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心得(篇1)
昨天,曉燕推薦我看《朗讀者》節(jié)目(第一期,2月18日播出),看后收獲不少。
在我看過的電視節(jié)目中,很少有節(jié)目多次感動我,多次叫好,《朗讀者》除外。下面我不想分析每篇朗讀的文章內容,建議大家看節(jié)目,只想對這個節(jié)目綜合分析。
以前也看過散文、詩歌朗誦,那僅僅是朗誦,雖然朗讀者也帶著感情去讀,但那表達的是作者的感情,而很少是朗讀者的感情。觀看《朗讀者》,每一位朗讀者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滲透到文章中去了,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情,也表達了朗讀者的感情,作者、朗讀者、觀眾、主持人產(chǎn)生了共鳴,這一點很可貴,以前沒有過的。
這一下子把朗讀的高度增加了許多,其實,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的結合我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理解文章,所以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一篇文章大家的理解都是一樣的,反而不好,我反對老師對一篇文章作刻板地分析,固定模式地分析,甚至讓學生記中心思想,這樣很不好,把文章讀死了,讓學生沒有發(fā)揮的余地了。
好的文章都是因感而寫,都是感動了作家的故事,我們覺得好的文章也是因為產(chǎn)生了共鳴,我們有過與作家相似的經(jīng)歷,所以更感動你,濮存昕童年的不幸,讓他對老舍的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鮮花山谷夫婦對朱生豪的情詩有更精準地理解,柳傳志寫給兒子新婚祝福真切感人,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講述他為了追求女同學而翻譯林徽因《別丟掉》的經(jīng)歷,動情之處一度熱淚盈眶,老人家現(xiàn)在還努力工作,讓我記得特別深的一句話:一個人不在乎你過多少個日子,而你值得記憶的日子有多少。也就是你的生活質量有多高,你每天是否做過有價值的事。
朗讀真的很美妙,閱讀也很精彩,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讓你其樂無窮,讓你收獲多多。
朗讀心得(篇2)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讀培訓。
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了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后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
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
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fā)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wěn)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
朗讀者要根據(jù)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
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xiàn)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
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獲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
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
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xiàn)場的教學觀摩。
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wěn)健地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
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huán)境、適應了工作。
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jīng)過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實起來。
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朗讀心得(篇3)
近日聽了一節(jié)蘇教版第九冊《鄭成功》的課堂教學,該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做法筆者不敢茍同,現(xiàn)結合該課的教學片斷發(fā)表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生:……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生:“慷慨激昂、決不、一定要”這幾個詞語要重讀。
以上的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1、重結果呈現(xiàn),輕過程指導?!案星椤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對外界刺激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薄坝懈星椤本褪亲寣W生產(chǎn)生這種“強烈的心理反應”,因為學生在接觸語言材料之前,是一個游離于課文所描繪的那種情境之外的閱讀客體,其內心是比較“平靜”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歷經(jīng)一個產(chǎn)生“感情”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有感情”而“朗讀”,而不是“讀出感情”。
2、重技能訓練,輕情感體驗。重讀、停頓、語調、語氣、語速等朗讀技巧是“有感情朗讀”的保證,而這些技巧是在朗讀者對語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反應”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已有語感經(jīng)驗而自覺表露出來的,如果教師拋棄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是在朗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朗讀技巧上作文章,雖然學生讀得繪聲繪色,但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和一臺朗讀機器有何區(qū)別?
3、重整齊劃一,輕獨特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薄坝懈星槔首x”是一種個性化形為,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朗讀水平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因此,有感情朗讀的處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都“學著xxx的樣子朗讀”,那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一口號又該如何落實?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略陳淺見。
一、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葉圣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薄叭刖场本褪且龑W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去,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yōu)橐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去“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黃鶴樓送別》一文時,就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和摯友分別時的情景,談談自己當時的感受,然后讓學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進行朗讀,結果學生讀得淋漓盡致。
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要以自己的“標準答案”去套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如對于教材可增可刪可改,朗讀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讀、誦讀、表演讀等。
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那么大臣是怎樣勸阻吳王的?現(xiàn)在老師就是吳王,你們就是大臣們,下面哪位“大臣”前來進諫?
