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完一本書后,常常會有所領(lǐng)悟,此時借助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想就很方便了,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寫心得體會時應(yīng)采用日??谡Z的文風,那么一篇優(yōu)秀的心得體會應(yīng)該包含哪些內(nèi)容呢?
讀書心得高一 篇1
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說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qū)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tǒng)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玨。婚后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shù)挠?xùn)斥,并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溫情關(guān)系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xué)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nèi)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zhàn)斗。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jié)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仿佛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jié)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
讀書心得高一 篇2
匹克威克派的第一個旅行目標是洛徹斯特。在車站上,匹克威克拿出筆記本正要記錄采訪到的新聞時,卻被誤當為密探,遭到一群人的圍攻,圍攻者正要向匹克威克和他的朋友揮起拳頭時,幸虧一個叫金格爾的青年出面替他們解圍,從而獲得匹克威克他們的感激,之后并結(jié)伴同行。
到達第一個目的地洛徹斯特后,金格爾慫恿特普曼乘文克爾喝醉酒的機會,搶來文克爾的禮服讓金格爾穿上一起參加旅館里的舞會。在舞會上,金格爾拼命向一個女子獻殷勤,深愛這個女子的醫(yī)生被激怒了,提出要與他決斗。第二天,穿著禮服的文克爾被誤認為是昨晚的挑釁者,被迫出來決斗。幸虧有人發(fā)現(xiàn)了這個錯誤,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
匹克威克一行應(yīng)邀到華德爾家的馬諾莊園作客時,華德爾先生的妹妹自愿照料傷員特普曼先生,其余人都去看板球賽了,湊巧又碰到了金格爾。金格爾巧舌如簧,竟勾引普曼先生打算追求的華德爾小姐跟他私奔。怒氣沖沖的主人和匹克威克先生立刻跟蹤追去。一對情人被追上后,金格爾高高興興地放棄了華德爾小姐而獲得120英鎊。
4.匹克威克落入“陷阱”
伊頓斯威鎮(zhèn)選舉后的第三天,匹克威克應(yīng)邀到亨特爾夫人參加早宴,意外地又發(fā)現(xiàn)了騙子金格爾,聽說金格爾在設(shè)法拐騙女子寄宿學(xué)校的一位有錢小姐時,匹克威克冒雨躲藏在寄宿學(xué)校的花園里,想營救那位無辜的女孩,誰知反中了金格爾的陷阱,被寄宿學(xué)校當局抓住,差點被當作壞人懲辦。
返回倫敦后 有一天,法院送來一張傳票讓匹克威克大為驚訝,匹克威克被一心想嫁給他的房東巴德爾太太莫名其妙地起訴子虛烏有的毀婚罪。原來是倫敦的巴代爾太太受兩個黑心律師的挑唆,由他們出面說服匹克威克答應(yīng)和她結(jié)婚,向他索賠七百五十英磅。匹克威克又急又怒,聲明:即便入獄,也不愿意無道理地付半點罰金。后來因拒付“罰金”而被關(guān)入倫敦監(jiān)獄。不久巴代爾太太也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原來兩個黑心的律師要加害匹克威克先生不成,惱羞成怒,遷怒于巴代爾太太。事到如此,匹克威克自認倒霉,付了“罰金”消災(zāi)算事
