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課件,因此每天老師都會按質(zhì)按時去寫好教案課件。?教案課件是備課的核心,必須要切實寫好重點難點,好的教案課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根據(jù)您的要求,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了教案巖石,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教案巖石【篇1】
、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科學概念學生利用感官的觀察和借助工具的觀察獲得巖石構(gòu)造的感性知識;知道巖石和遇酸反應中的不同特征;根據(jù)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巖石,讓孩子經(jīng)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據(jù)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巖石,學生對巖石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觀察過程中不斷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重點:通過對巖石進一步的觀察,知道巖石的特征并能鑒別它們的種類。
教學難點:根據(jù)巖石的特征鑒別巖石的種類。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大量的巖石(在第一課中已經(jīng)分類),教師提供典型的三類巖石代表。放大鏡,小刀,榔頭,鉗子、滴管、稀鹽酸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上節(jié)課我們給巖石開了個展覽會,發(fā)現(xiàn)有的巖石用手摸上去覺得比較粗糙,有聞起來有點氣味、還有的稱了一下比較重。還知道了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被人們廣泛應用的.頁巖、砂巖、石灰?guī)r、礫巖、大理巖、花崗巖等常見的巖石,那么這些巖石有什么特點呢?
二、探究過程1、進一步觀察巖石
師:除了上節(jié)課我們采用的方法外,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觀察這些巖石?
(1)學生交流反饋。(放大鏡、互相撞擊等)
(2)師引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等方面進行觀察,還可從它們的構(gòu)造和組成來觀察。觀察中可以從巖石上弄下一些顆粒。
(3)巖石遇酸反應的實驗
講解:我們還可以通過另一個實驗來認識巖石,這個實驗是將一種叫“鹽酸”的化學藥品滴一兩滴在巖石上,觀察巖石有什么反應,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邊講邊演示滴鹽酸的方法)
提示:在學生實驗前,向?qū)W生進行安全教育:鹽酸是一種腐蝕性比較強的化學物質(zhì),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膚上和衣物上,會腐蝕皮膚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請馬上到水龍頭去用水清洗。往巖石上滴稀鹽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塊巖石只滴1-2滴;為了安全,稀鹽酸最好裝在滴瓶里,且稀鹽酸的量不要過多。
(4)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在巖石觀察記錄表中。
(5)匯報交流觀察結(jié)果,教師指導。
2、怎樣識別它們
(1)通過我們對巖石的進一步觀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編號的巖石分別具有的特點,但是不知道它們是哪種巖石?請大家閱讀文中的資料(P68),來識別它們并說說理由。
(2)閱讀資料并與以上的觀察作比較。
(3)匯報交流(存在分歧)
(4)引導學生認識巖石學家對巖石種類作出判斷的方法,如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巖石薄片的成分和顆粒組成;巖石顆粒的大小和結(jié)構(gòu)。
(5)閱讀P69頁顆粒情況圖,并再次鑒別巖石的種類。
(6)學生再次鑒別
(7)匯報交流,把認同的巖石的種類名稱填入記錄表中。
(8)小結(jié)。
三、課外延伸1、閱讀單元《巖石的成因和分類》
2、把收集的巖石進行種類鑒別并貼上標簽。
教案巖石【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
1、指導學生了解采集巖石的方法,知道采集的地點。
2、指導學生掌握認識巖石特征的方法。
3、指導學生了解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鑒別事物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老師提供巖石圖片和實物,學生自行搜集有關(guān)巖石變化的資料,使學生經(jīng)歷尋找?guī)r石變化痕跡的探索過程,并在活動中了解冷熱、風雨、植物等對巖石變化的作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jīng)歷“假設——驗證”的科學研究過程,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解釋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珍愛祖國文化遺產(chǎn)的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設計實驗方案,能夠根據(jù)現(xiàn)象初步認識自然界中巖石變化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師要邀請同學們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好,我們出發(fā)吧?。ㄕn件展示風化巖石:鐘乳石、蘑菇石、鵝卵石、黃山奇石等巖石)同學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師說什么呀?(欣賞并說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與假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這么多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那么,它們的模樣一直是這樣的嗎?(猜測巖石會不會改變模樣。)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學來研究“巖石會改變模樣嗎?”(板書: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1、猜測使巖石變化的因素。
2、教師隨機分類板書:冷熱、水、風、地表運動……
三、制定方案
1、同學們剛才欣賞許多形態(tài)各異的巖石,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再過一千年、一萬年后,它們還會改變嗎?
