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對眾多資料進行了篩選最終呈現(xiàn)這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工作中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自己抽時間去完成。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教師的教案密切相關。希望您閱讀后有所收獲!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讀課文下注釋,了解排比、反復、對比的修辭方法在詩的運用和作用,學習用詩歌的形式描寫并抒發(fā)感情。
2、過程與方法:首先通過反復朗讀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變化與節(jié)奏和旋律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對本詩的修辭手法及重點段落進行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欣賞水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贊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贊頌。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排比、反復、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了解并學習詩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2、使學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詩人艾青的生平及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認真并帶感情的朗讀詩歌多遍,準確認讀課文下的注釋及課后列出詞語。
課時分配: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課文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華縣畈田蔣村。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主要作品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海岬上》等。
1933年,艾青因參加進步愛國活動被捕入獄。在陰冷的牢房中,詩人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這是一首帶有自傳性的抒情詩。詩人以幼年生活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經(jīng)歷,抒發(fā)了他對保姆大堰河真摯懷念的情懷和熱情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艾青的保姆沒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浙江方言"大葉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樣。作者在詩里寫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yǎng)媳。"
二、朗讀詩歌,初步感受文意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詩歌朗讀。朗讀時要注意按意義單位劃分節(jié)奏,并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歌韻律節(jié)奏,初步探悉作者感情。
3、暢談對這首詩的初步印象。
詩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詩人的奶娘,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連自己的姓名都沒有的勞動婦女,她勤勞、純樸、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貧困、艱難。詩人通過對自己奶娘的回憶,抒發(fā)了詩人對奶娘真摯的懷念和深切贊美的感情,進而表達了對廣大勞動婦女乃至勞動人民的摯愛,表達了對“不公道世界”的詛咒、控訴之情。
三、劃分層次、歸納層意。
1、第一部分(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與"我"的關系,表現(xiàn)詩人對奶娘的深切懷念與痛悼。
第1節(jié):大堰河是卑微得連自己姓名都沒有的窮苦勞動婦女。沒有姓名、沒有人生自由,悲苦低微、靠出賣乳汁和汗水謀生
第2節(jié):點明大堰河和"我"的養(yǎng)育與被養(yǎng)育的關系。
回環(huán)往復強調"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傾注了對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3節(jié):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一組冷落凄清的畫面,表達了思念哀悼之情,引出對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憶。
2、第二部分(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德,抒發(fā)眷戀與感激。
第4節(jié):抒寫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用八個排比句即八個細節(jié),鋪敘大堰河極度貧窮和繁重的家務勞動,寫出關心、照料、溫暖、愛撫乳兒,充分體現(xiàn)了她的勤勞和善良。
第5節(jié):"我"離開大堰河。用問句,間接表現(xiàn)她對乳兒離開的依依不舍和對乳兒內心的疼愛。
第6節(jié):極寫地主家庭富裕豪華生活,對比反襯大堰河家庭的貧窮。"看著、摸著、坐著、吃著"表明"我"對這富麗豪華的一切的新奇,又"忸怩不安",反襯大堰河家庭雖貧窮而充滿歡樂。進一步抒發(fā)對大堰河一家深摯的愛、深沉的留戀。
第7節(jié):大堰河到"我"家來幫傭。六個排比:不論冬夏,不分寒暑,年復一年承擔著繁重的勞動。含著笑,不停地勞動表現(xiàn)了大堰河勤勞、純樸、寬厚、善良。首尾反復,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雙手,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犧牲,表現(xiàn)她的偉大。
第8節(jié):進一步描寫大堰河對乳兒真摯的愛。典型細節(jié):
1.年節(jié)切冬米的糖;
2.貼乳兒的畫;
3.逢人夸乳兒;
4.夢里盼乳兒幸福。
真切表現(xiàn)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感情,反映她豐富的內心世界。
3、第三部分(9─11):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社會。
