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4幅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讀為本 順學而導
(一)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你也有過嗎?
4、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誰來喊一喊?
5、指導朗讀
(二)學習3—7自然段
1、聽到他的喊聲,狐貍、猴子、小鹿、松鼠,他們是怎么做的?(跟、跑)讀3、4自然段。
2、獅子跟他們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問)讀5—7自然段,劃出描寫獅子的句子。
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比較表現(xiàn) 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自由認讀,讀準字音。
2、認一認
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賽讀詞語)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識字卡片,互相認讀
②摘果子,(多媒體示一棵蘋果樹,蘋果上分別寫了生字,認對了,蘋果就會掉下來)
4、議一議
①小組合作學習,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②誰愿意把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看”“玩”擴詞。
2、同桌間說一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范寫(重點指導寫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臨寫
5、練寫,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板書設計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課件 篇2
教學目的: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理解課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新課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借助漢語拼音,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說清圖意。
出示課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課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課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5.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崩斫猓哼@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ǚ诺谒淖匀欢蔚呐錁防首x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四、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五、閱讀課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隆P『镒勇犃送米拥脑?,跟著跑起來,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咕咚課件 篇3
《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 多小動物跟著跑,最后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 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xiāng)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diào)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 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
學習此課,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 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 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fā)現(xiàn)由于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脫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采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 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采用多種方法, 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蘊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熏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標)。
基于上述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確定為:
1、認讀8個生字字音,會寫“熱、鬧、逃、跑、嚇、哈”6個生字。觀察“熱、鬧”的演變過程,進而掌握字的形、義;在語境中理解“熱鬧、逃、跑”的意思,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2、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帶有“熱鬧”“逃、跑”字詞的重點語句。
4、體驗識字的樂趣,產(chǎn)生喜歡漢字的愿望。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币虼宋野驯菊n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認讀8個生字,會寫6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說錯話表錯意。基于這種現(xiàn)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采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并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我將本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引入 揭示課題;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第三環(huán)節(jié):多種方法 “識”“悟”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通讀全文 設置懸念。
首先給學生放一小段音頻(咕咚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是什么聲音,從而引出課題《咕咚來了》(板書)。然后讓學生質(zhì)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 么?”聽視頻猜聲音,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質(zhì)疑,是為了培養(yǎng)問題意識,我認為問題意識應從低年級培養(yǎng),習慣成自然。
于永正老師說過“書不讀熟不開講”。這節(jié)課主要是識字教學,但第一課時擔負著讀通課文的任務,讀通是讀懂的基礎,所以朗讀也必須重視。第一步, 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多字。第二步,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從看拼音讀到去掉拼音讀。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讀課文,如果哪個段落學生讀不好,糾 正再讀。
第一、重點學習“熱、鬧”。這節(jié)課預計讓學生掌握六個生字,重點學習“熱、鬧”兩字是因為:“熱”這個字筆畫多,“四點底”又是新學偏旁,再有 本課總目標中要求會用“熱鬧”寫一句話。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義,才能用“熱鬧”說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課時落實到“寫”做好鋪墊。這兩個字我采用了 字理識字法,我重點說“熱”字的教學。
首先,我板書“熱”字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猜字,并讓學生說說怎么猜到的,我估計個別學生能猜到這個字,因為學生在品德課 學過漢字的演變。如果猜不到,我就把字寫出來,給學生講 “熱”字的演變,點出是象形字。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他們還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可能說出“換一換、結構識字、編一個小故事”等方法。如果說 出“四點底”,順勢學習這個新偏旁,并告訴他們“四點底”的字一般和“火”有關系。如果沒說出再出示這個偏旁。然后問“你還知道哪些帶四點底的字?”向課 外延伸。下一步是讓學生擴詞:“熱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它倆常一起使用”。
如果學生說到“熱鬧”這個詞就開始學習“鬧”。說不到這個詞我說出來,繼續(xù)用“漢字溯源法”學“鬧”字。板畫“鬧”的古字,問學生從古字中看出什 么?引導理解會意字,并說“鬧”的本義是“聲音大而嘈雜喧擾”,再給鬧組詞。然后說識記辦法和帶“門字框的字”,這樣可以以一字帶一類字。
在學習了“熱、鬧”的音形義后,學習運用“熱鬧”說一句話。幻燈打出帶“熱鬧”一詞的句子,引導在語境中理解“熱鬧”的意思。我用語言 描述大森林的安靜后說:“咕咚一聲后,森林里還會這么安靜嗎?”學生肯定回答不會,我追問為什么后說出“這就叫熱鬧”。然后引導讀句子,讀出“咕咚來了” 以后,森林里的熱鬧場面。接著引導學生用“熱鬧”說句子。如果學生說出的句子單一,我則引導學生采用不同句式、從不同角度、內(nèi)容的不同方面說,盡量把句子 說具體。
造句是作文訓練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造句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識、記、用后,指導“熱、鬧”的書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兩字在田格里的位置。蘇軾的《文與可畫谷偃竹記》告訴我們胸有成竹,做事才能有把握,寫字也一樣。學生寫的字經(jīng)常很難看,是因為不會觀察,整體把握字的結構,所以要重視觀察。
接著,我范寫,邊寫邊提醒“四點底”四個點的不同 。然后學生描紅仿寫,我巡視指導,提醒寫字姿勢。最后利用大屏幕展示寫得好的字。通過“觀察―書寫―評價”指導生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有助于夯實寫字基礎。
第二、學習“逃、跑”兩字。學“逃”時,打出它所在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上文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刺樱俳Y合生活實際說什么情況下要逃。此時再指導讀出“逃”的語氣。然后讓學生識記、擴詞。學“跑”是采用猜動作識字。
小結:“逃、跑經(jīng)常一起使用,危險來了誰不使勁跑呢?”。然后指導書寫“逃、跑”。提醒“逃”這類左下包右上的字的筆順規(guī)則。
第三、自學“哈”、“嚇”。先讓學生獨立識記這兩個字,學生應該會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書寫,展示評價。
讓學生自學“哈”、“嚇” 是因為這兩個字結構簡單,而且學過了“給”“下”,我認為學生能自己觀察書寫。這樣安排,做到教、扶、放,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提高實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我小結:“咕咚一聲,嚇得小動物‘逃跑’,使得森林里非常熱鬧,可是最后大家卻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呢?這個故事又要告訴我們什么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BR> 巧妙串連這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材”,為的是讓學生有學習的延伸,引發(fā)閱讀期待。
至此教學任務完成。識字教學讓我歡喜讓我迷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敝x謝!
