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包括自我總結(jié)、感謝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我們平時生活中還是離不開感言的。在我們參加非常重要的場合比如頒獎典禮時,此時寫一篇感言再好不過了,可以表明自己的想法,感言怎么寫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出國留學網(wǎng)的編輯花時間專門編輯了傾城之戀讀后心得,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wǎng)站更新!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1)
“流蘇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愛情,還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當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又回到書面,陽光照在那四個玲瓏小字上,眼前悄然浮現(xiàn)了那一場羅曼蒂式的愛情……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生。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屬于上海獨特的迷蒙氣息,盡管新舊夾雜的文化沖擊,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白公館無疑是守舊的,他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薄鞍坠^有這么一點像神仙的洞府:那里悠悠忽忽過了一天,世上已經(jīng)過了一千年。但是那里過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彪x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不僅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剩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生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生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感情和婚姻原是他不堅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渴望安穩(wěn)的。
兩個人的緣分因為一場舞會,香港式的戀愛躍然紙上,在各種機緣巧合中,兩個人在感情上跳起了華爾茲,周轉(zhuǎn)舞動中,發(fā)生了美麗的故事,也有凄涼的背后??勺罱K,這場傾城之戀會美好落幕,可崇高的愛情從來不會結(jié)束。流蘇和柳原的愛情是一種美,需要時間的等待,需要反復的淬煉。在愛情中,誰又是自由的呢?我面對你,藏好所有心事瀲滟,忘記閉眼去藏眸光流轉(zhuǎn),無人去問時移勢遷,我只想靜候和你所有的遇見。所以,當看見流蘇他們兩人在感情里你一步我一步攻于計策時,你會吃驚那些感覺是熟悉的,可眼波里明明藏不住事啊,干嘛要彼此折磨呢?細細想來,這是愛情的魔力,是他特有的地方,因為這一切看似俗氣卻那么真實、富有人間煙火氣的事情,才讓愛情變得偉大,讓人著急,讓人覺得它不可替代。
素色湘簾,簾風后面,所謂伊人,撥弄琴聲三兩聲。傾城傾城,傾倒一座城,范柳原到最后一刻也還是清醒的,“此刻你可該堅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于低頭的女生,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余有一個去處。男生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生。死生契闊前我閉上眼,猶記當初,人群中回眸莞爾,你我窗前采一瓣月光,折一段旖旎的回憶。
斷弦琴錚,留香錦褥,梧桐滴雨,芭蕉聲碎,畫欄生愁,曲屏傳恨,雁歸人不歸,春來人不來,飛鴻不傳信,杜鵑空啼血。許多人說,在,《傾城之戀》這本書中,這篇卻是個難得的好結(jié)局,可最后那段話“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胡琴拉著拉著,又是怎樣的一段故事呢……都說張愛玲的文章是“她作品寫到蕓蕓眾生,嘲諷,刻薄,最后心還是軟了,這都是基于她的這種深藏著的愛”。出生于名門望族的她,從小經(jīng)歷了兄妹不合,家庭破碎,深受新女性的母親的影響,張愛玲也有了自己獨特的品味和獨立的生活??僧吘剐睦锸怯嘘幱暗模栽斐伤赂邭獍?、冷眼看人。因為張愛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為背景,展現(xiàn)了人性的墮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給人一種苦悶壓抑的感覺。她的文筆總是沉悶的,不知為何,或許她個人特色太重,我讀她的文字總帶有一絲檀香。她是獨立的,她擁有著自己的情感世界,她似落入塵俗,又跳出塵俗去看一段段感情。張愛玲的愛情如同白流蘇那樣是轟轟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淪陷卻成全不了她與胡蘭成,最后以悲劇收場。她的愛情正正是印證“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這句話。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義,即便他寡情薄幸,在他背叛后仍然不離不棄,直到他不再需要她。她依然像一朵傲立的白蓮,只可遠觀,孤立到極致,不知道堅持的是自己內(nèi)心那份清麗還是和胡蘭成那段無法抹去的記憶?;蛟S都有吧,或許自己早就分不清,或許兩個理由早已彼此交融。有時,等一個人,不是有多愛,而是等習慣了,你哪天突然不等了,你覺得背叛了自己。這樣一個有不凡故事的女子才能寫出這樣不凡的故事。
在這個萬般千態(tài)的浮世繪中,在錯亂復雜的名利場里,我們?nèi)菀自跓o端狂熱和紙醉金迷中迷失方向,在所謂的競爭中迷失自己,其實人生如夢,年華似雪,夢醒了雪停了,我們又得到了什么呢?
