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jīng)主動去找過范文來參考嗎?網(wǎng)絡(luò)發(fā)展讓文檔處理成為我們工作的一部分,范文的存在模仿與運用中架起一道橋梁。優(yōu)秀范文里的邏輯是我們值得借鑒學(xué)習(xí)的地方,基于您的需要,我們整理了美麗新世界有感,為方便后續(xù)閱讀,請你收藏本文!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1)
讀完這本書會讓我聯(lián)想到后赫胥黎同模式的文學(xué)影視作品,如《龍蝦》、《楚門的世界》、《飛越瘋?cè)嗽骸贰ⅰ逗诳偷蹏坊蛉缛毡緞勇痘鹩叭陶摺返鹊?。我認為我還能寫出好多這樣的作品,它們或多或少都有《美麗新世界》的影子。我在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模式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在不同的時代都會有人意識到我們身處的世界要發(fā)展到怎樣的形態(tài)歸宿。在科幻電影預(yù)言地球毀滅之前,我們將進入怎樣的世界秩序。
赫胥黎模式的預(yù)想是極為悲觀的,他預(yù)想到未來世界會是人控人(當下社會也是一樣,只不過在小說中被極力放大化)的世界,是政治家和科學(xué)家操控一切,而在《黑客帝國》中是計算機控制了人類世界,火影里宇智波斑也試圖要用無限月讀創(chuàng)造類似的幻術(shù)夢境,他們的理想都是要達到如同小說中所寫的那樣的穩(wěn)定平衡,思想統(tǒng)一,所謂的和諧平等。人類的階級劃分更為明確并且不可抗拒,每個人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被注定,思想被灌輸,人性被催化,低等的人類被工業(yè)化生產(chǎn)線量產(chǎn),以維持社會的生產(chǎn)勞動力的需求。繁殖已經(jīng)不需要什么感情交合了,做愛也僅僅成了社交娛樂的一部分。小說中的故事就是一次很難發(fā)生的事故,引起騷動,打破了世界的安寧。這部小說無時不刻都在驚心動魄的悲傷地描繪著未來要發(fā)生的世界。
我同赫胥黎持有同樣的悲觀,并不是徹底相信他所預(yù)演的未來世界,而是悲觀的認為人類的命運本該會如此相同,即便是換了另外一種方式。反烏托邦其實就是在反對一種理想,一種與我們自身意識相背離的理想。我們的世界就像是莫比烏斯環(huán),誰都不會逃走出第二個面來,理想恰恰是讓我們走進毀滅的終點,也可以說是起點。有時候我會認為最理想的社會秩序就是最原始的狀態(tài),最自然野性也最公平,生存競爭是如此簡單,展示了人性最直觀的一面。而當人為的思想衍生的道德法律生存規(guī)則強加進這個世界時,這和玩游戲沒有任何區(qū)別,也或是我們被游戲玩。政治與科學(xué)在未來會統(tǒng)治人類,我想如今就連小孩子也會這樣認為。
人類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慈悲面具背后的偽善,當偽善成為一種公認的真善,世界就會如赫胥黎小說中寫的那樣令人可怖。我相信未來會有這么一個偏執(zhí)的偽善主宰者,世界的趨向已經(jīng)往這個方向改變。很多社會形態(tài)意識在潛移默化的向小說中靠攏,我們當下的消費觀念、營銷理念、還有所謂的企業(yè)文化、媒體娛樂和生存模式等等都是在這樣的趨勢間發(fā)展的。可能會有人認為我危言聳聽,或者說我是個被迫害妄想癥患者。其實當你自認為快樂的生活一個畸形社會之中,你已經(jīng)與小說中的情景無差,你的思考與意識都被所謂的正常標準生活所牽引著,而且無需他人的“睡眠教育”,自我催眠就足夠了。小說的另一層意思實在喚醒,喚醒我們能意識到阻止這一切的發(fā)生。
