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精選9篇)

字號: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學習和工作。每個老師在上課前會帶上自己教案課件,每位老師都需要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課件。要知道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課件,是能讓老師課堂教學氛圍大大不同。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
    2、利用2/4拍的音樂用肢體動作和鄉(xiāng)土器械進行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
    1、若干音樂鄉(xiāng)土器材如:串鈴、碰鈴、響筒、雙響筒、毛竹琴、三角鐵響簾等。
    2、熟悉《新年好》這首音樂旋律以及《新年好》大節(jié)奏圖。
    3、會響的音樂請?zhí)舾?、?jié)奏卡片|X X |X X|;|XX X|XX X|以及各種樂器的簡單小圖片。
    活動過程:
    一、節(jié)奏《我的身體會動》
    老師:我們的身體很靈活,讓我們來介紹一下。
    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用節(jié)奏語言表達。(我的脖子轉轉、我的小手拍拍、我的小腰扭扭、我的小腳跺跺……)
    二、用肢體動作進行節(jié)奏游戲(嘗試運用肢體動作鞏固2/4拍音樂節(jié)奏,使其節(jié)奏合拍到位)
    師:要過新年了,我們一起去參加新年聯歡會,好不好!
    探索節(jié)奏請?zhí)拿孛堋?BR>    看請?zhí)盒履曷摎g會發(fā)了一張請?zhí)貏e有趣,是一種節(jié)奏請?zhí)?,只要小朋友拍對了?jié)奏請?zhí)?,請?zhí)蜁l(fā)出美妙的節(jié)奏音樂,我們就可以去參加新年聯歡會了。
    引導幼兒發(fā)現節(jié)奏請?zhí)系拿孛?,并用小手等肢體來拍打2/4拍節(jié)奏。
    三、用鄉(xiāng)土器械進行節(jié)奏游戲(嘗試運用鄉(xiāng)土器械進行大膽表達表現,萌發(fā)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1、選擇一種器械進行演奏。
    師:爺爺奶奶知道我們要參加新年聯歡會,他們特意為我們送來了許多農村特有的音樂器具寶寶,你們猜猜這是為什么?
    教師依次出示介紹鄉(xiāng)土音樂器具,并示范演奏。
    2、請若干幼兒分別示范敲打各種民間音樂器具,讓幼兒們初步熟悉各種音樂器具的演奏。
    3、出示|X X |X X|;|XX X|XX X|節(jié)奏卡,讓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民間音樂器具敲打。
    4、出示《新年好》大節(jié)奏圖,幼兒集體演奏。
    四、敲敲打打真快樂
    放《新年好》音樂,幼兒用各種民間音樂器具集體演奏,體驗敲敲打打的快樂。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跟隨音樂用樂器進行律動
    2、能夠和同伴合作交換杯子的表演
    3、能夠感受到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幼兒能夠跟隨音樂進行律動表演
    活動難點:
    能夠和同伴合作進行律動表演
    活動準備:
    杯子
    活動過程:
    一、律動引入活動
    1、你們聽出是什么節(jié)奏了嗎?
    2、我們再來聽一聽看看是不是你們說的這樣。教師幼兒邊聽邊拍手。
    3、請小朋友用我們的身體和這個音樂玩游戲。用我們身體的肩膀,手臂,腰部和音樂玩游戲。
    4、放音樂幼兒跟隨律動。
    二、學習合作動作:
    1、剛才我們都做什么動作?誰來說一說。
    2、我們和旁邊的小朋友合作一起做律動哦,我們聽音樂來試一試。
    3、請幼兒示范:你們兩個剛才是用什么動作玩的?請你們給小朋友展示下。
    三、出示教具杯子
    1、這是什么?杯子,今天我們要用杯子來做游戲了。杯子怎么拿,怎么放才能更穩(wěn)呢?誰來說說一說,
    2、在音樂的什么地方我們要敲杯子呢?在最后的部分敲杯子。
    3、教師引導:我們先拍肩膀再拍腿然后在拿杯子,我們一起聽音樂試一試哦。
    4、和對面朋友交換杯子:在音樂的最后部分,把你的杯子和你的好朋友交換,看看誰能做到呢。
    5、我們先練習一下,試一試。
    6、幼兒聽音嘗試和同伴一起交換杯子,
    7、我們在桌子上試一試,聽音樂做動作。
    8、和旁邊的朋友交換杯子;先看老師和好朋友是怎么交換的呢?
