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精選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了一些有關《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的信息,很多人都會在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文案處理,一篇標準的范文,可以讓我們寫作時事半功倍。?一篇寫得很好的示例文章可以省去文檔處理的麻煩。您為找到好的范文而煩惱過嗎?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1】
    斷斷續(xù)續(xù)讀了一段時間,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文筆優(yōu)美,描述的風景美麗醉人,但主人公維特卻愛而不得,最終為了成全自己的愛人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梢哉f風景有多美,襯托著憂傷就更大。
    沒有處在主人公的位置上,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那再怎樣設身處地其實都無法更加透徹地去理解主人公的心情,對于他選擇自殺,我們無法去譴責或者贊揚。但是于我自身來說,世界上美好的事情有很多,愛情固然重要,但也不是世間唯一的美好。更何況如果自己喜歡的人已有愛人,那么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是該敬而遠之的。雖說人人都有追愛的權利,但那前提是不要傷害別人。這就不得不說某些狗血言情劇,明明是破壞人家感情的小三,最后卻被美化為勇敢地追求愛情,大吹真愛無罪,那么誰來補償那個無辜的被奪走愛人的人呢,你們勇敢追求真愛,那么難道他或者她就錯了嘛,要知道天道好輪回,如果某天你們處在她的位置上,那可一定要記得真愛無罪喔。
    同時感覺這本書可能不太適合給青少年看,他們的感情尚不成熟,正處于青春懵懂的時期,自然而然會憧憬美好的愛情,這是無可厚非的,應當對于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但是如果都像維特一樣因為愛而不得,或者人生的失意而選擇輕生,那么生命中那些其他的美好,他們都將無緣再見證,這是多大的遺憾啊。人生本就充滿了挫折與失意,愛憎會、恨別離、求不得,這都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詩人賦予孩子多情的詩詞,讓他們體驗熱烈的情感,那么家長就該教給孩子面對挫折與失敗的勇敢。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2】
    你若手不釋書,靈魂便不再荒涼。書,是一個神圣而又神奇的東西,人們從而對它充滿了好奇。歌德筆下《少年維特之煩惱》這一杰作,深深打動人們的心靈,帶我們開啟異國書香之旅。
    這篇作品讓歌德幾乎一夜成名,文章結合了歌德的親身經歷,講述了那一個時代人民的感情,憧憬與痛苦。勇敢呼喊低等階級百姓們的心聲,書因此風靡歐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在現(xiàn)在的二十一世紀,這似乎離我們很遙遠,與我們毫不相干。因為我們忽略了生活,忽略了情感。所以我們并不理解維特的痛苦,若細細品味,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像他一般形形色色的人,在情竇初開的年紀,他也是一個沒有目標的青年。他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從中我們能讀出他對世俗的憎惡,顯得他與時代格格不入,從而走向“極端”,結束了自己瀟灑而又束縛的一生。
    這是一個似悲非悲的故事。在一般的劇情中,男女主角都是因為一場偶遇,然后相愛,中間經歷了一些波折,但最后幸福美滿,終成眷屬。故事中維特也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場愛情,當然了,也是最后一次。這是一個以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男主角叫維特,一個生機勃勃的少年,女主角叫綠蒂,一個人如其名的妙齡少女。維特因為忍受不了市井烏煙瘴氣的生活,幾經周轉來到一個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村,他親近大自然,尋找來自鄉(xiāng)間的樂趣,并因此認識了身為法官女兒的綠蒂。如同大多劇情一般,他們相知相愛,漸漸融入彼此生命中的一部分,但綠蒂此時已有了未婚夫,在當時白色恐怖的統(tǒng)治下,他想與綠蒂攜手相伴一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絕望了,他又回到了城市,他已經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卻是永遠也不可能得到,這才是痛苦的根源。最終在貴族勢力的欺壓下,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男主角沉了心,失了命,注定是一個不會圓滿的結局。