第9節(jié):大堰河死時一家人的悲痛。丈夫為她流淚,兒子為她哭得很悲傷,表現(xiàn)她勤勞無私。死時呼乳兒名字,表現(xiàn)她廣闊的胸襟。乳兒不在她旁側,表現(xiàn)作者的哀悼與歉疚。
第10節(jié):大堰河的殯葬。五個排比,是對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實寫照,也是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公正的控訴。
第11節(jié):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慘遭遇。寫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舊中國農民的悲劇命運,詛咒和控訴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最后一句反復強調"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詩悲劇氣氛,激發(fā)讀者對大堰河命運的深深同情。
4、第四部分(12─13):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
第12節(jié):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用八個排比句直抒胸臆,抒發(fā)詩人深情的懷念和由衷的贊美之情。結尾三個詩句,使"大堰河"含義更廣泛,她是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化身,是人類的保姆,擴大意境,深化主題,表現(xiàn)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13節(jié):呈給大堰河的贊美詩。用呼告手法,直接抒發(fā)對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愛戴之情。
這一部分,是全詩感情發(fā)展的高潮,由回憶、敘述轉為直接謳歌、贊美后,戛然而止。給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四、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對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體會了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初涉了詩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反復朗讀,對詩歌的層次及層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詩歌的結構。
個人批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詩歌,分析探討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手法,研讀重點段落,提升詩歌鑒賞水平
2、學習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及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刻畫贊美勞動婦女的崇高品質,以及對舊世界的仇恨和詛咒,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流程設計
一、分析探討寫作手法
師生雙邊活動
1、詩歌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其形式不僅具有特殊性,更會采用多種寫作手法來表現(xiàn)內容,抒發(fā)情感。
本詩除了多處運用聯(lián)想、想像和對比以外,還多次運用排比,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氣勢酣暢。另外,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jié)的旋律,詩中大量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這種手法有何作用?
通過反復吟詠表現(xiàn)對大堰河的深情,許多節(jié)用了首尾詩句的反復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回環(huán)婉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2、從構思看,全詩前4節(jié)從“今天”寫起,“睹雪思人”;最后兩節(jié)又回到“今天”,來贊美大堰河。第4節(jié)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節(jié)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兒是在獄里”,這兩句在全詩結構上起了什么作用?
第4節(jié)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獄中看到雪,聯(lián)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壓著的墳墓,勾起對奶娘的懷念,進而追憶她辛勞苦難,默默奉獻的一生。第12節(jié)段“大堰河,今天,你的兒子是在獄里”中的“今天”與第4節(jié)中的“今天”相呼應,從回憶轉入現(xiàn)實,使時間線索更加清晰。
二、研讀重點段落。深入理解詩歌內容
師生雙邊活動
朗讀第6、7節(jié),思考討論。
1、第7節(jié)中用詩人自家優(yōu)越的條件,與大堰河的貧困條件相對比,但在這種優(yōu)越的條件中,我的.心情卻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詞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慣了,進而說明“我”與地主家庭的疏遠與隔閡。請在詩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話來證明,并分析它們表達了什么?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卻說成是“新客”,表明了對大堰河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對自己親生父母的陌生。
2、詩歌第7節(jié)寫道“大堰河為了生活……就開始用抱過我的手臂勞動了”。這節(jié)詩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5節(jié)那樣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我”的家)干活,從而取得報酬養(yǎng)活自己一家。勞動是繁重而多樣的,然而她卻總是“含著笑”,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質?
表現(xiàn)了大堰河的勤勞與善良,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3、聯(lián)系第6節(jié)所寫“我”離開大堰河家時,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復寫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請問是什么含義?
