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匯總(十篇)

字號: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一
    多練包括“說”與“寫”的過程?!罢f”為寫打下基礎。說與寫分別是語言的兩種表達形式。說是口頭語言,寫是書面語言作文教學為什么選說后寫呢?首先是從兒童語言的發(fā)展來看,一個人學習語言總是先學習口頭語言,口頭主席是書面語言的先導,也是書面語言的基礎??陬^語言的發(fā)展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fā)展。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口頭語言變?yōu)闀嬲Z言,還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說寫訓練。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先說訓練尤為重要,從民族語言變?yōu)闈h語?,F(xiàn)行課程教學中,每次習作之前都配有一次口語交際。交際內(nèi)容與習作要求大致相同,也就是說口語交際是為習作打基礎的為此,口語交際特別重要。每次習作,我都用1至2課時進行口語交際教學,之后才進行習作。
    如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三》中,口語交際是:說說我自己,而習作是:把自己介紹給別人。在此次習作中,口語交際做好了。學生在習作時就容易得多,說可以檢查思考的結(jié)果,起到組織語言的作用。同時又促進思考,有利于書面語言的發(fā)言。說就成了內(nèi)部語言轉(zhuǎn)化為外部語言的橋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做到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diào)適當。一堂口語交際課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說話的中心。但學生在興奮的同時,說話就不著邊際,東拉西扯的。這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回到說話的主題中來。
    如:語文園地三中《說說我自己》,學生開始都在說自己的外貌、性格、優(yōu)缺點,在講事兒時說著說著話題一轉(zhuǎn),就介紹起別人的優(yōu)缺點了,這樣就沒有把話題落實到介紹自己上。這時,需要教師因勢利導地提問:“同學們,說別人是為了更好地介紹自己,你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什么表現(xiàn)呢?”經(jīng)過老師引導,又回到了主題上。在學生說話前,我先讓學生閉眼想象一下,整理思緒,把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教材在編排口語交際和習作時,確實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安排。例如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是“說說我自己”,習作的內(nèi)容就是“自我介紹”。筆者首先上口語交際課,讓學生推選兩位與眾不同的學生站到前面,讓同學們進行觀察和發(fā)現(xiàn),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這其實是借鑒別的教師的做法,效果確實不錯。學生發(fā)言非常積極,完全出乎教師的意料。這樣先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寫人可以從相貌、穿著、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只要抓住特點,就可以寫好。如王威寫自己愛踢球,寫了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中自己的表現(xiàn);于明杰寫自己愛惡作劇,寫了自己生病輸液時在地板上灑水讓媽媽滑倒的故事;王永超寫自己愛思考,抓住了一次測驗自己解決一道難題的經(jīng)過。其中的句子是這樣的:
    我想啊想,一只手拿著筆在桌子上亂畫,另一只手抓著頭發(fā)。眼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還沒有做出來,真把我急壞了。就在這時候,我突然想出了解題的辦法。時間就要到了,我連忙在試卷上寫下了答案,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心里真輕松。
    句子之所以如此流暢、精彩,完全是因為口語交際課上進行了充足的準備。準備工作充分,學生再寫就得心應手了。每次習作之前,教師都可以設計相應的口語交際訓練,借以啟迪學生的思考,誘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理順學生的思路。學生往往善于說,而不善于寫,教師要提醒學生,把自己說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其實就是一篇好文章。
    學生寫作文感到無話可說,主要原因是平時活動少,學生又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為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以精心組織學生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學生細心觀察。例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的習作內(nèi)容是“秋天的快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廣闊的大自然,去尋找秋天,尋找快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動物呢?人們呢?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學生的感受豐富了,自然有許多話要說。經(jīng)過適當引導,就可以寫成一篇好作文。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二
    在學習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 讀讀背背”中的諺語“有雨山戴帽,無雨山?jīng)]腰”時,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有學生讀“無雨山?jīng)]méi腰”,有學生讀“無雨山?jīng)]mò腰”,聽到這不同的聲音,我很是詫異,我從知道這個諺語開始,就一直讀無雨山?jīng)]méi腰,從來沒有產(chǎn)生過懷疑。意思就是說云層遮住了山腰或云層纏繞在山腰,山腰看不見了,不會有雨。今天我的學生讓我對自己的讀法產(chǎn)生了懷疑。
