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1000字集錦

字號:


    以下內容“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為我們收集整理。隨著開學月的到來,新學期開始了,教師們要有新的教學目標和計劃。教學計劃有助于新手教師對于教材和知識點的把握更有力度。不妨參考一下本文,希望你喜歡!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證明方法
    2、結合具體例子了解逆命題的概念,會識別兩個互逆命題、知道原命題成立其逆命題不一定成立。
    教學重點、難點:進一步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溫故知新
    1、你記得勾股定理的內容嗎?你曾經(jīng)用什么方法得到了勾股定理?
    (由學生回顧得出勾股定理的內容。)
    定理: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二、 學一學
    1、問題情境:在一個三角形中,當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時,我們曾用度量的方法得出“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結論,你能證明這個結論嗎?
    已知:在ΔABC中,AB2+AC2=BC2
    求證:ΔABC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講解證明思路及證明過程,引導學生領會證明思路及證明過程,得出結論。)
    結論: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議一議:
    觀察下列三組命題,它們的條件和結論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么它們相等。
    如果兩個角相等,那么它們是對頂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那么他一定會發(fā)燒。
    如果小明發(fā)燒,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三角形中相等的邊所對的角相等。
    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對的邊相等。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成對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關系,歸納出它們的共性,進一步得出“互逆定理”的概念。)
    3、關于互逆命題和互逆定理。
    (1)在兩個命題中,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稱為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稱為另一個命題的逆命題。
    (2)一個命題是真命題,它的逆命題卻不一定是真命題。如果一個定理的逆命題經(jīng)過證明是真命題,那么它也是一個定理,這兩個定理稱為互逆定理,其中一個定理稱為另一個定理的逆定理。
    (引導學生理解掌握互逆命題的定義。)
    4、練習:
    (1) 寫出命題“如果有兩個有理數(shù)相等,那么它們的平方相等”的逆命題,并判斷是否是真命題。
    (2) 試著舉出一些其它的例子。
    (3) 隨堂練習 1
    5、讀一讀“勾股定理的證明”的閱讀材料。
    6、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你都掌握了哪些內容?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互逆定理的定義及相互間的關系。)
    三、 作業(yè)
    1、基礎作業(yè):P20頁習題1.4 1、2、3。
    2、拓展作業(yè):《目標檢測》
    3、預習作業(yè):P21-22頁 做一做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2
    新的學年又開始了,在去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數(shù)學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為了在新學年里,繼往開來,發(fā)揮優(yōu)勢,彌補不足,為了使八年級數(shù)學成績能有所提高,取得更大成績,特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在校長室及教務處的領導下,堅持學校制定的“以教學為中心,把質量當根本”的原則,使學生切實學好從事現(xiàn)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所必需的數(shù)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能否升學。本人所教八年級2班,學生無尖子生,中等生多,有三分之一的學習不愛學習,問題較嚴重,要想獲得理想的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缺補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yǎng)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紹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質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條件。更多的注重學生推理意識的建立和對推理過程的理解,學生在直觀認識和簡單說明理由的基礎上,從幾個基本事實出發(fā),比較嚴格地證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質,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條件。
    第十二章,軸對稱立足于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學活動經(jīng)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從整體的角度直觀地認識并概括出軸對稱的特征,通過逐步分析角、線段、等腰三角形等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實數(shù)主要包括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以及實數(shù)的有關概念和運算。
    第十四章,一次函數(shù)通過對變量的考察,體會函數(shù)的概念,并逐步研究其中最為簡單的一種函數(shù)——一次函數(shù)。了解函數(shù)的有關性質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數(shù)觀點認識現(xiàn)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在教材中,通過體現(xiàn)“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概念、規(guī)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讓學生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抽象出函數(shù)以及一次函數(shù)的概念,并進行探索一次函數(shù)及其圖象的性質,最后利用一次函數(shù)及其圖象解決有關現(xiàn)實問題。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在形式上國求突出:整式及整式運算產(chǎn)生的實際背景——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問題“符號化”的過程,發(fā)展符號感;有關運算法則的探索過程——為探索有關運算法則設置歸納、類比等活動,對算理的理解和基本運算技能的掌握——設置恰當數(shù)量和難度的的符號運算,同時要求學生說明運算的依據(jù)。
    四、教學措施
    1、課堂上注重學生動手能力,排除學習中的障礙。
    2、認真?zhèn)湔n,精心授課,抓緊課堂四十分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抓住關鍵,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5、教學中注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險究學習。
    五、教學進度
    時間 教學內容
    一周 (9.1——9.7) 檢查作業(yè) 復習舊知 講解11.1
    二周 11.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三周 11.3角平分線的性質、小結
    四周 12.1節(jié) 軸對稱
    五周 12.2作軸對稱圖形
    六周 國慶放假
    七周 12.3 等腰三角形小結
    八周 13.113.2
    九周 13.3節(jié) 小結
    十周 期中復習
    十一周 期中考試
    十二周 14.1
    十三周 14.2
    十四周 14.314.4
    十五周 第十四章復習
    十六周 15.115.2
    十七周 15.315.4
    十八周 第十五章小結
    十九周 期末復習
    二十周 期末考試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目標及要求:
    1、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重點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其運用,難點是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和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運用。
    2、因式分解的重點是因式分解的四種基本方法,難點是靈活運用這四種方法。