咕咚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獅、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眼”7個生字。學習“羊字頭”和“足字旁”2個新偏旁。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實真相”。
2、能力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吸引學生,揭示課題.
1、多媒體播放多種聲音,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板書課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要求: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學習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建議:用筆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把這些字讀準;對于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嗎?
3、再讀課文,看誰能通過自己的讀來解決問題。
三、學習生字
1、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自由認讀,讀準字音。
2、認一認
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賽讀詞語)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識字卡片,互相認讀
②摘果子,(多媒體示一棵蘋果樹,蘋果上分別寫了生字,認對了,蘋果就會掉下來)
4、議一議
①小組合作學習,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②誰愿意把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
四、再讀品悟
1、自己練習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2、四人小組輪著讀課文,互相評一評,讀的好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讀好的。
3、朗讀檑臺賽
4、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家”“怕”擴詞。
2、同桌間說一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范寫(重點指導寫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臨寫
5、練寫,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第二課時
一、激趣復習,導入新課
1、(多媒體:湖邊長著幾棵木瓜樹,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配“咕咚”聲)
2、聽,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删褪沁@個聲音,卻讓森林里小動物們,(引導說到“亂哄哄”)為什么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
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你也有過嗎?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嚇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誰來喊一喊?
5、指導朗讀
他嚇得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了!咕咚來了!”
(二)學習3―5自然段
1、聽到他的喊聲,猴子、狐貍、山羊、小鹿、大象它們是怎么做的?(跟、跑)讀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們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問)讀5然段,劃出描寫野牛的句子。
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小兔的話)
瞧,連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為什么?(沒思考)怎么辦呢?讀6、7自然段。
這時,小動物們會說什么,小兔又會怎樣呢?
三、總結深化
1、現(xiàn)在,你最想對誰說句話,說什么?
2、戴頭飾表演“咕咚”這個故事。
四、布置作業(yè)
1、把課文中喜歡的詞填到“詞語花籃”中。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讀《同步讀本》中的《數(shù)星星的孩子》。
板書設計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著跑沉著冷靜
大伙兒一個跟著一個肯動腦筋
野牛攔、問
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對學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預設,因此上得也比較順,但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我未曾預料到的。書中講大象也跟著跑,我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想到學生卻揪著大象不放,當一個學生提出:“老師,大象這么大,為什么也嚇得跟著跑?”我當時一愣,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更精彩?!按笙罂赡苷J為這咕咚比他還要大,所以也嚇得跟著跑?!蔽以谛睦餅閷W生的回答喝彩。課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慢慢領悟了寓意,可有個學生可能上課聽得不是很認真,他又問了前面那個問題:“老師,只不過是一聲咕咚聲,大象為什么也跟著跑???”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大象沒動腦筋啊,遇到事情也沒去想就跟著瞎跑?!倍嗑实幕卮鹧剑菍W生的問題把課推向了高潮,這可真是所謂的未曾預約的精彩,我為我班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咕咚課件 篇5
活動目標
1. 欣賞《咕咚來了》。
2. 理解故事,激發(fā)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活動準備
故事《咕咚來了》光碟一張
小白兔 、狐貍 、猴子 、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流程
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nèi)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不僅請來了園長老師們和我們一起上課,還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3.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咕咚來了》就會明白小白兔為什么跑了。(提供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并將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
二、聽講故事《咕咚來了》
1.講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兒的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幼兒講述聽到的故事內(nèi)容。當有些內(nèi)容幼兒無法講出時,我及時給予了豐富的知識的機會。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問: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故事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同時認識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討論
1. 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們要向誰學習?為什么啊?
2.教師總結: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fā)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幼兒觀看故事視頻
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2.教師: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師:我們看完了《咕咚來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 一個游戲,當小動物表演故事情節(jié)好不好呀?(激發(fā)幼兒想象與學習的興趣)
五、角色表演
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走進膽小國
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jīng)歷,在幼兒身上表現(xiàn)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jīng)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教學反思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nèi)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yǎng)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效果。
咕咚課件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別人,就容易做錯事。教育學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具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動物貼畫、頭飾、多媒體課件。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
1、播放聲音(動物聲,咕咚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板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聲字,擬聲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小朋友們積累的詞語真多。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大家快去讀讀吧!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b、看誰反應快,指名小組讀。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c、(雙層火車讀)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
3、剛才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删褪沁@個聲音,卻讓森林里小動物們——亂哄哄地(撒腿就跑)。這是為什么呢?