在巴斯,匹克威克遇到了兩個醫(yī)科學(xué)士艾倫和索耶。艾倫想把自己的妹妹艾拉白拉嫁給自己的好朋友索耶,但小妹堅決不同意。文克爾先生聽說艾拉白拉不肯嫁索耶而另有所愛時十分欣喜,因之前這位小姐曾對他表示過好感。匹克威克先生精心安排這一對情人要花園幽會,他倆互訴衷腸,決心不顧家人的反對私下結(jié)婚。匹克威克先生說服了艾倫,又去找老文克爾。但老文克爾十分固執(zhí),不但不應(yīng)允這門親事,還要中斷文克爾的經(jīng)濟供給,取消他的繼承權(quán)。直至老文克爾見到艾拉白拉后才改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承認了兒子的婚姻。
匹克威克雖然是位老紳士,但他不請世事、正直善良、打報不平、助人為樂,是作者有意把他塑造成仁慈和博愛的典型,客觀上他具有小人物的品格,是平民的化身。小說中幽默之處大多來自他的內(nèi)心和外形之間的不協(xié)調(diào)。匹克威克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在現(xiàn)實的種種考驗之中如何保持其純真的童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匹克威克也漸漸成熟了。匹克威克面臨的挑戰(zhàn)是在現(xiàn)實的種種考驗之中如何保持其純真的童心。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匹克威克也漸漸成熟了。小說開始時,他只是一個心直口快、夸夸其談的“名人”,酷愛在旅行中收集各種奇聞,一心渴望在科學(xué)上有所發(fā)現(xiàn),但到后來,他卻變成一個深思熟慮的老先生,他學(xué)會了如何應(yīng)付種種復(fù)雜的局面,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了極大的進步。在這一過程中,薩姆?維勒和金格爾起到了向?qū)У淖饔?這兩個人從正反兩方面給了他深刻的教訓(xùn),使他擦亮了眼睛,看清了現(xiàn)實,學(xué)到了許多書本上得不到的常識。而在那場官司中,道孫和福格兩個惡律師對他羅織罪名,讓他身陷囹圄,使他看到了人性的邪惡和社會底層的黑暗悲慘。最后,匹克威克對金格爾以德報怨,將他從絕境中挽救出來,在使他免于饑寒的同時,還盡量使他恢復(fù)做人的尊嚴。這樣一個堂?吉訶德式的滑稽而古怪的人物,具有堅強的信念和高尚的動機,無論在什么時候,總想按照良心的指引行事,具有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
山姆?維勒在書中占重要位置,是匹克威克忠實的仆人。他出身貧苦人家,是在城市下層人民中混出來的,社會大學(xué)堂造就他通曉世故,一次次為他的主人解圍,充分表現(xiàn)出機智多謀、勇敢干練。他們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僅添加許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 。
9.請簡介英國狄更斯的著名小說《匹克威克外傳》。
答:《匹克威克外傳》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這部既富于浪溫奇想又緊貼社會現(xiàn)實的幽黑與諷刺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天真善良、不諳世事的有產(chǎn)者匹克威克帶領(lǐng)其信徒們在英國各地漫游的奇趣經(jīng)歷與所見所聞。全書情節(jié)分為兩條主線:一是匹克威克與騙子金格爾的一次又一次較量;二是巴德爾太太控告匹克威克毀棄婚約的訴訟。在這兩條相互交織的主線之外,匹克威克信徒們的故事以及旅途聽到的故事則構(gòu)成一條條副線。其中故事套故事的結(jié)構(gòu),顯然受益于《天文夜潭》、《十日談》、《堂吉訶德》和《坎特伯雷故事》。而通過溫游紀事對英國社會全景式的透視,則無疑受了流浪漢小說的影響。事實上,《匹克威克外傳》歷來被視為英國浪浪漢小說的代表作,不過該書并沒有落入傳統(tǒng)流浪漢小說的窠臼。
