等、有趣的對話甚至爭論中真切地感受著課文所包含的情感,實實在在地內化著讀書的要求和方法。
三、巧出,水到渠成。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爸爸為什么要我把這條魚放掉。如果讓學生作為一個局外人去感受的話,很難達到一定的深度。薛老師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如果我是湯姆,我肯定會軟硬兼施,要讓爸爸同意我不放掉魚,你們信不信?
生:我信。
師:誰愿意來做爸爸,我做湯姆。
(學生積極性特高,當湯姆的爸爸,一個特級老師湯姆的爸爸,機會難得呀!)
老師選了一位。
師:你要請一個你的幫手嗎?他要在你最關鍵的時候助你一臂之力。
生:好吧。
兩名學生上臺。湯姆馬上進入角色。
師(湯姆):爸爸,好大的一條鱸魚!
生(爸爸):(遲疑片刻,馬上反應過來)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
師:(湯姆)憑什么放掉!這可是我從未見過的大鱸魚呀!
生:(爸爸)因為離釣魚的時間還差2個小時。
師:(湯姆)不就是兩個小時嗎!又沒人看到!這是就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生:(爸爸)沒人看到也不行!我們一定要遵守規(guī)定!
師:(湯姆),規(guī)定規(guī)定,規(guī)定是死的,人是活的!
生:(爸爸)你怎么能這樣!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那我們的社會不就亂套了嗎?照這樣發(fā)展下去,你將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師:(湯姆)真的一定要放?
生:(爸爸)必須要放!
師:(湯姆)那我放了?。浚ㄗ鞣鹏~樣)
生:(爸爸)你真是爸爸的乖孩子!
創(chuàng)設父子對話的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場上,在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一定會更投入,更積極主動地尋找理由,努力說服湯姆把鱸魚放掉。事實證明,這樣巧妙的角色轉化,輕而易舉地化解了本課的教學難點,而使之成為本課的一大亮點、一個高潮。
在本課結束之前,指導學生讀寫結合時,薛老師又自然而然地延伸剛才的話題,如果湯姆要把對爸爸的感激、敬佩的心情寫出來的話,他會寫些什么呢?此時,學生又成了湯姆,豐富的體驗使他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欣然提筆,一揮而就。這樣的讀寫結合可謂水到渠成。
很欽慕薛老師淺出、趣出、巧出的導的藝術,學生在他的課上輕松愉快,學有所得。同時給我們聽課的老師以莫大的啟示,教師不僅要備課進得去,更要上課導得出,學習導的藝術是關鍵。
導入語課件 篇12
《草原》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教材中一篇寫景的課文,草原的生活離我們學生的實際生活很遙遠,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如何一開始就能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從文中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呢
【實例】
一開始上課,教師就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同時播放歌詞中所唱到的遼闊草原的畫面:彩蝶紛飛百鳥唱,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看完后,教師用贊美的語氣朗誦描繪草原美景的歌詞,并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們也會由衷地發(fā)出贊嘆:草原上的景色真美?。≡趯W生的贊美聲中,教師引入課題:你們到過草原嗎想去草原看看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描寫草原風土人情的課文《草原》。(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分析】
在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聲中欣賞那一望無際的遼闊大草原,學生會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動。教師飽含激情的朗誦會進一步激起學生對草原的向往之情閱讀之前,學生的情緒已被吸引,他們會帶著一種渴望的心情去閱讀課文,去體會草原的獨特風光。
導入語課件 篇13
記得在上《雨后》這篇課文的前幾天,正是春雨綿綿。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聽說上周有些小朋友的鞋子弄濕了,是怎么回事???大家馬上搶著說,他們去踩水塘了,老師說的不能踩水塘的。還有幾個男生羞愧地低下了頭。我就請那幾位踩水塘的學生說說當時的心情怎么樣?他們一開始還不好意思說,生怕我責怪??吹轿也]有責備的意思,膽子就放大了,越說越是起勁,把踩水時的激動、高興一覽無余地表達了出來。我再請其他沒有去踩水塘的小朋友說說聽見他們這么說以后,心里會怎么想。很多學生說很羨慕他們,真恨不得馬上就去踩水塘。這些都是小孩子真實的想法,我當然不能打擊他們。然后我就引導大家去看書上的圖片,圖上的小朋友是什么季節(jié)去玩水的,在哪里玩水,他們玩水的時候有沒有穿鞋子。經(jīng)過很愉快的討論以后,再開始學習課文。
通過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的結合,學生充分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美好。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對于小哥哥當時緊張、歡喜、興奮、驕傲和小妹妹小心翼翼、羨慕哥哥的心情,體會起來就簡單多了。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玩要掌握方法,要安全地游戲。
導入語課件 篇14
師(板書雨):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雨的資料。
生1:我收集到的是古詩《春曉》
生2:我要唱一首歌曲《小雨沙沙沙》
生3:我也收集了一首古詩《清明》
師(放錄像):請大家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聽到的是一種什么聲音?
生1:知了鳴叫的聲音;
生2:雷聲;
生3:雨聲;
生4:雷雨交加的聲音。
師:請各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怎樣給這段音樂加一個題目?
生1:雷陣雨;生2:雷雨交加;
生3:傾盆大雨;生4:春雨的色彩;
師:用春雨的色彩起名,合適嗎?
生1:不行。春雨的特點是細雨濛濛,而我們從錄像中聽到的雨聲很大。
師:有一位叔叔給這段音樂起了一個名字--雷雨。(板書雷)
齊讀課題。
師:雷雨是在什么季節(jié)下的?
生:夏季。
師:夏天下雨時有什么特點?
生1:烏云密布。
生2:雷聲隆隆。
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就像整臺戲的序幕,也仿佛是優(yōu)美樂章的序曲。如果設計和安排得當,就能引發(fā)學習興趣,引人入勝,收到先聲奪人的奇效。課伊始,陳琳琳老師非常親切、自然的口吻要求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關于雨的資料。如古詩、歌曲等讓學生在詩中、歌中感受生活。接著放錄像,讓學生閉上雙眼,邊聽音樂邊感受一下聽到的是什么聲音,如何給這段音樂加上題目。陳老師采用了樸實而又新鮮的教學手法進行導入,不僅融洽了師生的關系,而且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學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真實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自然地,學生對這位老師,對這節(jié)課就充滿了興趣。在導入過程中,陳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即時評價。在學生回答用春雨的色彩起名時,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并及時改正,而非老師的直接灌輸。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用足夠的耐心去關注與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