如張愛玲一樣守住自己內(nèi)心的云白山青,或許誰都可以感悟到弘一法師所說“華枝春滿,天心月圓”。我愛你,所以我可以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愛有那么多種形式,干嘛非要用最簡單最普遍的說呢?要知道,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在德不在貌。如張愛玲一般內(nèi)化于心的美才是極致的。
合上書,想到李娟一句話“蟲鳴如流水,一派天籟。靜夜里,讀一本好書,悲也放下,喜也放下。天上夕月一彎,淡若清夢。”再次細細品味這場傾城之戀,從上海到香港,相距千里,每當我抬頭望月色時,覺得這是你我唯一共同的東西了。愛能跨越時空,傾城的美,是你隨意擺放的東西,在我心里都有獨特的印記。
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再遇傾城色。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2)
外婆是個正宗的張愛玲的粉絲,從小愛玲對我來說就是如此的神秘,又似夢幻妖嬈。今夏拂曉,每每捧起的第一本書竟是讀來第一本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
不知為何,也就這樣讀上了,一篇篇的中短篇小說,似乎總難讓人盡興,不過讀來也快,放下書,看看藍天白云的燦爛,心中卻似泛起絲絲愁云;愛玲的小說總是讓我不停地思考著,思考著,卻又百思不得其解;這也就是一種淺淺的魅力吧,也就這么依戀著了她的小說。
愛玲是這么評價《傾城之戀》的:《傾城之戀》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蚁矚g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秲A城之戀》里,從腐舊的家庭里走出來的流蘇,香港只占的洗禮并不曾將她趕花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zhàn)影響范柳原,使他轉(zhuǎn)向平實的生活,終于結(jié)婚了,但結(jié)婚并不使他變?yōu)閯偃?,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jié)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似是似懂非懂,不過卻也靜靜地讀完了它。
這是一個彌漫在香港與上海這兩個濕熱都市的辛酸故事。流蘇,這個被拋棄的女人,在那個封建的時代,似乎是不足再有一個女人所夢想的美麗前途。在那個沒有自由的時代,也許女人的未來更多的就只靠嫁入豪門,因而愛玲小說中的愛情故事總帶些悲苦,似是一杯未曾溫熱的清酒,酸甜苦辣各種味道都有,但淌入心底時,卻依然是透心的涼吧。終于擺脫了那個擁擠、嘈雜令人憎恨的家庭,流蘇隨徐太太前往香港。一切迷茫,也許只想賭一賭。與柳原的萍水相逢,似乎是一個轉(zhuǎn)折。柳原是個十足的壞男人,也正如愛玲每篇小說中的男人形象一樣,永遠無法給予流蘇安全觀,然而經(jīng)歷了香港之戰(zhàn)的生死相依,終于讓柳原改觀,兩人微妙的關系淡淡地轉(zhuǎn)變。“這是我太太。你該向我道喜呢!”柳原請印度公主家中作客時笑言,兩人的生活便也逐漸趨于平靜。故事便在此戛然而止,愛玲似乎又將結(jié)局交由讀者想象,但每每讀到結(jié)尾卻又不知如何續(xù)寫。
《傾城之戀》的結(jié)尾是這樣的:
“傳奇里的傾國傾城的人大抵如此。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有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
胡琴聲似在耳旁響起,卻又是充滿未知,只道是我年少無知吧。也許過了些年,在捧起《傾城之戀》時,千頭萬緒又是不同。
只是淡淡憂傷……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3)
中華上下五千年,史書記載著沉默的年代,激情的年代,建設的年代,崩潰的年代,其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已定的命運,只是來這世上演完自己的一出戲。多少英雄豪杰,帝王將相,傾國美人在演完自己那出戲后完美謝幕,隨江水東去,再不回頭。
其中民國絕對是一個出傳奇的年代,時代的齒輪吱吱作響,張愛玲曾這樣絕望地形容民國“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張愛玲還有她筆下那一個個傾國傾城的人,在戰(zhàn)亂、疾病、封建束縛、人情淡薄中不甘的活著。她們是時代的產(chǎn)兒,但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改革中她們淡然處之,那是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無可奈何的處世哲學,對于她們來說抓住自己的幸福都已經(jīng)是不容易的事,何來更多?