讀書心得高一 篇3
今天,我讀了被”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紅樓夢屬章回長篇小說,成書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也就是1784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為《石頭記》、《情憎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xué)經(jīng)典巨作之一。最初的《紅樓夢》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只有前八十回(學(xué)者研究實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已足八十整數(shù);另有學(xué)者認為今79、80二回本均為續(xù)作混入)。此后,《紅樓夢》續(xù)作紛紛出籠,據(jù)統(tǒng)計,《紅樓夢》續(xù)書種類高達百余種。最為紅學(xué)界關(guān)注的版本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現(xiàn)通行的續(xù)作是由高鶚續(xù)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
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寧二府由勝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tài)及種種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
其中有一篇令我難忘的故事,就是第十五回:黛玉焚稿斷癡情,寶玉誤娶薛寶釵。在這一回中講述了,賈母請來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寶玉算命,說寶玉要即刻娶一個金命的女子沖沖喜,這個女子就是薛寶釵,賈母當然答應(yīng),她早就看上了薛寶
釵??蓪氂袼阑畈淮饝?yīng),賈母的話他壓根沒聽進去。大家都知道寶玉喜歡黛玉,鳳娘王熙鳳勸賈母說先允了寶玉答應(yīng)他娶黛玉,到時候再把新娘一換不就行了。賈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是她哪里知道,王熙鳳是斷送了一對有情人,活活的把兩人給拆散了。
我感受到了王熙鳳很可惡,她明知道寶玉和黛玉是天造地設(shè)的一對有情人,還活活拆散了他倆。畢竟結(jié)婚是兩個家族的大事,可是她竟自作主張給寶玉變了婚事,還不讓寶玉去看黛玉,實在是可惡!由此,我也體會到了清朝社會的腐敗,和貴族壓迫貧窮人民的不公平
讀書心得高一 篇4
1、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怕來不及。
2、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3、人的一生只限于半生緣,為何只有半生的緣分,卻不是一生一世的緣分,難道天空中的星夜之上一輪圓月必須切割成另一半才能團圓完整只能在剩下的后半生里苦苦等待一個毫無癡心的知己嗎?
4、半命運選擇我們的時候我們沒有恨意,而我們選擇的命運,許多時候是含有恨意的。
5、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6、多年以后,無敵的歲月磨平了一切,再看到那個人,很難再有什么感覺,如果有,也許只是問自己:我喜歡他嗎?感情通常是,因為某一個時間和地點;某種氛圍之下,因某一件細小瑣碎的事打動我們。
7、也許所有的故事都是一樣的,真正感人的愛情故事都有著悲劇的結(jié)尾,那種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尾巴經(jīng)常讓人記不起,我們的惆悵常常是這樣的事實。
8、有許多婚姻都是相愛的人不能結(jié)合,能結(jié)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
