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通用9篇)

字號:


    請閱讀由出國留學網為你編輯的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教師是用心做事,創(chuàng)造幸福的一個職業(yè),教師要準備好教案,這是教師工作中義務和責任。教案有助于老師順利地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1】
    目標:
    1、通過扮演角色及看圖譜節(jié)奏能進行有節(jié)奏的對話。
    2、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準備:
    PPT課件,音樂,貓叫錄音,歌曲伴奏錄音。
    過程:
    1、談話交流:
    --今天吳老師呀,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觀看PPT課件:
    --你看到了什么?這是誰的家?小老鼠在家里干什么呀?(小老鼠打電話)打電話找誰?找朋友來干什么?(找個朋友過家家)打電話需要知道什么呢?電話號碼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撥號碼的呢?(電話本呀手中拿,五四三二六七八)
    2、學看圖譜節(jié)奏:
    --老師們還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歌,你們聽一聽有哪些內容?播放PPT課件圖譜節(jié)奏:
    (1)教師邊播放圖片邊引導幼兒熟悉歌曲中的對話節(jié)奏。
    (2)教師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網.)并帶領幼兒根據圖譜做節(jié)奏動作。
    3、角色扮演游戲:
    --現在請你們來扮演小老鼠和貓,好嗎?--那貓來的時候,小老鼠們可以怎樣做不讓貓發(fā)現呢?(引導幼兒蹲下,反映較慢的小老鼠會被貓捉走)(1)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游戲。
    (2)男女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游戲后互換角色。
    4、延伸:
    --小老鼠為什么會招來貓?我們小朋友做事時能像小老鼠一樣粗心嗎?為什么?小結:真是一只粗心的老鼠,差點丟了性命,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像小老鼠這么粗心,做事情時一定要認真和仔細。
    活動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電話》是一首比較歡快、詼諧的歌曲,具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歌曲內容簡單易懂,情節(jié)生動有趣。
    對于新歌的教學,幼兒對歌曲的結構和歌曲的內容會出現困難。在活動過程中,我和配班老師,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節(jié),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熟悉歌詞,為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我制作了圖譜,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體驗和記憶。對不易理解的歌曲內容也迎刃而解了,徹底消除了無目的反復練唱和記憶歌詞所帶來的枯燥感,使幼兒邊看圖譜邊唱,輕松地記憶歌詞。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2】
    1、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能按要求隨音樂作出相應的動作。
    2、能愉快地參與游戲,遵守游戲規(guī)則。
    3、與同伴友好合作進行游戲,有創(chuàng)新意識。
    音樂
    一、游戲引入
    與幼兒一起玩熊和石頭人的游戲,提出要求:熊回頭時石頭人要保持一個動作不能動。
    二、熟悉音樂
    1、完整欣賞一遍音樂。
    2、再次欣賞一遍音樂,簡單分析樂曲結構。
    3、老師隨著音樂用手指在腿上進行表演,(.教案出自:教.案.網)提醒幼兒注意觀察老師的動作在音樂進行到什么時候有變化。
    4、幼兒跟隨教師一起用手指在腿上進行游戲。
    5、引導幼兒跟隨音樂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
    三、游戲活動
    1、第一遍游戲:幼兒起立,站在教師身后。教師當熊,進行游戲1遍,不做造型要求。
    2、第二遍游戲:熊每次回頭時,要求幼兒作出動物的造型。
    3、第三遍游戲:要求幼兒兩人一組,第三句時找朋友,第四句時兩人一組擺出最后的造型,造型兩人要有身體上的接觸。
    4、第四五遍游戲:方法同前,要求四人一組擺出不同造型。
    5、第六八遍游戲:請幾位幼兒扮演熊進行游戲,鼓勵幼兒提出造型要求。
    四、放松活動
    開火車游戲,結束(四段音樂連放)。幼兒隨音樂分別作出開車、停車的動作,自然結束。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3】
    1、激發(fā)幼兒熱愛秋天美麗景色的情感和樂于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情感目標)
    2、會用肢體動作表現秋葉飛舞飄落的情景,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能力目標)
    3、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應。(認知目標)
    1、課件:觀察秋天的落葉,知道秋天到了,樹葉有的變黃,有的變紅都落下來了。
    2、小樹葉每人二片。
    3、用樂器演奏的刮風聲音(鋼琴刮奏的聲音)
    4、錄音機、磁帶。
    一、出示秋天的課件。(邊看圖片,邊引導并有節(jié)奏的朗誦)
    1、提問:小朋友們,剛才那首詩好聽嗎?