4、再快速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看看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
(示圖1)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讀。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書: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樣的東西?這樣的經(jīng)歷你也有過嗎?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6、指導朗讀:他嚇得撒腿就跑……咕咚來了!”(讀出兔子當時十分恐懼的語氣,拔腿就跑要讀得快,小兔害怕得連想也來不及想。)
9、想看看兔子是怎樣撒腿就跑的嗎?請同學們給它配音:咕咚來了!想想在什么時候配?(在尖叫之后)
1、聽到兔子的喊聲,其他小動物是怎么做的?(示圖2、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2、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自已大聲讀一讀。
狐貍跟著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著狐貍跑,大伙兒都害怕極了,驚慌極了。(在黑板上連箭頭)
獅子不慌不忙,是因為。
6、小結:“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指導寫字。
1、今天我們要寫兩個字。
2、字卡,兔(獨體字)組詞,說句。怎么記?觀察,關鍵筆畫是什么?跟老師書空。
3、跟(左右結構)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系?你還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咕咚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1個生字(熱),認識“四點底”。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會讀指定的詞語,能用“熱鬧”說一句話。
3、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難點:
1、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在這座美麗的森林王國里,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在這里,每天都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森林王國,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了。
2、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2’)
1、自己看音節(jié)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詞語朋友的名字嗎?
木瓜:誰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說。
看圖介紹:木瓜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它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區(qū),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入藥。
水花:你見過水花嗎?在哪兒見到的?(石頭扔進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當石頭扔進水里的時候,我們不僅能看到水花,還能聽見聲音呢。出示詞。
逃跑:這個詞表示的是一種動作,誰愿意給大家做一做?
跑的時候要用到腳,所以跑這個詞就是足字旁。
跟著:像這樣的詞還有“跟著”,跟著別人走也要用到腳,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熱鬧:提示“鬧”在這里應該讀輕聲。
課文里怎么熱鬧了?出示句子讀: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怼?BR> 是啊,那么多的動物都跟著跑起來,能不熱鬧嘛。
你還見到過哪些熱鬧的場面?你能用熱鬧說一句話嗎?
齊讀:嚇壞、正巧、熟了、大伙兒(提示兒化音)、哈哈笑
3、把這些詞帶回課文里,再讀課文。要做到正確流利。
4、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都標好了自然段,說一說共有幾個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讀思感悟:(15’)
(一)、通讀全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里提到了哪幾種小動物。
(1)指名請一位同學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小動物的圖片。
(2)引導學生:只有這三種小動物嗎?你是從那個詞看出來還有很多很多小動物的?(板書:動物們)
2、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的反應一樣嗎?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2、趕快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這一段還知道什么了?
3、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讀出來。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來是一個木瓜掉到水里,發(fā)出了“咕咚”的聲音,不過小動物們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動物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它們的反應一樣嗎?(不一樣)快點讀讀二、三自然段,看看它們是怎么做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逃跑、攔?。?BR> 2、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优苣??(因為他們都很害怕?BR> 3、可不是,第一個聽見“咕咚”聲的兔子就被嚇壞了,(出示句子)趕緊讀讀這個句子,你從哪兒看出兔子被嚇壞了?
(提示:“拔腿就跑”說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別快。)指導朗讀。
4、其他的小動物聽見兔子的喊聲也很害怕,全都跟著兔子跑起來。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兔子和小動物們驚慌的樣子來。自由讀,指名讀。
5、小動物們知道“咕咚”來了,全都嚇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沒有跑,他把大伙兒攔住了,我們看看大象是怎么說的。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7、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把小動物們的對話讀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聽了大象的話,他們又一起來到湖邊要看個究竟,那結果怎么樣呢?我們趕快讀讀第四自然段。
2、大家為什么“悄悄”來到湖邊呢?(他們還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驚動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當他們悄悄來到湖邊終于弄明白了,原來是木瓜掉進了湖里,如果這時你就是在湖邊的一個小動物,親眼見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知道雖然都是笑,但每個動物想的不一樣,笑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
4、多有趣的結局呀,難怪大家都笑了,讓我們再讀讀第四自然段吧。
5、試著背誦第四自然段,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著書一起讀。
四、復述課文,發(fā)展語言:(5’)
1、朗讀全文,思考:你讀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可能說兔子和小動物自己嚇自己;也可能說兔子不該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亂說……)總結板書:不對、對。
2、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能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嗎?自己練一練。指名復述。
五、學習生字:(5’)
過渡:由于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這個“咕咚”可讓森林王國熱鬧極了。
1、出示詞“熱鬧”,讀詞,“熱鬧”的“熱”是這課的一個生字,看音節(jié)讀準字音。
2、認識新偏旁:四點底。會讀會寫(提示:第一個點是左點,稍大,中間兩個右點都比較小,最后一個右點較大)。
3、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呢?
4、組詞:熱鬧、火熱、炎熱、熱情、熱烈、熱水、熱心……
5、指導書寫:整體觀察,上大下小。
生描紅,邊描邊想想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橫折彎鉤和“飛”字中的橫折彎鉤一樣,要寫得斜一些。)
師范寫,學生練習。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1’)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學習,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回去以后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6、咕咚來了
小兔圖 小猴圖 —— 逃跑
動物們
大象圖 —— 攔住
教學目標: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薄白阕峙浴?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準備:4幅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激發(fā)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fā)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以讀為本 順學而導
(一)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你也有過嗎?