一座城,整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一個叫做白流蘇的女人。她不是個愛落淚的人。可是,蚊香、孤單、顫動的月光,與她的跳動的心,會和在一處,讓她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覺的把淚逼出來。離婚回到娘家是另一個身份,不同于未出閣的小姐受萬千愛戴,她是人人可以踐踏的污泥。美麗年輕的女人不會甘心任人欺負,她要報復,即使她失去所有至少她還有美貌和不甘。她對妹妹的相親對象范柳原示好,對這個愛玩的放蕩不羈貴公子用的不是嬌媚討好的低俗招數(shù),是忽遠忽近間隱隱散發(fā)的女性魅力的本能。在范柳原成功被她吸引后,接著她奮力一搏,跟徐太太來到香港。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去做范柳原的情婦了,但每個人都帶了上流社會的面具,維持那可憐的高貴和吃人的禮數(shù),自欺欺人地“賣掉”她。甚至在白流蘇第一次從香港回來后,那些骨肉之親還感覺到賠了夫人又折兵,打下牙和著血往肚里咽的委屈,以至于范柳原讓白流蘇再次去香港時,一家人可以說是感覺占了大便宜急急忙忙送白流蘇再次去香港。在香港,他心底雖然喜歡白流蘇,但他不肯直認,裝作漫不經(jīng)心,他的似問非問,她的似答非答,將兩人的關系保持在一個若即若離的狀態(tài)。直到香港的淪陷,他不必再為外在的一切斤斤計較,把真心全盤交出,然后,她勝利了。
白流蘇嫁給范柳原,意味著白流蘇成為法律上的范太太,意味白流蘇是一筆巨額財產(chǎn)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意味著她給那些曾經(jīng)在她困難時對她冷嘲熱諷的人一個大大的嘴巴子。對于社會來說,離婚的女人“圓滿的收場”最好也莫過于此了吧??墒恰傲F(xiàn)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
范柳原說過“中國女人呢,光是坐著,連發(fā)胖都不肯發(fā)胖——因為發(fā)胖至少還需要一點精力。懶倒也有懶得好處!” 白流蘇是個典型的中國女人了,她有蚊香、孤單、顫動的月光和她跳動的心就夠了。
畢竟,回憶往事,早已無法言說;處身現(xiàn)實,卻是滿目瘡痍。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4)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張愛玲在《傾城之戀》里反復吟詠的一句話,它不僅表達了張愛玲最高的愛情理想 ,也是所有女人對愛情的最高憧憬。
是啊,無論什么樣的女人,最后都是期望結(jié)婚的。因為只有婚姻能代表這個男人是真的愛自己,它是男人對一個女人最高的承諾。
電影讓人感動的地方也正是在這里。范柳原終究是娶了白流蘇啊!不管他一開始有幾分真心,不管這中間他用了多少玩女人的慣常伎倆,不管他們來來回回持續(xù)了多久的拉鋸戰(zhàn),試探了多少對方的真情假意......但最終他是娶了她呀,是當著外人對她說了句:不,她不是白小姐,她是范太太.....就為了這句活,流蘇淚如雨下,因為她已經(jīng)等得太久太久了。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顛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
我相信是戰(zhàn)爭成全了流蘇,成全了范柳原的真心,經(jīng)歷過生死的人會不一樣,是生死將范柳原從一個風流公子變成了一個能安下心來居家過日子的男人。
如果我是流蘇,不知道我會不會要感謝這場戰(zhàn)爭,或許會吧......這樣說好像很不人道,但在那流離失所的亂世里,我會只想和所愛的人做一對平凡的夫妻。
記得以前看《天若有情》里王琪和方以安討論位置問題。方以安說:一個人的位置應該是在對方心里。王琪聽了,笑笑說:那是因為你還年輕,一個人只有在他家里有了位置,才說明在他心里有了位置。
娶了白流蘇的范柳原才是讓人感動的范柳原,否則也只不過是和所有的男歡女愛一樣玩了一場曖昧的游戲,縱然使人傾心,卻不會讓人感動......
不管是什么成全了他們的愛情,最終他們是走到了一起。不想去感嘆戰(zhàn)爭的殘酷,不想去感嘆女人的悲哀,只想為他們說一句:真好。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真好.....