2、(板書:會)會是什么力量使巖石改變模樣的呢?
四、實施探究
1、同學們說了這么多使巖石變化的因素,你們能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們的說法嗎?那么我們就來研究同學們說的其中兩個因素。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巖石發(fā)生變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學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計模擬實驗驗證其它因素對巖石的改變。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你們將研究那一個問題?是研究冷熱作用的,還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兩個都想研究。選擇好之后,再討論你們將設計怎樣的科學方法驗證?(兩個模擬實驗同時進行)
2、學生匯報實驗方法。
3、其他學生修正實驗方法。
4、同學們的設計方案真好,老師根據(jù)同學們的方案再給你們一些小提示??纯从心男┘毠?jié)是同學們沒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師給你們已經(jīng)準備了一些器材和實驗紀錄表,請各小組根據(jù)你們設計的方案,每組派兩位同學來領取。器材領到后,就請同學們開始動手研究吧?。ㄉ芯?,師指導。)
6、學生匯報實驗發(fā)現(xiàn)。
7、聽了同學們的匯報,老師覺得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真棒!同時通過同學們的實驗研究,的確說明冷熱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巖石變化。除了這些,老師還要告訴同學們,植物的根和大氣也會使巖石改變模樣。(展示:長著植物的巖石圖片,師簡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掌握鑒別巖石的方法,了解幾種常見巖石的特征。
教學難點:
給巖石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教師:巖石標本、實驗表格、小刀、放大鏡。
2、學生:采集各種巖石標本并洗干凈,記好采集地點,搜集有關(guān)巖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放巖石錄像。
師:關(guān)于石頭,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猜想假設
生:展示自己帶來的石頭。
師:(小結(jié))這些石頭我們都稱之為巖石,它組成了地球外殼。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巖石。
三:制定方案:
研究各種巖石的特征。
師:關(guān)于巖石你們想了解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師:歸納學生提問,確定今天研究的問題:巖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研究方法。
生:回答。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要研究的問題。
生:分組研究桌上的各種巖石,并填寫實驗記錄表。(教師要進行了解,根據(jù)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幫助。?BR> 師: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對巖石的基本特征的認識。
師:介紹新的認識巖石特征的方法:用化學藥品認識——鹽酸認識巖石的特征。(化學藥品先集中放,學生使用時,再由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
師:介紹鹽酸,強調(diào)鹽酸是化學藥品,有很強的腐蝕性,注意安全。介紹實驗方法:利用滴管,在巖石上滴1-2滴,然后觀察現(xiàn)象。
生:分組實驗。(教師要進行巡視,注意學生的使用鹽酸的情況。)
生:匯報實驗情況。填寫記錄表格。
四、實施方案:
認識巖石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巖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師:播放錄像資料。
生:說一說。
五、展示交流
動手玩一玩
師:展示幾種不同的巖石標本盒
生:看書:了解標本盒的制作方法。玩一玩
師:布置課后采集巖石,自制標本盒的作業(yè)。
六、拓展創(chuàng)新
師:歸納總結(jié)。(注意既總結(jié)本課的知識點――巖石的特征,又總結(jié)研究巖石的觀察方法――利用感官、工具及其它物質(zhì)如化學藥品,三方面的結(jié)合才全面了解一個物體特征。)
師:大家感覺我們這節(jié)課上得怎樣,在剛才的研究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對于剛才提的問題,你們自己能研究哪些?可以怎樣研究活動?