4、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誰來喊一喊?
5、指導朗讀
(二)學習3—7自然段
1、聽到他的喊聲,狐貍、猴子、小鹿、松鼠,他們是怎么做的?(跟、跑)讀3、4自然段。
2、獅子跟他們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問)讀5—7自然段,劃出描寫獅子的句子。
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比較表現(xiàn) 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xiàn)跟其他動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第二課時
一、識字教學
1、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自由認讀,讀準字音。
2、認一認
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賽讀詞語)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識字卡片,互相認讀
②摘果子,(多媒體示一棵蘋果樹,蘋果上分別寫了生字,認對了,蘋果就會掉下來)
4、議一議
①小組合作學習,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②誰愿意把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
二、朗讀全文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看”“玩”擴詞。
2、同桌間說一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范寫(重點指導寫好新偏旁“羊”和“足”)
4、生臨寫
5、練寫,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板書設計
(動腦筋想、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咕咚課件 篇2
教學目的:
1.能借助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
2.理解課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實真相,先問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著別人跑的道理。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東西,以及兔子聽到“咕咚”聲拔腿就跑,許多動物也跟著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樣給大家解除了誤會。
難點: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著別人跑,而要問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配樂錄音、卡片、小黑板。
教學思路:
先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接著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逐段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帶“放”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自讀課文《小牛站起來了》。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上新課前,老師想出個問題考考大家:一個木桶中,裝了滿滿的一桶水,假如你們把一塊石子扔進水中,這時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咚,咕咚。)(板書:咕咚)就是這聲音,曾經(jīng)嚇跑過好幾種動物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想)好,老師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咕咚》。
2.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到底講了什么事呢?下面請聽錄音。
二、聽全篇課文的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仔細聽,認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講了哪幾種動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故事中講了小兔、小鹿、小猴、狐貍、山羊、大象和野牛這些動物)
三、借助漢語拼音,再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1.標好自然段的序號。
2.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
3.指名朗讀課文,進行朗讀指導。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問題。
全文共有____個自然段,____幅圖,講了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真相的事。
四、指導看圖,說清圖意。
出示課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掛圖,要求學生按照“誰、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的順序,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圖意參考:
1.兔子聽到木瓜熟后掉進湖里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聽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
3.大象也跟著跑。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4.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五、小結過渡。
剛才,老師和大家聽了錄音,讀了課文,看了插圖,同學們對《咕咚》這篇課文所講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這篇課文中,兔子聽到“咕咚”聲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幾種動物為什么也跟著就跑,野牛為什么攔住它們,故事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你們想知道嗎?(想)老師下一堂課再和大家一起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
2.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情,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呢?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1.(出示掛圖1)這幅圖講了什么?(小兔聽到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咕咚”聲,嚇了一跳,拔腿就跑)
2.小兔為什么跑?(它認為咕咚可怕極了)
3.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4.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咕咚”一聲,這聲音太響了,膽子很小的兔子聽到這個聲音會怎么樣?(害怕)
5.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嚇了一跳、拔腿就跑、邊跑邊叫)(隨機理解:拔腿就跑)
6.它邊跑邊叫,對誰叫?叫什么?(對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崩斫猓哼@里的“咕咚”是指一種東西的名稱)
7.指導朗讀:“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注意停頓、重音、語氣)
三、閱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出示掛圖2)這幅圖講了什么?(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貍、山羊也跟著跑起來了。)
2.小猴為什么也跟著跑?從哪兒看出來的?(小猴聽了兔子的叫聲,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從小猴子邊跑邊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
3.“咕咚”追它們來了,小猴子心里會怎樣?(非常害怕)
4.指導朗讀:“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語氣、停頓、重音。句中第二個“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讀得重一些,調(diào)要拉得長一點)
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聲,震動了整個森林。這一下森林里可熱鬧了。聽?。ǚ诺谒淖匀欢蔚呐錁防首x錄音)
6.這一自然段中講到了哪些動物?它們怎么樣?“大伙兒”指誰?(有狐貍、山羊、小鹿。它們也跟著跑起來,邊跑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大伙兒”指狐貍、山羊、小鹿)
7.它們?yōu)槭裁唇小翱焯用 ??(它們認為“咕咚”是一種可怕的東西,要來吃它們了)
8.比較“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它們講的話相同嗎?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它的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9.分角色朗讀“兔子”“小猴”“大伙兒”說的話。
10.就這樣,很平常的一聲“咕咚”聲,由于動物們的誤解、誤傳,它成了一種很怪的動物,嚇壞了森林中的許多動物,它們一個跟一個跑起來,就連大象也怎樣了?(跟著跑起來)
