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精選7篇)

字號:


    經(jīng)過小編的反復(fù)打磨和精準(zhǔn)修改我們呈現(xiàn)了最新的“《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作品名的優(yōu)秀觀后感都有哪些特點呢?觀后感是一份奇妙的禮物一份被藝術(shù)啟發(fā)的禮物,觀后感可以更好地幫我們領(lǐng)悟劇中的內(nèi)涵和深意,感激您花費寶貴的時間閱讀本文!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一】
    電影《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國產(chǎn)動畫片,制作了3年時間。導(dǎo)演謝君偉說:“長安代表著理想,三萬里就是現(xiàn)實與理想的距離,不管對電影里的李白和高適還是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都是如此”。
    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收獲是,讓我對李白有了一個立體的認(rèn)識,尤其是李白的性格。一個人的人生際遇是時代大背景和個人性格綜合作用下的結(jié)果,李白如此、高適如此,我們每個人亦如此。
    李白才華橫溢,年輕的時候也非常想為國效力,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yè)。但是因為家庭出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想被伯樂舉薦又遭碰壁,于是變得狂放不羈,紙醉金迷。我們經(jīng)常用智商和情商來形容一個人,李白應(yīng)該屬于智商特別高,但情商較低的那類人。李白對朋友大大咧咧,自己對朋友發(fā)出的邀請,事后可能忘得一干二凈。李白有點像長不大的孩子,肆意揮灑自己才華的同時,自己的個人生活卻總是處理不好。
    另外一個讓我感動的點是高適和李白之間幾十年不離不棄的友誼。雙方可以10年不聯(lián)系,但是只要聽到對方的消息或者遇到對方,內(nèi)心這種油然而生的喜悅感讓我動容。李白和高適性格差距這么大,但一點也不妨礙兩個人的友誼。這種互相鼓勵、互相切磋,總是替對方著想的友誼彌足珍貴。
    李白這樣的天才,我們只能去仰慕。高適的`故事似乎離我們普通人更近一點。高適不輕言放棄又耐得住寂寞的性格,讓他每天都成為更好的自己。當(dāng)機會來臨的時候,做出了一番自己事業(yè)。另外高適的價值觀也非常正,他的代表作品《燕歌行》這兩句:“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讓前線腐敗的將軍很不舒服。
    世上本來多苦難,在遭受苦難的同時,如果能收獲類似李白和高適之間這樣的友誼,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努力尋找到這種最深厚的友誼。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二】
    今天王老師帶我們?nèi)タ戳穗娪啊堕L安三萬里》,非常感動。我想寫一篇觀后感,保留、紀(jì)念。
    這是一篇關(guān)于高適的電影,他把他和李白青年時期和老年時期度過的時光都演了出來,一絲不漏!
    77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正式爆發(fā),主要由于安祿山以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和御史大夫的身份叛變,帶著其他叛國的人建立了燕國,高適他沒想到安祿山居然是這種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幾年后,李白投靠了永軍,高適很生氣,就想問一問李白是怎么想的?忽然一陣腳步聲傳進了高適的耳朵,一個穿著白衣服的人被推了進來,喲,這不是李白嗎?高適的書童走上前,拉開窗簾高聲問道:“你看看,江夏都被毀滅成什么了?你還敢回來,太無恥了吧!”說完,李白就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想出也出不來了。