師生互評,提出課后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及一些研究想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積極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探究,體驗動手的樂趣。
2、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事物的興趣。
教案巖石【篇3】
教科版四年級下冊《進一步觀察巖石》教學設計-科學教案
教學分析:
《進一步觀察巖石》一課分成四個部分,一是進一步觀察巖石,引導學生對巖石的觀察特征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激發(fā)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第二部分是猜猜它們的來歷,問題包括:是什么力量使沙變堅硬的,一層一層的巖石是怎樣形成的,蝸牛、貝殼和魚的痕跡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巖石上,巖石的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guān)嗎等。第三部分是觀察浮石,浮石是怎么樣形成的。第四部分是火山噴發(fā)實驗,解釋產(chǎn)生浮石的原因,引出其它的巖漿巖。
本著“用教材教”的思想,我一直在思考:學生獲取了巖石的知識后,此時的需求是什么?通過了解得知,學生更希望他們學到的知識有用武之地,更希望能用他們學到的知識解釋身邊的現(xiàn)象,知道為什么。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我覺得除了做火山噴發(fā)實驗之外,有必要將擴展開來一點,使他們能學以致用。還有通過進一步觀察巖石,讓學生知道礦物是不能隨便破壞開采,是受到國家的保護的。
課前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接觸過巖石的學生當中,男生多于女生,農(nóng)村的學生多于城市的學生,對巖石的概念的認識,農(nóng)村的學生具有更多的感性認識,而城市的學生只停留在從電視上獲取,這些都是在我們教學當中必須要注意到的問題。盡管學生對巖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并沒有深入地研究過巖石,系統(tǒng)的講述,在他們過去接觸巖石的過程中,閃現(xiàn)出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他們渴望解決這些問題,更渴望獲取有關(guān)巖石的未知知識。因此,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探究巖石的來龍去脈,符合學生的求知心理。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問你們一個問題:什么樣的動物和植物是長在石頭上的?
(教師通過有趣的問題激起學生對巖石的興趣。)
2.想知道答案,我們先來看一些圖片,注意觀察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通過多媒體和掛圖展示各種各樣的巖石,讓他們對巖石有一次更充分的認識。)
3.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答案是什么了吧?
(學生都回答說:化石。)
意圖:課堂一開始,教師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探究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巖石。
1.現(xiàn)在同學們可以結(jié)合你們桌上的巖石好好觀察一下,每一顆巖石有什么不一樣?大家
將所觀察到的填在記錄表上。
(巖石和實驗記錄表是課前就準備好的,是事先就放在學生的桌上的。)
2.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巖石的硬度啊,巖石的組成等等,將你們所觀察到的都寫在實
驗記錄表上。
3.各小組匯報一下,你們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學生匯報實驗結(jié)果。)
4.小結(jié):巖石有些是用指甲就可以劃,有些用小刀也劃不了,有些是沙質(zhì)的,有些卻是
很堅硬,有些是卵石與泥土粘在一起,有些甚至還保留有古代動植物的遺體或遺跡。
二、巖石的來歷。
1.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我們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大家試著推測一下這些巖石的形成過程。
2.是什么力量使沙變堅硬的?一層一層的巖石是怎樣形成的?蝸牛、貝殼和魚的痕跡為
什么會出現(xiàn)在巖石上?巖石的形成與地殼運動有關(guān)嗎?
(用掛圖或者是視頻做輔助)
3.將你們的猜想可以用文字或者是圖畫表達出來。
意圖:通過問題結(jié)合掛圖、視頻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將答案表達出來,激發(fā)他們想象翅膀,
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也不要硬性要求寫得很對,只要有理由就行了。
三、猜想巖石來歷討論。
1.同學們估計都將答案寫得差不多了吧,我們現(xiàn)在請每個小組的輪流將你們所認為的答
案講出來,好嗎?
(各組學生發(fā)言后,有一個不同看法的補充發(fā)言時間。)
2.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進一步觀察了巖石,可見有很多知識是靠我們用心去觀察,然后
積極動腦筋,相互交流討論,這樣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知識了。有關(guān)巖石的許多秘密,有待
同學們進一步探究。提示巖石有可能成為礦物嗎?想想礦物會有什么用?
第二課時
教案巖石【篇4】
說教法、學法:
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我采用看圖——賞石頭——設質(zhì)疑——引導提問題
通過學生的觀察,了解巖石分布——接觸自己搜集的實物賞識自然美——產(chǎn)生質(zhì)疑
第二部分:采用設計研究方案——選擇實驗方法——組織分工——分組操作——觀察討論——組織交流——比較分類
第三部分:采用與信息技術(shù)課相結(jié)合,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查閱資料
教學過程
一、關(guān)于巖石的話題
1、課件出示圖片,學生欣賞后提問:從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欣賞完圖片,同學們會產(chǎn)生疑問:這些美麗石頭哪來的?
