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推薦的這篇“吃飯中班教案”文章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相信您會在本文中收獲到不少有趣的觀點和靈感。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離不開老師辛苦準備的教案,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師編寫教案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對教學質(zhì)量的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
吃飯中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nèi)容,養(yǎng)成不挑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2、豐富形容詞,學習疊詞的用法。
3、在教師的幫助下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兒歌課件。
2、米飯、餃子、面條、饅頭、包子、蛋糕、青菜、水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孩子們,要開飯啦。大家看看,廚師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用好聽的形容詞說出食物的特點。如白白的米飯、長長的面條等。
二、學習兒歌。
——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吃飯歌》。
——教師拿出相對應的食物圖片,請幼兒說出對應語句(如:米飯白白)
——教師帶領幼兒朗讀兒歌。
——鼓勵幼兒根據(jù)歌詞編動作。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讀邊做動作。
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要營養(yǎng)齊全才能長得好,長得快,所以大家不要挑食,樣樣食物都吃,才能吸收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
三、創(chuàng)編兒歌。
——師:如果你是廚師,請還會為小朋友準備什么好吃的?請你模仿兒歌說一說吧。(如蘋果紅紅,香蕉彎彎)
——教師和幼兒朗誦仿編的兒歌。
活動應變
食物圖片可以用幼兒的食物玩具代替,更能吸引幼兒。在朗讀兒歌時可以讓幼兒手拿食物念兒歌并做吃的動作。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常用的疊詞,例如:快快樂樂、大大小小等等。疊詞的形式可以是AAB、ABB、AABB等。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投放食物圖片或玩具,鼓勵幼兒邊“吃”食物,邊念兒歌。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主題展示區(qū):將幼兒的進餐照片布置成“我不挑食”展區(qū)。
家園同步
1、用幼兒用書復習兒歌《吃飯歌》。
2、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創(chuàng)編兒歌。(如:橙子圓圓、糖果甜甜等)
隨機教育
吃飯的時候,鼓勵幼兒不挑食,以便身體吸收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
相關鏈接
觀看電視節(jié)目《智慧樹》,餐桌禮儀相關片段。
附錄:《小熊拔牙》
有個貪吃的小熊,它最喜歡吃甜食了,每天都吃很多的甜食,星期一吃很多很多的糖果,星期二又吃很多很多的冰淇淋,星期三又吃很多巧克力,星期四又吃甜餅和蛋糕,小熊每天都吃很多的甜品,星期六小熊牙疼,疼得它在地上打滾,他就去看牙醫(yī),醫(yī)生告訴小熊說你的牙要拔掉,小熊說為什么呀,因為這顆是壞牙,已經(jīng)變成蟲牙了。醫(yī)生問:你是不是吃了很多的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等等甜品呢?小熊點點頭。以后不要吃太多的甜品了,這樣會蛀牙。醫(yī)生幫小熊把牙拔掉,疼得小熊哇哇大哭,小熊說:我以后再也不敢吃那么多糖果了。
吃飯中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角色做事拖拉的行為特點,知道做事拖拉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
2、萌生改變拖拉行為的意愿。
【活動準備】掛圖4號、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一、做事情特別慢的磨蹭。
1、有個人的名字叫磨蹭,這個人做事特別慢。
2、播放故事磁帶,請幼兒完整欣賞。
3、聽完了故事,你們聽懂磨蹭做事特別慢的故事了嗎?
4、別人已經(jīng)割了很多麥子了,磨蹭還在干什么?
5、別人快吃完了,磨蹭才開始干什么?
6、別人吃完飯又去割稻子了,磨蹭還在干什么?
二、為什么飯粒變成了螞蟻。
1、一次出示掛圖一~三,引導幼兒逐幅觀察、講述。
2、磨蹭剛開始吃飯的時候,螞蟻爬到飯碗里了嗎?磨蹭放下飯碗去割稻子,螞蟻爬進飯碗了嗎?(爬進去了)他們爬進去干什么?(搬飯粒)螞蟻搬走很多飯粒了,還是剛開始搬?(剛開始搬)
3、磨蹭又回來吃飯,飯變少了嗎?到哪里去了?磨蹭吃了一口飯,為什么覺得嘴里、喉嚨里癢癢的?他把什么也一起吃下去了?( )
4、別人早就吃完了飯、割稻子,磨蹭為什么沒吃飽飯,沒割完稻子?
5、結(jié)合掛圖,再次完整講述故事。
三、磨蹭應該怎么做。
1、磨蹭做事特別慢,碰到了很多麻煩,吃了很多苦。
2、一起來學“幫忙的人”念歌謠:
有個磨蹭真稀奇,拿著飯碗撥飯粒,
撥過來、撥過去,碗里的飯粒變螞蟻。
哈哈哈,哈哈哈,碗里的飯粒變螞蟻。
3、磨蹭做事這么慢,如果別人不去幫忙,會怎么樣?
4、如果磨蹭可以重新開始,他應該怎么做?
吃飯中班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日常不良的進餐習慣,勇于改正不良習慣。
2、能判斷行為的對錯,并大膽說出理由。
3、樂意參與制定“進餐習慣公約”,學會遵守約定。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各種進餐習慣的圖片、大白紙、記錄筆。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一群小朋友在游樂場玩,中午的時候大家各自回家吃飯了?,F(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誰的做法對。
二、判斷對錯。
——師:小猴從外面進來就拿東西吃,小兔先洗干凈手,然后才吃飯。你覺得誰對?為什么?
——師:小豬邊吃飯邊看電視,小羊坐在餐桌前吃完飯才開電視。你覺得誰對?為什么?
——師:剛做完運動,小狗口渴極了,馬上去喝冷飲,小馬則喝溫開水。你覺得誰對?為什么?
——師:小熊覺得媽媽煮的飯好吃極了,狼吞虎咽地一下吃完了,小牛則雖然很餓,但是仍然慢慢吃。你覺得誰對?為什么?
——師:小貓覺得吃飯?zhí)珶o聊了,就邊吃飯邊運動,這樣對嗎?為什么?
——師:小猴吃飯時吃得滿桌子都是飯粒,而且吃了一半就不吃了,這樣做對嗎?
——教師小結(jié):吃飯的時候,我們要注意衛(wèi)生,要洗完手再吃、運動后不能馬上喝冷飲,吃飯要專心、細嚼慢咽,而且要愛惜糧食,養(yǎng)成進餐好習慣,我們才會吃得更健康。
三、制定“進餐好習慣公約”。
——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好的進餐習慣可以保持?是否有一些不良的進餐習慣,可以怎樣改正?
——教師和幼兒用文字加繪圖的方式記錄“進餐習慣公約”。
活動應變
在判斷對錯游戲之前,可以增加角色扮演游戲,扮演因不良的進餐習慣造成的不良后果,增強幼兒對不良進餐習慣危害的認識。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幼兒園健康常識大調(diào)查”,并鼓勵幼兒做好記錄,教師幫助制作成圖片或者海報,在幼兒園內(nèi)開展“健康常識”活動,宣傳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區(qū)角活動
1、語言區(qū):投放進餐圖片,判斷對錯,并說說理由。
2、益智區(qū):制作迷宮或游戲棋,根據(jù)正確的進餐行為前進到達終點。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活動室墻上張貼“進餐好習慣公約”。
家園同步
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檢查家庭成員的不良習慣,并制作成海報,張貼在飯廳,互相督促不良習慣的改正。
隨機教育
家長和教師可以跟幼兒分享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餐桌禮儀。
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