表明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深的愛,為能夠和乳兒在一起而“笑”。這是真正的母愛!是超越了一切功利關系的愛。
三、本課小結
本節(jié)課通過對重點段落的研讀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及該詩的藝術特色。
四、板書設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1—3):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與“我”的關系——懷念與痛悼。
(4—8):回憶大堰河辛勞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戀與感激。
(9—1l):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同情與控訴
(12—13):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贊美詩——謳歌與贊美
排比:內容凝煉,形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氣氛酣暢。
反復:加強感情和音節(jié)的旋律,一唱三嘆,回環(huán)婉轉,增強
詩歌的抒情效果。
作業(yè):
1.給下列詞注音釋義,并用它們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罵漂泊
2.詩人傾吐對大堰河的愛,這種愛是同對黑暗社會(“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聯(lián)系在一起的。請找出表現(xiàn)詩人憎恨黑暗社會的詩段,說說有什么作用。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2
長期以來我們語文老師一直關注著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語文的人文性。這節(jié)課我有意地關注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至少我在進行一種嘗試。我認為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勇于嘗試。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感受大堰河對作者濃濃的愛,感受大堰河的形象。于是我大刀闊斧對教學資源進行了整合,對文本進行了細致地取舍。教學思路就是通過體會詩歌語言來感受詩歌傳達出來的愛。
為了渲染一種母愛的氛圍,我用了兩節(jié)課來上課,第一節(jié)我用多媒體給同學們聽了小說《瘋娘》。小說大約播了25分鐘,我和同學們就在靜靜的聽著,不由自主地流淚。從這個小說里我們體會到了一個“瘋子”母親對他的兒子愛到骨髓。大家都沉浸在悲傷之中,同時也都在想著自己的`母親。我知道時機成熟了,這時候可以進行詩歌教學了。于是首先我說“大家眼里噙滿的淚水,讓我想起了我最早最感動的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世上只有媽媽好,因為媽媽是最善良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大堰河我的保姆》?!?BR> 然后請同學們談感受,談母愛,談真情。幾位同學分別說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很感人,讓在座的也很感動。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詩歌語言的鑒賞力,感悟母愛、親情。
2、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
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排比、反復等手法的運用。
3、引導學生運用恰當?shù)恼Z調,有節(jié)奏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關于母愛的詩歌例如《游子吟》等導入。
“他們可以走得很遠很遠,卻總也走不出母親心靈的廣場”,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
二、速讀全詩,把握詩歌寫作思路和情感
教師提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由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獻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三、具體研讀、賞析
1、第一部分:
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第三小節(jié),思考:景物描寫的特征是什么?詩中反復的運用有何作用?揣摩朗誦的聲調。
2、朗讀研討第三部分,重點是第四節(jié):
⑴ 朗讀并找出此節(jié)中的生活鏡頭。
⑵ 討論,多組鏡頭以排比句式組合在一起,用反復的手法突出“抱”“撫摸”的動作有何效果?
⑶ 請同學們想象描述大堰河的雙手形象。
⑷ 學生回憶自己母親雙手的形狀,說一說生活中感到母愛的細節(jié)。
⑸ 讀第五、六節(jié),思考作者寫兩個家庭的不同,有什么寫作目的?
⑹ 讀第七小節(jié),思考大堰河生活忙碌但貧窮,為什么總是含笑?
⑺ 讀第八小節(jié),讓同學們誦讀并概括本節(jié)內容,找出大堰河對乳兒深愛的細節(jié),討論寫大堰河之夢的作用。
3、研讀第三部分:
⑴ 師生共同朗讀文本,反復揣摩聲調與節(jié)奏。
(抑郁、哀傷、沉重、緩慢)
⑵ 第十節(jié)中大堰河的墳墓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⑶ 讓學生用憎恨的語氣朗讀第十一小節(jié),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教師指導。
4、鑒賞體會第四部分:
大堰河的靈魂為什么是紫色的?