四、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掛圖3)這幅圖講了什么?(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
2.野牛為什么沒有跑?它是怎樣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攔住了大伙兒)
3.(出示“攔住”一詞)你會做“攔”的動作嗎?野牛是怎么攔的?(讓學生通過演示理解)
4.野牛攔住了大象和大伙兒后是怎樣問的?(指導學生用“先問____,再問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問____”的句式回答。)
5.分角色朗讀“野牛”的問話和“大象”“兔子”的答話。
五、閱讀課文六、七自然段。
1.(出示掛圖4)這幅圖講了什么?(大伙兒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大伙兒是怎樣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課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導學生比較朗讀后思考:
(1)木瓜為什么會自己掉下來?(木瓜熟透了)
(2)木瓜掉進湖里為什么會發(fā)出很響的聲音?(從高高的樹上掉下來撞擊水面)
(3)“咕咚”究竟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所發(fā)出的聲音)
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們都怎樣呢?(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4.這里的“大伙兒”指誰?為什么都笑了?(“大伙兒”指:兔子、小猴、小鹿、狐貍、山羊、大象。它們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覺得自己剛才的行動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5.這時候,它們會想些什么呢?(誘導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學習,不再瞎跟著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六、總結課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兔子聽到“咕咚”的響聲,沒有弄明白,就邊跑邊叫“咕咚”非??膳隆P『镒勇犃送米拥脑?,跟著跑起來,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貍、山羊、小鹿聽到后,一邊跑一邊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卻不這樣。他攔住大家問“咕咚”在哪里,誰看見了。最后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弄清了事情真相。
2.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在這個故事中,我喜歡野牛,因為它遇到事情不慌張,能先問個為什么,不盲目地跟著別人跑。我不喜歡兔子、小猴子、山羊、狐貍、小鹿、大象,因為它們遇事不先問為什么,別人怎么說,也跟著別人怎么說;別人怎么做,也跟著別人怎樣做)
3.我們同學們以后遇到事情應怎么辦?(遇事先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咕咚課件 篇3
《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 多小動物跟著跑,最后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 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xiāng)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diào)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 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
學習此課,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 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 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fā)現(xiàn)由于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脫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采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 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采用多種方法, 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蘊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熏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標)。
基于上述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確定為:
1、認讀8個生字字音,會寫“熱、鬧、逃、跑、嚇、哈”6個生字。觀察“熱、鬧”的演變過程,進而掌握字的形、義;在語境中理解“熱鬧、逃、跑”的意思,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2、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帶有“熱鬧”“逃、跑”字詞的重點語句。
4、體驗識字的樂趣,產(chǎn)生喜歡漢字的愿望。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币虼宋野驯菊n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認讀8個生字,會寫6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說錯話表錯意。基于這種現(xiàn)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采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并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我將本課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引入 揭示課題;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第三環(huán)節(jié):多種方法 “識”“悟”結合;第四環(huán)節(jié):通讀全文 設置懸念。
首先給學生放一小段音頻(咕咚咕咚的聲音),讓學生猜是什么聲音,從而引出課題《咕咚來了》(板書)。然后讓學生質(zhì)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 么?”聽視頻猜聲音,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質(zhì)疑,是為了培養(yǎng)問題意識,我認為問題意識應從低年級培養(yǎng),習慣成自然。
于永正老師說過“書不讀熟不開講”。這節(jié)課主要是識字教學,但第一課時擔負著讀通課文的任務,讀通是讀懂的基礎,所以朗讀也必須重視。第一步, 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多字。第二步,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從看拼音讀到去掉拼音讀。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讀課文,如果哪個段落學生讀不好,糾 正再讀。
第一、重點學習“熱、鬧”。這節(jié)課預計讓學生掌握六個生字,重點學習“熱、鬧”兩字是因為:“熱”這個字筆畫多,“四點底”又是新學偏旁,再有 本課總目標中要求會用“熱鬧”寫一句話。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義,才能用“熱鬧”說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課時落實到“寫”做好鋪墊。這兩個字我采用了 字理識字法,我重點說“熱”字的教學。
首先,我板書“熱”字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猜字,并讓學生說說怎么猜到的,我估計個別學生能猜到這個字,因為學生在品德課 學過漢字的演變。如果猜不到,我就把字寫出來,給學生講 “熱”字的演變,點出是象形字。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他們還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可能說出“換一換、結構識字、編一個小故事”等方法。如果說 出“四點底”,順勢學習這個新偏旁,并告訴他們“四點底”的字一般和“火”有關系。如果沒說出再出示這個偏旁。然后問“你還知道哪些帶四點底的字?”向課 外延伸。下一步是讓學生擴詞:“熱有個非常好的.朋友,它倆常一起使用”。
如果學生說到“熱鬧”這個詞就開始學習“鬧”。說不到這個詞我說出來,繼續(xù)用“漢字溯源法”學“鬧”字。板畫“鬧”的古字,問學生從古字中看出什 么?引導理解會意字,并說“鬧”的本義是“聲音大而嘈雜喧擾”,再給鬧組詞。然后說識記辦法和帶“門字框的字”,這樣可以以一字帶一類字。
在學習了“熱、鬧”的音形義后,學習運用“熱鬧”說一句話。幻燈打出帶“熱鬧”一詞的句子,引導在語境中理解“熱鬧”的意思。我用語言 描述大森林的安靜后說:“咕咚一聲后,森林里還會這么安靜嗎?”學生肯定回答不會,我追問為什么后說出“這就叫熱鬧”。然后引導讀句子,讀出“咕咚來了” 以后,森林里的熱鬧場面。接著引導學生用“熱鬧”說句子。如果學生說出的句子單一,我則引導學生采用不同句式、從不同角度、內(nèi)容的不同方面說,盡量把句子 說具體。
造句是作文訓練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進行造句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識、記、用后,指導“熱、鬧”的書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兩字在田格里的位置。蘇軾的《文與可畫谷偃竹記》告訴我們胸有成竹,做事才能有把握,寫字也一樣。學生寫的字經(jīng)常很難看,是因為不會觀察,整體把握字的結構,所以要重視觀察。