9、也許真的過十年二十年,在街上或者在一切可能或不可能的地方遇到以前的戀人,是不是可能想電影或者小說里寫得那樣,四面相對,傻傻的問:“你還好嗎?”
10、本來還有一絲機會再重新相聚一起,但是面對毫無慈悲的命運卻要一次次的擦肩而過的感情,不管將來是什么樣的人生,事到如今也許只能有十八春的緣分。只要錯過一次,就是等于自己錯過自己一輩子嗎?但愿,那好似一剎那的遺憾。
11、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夢,你像風來了又走,我心滿又空,人生匆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就在每一個不是巧合的巧合中錯過著時間,會改變一切,半生的等待又換來了什么-甜蜜而又絕望的等待和無止境的憂傷,最愛的人,近在眼前,卻又是那么遙遠。最后的見面,似上蒼早已注定的安排,一切都過去了,那些忘不了,變不了的......我們回不去了,時間是一條河,我們順水而漂,那是再也回不去的了,那個我愛的人,那個我們相愛的時光,那時微風輕輕吹,待如今只有冷雨凄凄吶。
12、如果我們用半生的時間來懷念一個人,在現(xiàn)代人的觀念里,如果不是自己狀況太差,總是遇人不淑。顯得前面的人太好了,就是活得太寂寞了,無所事事,只能在回憶里過日子。
13、不是不可能但前提必須是:愛過的人心底里只有對對方的愛和對上蒼的感激,不能再一起是造化弄人,而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14、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15、前者因了歲月滄海,洞悉。后者因了歲月榮華,天真。
16、很多年以前,我們刻骨銘心的愛過或被人刻骨銘心的愛過的都已經(jīng)是昨日的黃昏。
17.相愛的人不能結(jié)合。結(jié)合的又不一定是自己的意中人,這真是諷刺。
18.“世均,你知道嗎?這么多年來,你一直沒有離開過我身邊?!薄拔野阉旁跇渖狭?”“我去把它取下來!”“在那些沒有你的日子里,就是這個戒指一直讓我支撐到今天的。”
19.“曼楨,給我一次機會,我們從新在來!”“我們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你不明白嗎?……”
20、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
21、命運真的是很奇妙的東西,有些人一生一世。彼此不會認識。相距咫尺卻行如陌路,而有些人卻如命中注定似的要在一起,篼都躲不掉,我和世鈞就屬于后者,認識的那么突然,仿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22、十四年了,日子過的真快,對于中年以后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象是指縫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和世鈞從認識到分手不過是十你年的光景。卻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有一場的生,離,死,別。
讀書心得高一 篇5
賈府最聰明的是誰?是賈母。
王熙鳳的聰明在機關(guān)算盡,寶玉的聰明在兒女意淫,寶釵的聰明在審時心細。而賈母的聰明,卻是歲月累積出的手段與經(jīng)驗,所歷事物,皆是這些小輩不能比的。
賈母懂用人。黛玉處至賈府那章,以黛玉、熙鳳、寶玉為重頭人物,三人的外貌描繪不可謂不絢美,但對賈母,只一句“鬢發(fā)如霜的老母”淡淡待過,王熙鳳是賈府明面上的控權(quán)者,賈母是暗地里的掌權(quán)者,許是這樣的描繪方式更符二人身份:將賈府比作公司,賈母就是董事長,王夫人是掛名總經(jīng)理,王熙鳳是能干的副經(jīng)理。賈母捧起王熙鳳,使她有底氣管理賈府,當一切瑣事都被別人擔去后,賈母自然樂得清閑。擔在捧起王熙鳳時,賈母絕不會將權(quán)利盡數(shù)交與她。璉二爺在與鮑二家的廝混被王熙鳳撞見,王熙鳳借著酒意哭鬧到賈母那里,賈母半是安慰半是敲打的話語,讓鳳辣子暫歇下來。在賈母眼中,男人三妻四妾乃常事,倒是鳳姐如此吃醋是不該。以至后來在王熙鳳逼死尤二姐時,王熙鳳最要瞞住的便是賈母的眼睛。