四、小結
本詩的影響。
五、欣賞朗誦磁帶,最后一次感受課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4
教學目標與要求:
(1)體會詩歌真摯的感情(2)揣摩詩歌語言藝術,培養(yǎng)詩歌鑒賞力(3)訓練朗讀能力
重點:把握詩人感情和思路發(fā)展脈絡,體會詩人對保姆大堰河深切的懷念,同情,感激和贊美之情。
難點:賞析詩歌藝術特點:一是借敘事抒情,二是對比,反復,排比等表現(xiàn)方法的運用。朗讀的聲調,節(jié)奏的處理。
收集有關艾青的資料,做好文學常識卡片,讀好預習提示了解本詩創(chuàng)作背景,
聽配樂朗誦尋找詩歌表達思路和感情線索。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歌唱母親,歌頌母愛是詩歌永恒的主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賞析現(xiàn)代著名詩人艾青獻給他的養(yǎng)母——大葉荷(大堰河)的贊美詩:《大堰河——我的保姆》。
顯示課題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懷抱乳兒的大堰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
明確:這首詩以追憶往事為線索展開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壓著的墳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運——贊美詩呈給大堰河及所有勞動人民。
著重體會第三小節(jié):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這一詩句反復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懷念之情。
(3)點撥討論多組鏡頭以排比句式組合在一起,用反復的手法突出“抱”,“撫摸”的動作的表達效果
明確:增強了語氣,豐富了內容,突出了重點,突出了大堰河慈愛,勤勞的形象。詩人回憶在大堰河家的生活,以“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為中心描畫了8個生活鏡頭,表現(xiàn)出大堰河對乳兒深切的母愛。
(6)激發(fā)聯(lián)想:大堰河勤勞慈愛的雙手使一個貧窮的家庭充滿溫馨,使這個被親生父母嫌棄的孩子得到了母愛。這雙手就成了母愛的象征。請同學回憶,聯(lián)想一下自己母親雙手的形狀,說一說在生活中有哪些細節(jié)讓你深深感到母愛的深廣。
A, 點撥討論 : 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華;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 ,請談談個中緣由
明確:鮮明的對比更能顯示大堰河家是貧窮的,但充滿了愛;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愛。想起這些,詩人心里充滿了眷戀與感激。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三篇文章,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習現(xiàn)代詩歌。作為現(xiàn)代詩歌,在結構和韻律上不及古典詩歌要求嚴格,單題材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也更貼近生活。艾青的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采用了飽含深情的語言來描繪了一位普通善良的農村婦女。整首詩歌感情飽滿,語言樸素真摯,學習本首詩歌時,要用心體會詩歌中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體現(xiàn)的感情,感受大堰河勤勞,艱辛,善良,無私的人物形象,體會詩人艾青對奶娘的感激,贊美,懷念之情,以及作者對黑暗社會的控訴和詛咒。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步入高中階段,大多還保留了初中時期學習的被動性,缺乏主動探求的學習精神。就像在學習詩歌的時候,學生對于詩歌感情的分析,對于詩歌語言的欣賞能力是不足的。出生于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們,所經(jīng)歷的生活幾乎都是很富裕的,距離大堰河的年代太過遙遠。因此在對大堰河的悲慘生活和詩人自己的感情的把握上也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從4、7、8節(jié)詩歌中的細節(jié)描寫來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對本文的作者,文章的結構,每層的主題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著重從第4、7、8節(jié)的細節(jié)描寫中來探討下保姆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內容:
先請同學們看到文中的第4節(jié)。請同學們先一起朗讀一下這一節(jié)的內容。(慢,重,深沉)
在同學們讀的過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一節(jié)中的這么幾個詞:
你,撫摸,在你…之后。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撫摸是怎樣的一個動作,為什么要用這么“撫摸”這樣的一個動作?從中體現(xiàn)了保姆怎樣的感情?
“在你…之后”的連續(xù)8個排比句寫出了什么?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有什么樣的作用?
(提示:細節(jié)描寫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質的性狀鮮明而又逼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而增強作品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在這一節(jié)內容中,詩人艾青就生動的寫出了大堰河勤勞,艱苦的形象特征。)
與大堰河在自己家中勞動的景象相似的便是詩歌的第7節(jié)內容?,F(xiàn)在請……同學來為我們朗讀一下這一節(jié)中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
很好,謝謝這位同學。這一節(jié)也是用了6個排比的句子,但與第4節(jié)不同的是,大堰河工作的地點發(fā)生了變化,她的神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她始終是“含著笑”的。為什么當她做著艱辛的活的時候卻還能含著笑呢?
(提示:①此時的大堰河是和乳兒生活在一起的,②她用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了自己一家)
含著笑工作,又體現(xiàn)了大堰河的什么樣的特征呢?