    9、我們試一試學一學,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看誰能夠做到。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敢于嘗試、探索的精神。
    2.幼兒嘗試用各種打擊樂器并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型為樂曲伴奏,從中感受樂曲的美感。
    3.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幼兒為樂曲自編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節(jié)奏卡若干、磁性黑板、錄音機、磁帶、打擊樂器、小鈴、響板、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聽著音樂愉快地進教室。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嘗試,讓幼兒知道樂曲的名稱、節(jié)拍、情緒,理解打擊樂器應有節(jié)奏地為樂曲伴奏。
    (1)請幼兒欣賞樂曲,欣賞后讓幼兒說出樂曲的名稱、節(jié)拍及情緒。
    (2)教師準備若干小鈴、響板、鈴鼓,讓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并為樂曲自由伴奏,教師將幼兒伴奏過程進行錄音。
    (3)教師放錄音,幼兒聽完錄音后和老師一起討論。
    師:小朋友剛才聽了錄音,聽后覺得怎么樣?為什么不好聽呢?這首樂曲本來很美、很好聽,可是小朋友伴奏不僅沒有使樂曲更好聽,反而聽了不舒服,那我們應該怎么辦?(拍整齊的節(jié)奏)
    (4)教師把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幼兒討論選擇某種節(jié)奏,并且聽著音樂拍出所選的節(jié)奏。
    2.第二次嘗試。通過嘗試,讓幼兒感知用打擊樂器拍同一種節(jié)奏為樂曲伴奏很單調,從而啟發(fā)幼兒試用小鈴、響板、鈴鼓這三種樂器有層次地進行合奏。
    (1)幼兒討論,并用打擊樂器拍出已商量好的節(jié)奏為樂曲伴奏。(在每組中教師準備若干節(jié)奏卡,讓幼兒自由選擇)
    (2)每組幼兒把寫有節(jié)奏型的節(jié)奏卡貼在黑板上,并輪流進行表演。伴奏后,教師和小朋友一起討論。
    師:剛才大家都聽了每組小朋友的演奏,覺得怎么樣?(好聽,不亂七八糟的)但老師覺得有些單調,怎樣才能拍得更好聽呢?
    3.第三次嘗試。啟發(fā)幼兒開動腦筋,用響板、小鈴、鈴鼓三種樂器模仿音樂中的形象,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型為樂曲伴奏,并從中體驗用打擊樂器伴奏注意不要太響,要控制力度,以免破壞樂曲美的意境。
    (1)教師讓幼兒按小鈴、鈴鼓、響板三種樂器分成三組。
    (2)幼兒商量選擇合適的節(jié)奏卡,邊聽樂曲邊用樂器進行演奏。
    (3)教師請拿小鈴的幼兒說說拍得是什么節(jié)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節(jié)奏?讓幼兒把節(jié)奏卡貼在黑板上。( I ,小鈴敲的聲音像農民伯伯拍麥子時,麥子在跳舞的樣子)教師請拿響板的幼兒說說拍的是什么節(jié)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節(jié)奏?( I I,響板敲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教師請拿鈴鼓的幼兒說說拍的是什么節(jié)奏?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節(jié)奏?( I I 敲鈴鼓的聲音就像農民伯伯拍麥子的聲音)教師讓敲響板和鈴鼓的小朋友分別把選擇的節(jié)奏卡貼在黑板上。
    (4)教師請小朋友在合奏時注意強弱,拍打擊樂器不要太吵,要控制力度。
    (5)小朋友聽音樂進行合奏,教師錄音。
    (6)教師放第一遍錄音和幼兒進行合奏的錄音,讓幼兒進行比較。
    三、結束部分
    1.小朋友聽著音樂自由舞蹈。
    2.小朋友聽著《拍大麥》的音樂走出教室。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4】
    (一)(大屏幕顯示三只小動物垂頭喪氣的樣子)師:“咦你們怎么啦?”小動物:“這個聯歡會只有我們三個太不熱鬧了,請小朋友幫我們用樂器伴奏,好嗎?”
    (二)為小動物選樂器。
    教師出示鈴鼓、小鈴、圓舞板,請幼兒討論:如果用這三種樂器給小鴨、小兔、小熊伴奏的話,那么它們分別用哪種樂器呢?