我一直認為最完美的秩序就會最反人類,這也是同小說的描述所吻合的,適度的發(fā)展進程會帶來人類社會的提升,但如果要用所謂的盡善盡美,極端的把控我們的世界,誰都不會呼吸自由的空氣。“在人們心里,穩(wěn)定不如動亂熱鬧;心想事成也不如曲折離奇來的動人,更不如抵抗誘惑或是為了抗拒激情和懷疑來的引人入勝。幸福從來就不會顯得偉大。”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2)
無論是《美麗新世界》、《動物農(nóng)場》、《1984》,對未來世界的暢想無論物質(zhì)上是好或是壞,相同點是整個社會對于精神的控制和故事的主人公具有的反叛精神,反對社會中普通存在的控制,追求精神自由。
美麗新世界中批量制造嬰兒,把人劃分為不同等級。孩子從出生起就灌輸這個等級的思想,無處不在的觀念灌輸,睡眠、上課、娛樂中都灌輸社會既定的觀念。“最終孩子的思想就是這些暗示,這些暗示就成為孩子們的思想,不僅僅是孩子的思想,也是他們成年后的思想,一生如此,判斷、渴望、和決策的思想就是由這些暗示組成。”社會井然有序的代價是每個人都放棄自己的獨立思想,“這就是幸福和美德的秘密——喜歡上你們要做的事情,所有的設(shè)置都在于讓人們喜歡讓他們無法逃避的社會命運?!睍刑囟ǖ沫h(huán)境讓人不禁類比真實世界與作者虛構(gòu)的世界,其中的相似之處。人最重要的是有所認知,有所覺醒;從被社會灌輸?shù)募榷ㄓ^念中醒來,掙脫開來,用自己的思想做判斷。
美麗新世界中不歡迎離經(jīng)叛道的人,“如果一個人與眾不同,他注定要孤獨,他們對與眾不同的人非常殘忍”“我們很容易就造出一個新的出來——我們愿意造多少就造多少,離經(jīng)叛道威脅的不僅僅是個人的生活,它沖擊的是社會,是社會是社會。”社會任何時候都很少容忍離經(jīng)叛道者,當權(quán)者維護固有的秩序和利益。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3)
美麗新世界,多么值得深思的書的名字啊!美麗如果換了一個時代,美麗是否還是我們所認知的美麗?
阿道司赫胥黎,其祖父是著名生物學(xué)家赫胥黎,由于長期熏陶個和培養(yǎng),作者的生物知識功力不淺,書中可見。
作為一本預(yù)言性小說,這本書里面的很多東西在現(xiàn)代社會都或多或少出現(xiàn)了。比如嗦麻(現(xiàn)代叫百憂解),《人類簡史》(尤瓦爾赫拉利)三部曲里面也有提到書中關(guān)于約翰和主管爭論的環(huán)節(jié)更顯出作者對當時和后世的思考。約翰這個人物,雖野蠻但是和文明反而更來帶給我們長久…長久的思考。書中論點,時隔久遠,仍有借鑒意義。
但作為閱讀理解小說,里面的故事線過于混亂,人物出場極少,有些甚至過于片面,甚至約翰這個角色后面的行為舉止覺得…怎么說,有些過于累贅。不是說不理解約翰的舉止,是說那么去描述太浪費章節(jié)了。另外,一些主要場景,東西展開的不夠,看得云里霧里。
總之,我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喜歡。但是為作者眼盲堅持寫作,甚至還為人類預(yù)見未來的方向致以崇高敬意。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4)
看完整個腦海里一直回蕩著代序的那個問題:你還要些什么?
這個美麗新世界,人人在可控范圍內(nèi)幸福著,從小被剝奪了種種權(quán)利:自由獨立的人格,自主選擇人生,擁有情感,激情,欲望以及生而平等的權(quán)利。文學(xué)藝術(shù)及宗教信仰被禁止,他們就像經(jīng)過調(diào)控,有序的機器,來維持福帝社會穩(wěn)定的運作。他們只需要一點嗦麻就能工作、生活、享受限定范圍內(nèi)的幸福。
而縱觀現(xiàn)代社會,他們?nèi)鄙俚哪切?,我們都沒有被剝奪,但我們有好到哪里去嗎?