接著,我范寫,邊寫邊提醒“四點底”四個點的不同 。然后學生描紅仿寫,我巡視指導,提醒寫字姿勢。最后利用大屏幕展示寫得好的字。通過“觀察―書寫―評價”指導生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有助于夯實寫字基礎。
第二、學習“逃、跑”兩字。學“逃”時,打出它所在的句子,引導學生結合上文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刺樱俳Y合生活實際說什么情況下要逃。此時再指導讀出“逃”的語氣。然后讓學生識記、擴詞。學“跑”是采用猜動作識字。
小結:“逃、跑經(jīng)常一起使用,危險來了誰不使勁跑呢?”。然后指導書寫“逃、跑”。提醒“逃”這類左下包右上的字的筆順規(guī)則。
第三、自學“哈”、“嚇”。先讓學生獨立識記這兩個字,學生應該會用“換一換”“加一加”等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書寫,展示評價。
讓學生自學“哈”、“嚇” 是因為這兩個字結構簡單,而且學過了“給”“下”,我認為學生能自己觀察書寫。這樣安排,做到教、扶、放,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提高實效。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我小結:“咕咚一聲,嚇得小動物‘逃跑’,使得森林里非常熱鬧,可是最后大家卻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呢?這個故事又要告訴我們什么呢?咱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BR> 巧妙串連這節(jié)課所學的生字,“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材”,為的是讓學生有學習的延伸,引發(fā)閱讀期待。
至此教學任務完成。識字教學讓我歡喜讓我迷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敝x謝!
咕咚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獅、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眼”7個生字。學習“羊字頭”和“足字旁”2個新偏旁。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實真相”。
2、能力目標
①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吸引學生,揭示課題.
1、多媒體播放多種聲音,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板書課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要求: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形聲字,象聲詞)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學習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建議:用筆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把這些字讀準;對于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2、讀了課文,你有什么問題嗎?
3、再讀課文,看誰能通過自己的讀來解決問題。
三、學習生字
1、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帶生字的詞語,自由認讀,讀準字音。
2、認一認
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賽讀詞語)
3、玩一玩
①同桌拿出識字卡片,互相認讀
②摘果子,(多媒體示一棵蘋果樹,蘋果上分別寫了生字,認對了,蘋果就會掉下來)
4、議一議
①小組合作學習,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②誰愿意把自己的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
四、再讀品悟
1、自己練習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2、四人小組輪著讀課文,互相評一評,讀的好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讀好的。
3、朗讀檑臺賽
4、齊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生字,選“家”“怕”擴詞。
2、同桌間說一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師范寫(重點指導寫好新偏旁“忄”和“足”)
4、生臨寫
5、練寫,互相評價(引導學生從字形,書寫速度,書寫姿勢等方面評價)
第二課時
一、激趣復習,導入新課
1、(多媒體:湖邊長著幾棵木瓜樹,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配“咕咚”聲)
2、聽,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删褪沁@個聲音,卻讓森林里小動物們,(引導說到“亂哄哄”)為什么呢?
二、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學習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最先聽到“咕咚”聲的是誰?
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你也有過嗎?
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嚇得撒腿就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僅跑,還邊跑邊喊,誰來喊一喊?
5、指導朗讀
他嚇得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了!咕咚來了!”
(二)學習3―5自然段
1、聽到他的喊聲,猴子、狐貍、山羊、小鹿、大象它們是怎么做的?(跟、跑)讀3、4自然段。
2、野牛跟他們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追、問)讀5然段,劃出描寫野牛的句子。
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動物們慌慌張張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牛不慌不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答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習6―7自然段
“咕咚是什么呀!”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指導朗讀(重點讀好小兔的話)
瞧,連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為什么?(沒思考)怎么辦呢?讀6、7自然段。
這時,小動物們會說什么,小兔又會怎樣呢?
三、總結深化
1、現(xiàn)在,你最想對誰說句話,說什么?
2、戴頭飾表演“咕咚”這個故事。
四、布置作業(yè)
1、把課文中喜歡的詞填到“詞語花籃”中。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3、讀《同步讀本》中的《數(shù)星星的孩子》。
板書設計
20.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著跑沉著冷靜
大伙兒一個跟著一個肯動腦筋
野牛攔、問
教學反思:
整堂課,我對學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預設,因此上得也比較順,但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是我未曾預料到的。書中講大象也跟著跑,我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想到學生卻揪著大象不放,當一個學生提出:“老師,大象這么大,為什么也嚇得跟著跑?”我當時一愣,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更精彩?!按笙罂赡苷J為這咕咚比他還要大,所以也嚇得跟著跑?!蔽以谛睦餅閷W生的回答喝彩。課到了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慢慢領悟了寓意,可有個學生可能上課聽得不是很認真,他又問了前面那個問題:“老師,只不過是一聲咕咚聲,大象為什么也跟著跑???”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因為大象沒動腦筋啊,遇到事情也沒去想就跟著瞎跑?!倍嗑实幕卮鹧剑菍W生的問題把課推向了高潮,這可真是所謂的未曾預約的精彩,我為我班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咕咚課件 篇5
活動目標
1. 欣賞《咕咚來了》。
2. 理解故事,激發(fā)孩子們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
3. 懂得遇到事情不驚慌,要問清楚、弄明白再行動。
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孩子們大膽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思考。
活動準備
故事《咕咚來了》光碟一張
小白兔 、狐貍 、猴子 、獅子等動物的圖片
活動流程
興趣導入——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內(nèi)容提問)——觀看故事視頻(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
活動過程:
一、興趣引入
1.教師:今天老師不僅請來了園長老師們和我們一起上課,還請來了一個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誰呀?(小白兔)
2.教師:大家看看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們知道它為什么跑呀?