    聽到學生的讀法,我試圖讓學生來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有的學生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讀,是我爸爸教我讀mò的。”有的學生說:“我在電腦上查了的,應該讀沒mò。”有的學生說:“我認為應該讀méi,這諺語的意思就是說山上云霧籠罩就會下雨,如果山腰上被云遮住了,山?jīng)]有腰,就沒有雨?!?BR>    聽了學生的回答,我決定回家查查相關(guān)資料,一探究竟。對于這個字的讀音,至今仍有兩種不同的讀法:
    認為應該讀“無雨山?jīng)]mò腰”的原因如下:有雨山戴帽,無雨山?jīng)]腰?!?BR>    1、這個氣象諺語,說的是山和云的關(guān)系。山上的云整個遮住了山頭,這時候往往是雨層云,云層很厚,是要下雨的征兆,所以說“有雨山戴帽”。當山上的云漂浮在半山腰,也就是云直淹沒到山腰,這時候的云層薄,一般不會有雨,所以說“無雨山?jīng)]腰”。這里的“沒”讀mò。
    2、這一個諺語使用了對仗的手法?!坝小焙汀盁o”相對,“戴帽”和“沒腰”相對,“戴”是動詞,“沒”也應該是動詞,因此“沒”讀mò。
    認為讀“無雨山?jīng)]méi腰”的原因如下:
    1、首先這句話應該是民間諺語,假如拿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原理來看就有些苛求或是較真,還不如從現(xiàn)實民俗來考慮。
    2、哪怕是按照創(chuàng)作規(guī)律來看,“山戴帽”與“山?jīng)]腰”,從兩句關(guān)系來看,這兩句中的“山”在句中的成分應該一樣。前一句“山戴帽”中的“山”做主語,是“山”——“戴帽”!照這樣來看,下一句中的也應該是“山”作主語。是“山”怎么怎么樣。照這樣看這個“沒”就應該讀méi。
    看了這些答案,我仍拿不準到底應該讀哪個音更準確。前幾天去建始游玩,登上黃鶴橋絕頂,看到了云漂浮在半山腰上,頓時明白了:如果“山?jīng)]腰”的“沒”讀méi,就是山?jīng)]有腰的意思。照這樣的理解,原諺語“無雨山?jīng)]腰”的意思就應該是:未來無雨山?jīng)]有腰。這樣一來,原諺語就和云沒有一點關(guān)系了?!霸啤卑岛谠V語中,沒有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如果把“云”明白地補充出來,這個諺語就應該說成:“有雨,云給山戴帽;無雨,云給山?jīng)]腰?!?沒mò腰,就是云遮住了山的腰。:并不是從山腳到山腰淹沒在云層中。這里的“被擋住了”也有“隱藏”的意思,所以,這里的“沒”應該讀mò。不知道我的看法是否正確?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三
    本次“語文園地”主要有“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我愛閱讀”。
    “識字加油站”讓學生說說看到“甜津津、酸溜溜”之類的詞語,會想到什么食物,加深對字詞的理解和記憶。
    “字詞句運用”區(qū)分同音字、形近字;復習鞏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我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理解同偏旁的字的特點。
    “日積月累”積累十二生肖的知識,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十二生肖是什么。
    “我愛閱讀”閱讀有趣的童話故事《小柳樹和小棗樹》,從故事中讓學生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識字加油站”在交流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和說,達到語言積累和識字的目的。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詞語,感受詞語在形式上的特點,再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說說讀到這些詞語的時候自己會聯(lián)想到什么食物,如甜甜的葡萄,酸溜溜的梅子等,然后用這些詞語說說自己吃過的美食。
    “字詞句運用”通過拓展練習,讓學生弄清楚了同音字、形近字的不同含義。能夠借助形旁猜測字義、準確選用形聲字。并且進行拓展,找出有相同的部件的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區(qū)別的。如:“飄”和“漂”、“忠”和“鐘”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本節(jié)課我感覺成功的地方時:1。在進行“我的發(fā)現(xiàn)”的教學活動時,讓小組交流討論,觀察字形,找出特點,學生在掌握同偏旁的字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課堂氣氛很濃厚。2。在“日積月累”環(huán)節(jié)中,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競賽活動,在讓學生說說自己和家人的屬相,說說生肖的故事,并且借助多媒體欣賞生肖郵票、繪畫、民間工藝作品等,了解生肖文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背誦的速度也很快。
    我也感覺有些欠缺:1。在我的發(fā)現(xiàn)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雖然做動作,做表情,在活動中感受偏旁的字和心理感情有關(guān),但是學生沒能進行拓展,這是教學中失誤的地方,本來這應該是課堂的一個亮點,但是教師沒有把握好,課堂的掌控能力還是需要加強。2。在“我愛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有些學生在交流讀后的感受方面,談的不是很到位,需要引導。在閱讀理解方面還需要下大力度。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通過課件、回答問題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jié)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diào)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的能力。這就說明了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要綜合聯(lián)系各學科的知識學習,其實也需要綜合學生個體各種能力的整體發(fā)展,其中就是要把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結(jié)合在一起,使兩者相得益彰。