(提示:勤勞,淳樸,善良,寬厚)
小結:
通過4、7節(jié)的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一個勤勞,淳樸,善良,生活艱辛的勞動婦女。在作者對大堰河的生活瑣事的描寫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大堰河的同情,懷念,之情。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下第9節(jié)的內容。在前邊的結構分析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這一節(jié)是直接描寫大堰河對“我”的愛的一段,……同學,請你試著有感情的朗讀下這一節(jié),并從中找出直接表現(xiàn)保姆愛我的句子。
(提示:切那冬米的糖,貼“我”畫的畫,夸贊乳兒,做“夢”)
前邊三項內容,我相信一般的母親也能做到,但是,大堰河畢竟只是詩人的保姆,卻仍然能在夢中夢見乳兒的幸福。詩人很好的挖掘出保姆的內心,這里就很直接的體現(xiàn)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愛。
小結:大堰河是偉大的,無私的?!拔摇钡母星榈母屑ぃ瑧涯畹?。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領會詩歌抒情性的特點,了解詩歌常常借助于鮮明生動的形象來抒發(fā)感情
過程與方法 反復朗讀,體會修辭方法(對比、反復、排比)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清詩的抒情結構,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教學重點難點:
1、寫作背景與詩的抒情基調
2、抒情主人公與作者的關系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賞析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荊棘(jing1ji2) 火缽(bo1) 忸怩(niu3ni2) 叱(chi4)罵
2、解釋詞語
典押:典當。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二、導入:
1、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蘊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2、作者簡介: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中國詩壇上一顆明亮的星。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代表性詩篇除課文外,還有《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等。
3、寫作背景 :艾青出生時難產,一位算命先生說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貧苦農民家里撫養(yǎng)。5歲時被領回家中開始讀書,但依然受到冷遇,不準稱自己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只準叫叔叔嬸嬸。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視空氣里長大”的。因此他對他的養(yǎng)母大堰河(大葉荷)的愛是發(fā)自內心的,大堰河對他的愛是讓他刻骨銘心的。
三、初讀
1、播放朗讀錄音。
2、注意讀準字音。
3、準確把握情感。
四、整體感知
讀了這首詩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了這首詩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長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勞。她愛“我”如自己的兒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離開了人世。
感受:這首詩不僅坦露了詩人深沉的內心積郁而且為我們中國的農村婦女樹立了一尊樸素莊嚴的塑像。那種積郁首先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來自他對農民命運的關切。
作者以深沉、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貧農婦女大堰河勤勞、善良的美好品質,描寫了她的悲慘命運。并詛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劇命運的黑暗社會。
五、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節(jié))寫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與自己的關系;
第二部分(3─8節(jié))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質,抒發(fā)詩人對大堰河的懷念與尊敬。
第三部分(9─10節(jié))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
第四部分(12─13節(jié))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挽歌和獻詩。
六、體會感情
詩是詩人感情的載體,這首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全詩13個詩段,概括每個部分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懷念與痛悼
第2部分:眷戀與感激
第3部分:同情與控訴
第4部分:謳歌與贊美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fā)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fā)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理清了詩人由現(xiàn)實到回憶,再到現(xiàn)實的抒情結構,體會詩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么,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chuàng)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
二、研讀。
學習第一部分。
1、指名朗誦
2、看前兩節(jié)詩,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復,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學生發(fā)表看法。(反復,突出詩人永難忘懷大堰河的養(yǎng)育之恩,濃濃托出深深懷念之情。)
3、這三段中,大堰河是個什么樣的人?請學生談談。(連名字姓氏也沒有,以她村莊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個童養(yǎng)媳,后來又是地主兒子的保姆,在養(yǎng)活地主兒子的前提下養(yǎng)活自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村婦女的典型。)
4、詩中,稱呼時而用“她”,時而用“你”,這怎么理解?你換一下試試。(用“她”是客觀的交待,用“你”是表達親切的深情。)
總結: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與我的關系,表現(xiàn)詩人對乳母的懷念之情。
學習第二部分。
1、第三節(jié)有幾個鏡頭?這些鏡頭給你什么印象?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學生試答。
詩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描繪了一組冷落凄清的畫面:荒涼的墳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園地、長了青苔的石椅,通過一連串的排比,在對悲慘凄涼氣氛的濃重渲染中,深切地抒發(fā)了詩人對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對大堰河悲慘一生的回憶。
問:詩人是怎樣想起大堰河的?為什么艾青說“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聽到秋風蕭瑟的聲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純潔無私的內心世界如同雪一樣的潔白無暇,而白雪覆蓋大地的莊嚴肅穆的景象正好表達了詩人深切的悼念。正因為這許多原因,艾青想起了這個給過他無限溫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會地位(她是童養(yǎng)媳,以養(yǎng)育我而養(yǎng)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蓋的墳墓,枯死的瓦菲,長了青苔的石椅,這一切在我們的心中構成了怎樣的一種意境呢?(凄涼、衰敗、荒寂)這樣的景象,寄托了詩人深深的哀悼和懷念之情。因此,我們在讀這幾節(jié)時,該用怎樣的語氣去朗讀呢?(低沉、舒緩)好,大家一起把第三節(jié)讀一下。注意把握詩人的感情。
2、 詩人以詩來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過兩種活,在詩人小時,他是乳母,
詩人五歲后她便做了傭工。那一節(jié)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節(jié)突出她的“傭工生涯”?(4節(jié),7節(jié))
3、艾青因為生他時母親難產,后來又因為一個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撫養(yǎng)了5年。如果說第一層是作者站在現(xiàn)實的牢房里,那么,從第四節(jié)開始,作者就轉入了對大堰河深情的回憶了。
那么,詩人在這個不屬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第四節(jié)。(朗讀)
問: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幾個分鏡頭?主畫面又是什么呢?
