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做一個新的任務后,這個時候往往會按照個人習慣編撰成一篇心得體會,寫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傾訴內心不敢說的話。有沒有值得參考的心得體會的范文呢?在此,你不妨閱讀一下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 篇1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朝鮮零下四十度寒冬,長津湖戰(zhàn)役打響。我軍戰(zhàn)士為了趕時間,來不及換上厚棉衣,僅穿著從南方帶來的薄棉衣,在自然環(huán)境異常惡劣的長津湖,與裝備齊全的美軍精銳“北極熊團”展開激戰(zhàn),勝算渺茫...
志愿軍徒步前進,沒有后勤補給,只好吃能硌掉牙的硬土豆為食,硬吞雪塊解渴。在水門橋,“敢死隊”用血肉之軀炸毀生死橋;在長津湖畔,百名戰(zhàn)士化作晶瑩的冰雕,到死槍口仍朝著美軍方向……
在志愿軍的頑強斗爭下,美軍防線被捅得七零八落,自視160年沒打過敗仗的美軍節(jié)節(jié)退敗,從鴨綠江邊一路被打回到“三八線”。在清川江,西線志愿軍徹底粉碎了美軍“在圣誕節(jié)前占領整個朝鮮”的可笑圖謀。
戰(zhàn)士們誓死保衛(wèi)的不僅是長津湖一戰(zhàn),更是從此可以挺直的中國脊梁,是可以高呼的“中國萬歲”!
影片中七連連長伍千里說;“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他離家時的黎明,預示著朝陽即將來到。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銘記這段歷史。
“如今這盛世,如您所愿”,是的,我們偉大的祖國如今繁榮昌盛。這部電影可以讓更多人記住那些為后輩犧牲自己的先烈們,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影片中每個活生生的角色,都象征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不屈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新時代繼續(xù)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所以,在今年春節(jié),觀看這樣一部電影,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一種學習方式。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
“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永垂不朽”!
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 篇2
大年初一晚上,外面寒風刺骨,我心里卻激情澎湃,因為馬上要和爸爸去觀看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啦!
最讓我感動的場景是伍千里為了保全戰(zhàn)友的性命而壯烈犧牲。事情是這樣的:戰(zhàn)爭十分激烈,美軍用火焰炮、彈藥攻打我軍,我軍寡不敵眾,不得不分成四隊進攻。其中,伍千里和戰(zhàn)友們遭到了敵人的反攻,美軍投了一枚火力驚人的炸藥,戰(zhàn)友們猝不及防,而伍千里卻臨危不懼,鎮(zhèn)定地指揮戰(zhàn)友們:“大家兩邊分散,趕緊臥倒!”他一人為了給戰(zhàn)友爭取時間便擋在敵人的炸藥前面,瞬間,千里的身軀化為碎片,霎時,鮮血四濺,把天空染成了一片猩紅。他的戰(zhàn)友們淚流成河......看到他不畏敵人猛烈的戰(zhàn)火,拼死救下了戰(zhàn)友,我不禁淚流成河,他真的太勇敢了!