    之后,敵人又來打仗,唐軍奮力反抗,可是等來的卻是快要全軍覆沒的景象,士兵們累得連氣都不想出了,可是敵人可不管這些,繼續(xù)騷擾唐。高適見了這些,忍無可忍,用了李白曾經(jīng)交給他的辦法,偽裝到自己都認(rèn)為是真的'地步,帶著程公公把他以前放棄堅守的一座城奪了回來,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最喜歡,最感動的地方,我懂得了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內(nèi)涵,知道了永不放棄,一直努力,就可能反敗為勝,取得最后的勝利。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三】
    今天,老師帶我們看了一部文學(xué)電影——《長安三萬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膫ゴ笤娙说纳硎溃约笆⑻茣r期到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巨大變化。盛唐時期,唐朝一片繁榮,百姓安居樂業(yè),但安史之亂后,戰(zhàn)火紛飛,整個長安城陷入一片混亂……
    這部電影給我感觸很深。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李白醉酒后,詩興大發(fā),作詩《將近酒》時的想象。想象他和好友一起乘著白鶴,飛入星河,飛入詩詞的天地,盡情飲酒作詩,感受詩詞的浪漫。
    最讓我難過的.是高適因為自卑而有些口吃,讀書也不是很成功,不像李白那樣才華橫溢。但他還有武藝在身,怎料在岐王府為玉真公主表演武藝時,卻被公主嫌棄,被他人嘲笑,就在這時他意識到自己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但他從不放棄,最后成了有名的大將軍,率領(lǐng)軍隊打敗敵人。
    這部電影絕不僅僅為我們展示了唐朝興衰的畫卷,還讓我了解到了“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圣”杜甫的光輝一生。這真是一部有意義而且有價值的電影。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四】
    7月8日,《長安三萬里》電影上映了,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一路上我都很期待,因為我想一睹那些唐代文人墨客的風(fēng)采,想看看是怎么樣的李白才能寫出那么多優(yōu)美的詩歌、詞曲。
    電影主要是講高適回憶他跟李白的種種往事,性格迥異的高適和李白從青年時偶然相識,之后的十年,乃至一生都算是知己了。影片中提到的詩人有很多,如王維、王昌齡、杜甫、孟浩然等等。影片的接近尾聲的時候主要是講高適借用李白教他“相撲”時候的戰(zhàn)術(shù),以假亂真誘騙吐蕃大軍,來了個“甕中捉鱉”,最后吐蕃大軍全軍覆滅,守住了長安。
    高適卻沒有貪戀權(quán)貴,把戰(zhàn)功讓給了接替他的`下一任將軍。這種高風(fēng)亮節(jié)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李白的性格屬于那種瀟灑不羈的,我很羨慕他的才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出優(yōu)美的佳句。影片中提到他的詩有很多,比如《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fā)白帝城》等等。我最喜歡的是《將進酒》里面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以后我要好好的品味每一首古詩,認(rèn)真仔細(xì)的體會每首詩的意思,多多了解詩人當(dāng)時寫詩的心境。希望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能寫出一首“千古流傳”的佳作。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五】
    我和好朋友趕在放映季的最后一天,火急火燎的跑去觀看了號稱“追光動畫十年之作”的《長安三萬里》。本來,我覺得這么一部大制作,電影院應(yīng)該擠得人滿為患、水泄不通才對,可沒想到,偌大的放映廳,算上我們仨,一共才十個人左右?!?,真是太爽快了,好像包場一樣!言歸正傳,這部電影的內(nèi)容還是很有趣的,不愧是十年力作!我不是專業(yè)的影評人,我對一部電影評價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就是看他是否能打動我。只要在某個情節(jié)能夠觸動我的心弦,引起共鳴或者思考,這對我就算一部佳作!而《長安三萬里》正是能夠不斷撩撥我的心弦的一部電影作品!