生1:大王,從我國的實力來看,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請大王三思。
……
師:固執(zhí)的吳王,哪里聽得進大臣們的勸阻呀。如果你是吳王,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有什么動作,說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們還把我這個國王放在眼里嗎?誰再來勸阻我,我就處死誰!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當成大臣和吳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可以表演讀,也可以比賽讀,選擇自己喜愛的朗讀形式進行朗讀。
朗讀心得(篇4)
最近電視節(jié)目《朗讀者》人氣十分火熱,我們一起看了第一期節(jié)目,它的主題詞是“遇見”。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不經(jīng)意中的遇見,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用筆,描繪了一場又一場遇見。
這一期中,使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yè)。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就是這句話,激勵著聯(lián)想的老板柳傳志。他原來可以成為飛行員的,但因為他的一個舅舅是右派,因此,他當飛行員的夢想破滅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爸爸對他說了這句話,他豁然開朗,最終成為了聯(lián)想的總裁。
是啊,我們?yōu)槭裁丛谟鲆姶煺蹠r不樂觀面對呢?人最重要的就是品行好。只要品行好,不管你身居何位,是老板,是平民,是乞丐,只要懷有一顆正直的心,努力奮斗,一定會成功的。
在生活中,我們時刻要注意自已的品行,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并且堅持下去。長大以后才會成功。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要抱著一顆正直的心,看見負能量要及時制止,這樣下去,我們的心就永遠是正的,就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yè)。
從《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新年伊始,文化類節(jié)目越來越受矚目,越來越火爆熒屏,似乎標志著文化綜藝的春天就要來了。但是,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表示,“我不認為《朗讀者》獲得關注標志著文化節(jié)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笔堑?,進入新時期以來,文化生態(tài)越來越多種多樣,由于工作生活的“壓力山大”,觀眾不僅需要哈哈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yǎng)看。而像《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有營養(yǎng)的節(jié)目,顯然更受追捧。
近年來,各類綜藝節(jié)目看似“百花齊放”,從音樂真人秀到明星玩游戲,熱熱鬧鬧,實際上同質化嚴重,沒有多少藝術含量,也沒有多少文化含量,備受觀眾詬病。電視輸出的任何節(jié)目都應該是文化產(chǎn)品,至少是“三觀”正確的節(jié)目,而像《奔跑吧》系列就是一個字“玩”,《中國式相親》更有“三觀”不正確的嫌疑。主持多檔文化類節(jié)目的董卿說,“文化類節(jié)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設計?!毕胍延^眾留住,關鍵在于引起觀眾的共鳴?!独首x者》就是想通過情感上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看。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每期節(jié)目將根據(jù)一個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jīng)典、電影橋段,通過人們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xiàn),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fā)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近年來這類節(jié)目極為稀缺,這就是《朗讀者》口碑爆棚的原因。事實上,人們不是不稀罕文學,而是沒有引起共鳴的文化節(jié)目,《朗讀者》就是一個窗口,就是一個突破口,將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lián)上完成統(tǒng)一,帶給觀眾一場關于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近年來,隨著各類綜藝節(jié)目的繁榮而泛濫,文化類節(jié)目也日漸崛起,從之前的《漢字英雄》、《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近期的《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文化類節(jié)目越來越受到歡迎。也許說文化類節(jié)目正在崛起還為時尚早,但說價值正在逐漸回歸是恰如其分的。正如董卿所言,《朗讀者》“起碼是個風向標”,電視文化類節(jié)目已經(jīng)漸漸顯出崛起的跡象,特別是近期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撥動了億萬觀眾心中那根文化之弦圣潔之弦。電視節(jié)目沒有文化太可怕了,電視文化不傳播文化太可怕了,電視必須傳播文化正能量。
朗讀心得(篇5)
我有幸參加了教學規(guī)范化培訓課程,通過本次學習,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中更明確了朗讀教學的教學方法。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朗讀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理解課文,而且大聲朗讀還能培養(yǎng)語感,產(chǎn)生自信,從而改變學生的性格.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重視孩子們的朗讀訓練.小學文教學更是離不開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钡拇_,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情感,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更要注重學生的朗讀。
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為我們分享了朗讀的技巧。另外朗讀時要走進文本,進入情景。才能打動聽眾,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每提到一種方法或技巧時,老師都舉出恰當?shù)睦?,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
我們經(jīng)常說:“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xiàn)、心靈碰撞的激發(fā)。
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對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體會是不同的,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說“有感情朗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
學生在情境中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
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打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優(yōu)秀教師的朗讀讓我對比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啟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巨,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些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方法。
朗讀心得(篇6)
文學的最終目的是表現(xiàn)人生——這其實是所有教育的意義。
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希姆說,尋找人生的意義對于任何年齡的人來說都是最大的需要與最困難的任務。
我是誰?我為什么在這里?我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在《魅力的作用》中寫道,唯有師長與文學能成為孩子的領航員,讓孩子相信他能對人生有所貢獻,師長給孩子的是人生經(jīng)驗,文學則是表現(xiàn)人生經(jīng)驗的.故事。
文學作品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媒介——比電視、電影、藝術品或幻燈片更重要——因為文學作品最能貼近心靈的深處。
而在兩種文學表現(xiàn)形式(小說與非小說)中,小說更能貼近心靈,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展現(xiàn)人生的意義,這也是我大力主張對孩子朗讀小說的原因。
三次獲得普利策獎的小說家暨私人羅伯特·潘·沃倫認為,人們讀小說是因為:
我們喜歡小說
小說中有沖突——而沖突是生命的核心
生命的沖突把我們從日常生活的煩悶中喚醒,
小說讓人抒發(fā)情感,發(fā)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我們希望小說中的故事能為我們如何生活提供線索。
小說允許我們逃避到他人的生活中,以舒緩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
朗讀心得(篇7)
別讓有感情朗讀成為可笑的邯鄲學步——淺談小學語文有感情朗讀
邢月月
