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課件6篇

字號:


    在瀏覽文章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篇非常實用的“暮江吟課件”,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記得要把它收藏起來哦。作為一名教師,寫教案課件是必不可少的任務,每一個老師都需要認真準備教案課件。對于新手教師來說,教案課件的準備更可以提高課堂的生動性。
    暮江吟課件 篇1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
    歌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釋題激趣,創(chuàng)設語境。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
    板書:暮江吟
    1. 讀題、解題:(1)師強調(diào)“吟”的讀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種詩體。(2)同學們來看看這個“暮”字,上面是個草字頭,下面是個日,你能看出什么來嗎?(有太陽落山的意思)這里交代的是(時間)(3)“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么?(地點)
    二、初讀古詩,感受畫面。
    1.自由讀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想一想: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2.(點讀——齊讀)讀完古詩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麗、喜愛……)
    3.讀詩初步感覺很重要,老師讀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過我的讀表達出來。
    三、品析古詩,體會情感。
    1.思考、討論: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
    的哪些特點來寫的?(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2.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3.重點理解詞語。
    (1)“殘陽”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陽光)
    (2)“鋪”是什么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4.質(zhì)疑: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jīng)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
    5.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暮江吟課件 篇2
    一、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老師念第一句“籬籬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嗎?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他就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5歲,他的詩通俗易懂,在廣大群眾中廣為流傳下來的詩有1914首,今天我們學習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題目是《暮江吟》。板書:暮江吟
    二、揭題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樣理解的?在這兒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題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從題目中可以看出詩人吟唱的對象是什么呢?
    ⑤從詩的題目上你讀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讀,初步了解詩歌大意。
    思考:這是一首什么詩?寫什么時候的景?在詩中畫出表表示時間的詞語,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
    2、范讀
    3、思考、討論: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這些景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齊聲朗讀前兩句詩。
    5、重點理解詞語。
    “殘陽”是什么意思?
    “鋪”是什么意思?這個“鋪”字你體會到了什么?把“鋪”換成“照”、“射”可不可以?
    (詩人描寫了傍晚的殘陽和江水,江水的特點是半江瑟瑟半江紅)
    6、出示燈片
    提問:江水為什么一半是綠色,一半是紅色,你看見過這種景象嗎?(因為太陽接近地平線,江面有一半已經(jīng)照不到陽光所以半江是綠色,半江是紅色,“鋪”既寫出了夕陽的柔和,又寫出了照得面積廣大而均勻。)
    7、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8、學習后兩句詩。
    ①指名朗讀后兩句詩。
    思考:作者描寫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來寫的?
    理解
    ②“可憐”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農(nóng)歷已進入深秋季節(jié)這句點出了觀賞江景的季節(jié)是深秋。
    ③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深秋的夜景?為什么這樣打比方?
    (珍珠晶瑩閃亮,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用珍珠來比喻露珠就照應了“可憐”,詩人寫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彎弓)
    ④指名說說后兩句詩的意思。
    ⑤想象全詩意境,大家閉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朧的夜晚,仿佛我們來到了江中的小島上,看到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弓一樣的月兒,月兒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像珍珠一樣可愛,你們看到了嗎?) ⑥詩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詩人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⑦齊聲朗讀
    (請同學們有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讀出詩人對傍晚時分江面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
    四、練習
    (1)作畫
    景色的美體現(xiàn)在哪里?詩人用他的妙筆給我們描繪了幾個畫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意,把詩人筆下的美景畫出來。
    一道殘陽鋪水中可憐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紅 露似珍珠月似弓
    (2)寫話
    用自己的話描述詩人筆下的美景。
    暮江吟課件 篇3
    一、學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較先進的農(nóng)村小學。這些小朋友從小生長在農(nóng)村,對于詩中所描寫的山水田園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時正是中秋節(jié),學生已經(jīng)觀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經(jīng)在口語交際課作了交流。學習這兩首詩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農(nóng)村學生知識面還比較窄,所以在語文素養(yǎng),古詩鑒賞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師協(xié)助學生體會寫作中的技巧。
    二、教學目標和設想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4.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5.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準備
    1.《古朗月行》古詩課件。
    2.《古詩二首》課件。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了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想像詩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詩人表達的對明月和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3.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另一首古詩。
    4.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嘗試背誦古詩。
    五、教學過程
    (一)師板書“暮江吟”。讓學生試著猜猜題目的意思
    解題:“暮江吟”就是歌詠黃昏的江邊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⑴初讀,解決不認識的生字。
    師:讓我們一起快來一起讀讀這首詩吧。多讀幾遍,試著讀準字音。
    生自讀古詩,解決生字。
    師: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⑵再讀,劃出不懂詞句。
    ⑶品讀,參考學習資料與同學深入研討。(可根據(jù)學生實際選取其中一種方案)
    方案一:學生自由提出問題,自由討論。
    師: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生提問題。師引導學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資料逐一解決問題。
    生可能提出:①殘陽?②瑟瑟?③可憐?(師重點解釋“可憐”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憐”的幾種含義,選擇古詩中正確的意思,也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進一步了解“可憐”的意思。)④鋪?(師可以讓學生自身先展開討論。學生可能會想到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陽光變?nèi)岷土?,所以不能用“照”“射”這樣太強烈的詞,應該用詞溫柔一些。師也可引導學生看圖感受。)……
    方案二:師引導學生逐句理解。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走入黃昏的江邊一起用心靈去感受那如詩如畫的美景?!耙坏罋堦栦佀校虢虢t。”關于這兩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殘陽?②瑟瑟?③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紅”同一江水還有不一樣的嗎?……(對于學生自身能解決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解決,解決不了的老師可以協(xié)助。)
    弄明白前兩句詩意后,師邀請學生誦讀1、2句。
    師: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九年級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樣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但是詩人為什么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
    生討論。(“憐”不只有可愛的意思,還有憐惜的意思。這樣寫更突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暮江吟課件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暮江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所描寫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通過反復朗讀,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通過小練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3、背誦并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介紹詩人。
    師:我們在低年級曾學過一首詩《草》,記得嗎?