3.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咕咚來了》就會明白小白兔為什么跑了。(提供給孩子們思考的機會,并將小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
二、聽講故事《咕咚來了》
1.講完故事后,我并不是在等待幼兒的正確答案,而是鼓勵幼兒講述聽到的故事內(nèi)容。當有些內(nèi)容幼兒無法講出時,我及時給予了豐富的知識的機會。
2.提問:小白兔為什么跑呀?“咕咚”原來是什么聲音?
3.提問:小白兔聽到“咕咚”的聲音時,心里有什么感覺?它是怎么樣做的?
4.小白兔一路上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它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5.提問:長毛獅子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在開放式提問的基礎上,老師和幼兒一起對故事進行了適時的概括、提煉和總結,使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得到了進一步的認識、理解和掌握,同時認識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三、討論
1. 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我們要向誰學習?為什么啊?
2.教師總結:小白兔它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沒弄清楚,就嚇得慌慌張張的逃跑,后來在獅子的幫助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發(fā)出的聲音,所以他們就不害怕了。很多疑問只要我們弄清楚了,就會變得更勇敢,也能想出辦法來。
四、幼兒觀看故事視頻
1.教師播放故事《咕咚來了》的視頻,幼兒欣賞,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2.教師: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是什么?
3.教師:我們看完了《咕咚來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 一個游戲,當小動物表演故事情節(jié)好不好呀?(激發(fā)幼兒想象與學習的興趣)
五、角色表演
請幼兒扮演故事里的動物,表演故事。
活動延伸:走進膽小國
每個人都有過膽怯的經(jīng)歷,在幼兒身上表現(xiàn)地更明顯,請幼兒說說自己膽小的經(jīng)歷,怎樣克服這樣的心里障礙。
教學反思
在這次游戲活動《咕咚來了》中,幼兒們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故事內(nèi)容也講得非常生動、有趣,大部分幼兒較大膽、較完整地回答問題。本次集體活動具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說對”,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欣賞完視頻之后,幼兒模仿動作而進行角色表演,在這樣過程中,孩子們可以輕松愉快地學習,又可以培養(yǎng)積極地動腦和動手的能力,還有表述的機會。不足之處在于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故事做詳細的如何克服膽怯的總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會更努力的鉆研教學方法和技巧,爭取完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效果。
咕咚課件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咕、咚、突、傳、腿、耍、慌、陰、吵、追、轉(zhuǎn)”12個生字;會寫“看、著、兔、伙、松、玩、跟”7個漢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2個新部首。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教學,讓學生懂得遇事不動腦筋、盲目地跟著別人,就容易做錯事。教育學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從。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具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動物貼畫、頭飾、多媒體課件。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發(fā)生了什么事?你聽……
1、播放聲音(動物聲,咕咚聲),請學生猜猜是什么聲音。
2、(板題)請大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這兩個字。(字要寫得橫平豎直才好看。)齊讀課題
3、細心的孩子,認真觀察這兩個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形聲字,擬聲詞)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聲音的詞語?小朋友們積累的詞語真多。
4、提問:“咕咚”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呢?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大家快去讀讀吧!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做到正確、通順、不加字、不漏字。對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還可以多讀幾遍。
b、看誰反應快,指名小組讀。這些詞有什么特點?
c、(雙層火車讀)沒有了拼音寶寶幫忙,你還認識嗎?瞧,木瓜快熟了,誰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會掉下來。
3、剛才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這“咕咚”聲是成熟的木瓜從樹上掉下來,落到湖面的聲音??删褪沁@個聲音,卻讓森林里小動物們——亂哄哄地(撒腿就跑)。這是為什么呢?
4、再快速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看看它們發(fā)生了什么事?
(示圖1)聽到聲音,小兔什么樣兒?
2、讀第2自然段,哪句話寫出圖上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讀。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書:跑)看出了什么?小兔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樣的東西?這樣的經(jīng)歷你也有過嗎?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緊張得撒腿就跑。
6、指導朗讀:他嚇得撒腿就跑……咕咚來了!”(讀出兔子當時十分恐懼的語氣,拔腿就跑要讀得快,小兔害怕得連想也來不及想。)
9、想看看兔子是怎樣撒腿就跑的嗎?請同學們給它配音:咕咚來了!想想在什么時候配?(在尖叫之后)
1、聽到兔子的喊聲,其他小動物是怎么做的?(示圖2、3)對比兩幅圖,小動物們和獅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你會用什么?(慌慌張張、不慌不忙)
2、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這兩幅圖的內(nèi)容,自已大聲讀一讀。
狐貍跟著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著狐貍跑,大伙兒都害怕極了,驚慌極了。(在黑板上連箭頭)
獅子不慌不忙,是因為。
6、小結:“咕咚”到底是什么?小動物們誰知道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四、指導寫字。
1、今天我們要寫兩個字。
2、字卡,兔(獨體字)組詞,說句。怎么記?觀察,關鍵筆畫是什么?跟老師書空。
3、跟(左右結構)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新偏旁“足”字旁,“足”字旁的字與什么有關系?你還知道哪些“足”字旁的字?