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fā)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于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qū)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fā)揮他們自主創(chuàng)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jié)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這節(jié)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于讓學生根據(jù)語文知識的規(guī)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后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后感等,把自己的收獲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jié)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整節(jié)課里我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的掌控,因為在40分鐘里要完成“相近單字我會認”“特色成語我會記”“歇后語距我會背”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把教學目的落實到位,讓學生能夠記憶和積累,所以這成為我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難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作為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園地”除“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固定的板塊,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板塊內(nèi)容,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學習呢,我覺得就要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語是學生已學過的內(nèi)容,為了讓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更為熟悉,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查找資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語,了解歇后語的故事),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fā)揮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收集和整合資料的能力。課前的準備可以更好地在40分鐘內(nèi)實施教學,也可以更好地開展相關(guān)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時聯(lián)系生活,走進生活,所以我們不應該拘泥于教材和課時,畢竟40分鐘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綜合性的學習延伸到課后,延伸到生活。例如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利用多一節(jié)課時,把形近字、成語、歇后語運用到實踐生活,用形近字連線組詞,用成語造句,寫話,在具體的句子中使用歇后語等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從根本上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結(jié)合一些班隊活動等,開展如“成語擂臺賽”、“與成語交朋友”、“趣味歇后語”、“歇后語故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那么學生就能在活動得到鍛煉,有所體會,獲得感受,也能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最后我還想建議一點,由于綜合性學習是要開創(chuàng)“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所以當師生雙方的能力都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留給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的空間,讓他們的個性在活動中展示出來。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chuàng)設更多更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給予適當?shù)闹笇?,這樣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從而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五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知道哪些詞語形容哪些季節(jié)。用正確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zhí)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
    4.積累一些描寫季節(jié)的詞語。
    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養(yǎng)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2.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zhí)筆姿勢和坐姿,把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
    ppt課件。
    1課時
    1.組內(nèi)交流一下,當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應該怎么做?
    2.班里討論一下有哪些形容季節(jié)的詞語。
    3.使用鋼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1.(出示一些春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春天的詞語。
    2.(出示一些夏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夏天的詞語。
    3.(出示一些秋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秋天的詞語。
    4.(出示一些冬天的圖片)
    小組討論有哪些形容冬天的詞語。
    5.出示課文中的句子,學生相互交流。各自說說自己理解詞義的方法。
    6.教師在一旁點撥。
    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要想寫好看的鋼筆字,就要注意執(zhí)筆的姿勢和坐姿。
    1.觀察鋼筆字,你從中學到什么?
    2.怎樣才能把鋼筆字寫得規(guī)范、端正?