    2、師:它有個一好聽的名字叫《秋天》,(教案出自:教案網)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歌曲并運用動作表現。
    1、教師清唱2邊,幼兒傾聽。
    2、鋼琴伴奏2邊,幼兒傾聽。
    3、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跟教師學唱歌曲。
    三、學習分辨和表現音樂節(jié)奏的快慢。
    1、請幼兒猜想:秋葉跳的很歡快時,會是什么樣的?
    2、鋼琴節(jié)奏的快慢,來感受風的大小。
    3、幼兒聽音樂集體表演。
    四、《大風和落葉》的游戲。
    1、每個孩子帶上樹葉,引導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一片小樹葉,幼兒邊唱邊用動作表現落葉。
    2、鋼琴節(jié)奏快慢,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作出反應。
    孩子聽音樂想象自己是一片落葉,當聽見大風聲音時趕緊抱在一起。
    3、聽音樂玩2-3遍。
    五、活動結束。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及感知音樂速度的變化。
    2、聽辨樂曲,能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體驗與同伴合作表演的快樂。
    3、樂于參與音樂欣賞活動,體驗欣賞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
    活動難點:感受樂曲速度快慢的變換。
    活動準備:《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樂曲,卓別林表演視頻,勃拉姆斯像,卓別林像。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旋律。
    1、請幼兒初步欣賞音樂,討論并談談對音樂的感受2、教師小結:這首樂曲聽起來活潑歡快,(教案出自:教案網)有的時候快,有的時候慢,聽了讓人想跟著音樂動起來。
    二、欣賞視頻表演,激發(fā)幼兒用動作表現樂曲的欲望。
    1、請幼兒欣賞視頻,并引導幼兒回答問題。
    2、向幼兒簡單介紹卓別林及樂曲《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和其作者。教師總結:視頻中,卓別林在刮胡子時,是根據音樂的快慢來改變動作的快慢的。
    3、引導幼兒說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將音樂表達出來
    三、聽辨樂曲,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按摩動作。
    1.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按摩動作
    2.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做按摩動作,感受B段樂曲時快時慢的節(jié)奏。
    (1)請幼兒再次欣賞樂曲B段。
    (2)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節(jié)奏做按摩動作,可換動作進行按摩。
    小結:樂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們做動作的時候要跟著樂曲的節(jié)奏。
    四、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樂曲節(jié)奏的快慢,感受樂曲熱情奔放的旋律。
    1.欣賞教師的配樂按摩表演,觀察按摩動作,感受樂曲旋律。
    2.幼兒初步嘗試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師,一位扮演顧客,通過動作來感受樂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教案出自:教案網)幼兒按摩的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注意節(jié)奏和旋律。
    3.幼兒自主創(chuàng)編按摩動作,體驗有趣的按摩。
    五、活動結束,帶幼兒離場。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后可根據音樂來為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進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樂曲帶來的歡樂。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5】
    《小狗抬花轎》是一首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的兒童歌曲。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熟悉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歌曲。并引導幼兒用表情、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同時使幼兒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1、能夠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夠根據歌詞內容,嘗試用肢體表示抬花轎,摔跤,拋等動作。
    3、樂于與同伴合作,體驗抬花轎的樂趣。
    多媒體課件,花轎,扇子。
    (一)談話導入:出示花轎圖片,引出課題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你們在哪里見過啊?這是干什么用的?
    (二)觀看多媒體課件,初步感知歌詞內容。
    今天的花轎里坐的是誰呢?誰來抬花轎呢?這可是個有趣的故事啊。(教案出自:教案網)讓我們來看看吧(幼兒觀看課件)!
    1、分段欣賞動畫,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動畫內容(即歌詞涉及內容)。
    2、學說歌詞。
    (三)完整欣賞歌曲,并學唱歌曲。
    老師不只能把這個有趣的故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還能唱出來呢,你們想聽嗎?