有人說張愛玲的小說除了《傾城之戀》以外,都是悲劇的結(jié)尾。在我看來,《傾城之戀》雖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緣,但實則以世俗的表象虛掩了真正的悲涼,越發(fā)比悲劇更像悲劇。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5)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看小說,不過比較喜歡看言情小說,我喜歡跟著筆者去經(jīng)歷主任給的那些愛恨情仇,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主人公快樂,我會比他們更快樂,看到他們難過,我會比他們更難過。沉浸在那些美麗的愛情故事里,自己也會變得很快樂。
初看《傾城之戀》是初二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開始迷小說。那個時候看《傾城之戀》什么都不是很懂,就只是看故事,只知道女主角是白流蘇,男主角是范柳原,白流蘇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她在守舊的白公館里沒有地位,后來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白流蘇便搶走了原先要介紹給妹妹的范柳原,后來兩人在一起,可是他們對愛情抱持著不同的看法,在沒有繼續(xù)下去的動力時,因為戰(zhàn)爭踏上婚姻這條路。之后隨著年齡增長,慢慢的懂得了很多,后來了又看了幾遍這本書,也漸漸的看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東西。
關于這篇文章有幾個部份我先講一下:像白公館代表的是舊日的一切,包括生活方式。像書一開始就有提到像他們的時鐘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從這邊就可以看出來它是一種很守舊、很舊日的。跟當時的中國其實是很像的!另外,張愛玲在描寫男女感情是很含蓄美感的,和現(xiàn)在的文學所描寫的是差異很大的,例如像在描寫范柳原的動心時。從三奶奶講的話可以看的出來:三奶奶嘆了口氣道:跳了一次說是敷衍人家的面子,還跳第二次第三次!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說范柳原對白流蘇有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跟你跳了一次舞還會想跟你跳第二次第三次,就表示我對你其實是有感覺的。這種寫法多么的含蓄,一個愛字都沒有提到,可是,從一些事件的敘述卻可以描寫出人心中感情最細膩的部份,真的是很令人佩服!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6)
結(jié)婚之后怎樣?
藤井省三發(fā)表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轉(zhuǎn)換:從《傷逝》到《傾城之戀》”聚焦于二者女主人公的“低頭”行為,論證兩位作家文本層面的聯(lián)系,這種比較研究啟發(fā)了我。
《傷逝》是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后展現(xiàn)的關于個體解放與自由的思考。娜拉與子君的出走只是解放的姿態(tài),而非獲得了自由。這種困境也體現(xiàn)在同時代的白流蘇身上。
離婚禁忌使得白流蘇受到了娘家的鄙視,她雖然自覺為新時代女性,但“有活路,我早走了……我能做什么事?”她只能自沽身價,與范柳原互相算計,尋求出路,最后結(jié)婚。
我不禁問一句:“結(jié)婚之后怎樣?”這大概有兩種說法,李清宇《論張愛玲以小說創(chuàng)作對魯迅思想的延展》結(jié)語中提到“傾城之戀也是一個娜拉走后怎樣的傳奇”即認為白流蘇的結(jié)婚不是悲劇。而另一派認為白流蘇不過是從家庭悲劇進入了婚姻悲劇。
張愛玲和白流蘇對此怎么看呢?“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悵惘還是寂寞?張愛玲認為婚姻的本質(zhì)是經(jīng)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離了婚再嫁,竟有這樣驚人的成就”只是她對婚姻與封建社會的諷刺。
“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都有這樣完滿的收場”,而完滿不過是一剎那,過后是長久的虛無。娜拉走后不是無路,而是空城。傾國傾城的人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何論其他?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7)