(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仔細翻閱蘇教版國標本語文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都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讀"是這些課文需要達到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現(xiàn)有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我認為,有感情朗讀不是一味地模仿,不是矯揉造作地表現(xiàn),更不是可笑的邯鄲學步,而應該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理解與體會。
個人認為,目前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存在著主要問題:
1.沒有理解基礎的"有感情"朗讀
在學生沒有掃清字詞障礙,沒有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2.沒有示范的朗讀
在課堂上經(jīng)??吹嚼蠋煾嬖V學生應該怎樣讀,不應該怎樣讀,卻沒有親自讀來給學生以示范。尤其是在學生想讀而讀不好時,教師的示范作用沒有很好地發(fā)揮。
3.太過于重視技巧的朗讀
在指導中,教師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如,重音、停頓、語調的上仰、拖長等,忽略了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體驗。其實,"有感情朗讀"首先是"有感情",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為內容所感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有感情朗讀才是一種自然的、真情的流露,這種朗讀才能在學生的心里產(chǎn)生長久的影響,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太過于重視形式的朗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老師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多種形式的讀是很必要的,但是過于流于形式,就忽視了對文章深層次的挖掘,忽視了針對性的指導。
5.忽視讀書習慣培養(yǎng)的朗讀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課堂上,只要有學生的'齊讀,基本上是唱讀,從城區(qū)到鄉(xiāng)村,從山上到平原,不唱讀的班級寥寥無幾。什么原因?我們忽視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
6.缺乏積極、中肯評價的朗讀
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缺少有針對性的、中肯性的評價,缺少必要的指導和點撥。評價語言單調,感染力不強。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有感情朗讀",應該將有感情朗讀落實到實處,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努力做到不做作,不虛假,不是讀得搖頭晃腦就是有感情朗讀,也并非每一篇文章都得做到感情充沛,聲情并茂。
朗讀,應該是具有"入眼—盡心—出口"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是"盡心"這一環(huán)。朗讀,更需要和作者一致的道德情感,這就是為什么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一篇文章時,就可斷定,他對這篇文章基本理解了;而理解力差的學生,總是無法"讀出感情",有時甚至無法斷句。由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看成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外部表現(xiàn),所以,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此,我進行了初步探索。有學生把朗讀看成單純"口"的任務,忽略(或省去了)"盡心"這一環(huán),將朗讀簡化為"入眼—出口",于是出現(xiàn)了幾點現(xiàn)象:(1)"無病呻吟":教師一旦提出"有感情地朗讀"的要求,或者責備"沒有感情"之后,學生就調動全部表情潛能,搖頭晃腦,眉飛色舞,聲調忽高忽低,憑空拉開跌宕坡度,努力做出"有感情"的樣子??鋸垺⒆鲎鞯谋砬?、聲音讓人渾身不自在,怎能喚起聽者的共鳴?(2)"小和尚念經(jīng)":他們手捧書本,扯著嗓門哇哇哇,不像朗讀,倒像是在比誰的嗓門大。(3)"讀望天書",使課文面目全非,這有什么價值?面對諸多現(xiàn)象,教師會覺得十分為難,會感到心中茫然,無從下手,到底對該掌握、理解的東西把握到什么程度,更無法以實際反饋為憑,確定自己下一步的教學目標。
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從讀詞句開始。不同的詞語,在讀它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聲音"形象",讓聲音將詞語自身的意思更鮮明和強化。比如,"飛快地""馬上""立刻""突然"——應該從語速上表達其意思(快速讀出);"慢慢地""不慌不忙""游來游去"——比常速稍慢,從速度的強調上,感受這些詞語的特點。讀"可愛的""親切""朋友""友愛"這一類有鮮明情感色彩的詞語,要著重注意表達內心的情感體驗,與"敵人""可恨""侵略"形成對比,讓語言的色彩上就帶著愛或憎的道德情感表現(xiàn)。
感情應該是由衷的、真誠的、發(fā)自肺腑的,有感情朗讀應該滲透著學生對文本最真實的體會與感受,是對文本最高層次的解讀。因此,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時,"真實"是朗讀的基礎,不能讓學生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可笑的"邯鄲學步".
參考文獻:
黎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06)。
朗讀心得(篇8)
觀《朗讀者王石》有感800字
節(jié)目中提到他去旅行,旅行中的經(jīng)歷使他提升了自己的價值觀。比如,那次與失明小男孩的接觸讓他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多么美好。
我認為提升價值觀擴大視野,認識新東西,不僅可以通過旅行的方式,還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的方式。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異同點呢?
相同點:
1、它們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獲得啟發(fā)和幫助的。通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態(tài)度,意識到許多事情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并且有一個良好的態(tài)度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增強我們?yōu)槿颂幨碌哪芰?,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它們都可以讓我們豐富見解,增加人生閱歷。大到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不同,觀念不同,文化不同,小到每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行為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多走出去看看世界,增加人生閱歷。俗話說:“有經(jīng)歷才會成長”嘛。不僅要讓身體成長更要讓精神成長。只有我們的經(jīng)歷多了,閱歷多了,才能看透更多的事情。漸漸的,我們的心胸也會因此變得寬廣,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能夠做到“笑看風云淡,坐看云起時”。而且還可以拓寬原來對事物的理解。
歸根結底閱讀和旅行本質上都是是學習新東西的方法,然而它們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旅行比閱讀書籍更加的形象化,是能看的見,摸得著的,更真實,更直觀一點。好比讀書是理論,而出去感受是實踐。畢竟從書中看到跟自己親身體驗,那是兩個感覺。理論與實踐之間我是更喜歡實踐的,因為理論對我來說有些死板,既然能夠去實踐,為什么要只磕理論呢?多去出去逛逛吧!
那么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圈子內,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會怎樣呢?
那我們將會是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每天看著周圍人相似的生活方式,聽著周圍人每天說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漸漸的自己也會被同化。不但會因此變得的無趣呆板,更重要的是會習以為常,而不自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過下去,可能會完全喪失獲得有趣生活(自己喜歡,自己覺得有趣的生活)的機會。
當然,我們在接受新東西的時候,不能好的壞的照單全收,要有辨別能力,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成長。
朗讀心得(篇9)
前一陣子看了個央視的節(jié)目,由董卿主持,叫做《朗讀者》??戳藘善冢揖捅贿@個好節(jié)目的用心以及高端所吸引。
節(jié)目是以邀請知名演員,主持人,運動員,企業(yè)家以及教育者等等各行各業(yè)中的優(yōu)秀,上進的人物來做客,先是董卿對嘉賓做一段簡單的采訪,而這段簡單的采訪基本上就能點到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或者曾經(jīng),現(xiàn)在的成就,然后讓他們就此選擇一段文,或者一個篇章來朗讀,來致意他們感恩的人或者想獻給某些人。
節(jié)目真的是很用心。第一期,董卿的服是一套淺粉的時尚套裝,當大門打開時,她滿懷自信的走過來,高挑的身材,得體的妝容,考究的服飾,真的是很驚艷,她的服裝讓我想到中國人信仰的開門紅,而她一開口,那流利而又充滿智慧的臺詞,讓我想起她因中華詩詞大會受到的褒獎,她的身上真的是體現(xiàn)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