當社會產(chǎn)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淪為了維持社會運作的工具。每個人都有自由,但能有多的自由?有思想,一個人的力量能走多遠?有意志,又有誰想奔著受苦受難去?越是認清這個社會與現(xiàn)實就越學(xué)會妥協(xié)忍耐。
這是骨子里刻著的奴性與順從。從沒有人告訴我們?yōu)槭裁?,但是所有人又都遵循著一系列的?guī)則,自我意愿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忍受與妥協(xié)的基礎(chǔ)之上,仿佛生來就要這樣。
那些與眾不同,特立獨行,高聲反對之歌的苦行僧注定孤獨。往往被無知的人,怯懦的人,冷眼旁觀的人當成了異類。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5)
新年伊始,我坐在書桌前,合上書頁,《美麗新世界》幾個字映入眼簾,我的思緒卻久久沒有理順,心里波瀾起伏。
這本《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司。赫胥黎,用諷刺的筆觸,塑造了一個物質(zhì)生活豐富,科技高度發(fā)達的“美麗新世界”。在遙遠的未來,人們在基因設(shè)計與藥物麻醉下,失去了個人情感,失去了思考能力,只是消極被動服從于一種統(tǒng)治秩序。
這是一部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強烈質(zhì)疑了表面科技進步的社會是否真的是美好未來。在本書中,新世界的人們像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一樣被分成幾個階級,他們從小就被灌輸某某(自己所處階級)最好的概念,他們沒有父母。“父親”和“母親”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甚至是最下流的詞匯,他們通過基因設(shè)計,一次可以培育出一萬五千個以上的成人,再通過不同階級的標準將他們催化至不同類型,各司其次的工作。正如他們世界邦的座右銘:社群,同一,穩(wěn)定。
書,知識。在這里是嚴禁傳播和翻閱的,沒有人想看書,在他們剛出生時,他們會接觸各種書籍,當他們撲上去準備看時,便會遭到電擊,久而久之,他們心中就有了一個印象,會本能地痛恨書本。說到這里,這個世界的性質(zhì)已經(jīng)不言而喻了——一個依靠科技手段維持統(tǒng)治的極權(quán)主義世界?!叭巳硕紝儆趧e人”這句在他們社會關(guān)系上被奉為公理的格言也讓這個世界顯得更加荒謬。
但這個世界并不只是有他們,野人,或者說“我們這樣的人”約翰與西歐管制官的對話讓我們知道,除了約翰,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者同樣知道莎士比亞,知道文學(xué),知道快樂,知道英雄。而對于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者來說,約翰這樣的人是不能夠存在的。因為當人們有了情感之后,社會將不再穩(wěn)定。在“沒有幸福的自由”和“沒有自由的幸?!敝?,《美麗新世界》只是后者的一個體現(xiàn)。而科技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未來,社會必將在這兩者中作出一個選擇。
美麗新世界有感(篇6)
《美麗新世界》被列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相比于《一九八四》、《我們》,《美麗新世界》中人物似乎刻畫的蒼白無力,情節(jié)不夠曲折。然而《美麗新世界》的特殊價值,恰恰與此緊密相關(guān)。