出示另一幅圖告訴大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蓋,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卻裸露在外,這種裸露在外的物質(zhì),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巖石,剛才我們看到了美麗石頭都是巖石。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常見巖石。
2、了解學生對巖石的已有認識,學生欣賞自己搜集到的石頭
提問:(1)關(guān)于巖石,你都知道些什么?通過這個活動了解學生對巖石已有的認知水平,在此基礎上調(diào)節(jié)、調(diào)整教學預設的方案。(2)關(guān)于巖石,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3、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板書
二、研究各種巖石的特征
1、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先對巖石的特征進行研究。
2、你們打算采用什么方法對這些巖石進行研究呢?
引導學生回顧三年級水、土壤的研究方法,讓他們自己說出觀察巖石的方法,進一步鞏固、深化三年級下冊所提出的用多種方法對物體進行觀察的手段。學生會提出用放大鏡看,用手摸,用刀刻,把巖石放入水中等方法,這些方法我們以前都已接觸過,不必作詳細指導,只要提醒大家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安全。
教案巖石【篇5】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堅硬的巖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設計
(一)學習內(nèi)容:
《堅硬的巖石》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jù)自己對巖石的認識進行簡單觀察研究和分類,并進一步了解科學上的分類和初步了解巖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能通過觀察和使用簡單工具初步認識巖石。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保持與發(fā)展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的欲望。
(三)教學方法:
本課以感性認知為主,對巖石進行一些定性的觀察、實驗測量和比較分類的探究活動。學習淺顯的巖石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保持和發(fā)展學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觀察及使用簡單的工具初步認識巖石,并進行簡單分類。
(五)教學準備:
1、教師:巖石標本、實驗表格、鐵釘、放大鏡。
2、學生:采集各種巖石標本并洗干凈,記好采集地點,搜集有關(guān)巖石的資料。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在生活中應用的`巖石。
學生:仔細觀察得出答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課題,學生更感興趣。
2、認識過程
①感受大自然的巖石
教師:多媒體放“大自然的巖石”片子。
學生:觀察:哪些地方有巖石;哪些地方巖石最多?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的實際,加強學生感性認知,激發(fā)學生研究的欲望。
②小組內(nèi)展覽并討論巖石的內(nèi)容
教師:分小組展覽石頭,引導學生往哪些方面研究巖石。
學生:把課前收集了一些巖石標本,在小組內(nèi)展覽。小組討論:要研究巖石的什么?怎樣去研究?
設計意圖:老師在這里只起一個引導性的作用,讓學生自提出研究的內(nèi)容及方法。
③觀察研究巖石
教師:安排小組實驗,提供實驗工具。
學生:分小組進行觀察研究并作好記錄、匯報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總結(jié),學會一些簡單的研究方法。
3、深入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給石頭分類
學生:小組分類并匯報、評價。
設計意圖:這是對觀察研究的一個總結(jié)。
4、引伸
教師:多媒體展示科學家的分類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巖石的用途。
學生:學生觀看學習體會,通過說和看,初步巖石的用途。
設計意圖:對學生知識的一處拓展。由自然界到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研究巖石的作用。
5、小結(jié)
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學生:學生對學習進行小結(jié)。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的發(fā)展。
二、教學反思
本課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以探究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想、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和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本人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高漲,興趣很濃,學生在活動研討中增長知識,了解大自然的豐富資源,從而更清楚地認識自然,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的意識。
教案巖石【篇6】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fā)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二、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三、教學時間:三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的書是什么樣的?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本很特別的書,它是一冊巖石書。
板書:巖石書。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巖石書是什么樣的?
2、學生匯報思考結(jié)果
師: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書”,這本“書”永遠也讀不完。在這本書中,你會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學知識的營養(yǎng),享受到更多的樂趣。
3、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字音。
(2)交流識字體會。
說說你都認識了哪些生字,怎么認識的。你還有哪些好的識字方法,說一說
(3)鞏固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
4、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再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
5、檢查讀書情況。一人讀一自然段。
三、理解詞語。
1、學生默讀課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師生釋疑。
寶藏:讓學生說說叔叔要為祖國找到哪些寶藏,從而來理解詞語意思。
地質(zhì)勘探隊員:指導學生說說他們是千什么的。
四、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像,講解寫字要領:
冊:中間的那一筆橫要平要穩(wěn)些。
像:左窄右寬。最后一筆是捺。
慢:左窄右寬,最后一筆捺要舒展開來。
礦:左右結(jié)構(gòu),左窄右寬,左邊是石字旁,右邊是個廣字,這個字是形聲字。
趴:也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形聲字。右邊是八字,撇低捺高,最后一筆要舒展開來。
叔:左高右低,左邊上面是個上字,下面是個小字。
巖:上小下大,上面山字要略扁些,下面是石字。
層:半包圍結(jié)構(gòu),外面是尸字頭,里面是云字。第五筆橫要長。
座:半包圍結(jié)構(gòu),里面是坐,最后一筆橫要長。
2、學生描黑,臨寫。
3、教師針對寫字情況進行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質(zhì)疑課題。
1、復習生字
2、質(zhì)疑課題
師:培根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想從這本“巖石書”上獲得哪些知識呢?