董卿說,這個節(jié)目整整籌劃了一年,而接下來節(jié)目的高質量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用心的成果,真的很棒。第一位嘉賓是演員濮存昕,那是一位我從小就知道的演員,記憶中演的角色很正面,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濮老師講的是人生中要感謝的人,當然人的一生中要感謝的人當然很多,但他提到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一個在他小時候治好他瘸腳毛病的醫(yī)生,讓他走出自卑,也就有了后來當演員的可能。他朗讀的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
這節(jié)目不是一個煽情的節(jié)目,然后在采訪嘉賓時,幾次我和嘉賓一起落淚,人生的起伏在那一篇篇他們選讀的文章中體現(xiàn),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知識的匱乏。
朗讀者,真的是個很好的節(jié)目。
朗讀心得(篇10)
常言道:要育兒,先育己。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寄予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xiàn)。我們?yōu)榱撕⒆幼隽撕芏嗟氖虑椋珜⒆幼钣袃r值的是我們選擇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墒亲鳛榧议L,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呢?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接觸到國學經(jīng)典,才明白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yōu)秀、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朗讀國學經(jīng)典,相當于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松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讀經(jīng)典一部,勝雜書萬卷。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終身受益。
借助中心?!白尯⒆觽兒A块喿x下載”的活動,我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到目前為至,我和孩子們已經(jīng)讀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和兒子兵兵讀完了《易經(jīng)》、《大學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兒童詩詞啟蒙》,現(xiàn)在正在讀《孟子》、《黃帝內經(jīng)》、《詩經(jīng)》。
在朗讀中孩子變得有愛心了。每當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時候,兵兵就會邊搬來一個板凳邊說:“媽媽,你辛苦了,請坐?!泵慨斘以诮淌覓叩貢r,總有孩子說:“老師辛苦了,我們會自己掃?!泵慨斘衣曇羯硢r,總會有孩子給我倒杯水。
在朗讀中孩子們變得講禮儀。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沒答應,邊上的同學們都說他不愛說話。針對此種情況,我及時教孩子們朗讀《弟子規(gu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下午,在校門口又見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馬上站好,說:“老師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朗讀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過來,看著土豆就說:“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聽到兵兵讀詩,心里很驚訝,從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詩》真是太棒了。我就問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詩》的?”他說土豆,煮豆,都有一個豆字??吹酱箫L他會脫口而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節(jié)前一天,我問同學們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清明節(jié),一說清明孩子們就爭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薪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吹胶⒆觽兡苡晒?jié)日想到古詩,心里真是樂開了花??磥砝首x對孩子們的影響挺大的。
在朗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興趣提高了。一次課堂上,我讓同學們預習《陽光》,同學們一下就讀出來了: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瓣?,像,金,野這幾個字都還沒學,你們是怎么認識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老師,看看《格林童話》就認識了?!薄笆窃谧x書的時候認識的,我還認識好多字呢!”我故作驚訝的感嘆道:原來讀書有認識生字的好處呀!這是孩子們又接上了:讀書還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認識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沒去過的地方呢!我趁熱打鐵,既然書有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我的孩子們真的迷上了讀書,每天午飯、晚飯后總能看到他們癡迷在書中的身影。
經(jīng)常朗讀國學經(jīng)典,孩子不僅變得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性格也開朗了,在學習上奮發(fā)向上、在做事中互幫互學,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還能從中培養(yǎng)孩子愛上閱讀下載的好習慣。我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讀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結合自己朗讀國學經(jīng)典的親身體驗,想給在座的各位說和孩子們一起讀國學經(jīng)典吧,在傳承中國文化中,在朗讀經(jīng)典中,不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暫,唐朝的繁榮,宋元文化的燦爛,明清文化的鮮明特點,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滴,成長的快樂。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應該多學國學,多讀經(jīng)典,了解歷史。在中心校倡導的海量閱讀下載中,和孩子們一同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讓經(jīng)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jīng)典,與孩子們一同行走在朗讀經(jīng)典的路上,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
朗讀心得(篇11)
四月份,連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朗讀手冊》,當我拿到了這本書,看了書名以后,覺得這是一本關于提高朗讀技巧方面的書,盡管對此書興趣索然,但為了完成任務還是挑燈夜讀,細細品讀下來,作者吉姆·崔利斯,通過很多具體、生動、可信的案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指導方案,讓我們受益匪淺。
《朗讀手冊》使我認識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就要有選擇地進行朗讀。比如對要讀什么樣的書、什么時候讀、一次讀多少等等都要認真觀察和總結,不能讓孩子感到厭倦,這樣才能達到朗讀的目的。
《朗讀手冊》告訴我:幫助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讀給孩子聽。讀故事給孩子聽,并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因為專家研究指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初中二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聽故事除了可以增進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外,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shù)胶⒆觽兊亩淅?,他們會把這些詞傳入大腦并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通篇傳達給我們的都是朗讀的重要性。不是嗎?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艾林閱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艾林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艾林已經(jīng)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艾倫6歲時就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后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后,他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接著,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那西馬丁大學任教???,給孩子讀書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因為: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大聲為孩子朗讀吧!?