在“美麗新世界”,是體制(而不是人性)決定一切。在這里,“人”已經(jīng)是科學(xué)進步的產(chǎn)物,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一九八四》里無論溫斯頓、茱莉亞,還是歐布萊恩,甚至“老大哥”,都還是人;《我們》里面的人物沒有名字,只叫號碼,但也是人;《美麗新世界》寫的則是一個徹底非人的世界。
故事從中央倫敦孵育暨制約中心開始,從這里,你就已經(jīng)能完完全全感受到新世界的“人”已經(jīng)不再是人,僅是被設(shè)計出來的生命。從胚胎開始,人已經(jīng)按等級劃分,在不同環(huán)境中“孵育”,阿爾法胚胎享有最好的待遇,而德爾塔胚胎卻不得不遭受酒精、射線、缺氧的折磨。在育嬰室,嬰兒被迫建立“書本和高昂的噪音”、“花朵和電擊”的聯(lián)結(jié),以便他們不再喜歡書本和鮮花,而熱衷于有利于社會的事物。同時,孩童們還需要接受催眠教學(xué),讓他們尊敬阿爾法,鄙視德爾塔,并讓對自己的身份心滿意足。
直到最后,孩童的心靈就是這些暗示,而這些暗示的總和也就是孩童的心靈。久而久之,這些暗示也就是成人的心靈。
“新世界”否認了與人性有關(guān)的一切,這里的人沒有感情,他們沒有家庭,沒有丈夫與妻子,沒有父母與孩子。人們認可情欲,對此習(xí)以為常,卻認為感情是愚蠢的。
“新世界”中,人沒有一刻能坐下來思考,人們忙著享樂,縱使碰到時間的隙縫,人們也會選擇索麻,這種由我們看來,就是毒品的藥物,備受新世界人們的追捧?!翱煽诘乃髀?,半克就是半個假日,一克有一個周末,兩克是一個多彩多姿的東方旅行,三克是月球上黑暗的永恒;回來他們就發(fā)現(xiàn)自己在隙縫的另一邊了,安全地站在日常工作和分心事物的堅實地面上。”
如此這般,沒有感情、從不思考的“人”反倒才是被新世界所認可的。他們是服從的人、因滿足而安定,頭腦清晰的人,像車轂般穩(wěn)定,這樣的人才能夠看管“新世界”社會運轉(zhuǎn)的輪子。
“新世界”的一切都是為社會服務(wù)的,在這里“自我”不存在,也毫無價值。
在新世界中,一切都是為了大我,人的價值在于對世界有用。他們活著的時候,為社會工作,死后,尸體則會被送到“泥沼火葬場”?;鹪釄鏊膫€高煙囪都有輝煌的泛光照耀,頂上還裝有紅色的警燈,這同時也是里程符號。煙囪上有陽臺一般的建筑環(huán)繞,那是為了磷回收。氣體在升上煙囪時要經(jīng)過四道不同的工序。過去五氧化二磷都在人體燒化時流失了,現(xiàn)在其中98%都能回收。一個成年人的尸體能回收一公斤半以上,光是在英格蘭每年回收的磷就多大400噸。亨利得意洋洋,為這種成績衷心高興?!罢娌诲e,想到我們死后還能繼續(xù)對社會做貢獻——幫助植物生長?!?BR> 這種極端的“有用”主義,讓人毛骨悚然。
按理說柏納·馬克斯不應(yīng)該在“美麗新世界”里出現(xiàn)。或許因為“人造血液中有酒精”導(dǎo)致柏納體格不全,筋骨弱小使他與其他人隔絕孤立,他確實感覺到了孤獨,造成了心智過剩。這使柏納開始思考,他想要追求另一種方式的快樂,而不是從五歲就被灌輸?shù)摹叭巳硕伎鞓贰保@種其他每個人都有的同一種方式的快樂。他希望自己能是更獨立的,而不完全是社會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社會中的一個細胞。
不過,柏納對既有的秩序的反抗,不過停留在發(fā)點牢騷罷了,他并不愿意為此付出代價,甚至為了保全自己,不失時機將多年前在“保留區(qū)”走失的琳達和主任的兒子約翰帶回“新世界”,一度成為紅人,沾沾自喜。
與柏納相比,他的好友漢姆荷茲更加高尚,他因為心智過剩而故意孤立而裝聾作啞。他向柏納告白:“我有時會有奇怪的感覺,覺得自己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要說——只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而且我無法使用這股力量。如果有另一種寫作方式……或者有另一些別的可寫……”在與約翰認識后,漢姆荷茲找到了使用力量的方法,找到了寫作另一種寫作方式,最后,他作了一首關(guān)于孤獨的詩。“個人有感受,組織就動搖。”漢姆荷茲也因此必須離開新世界,被送往冰島。