    但這真的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嗎?我想不是,打開窗,看那一抹殘陽如血,淡淡的思緒隨著晚風化進貧瘠的土地。我隱約看見了維特的身影,他的靈魂是孤獨的,同時也是高尚的。大多的讀者不明白,他為何不一直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呢?在生活中,奇跡無處不在。是,我也有過類似的想法,我曾在一本雜志上看過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是一首跟隨時代潮流的隨筆詩,正經人可能覺得連詩都算不上。但這卻恰恰是維特所追求的。他追求什么?他追求自由。自由有那么重要嗎?何苦為它丟了性命。我認為是,至少在維特看來,這勝過他的生命。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3】
    《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jié)也并不復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個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連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它的情節(jié)是這樣的:維特是一個能詩善畫,熱愛自然的青年,他在一個繁花盛開的春天來到一個僻靜的山村。
    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無不引起他的興趣,他面對自然美景,吟詩繪畫,怡然自得,流連忘返。
    這時,他的心境是平靜的,但是這種平靜的心靜并沒有保多久。
    在一次舞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年輕活潑的姑娘綠蒂,對他一見傾心,以后他常到她的家里去,和她在一起,他覺得好似到了天堂一樣。
    科室綠蒂已經訂婚,她忠實于訂婚時的盟誓,不能把愛情獻給維特,維特失望極了。
    他嘗到了戀愛的苦藥,歡樂變成了煩惱,他只得告別了綠蒂,告別了這難忘的山村。
    過后,他進了一個公館當秘書,但是官場上的腐朽,虛偽、傾軋、嫉妒,使他忍受不了,在多次碰壁后,他離開這腐朽的社會,回到原先的山村。
    那兒景物依舊,但人事全非,綠蒂已經結婚了,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4】
    提起偉大的文學家歌德,我想沒有人不會對他肅然起敬吧!這個一生追求自由、力爭反抗、崇尚自然的人也曾經經受過感情的折磨——他喜歡上了他的朋友的妻子,也正是由此,他寫出了這部舉世矚目的作品《少年維特之煩惱》,而且,僅僅用了4個星期。
    本小說是以書信的格式寫的,著實是一大亮點,也是我所意想不到的。里面有許多值得人深思的東西,那我就一一品嘗吧!
    “……我們只好面對現(xiàn)實,就像一個旅行者不得不翻越一座大山那樣;倘若沒有這座大山,道路自然短得多也好走得多;既然這座大山就擋在前面,那就只好翻越了!”
    生活中是有許多座大山,但是,就因為它們擋住了去路,就放手離開嗎?路總是要走的,只是看我們的意志是否堅定,是否可以邁過那一步。有時其實就只差那一步,可是有些人堅持不下來,決定不繼續(xù)翻越,可是,那樣的話,會走到你最終的美好的結局嗎?
    困難固然是可以困住許多人,但是,困難亦可以幫助許多人,讓他們變得更堅強、更勇猛。
    所以,朋友,面對現(xiàn)實吧,因為現(xiàn)實是無法改變的,一切美好的結局老天都是可以給你的,只是看你在追求的過程中有怎樣的改變。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5】
    維特出生于一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他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他告別了家人與好友,來到一個風景宜人的偏僻山村。這位靠父親遺產過著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對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純樸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煩惱。沒過多久,在一次舞會上,維特認識了當?shù)匾晃环ü俚呐畠壕G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與綠蒂一起跳舞,他仿佛感到世界只有他們倆個。雖然綠蒂早已定婚,但對維特非常傾心。舞會結束后,他們激動地站在窗前,綠蒂含著淚水望著維特,維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渦中,熱淚縱橫地吻著她的手。從此以后,盡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維特卻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綠蒂。綠蒂的未婚夫阿伯回來了,他很愛綠蒂,對維特也很好,他們學在一起談論綠蒂。那綠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飄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靜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夢到綠蒂坐在身旁,早上醒來,床上卻只有他一個人,他只有嘆息命運的不濟。最終在朋友的勸說下,他下決心離開心愛的綠蒂,離開那曾經給他帶來歡樂與幸福的小山村。維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館當了辦事員。