電影結尾,我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伍萬里抱著二哥伍千里的遺留衣物及骨灰盒回到家鄉(xiāng)。走著走著,他好像看到了二哥的幻影,伍萬里揮手跑上前,和哥哥攀談起來,“你曾說過,一次打水漂石子可以彈三十下,成功了嗎?”“我沒能找到這樣的好石頭。”伍萬里說,“不過,其實你就是我最好的石頭,你這個石頭為我擋了許多風雨,哥,你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事嗎?最好的事情就是能再次遇到你?!边@時,伍萬里神情一恍惚,哥哥的身影消失不見了,面前空空如也,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再也回不來了……萬里一路小跑著往家里趕,急著告訴爸爸媽媽跟哥哥“交流”這件事情。失去至親,失去兄弟的痛無以言表。
這一幕看的我實在太難受了,哭的更厲害了,捂著臉使勁憋著,我不想讓周圍的人看到我在哭。我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在我們家發(fā)生,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不會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因為服役而失去生命。
回到家,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連著追問爸爸,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我不懂的問題:“爸爸,帶兵打仗的連長是怎么當上的?他明知道會犧牲,為什么還會愿意當連長?”爸爸語重心長的說:“那時候的連長都是打仗存活下來,并且是最有勇有謀的士兵,后來就帶領部隊打仗。那時候保家衛(wèi)國是每一個戰(zhàn)士的使命,所以他們不怕犧牲?!蔽矣謫?“當時沒明白的一個點,五萬里既然被敵人打中了,為什么沒死?”爸爸說:“當時敵人并沒有打到他的心臟,只打到了他的左手手臂,這就是為什么第二次戰(zhàn)役時他只能用手大臂托槍作戰(zhàn)?!钡谌螒?zhàn)役結束后,第七和第九穿插連軍中只有伍萬里幸存。我對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士有了更多崇高的敬意。
經過千千萬萬戰(zhàn)士的浴血奮戰(zhàn),使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富強,更多的軍事人才不斷涌現,這更造就了我們現代人幸福美好的生活。戰(zhàn)士們?yōu)閲餮奚?,我們在心里更應該敬重他們,將愛國、護國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的心田,將紅色主義精神傳承下去!
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 篇3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我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主要講述了1950年的冬天,美國的軍隊越過了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雖然中國正面臨著緊要任務,但朝鮮人民的請求助援,中央召開了許多次會議,毛主席反復思考,最終決定派出我國的志愿軍前去支援。
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團奉命奔赴朝鮮作戰(zhàn),行軍的路途上他們幾次遭遇美軍的突襲。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中,中國志愿軍第九兵團的戰(zhàn)士們,以稗草充饑,以冰雪當飲,以凍土為席,正面硬杠美軍強敵,即使他們裝備落后,也敢將美軍的王牌部隊拖入死亡地獄,即使他們被凍成冰雕,也不忘將手中的鋼槍對準敵人的方向,這些無畏的英雄們,以生命鑄鋼鐵長城,以熱血染意志豐碑,以無懼淬碧血忠魂。他們的英靈已化作一泓碧血,凝熱土,沃青山,柒霜雪,蕩敵冠,滌人心,塑國魂,英雄不死,浩氣千秋,烈士永在,山河銘記。
看到這里,我已經淚流滿面,不禁想到如今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著美好安定的生活,不正是那些英雄們用鮮活和生命換來的嗎?
最讓我心有觸動的畫面是:美軍飛機從天上扔下一個指導彈,能指出軍隊的具體位置,雷公用雙手拔起這個指導彈,抱到車上,開著車,將它帶離軍隊的位置,可這樣他就會變成目標,美軍飛機不停地往車上射子彈,可他盡管傷痕累累,還是將指導彈帶離了軍隊,但美軍的手榴彈也傷害了雷公,飛機走后,戰(zhàn)士們圍到雷公的身邊哭泣,伍千里他躲在一旁,掏出本子,手握筆慢慢地向雷公的名字移去,邊哭邊劃下了一個圈,每一個圈都象征著一個英雄的逝去。隨后梅生安慰他并說出這一番話:“這一仗我們必須打贏,如果我們不打,那我們下一代就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BR> 看完了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慘烈的戰(zhàn)事,惡劣的環(huán)境,堅韌的意志和赴死的決心,以及中國人民追求和平和幸福的信念。對此我也深有感悟,直到現在,那些英雄的歷史也銘記在我的心中,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記住那些英雄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
何其有幸,生于華夏。
致敬英雄們!
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 篇4
中國志愿軍用他們的頑強而無畏的精神戰(zhàn)勝了敵人,也震懾了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這是史無前例的戰(zhàn)爭;是窮國打敗富國、弱國打敗強國創(chuàng)造歷史奇跡的戰(zhàn)爭;是軍隊打出國威、打出軍威、打出骨氣、揚眉吐氣的戰(zhàn)爭;中國自愿軍譜寫了中華民族戰(zhàn)爭最光輝的一頁,他們不愧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zhàn)爭,更不應忘記那些在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的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是他們讓世界從新認識了中國,是他們保衛(wèi)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yōu)榘駱?,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為中國的發(fā)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中華的兒女,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打敗未來的敵人,保衛(wèi)祖國的領土與祖國的強盛,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回報祖國和那些在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的志愿軍們,不辜負祖國都對我們的悉心栽培與無限期望。
讓我們銘記那些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zhàn)的志愿軍吧!