“野人”約翰是這部作品中唯一的、真正的人,他是烏托邦社會之外的人,有著與新世界人們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導(dǎo)致“野人”與“文明人”之間沖突不斷。然而身為外來者,面對從胚胎就開始的、根深蒂固的制約,他的所作所為非常有限。
雖然《美麗新世界》寫的是非人世界,他卻仿佛根植于人性之中,更像是我們發(fā)自內(nèi)心對未來的期待。
“從一個盒子里放出來的好聽的音樂,好玩的、好吃的。好喝的東西;在墻上一個東西上一按,就會發(fā)出亮光;還有圖畫,不光是看得見,而且還聽得見,摸得著,聞得出;還有一種盒子,能夠發(fā)出愉快的香味;還有山那么高的房子,粉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銀灰色的。那兒每個人都非常快活,沒有人會傷心或者生氣。每個人都屬于每個其他的人。還有那些盒子,在那兒你可以看見和聽見世界那一邊發(fā)生的事情,還有瓶子里的可愛的小嬰兒——一切都那么干凈,沒有臭味,沒有骯臟,人們從來不會孤獨,大家在一起快快活活地過日子,像在這兒馬爾佩斯開夏令舞會時一樣。只是快活得多,而且每天都快活,每天都快活……”
這樣的描寫像極了鄉(xiāng)村孩子對城市的向往。同樣地,如果一個大城市的居民偏僻的鄉(xiāng)村,相比也會如柏納和雷寧那進入“保留區(qū)”一樣驚訝并厭惡其落后、臟亂以及人們不加保養(yǎng)和修飾的皮膚。
《美麗新世界》的可怕之處在于,烏托邦比我們過去所想象的跟容易達到了。事實上,它似乎大步流星朝我們走來。
“幸福與美德的秘訣——樂為你所應(yīng)為著。一切制約之目的皆在于:使得人們喜歡他們無法逃避的社會使命?!边@是敦孵育暨制約中心主任說的話。但這樣類似的說法我們也聽過無數(shù)次:“熱愛學(xué)習(xí)”、“熱愛工作”、“不能將你不得不完成的任務(wù)視為負擔,而要主動地、認真的、毫無怨言的完成這一切”。
除了忙于工作,我們也難以閑下來,為了尋找刺激,人們不斷用各種無所謂的東西充塞大腦和心靈。為了打發(fā)時間,人們可謂毫不挑剔,饑不擇食地追求五花八門的社交,消遣和享樂。
“美麗新世界”是溫柔的怪獸,在“新世界”的制度下并沒有傳統(tǒng)的“殘忍”,給柏納等人的懲罰僅僅是把他們送到冰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其實是對他們的褒獎,因為冰島上,都是和他們同樣是指過剩的人,在那里他們可以自由生活。
“美麗新世界”的可怕在于其將快樂作為人類的至高追求。即使最高元首清清楚楚明白“真實的快樂,比起對悲苦過度補償?shù)目鞓穪恚@得十分污穢。安定似乎及不上不安定那么悲壯。心滿意足就沒有了狠戰(zhàn)不幸的那份迷人,也沒有了抗拒誘惑、抗拒被熱情或疑懼顛覆致命的那份生動??鞓酚啦粋ゴ??!钡园芽鞓分劣谥粮邿o上,無法撼動的地位。為了快樂,人們將科學(xué)、藝術(shù)作為代價付出。在“美麗新世界”,《奧賽羅》不可能被寫出,也不可能被接受。就像沒有鋼鐵就造不出汽車,沒有不安定的社會和悲痛就造不出偉大的悲劇。
要反抗新世界是很難的,因為這就意味著你在要求“不快樂”的權(quán)利,同時要求變老、變丑的權(quán)利,要求罹患疾病和癌癥的權(quán)利,要求時時為著不可知的明日而憂慮的權(quán)利,要求為各種難言的痛楚折磨的權(quán)利,要求犯罪和成為受害者的權(quán)利……
在“舒服”和“不快樂”之間,人們很容易作出自己的選擇。
叔本華曾說過:“生活就像鐘擺一般,在兩端之間或激烈或溫和地來回擺動——要么痛苦,要么無聊。”這個世界絕不會慷慨無私,我們能從中得到的很少。生活本充滿了痛苦與不幸,就算你僥幸逃脫,無聊也會無孔不入,即可找上你。命運是殘酷的,人類是可憐的?!懊利愋率澜纭蹦軌?qū)崿F(xiàn),規(guī)避了一切不幸與痛苦,此時人便永遠處于無盡的無聊與怠倦的一端。對生活不再有任何期待的“人”,此時已經(jīng)不能稱之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