八個鏡頭,主畫面是“抱在懷里,撫摩我”。
詩人運用這樣的手法,是為了突出她怎樣的品質?
勤勞、慈愛。
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體地鋪敘了大堰河的極度貧窮和繁重的家務勞動,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料養(yǎng)乳兒,時時給他以溫暖, 處處給他以愛撫, 充分表現(xiàn)出大堰河的勤勞及對乳兒無私的愛。我們感到,這里盡管貧窮盡管粗陋,但這里有母愛的擁抱和撫摸。)這一節(jié)讀的時候要讀的慢,讀的重,讀的深沉。
4、第七節(jié),在具體描寫大堰河的傭工生活時,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著笑”開頭?大堰河為什么笑?這表現(xiàn)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個排比句,描寫大堰河不論冬夏不分寒暑,年復一年地承擔著如此繁重的勞動:洗衣、做菜、喂豬、熬湯、收麥、曬豆……但又始終含著笑,這突出了她勤勞、淳樸、寬厚、善良、本份,也滲透著詩人對她悲苦命運的同情。她以自己的雙手換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為此感到滿足——她對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
首尾的反復,表現(xiàn)了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雙手,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犧牲,表現(xiàn)了一個社會底層勞動婦女的偉大。
5、作者一方面表現(xiàn)大堰河的勤勞、淳樸、寬厚,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愛,詩中寫大堰河對乳兒的愛采取了多種方法,第四節(jié)通過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濃墨重彩、反復鋪陳正面抒發(fā)大堰河的愛的的話,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節(jié)是淡筆點染,側面烘托。用設問句“大堰河,你為什么要哭?”間接地表現(xiàn)出她對乳兒離開的依依不舍和對乳兒內心的疼愛。第六節(jié)跟第四節(jié)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第四節(jié)說在大堰河家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摯的愛。第六節(jié)說雖然物質條件很優(yōu)裕,但精神上極其痛苦。在大葉荷家中,在將近五年的寄養(yǎng)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愛,感受了親人般的溫暖,離開了乳母,便離開了母愛,這在幼小的孩子來說,是最最痛苦的事。盡管新家中掛著“天倫敘樂”的匾,實際上孩子失去了天倫敘樂。通過對比,反襯出大堰河家中雖然貧窮卻充滿歡樂充滿愛)
6、第八節(jié),又一次正面寫大堰河對乳兒摯真的愛,在年節(jié)里,大堰河為了她的乳兒“忙著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兒畫的關云長貼在灶邊的墻上,對她鄰居夸獎她的乳兒。這些描寫,已經(jīng)盡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層,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來:
大堰河曾做了一個不能說的夢
在夢里,她吃著乳兒的婚酒
坐在輝煌的結彩的堂上
而她嬌美的媳婦親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對她乳兒的愛原來如此深切真摯,就連夢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兒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滿足!這個夢,把大堰河對乳兒的愛推向了高潮,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這個夢是不能說的,因為這個夢對大堰河來說是非份的,是一種執(zhí)著的明知不可能實現(xiàn)卻始終不能忘懷的期待。
三、小結
本文通過描述大堰河悲慘的一生,抒發(fā)了對其真摯的懷念和熱情的贊美(牢房陰冷,曉雪飛舞);同時,在敘述悲慘一生的同時,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舊世界。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齊讀9-13節(jié)。
二、研讀。
學習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命運所給予她的,卻有貧困和苦難。她活著,對于世界是無私地贈予,不停的勞作,毫無保留的貢獻她的一切——從血汗、乳汁、到赤誠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給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讀)
大堰河,含淚的去了,
同著四十幾年人世生活的凌x,
同著數(shù)不盡的奴隸的凄苦,
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
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
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問: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禮)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這里,詩人的心一陣陣發(fā)痛,他的心中充滿了對她悲苦命運的深切同情。
問:這里,用了一連串的數(shù)量詞,有什么意義?