    1、教師清唱,幼兒欣賞。
    2、通過和小狗和老虎打招呼,組織發(fā)聲練習。
    3、學唱歌曲。
    4、鼓勵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讓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唱歌曲。
    1、引導幼兒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重點嘗試抬花轎,摔跤,拋等動作。
    2、分組游戲,表演唱歌曲。
    (五)活動小結,結束活動。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6】
    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辨識反復出現的樂句咿呀咿呀呦,并運用肢體動作表現節(jié)奏|―|。
    準備:
    1.彩色紗巾、音樂。
    2.圖譜。
    過程:
    一、初步感受樂曲
    (一)聽音樂,尋找其中反復出現的樂句。
    1、師幼一同欣賞樂曲,教師隨音樂節(jié)奏輕微擺動身體,當出現咿呀咿呀呦樂句時,教師與幼兒目光交流、呼應。
    2、我們一起來和它打個招呼吧!聽到咿呀咿呀呦的時候,請大家揮揮小手。(師幼一同再次欣賞音樂,教師把手放在耳邊以示專注傾聽。(教案出自:教案網)當咿呀咿呀呦樂句出現時,教師用欣喜的表情和幼兒揮手互動,或用困惑的表情引導幼兒注意并不是每一樂句都會出現咿呀咿呀呦的。)
    (二)根據圖譜尋找固定樂句出現的規(guī)律。
    出示圖譜,教師隨音樂用粉筆沿波浪線描畫,在樂句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用明顯的擺動動作畫出鋸齒線,以突出樂句和音樂節(jié)奏。
    (三)用身體動作表現固定樂句。
    教師示意幼兒解下紗巾,隨音樂自由做動作,在咿呀咿呀呦處揮舞紗巾。
    二、表現固定樂句的節(jié)奏
    1、教師將紗巾拉直,幼兒模仿。(師幼手持紗巾坐在位子上,聽音樂在固定樂句出現的時候來回拉動紗巾,以表現鋸木頭的情景。)
    2、這里有一棵大樹,哪個小木匠先來試試鋸木頭?(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伸展肢體。被邀請的幼兒模仿教師將紗巾蓋在頭上,(教案出自:教案網)伸展肢體扮演大樹,教師調整個別幼兒的站位。)
    3、幼兒一一對應地尋找合作伙伴,教師根據情況調配,以便每位幼兒都有合作表現的對象。
    4、鋸木頭好辛苦,趕緊拿毛巾擦擦汗吧!(在咿呀咿呀呦出現的時候,按照節(jié)奏在臉上輕拍表示擦汗。教師和個別幼兒互動,按節(jié)奏給幼兒擦汗。)
    三、結束活動
    1、木頭鋸好了,小木匠們出了許多汗,一起來洗個澡吧!(教師高舉紗巾并抖動,以表示蓮蓬頭,幼兒自然聚集到教師身邊。)
    2、拿好你的洗澡海綿球,一起來搓搓搓(幼兒將手中紗巾團成團變成小浴球,和教師一同隨音樂表現洗澡情景,在咿呀咿呀呦樂句處有節(jié)奏地搓洗身體的各個部位。)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注意聆聽描寫小動物的音樂,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和睦相處。
    2、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動物說話》。
    3、音樂中感受動物的可愛形象,嘗試用動作表達自己想象中的動作,在表演中表達出對小動物的愛護之情。
    4、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教學準備:大象頭飾、小雞、老鼠、小貓、小狗、小蜜蜂、小兔、獅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教師模仿大象的動作)小朋友們,你們猜我是誰呀?(咳)對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們動物們要開一個聯歡會想邀請你們參加,愿意嗎?
    二、學習新歌《動物說話》
    (一)帶領學生朗讀歌詞下面我們就請出第一只小動物,你們看他是誰呀?(小雞)小雞是怎么說話的呀?(嘰嘰嘰)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說:小雞怎樣叫?嘰嘰嘰嘰嘰
    (二)聽范唱大家知道嗎?小雞不僅會說話,它還會唱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范唱)
    (三)試著演唱歌曲
    1剛才,小朋友們聽的特別認真,我們試著唱一唱好嗎?
    2誰道小雞是長什么樣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邊唱邊把小雞可愛的樣子表現出來。(教師伴奏)3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
    師:你還知道什么小動物會唱歌呀?
    三、想象小動物的形象,理解音樂。
    (一)森林那么大,一點都不熱鬧,再請出一些小動物行嗎?
    師:聽森林里來了誰?教師范唱。請大家輕輕的把眼睛閉上感覺又出現了什么動物?表演本段音樂。
    (二)聽作品辨別小動物老師發(fā)現大家特別有想象力,還特別喜愛動物,有很多偉大的作曲家也特別的喜愛小動物,他們寫了很多描寫小動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們來聽聽誰第一個出場啦!
    1、放小蜜蜂音樂,音樂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動翅膀的樣子聽出來了嗎?