賈母懂欣賞。賈母是極富雅趣,也及時行樂的人。她通曉音律,知道水波會對音樂聲有反彈的影響,便命樂師在水中庭榭演奏,自己領(lǐng)眾人在遠處吃茶賞聽。此外,譬如領(lǐng)眾人一同賞雪,譬如品茶口味,譬如房臥布置都可窺一斑。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賈母也被這鄉(xiāng)野之婦逗得不得了,這固然有找樂子的意味,但賈母的雅俗共賞使她疏風朗月的風雅里添了幾縷人間煙火。
賈母懂預(yù)見。賈府里預(yù)感到不詳命運的非迎春一人,賈母在元宵節(jié)時就已為元妃所制的“一拍就散”的炮仗心憂,豐富的人生閱歷使她隱約覺察到皇家細微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甚至她比迎春預(yù)見得更遠:賈府之衰不可避免。
作者的精妙之筆在于,賈母面對賈府將傾的未來,選擇的是及時行樂。一個在封建大家庭中的女子,一步步,到如今的老太君位置,各種艱辛,不必細想??纱阶约阂驯M可享樂時,已是暮暮老矣,及時行樂,不但有對剩下生命的享受度過,還暗含對自己的“補償”心理。及時行樂而非政治賈府,實質(zhì)是在集體利益中追求個人利益,愚昧與貪婪,也在這個聰明人身上展露無疑。
愚與慧,俗與雅,這是作者用筆之精妙,也是人性之精妙。
讀書心得高一 篇6
宇宙中存在許許多多的星球,有被人類熟知的大行星,比如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行星。小王子就生活在其中一顆名為“B612”的小行星上。
有趣的故事背景往往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我們仿佛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生活在一個房子般大小的星球上,三座火山將他圍在中間,夕陽照在草地上唯一的那朵玫瑰花上……閱讀《小王子》這本書,無論你是什么年紀,也會用兒童視角來看這小行星的世界。
書中許多內(nèi)容都能引發(fā)讀者深思。為什么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真實的想法,反而會被大人們所不屑呢?小王子以他奇特的太空歷險來告訴我們答案。那些星球也有像小王子所在的小行星的,上面生活著形形色色的大人。在小王子的眼睛來看,大人所謂的進步的、成熟的思想,不過是一些無聊至極的欲望罷了。從那些自詡成熟的大人身上,金錢、權(quán)力、欲望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作者借此哀嘆現(xiàn)實世界的不幸,對那些即將步入這些紛爭的兒童感到惋惜。
書中的“我”,年少時也曾充滿想象力和童真。那幅“蛇吞大象”的畫,被沉浸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大人所否定。大人們灌輸給“我”那些所謂的成熟思想,使我從一個天馬行空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學(xué)習數(shù)學(xué)、地理,為了生活而工作的大人。直到小王子出現(xiàn),這個純潔的猶如一張紙的孩子帶給了“我”久違的感受。正是那遺棄多年的童真,讓“我”給小王子畫了一只羊,一個羊嘴套,一個籠子。小王子使“我”明白了何為童真,何為童年。“我”也因此在沙漠中樹立起生存的信心,在困境中也不放棄的信念,最終被成功獲救。
小王子和飛行員,他們代表了這個世界的兩種人,未長大的有童趣的人,已經(jīng)長大的但童趣未泯的人。其實還有第三種人,那就是如國王、紳士和商人等沒有童趣、只有貪念的人。小王子的旅行,也是想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罷了,他見到了各色各樣的人和動物,明白了很多道理。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放棄自己那些認為正確的觀念,沒有因外界的干擾而改變自己本來的性格,他只是單純地在思考,就像遇到狐貍的時候。
狐貍渴望被馴養(yǎng),教會了小王子何為“馴養(yǎng)”,可小王子并沒有因此而馴養(yǎng)它。他想到了自己那一朵玫瑰花,花就等于被他馴養(yǎng)了一般,要對花負責任。這在成年人的眼中是那么不可理喻,可是,小王子就是如此。他愛他的花,愛花的驕傲和自豪,愛花的美麗和單純。小王子走過了各個星球,見過了各種人和事,依然保持著最初的純真。