“上海為了“節(jié)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個小時,然而白公館里說:“我們用的是老鐘?!彼麄兊氖c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BR> 流蘇在這樣的老鐘下,本也是安安靜靜過活的,可惜只過也過不去,于是只好傾城…我說,我向來景仰寫字的女子,因為只有女子,才知道怎樣寫女子?;蛟S雪芹是個例外,或者還有別的,但我依舊執(zhí)拗地習慣從女人的文字中,去尋找屬于女人的靈魂,才氣,智慧,善良,包容,炫耀,做作…只有女人才懂女人矯情矜持的小伎倆,或是若即若離的小把戲,或是僅僅是滿足一下虛榮欲|望的小動作。男人說一句話做一件事,果決到不過是眨眼間,女人心里已彎彎繞繞了不止九曲十環(huán)…
流蘇與范柳原的拉鋸戰(zhàn),贏得是流蘇,贏得很險。如果不是那一次適時的轟炸,失之毫厘,謬的也就沒有了邊。流蘇心思細密,就算扔在大清后宮里,也是個配的上戲的角色—,可惜偏偏遇上一個耐得下性—子,陪她玩心理戰(zhàn)的人。也是幸運,如果沒有這個有意思的對手,流蘇這輩子,恐怕也就遇不上什么有意思的事了。一輩子受點小氣,安心被老鐘敲打著,做她的碧玉去了。但恐怕她出場跳舞那一刻起,她是明白了,就連碧玉也沒得做,又何妨放手一博呢。不成功,便成仁,女人的賭注,無關家國,都下在感情上了。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8)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不過是兩個有心理障礙的可憐人罷了。不敢再剖開心胸去愛,即便是愛了,還得步步為營,玩心理戰(zhàn)術,玩文字游戲。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壓制得不失去了組織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賴性,也就失去了責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蘇是在家庭之中給觀眾演他們是如何對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對家庭產(chǎn)生厭惡感。厭家實際上是厭世,對那樣的社會厭倦到底。
人生是舞臺,個人逃不脫要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張愛玲卻在這人生舞臺上遠遠眺望著,她不是導演,卻如同解說,用筆娓娓動聽地為我們介紹過去的一場或正在進行的人生戲劇里的諸位角色,確切地說,亦或是審美。比如,她注重介紹的是女性的角色。介紹了帶有“原罪意識”的女性們是如何因襲了生理、心理的歷史陳跡,一代又一代在“原罪意識”中掙扎,墮落,沾沾自喜和陳陳相襲。她是在現(xiàn)代的屏幕上活現(xiàn)了—群女的奴隸的群像。于是張爰玲便遠遠有別于同時代的眾多女作家,她是—個不進入角色而在臺下做解說的觀眾。固然,觀眾也是一個角色,這是我們將要從她的“傳奇”生涯里辨認的,但當時的張愛玲女士,以這種生態(tài)觀彼時的眾生,無疑將是清醒而又冷靜,因而也能真實富有歷史感地為我們解讀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劇。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9)
《傾城之戀》的愛情與我們現(xiàn)代的感覺不同,但又很相似,不同的是現(xiàn)代的'女人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麻煩,那樣的曖昧。相同的是現(xiàn)代的人一樣會害怕輸給他人,如果不是那場大戰(zhàn)令雙方看到自己是多么愛對方,他們的故事會怎樣的,當天地都好象不再存在的時候只是對方還在,又或者連對方也不在的時候,還計較什么輸贏呢?流蘇是個好女人,但她在戀愛市場上卻給人家低估了價,原因是她離婚,幸運的是使她正式成為了他的妻子,從婚姻的保障而得到經(jīng)濟上的安全流蘇從此便可笑吟吟的暫時把生命告?zhèn)€段落,可憐的女人。
作者把這些平凡的故事,平凡的人物描寫的是如此的動人,便是不平凡的筆伐,尤其是這篇文章里充滿了蒼涼,憂郁而哀切的情調(diào),這是一個膽怯的女子給人家逼急了才干出來的冒險的愛情故事,不會燃起自己心中的熱情,只會跟著生命的胡琴咿啞的響聲,使人倍覺凄涼,然而也更會激起觀眾的`憐愛之心。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無論如何是結(jié)構和語言取勝,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對于愛情的這引自《詩經(jīng)》的描述:“死聲契闊,于子相悅,斥子之手,于子偕老”。
傾城之戀讀后心得(篇10)
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與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緣是劫。
——題記
她是一個自私的女人,他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白流蘇,范柳原。只為生存的本能,只為本能的趨利避害,物質(zhì)的、情感的,這是天性!