    3、分式的重點是分式的四則運算,難點是分式的四則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4、相似三角形的重點是成比例線段的概念及應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難點是靈活運用比例線段和相似三角形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
    5、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處理的重點是調查方法的運用,難點是幾個概念的理解、區(qū)別和應用。
    6、證明(一)的重點難點都是命題的推理認證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六章。
    教研專區(qū)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
    第一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主要內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運用。第二章《分解因式》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因式分解與整式的乘法之間的關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實質,最后學習因式分解的幾種基本方法。第三章《分式》本章通過分數(shù)的有關性質回顧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法則,并在此基礎上學習了分式化簡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第四章《相似圖形》本章通過兩條線段的比和成比例線段等概念的學習,全面探索的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性質與識別方法。第五章《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處理》主要是概念的理解與運用。第六章《證明(一)》本章的主要內容是命題的相關概念、分類及運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是九年義務教育的重要學段,也是初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習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將來能否升學。我所帶的班,相對數(shù)學而言,課堂氣氛有時好,有時又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意識淡漠,態(tài)度不端正,基礎較差,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四、措施:
    1、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各方面工作。鉆研課標,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上課;認真批發(fā)作業(yè),及時輔導。
    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發(fā)揮教學設計的教育性,培養(yǎng)認同感和成就感,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興趣。
    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總體來看,成績不太理想。在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學生能夠透徹理解知識,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也較為清楚,但個別學生連簡單的基礎知識還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績較差。在學習能力上,一些學生課外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差,向深處學習知識的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邏輯思維能力,計算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以提升學生的整體成績;在學習態(tài)度上,絕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全神貫注,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證明》本章將證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有關的一些結論,證明線段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的有關性質,將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進一步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數(shù)軸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應用;通過具體實例滲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數(shù)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和應用。
    第三章《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本章將在小學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探索平移,旋轉的性質,認識并欣賞平移,中心對稱在自然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分解因式與整式的乘法之間的關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實質,最后學習分解因式的幾種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與分式方程》本章通過分數(shù)的有關性質的回顧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法則,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分式的化簡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能解決簡單的實際應用問題。第六章《平行四邊形》本章將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與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還將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的規(guī)律;經(jīng)歷操作,實驗等幾何發(fā)現(xiàn)之旅,享受證明之美。
    三、本學期教學內容目的要求,重難點
    第一章主要讓學生經(jīng)歷證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圖形性質與判定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推理能力;
    第二章主要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發(fā)現(xiàn)不等關系,進一步體會模型思想,體會不等式,函數(shù),方程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三章主要讓學生經(jīng)歷平移與旋轉的認識及應用的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增強觀察,歸納,抽象,概括等能力;
    第四章主要讓學生體會因式分解的意義,體會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第五章主要讓學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質,能用分式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模型思想;
    第六章主要讓學生探索并證明平行四邊形的有關性質與判定及多邊形的內角和,外角和公式,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推理能力。
    重點:
    (1)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能證明線段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應用。
    (3)掌握平移,與旋轉的規(guī)律,中心對稱的特點,能進行簡單的圖案設計。
    (4)掌握分解因式的兩種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
    (5)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
    (6)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能掌握運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難點:
    (1)命題的推理論證,對定理的理解和應用。
    (2)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和熟練運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
    (3)能掌握平移旋轉的特點,會動手畫圖。
    (4)提公因式法與公式法的靈活運用。
    小編精心推薦數(shù)學教師工作計劃 | 數(shù)學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