每個人靈魂中都有那最簡單的純真,我們可以像小王子一樣,即使世俗污濁,也能保持潔白無瑕的純真,那將是最可貴的品質(zhì)。
讀書心得高一 篇7
看了半生緣,久久不能從曼楨的悲傷中出來。從前的曼楨是一個充滿朝氣活力,未來一片光明,就算生活苦,卻有數(shù)不完的勇氣和精力來面對生活賦予的一切。幼時讀不懂張愛玲的書,因為她的書大抵都是有點傷感的。
曼楨,世鈞,叔惠,從前三個人一起吃飯,有一次下雨天中午下班一起去比較遠的地方吃飯,曼楨的手套掉在路上,而世鈞后來一個人回去在泥濘的路上,田野上找了很久,最后他把手套放在曼楨面前時,曼楨這時候是多么開心。
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相互吸引,是什么吸引世鈞呢,大概是曼楨的漂亮,堅強,勇敢,善良,是什么吸引曼楨呢,大概是世鈞的帥氣和才氣。也或者什么有原因也不是。看書的前半部分時,覺得是在看一部甜甜的喜劇,曼楨和世鈞在傍晚時一起走過的回家的路,世鈞和曼楨的家人在一起吃飯,一起在夜晚的燈下聊天,世鈞送曼楨去教書,曼楨在世鈞要回南京的前一晚幫他整理行李,送點心……還有曼楨去南京的那一次,世鈞送給她的戒指,用草藏綁起來,戴在她手上,這時候兩人都相信,未來他們是會永遠在一起的。
然而在他們的面前卻有無數(shù)道需要跨越的坎。世鈞對曼楨的姐姐的過去還是有在乎,他希望曼楨一家搬家,希望她與過去的生活隔離。世鈞對曼楨也不能完全的信任,因為張預(yù)瑾的到來,世鈞曾一度想要放棄他倆的感情。而曼楨的身上,承擔了太多,家庭的重擔使得她推遲了和世鈞的婚期,她以為她們會有一輩子的,結(jié)婚晚一點能算什么。她的姐姐后來為了得到祝鴻才的好感,竟然設(shè)計陷害了自己的妹妹,曼楨被關(guān)在祝家的房間里時,我感到了命運的無奈,曼楨的悲傷,此刻的曼楨雖然被踐踏了,但她還是充滿希望的,她想著辦法逃出去,希望有一天能見到世鈞,她將把她這幾天所有的遭遇告訴他。然而,她卻不知道,世鈞來過了,他卻并沒有來救她。命運無情地把她捉弄了,世鈞最終相信了曼璐的話,他走了,他以為她和預(yù)瑾結(jié)婚了......這時候到全文結(jié)束,我都是帶著想哭的沖動看完。
再后來,世鈞結(jié)婚了,和翠芝,他從前以為從來不會喜歡的人。事實上,現(xiàn)在也是不愛的。然而他還是選擇了結(jié)婚。他為了他的家庭抄心,為著父親的離世,并且放棄了以前向往的工作,他的世界里,好像曼楨從來沒有來過一樣,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妻子,還過著似乎別人羨慕的生活。
曼楨還是生下了祝鴻才的孩子,曼楨真的太堅強了。她逃走了,義無反顧地,去了一個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教書。再后來,曼楨的'姐姐哭著來找她,最后曼璐去世了。曼楨一個人換了好多次住的地方,她還是不斷地將自己賺的錢匯給母親,弟弟們也上完大學(xué)結(jié)婚了。
此時的曼楨還是自己一個人,替她想想,這么多年,有沒有哪一個人是真的愛她關(guān)心過她。她的母親可能是愛她的吧,可是母親卻是軟弱的,當曼楨被姐姐算計時,母親就此屈服了,從心底里覺得她該嫁給祝鴻才。世鈞從前是很愛她的,可是這樣的愛卻抵不過現(xiàn)實的強大和他的軟弱,他介意她的家庭,他沒有完全信任曼楨對他的愛,當曼璐用編造的事情來說服他時,他沒有考慮地就相信了,轉(zhuǎn)而毫不猶豫地和別人結(jié)婚了,當曼楨聽到他結(jié)婚的消息時,應(yīng)該是最心痛的,不管別人怎么對待她,不管她這兩年遭遇了什么,也沒有比聽到這個最信任的人已經(jīng)結(jié)婚的消息更痛心,從曼楨逃出來了那一刻開始已經(jīng)物是人非。預(yù)瑾是曾經(jīng)愛過她的,還有一直到后來,他結(jié)婚生子,再次遇見曼楨時,還是對她滿滿的關(guān)心,這個知道了曼楨遭遇的人,真正地為她感到惋惜。祝鴻才可能曾經(jīng)喜歡過他,但他的喜歡是十分淺薄的,再后來,曼楨因為這些遭遇不注重收拾自己,祝鴻才也沒有真正的喜歡過他。
這么多年,或許曼楨已經(jīng)精疲力竭,或許是因為對孩子的愛,他又回到祝鴻才身邊,曼楨的心態(tài)或許也變了,再也回不去從前穿著純凈的藍色大褂的女少時代,再后來的曼楨時常神情呆滯,好像與這個世界隔離開了。再后來,曼楨還是想辦法打官司離開了祝鴻才......