    (三)幼兒為小動物伴奏。
    1、幼兒看圖譜分別空手用圓舞板、小鈴、鈴鼓演奏一遍。
    2、幼兒分成三組,分別為小鴨、小兔、小熊進行分奏、合奏。(先徒手一遍,再那樂器演奏兩遍。)
    3、教師指揮演奏。
    (1)請幼兒看教師的手朝哪一組就請哪一組小朋友演奏。幼兒練習看著指揮拍手。
    (2)教師放慢速度哼音樂并指揮幼兒用樂器演奏兩遍。
    (3)幼兒聽音樂看著指揮演奏兩遍。
    (4)幼兒交換樂器看指揮演奏兩遍。
    (5)幼兒看大屏幕為小動物跳舞演奏。
    (四)結束部分。小動物對幼兒說:“剛才我們表演了節(jié)目,現在請你們也表演幾個節(jié)目。”幼兒自由主動地表演節(jié)目,結束。
    (評析:本次教學活動,我們讓幼兒自由討論分別為小鴨、小兔、小熊選擇樂器,讓幼兒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節(jié)奏型,感受印尼歌曲的風格,熟悉音樂結構。
    2、樂曲前四句句末,隨音節(jié)奏邊拍|×× ×|念“恰恰恰。
    3、學習看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鈴鼓、碰鈴、圓舞板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
    2、圖譜、音樂
    3、幼兒對印尼的風情民俗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印尼的風俗民情。重點說說有哪些好吃的水果。
    二、幼兒看圖譜,說出圖譜上的物體名稱。重點了解“木瓜”。
    三、幼兒欣賞
    音樂一遍。提問:樂曲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國家的曲子?
    四、結合圖譜,幼兒再次欣賞音樂。
    1、教師隨音樂幫助幼兒熟悉圖譜。
    2、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圖譜中的水果,并進行拍奏。
    (1)教師示范。提問:老師做了哪些動作?菠蘿、櫻桃、木瓜分別是用什么動作表示的?
    (2)幼兒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演。
    3、念拍“恰恰恰”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聽出前四句音樂每一句末的“×××”節(jié)奏,并隨樂練習念、拍“恰恰恰”。
    4、幼兒分聲部練習。
    1、在教師放慢速度演唱歌曲旋律聲中,根據教師面對不同小組的動作,幼兒學習迅速、準確地用相應節(jié)奏動作表示。
    2、在錄音伴奏下,幼兒根據教師指揮迅速作出節(jié)奏動作反應。
    五、指導幼兒根據預定的節(jié)奏方案設計出配器方案。
    1、出示鈴鼓、碰鈴、圓舞板。聽聽哪種樂器的聲音最高?可以用來表示什么物體?
    1、“菠蘿”處可用什么樂器演奏?“木瓜”處可用什么樂器演奏?
    2、“帶飄帶的果藍”處可用什么樂器演奏?
    3、“櫻桃”處可用什么樂器演奏?
    六、組織幼兒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
    1、在錄音伴奏下,教師指揮,幼兒演奏。
    2、個別幼兒上來指揮,集體練習打擊樂器演奏。
    3、個別幼兒即興指揮,集體演奏。
    4、全體幼兒自由選擇,交換樂器演奏。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6】
    設計意圖
    《鳳陽花鼓》是安徽的一個典型的民間樂曲,為了讓孩子體驗到安徽的民歌民俗,特設計了這樣一個適合孩子的打擊樂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通過自己親手打奏出好聽的民歌,體驗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的喜慶氣氛和鳳陽花鼓的樂曲風格。
    2.根據圖譜的提示及教師的引導,會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3.演奏時能與同伴保持和諧一致,并體驗集體合作帶來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圖譜的提示及教師的引導,會使用打擊樂器演奏樂曲。
    難點:演奏時能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譜,碰鈴,鈴鼓,圓舞板若干。
    2.幼兒已熟悉樂曲旋律。
    3.《鳳陽花鼓》音樂。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一步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和情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皇缀寐牭囊魳?,請你們聽一聽。問:這首音樂聽起來怎么樣???
    小結:這首歡快的音樂叫《鳳陽花鼓》,鳳陽是我們安徽的一個地名,叫鳳陽縣,
    《鳳陽花鼓》是我們安徽民間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民歌。
    2.結合圖譜,進一步理解音樂節(jié)奏。
    (1)認識圖譜,嘗試徒手拍。
    出示圖譜,問:這是什么呀?你們知道這個×代表什么嗎?
    師:一個×代表著拍一次手,我們一起來伸出小手試試看。
    (2)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
    師:除了用拍手來表現節(jié)奏,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節(jié)奏呢?如果是拍肩膀我們應該怎么拍?拍腿呢?