    橫畫要寫的平穩(wěn),豎畫要寫的端正,橫平豎直,字就會平穩(wěn)端正。
    3.使用鋼筆時,要注意執(zhí)筆姿勢和坐姿。
    4.書寫練習,老師邊走邊看,指出錯誤。
    5.展示、交流、評價。
    1.課件出示課本上的9個詞語。
    2.學生看課件和老師一起誦讀。
    3.小組討論一下還有什么類似的詞語。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中我先通過給同學們出一個之前他們不理解的詞語來引入新課,然后和他們一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接著讓同學們通過ppt看到一些關(guān)于四季的圖片等,讓同學們真實感受四季的變化,把同學們帶入到教材中,并且讓同學們自己小組內(nèi)思考有什么形容季節(jié)的詞語,隨后全班一起討論。最后練習正確的使用鋼筆,注意執(zhí)筆的姿勢和坐姿。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六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
    秋天是一個感恩的季節(jié),
    秋天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季節(jié),
    秋——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題記
    “作文”對于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因孩子們?nèi)昙墑倓傞_始接觸作文,所以他們對作文的印象都是模糊、懵懂的。經(jīng)過前兩次習作的學習,這些“勤勞的小蜜蜂”在寫作上有了較大的進步,讓我有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本次習作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的形式是看圖寫一幅秋天的圖畫。這幅畫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畫的圖畫。但選畫一定要和秋天有關(guān),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們在秋季里活動的場面。同學們根據(jù)我的要求,先準備了一幅畫。然后利用將近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準備的畫,并要求同學們在介紹自己的畫時,能夠盡量把平時課文中學過的好詞佳句用在自己的習作中。由于本次習作的直觀性很強,加之學生們通過對這組課文的學習,了解了許多關(guān)于秋的知識。自然在交流時如魚得水了。
    看完學生們的作文后,我倍感欣慰!大部分孩子們的文章格式正確,標點使用恰當,結(jié)構(gòu)清晰,內(nèi)容豐富,對秋天的那種熱愛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描述了一幅幅風景迷人的畫面。讀了他們的作文仿佛自己都融入其中,陶醉在那美景里,真是一種享受!這些“小精靈”們轉(zhuǎn)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真不錯,把從課文中積累的好詞佳句,經(jīng)過巧妙的構(gòu)思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真正的做到了學以致用。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美中不足就是個別同學錯別字較多,標點的正確使用及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作文結(jié)構(gòu)過于冗雜,恰當?shù)姆侄芜€應多注意。
    結(jié)合這些優(yōu)缺點,我對本次作文進行了有側(cè)重的點評,并讓作文寫得出色的同學把他寫的作文分享給大家。大家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查缺補漏,呵呵……好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啊!大家點評的是不亦樂乎!相信大家在這豐收的季節(jié)里,個個都是滿載而歸。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七
    語文精品課程從四月份開始密鑼緊鼓地進行著。我也在四月初上了一節(jié)自己的精品課。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日積月累》?!度辗e月累》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讀讀記記”,一是“讀讀背背”。因為“讀讀背背”的內(nèi)容較為重要,所以我安排在課的前段時間教學。我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悟出諺語的含義。教給學生背誦的方法,同時拓展到積累課外的諺語,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學“讀讀記記”時,我通過看圖說句子,讓學生認識比喻句;再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在書中找一找學過的比喻句,再延伸到自己也說幾句這樣的比喻句,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多種表達方式。
    由于課前準備充分,學生預習較為深入,所以上課過程比較順利,效果較好。
    課后,科組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一、諺語部分如果能設計一些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學
    會運用這些諺語更好。因為運用才是積累的重點。
    二、注意環(huán)節(jié)間的過渡語。特別在從教學諺語環(huán)節(jié)轉(zhuǎn)到教學
    比喻句這環(huán)節(jié),幾乎沒有過渡語,顯得比較生硬和不自然。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八
    學生在第一課時寫初稿時就要練習自主審題,沒有老師的任何指導。在習作指導課上,學生再次審題,我引導他們“你認為題目中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提示了什么寫作要求?”這樣抓住關(guān)鍵詞句,讓學生不管是遇到怎樣的寫作題目,都追問自己:“題目要求自己寫什么?怎樣寫?”如此指導和訓練,讓學生習慣于抓住主要詞句理解題意,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能幫助他們學習寫作,還有助于他們學習數(shù)學時能正確、快速地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因此,我認為在各科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十分重要。