這么多年,世鈞從來沒有試圖去找過曼楨,他卻有著他看似令人羨慕的家庭,漂亮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直到最后,再次相見的時候,曼楨對世鈞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記得拜倫的一句詩:假如我又遇見你,時隔多年,我將如何致意,眼淚,還是沉默。
曼楨這么多年,好像一個人演了一場電影,她一個人在電影里怎么也走不出來,身邊的人都越走越遠,等到電影落幕時,曼楨一個人變得千瘡百孔,再次見到熟悉的人,他們都只看得到快愈合了的傷口,真正的傷痛都被外表的結(jié)痂抹平,并變得不那么鮮明。只有曼楨一個人知道,愈合這些傷口要了多大的勇氣,幾乎用盡了她所有的朝氣,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最后未免被這些傷痛一次次影響。就算常人看到了已經(jīng)愈合的傷口,但那已經(jīng)不是完整的曼楨,她的青春,朝氣,她的希望,她的前程,都被深深埋藏在傷口里,只有自己知道。
能責怪世鈞嗎?可是從什么立場去責怪他。怪他沒有堅持他的真心?怪他在曼楨消失的時候去找她?怪他和現(xiàn)實妥協(xié),和不愛的人結(jié)婚?這些對曼楨已經(jīng)不重要了,這么多年,在曼楨最難過的這些年,世鈞卻自己生活得至少很好。他已經(jīng)早就不是曼楨的依靠,曼楨的希望了。
小說還講了叔惠的悲傷,他喜歡翠芝,卻只能看著好朋友和她成親,自己卻是伴郎。因為自己家里窮,而翠芝卻是大戶人家,雖然翠芝也喜歡她。他的自尊心促使他去了國外留學(xué),讀了博士。多年以后再次見面時,“兩人看著都若有所失,有此生虛度之感”。
以前都不讀張愛玲的小說,因為讀不懂,因為太悲傷。從前沒有經(jīng)歷過主人公的悲傷,不知道怎樣體會那樣的遭遇那樣的心境,以為世界上沒有存在這樣的心情?,F(xiàn)在慢慢知道了,這樣的心情是存在的。因為有好多沒有經(jīng)歷的事情要去經(jīng)歷,唯一能做的是,勇敢一點,再勇敢一點,不要被打敗,還做那個穿著藍色大褂子的少女,頭上是五彩的云,陽光是暖的,空氣是濕潤的。
讀書心得高一 篇8
《詩經(jīng)》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所以《詩經(jīng)》也被稱為“詩三百”。《詩經(jīng)》分成風、雅、頌三類?!帮L”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一共105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把拧狈譃椤按笱拧焙汀靶⊙拧?,一共有105篇?!按笱拧笔怯糜诼≈厥⒋笱鐣牡涠Y;“小雅”則是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绊灐笔羌漓霕犯瑁糜趯m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xiàn)存共四十篇。它的表現(xiàn)手法為:賦、比、興?!对娊?jīng)》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代文學(xué)影響很大。
周一從圖書館,抱回來兩本詩經(jīng)?!瓣P(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初三的時候就學(xué)過詩經(jīng)的這篇經(jīng)典篇目。關(guān)關(guān)和鳴的水鳥,相伴棲息在河中沙洲,在這片長滿荇菜的沙洲,觀望兩千多年前的淑女與君子的綿綿愛情。田野之中,空氣清新,雎鳩和鳴,河水微瀾,古樸單純的情愫就以這樣的暖色調(diào)漸漸氤氳開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伊人卻“宛在水中央”。《蒹葭》若即若離,氤氳的效果,讓一代又一代人遐想萬分。