    出示圖譜:請小朋友看一看這個跟剛剛的圖譜有什么不一樣?他們分別代表著什么?一個小手和兩個小肩膀是什么意思呢?兩個小腿呢?這個圓圈呢?
    (3)幼兒合作用動作演奏。
    ①分組練習。
    ②集體合作練習。
    小結:我們演奏時,一定要看著老師手勢,看著圖譜,聽著指揮,這樣我們才能把音樂表現的很好聽。 3.嘗試持樂器演奏。
    (1)認識樂器,并學會使用。
    師:我們用動作已經可以把我們的節(jié)奏演奏的很好了,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種樂器(碰鈴,圓舞板,鈴鼓)有沒有小朋友知道他們是怎么使用的呢?圖譜上的圖片又代表什么樂器呢?
    (2)合作練習。
    小結:我們合作演奏最重要的就是聽音樂,看圖譜和手勢,圖譜上輪到你才可以演奏,沒有輪到你就不能發(fā)出聲音,否則我們演奏出來的音樂就一點也不好聽。
    4.集體演奏。
    活動總結
    幼兒對于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也非常喜歡打擊樂活動,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聽清老師的要求與節(jié)奏,也學會了看懂手勢,但是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有些高控,應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大膽讓幼兒選擇與嘗試。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樂器并嘗試這些樂器的演奏方法。
    2、能安靜地傾聽樂器發(fā)出的聲音,能通過辨音來為樂器和其聲音配對。
    3、萌發(fā)對打擊樂器的興趣。
    重點難點
    1、讓幼兒熟練的掌握樂器的名稱。
    2、掌握樂器正確的演奏方法。
    3、通過聽聲音,辨別相應的樂器。
    活動準備
    1、四種打擊樂器(沙錘、鼓、三角鐵、鈸等),每種數量大約是幼兒數量的1/3。
    2、各種樂器選1個放進寶箱里,剩下的樂器分類各自裝在一個籃子里。
    3、一張桌子(預備用來擺放鼓的)。
    4、操作活動頁自制ppT。
    活動過程
    一、認識四種打擊樂器以及它們的演奏方法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箱子的寶貝,小朋友們想不想看?我們來看看這里面有什么?
    1、認識沙錘及沙錘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沙錘:
    (1)你知道這是什么嗎?(鼓勵幼兒說出樂器名稱-沙錘,可以重復向幼兒提問)
    (2)怎樣讓沙錘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沙錘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搖動沙錘。)是怎樣搖動沙錘的呢?(老師有節(jié)奏地搖動沙錘,請幼兒空手跟著一起模仿)
    (3)小朋友想來搖動沙錘嗎?(發(fā)給幼兒沙錘,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搖動沙錘)
    (4)我們來仔細聽聽,沙錘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搖動沙錘,請幼兒仔細傾聽:沙沙沙、沙沙沙)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沙錘的聲音。
    2、認識鼓及鼓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鼓: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鼓,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鼓發(fā)出聲音呢?(幼兒上臺嘗試用鼓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用手來拍打鼓面,也可以用鼓槌來敲擊鼓面。)鼓槌是怎樣敲擊鼓面的呢?
    (老師有節(jié)奏地敲擊鼓面,請幼兒右手食指模仿鼓槌跟著一起敲擊)
    (3)小朋友想來敲擊小鼓嗎?(發(fā)給幼兒鼓槌,鼓放在桌子上,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敲擊小鼓)
    (4)我們來仔細聽聽,小鼓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敲擊小鼓,請幼兒仔細傾聽:咚、咚、咚、咚)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鼓的聲音。
    3、認識三角鐵及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三角鐵: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三角鐵,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三角鐵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三角鐵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用小鐵棒來敲擊三角鐵。)小鐵棒是怎樣敲擊三角鐵的呢?