    由于是要在習作中真實地介紹自己,學生課前也已獨立完成初稿。我稍加點撥,學生的思路也容易得到拓展。問題是,該如何寫清楚自己的特點?這就成了學生寫好這次習作的關(guān)鍵。
    于是,我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外貌描寫入手,先出示一篇例文,讓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再品讀描寫外貌的段落,復習“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然后請一名優(yōu)生朗讀其模仿《燕子》第一小節(jié)而寫的初稿片斷,從而進一步引導其他學生學習仿寫。緊接著,我請學生回憶、背誦《翠鳥》一課中“它小巧玲瓏,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下面,長著一張又尖又長的嘴?!边@一句,讓學生練習仿寫及嘗試運用逆向思維改變描寫順序,靈活描述人物外貌。
    對于“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樣的說法,我并不大認同。我想:好文章是作者讀寫結(jié)合,調(diào)動生活與語言的積累,激活并表達思想,在不斷地練筆中水到渠成的。
    對于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孩子來說,除了有必要堅持進行基本表達方法的運用的訓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關(guān)注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nèi)化,思維的訓練,思想的激活,這樣才能保持學生的表達熱情和興趣,逐步提高其寫作能力。
    在這節(jié)習作指導課上,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由于習作要求“從多方面介紹自己”,那么,指導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將所要寫的內(nèi)容進行排序,讓他們初步學習整理寫作思路,用簡單扼要的關(guān)鍵詞記錄自己打腹稿時思維的軌跡,就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先思考再動筆的好習慣。這樣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可以讓其習作內(nèi)容編排有序,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使學生的語言更能為其表達思想服務。
    當然,我也不反對指導學生通過評改習作,從而提高表達水平。但這樣的方式僅僅是側(cè)重于在文稿中對字、詞、句的修改,改好了一篇習作,就像是在攀登寫作之峰時邁上了一小步;可是,如果在指導寫作時,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先確定好全文思路,理解表達方法的運用,再動筆寫作,這樣堅持下去,將會幫助學生跨進一大步。如此不拘泥于小節(jié),從大處著手,將詞句的訓練放于平時的語文學習當中,而在作文課上則側(cè)重于滲透、掌握寫作知識,幫助學生領悟、運用表達方法,這樣,學生在攀爬寫作之峰時,將會做到目標明確,全力以赴,事半功倍。
    這節(jié)《介紹自己》習作指導課,我上得虎頭蛇尾,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預設教案有序進行,在后半節(jié)課,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評中引導”,另一方面也因為實物投影儀無法正常使用而影響了學習效果。但是,我想: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對課堂的學習設計不夠深入、細致而造成的,只想著見機行事,卻忽視了自己應圍繞學習目標而發(fā)揮的主導作用;此外,還缺乏較高的教學機智,沒有隨機應變,靈活調(diào)控好課堂學習的進程與節(jié)奏,這就造成了需要課后彌補的遺憾。
    雖然說,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shù),可是我還是得思考如何改進“評中引導”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想:在引導學生從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確本次習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達清楚”地“真實、多方面地介紹自己”,接著讓學生按“聰明隊”和“機靈隊”分組,每人選擇所給同學習作中的兩篇文章進行評析:“習作思路清晰嗎?有無清楚地多方面地展示真實的自己?”在學生分組交流后,可以讓兩隊以競賽的方式點評習作,老師引導學生緊扣習作內(nèi)容與相關(guān)語言,進行針對性明確的引導,即點撥學生如何把表現(xiàn)特點的事例描述清楚,將自己當時怎樣“說、想、做”的表達清楚。如此設計,將有利于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寫作要求,幫助他們努力提高表達水平。
    我能帶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走多遠?這首先取決于我自己有能力走多遠。通過上這節(jié)研討課,或許我對自己的“行走”能力有了一點信心,可是,前面的路還很漫長,我還有底氣和潛力繼續(xù)走下去嗎?如果不堅持學習和研究,不努力工作與反思,我會走得很慢,很慢,甚至會影響了學生的“行走”,那真是誤人子弟了呀。在此,我很想和大家,和學生共勉:讓我們走在學習語文之旅時,努力做到“讀書有內(nèi)涵,說話有口才,寫作有文采,做人有品味?!?BR>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九
    今天進行了《語文園地三》的教學,本課中主要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學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學習正確使用字典。
    2.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古詩《贈汪倫》,并背誦。
    3.通過閱讀,體驗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中的愉悅。
    昨天,我布置學生家長提醒學生記得帶字典,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沒帶字典。我讓學生們兩人共一本使用。還好教學并沒有受太大的影響。首先我讓學生復習了漢語拼音字母表,再出示音序表,讓生仔細觀察兩個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學生快速度發(fā)現(xiàn),音序表只有大寫字母。我總結(jié)那大寫字母按照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就是音序表。