在詩經(jīng)的《邶風·靜女》中有“靜女其姝,俟我與城隅”這樣的描述。唐代詩人韓偓也有這樣一句詩:“但覺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靜月當頭?!睂懗雠釉陂|房里的期許與等待的那份恬靜。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急于灌木,其鳴喈喈?!备鸶L又長,枝條伸展到山谷,葉兒繁茂。黃鳥翻飛,落在灌木叢,歡快地鳴叫,嘰嘰啾啾。有景,有物,綠的是葉,葛藤葉子蜿蜒伸展,黃的是鳥,調(diào)皮的黃雀在山谷間飛來飛去,處處留下它們歡快的唧啾聲,和樹葉窸窣碎響和鳴,這怎不是一派自然好風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痹诖禾鞆?fù)蘇的時候,桃花開了,美得灼人眼眸,芳香四溢,花蕊之中,深藏著未來的桃兒,在春意黯然的時光里,極其美好。
這樣的自然風光讓我聯(lián)想到東晉的田園代表詩人——陶淵明。在他筆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是那樣的悠然,恬靜。
“東門之楊,其葉牂牂?;枰詾槠冢餍腔突?。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枰詾槠冢餍菚啎啞!边@是第一次在詩經(jīng)見到這一句,覺得“牂牂”與“肺肺”,“煌煌”與“晢晢”相對應(yīng),有點有趣。黃昏降臨,月二兒尚未朗照,當夜空開出燦爛如花的第一朵明星時,白楊樹下便有人在等待。對那些錯過的人和事,我們過后回望,只能深深自責,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世事難料,人生無常。
《詩》之風,或潑辣,或諷刺,或含蓄,或蘊藉,淳樸真摯,生趣盎然。
《詩》之雅,或幽怨,或鏗鏘,或清雅,或柔潤,言盡意遠,激蕩心靈。
《詩》之頌,或肅穆,或雄健,或虔誠,或謙恭,回旋跌宕,意蘊無窮。
讀書心得高一 篇9
天藍的湖泊像鉆石般鑲嵌在蒼綠的森林里,一個小木屋,一把破椅,一個模糊的身影平躺在上面,靜靜享受夏蟲翁鳴,冬雪紛飛,春芽伸展,秋葉凋零。就這么看著,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又垂暮般化作漫天紅彤的夕霞“我覺得就這么做,就這么躺著,看太陽東升西落,也十分有意義?!彼罅_的意志讓我一遍又一遍地沉思,他的執(zhí)著讓我理解為對城市生活的厭惡,對近代生活的不自信,對常規(guī)的挑戰(zhàn)。他是那么地熱愛自然,甘于寧靜,他用行動告訴人們,脫離城市,遠離紛擾,依舊可以快樂地活著,并收獲一股寧靜,他筆下描繪的那個世界,那種生活,讓人看了不禁心動神往。那是特屬于他的神圣的天堂,也是他寄身寄心兩年的“故鄉(xiāng)”。
再次品讀《瓦爾登湖》,湖水依舊清澈,夕霞依舊迷人。他那孤獨的身影在此情此景中卻愈發(fā)的高大,像孤鷹、像獨狼,但又完全不是。僅僅是要回了本該屬于他的物品罷了,于是便顯突兀,原來他也和我們一樣,和大多數(shù)城市人一樣啊,總帶著那種莫名的孤獨。但他不同于我們的,在于他用孤獨確實換來了自由,于瓦爾登湖畔,于那一小片空間,真正的隨心所欲,天性自然。細數(shù)時間流逝,體驗歲月的美。
那木屋,那木椅,那??的輕鳴儼然成了他的家,是他心靈的寄托,尋家、尋根,我委實不懂何可稱之為家,又何可稱之為根。中國謂之居所,西方謂之親人,可于每一個人,每一段不同的經(jīng)歷來說,又千奇百怪。于《瓦爾登湖》中,于無數(shù)先哲的思想下,我才弄明白原來只是寄托,并非身的棲息地而是心的養(yǎng)魂所。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家”。讓他逃避不愿見,亦不喜歡的一切,有可能還會是別的什么人的吧,但決不是我的,僅管也向往淡泊,甘于普素,喜歡自然,但心之高遠,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卑操F樂道,以四海為家。
《瓦爾登湖》不是故事,僅是一個個片段,卻向我們展示了“他”是如何將付出的孤獨“追回”,并收獲自由的喜悅。也告訴了我們,家不是唯一。只要心中安定,無南海北皆可為家。家,無須尋,安身立命罷了?;蛄鬟B于瓦爾登湖畔,或漫步在鄉(xiāng)野山間,或扎根于書山書海……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