    故事線主要圍繞著唐代邊塞詩人高適的一生,以及他與李白貫穿一生的.友情展開的。故事內(nèi)容緊密連續(xù),把高適無奈彷徨的早年境遇,與李白才華橫溢、豪情萬丈、而又恣意揮霍玩樂的人生形成了對比。
    人到中年之后,高適和李白都嘗遍了人生百態(tài),受過挫折,受過褒獎,體會過人生的無常。當(dāng)年意氣風(fēng)發(fā)的蓬勃少年,曾經(jīng)滿懷豪情到長安尋求人生夢想,此時卻都被蹉跎了情懷。半百之年,李白選擇了入道,不再受凡塵間事情所煩惱。而高適則是選擇從軍,入了哥舒翰的帳下,為國家繼續(xù)盡心盡勞。影片運用對比的語言,展現(xiàn)了高適晚年終于一展宏圖,平定安史之亂后路過揚州討伐永王,此時的揚州已經(jīng)是一片斷壁殘垣,與當(dāng)年盛唐時錦繡繁華的歌舞場形成強烈對比,在戰(zhàn)爭摧殘后的城市,已經(jīng)不復(fù)當(dāng)年欣欣向榮、煥發(fā)生機模樣,這也折射出李白暮年的心境和境遇,早已不再是當(dāng)年的蓬勃少年。
    李白的浪漫和豪情都給了璀璨的盛唐,他和賀知章、張旭、王維、杜甫們在錦繡長安斗酒十千,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高適胸中的錦繡交付給了塞北邊疆,千里黃云,北風(fēng)吹雁。
    電影中,我在李白身上,看到了浪漫的豪情萬丈,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和渺小。從高適的身上,我卻看到了一個人一生的家國情懷。高適和李白比起來,并不是天縱奇才。他對詩文沒有太多執(zhí)念,他所想的就是馳騁疆場,上陣殺敵。他踏踏實實,堅守著與李白的一年之約,與哥舒翰的十年之約,直到晚年終于得償人生所愿。他在自己的時代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同時,這部電影還讓我覺得古代過于森嚴(yán)的等級制度,對于下民們的機遇太過不公平。李白早年“行卷”,就因為是商人之子,也就是所謂的“下民”,就直接被拒之門外,報國無門。在皇宮權(quán)貴們的宴席上,像高適這樣武功卓絕的“下人”們也只能將自己多年的努力用來博那些達官權(quán)貴們一笑,祈求他們的推薦。
    當(dāng)然,這部影片是充滿浪漫主義情懷的,用豪情萬丈的情懷和錦心繡口的詩篇,表現(xiàn)了其實很殘酷、血腥、動蕩的年代,讓人在快樂的氛圍中還能窺見十分深刻的現(xiàn)實主題。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六】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追光的動畫,也在一部部的追光動畫中見證了國漫的巨大進步。對于《長安三萬里》,我期待了整整兩個月。今天看了下來,168分鐘,每一分鐘都是如此美麗和珍貴,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不愧是追光,不愧是國漫巔峰,感謝它不僅給了我視覺上的國風(fēng)享受,還帶我穿越回到了唐朝,見證了高適和李白的一生。不知是作為語文老師的敏感,還是對文學(xué)歷史的熱愛,中間高潮部分讓我淚流不止,那些優(yōu)美經(jīng)典的唐詩總會穿越千年來到眼前,再次打開我的心扉。
    浪漫的不只有愛情,還有一輩子的好朋友。
    我們的人生能有幾個知己?在古代,車馬很遠,書信很長的年代,又是怎樣來維持友情?李白和高適在年少時相遇相伴了一段路,中間因為各自的志向紛紛道別。大鵬一日騰飛起,他們以詩為交。當(dāng)李白隨性一句和高適相約揚州,高適卻銘記在心,如約而至,盡管那時李白已經(jīng)小有名氣,身邊也有不少好友,但是他仍然不忘高適,把高適當(dāng)作最好的朋友。當(dāng)李白家中突變,顛沛流離,大病初愈后的第一時間,他第一個想見到的人卻是高適。當(dāng)李白在長安名聲赫然時,仍不忘邀請高適來長安幫助他成就功名。人生譬如朝露轉(zhuǎn)瞬即逝,他們再次遇見時,李白早已落魄。高適卻不畏朝廷,解救了李白,安頓了李白夫人。他們的友情很短,短到陪伴彼此的時間只有那么幾次。他們的友情很長,長到彼此銘記了一輩子,守護了一輩子。
    《將進酒·君不見》,究竟是什么打動了我?