    (師生齊背《草》)
    師:這首詩的詩人是誰?(白居易)
    師:我們今天再來學習白居易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暮江吟》。(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在學習在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詩人。
    (出示課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簡介)
    師指名讀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二、學習新課
    1、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寫下這首詩,通過課前的預習,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指名說題目的意思)
    2、師:到底詩人吟了什么詩,我們來聽聽看。
    (生聽課件中范讀)
    3、師:現(xiàn)在請同學自由朗讀這首詩,通過圖文結(jié)合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中的字、詞,不懂的字用“△”標出。
    (生自由朗讀學習古詩)
    4、交流學習一、二兩句
    師:在這兩行詩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詞可提出來。
    (師生共同解答殘陽、鋪、瑟瑟等字。)
    師: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5、指導朗讀一、二兩句
    過渡語:下因為江邊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覺已到夜晚。
    6、指導學習三、四兩句。
    師:這兩句描寫了江邊的哪些景色?
    師:詩人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露水和月亮?
    師: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師:詩人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連用了兩個比喻描寫了江邊夜晚迷人的景色,詩中還用哪個詞來形容?(可憐)
    師:可憐是什么意思?(可愛)
    7、指導朗讀三、四兩句。
    8、指導朗讀朗讀整首詩。
    師:朗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有感情,還應有節(jié)奏,我們根據(jù)畫好停頓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生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9、指導配樂朗讀。
    師:詩人白居易離開京城到杭州任職,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邊這紅霞滿天,彎月東升,露水晶瑩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們隨著音樂也來細細地品詩一番。
    (生配樂朗讀)
    10、談感受。
    師: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來到這深秋傍晚的江邊,領略到這安靜的、優(yōu)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說感受)
    三、小練筆。
    你能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做一首新詩,或畫一兩幅簡筆畫嗎?兩樣選擇一個來完成。
    四、總結(jié)。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詩、吟詩、還做詩、做畫,同學們表現(xiàn)得很不錯,希望課后同學們能收集有關白居易的詩,我們下節(jié)課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暮江吟課件 篇5
    教學內(nèi)容:
    “注·提”實驗教材第十一冊第21課
    教學要求:
    1、弄懂每個詞語和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和意境,從而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默寫、翻譯、改寫這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詩句的意思和詩中的意境。
    教學準備:
    投影片、錄音機、配樂朗讀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板書課題?!赌航鳌?BR>    1、了解作者(同學們知道這首詩是哪個朝代、哪位詩人的作品?)
    板書:唐代:白居易
    2、簡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國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樣寫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流傳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詩詞中最淺顯易懂的一首)
    3、釋題: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頌、贊美)
    歌頌贊美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時候?(傍晚)
    贊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說:歌頌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聽錄音朗讀兩遍,小聲自由朗讀5遍。
    要求:1、基本會背;2、注意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的那些景物?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聽錄音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要求語速緩慢,讀出抑揚頓挫)
    四、分組討論要求2的問題、指名回答板書:
    時間:傍望—夜晚(深秋)
    地點:江邊
    景物:太陽、江水、露珠、月亮。
    五、學習前兩句詩,出示投影片(夕陽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導看圖。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BR>    1、問:一道殘陽指的是什么時候的太陽?“鋪”是什么意思?太陽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譯: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綠色)
    譯:江水一半呈碧綠色,一半呈紅色。
    2、小結(jié):通過學習前兩句詩,我們知道了前兩句詩主要寫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樣的景色,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一起欣賞和想象當時那美麗的意境。
    師述:夕陽漸漸地落下去,晚霞映紅了天空,夕陽的余輝灑在了寬闊的江面上,忽然間,江水似乎分成兩半,這一半是碧綠碧綠的,那一半是鮮紅鮮紅的,微風輕輕地拂過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紋,像一顆顆閃光的寶石,又像空中閃爍的繁星。??!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景色美不美?這樣的景色會讓詩人怎樣?用一個詞語形容:“陶醉,戀戀不舍,流連忘返”。
    六、學習后兩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邊景色):“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節(jié)的夜晚?“可憐”是什么意思?
    1、指名譯:“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愛??!”
    2、問:“深秋的夜晚可愛在什么地方呢?”(請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們各“像”什么?
    指名翻譯: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月亮像一把彎弓懸掛在空中。
    3、指名將后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4、閉上眼睛欣賞體會后兩句詩的美麗意境。
    師述:不知不覺,夜幕降臨了,白居易還立在江邊久久不愿離去,秋風拂面,他感到特別地涼爽和舒服,一會兒看看草地,一會兒望望天空,啊,那美麗的小草上掛滿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彎新月就像一張精致的弓,他不禁脫口贊嘆道:“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愛??!”
    七、這首詩是以寫“景”為主的詩句,想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美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暮江美景的喜愛之情)
    八、小聲讀背,然后默寫、翻譯。
    九、總結(jié):這首詩向我們勾畫了夕陽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時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邊迷人的景色,把我們帶到了一個美好迷人的景色,讓我們再一次閉上眼睛回味詩中美麗的意境。(聽配樂朗誦)
    十、作業(yè) :根據(jù)這首詩的翻譯和老師提供的內(nèi)容,同學們再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寫成一篇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