    2、聽小狗音樂。你們聽又有誰來了?怎么聽出來的?誰能學學小狗的動作?
    3咱們再請出一個動物,聽?是誰呀?小老鼠、小花貓四、看動物軟件剛才,我們唱的聽的特別認真,森林里的動物們真的來參加我們的聯歡會了。
    五、扮演小動物開動物聯歡會老師表演兔子媽媽并擔任解說。
    動物聯歡會就要開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會。
    小狗第一個來表演節(jié)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來了(放音樂小狗乖乖)森林里烏龜大哥和小兔子商議比賽呢?你看他們來了。
    小蜜蜂們來到大森林里準備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樂)動物聯歡回快要結束了小動物門全體起立站到臺前一起聯歡,最后動物們高高興興的回了家。
    活動反思:
    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但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叫聲等活動就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力、模仿力、表現力。以孩子的興趣入手,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注意聆聽,養(yǎng)成細心的習慣,把學生對動物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轉移到對音樂的興趣,是我們音樂課堂教學的目的之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享受到美。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8】
    小班幼兒音樂公開課教案《律動蟲蟲飛》
    ◆動作建議:
    第1-2小節(jié):前奏,做睡覺的動作。
    第3-10小節(jié):做伸懶腰、揉眼睛、洗臉、兩手食指相對準備動作。
    第11-12小節(jié):兩手在胸前,兩食指隨節(jié)奏做對對碰動作(蟲蟲飛手指游戲)。
    第13-14小節(jié):兩手食指伸出,隨樂做小蟲蟲拍動翅膀的動作,在最后一拍藏于背后。
    第15-16小節(jié)同第11-12小節(jié);第17-18小節(jié)同第13-14小節(jié)第19-20小節(jié):兩手在身體兩邊做翅膀飛動的動作。
    第21-22小節(jié):做兩手環(huán)抱拍拍自己的動作。
    第23-24小節(jié)同第19-20小節(jié);第25-26小節(jié)同第21-22小節(jié)最后,打雷下雨音效:做靜止做躲雨動作。
    ◆游戲玩法建議:
    此活動建議在單圈中進行,幼兒坐在面向圓心的椅子上。鑒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已有經驗少。A段在故事情境小蟲蟲們起床,做伸懶腰、揉眼睛、洗洗臉的準備動作后,與教師一起隨音樂節(jié)奏邊輕輕念"蟲蟲飛、蟲蟲飛,喝完露水往回飛",邊玩"蟲蟲飛"的手指游戲(兩手食指對對碰,說到"喝完露水往回飛"時,幼兒將手藏起來,老師象征性的去抓)。B段幼兒兩手在身體兩邊做小蟲蟲翅膀隨樂節(jié)奏飛一飛,再自己開心的抱抱自己。C段打雷下雨幼兒靜止做躲雨動作。(A:從坐侄一B:散點斗c:原地蹲下)。此活動設計在動作和位移方面,都以"動靜交替"為原則。
    環(huán)節(jié)上,幼兒從"坐"著隨樂做上肢動作,到"站"在位前做動作,到自由空間狀態(tài)下"散點"做動作。通過不斷豐富幼兒動作經驗和游戲經驗,層層遞進,讓幼兒在一定故事情境中,學習律動,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并在學習律動的過程中感受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ABC結構,在三段音樂中做出不同的動作和反應。
    2、通過教師的語言提示和互動,在音樂中感受從坐位一散點_原地蹲下的空間變換。
    3、鍛煉克制能力一一知道在C段音樂中要保掎"躲雨"的造型不動。
    【活動準備】
    剪輯過的《蟲蟲飛》音樂
    【活動過程】
    1、故事加動作導入。
    指導語:(配動作)在一個靜悄悄的夜晚,小蟲蟲們從夢中醒來,它們揉揉眼睛,洗洗臉,準備飛到山上和蟲媽媽玩"蟲蟲飛"的游戲!它們飛來飛去好開心??!忽然,發(fā)生了_一件事情,會怎么樣呢?