    (老師有節(jié)奏地敲擊三角鐵,請幼兒右手食指模仿小鐵棒跟著一起敲擊)
    (3)小朋友想來敲擊三角鐵嗎?(發(fā)給幼兒小鐵棒和三角鐵,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敲擊三角鐵)
    (4)我們來仔細聽聽,三角鐵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敲擊三角鐵,請幼兒仔細傾聽:?!!┪覀円黄饋韺W一學三角鐵的聲音。
    4、認識鈸及鈸的演奏方法出示(老師神秘摸出)鈸: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教給幼兒樂器的名稱-鈸,可以讓幼兒重復幾遍)
    (2)怎樣讓鈸發(fā)出聲音呢?(請幼兒上臺嘗試用鈸發(fā)出聲音,然后老師示范并小結:我們可以捏緊繩子,碰擊兩片鈸來發(fā)出聲音。)兩片鈸是怎樣碰擊的呢?(老師有節(jié)奏地碰擊鈸,請幼兒用兩手掌模仿鈸跟著一起碰擊)
    (3)小朋友想來碰擊鈸嗎?(發(fā)給幼兒鈸,跟老師一起有節(jié)奏地碰擊鈸)
    (4)我們來仔細聽聽,鈸發(fā)出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呢?(老師碰擊鈸,請幼兒仔細傾聽:砰……砰……)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鈸的聲音。
    小結:(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樂器示意)剛剛小朋友認識沙錘,搖動沙錘就會發(fā)出“沙沙沙沙”的聲音;這是鼓,用鼓槌敲擊鼓面,就會發(fā)出“咚、咚、咚、咚”的聲音;這是三角鐵,用小鐵棒敲擊三角鐵,就會發(fā)出“?!!钡穆曇簦贿@是鈸,碰擊鈸,就會發(fā)出“砰……砰……”的聲音。
    二、游戲“聽聲音猜樂器”
    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游戲,“聽聲音猜樂器”播放課件ppT過程:
    ppT1:這里有哪幾種樂器?(逐一說出圖片上的樂器名稱)——請小朋友仔細聽,這是誰發(fā)出的聲音?(每種可以重復播放)
    ppT2:猜對了,這是三角鐵發(fā)出的聲音。
    (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先看圖片,然后聽聲音猜樂器,再出示答案)
    三、介紹并完成操作游戲“找影子”
    出示操作手冊頁面ppT:
    今天我們認識了四種不同的樂器寶貝,還記得它們的名字嗎?(分別指圖讓幼兒說出名字)
    現在呀沙錘、鼓、鈸、三角鐵都藏起來了,只留下了它們的影子,小朋友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老師指著鈸的影子)這是誰?(找到后)我們幫鈸用線連起來;(用同樣的方法辨認每一種樂器的影子,然后跟樂器連起來)
    小結:(老師用手示意連接線,帶著幼兒一起說)這是——沙錘;這是——鼓;這是——鈸;這是——三角鐵。哦,小朋友真棒,把樂器全都找出來了。
    延伸活動建議:
    在接下來的區(qū)域活動時間里,指導幼兒輪流完成操作頁的連線活動。
    活動總結
    在本次活動中,利用音樂游戲,幫助幼兒分辨常見打擊樂的音色,幼兒比較容易掌握。幼兒對沙錘和鼓的認識比較多,但是對于三角鐵和撥的認識和使用比較少,這四種樂器小朋友最開始都不能正確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通過活動,有邀請幼兒自己去探索樂器怎樣發(fā)聲,提高幼兒的興趣,加上老師的指導,幼兒更容易學習正確的演奏方法。在今后的延伸活動中,可以慢慢的讓小朋友去探索樂器使用方法的多樣性。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8】
    設計意圖:
    為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打擊樂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將一首結構比較復雜的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自發(fā)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jié)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并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
    3、培養(yǎng)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著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音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師幼討論:剛才的音樂聽了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干什么?幼兒回憶剛才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jié)。
    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群馬飛奔,你追我趕的動人場面。
    再次欣賞音樂根據特定的音樂形象,創(chuàng)編、記憶動作順序。老師:四匹馬是如何你追我趕的?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樂曲開始,四匹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紅馬首次領先→黃馬又次領先→白馬又跑到黃馬的前面→黑馬又超過了白馬→紅馬、白馬兩兩領先→黃馬、黑馬又共同領先→一起奔跑沖刺→反復一次→到達終點,拉住韁繩"吁——"(全曲結束)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jié)大膽表現音樂。
    教師示范隨音樂用筷子敲奏。
    幼兒根據顏色分組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
    ①教師:你應該表演什么顏色的馬?為什么?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
    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
    幼兒2:我可以喊"駕——"
    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看指揮演奏:一起走(敲)→紅馬敲→黃馬敲→白馬敲→黑馬敲→兩匹兩匹輪流走(兩組輪流敲奏)→一起奔向終點沖刺(四組齊奏)→拉住疆繩,樂曲結束(幼兒筷子上舉,作歡呼狀)
    ②教師:怎樣使你的筷子敲得好聽?