學生質(zhì)疑,歸納:
1)、“書”中有什么內(nèi)容?
2)、這本“書”有什么作用?
3)、我們該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自己讀書、多思考等)
二、細讀課文,激發(fā)探究意識,
(一)、朗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爆F(xiàn)在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說說從中了解到哪些知識。
2、學生在班里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隨機進行講解:
(1)、巖石“書”
①、(出示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
指名學生讀。說說巖石為什么像書?
指導讀第一句話:“巖石就是書哇!”應讀出叔叔自豪、高興的語氣。
② “書”中的圖畫。
說說“書”中有哪些圖畫。(有樹葉、貝殼、小魚。)
③指導讀:你認為叔叔回答川川的問題時是什么態(tài)度,并讀一讀。
指名讀。著重讀好感嘆句的語氣(可引導學生想,"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叔叔從巖石上發(fā)現(xiàn)小魚會是什么心情?)
小結(jié):這神秘的化石猶如一份份珍貴的資料,向人們訴說著往日的變化滄桑。
④化石的作用
讓學生說自己明白了什么。
指名學生讀。
(2)巖石的作用。
說說巖石的作用。
叔叔還能為祖國找到哪些寶藏?從而初步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指名學生讀,注意感嘆句的讀法。
3、聽了叔叔的介紹,川川和磊磊會是什么心情、怎么說呢?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讀出高興的語氣。
教案巖石【篇7】
一、目的要求
1.指導學生掌握鑒別巖石的簡單方法,了解幾種常見巖石的特征。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比較能力。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 較標準的花崗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大理巖標本,每組各一塊,供分組觀察用。 2. 放大鏡、小刀、銅鑰匙、稀釋的鹽酸及滴管,每組一個。 3.花崗巖、砂巖、頁巖、石灰?guī)r、大理巖的圖片或投影片。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談話:低年級我們玩過石頭,大家一定都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再來研究幾種石頭,找一找這些石頭的特征。(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談話:巖石的種類很多,老師今天為大家準備了五種巖石,放在你們的桌上,我們要通過觀察和實驗來找一找這些巖石的特征。(請學生觀察一下放在桌上、標有號碼的五種巖石。)
1.指導學生觀察五種巖石的特征
(1)觀察巖石的顏色 談話:巖石的外表顏色很不同,有白、灰、黃、黑等單色的,也有幾種顏色混合在一起的,還有帶花紋的,你仔細看一看桌上的五種巖石,是什么顏色的,把觀察的結(jié)果記錄在課文的觀察記錄表中。 學生觀察后,可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以取得小組的一致意見。
(2)觀察巖石的結(jié)構(gòu)特點 講解:巖石的結(jié)構(gòu)是指巖石是一層層的,還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還是細粒的;是由同種顆粒構(gòu)成的,還是由幾種不同的顆粒構(gòu)成的。觀察時可用放大鏡仔細看一看,把觀察結(jié)果記錄下來。 學生觀察記錄。
(3)觀察巖石的硬度 講解:各種巖石的軟硬程度不同,我們這里把巖石硬度分成很硬、較硬、較軟三級,用小刀刻不動的巖石是很硬;用小刀刻得動,用銅鑰匙刻不動的是較硬;用銅鑰匙刻得動的是較軟。 學生用小刀、銅鑰匙分別刻劃巖石,并做記錄。
(4)觀察巖石遇酸的反應 談話:巖石遇酸是否會發(fā)生反應,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請你試一試。 學生實驗,并做記錄。 (在使用鹽酸鑒定巖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有些學生可能不熟悉“鹽酸”這個名詞,應該告訴學生這是一種化學藥品:②告訴學生鹽酸有腐蝕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往巖石上滴鹽酸時一定要用滴管,每塊巖石上只滴2——3滴;③在分組實驗時,為了安全,每組發(fā)的鹽酸量不要多并且要稀釋。)
(5)觀察巖石的其他特征 談話:除了上面的幾個特征,你們再觀察一下,巖石還有什么其他特征。 (為了使學生真正認識一些巖石,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教學中,不必局限于課文中的幾種研究方法,只根據(jù)這幾種方法研究的結(jié)果,并不足以概括出所有巖石的最明顯的特征。因此,應該鼓勵學生在這幾種方法的啟發(fā)下,從其他方面再找一些巖石的特征。)
