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1500字合集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推薦更多專題:“散步教學反思”。
    為滿足你的需求,出國留學網(wǎng)的編輯特地編輯了“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請收藏。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身為教師應當在教學前準備好一份教案。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學方案當中設(shè)定一些有趣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了解。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1
    《散步》一課,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第一篇文章。作者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這個側(cè)面,生動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情感和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是一篇散文,內(nèi)容也很簡單,根據(jù)課題組研究的內(nèi)容、方向,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板塊,體現(xiàn)一課一得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整體感悟,自主探究。
    本篇課文,我從《子路孝母》《孟母三遷》兩個故事導入,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課文內(nèi)容很容易理解,所以我設(shè)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整體感知課文。
    1、文中描寫了哪些人物?主人物是誰?
    2、文中散步的季節(jié)、地點?
    3、一家人為什么散步?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
    4、事情是怎樣解決的?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解決?
    四個問題的設(shè)計,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時明白散文的特點:形散神聚。課文中有母子情、夫妻情、祖孫情,但同時回歸一個主題—濃濃的親情。整體感悟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散文的寫法、特點,體現(xiàn)我們一課一得的研究理念,很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第四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言傳不如身教,讓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做到了知識的深化延伸。
    二、深入研讀,合作探討。
    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和他的背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對于這一問題,七年級的學生要回答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第二個板塊,我設(shè)計了合作探究,充分發(fā)揮團隊的力量,探討未知的問題。經(jīng)過討論合作,還是解決了問題,只是學生表達欠佳,由老師稍做點撥、總結(jié)即可。依托板塊式教學,讓學生明白兩個知識點,那就是“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以及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這是散文常用的寫作手法,體現(xiàn)一課一得。
    三、情感升華,拓展延伸。
    第三個板塊,主要讓學生靈活運用今天所學、所得知識,達到拓展延伸。作業(yè)布置:學習本文寫作手法,回家做一件表達孝心的事,并寫出來。
    依托板塊式教學,實現(xiàn)一課一得的教研理論,在本節(jié)課,得到了很好的實施。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思路清晰,知識目標明確,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我認為很好。在下來的課題深入研究中,我會積極探索、實踐,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2
    教學目標:
    ①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diào)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
    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nèi)容:
    ①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
    ②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體現(xiàn)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親情?!渡⒉健愤@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nèi)容
    ①檢查生字詞。
    ②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fā)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zhì)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jié)]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拔摇睘槭裁锤械截熑沃卮?學生根據(jù)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chǎn)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jié)]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體現(xiàn)。(過渡)設(shè)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jié)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jié)]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xiàn)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拔摇北衬赣H,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反思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xiàn)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chuàng)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xiàn)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jié)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nèi)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②以課文為依據(jù),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xiàn)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③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shè)計目的是借助文本激發(fā)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設(shè)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chǔ)的差異,我讓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xù)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后交流。①親情是饑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jié)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wěn)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chuàng)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jié)合親身經(jīng)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chuàng)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jié)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3