    2、整體感知音樂,故事、動作與音樂匹配,選取躲雨動作。
    指導語:怎么躲雨?用什么動作?(ps:老師提取1個動作。)
    3、幼兒與教師一起隨樂做動作,C段下雨時,使用提取的躲雨動作。
    4、探索蟲蟲飛的游戲情節(jié)和規(guī)則。
    5、增加蟲媽媽抓蟲蟲游戲規(guī)則,坐在座位上完整游戲。
    6、提取新的躲雨動作,師幼隨樂在座位前完整游戲。
    (ps:A段坐在位子上,B段站在位子前,C段位子前原地站或蹲下躲雨。)
    7、增加空間變化,B段中間散點游戲。
    (p:在C段音樂結束后增加"蟲媽媽"找寶寶情節(jié),鞏固躲雨不能動的規(guī)則。)
    8、幼兒嘗試自主選擇空位,完整游戲。
    ◆友情提示:
    1、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
    對于小班幼兒,他們需要借助教師的語言和動作的提醒進行活動,從而使幼兒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可先通過以簡略的故事加上相應動作導入,幫助幼兒了解律動的大致結構和動作之后,加入音樂旋律,教師示范動作。因為小班上學期的幼兒年齡特點,模仿性強而創(chuàng)造性不足,所以選擇了采用教師規(guī)定動作的方式。幼兒從動作觀察斗動作模仿一動作遷移,通過變試練習,不斷的累加提高游戲的難度,豐富游戲的情境,使幼兒始終保持游戲的興趣。
    2、游戲情節(jié)在游戲情節(jié)中,A段可設計為蟲媽媽和小蟲蟲玩"蟲蟲飛"的游戲。小班幼兒不適宜緊張感過強的追逃游戲,非常喜歡與父母間的游戲逗樂。教師以"蟲媽媽"身份與'小蟲蟲"相互逗樂,勇敢的'小蟲蟲"逗"蟲媽媽"來抓,當說到每句最后一個字"飛"時"小蟲蟲"藏起來,"媽媽"雖只是象征性的抓,但這具有情趣的互動交流,讓小班幼兒產生對游戲挑戰(zhàn)感,難度非常適宜,適合小班幼兒年齡。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活動更需張弛有度,在緊張之后,B段以小蟲蟲飛二飛、很開心的語言情境暗示,幼兒通過放松的飛飛、抱抱自己,使緊張心情得以釋放。
    小班幼兒自我控制力比較弱,時常是能放不易收。因此,通過C段打雷下雨的情節(jié),讓"小蟲蟲"們知道要躲雨不能動,翅膀淋濕就飛不動了,幫助幼兒陜速從興奮、運動狀態(tài),變?yōu)樽冹o止躲雨造型。雨停后"蟲媽媽"找不到藏好的"小蟲蟲",使得幼兒產生成功、勝利感,心理得到滿足。
    3、空間安排本次活動可選擇教師與幼兒圍坐成圓圈,這樣便于每位幼兒看到老師的示范,也便于師幼間的互動與交流。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從坐著隨樂做上肢動作,到站在位前做動作,到自由空間狀態(tài)下散點做動作,通過空間變化結合游戲情節(jié)進行變試練習,讓可愛的小蟲蟲把幼兒帶人美好的音樂中,使得幼兒融入至音樂、游戲的情境中。
    在幼兒逐漸掌握的情況下,教師一步步退位,當幼兒對游戲流程都已經熟練后,教師完全退出,并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躲雨地方(造型),給予了幼兒獨立表達的機會,使幼兒享受活動的樂趣,享受游戲中獲得審美體驗。
    關于幼兒園音樂律動教案【篇9】
    【活動設計】
    善良好客的苗族人們歡迎貴客有各種儀式,請客人坐草團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將收割稻谷后的稻草搓成草團當家里的凳子坐。在客人坐草團時,常常幽默地趁客人不注意抽走草團,讓客人輕摔地下,引起哄堂大笑,由此趕走陌生,拉近賓客距離,活躍氣氛。我園地處苗家聚居地,挖掘和繼承本民族的優(yōu)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從民間游戲中尋找坐草團的素材,設計音樂活動《草團游戲》。但是如何把民間的、原生態(tài)的民俗文化引進幼兒園來,帶到孩子中來?如何讓幼兒感受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目標又怎樣定位及落實?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希望借此次活動,讓孩子們關注本民族的東西,了解、喜歡、體驗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在游戲活動中使孩子們感受民族音樂的美,體驗草團的制作過程,以及玩草團帶來的快樂情緒,從小培養(yǎng)孩子開朗、幽默、機智的民族品質。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用搓、卷、坐等動作體現音樂變化。
    2、體驗苗族民間音樂,感受苗族人們生活情趣。
    3、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及游戲表演,并從中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苗族民間音樂。
    2、幼兒每人一個草團,一根搓好的草繩。
    【活動過程】
    一、幼兒坐草團,引出活動內容。
    1、以到苗家做客的語氣引導幼兒觀察草團。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讓我?guī)銈兊矫缂胰プ隹桶伞?來,來,請進(幼兒進場)
    2、簡單講解示范草團的制作過程。
    師:看,苗家為我們準備坐的,可不是小椅子,這是苗家人親手做的草團,(.教案出自:快思老師教.案網.)可以用來當凳子坐,來,小客人們請坐。歡迎你們到苗家來做客。請你們看看,這個草團是用什么草做的?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
    (分析;通過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觀察,討論:草團是如何做的?)