朗讀心得(篇12)
在我的腦海中,漢娜還在那一個彌漫著甜膩的田野上騎著自行車向前,碎花裙隨風飄揚,歡笑撒下一地。
《朗讀者》讓凱特奪影后,我沒有去看她如何演繹的,我翻開了書,找尋心目中的漢娜。小男孩米夏因一次偶遇迷上了這個可當他母親的漢娜,于是,他們像戀人般難舍,一起去郊游,常常幽會。漢娜還要求米夏為她朗誦文章,似乎就這么持續(xù)下去,也許不會結婚,但會保持這種情人的關系。但漢娜的不辭而別打破了一切。
若干年后,大男孩米夏在戰(zhàn)犯庭審上再次遇到已是戰(zhàn)犯的漢娜,這么多年又發(fā)生了什么?隨著庭審的步步推進,漢娜被認定為一個小小的納粹頭目,在集中營殘忍地對待無辜的人。漢娜的辯解理由是長官規(guī)定不能讓一個逃走。那種對生命的麻木和這措手不及的一切令米夏錯愕,她會幫助一個染病的男孩,又怎么可能緊閉大門讓那么多婦女活活燒死。漢娜最終被判終生監(jiān)禁,其實與她想隱瞞的事實有關:她是個文盲,所有的文件不可能由她來寫,但為了維護米夏的尊嚴,她緘默不語。
朗誦貫穿全書,漢娜曾讓米夏為她朗讀,也讓集中營的人們?yōu)樗首x,她是喜愛朗讀的,但不會自己閱讀。她也許只喜歡聽里面的故事,但她不會判斷。她只是一個小小的頭目,她的存在,正因為她好控制,她只是在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中的一個小小的齒輪,她的任務是服從,而罪惡都是由一個個不起眼的部件推動著整個系統(tǒng)。面對火海一片,教堂里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她有恐懼,迷茫,但更多的是無措與害怕,她畏懼著開門會使瘋狂的人群將原有的秩序打破。她所想到的是,不要受到上級的處罰,于是,慌亂下,她選擇了蹲下來無助地哭。規(guī)則、制度面前,她失去了最原本的判斷??催^劉瑜寫的影評:一生成了片刻的囚徒。她想說明,再后來米夏為漢娜的辯護,對法庭的一句為什么不從她出發(fā)去思考,還有后來給牢中的漢娜寄去的錄音帶去的書籍,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愛??晌沂冀K認為,對于米夏,那不算是愛,即使有肌膚之親,難舍難分,但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感,年少的渴望而非熾熱的愛。有人評價這是一部描寫二戰(zhàn)后新一代對上代的救贖。我不希望米夏為漢娜的奔走是一種贖罪。米夏遲遲不肯去見漢娜,只是寄去了東西,此時的他早已少了一些東西在內心。愛,已消失。雖然漢娜始終保持著朗讀這個習慣,也許那是她唯一與米夏的聯(lián)系。
最后,漢娜上吊而死,我雖未預料到這個結局,但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漢娜的死代表著什么,我不知道,但這不會是一個終點,它恰恰是一個世界的開始。
昨天,曉燕推薦我看《朗讀者》節(jié)目(第一期,2月18日播出),看后收獲不少。
在我看過的電視節(jié)目中,很少有節(jié)目多次感動我,多次叫好,《朗讀者》除外。下面我不想分析每篇朗讀的文章內容,建議大家看節(jié)目,只想對這個節(jié)目綜合分析。
以前也看過散文、詩歌朗誦,那僅僅是朗誦,雖然朗讀者也帶著感情去讀,但那表達的是作者的感情,而很少是朗讀者的感情。觀看《朗讀者》,每一位朗讀者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滲透到文章中去了,既表達了作者的感情,也表達了朗讀者的感情,作者、朗讀者、觀眾、主持人產(chǎn)生了共鳴,這一點很可貴,以前沒有過的。
這一下子把朗讀的高度增加了許多,其實,我們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的結合我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理解文章,所以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一篇文章大家的理解都是一樣的,反而不好,我反對老師對一篇文章作刻板地分析,固定模式地分析,甚至讓學生記中心思想,這樣很不好,把文章讀死了,讓學生沒有發(fā)揮的余地了。
好的文章都是因感而寫,都是感動了作家的故事,我們覺得好的文章也是因為產(chǎn)生了共鳴,我們有過與作家相似的經(jīng)歷,所以更感動你,濮存昕童年的不幸,讓他對老舍的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鮮花山谷夫婦對朱生豪的情詩有更精準地理解,柳傳志寫給兒子新婚祝福真切感人,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講述他為了追求女同學而翻譯林徽因《別丟掉》的經(jīng)歷,動情之處一度熱淚盈眶,老人家現(xiàn)在還努力工作,讓我記得特別深的一句話:一個人不在乎你過多少個日子,而你值得記憶的日子有多少。也就是你的生活質量有多高,你每天是否做過有價值的事。
朗讀真的很美妙,閱讀也很精彩,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讓你其樂無窮,讓你收獲多多。
朗讀心得(篇2)
通過參加學校的朗讀培訓。
使我增長了不少見識,也了解了一些朗讀的技巧,下面是我培訓后所學到的知識,和大家分享。
一、朗誦的語速
語速是指朗讀時在一定的時間里,容納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
世間一切事物的運動狀態(tài)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總是有千差萬別的。
朗讀各種文章時,要正確地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和人們各不同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采取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朗讀速度。
二、決定語速不同的各種因素
-不同的場面急劇變化發(fā)展的場面宜用快讀;平靜、嚴肅的場面宜用慢讀。
-不同的心情緊張、焦急、慌亂、熱烈、歡暢的心情宜用快讀;沉重、悲痛、緬懷、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讀。
-不同的敘述方式作者的抨擊、斥責、控訴、雄辯,宜用快讀;一般的記敘、說明、追憶,宜用慢讀。
-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青、機警、潑辣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有快讀;年老、穩(wěn)重、遲鈍的人物的言語、動作宜用慢讀。
三、朗讀速度的轉換
朗讀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終采用一成不變的速度。
朗讀者要根據(jù)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朗讀速度。
這種在朗讀過程中實現(xiàn)朗讀速度的轉換是取得朗讀成功的重要一環(huán)。
四、注意問題
讀得快時,要特別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為了讀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讀得慢時,要特別注意聲音的明朗實在,不能因為讀得慢而顯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
總之,在掌握朗讀的速度時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拖”。
五、教師朗誦技巧培訓總結
作為一名新教師,一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快要結束了,但是這段時間的培訓活動帶給我的收獲卻是無限的。
整個培訓過程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各級專家的專題報告,有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展示,有名師與新教師的同備、同課、同研。
也有學員的互動討論,更有專家的指導、引領。
通過理論的培訓學習,現(xiàn)場的教學觀摩。
因此,這段時間的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而且促進我教學上不斷成長
教師培訓的開設與參與學習是我能更穩(wěn)健地踏上神圣的三尺講臺的起始點。
通過培訓,我們慢慢的適應了環(huán)境、適應了工作。
因此,我們也由初來時的浮躁,在經(jīng)過領導的教導和同事的溝通交流,慢慢變的求實、務實起來。
我們的品質在這樣的人文環(huán)境中亦得到步步提升,我們的教學業(yè)務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加強。
朗讀心得(篇3)
近日聽了一節(jié)蘇教版第九冊《鄭成功》的課堂教學,該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做法筆者不敢茍同,現(xiàn)結合該課的教學片斷發(fā)表一下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生:……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臺灣。”
生:“慷慨激昂、決不、一定要”這幾個詞語要重讀。
以上的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弊端:
1、重結果呈現(xiàn),輕過程指導?!案星椤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對外界刺激的比較強烈的心理反應?!薄坝懈星椤本褪亲寣W生產(chǎn)生這種“強烈的心理反應”,因為學生在接觸語言材料之前,是一個游離于課文所描繪的那種情境之外的閱讀客體,其內心是比較“平靜”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歷經(jīng)一個產(chǎn)生“感情”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有感情”而“朗讀”,而不是“讀出感情”。
2、重技能訓練,輕情感體驗。重讀、停頓、語調、語氣、語速等朗讀技巧是“有感情朗讀”的保證,而這些技巧是在朗讀者對語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反應”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已有語感經(jīng)驗而自覺表露出來的,如果教師拋棄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是在朗讀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朗讀技巧上作文章,雖然學生讀得繪聲繪色,但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和一臺朗讀機器有何區(qū)別?