他盡可能使自己適應這份工作,然而官僚習氣十足的上司對他的工作吹毛求疵,處處刁難他,他的同事們也戒備提防,唯恐別人超過自大,這一切都使他產生許多苦惱。正當他深感百無聊賴時,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謙遜老實,博學多才,對維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給維特帶來一絲安慰。一天伯爵請他到家中吃飯,不料飯后來了一群貴族,他們帶著高傲鄙視的神情看著維特。連和他認識的人也不敢和他說話了,伯爵前來催他趕快離開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聽到譏諷的話語,他一氣之下終于辭了公職。他應一位侯爵將軍之邀,去了獵莊,期間他曾想從軍,但在侯爵的勸告下,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兒始終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懷念著綠蒂,在心的牽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雖然依舊,但人事全非。心愛的綠蒂早已成了阿爾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去拜訪曾為他們作過畫的兩個孩子,但孩子的母親告訴他,她的小兒子已經死了;他去訪問向他講述過內心秘密的農夫,恰好在路上遇見他,農夫說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膽地向女主人表示了愛情,她的弟弟怕他搶走了姐姐的財產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擁抱綠蒂,哪怕把她壓在心上一次,內心的空隙也就填滿了,可是見到她卻不敢伸手。 冬天來了,天氣越來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涼。他看到了因愛戀綠蒂而丟了工作并發(fā)瘋的青年,后來這個青年殺死了一個農夫,維特很同情他,想要救他,竭盡全力為他辯護,結果遭到法官的反對。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窮途末路,痛苦煩惱到極點,任憑感情驅使自己朝著可悲的結局一步步走去。圣誕節(jié)前的一天,他又來到心上人綠蒂的身邊,作最后的訣別。此時即將熄滅的愛情之火瞬間又放射出光芒,他對綠蒂朗誦奧西恩的悲歌,同時緊緊擁抱著她。兩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讀的遺書,午夜時分,他一邊默念著“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一邊拿起她丈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春風呵,你為何將我喚醒?你輕輕撫摩著我的身兒回答: ?我要滋潤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時近了,風暴即將襲來,吹打得我枝葉飄零!明天,有位旅人將要到來,他見過我的美好青春;他的眼兒將在曠野里四處尋覓,卻見不著我的蹤影……””摘錄
    《少年維特之煩惱》在藝術上,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鑒之處。它所采用的書信體體裁,非常適于表現(xiàn)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深刻性、復雜性和細致性。維特的每一封書簡,猶如作者假手維特寫出了自身的心靈感受,字字句句,發(fā)自肺腑,自然、貼切而又動人。在手法上,作者始終牢牢把握“有感而發(fā)”的原則,不無病呻吟,而是把敘事和抒情緊密結合起來。維特在戀愛中的歡樂、悲哀與失望,全是通過敘述他與綠蒂間的結識與交往的過程來表達的,給人以具體、深刻的印象。維特在貴族宴會上受辱的過程,也描述得十分細致,隨著敘述事件發(fā)生的經過,維特羞忿難熬的心情也躍然紙上。
    《少年維特之煩惱》在藝術上的另一顯著特色是通篇充滿濃郁的詩意,被人們稱為“抒情的散文詩式的小說”。作者還把寫景與抒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當維特在戀愛中屢遇挫折,心緒抑郁時,作者描述了他與綠蒂的一次月下“幽會”,特別突出地描繪了當時月色之朦朧幽暗和深邃,借此映襯維特的心煩意亂,他那無可名狀的隱痛和悲哀,以及他前途的晦暗莫測。真情實感,強烈的時代精神,高度民主的藝術性,三者結合起來,賦予了《少年維特之煩惱》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一個人只有在又回到時原地時,才會痛心地承認自己的是真的迷路了。我辛辛苦苦地在生的原野上奔走,我以為我走的很遠,我以為不久我將抵達,然而現(xiàn)實卻把我摔回了原地。風從四面吹來,我卻不知該往那哪兒走。
    少年維特之煩惱,或許我們都曾有。深深地愛著一個永遠不可能得到時的人而無法自拔,這實在是人世間莫大的悲哀,值得人們同情。不幸的是,維特又是一個感情極其豐富而又極其偏激的人,一旦愛上一個人便把整個世界給忘記了。他的心智為愛而生,也為愛而滅。在他預感又確認這份愛永遠要這樣痛苦下去時,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最后他平靜地選擇了死亡。我驚訝世間竟有些強烈地愛。愛一個人竟可以達到如些是程度。但可憐的維特,是多么值得我們同情??!