咕咚課件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1個生字(熱),認識“四點底”。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2、會讀指定的詞語,能用“熱鬧”說一句話。
3、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學難點:
1、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復述下來。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引趣:(2’)
1、(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在這座美麗的森林王國里,生活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在這里,每天都會發(fā)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座森林王國,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fā)生了。
2、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12’)
1、自己看音節(jié)讀課文,要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詞語朋友的名字嗎?
木瓜:誰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說。
看圖介紹:木瓜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它生長在溫度較高的地區(qū),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來入藥。
水花:你見過水花嗎?在哪兒見到的?(石頭扔進水里;手拍打水面……)
咕咚:當石頭扔進水里的時候,我們不僅能看到水花,還能聽見聲音呢。出示詞。
逃跑:這個詞表示的是一種動作,誰愿意給大家做一做?
跑的時候要用到腳,所以跑這個詞就是足字旁。
跟著:像這樣的詞還有“跟著”,跟著別人走也要用到腳,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熱鬧:提示“鬧”在這里應該讀輕聲。
課文里怎么熱鬧了?出示句子讀:這下子可熱鬧了,動物們?nèi)芷饋怼?BR> 是啊,那么多的動物都跟著跑起來,能不熱鬧嘛。
你還見到過哪些熱鬧的場面?你能用熱鬧說一句話嗎?
齊讀:嚇壞、正巧、熟了、大伙兒(提示兒化音)、哈哈笑
3、把這些詞帶回課文里,再讀課文。要做到正確流利。
4、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都標好了自然段,說一說共有幾個自然段。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讀思感悟:(15’)
(一)、通讀全文,了解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里提到了哪幾種小動物。
(1)指名請一位同學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上小動物的圖片。
(2)引導學生:只有這三種小動物嗎?你是從那個詞看出來還有很多很多小動物的?(板書:動物們)
2、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他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的反應一樣嗎?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二)、第一自然段。
1、指名說小動物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2、趕快讀一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這一段還知道什么了?
3、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把你知道的都讀出來。
(三)、第二、三自然段。
1、原來是一個木瓜掉到水里,發(fā)出了“咕咚”的聲音,不過小動物們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動物們在遇到這件事之后,它們的反應一樣嗎?(不一樣)快點讀讀二、三自然段,看看它們是怎么做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逃跑、攔?。?BR> 2、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优苣??(因為他們都很害怕?BR> 3、可不是,第一個聽見“咕咚”聲的兔子就被嚇壞了,(出示句子)趕緊讀讀這個句子,你從哪兒看出兔子被嚇壞了?
(提示:“拔腿就跑”說明兔子心里很害怕,所以跑得特別快。)指導朗讀。
4、其他的小動物聽見兔子的喊聲也很害怕,全都跟著兔子跑起來。
自己把第二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注意讀出兔子和小動物們驚慌的樣子來。自由讀,指名讀。
5、小動物們知道“咕咚”來了,全都嚇得逃跑了,只有大象沒有跑,他把大伙兒攔住了,我們看看大象是怎么說的。自己讀讀第四自然段。
6、出示第三自然段,找找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出來。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7、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把小動物們的對話讀清楚。
(四)、第四自然段。
1、聽了大象的話,他們又一起來到湖邊要看個究竟,那結果怎么樣呢?我們趕快讀讀第四自然段。
2、大家為什么“悄悄”來到湖邊呢?(他們還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怕驚動了“咕咚”,所以“悄悄”的。)
3、當他們悄悄來到湖邊終于弄明白了,原來是木瓜掉進了湖里,如果這時你就是在湖邊的一個小動物,親眼見到什么是咕咚后,你也笑了,你心里會想什么呢?(引導學生知道雖然都是笑,但每個動物想的不一樣,笑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
4、多有趣的結局呀,難怪大家都笑了,讓我們再讀讀第四自然段吧。
5、試著背誦第四自然段,不會背的同學可以看著書一起讀。
四、復述課文,發(fā)展語言:(5’)
1、朗讀全文,思考:你讀后有什么感受?(學生可能說兔子和小動物自己嚇自己;也可能說兔子不該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亂說……)總結板書:不對、對。
2、你喜歡這篇童話嗎?能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嗎?自己練一練。指名復述。
五、學習生字:(5’)
過渡:由于沒弄清是怎么回事,這個“咕咚”可讓森林王國熱鬧極了。
1、出示詞“熱鬧”,讀詞,“熱鬧”的“熱”是這課的一個生字,看音節(jié)讀準字音。
2、認識新偏旁:四點底。會讀會寫(提示:第一個點是左點,稍大,中間兩個右點都比較小,最后一個右點較大)。
3、你怎么記住這個字呢?
4、組詞:熱鬧、火熱、炎熱、熱情、熱烈、熱水、熱心……
5、指導書寫:整體觀察,上大下小。
生描紅,邊描邊想想還有什么要注意的。(橫折彎鉤和“飛”字中的橫折彎鉤一樣,要寫得斜一些。)
師范寫,學生練習。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1’)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到了森林王國,認識了很多新朋友。我們以后做事要向大象學習,聽別人說的話也要動動自己的腦子,想一想別人說的是對還是錯。回去以后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6、咕咚來了
小兔圖 小猴圖 —— 逃跑
動物們
大象圖 —— 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