3、重整齊劃一,輕獨特體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薄坝懈星槔首x”是一種個性化形為,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和感悟語言的能力、朗讀水平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因此,有感情朗讀的處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師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學生都“學著xxx的樣子朗讀”,那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一口號又該如何落實?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略陳淺見。
一、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葉圣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薄叭刖场本褪且龑W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去,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yōu)橐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去“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黃鶴樓送別》一文時,就是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和摯友分別時的情景,談談自己當時的感受,然后讓學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進行朗讀,結果學生讀得淋漓盡致。
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要以自己的“標準答案”去套學生,要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朗讀,如對于教材可增可刪可改,朗讀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讀、誦讀、表演讀等。
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那么大臣是怎樣勸阻吳王的?現(xiàn)在老師就是吳王,你們就是大臣們,下面哪位“大臣”前來進諫?
生1:大王,從我國的實力來看,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請大王三思。
……
師:固執(zhí)的吳王,哪里聽得進大臣們的勸阻呀。如果你是吳王,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有什么動作,說些什么?
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們還把我這個國王放在眼里嗎?誰再來勸阻我,我就處死誰!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當成大臣和吳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可以表演讀,也可以比賽讀,選擇自己喜愛的朗讀形式進行朗讀。
朗讀心得(篇4)
最近電視節(jié)目《朗讀者》人氣十分火熱,我們一起看了第一期節(jié)目,它的主題詞是“遇見”。
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不經(jīng)意中的遇見,可能會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用筆,描繪了一場又一場遇見。
這一期中,使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yè)。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就是這句話,激勵著聯(lián)想的老板柳傳志。他原來可以成為飛行員的,但因為他的一個舅舅是右派,因此,他當飛行員的夢想破滅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爸爸對他說了這句話,他豁然開朗,最終成為了聯(lián)想的總裁。
是啊,我們?yōu)槭裁丛谟鲆姶煺蹠r不樂觀面對呢?人最重要的就是品行好。只要品行好,不管你身居何位,是老板,是平民,是乞丐,只要懷有一顆正直的心,努力奮斗,一定會成功的。
在生活中,我們時刻要注意自已的品行,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并且堅持下去。長大以后才會成功。我們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要抱著一顆正直的心,看見負能量要及時制止,這樣下去,我們的心就永遠是正的,就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yè)。
從《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新年伊始,文化類節(jié)目越來越受矚目,越來越火爆熒屏,似乎標志著文化綜藝的春天就要來了。但是,近日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表示,“我不認為《朗讀者》獲得關注標志著文化節(jié)目就開始大火,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笔堑?,進入新時期以來,文化生態(tài)越來越多種多樣,由于工作生活的“壓力山大”,觀眾不僅需要哈哈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yǎng)看。而像《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這樣有營養(yǎng)的節(jié)目,顯然更受追捧。
近年來,各類綜藝節(jié)目看似“百花齊放”,從音樂真人秀到明星玩游戲,熱熱鬧鬧,實際上同質化嚴重,沒有多少藝術含量,也沒有多少文化含量,備受觀眾詬病。電視輸出的任何節(jié)目都應該是文化產(chǎn)品,至少是“三觀”正確的節(jié)目,而像《奔跑吧》系列就是一個字“玩”,《中國式相親》更有“三觀”不正確的嫌疑。主持多檔文化類節(jié)目的董卿說,“文化類節(jié)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設計?!毕胍延^眾留住,關鍵在于引起觀眾的共鳴?!独首x者》就是想通過情感上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一種認知和最溫柔的記憶看。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jié)目,每期節(jié)目將根據(jù)一個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jīng)典、電影橋段,通過人們飽含深情的朗讀,以舞臺視覺語言輔助呈現(xiàn),讓觀眾恰如其分地感受文學的力量,引發(fā)共鳴,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近年來這類節(jié)目極為稀缺,這就是《朗讀者》口碑爆棚的原因。事實上,人們不是不稀罕文學,而是沒有引起共鳴的文化節(jié)目,《朗讀者》就是一個窗口,就是一個突破口,將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lián)上完成統(tǒng)一,帶給觀眾一場關于文學與情感的“碰撞”盛宴。
近年來,隨著各類綜藝節(jié)目的繁榮而泛濫,文化類節(jié)目也日漸崛起,從之前的《漢字英雄》、《中華好詩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到近期的《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文化類節(jié)目越來越受到歡迎。也許說文化類節(jié)目正在崛起還為時尚早,但說價值正在逐漸回歸是恰如其分的。正如董卿所言,《朗讀者》“起碼是個風向標”,電視文化類節(jié)目已經(jīng)漸漸顯出崛起的跡象,特別是近期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撥動了億萬觀眾心中那根文化之弦圣潔之弦。電視節(jié)目沒有文化太可怕了,電視文化不傳播文化太可怕了,電視必須傳播文化正能量。
朗讀心得(篇5)
我有幸參加了教學規(guī)范化培訓課程,通過本次學習,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中更明確了朗讀教學的教學方法。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朗讀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普通話,理解課文,而且大聲朗讀還能培養(yǎng)語感,產(chǎn)生自信,從而改變學生的性格.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重視孩子們的朗讀訓練.小學文教學更是離不開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教學,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钡拇_,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朗讀能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情感,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更要注重學生的朗讀。