    一個人可能在愛時變得才智超人,也可能變成世上最笨的人。 《少年維特之煩惱》對人與人關系和情誼進行思考。維特對純潔愛情的渴慕與膜拜,是他的精神上的支柱。小說鮮活地描寫了青年的激動的心理和小鹿在跳的愛情體驗“日月星辰盡可以安安靜靜地升起又落下,我卻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周圍的整個世界全給拋到了腦后?!薄八鞘嵉模磺杏钤谒媲岸紩聊瑹o言?!本S特渴慕的綠蒂善解人意,給人以安慰溫暖。所以在困惑失敗時常?;貞浘G蒂而尋找寄托。辭去公職后,在與侯爵交往中又是那么苦悶,侯爵只注重他的辦事能力,但維特看重心靈“我知道的東西誰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卻為我所有?!庇谑撬麃淼骄G蒂那里尋求安寧,他把生命的依托賦予了綠蒂,卻依然憂郁而彷徨。漸漸開始自殺的計劃時,但是他發(fā)現(xiàn)“可是,你要是這會兒走了,從他們的圈子里消失了,他們又將多久會感到失去你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缺陷呢?在對自己的存在最有把握的地方,在留下了他存在的唯一真實印記的地方,在他親愛的記憶中,在他們的心坎里,也注定了要熄滅,要消失,而且如此的快!”用他的話“人對人竟如此地缺少價值?!?,這是多么令人傷心的結論。他認清的事實是“攫取是人類最自然的欲望。嬰兒不總是伸出小手抓他們喜愛的一切么?”對人與人的思考的結論其實不應是人對人竟如此地缺少價值,但是在18世紀的德國,一個反抗的青年,他用這樣的結論,在他的反抗的道路上斷去自己對生的留戀,做出義無反顧斗爭。
    帶著對殘酷現(xiàn)實的不滿和不從,維特在安頓好一切后,與這個社會永別了。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6】
    在這個寒意朦朧的假期里,我讀了德國大作家歌德的一本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小說運用日記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動聽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少年維特反對舊社會的習俗,卻屢遭碰壁。他來到這座孤寂小城①是為了處理母親的遺產,②是為了擺脫一場愛情帶來的苦惱。他喜歡上了朋友的未婚妻!維特異常痛苦和郁悶,在他認為愛情無望之時,他選擇了自殺。在他的葬禮上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連牧師也沒有一個。
    他就這樣冷清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讀完之后我哭得唏哩嘩啦。但是轉念一想:這樣一個富有詩意.崇尚自然.自由向上的好男孩為愛情而死,值嗎?我認為不值,維特不值得為愛情而死。他完全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另覓他人。可是他太過于執(zhí)著,哎……這本書告訴我們:什么事情都要想開些,不要向維特一樣想不開哦!而且做人,做事何必那么固執(zhí)呢?書,它會讓我們懂得更多道理;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做一代優(yōu)秀的書人吧!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7】
    小說的情節(jié)在極大程度上是自傳性的,小說中的一部分情節(jié),特別是結尾的部分,不同于歌德的經歷。維特自盡了,歌德卻沉浸在痛苦與寫作中。這部小說是用日記和書信體寫成的,這種體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抒發(fā)苦悶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傷的抒情詩,坦率、真實,坦露心扉,毫無矯飾,毫不做作,無論是主人公愛的歡愉或痛苦,都躍然紙上,像是捧出一顆跳動的心,激起讀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和精神上的極度震動。
    生活中,我們無法回避挫折,只能面對挫折,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的精神,永不言棄的人總會勝利。維特為捍衛(wèi)自己的愛而殉情,雖然他用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愛,在我們看來似乎是很不可理解的,但在我看來卻又是一個必然,因為作為一個青年,對愛情執(zhí)著追求,對愛情抱有幻想與希望,本是美好的事情,但正因為對愛情所持有的幻想與希望太過于完美了,所以一旦愛情失去了,自己曾抱有的幻想與希望也在瞬間破滅,對維特而言意味著失去了所有,失去了精神的支柱。因此,最后維特用最極端的方式——死亡為自己的愛作了詮釋!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我們無法理解的愛!主人公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是我們應該贊揚的,但是卻不應該是我們模仿的。在主人公的個人內心中,他認為除去愛情便一無所有,而我們是不應該有這種感觀的。因為在愛情之外,還有親情相伴,友情相隨,所以我們并非一無所有。