    接著我讓學生拿出字典,找到“漢語拼音音節(jié)索引”一頁,并讓學生用手指著,我下去查看,學生們都能快速找到。其次,再找到大寫字母“c”,在“c”的下面找到音節(jié)“chu”,再看到音節(jié)右邊的頁碼,并翻到這一頁。記清這個字形,在字典中找到這個字。記住這個字所在的頁碼。并記下來。
    語文園地三的教學反思不足篇十
    本次練習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xiàn)”“日積月累”“成語故事”五項內(nèi)容。所安排的內(nèi)容與本組專題緊密聯(lián)系。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說說我自己”。通過這次活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進一步增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教材對如何介紹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抓住自己的特點來說,要說真話?!睂θ绾温爠e人介紹也提出了要求,“要注意聽”,看看“有哪些補充”。教師要把握好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可以引導學生先想一想:你對自己是不是很了解?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優(yōu)點和缺點是什么?平時別人是怎樣評論自己的?然后,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兩方面特點,同桌或小組互相介紹、評議。教學時,教師可以范例激趣,引入情境,歸納出介紹自己的一些方法。如,外貌、穿著、性格、愛好、優(yōu)缺點。在同桌練說、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可以推薦同學在全班作自我介紹。注意在自我介紹后留出一點時間,讓大家進行補充、評議,也可以讓被評議的同學再說說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評議是否有道理,在聽、說、評中進行生生、師生互動交流。
    為了增強口語交際的趣味性和目的性,老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活潑的交流形式。如,模擬課余興趣活動小組招收新成員,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主考官或應試者,進行一場競聘面試,引導學生在對答交流中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
    中年級習作教學,首要的任務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調(diào)動生活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習作欲望。課前可以引導學生看看有關(guān)寫自己的文章,以啟發(fā)思路。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向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自己,不要胡編亂造。本次習作和口語交際的訓練可以緊密結(jié)合。在口語交際課學生聽、說、評的一系列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一兩篇寫自己的佳作,從讀中學寫。然后選擇最能反映自己特點的某一方面,將它們寫下來。教材里列舉的三方面的內(nèi)容,提示了習作的不同角度,教師可指導學生注意選取合適的角度來表現(xiàn)自己。可以是突出個人的某一方面特點,如《愛笑的女孩》;也可以是多角度介紹自己,如《這就是我》。
    安排的是反問句和陳述句進行對比的兩組句子。教材編排的這兩組句子,第一句分別是從課文《南轅北轍》《想別人沒想到的》選取的原句,都是否定形式的反問句;第二句是根據(jù)這兩個反問句轉(zhuǎn)化成的肯定句。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發(fā)現(xiàn)每組句子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在語氣上存在差異。但不要講解修辭知識。
    在學生初步感知反問這種修辭手法的作用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問句和陳述句的轉(zhuǎn)化練習。老師可以先說幾個學生易于理解的肯定句,讓學生試著改成反問句,如,“認真學習正是好學生的表現(xiàn)。”“翠鳥美麗機靈,我們喜歡它?!狈謩e可以改成“認真學習不正是好學生的表現(xiàn)嗎?”“翠鳥美麗機靈,我們能不喜歡它嗎?”然后讓學生互相舉例并變換句式,以加深對反問句的感悟和理解。
    “讀讀記記”選取的是課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這些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積累這樣的詞句,可以讓學生多了解一些語言現(xiàn)象,使學生領悟語言更多的表達方式。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讀一讀,記一記。還可以引導學生從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再舉出一些這樣的句子進行交流,但不要講解修辭知識。
    “讀讀背背”選取的是五句表現(xiàn)思想方法的諺語。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積累語言,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學習這些諺語,重在鼓勵學生熟讀背誦,在讀書、背誦中體會,教師不要過多講解諺語的意思。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最好引導他們討論解決。還可以鼓勵學生收集更多的關(guān)于思想方法的諺語,以不同的形式組織同學交流。
    《買櫝還珠》選自《韓非子》,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當,舍本逐末的人。這個故事生動風趣,讓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忍俊不禁,引發(fā)思考,體會其蘊含的道理。成語故事的教學應與略讀課文的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學成語故事,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懂故事內(nèi)容,理解寓意。如有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在小組里或同桌討論,然后結(jié)合實際說說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