    《將進酒》在我的記憶中,還是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激憤伉儷的為我們誦讀。今日在見證了李白的一生后,再次誦讀《將進酒》,讓我仿佛身臨其境,置身其中,和李白一起站在黃河邊上,把酒飲歡,感嘆人生世事變幻無窮。電影里這一段可謂是經(jīng)典、震撼,直擊我心,讓我淚流不止。
    當(dāng)李白在官場失意時,把酒飲歡。酒醉之時,與一行知己高適、杜甫、岑夫子、丹秋生駕鶴升天,奔向九霄,星光作伴,好友相陪,這個畫面每一幀都是那么美,美如仙境。我感嘆文字的偉大力量,時過千年,經(jīng)典的文學(xué)作品依然穿越時空,打動著我們。“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中央民族大學(xué)裴雯教授解讀到《將進酒》,正如追光電影所要表達的意思一樣,李白不只是豪情灑脫,也不是頹廢低迷,他是有著浩如煙海的'憂郁和憤怒的情緒。戴建業(yè)老師解釋到,李白是伴隨高度的自信和徹底的自卑,無邊的歡樂和無盡的憂傷,摒棄富貴與獵取共鳴,曠達放縱與堅定執(zhí)著,他給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充滿著力量!或許每個人的一生都應(yīng)該有一首屬于自己的《將進酒》,盡管我們對待人生有著無盡的憂郁和憤怒,但是我們總要往前走,總要去追求我們?nèi)松囊饬x。一起須盡歡吧,因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都可以有專屬自己的長安夢,都可以綻放光彩。
    電影雖然講述了唐朝的由盛而衰,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鮮明的人物色彩。李白、高適、杜甫、王維、李龜年、張旭、丹丘生等詩人,每個人物性格特點截然不同,但是他們都在那個時代綻放了自己的光彩,與詩消遣,與酒美談,成就了一篇篇名作,這無非是一場盛宴。我一直記得我的研究生導(dǎo)師告訴我的“differentisgood!”,是呀,“不同的”就是“好的”,何須去在乎你是否和別人一樣,專注做自己,你就是你自己,你也可以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長安三萬里,正如唐朝的詩人一樣,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安,這是我們的理想,是我們最向往的地方。三萬里是我們追尋理想的距離,或許不止三萬里,或許超過三萬里,不管路途如何艱難,這是我們此生的追求!
    《長安三萬里》觀后感小學(xué)生【篇七】
    長安,一個盛唐時期的名城,它以其繁華和輝煌,留下了無數(shù)的傳說和故事。其中,李白作為一位騷人詩仙,更是為這座城市增光添彩。而在《長安三萬里》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李白人物形象的再現(xiàn)。然而,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后,我對李白的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沖突,感到非常深刻。
    電影中的李白,在我看來是一個執(zhí)著追夢的人。他和高適約定每十年重逢一次,一方面是為了能夠相互監(jiān)督,一方面也是為了見證彼此的成長和進步。在這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情中,李白始終懷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只巨大的大鵬鳥。然而,在現(xiàn)實中,改朝換代,他的夢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越來越遠。即使他在朝廷中有一些微不足道的職位,但這些對于他的夢想來說并沒有任何幫助。
    一幅像李白這樣的才子畫美好未來的圖景在這場權(quán)力轉(zhuǎn)移、思想不自由卻又充滿機會的爭奪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他在這個幸福與悲哀同在的世界里把此生獻給了文化,但這種貢獻在當(dāng)時尚未獲得應(yīng)有的重視。李白所被賦予的職位,只是為了將他安排在宮廷政治的特定角色中,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才華橫溢之人的獎勵。在這個時代,李白的詩歌被政治利益所束縛,根本沒有得到它應(yīng)有的欣賞和發(fā)揚。
    在李白走過的那三萬里長安,他所遇到的一切都是反差分明的。繁華與浮華并行,天子與百姓的巨大落差,他的才華卻被邊角化了。就像高適所說的那句話:“李白,文士之能,儒道之間,其地位尷尬,非比尋常。”即便如此,李白始終保持著對未來的信心和對夢想的'執(zhí)著。他從未忘記自己想要成為一只自由飛翔的大鵬鳥,即使他已經(jīng)身在政治漩渦之中。
    在電影的結(jié)尾,李白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他終于成為了一只大鵬鳥。但是,這一切都是虛幻的,這只大鵬鳥只是李白內(nèi)心深處的夢想。他并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因為現(xiàn)實已經(jīng)把他束縛了起來,讓他無法真正地實現(xiàn)所夢想的自由。
    長安三萬里,是李白執(zhí)著追夢的過程,是他與現(xiàn)實之間的對抗,也是他心中一直燃燒著的火焰。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充滿夢想的李白,也讓我們思考到自己的夢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人的心靈需要夢想,但現(xiàn)實也需要面對。夢想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但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不斷努力,堅持向夢想靠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