    幼兒1:要合著節(jié)拍敲;
    幼兒2:帶上手腕敲得好聽!
    ③教師:剛才我們是使用兩把筷子對敲,還可以怎么敲?
    幼兒1:我可以將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兒2:我可以在椅子的兩側敲;
    幼兒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④根據筷子不同的敲擊點幼兒再次分組演奏。
    ⑤教師:你還想扮演什么顏色的馬?(交換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師指揮重拍時,你要把重拍敲出!
    探討其他樂器的匹配。
    ①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
    手持木偶馬飾:剛才四匹馬奔跑時,哪里發(fā)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活動反思:
    在欣賞課《賽馬》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培養(yǎng)聆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感受頗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學經驗,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級的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靜心、投入地來完整欣賞一首音樂。那么,就需要教師來引導他們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從而發(fā)展他們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對象始終是音樂,就需要教師把握一個度,因為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音樂服務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情境。教學開始,一段那達慕大會的視頻將學生帶進遼闊的大草原,帶進緊張激烈的比賽現場,為學生感受音樂情緒、聯想情境做鋪墊,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打開視野。在初聽音樂中模仿賽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結合樂曲三樂段不同的音樂特點在分段聆聽時,我根據A樂段的旋律緊湊密集音樂情緒緊張的特點,設計了蒙古舞揚馬鞭的動作,將學生帶進緊張激烈的賽馬場。學生們有的小拳頭握得緊緊的,有的興奮地揮動著馬鞭,進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在聆聽B樂段時我以主題的三次變奏用了二胡連弓、頓弓、撥弦三種演奏方法為切入點,讓學生視唱音樂主題,聆聽主題出現幾次,每次音樂情緒的變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學生在音樂中興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種不同的演奏方法,對音樂知識、音樂情緒理解地更為深刻。在聆聽A1樂段時,設計了學生模仿賽馬沖刺環(huán)節(jié),體驗音樂。
    當學生臉上洋溢出緊張的神情時,我知道學生已與音樂融為了一體。在模仿馬嘶鳴的動作時,學生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現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駿馬可愛的模樣,我的心就會隨著興奮起來,這說明我的教學是成功的。他們已在律動與模仿中感受到了《賽馬》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在課堂結尾讓學生們欣賞了視頻版本的《賽馬》、笛子演奏的《賽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學生們對于二胡及樂曲的認識和理解,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情緒。
    本節(jié)課還有一些問題,如針對學生音樂視野窄,對民族音樂的體驗感受不足的弱點。如果教師能現場用二胡演奏一曲賽馬,會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這種民族樂器的極大藝術魅力。
    課堂上,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對每個樂段的處理,讓每個學生思考并說一說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和意境,再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加以表現,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于幼兒打擊樂教案【篇9】
    一、活動目標:
    1、嘗試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體驗“打鼓”的樂趣。
    2、隨音樂演奏,表現樂曲歡快的情緒。
    3、體驗與爸爸媽媽們共同進行打擊樂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水桶、牛奶罐、臉盆、筷子等,《加油干》圖譜、音樂《加油干》。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幼兒園,你們的心情怎么樣?那我們怎么歡迎他們呀?
    2、引入:我有個建議今天我們用鼓聲來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你們說好嗎?(師向幼兒介紹鼓:水桶、臉盆、筷子……)我們的“鼓”和以前打擊樂里面用到的鼓一樣嗎?誰會用這些“鼓”敲出好聽的聲音呢?
    3、幼兒自由打擊。
    (1)師示范敲擊鼓,并說出歡迎詞:爸爸媽媽|中一班歡迎|你-|
    (2)幼兒敲擊鼓聲說出歡迎詞。
    (3)師小結:重點說出幼兒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邊。
    4、討論圖譜,并嘗試打擊基本節(jié)奏:
    (1)師出示《加油干》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師唱改編過的歌詞:歡迎你呀么嗬嘿,歡迎你呀么嗬嘿,我們大家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呀么嗬嘿!
    (2)幼兒跟隨《加油干》的音樂唱歡迎詞,表現內心的愉悅心情。
    (3)我們一起來看看圖譜,這么多各種各樣的鼓我們要怎么樣跟圖譜配合起來敲擊呢?(師幼共同為圖譜配鼓)
    (4)幼兒看圖譜用“鼓”演奏。
    (5)請個別幼兒合作演奏。
    5、幼兒與爸爸媽媽共同用“鼓”進行演奏,表達心中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 托班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 | 幼兒園中班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