長津湖水門觀后感心得感悟 篇5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天氣特別冷,冰雪把所覆蓋的一切凍得晶瑩剔透,氣溫降至攝氏零下三、四十度。然而,在這塊極不適宜人類活動的冰雪世界里,卻發(fā)生了一系列異常慘烈的戰(zhàn)斗。
11月底的一天,衣著單薄的志愿軍戰(zhàn)士白雪皚皚的大山中沖出,他們有的人甚至沒有鞋,抱著陳舊的步槍,舉著木柄手榴彈在酷寒的冰雪中沖鋒,異常勇猛地插入“聯合國軍”的行軍縱隊,鍥入道路兩側的制高點。他們意圖很顯然,就是要把冒險進攻的“聯合國軍”圍殲于此。
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聯合國軍”損失慘重。清醒過來后他們不顧一切地聚攏抱團,然后在密集的空地火力掩護下奮力突圍。盡管他們使用了成噸成噸的炮彈炸彈,但這一突圍過程依然異常艱難,幾乎每一個制高點、每一公里的道路爭奪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不斷有殺紅眼的志愿軍戰(zhàn)士拉響炸藥或手榴彈與對手同歸于盡,不斷有傷者在極寒中呻吟著,慢慢失去意識和生命,甚至不斷有成建制的班、排、連在炮火灼烤的雪水泥漿中又被寒風凍成冰坨……轟鳴的爆炸聲、拼命的廝殺聲、以及瀕死者的哭喊聲充斥著長津湖地區(qū)。
然而,雙方的指揮官并沒有精力關注這些既壯麗又殘酷的場景,他們嘴里都在喃喃念著一個名字——水門橋。
這里是蓋馬高原的南端,長津湖水庫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從這里匯入四條巨大的管道內,以極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長津湖地區(qū)以外的車道橋梁。橋架在兩座山體之間,跨度8.8米,下面是萬丈深淵,大概因為兩邊懸崖陡峭如門,地圖上這座橋的名字叫水門橋。向南渡過此橋不遠,便一眼能望見寬闊的海岸線和元山港口;而如果一旦這座橋斷掉,不論是多龐大的軍隊,也只能被堵于此,再無退路。
水門橋,尤如一扇門,這扇門一旦關上,長津湖地區(qū)的敵軍就面臨著合圍和被殲滅的危險,再多的車輛、坦克和火炮也撤不出去。
很顯然,水門橋決定著這次戰(zhàn)役的勝利與否。
首先意識到這個命門的是中國軍隊。
12月1日,志愿軍一支偵察小分隊就穿插到了附近,在風雪長途奔襲而來、凍得瑟瑟發(fā)抖的士兵思維卻依然敏銳,盡管這座橋在當時毫不起眼,但他們嚴格按照指令對橋梁進行了破壞。
因為長途穿插奔襲,隨身攜帶炸藥并不多,但仍然充分地運用了炸藥并把橋面炸毀。按照當時普通中國軍人的經驗和知識,要在這么惡劣的天氣和這么偏遠的地方要把這橋恢復到能通汽車的程度,沒個十天半個月是不行的。
盡管如此,這支小分隊還是很謹慎地安排了觀察哨進行監(jiān)視。不出所料,大橋被炸令聯合國軍焦急萬分,一個工兵營很快就帶著一些稀奇古怪的裝備趕到,并開始了維修作業(yè)。但令中國哨兵感到驚奇的是,憑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裝備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聯合國軍居然很快就以木框體結構修好了橋。當看到載重卡車能夠緩緩的駛過新的木橋時,哨兵開始著急了。
不過穿插而來的小分隊并沒有猶豫,他們很快集結起力量籌備了第二次炸橋。白天雖屬于聯合國軍,但夜晚卻屬于志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