數(shù)量詞組“四十幾年”、“數(shù)不盡”跟“四塊錢”、“幾尺長方”、技術“幾束”、“一手把”的尖銳對比,突出了詩人對“不公道的世界”的揭發(fā)和控訴: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幾年‘,可是她卻受了“數(shù)不盡”的奴隸的凄苦;給她送葬的,只是“四塊錢”的棺材,“幾束”稻草,“一手把”的紙錢的灰——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報償!詩人強烈的憤慨包含在這數(shù)量詞組的對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兒子除了做土匪當炮灰,便只能做伙計當奴隸。真實的筆觸,包含著控訴的心聲。詩人自己,終于徹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個階級,而與養(yǎng)育他的那個階級結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僅滋養(yǎng)了詩人的身體,更重要的是滋養(yǎng)了詩人的精神。
問: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劇?詩人對這個社會懷著怎樣的感情?齊讀11節(jié),讀出詩人的憎恨之情。
2、第四部分是詩的結束,作者從對往事的回憶又回到眼前的現(xiàn)實,與開頭相呼應。詩人用六個“呈給你”和兩個“呈給”的排比、反復,飽蘸激情,盛贊大堰河的靈魂乃至親撫過自己的手、唇、臉頰、乳汁,情感奔放通暢,是抒情高潮。最后一節(jié)回應開頭,重現(xiàn)詩的主旋律。整首詩結構嚴謹,一氣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靈魂”?一種看法,紫色是高貴、神圣的象征,“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靈魂最高貴、最偉大。另一種看法,紫色是傷痕的顏色,是凝血的顏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難一生,結局悲慘,因而稱之為“紫色的靈魂”。)
這一節(jié),詩人的感情并沒有停留在大堰河一個人身上,艾青正是通過對大堰河勤勞、善良、寬厚、淳樸的形象的塑造,寫出了整個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不是嗎?正是這些像大堰河一樣的人類社會的保姆,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人類世界,創(chuàng)造了供統(tǒng)治階級和剝削階級享樂的物質財富,用寬厚、善良的心給人以溫暖;正是這千千萬萬的勞動群眾,擠干了乳汁,流盡了血汗,養(yǎng)活了別人,自己卻一無所有,過著悲慘的生活。所以,詩人把詩“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們的兒子”,就使詩的主題思想有了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艾青的詩作在形式上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奔放的詩體。在這首詩里,詩并沒有因散而失去詩味,而是詩意更濃,抒發(fā)的更自由,表達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復來體現(xiàn)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層層遞進,不僅展現(xiàn)了多種畫面,增強了抒情氣勢,也增強了詩的內在旋律。
三、分析詩歌表現(xiàn)手法。
1、是抒情詩,但在敘事中抒發(fā)強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節(jié)的敘述,抒發(fā)了同情、懷念、贊美、愛戴的感情。
2、手法:
妙用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xiàn)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后的凄慘;美麗夢境和凄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xiàn)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復:表現(xiàn)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
(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jié)的旋律,詩中還大量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兩句,反復吟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現(xiàn)對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復:“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進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開頭和結尾的詩句反復的手法,使詩歌一唱三嘆,回環(huán)婉轉,增強了詩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也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這首詩藝術表現(xiàn)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詩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節(jié)之外,全使用了這種手法,詩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動人心的力量,濃烈的抒情氣氛,都與這種大排比的手法與句式相關。)
總之,反復、排比更有助于表達強烈濃厚的感情。
四、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
五、背誦第8節(jié)
板書設計:
第1部分:懷念與痛悼
第2部分:眷戀與感激
第3部分:同情與控訴
第4部分:謳歌與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