柳原對流蘇說,有些話不只要背著你說還要背著自己說,自己聽著都覺得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這是他們第二次見面。我愛你,說地這般容易,愛是如此的輕易,廉價,我冷笑。他就是那么,玩世不恭,放任。他真的就那么無所謂嗎?也許哪天就不愛了,可他不管,有什么辦法,他自己也無法,他是多么的輕狂啊,也許他根本就習慣了這種不正經(jīng)。
白流蘇,一個離異的女人,兄弟姐妹眼中的累贅,在那個家里她不過是一只寄生蟲,令人生厭的!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她就該緊緊抓住,不是么?她也的確如此做了,不管她是否喜歡他,她都要努力嫁給他,她不想再淪陷在整日的冷嘲熱諷中,而且范柳原可以給她絕對的優(yōu)質(zhì)生活。
畢竟,她雖已不是花季少女,卻依然美麗、惹人,她還有被愛的資本。對,只是被愛,一個沒有能力去愛的人妄想什么愛人,妄想什么真正的愛情呢?似乎一張美麗的容顏是一場愛情必不可少的前奏,同樣是籌碼!如若她天生一張丑陋的臉,柳原還會在第一次見面就注意到她嗎?更別說喜歡別說愛了,就好像東施永遠不會被一見鐘情。即便她有一顆善良真純的心靈,即便她的靈魂純潔到透明,看來愛情還是需要一點看似庸俗的基礎,比如美麗的容顏,比如金錢。至少他們是,卻也無可厚非。
無疑,一開始,她成功了。
在初次見面的舞場,她毫不顧忌的與范柳原跳舞,詩禮之家又如何,大家閨秀又怎樣,至少這讓她覺得自己是存在的,重復的日子即使過一萬年,一億年,也不過是一天。罵吧,不管多么難聽刺耳,不在乎了,早已習慣,攪了妹妹的事又如何?何況這也只是他們刻薄她的借口,她無心。閑言碎語夾著擠兌厭惡毫不意外地砸向她,仍舊,狠狠地。冰涼的心絲絲顫抖,后歸于平靜。而范柳原開始注意她了,她該冷笑,笑范柳原抑或是…新生活似乎就要開始了,雖然范柳原的話那樣潦草輕浮,沒關系,她只需要一份不錯的生活,屬于自己的生活,她只要他娶她。
世情薄,人心惡,真真冷到骨頭里了,即便兄弟姐妹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也只剩下了自私。自私,嫉妒,彼此傷害,本能的自我保護,然后更大的自私著,直等著那份本該是世間最溫暖的愛被徹底瓦解。
舞場中自由歡快的舞步徹底撕毀了這份本就不多的家庭溫暖,或者只能稱之為血緣關系吧。親情于流蘇已然是一種悲劇,近乎荒誕,她已徹底的無望,可悲的是這同時也是現(xiàn)實。不僅流蘇的親情,有些時候,有些感情,突然就幻化為殤,在還來不及作出反應的時間里,悄然消散,化于云端水煙中,只留下一個略帶嘲笑的影子,你甚至會懷疑它是否真的存在過。
流蘇就只剩自己了。
她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了,這幸福于她而言不過是擺脫那窘迫的不幸罷了。當徐太太邀她一同去香港時她答應了,沒有猶豫,她料到該是柳原要她去。事實也的確如此,她真聰明!
在香港的一個多月,柳原帶著她幾乎玩遍了整個香港,他們一起去海邊,一起去都市,把足跡留在了愜意的風中,也留在了那象征著繁華的都市喧囂里。幾乎是形影不離的夫妻了!在飯店,當鄉(xiāng)音縈耳的時候,她該聽到其中夾雜著的愛。柳原愛他,我想一開始就是吧。盡管如此,我還是如此厭惡他的輕薄,厭惡他像喝白開水一樣的說我愛你。于他來說也實在不公,受過傷害的人對感情總是敏感懼怕的,不想開始不想認真,不敢輕易付出自己的全部,只能用戲謔的語氣,在半真半假中試探,用放任來掩飾,在自我保護中煎熬別人也煎熬自己。
正是你儂我儂,柳原與流蘇卻突然鬧了矛盾,這似乎是所有故事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就在流蘇打算回上海的前一個晚上,電話突然響起:我愛你,柳原說,掛掉;再響起:我還沒問你是不是愛我?流蘇:你該知道我為什么來香港?!拔抑?,可我就是不肯相信,你不愛我,流蘇?!薄霸跻姷梦也??”“詩經(jīng)上說,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我看來這是最悲哀的一首詩,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們偏要說一生一世不分離,我們哪里就能做的了主呢”“你就直接說不結(jié)婚不就完了?還得繞個大彎子,什么做不了主?”“你不愛我,你有什么辦法,你能做的了主嗎?”“你若真愛我,還顧得了這些?”“我沒那么糊涂,我犯不著花錢去一個對自己毫無感情的人管著我,那樣太不公平,對你也是,當然,也許你不在乎,根本你以為婚姻就是長期賣淫?!绷魈K不等他說完便狠狠地掛掉電話,電話不斷響起,流蘇不想去接,又顧忌吵到別人,只好拿起聽筒撂在床單上,聽筒里傳來柳原的聲音,淡淡地,“你那邊能看得見月亮嗎?”流蘇卻忽然哽咽起來,委屈。