老師用了大量的時間為我們分享了朗讀的技巧。另外朗讀時要走進文本,進入情景。才能打動聽眾,朗讀時首先要調整好氣息,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朗讀時還要處理好重音,而處理重音的方法有加強音量;增加音高;增加音長;重音輕讀。每提到一種方法或技巧時,老師都舉出恰當?shù)睦?,引導我們去試讀體會。
我們經(jīng)常說:“感情朗讀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有效方法,真正意義上的朗讀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xiàn)、心靈碰撞的激發(fā)。
其實不同的學生因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等因素的千差萬別,對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體會是不同的,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說“有感情朗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
學生在情境中讀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我”。
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打開了思路,專家提出的觀念讓我對朗讀課文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優(yōu)秀教師的朗讀讓我對比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在深受啟迪的同時,也有所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巨,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這些名師的先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方法。
朗讀心得(篇6)
文學的最終目的是表現(xiàn)人生——這其實是所有教育的意義。
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希姆說,尋找人生的意義對于任何年齡的人來說都是最大的需要與最困難的任務。
我是誰?我為什么在這里?我可能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在《魅力的作用》中寫道,唯有師長與文學能成為孩子的領航員,讓孩子相信他能對人生有所貢獻,師長給孩子的是人生經(jīng)驗,文學則是表現(xiàn)人生經(jīng)驗的.故事。
文學作品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媒介——比電視、電影、藝術品或幻燈片更重要——因為文學作品最能貼近心靈的深處。
而在兩種文學表現(xiàn)形式(小說與非小說)中,小說更能貼近心靈,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展現(xiàn)人生的意義,這也是我大力主張對孩子朗讀小說的原因。
三次獲得普利策獎的小說家暨私人羅伯特·潘·沃倫認為,人們讀小說是因為:
我們喜歡小說
小說中有沖突——而沖突是生命的核心
生命的沖突把我們從日常生活的煩悶中喚醒,
小說讓人抒發(fā)情感,發(fā)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
我們希望小說中的故事能為我們如何生活提供線索。
小說允許我們逃避到他人的生活中,以舒緩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
朗讀心得(篇7)
別讓有感情朗讀成為可笑的邯鄲學步——淺談小學語文有感情朗讀
邢月月
(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仔細翻閱蘇教版國標本語文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都是充滿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摯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讀"是這些課文需要達到的重要的教學目標,也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現(xiàn)有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我認為,有感情朗讀不是一味地模仿,不是矯揉造作地表現(xiàn),更不是可笑的邯鄲學步,而應該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理解與體會。
個人認為,目前我們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存在著主要問題:
1.沒有理解基礎的"有感情"朗讀
在學生沒有掃清字詞障礙,沒有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2.沒有示范的朗讀
在課堂上經(jīng)??吹嚼蠋煾嬖V學生應該怎樣讀,不應該怎樣讀,卻沒有親自讀來給學生以示范。尤其是在學生想讀而讀不好時,教師的示范作用沒有很好地發(fā)揮。
3.太過于重視技巧的朗讀
在指導中,教師注重對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如,重音、停頓、語調的上仰、拖長等,忽略了對文章內容的感悟和體驗。其實,"有感情朗讀"首先是"有感情",只有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為內容所感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有感情朗讀才是一種自然的、真情的流露,這種朗讀才能在學生的心里產(chǎn)生長久的影響,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太過于重視形式的朗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老師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多種形式的讀是很必要的,但是過于流于形式,就忽視了對文章深層次的挖掘,忽視了針對性的指導。
5.忽視讀書習慣培養(yǎng)的朗讀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課堂上,只要有學生的'齊讀,基本上是唱讀,從城區(qū)到鄉(xiāng)村,從山上到平原,不唱讀的班級寥寥無幾。什么原因?我們忽視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
6.缺乏積極、中肯評價的朗讀
教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缺少有針對性的、中肯性的評價,缺少必要的指導和點撥。評價語言單調,感染力不強。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有感情朗讀",應該將有感情朗讀落實到實處,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開始,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指導,努力做到不做作,不虛假,不是讀得搖頭晃腦就是有感情朗讀,也并非每一篇文章都得做到感情充沛,聲情并茂。
朗讀,應該是具有"入眼—盡心—出口"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是"盡心"這一環(huán)。朗讀,更需要和作者一致的道德情感,這就是為什么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好一篇文章時,就可斷定,他對這篇文章基本理解了;而理解力差的學生,總是無法"讀出感情",有時甚至無法斷句。由于"有感情地朗讀"可以看成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外部表現(xiàn),所以,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此,我進行了初步探索。有學生把朗讀看成單純"口"的任務,忽略(或省去了)"盡心"這一環(huán),將朗讀簡化為"入眼—出口",于是出現(xiàn)了幾點現(xiàn)象:(1)"無病呻吟":教師一旦提出"有感情地朗讀"的要求,或者責備"沒有感情"之后,學生就調動全部表情潛能,搖頭晃腦,眉飛色舞,聲調忽高忽低,憑空拉開跌宕坡度,努力做出"有感情"的樣子??鋸垺⒆鲎鞯谋砬?、聲音讓人渾身不自在,怎能喚起聽者的共鳴?(2)"小和尚念經(jīng)":他們手捧書本,扯著嗓門哇哇哇,不像朗讀,倒像是在比誰的嗓門大。(3)"讀望天書",使課文面目全非,這有什么價值?面對諸多現(xiàn)象,教師會覺得十分為難,會感到心中茫然,無從下手,到底對該掌握、理解的東西把握到什么程度,更無法以實際反饋為憑,確定自己下一步的教學目標。
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從讀詞句開始。不同的詞語,在讀它的時候,應該有不同的聲音"形象",讓聲音將詞語自身的意思更鮮明和強化。比如,"飛快地""馬上""立刻""突然"——應該從語速上表達其意思(快速讀出);"慢慢地""不慌不忙""游來游去"——比常速稍慢,從速度的強調上,感受這些詞語的特點。讀"可愛的""親切""朋友""友愛"這一類有鮮明情感色彩的詞語,要著重注意表達內心的情感體驗,與"敵人""可恨""侵略"形成對比,讓語言的色彩上就帶著愛或憎的道德情感表現(xiàn)。
感情應該是由衷的、真誠的、發(fā)自肺腑的,有感情朗讀應該滲透著學生對文本最真實的體會與感受,是對文本最高層次的解讀。因此,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時,"真實"是朗讀的基礎,不能讓學生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可笑的"邯鄲學步".