    時下,語文教學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學。它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觀以及積極的人文價值觀。這種導向性給予學生的學習更為自由的空間,同時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zh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利用文本引導學生去探究呢?借精品課程建設(shè)的契機,我結(jié)合莫懷戚的散文《散步》發(fā)表一點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這么一句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惫P者認為這就是一處很好的探究點。這句話編者將其編入課后練習,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多有提問。對此處疑問的解釋通常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這種承繼性的三代組成的,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個世界的縮影,我和妻子背起祖孫兩人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2.作品中“我”的全部責任在于既要贍養(yǎng)老人又要撫養(yǎng)兒女,整個世界就在這種尊老愛幼、和睦相處的美德中延續(xù)下去。第二種解釋雖也很合理,卻沒有將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講得通透徹底。
    在具體操作時,我們可以這樣來設(shè)計探究過程。在學生提出“整個世界”的疑問后,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兩種解釋。在學生認同這種解釋后,教師通過介紹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與文中散步的比較,讓學生思考這種現(xiàn)象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關(guān)系并達成一個共識:文中的“散步”與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雖不是完全一樣的,本質(zhì)上卻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疇、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個人生活的淡泊寧靜,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會生活的安定繁榮。作為東方君子,他除了追求個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會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銘記在他心中。我認為這樣的研討,不僅使學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歷史源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世界觀,還為其將來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推廣應用的。也只有培養(yǎng)出大量有這種文化價值取向的人,社會上那些追求無限財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減少。因此,為百年計,我們不僅要推廣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更要以此為手段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4
    今天, 我拿起《散步》教學設(shè)計,一遍遍看著自己幾天下來備課的“成果” ,感覺有點緊張.我不知道那是對自己沒信心,還是對學生不放心。
    回想昨天在八班試教感覺很輕松,也感到課堂的活躍,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課上一位中下的學生提了一個問題?!盀槭裁次野橥瑑鹤拥臅r間很長,路不就很快走完了嗎?”當時,我很感動。感動的是他在認真思考,雖然他沒有認真讀懂課文,(也許與他讀課文的熟練程度有關(guān))但幫了我一個大忙,該是讓學生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學生的精彩發(fā)言,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激勵了我:一堂快樂的課,在于師生之間配合的融洽。
    而今天,在本班上完這堂課,卻留給我沉悶的課堂,沒有了往日的活躍。也許是因為有很多人聽課;也許是因為我是班主任,事前特別強調(diào)了課堂紀律、、、、、但最根本的還是來自于對文本解讀不夠深刻,只讀到了文本最淺層的東西,以致在教學設(shè)計上被我劃分得支離破碎。
    回放上課大致思路:
    (一)導入
    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以為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說“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請大家說說。(師生交流)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有感情范讀。正字音,思考:從文中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家庭?(預設(shè):考學生生字詞,初步感知內(nèi)容)
    2.自由朗讀,解讀文本
    ① 我為什么要出來散步?(理解知識點:生命)
    ② 散步途中,發(fā)生什么分歧?文中還有感人之處嗎?(重在品“我”對生活的使命感和責任,以及那份濃濃的愛,從中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家庭的和諧美)
    (三)品味語言
    讓學生找出對稱句,感受句子的和諧美。
    (四)拓展延伸
    ① 給課文擬題
    ② 比較《三代》
    現(xiàn)在回想自己上的這一課的教學過程,感覺真的很亂。為什么不直接找準主心骨,然后以這條主心骨展開呢?其實文章無不讓學生體味家的溫馨,和諧。就這一點而言,為何不放開膽讓學生自己去評,自己去談呢?這樣的話,也可直接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自由朗讀,說說文中從哪可以體現(xiàn)家的溫馨,和諧呢?順理成章,做到在讀中品,在品中讀。再者,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覺得自己也沒達到最佳效果。比較《三代》的目的不是很明確,只是停留在對內(nèi)容上的理解,讓學生做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教師在此時,小結(jié)也很重要,可以借《三代》,說說《散步》一文體現(xiàn)的就是我們生活中常出現(xiàn)卻又被人忽略的那種幸福,其實愛就在身邊,我們可以在平日里化愛為實際行動,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那份愛。
    我覺得一堂精彩的課,在于師生互動,更多的是在教師點撥情況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更深一層。當然,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不僅備自己,而且要備學生。同樣這一堂課上下來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觀原因在于我對文本處理,尤其設(shè)問方面有所欠缺。
    總之,上好一堂課,不只靠青年教師那份想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動力即可,關(guān)鍵還在于多從實際出發(fā),多在提問方面下苦功,教學設(shè)計要合理。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5
    語文教學,落入窠臼。每個語文教師既怕又無可奈何。
    交給學生,會怎么樣呢?