    其實作者是利用了這個年輕維特的事跡,來極力批判當時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揭露政府的腐敗黑暗。作者也描述了一個愛情故事,刻畫了一個個清純誠實的人,告訴讀者世上還有善良和真情存在,歌德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純凈的愛的世界。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8】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和作家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這部作品在德國以及歐洲引起巨大反響?!渡倌昃S特之煩惱》出版于1774年,風靡歐洲50年,歌德的名字總是和《少年維特之煩惱》連在一起。
    《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主人公只有維特和綠蒂兩個人。維特是個能詩善畫、熱愛自然的青年。春天,他來到一個山村。他對一切都有興趣,他面對自然美景,吟詩作畫,怡然自得,流連忘返。在一次舞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年輕活潑的姑娘綠蒂,對她一見傾心,和她在一起,他覺得好像到了天堂一樣。但是綠蒂已經訂婚,她忠實于訂婚時的盟誓,不能把愛情獻給維特。維特苦惱極了,他告別了綠蒂,告別了令他難忘的山村。
    之后,他進了一個公館當秘書,但是官場上的腐朽、虛偽、忌妒,使他受不了,他離開了這腐朽的社會,回到了以前的山村。綠蒂已經結婚,善良的村民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憎恨這腐朽的社會,渴望的愛情化為泡影,他受不了一連串的打擊,在隆冬的季節(jié),留下了遺書,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社會上像維特一樣的人比比皆是,沒能得到女友的愛情而自殺。與你情投意合的人還有很多,不單單只有她一個,不要為得不到一個人的愛情而苦惱,或許它就不適合你。1788年初,《少年維特之煩惱》的作者歌德就親眼目睹了一位因失戀而投河自殺的女子,她的懷中就藏有《少年維特之煩惱》,而且,在這之前他就聽說過有不少愛情受到挫折的青年仿效維特。為此,歌德寫了《綠蒂與維特》一詩,印成小冊子,呼吁有相似經歷的青年:“做個堂堂正正的青年,不要步維特的后塵!”
    少年維特之煩惱有感【篇9】
    本書從多處反映出作者對貴族階級和庸俗的市民的厭惡,對自由人性的追求,帶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也是啟蒙運動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但這些放在如此強烈的愛情邊上,就像明月旁邊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這是只有青年才有的愛情,無所顧忌的愛情。如果說夏綠蒂一開始還帶著一絲理智,妄圖拒絕維特的攻擊的話,那么最后當她聽到維特瘋狂的傾訴時,她簡直對來勢洶涌的愛情毫無招架之力,她徹底陷落了。
    從另一意義上來說,維特的死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結果。因為即使沒有禮教等這么許多方面的阻撓,這么猛烈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沖洗,也難保周全。所以維特的死,也是一朵嬌艷的玫瑰凋零,只有經過采制,香氣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把這段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候定格成了永恒,這才有了這部書的不朽。這也是這部書吸引我之處。在這部書里,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愛情嘆歌。書的體裁也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書信體讀來更有真實感,更利于感情的宣泄。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卻非常大,這是作者獨到之處。
    其中涵蓋了主人公從傾慕到陷入熱戀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歷程。這本書帶著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從表現(xiàn)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從氣勢上來說,不免輸于《悲慘世界》等宏篇巨制。精彩的語言描述,華麗的修辭運用,緊湊的故事情節(jié)很快彌補了不足之處,使整本書煥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愛情長詩,讓你為之心動,為之陶醉,雖然人世間還存在欺騙與罪惡,但歌德為我們帶來了一個純凈的愛的世界,一片未被開發(fā)的土地。合上書,心中久久無法平靜,作者創(chuàng)造了“維特”,引起了我的共鳴,這是表達年輕人心聲的一部偉大作品,希望也有一個人能夠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