她需要依賴,她愛柳原的愛,也不得不為自己找尋一個經(jīng)濟保障,這是她的無奈也是她作為女人的悲哀??伤泊_確實實的'愛著柳原,她有什么奈何,關于柳原,她知道,他愛她,可他不要半點責任與他相干,他要自己主動投懷送抱,即便將來被拋棄,自己也絕怨不得柳原。流蘇打定主意回上海,即便她愛柳原也不要這么卑微,這么輕易就讓柳原得逞,她要柳原心甘情愿娶她,她絕不會自掉身價,自毀尊嚴。同樣的自私!柳原那邊還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許久許久地沉默之后電話輕輕地被掛斷。
第二天,他們照常的打招呼,照常地玩了一整天。似乎什么事情也沒發(fā)生過,流蘇更加確定昨晚就是一個夢,這個夢輕輕的,好像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散。
流蘇又回到了那個家,柳原送的她。她有些許的失敗感,可她等待著更大的成功,雖然她也不能完全確定,她在等待。白公館大概無趣的發(fā)霉了,流蘇的事情很快就傳得沸沸揚揚,他們又在努力思索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對這個女人的鄙夷與不齒,可他們還沒意識到這個女人的不知廉恥于他們而言何嘗不是一料調(diào)味劑,這群無聊的人!
流蘇已經(jīng)沒有精力去理會這些事情,卻不料想因此而堵上了他們的嘴,直過了一個秋天,也許對流蘇來說不止一個秋天,柳原終于來電,要流蘇來港。這次,她決定了,她要離開那個家,永遠。
終于,流蘇還是做了范柳原的情婦,她知道他一早就認定自己逃不出他的掌心,她輸了!柳原給流蘇租了房子后便準備著去英國,留下流蘇一人??粗帐幨幍姆孔樱魈K哭了,可她又放肆地笑了,悲涼地,無拘無束地,這里的女主人是她,是她!可這見不得人的日子終有一天會逼瘋自己吧,暫且不想,難得清靜,就這樣吧。
沒過多久,炮聲卻忽然響了,流蘇再顧不得多想什么,一切來的太突然,生命也變得脆弱清晰起來,在這種動蕩不安的恐懼里,流蘇突然發(fā)現(xiàn)一切都變得不真實起來,什么錢財、地位、天長地久都變得虛無起來,當柳原趕回來的時候,她才覺得實實在在地抓住些什么。炮聲依舊不斷,在奔波逃命的船上,柳原嘆息道:“這一炸,炸斷多少故事的尾巴”流蘇也愴然:“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結(jié)束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眱扇送蝗淮笮ζ饋恚閯菰桨l(fā)緊張,生死一線的時候,他只有她,她只有他。他們早已將對方的自私看的透徹透明,然而,彼時彼刻,那份隔閡就那么自然消散了。再沒有她,再沒有他,只有他們。
香港淪陷了,也終于停戰(zhàn)了,柳原與流蘇,相對無言,只剩下心系彼此的默契。一切復歸于平靜,生活繼續(xù)著。他幫她挑水掃地,她為他洗衣做菜,儼然一對平凡的夫妻。
“我們什么時候結(jié)婚呢?”柳原問流蘇,問的稀松平常,流蘇低下了頭,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她何曾敢奢望與柳原結(jié)婚,她早已將這份心愿藏在那一飲一啄的小小幸福里,而今,當這份心愿實實在在地呈現(xiàn)在她面前時,她還是無法自已地感動流淚,在那些許酸澀里,她終于看到等待已久的真切而又巨大的幸福。這一次,流蘇笑了,真正舒心的笑。
似乎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的愛情,可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她,并不覺得自己有什么微妙之處值得老天似這般天翻地覆。且付之一笑,管他什么因果,在這個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誰又能說得清呢?回想曾說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多么幼稚,當生命垂危的時候,我們是多么渺小,未來是多么的不可知,我們?nèi)绾尉透铱裱砸朗滥耗撼?。曾?jīng)的流蘇,將自己圍得密不透風,不肯低下高傲的頭,不允許絲毫的差錯,算來算去,患得患失,終究未算到結(jié)局,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幸福是如此之近。
依稀記得一首詞: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詞很美,可詞只是詞,愛情本不需要天翻地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