    授課之前,文本讀了三四遍,參照參考書,教案,幾趟下來,頭腦愈加昏沉,知識點越積越多,教授課程并沒有增加自信,它們在大腦里形成一股亂流,找不出頭緒。
    參考書中一篇朗讀的教學實錄給了我靈感,看著滿滿厚厚的教案與教材,各式解讀與知識點,我選擇我不做一個只傳授與填鴨的傳聲筒。
    從朗讀開始。
    整個七年級課文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教參一直強調(diào)朗讀。言為心聲,朗讀是再創(chuàng)造,相信每一個能夠認真朗讀的孩子。
    從早自習開始,我有意無意訓練孩子們的朗讀能力,我不要求孩子們背誦,我發(fā)現(xiàn)只要是要求背誦,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加快語速,跑馬觀花,他們根本沒有心思細細體味語言,欣賞文本,而是被迫進訓練場,進行競技比賽。
    如今早自習,二十分鐘不再是學生隨意朗讀。很多時候早自習被白白浪費掉了,我們選擇讓孩子自習,他們往往并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而這非一日之功。教育功利化的時代,精致利已主義盛行,學校是最后一方凈土,當教師的永遠要守護好這片家園。
    如今我會嘗試幫他們定樹立目標,一刻鐘之后檢測。走進學生,爭取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在我面前朗讀一次,增強他們信心,教授他們朗讀技巧。
    到了這堂課,我心里有了底氣。
    上課前,我讓孩子們隨意朗讀幾分鐘,將整篇文章讀順讀通暢。讀完之后,我不進行先入為主的導語綁架,只有一個問題:
    同學們,這篇文章有一個詞語,是整篇文章的內(nèi)核,或是文章的靈魂,大家適著找找吧?
    我的要求是,不論你找出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明理由,并找出證據(jù)。
    孩子們高興極了,紛紛拿起筆重新閱讀起來。這個時候,我想即便找不出,也不打緊,能夠沉浸在閱讀中也是最大的收獲。
    不一會兒,有些同學開始舉手,我示意他們站起來回答。
    A說“生命”,(這個小家伙特別激靈,每次總能給人出乎意料的答案。)為了鼓勵他們的自信心,我態(tài)度中立。
    我說:“很好,請你找出理由哦!”
    A點點頭,先坐了下來。
    B站起來,說:“老師,我發(fā)現(xiàn)的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好幾個?!彼囂街鴨栁摇N艺f:“當然可以?!?BR>    他說:“老了”、”挺不住“、“熬”……
    同學們聽他這一說,都大笑起來。
    C說:“責任,孝順……”
    同學們還是有笑,他們既表示認可,又覺得好像不夠。
    他們在等,習慣性的等待我給予他們肯定。
    我讓他們繼續(xù)思考理由,而不是輕意決定誰對誰錯。
    A再次站起來羅列他的理由,諸如環(huán)境描寫段落——”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八f這一切都是生命的象征,而他母親的衰老正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是大自然自然規(guī)律,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
    他的理由,同學們紛紛鼓掌給予肯定。
    其它同學有贊同C的”責任、孝順“關(guān)鍵詞的也紛紛起來回答。
    如——“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lǐng)袖在嚴重關(guān)頭時那樣?!奔拔恼伦詈笠痪洹暗液推拮佣际锹?,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們又附和這個說法,覺得有道理。
    大家一致認為,作品既有生命的領(lǐng)悟,又說責任的韻味。
    至此,我覺得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差不多了,而我要做的是規(guī)范他們的語言表達,嘗試賞析文本。而這些是參考書具備的內(nèi)容。
    一篇文章教法多樣,知識點永遠摳不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能夠讓孩子們深入閱讀,給他們領(lǐng)悟的空間,這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散步的教學反思簡短 篇6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jié)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里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于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采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煉自己,我還是接受了。盡管由于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zhì)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xiàn)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后的結(jié)果并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獲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xù)過程中的承前啟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zhì),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初一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閱讀了文本,查閱了很多相關(guān)的資料,對文章內(nèi)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說“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xiàn)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fā)現(xiàn)有這么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shù)稍顯少了一點,以后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了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于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后解決。
    這次課后,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guān)愛,引導他們?nèi)淞⒄_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qū)W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F(xiàn)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guān),真正去關(guān)注語文和生活的關(guān)系。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松,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么美好,生命是多么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