(6)全班討論,互相交流 (在觀察完巖石特征以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可以小組為單位,選代表匯報觀察結(jié)果,對于不一致的意見,可以討論或重復進行觀察、實驗。 應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因為巖石特征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可能只發(fā)現(xiàn)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通過交流,就可以把握得更準確,更全面。)
2.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提供的五種典型巖石特征
(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如果課堂時間允許,應讓每個學生仔細閱讀,如時間較緊,可請幾個同學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教師應明確,課文給出的這些巖石特征并不全面,所列的是巖石特點中最明顯、學生最易把握的,目的是讓學生把這些特征與前面自己的研究進行比較,為下一步鑒別、定名巖石做依據(jù)。)
3.指導學生給巖石定名
談話:我們觀察研究了五種巖石,得到了一些有關(guān)這些巖石的特征,我們又閱讀了上面這些標準巖石特征,現(xiàn)在請你把你記錄表中的巖石特征與標準巖石特征進行比較,說一說1、2、3、4、5號巖石,分別是什么巖石。 學生比較,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匯報定名結(jié)果,教師總結(jié)。 讓學生把正確的定名填寫在書中空格處:1號是花崗巖,2號是砂巖,3號是頁巖,4號是石灰?guī)r,5號是大理巖。 對于某種巖石的特征,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形容方法,他們用的詞可能互不相同,與課文中寫的很可能不一樣,但只要是符合那種巖石的基本特征,并能達到區(qū)分巖石的目的,就應該給予肯定。學生在對照標準巖石的特征定名時,可能定的并不準確,這沒關(guān)系,最后教師還可以把正確的名字告訴學生,重要的是使學生了解鑒定的方法。通過定名,可以對學生概括的某種巖石的特征是否正確加以檢驗。3.布置作業(yè) 課后到野外石山、河灘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巖石標本。
四、課后小記
教案巖石【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特征。
2、引領學生用分類的方法對巖石進行分類。
過程與方法:
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并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巖石的特征。
難點:鑒別身邊的巖石。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大家看一看實驗桌上的巖石,誰知道是哪里找到的?學生觀察,教師巡視引導,相互交流。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巖石的特征。
二、認識巖石1、師述:巖石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你知道嗎?給大家說一說。
2.問題:實驗桌上的物體哪些是巖石?哪些不是巖石?
3.小結(jié):學生發(fā)言,交流,(引導學生觀察巖石標本和解讀說明)
師生共同研討,(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引導)
歸納
三、觀察巖石,認識特征:1、師述:各小組商量研究哪幾種巖石?選擇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安全教育:師述鹽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親自演示講解)
在教師引導下填表:學生分組討論,研究分組實驗方案。
學生觀察,實驗、記錄、交流(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分組匯報在知道巖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幾種巖石的名稱及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用途。
四、觀察巖石并分類1、師問:通過我們的觀察和研究,現(xiàn)在按小組給巖石分類,鄰組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記錄。
2、教師歸納學生發(fā)言。
3、教師引導學生按科學范疇把巖石重新分類。學生分組實驗(按自定的分類標準對巖石進行分類),教師巡視引導。
分組匯報巖石分類方法。
學生閱讀文本(或看光盤、掛圖)。引領學生用分類的方法對巖石進行分類。
五、全課總結(jié)和拓展向?qū)W生介紹三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A、上網(wǎng)查閱巖石資料;B、查找有關(guān)巖石的科普書籍,并在課后和同學交流。C、制作巖石標本并寫上解說詞和教師,家長互相交流初步了解巖漿巖,沉積巖,變質(zhì)巖形成的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