    師:對了,它是用稻草做的,先把稻草搓成一根長長的草繩,再把草繩一圈一圈卷起來,就做成了這個圓圓的草團。
    (分析:由于幼兒生活經驗的平乏,教師在此用實物示范搓、卷,幫助幼兒了解、體會、簡單想象,有助于為后面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
    3、簡單介紹民間游戲,教師示范玩法。
    師:我們苗家人非常好客,客人來了,都會請他們坐坐這個草團,呦,這位客人還沒有位子(配教老師),來,來請你和我坐一起請坐,我們苗家都是用唱歌來歡迎客人的。(老師演唱苗歌,同時示范玩法)
    玩法:教師與大客人(配教老師),兩人背靠背坐在草團上搖一搖,擠一擠,聽到音樂呦就扯草團,有一個人就摔下草團,教師馬上手抹鍋煙灰,打發(fā)禮物大花臉。
    師:打發(fā)你個禮物,咦,禮物在哪里?哦,就是個大花臉,大花、大花,打發(fā)、打發(fā),就是送禮物。這就是我們苗族人歡迎客人時開的一個玩笑。
    二、欣賞苗族民間音樂,分段用動作表現音樂。
    1、完整欣賞音樂(第一遍)
    師:今天我們就來玩草團游戲,我呀,帶來一段苗族音樂,請你們聽一聽:音樂象是在干什么?
    (分析:老師和幼兒一起來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意境,理解音樂所反映的內涵。老師和幼兒一樣是觀察者、聆聽者、學習者共同理解和體驗音樂帶給人的心靈感受。通過對整個音樂的完整欣賞,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師:你們聽到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2、完整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好,我們再來聽聽。(教師姿體暗示)
    3、欣賞A段音樂,用搓稻草、稻草舞動表現音樂。
    師:這段音樂是搓稻草、卷草團和草團玩游戲,那你用身體告訴我,可以怎么搓?(幼兒自由搓,老師巡回指導跟學)那小稻草會怎么動?(幼兒自由動,老師巡回指導跟學)好,現在,我們合著音樂一起來搓稻草。(放音樂)
    (分析:由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音樂,進一步幫助幼兒很好的理解音樂的內涵,對音樂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充分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同時也充分的調動幼兒的能動性,刺激他們不段的想象動作來表現音樂。為完整游戲做好鋪墊)
    4、欣賞B段音樂,用個別、小組、集體卷成草團表現音樂。
    師:我們搓好稻草了,接下來要干什么了?(幼兒:卷)
    怎么卷?哦,這樣卷,用手畫圓圈的卷,太棒了,來我們來,要卷的圓圓的。(師幼共卷)
    那我們還可以用我們身體怎么變成圓卷起來?(放音樂,幼兒玩)。
    剛才我們一個人卷草團,卷的草團就有點小,現在我們要卷個大點,怎么辦?可以請人幫忙(幼兒小組式卷)那我們要卷個更大呢?(幼兒集體試卷)
    (分析:一步一步的層層遞進的啟發(fā)幼兒用自己的方法來玩游戲,個人的,幾個人合作的,全班集體的,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5、欣賞C段音樂,用坐草團、想辦法擠走客人表現音樂。
    師:我們的草團做好了,來,坐下來,看看我們的草團結不結實(放苗歌)這是
    我們苗家唱的歡迎歌,來我們來學學。(聽到呦就扯草團)
    三、在完整音樂感受下,幼兒聽音樂玩游戲。
    師:好,我們要玩游戲了,游戲是需要兩個人一組背靠背的來玩,好,現在請被我摸到頭的小客人把你的草團放到中間來,當做是篝火?,F在讓我們圍著篝火來玩游戲了。(放完整音樂,游戲1-2遍)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來到苗家做客真好玩,下次我們帶更多的朋友來這里做游戲!
    教案設計頻道小編推薦: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