參考文獻:
黎雯。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探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1(06)。
朗讀心得(篇8)
觀《朗讀者王石》有感800字
節(jié)目中提到他去旅行,旅行中的經(jīng)歷使他提升了自己的價值觀。比如,那次與失明小男孩的接觸讓他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多么美好。
我認為提升價值觀擴大視野,認識新東西,不僅可以通過旅行的方式,還可以通過閱讀書籍的方式。那么它們之間有什么異同點呢?
相同點:
1、它們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獲得啟發(fā)和幫助的。通過觀察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態(tài)度,意識到許多事情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并且有一個良好的態(tài)度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增強我們?yōu)槿颂幨碌哪芰?,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環(huán)境。為我們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它們都可以讓我們豐富見解,增加人生閱歷。大到不同地區(qū)的環(huán)境不同,觀念不同,文化不同,小到每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和行為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不同的東西。所以我們應該多走出去看看世界,增加人生閱歷。俗話說:“有經(jīng)歷才會成長”嘛。不僅要讓身體成長更要讓精神成長。只有我們的經(jīng)歷多了,閱歷多了,才能看透更多的事情。漸漸的,我們的心胸也會因此變得寬廣,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能夠做到“笑看風云淡,坐看云起時”。而且還可以拓寬原來對事物的理解。
歸根結底閱讀和旅行本質上都是是學習新東西的方法,然而它們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旅行比閱讀書籍更加的形象化,是能看的見,摸得著的,更真實,更直觀一點。好比讀書是理論,而出去感受是實踐。畢竟從書中看到跟自己親身體驗,那是兩個感覺。理論與實踐之間我是更喜歡實踐的,因為理論對我來說有些死板,既然能夠去實踐,為什么要只磕理論呢?多去出去逛逛吧!
那么如果我們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圈子內,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又會怎樣呢?
那我們將會是這樣的一個狀態(tài):每天看著周圍人相似的生活方式,聽著周圍人每天說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漸漸的自己也會被同化。不但會因此變得的無趣呆板,更重要的是會習以為常,而不自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過下去,可能會完全喪失獲得有趣生活(自己喜歡,自己覺得有趣的生活)的機會。
當然,我們在接受新東西的時候,不能好的壞的照單全收,要有辨別能力,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更有利于我們成長。
朗讀心得(篇9)
前一陣子看了個央視的節(jié)目,由董卿主持,叫做《朗讀者》??戳藘善冢揖捅贿@個好節(jié)目的用心以及高端所吸引。
節(jié)目是以邀請知名演員,主持人,運動員,企業(yè)家以及教育者等等各行各業(yè)中的優(yōu)秀,上進的人物來做客,先是董卿對嘉賓做一段簡單的采訪,而這段簡單的采訪基本上就能點到來訪者身上的閃光點或者曾經(jīng),現(xiàn)在的成就,然后讓他們就此選擇一段文,或者一個篇章來朗讀,來致意他們感恩的人或者想獻給某些人。
節(jié)目真的是很用心。第一期,董卿的服是一套淺粉的時尚套裝,當大門打開時,她滿懷自信的走過來,高挑的身材,得體的妝容,考究的服飾,真的是很驚艷,她的服裝讓我想到中國人信仰的開門紅,而她一開口,那流利而又充滿智慧的臺詞,讓我想起她因中華詩詞大會受到的褒獎,她的身上真的是體現(xiàn)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
董卿說,這個節(jié)目整整籌劃了一年,而接下來節(jié)目的高質量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用心的成果,真的很棒。第一位嘉賓是演員濮存昕,那是一位我從小就知道的演員,記憶中演的角色很正面,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濮老師講的是人生中要感謝的人,當然人的一生中要感謝的人當然很多,但他提到一個改變他命運的人,一個在他小時候治好他瘸腳毛病的醫(yī)生,讓他走出自卑,也就有了后來當演員的可能。他朗讀的是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師》。
這節(jié)目不是一個煽情的節(jié)目,然后在采訪嘉賓時,幾次我和嘉賓一起落淚,人生的起伏在那一篇篇他們選讀的文章中體現(xiàn),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知識的匱乏。
朗讀者,真的是個很好的節(jié)目。
朗讀心得(篇10)
常言道:要育兒,先育己。我們給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們寄予孩子夢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實現(xiàn)。我們?yōu)榱撕⒆幼隽撕芏嗟氖虑椋珜⒆幼钣袃r值的是我們選擇的教育方式。家長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墒亲鳛榧议L,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培養(yǎng)孩子呢?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接觸到國學經(jīng)典,才明白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國學經(jīng)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yōu)秀、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朗讀國學經(jīng)典,相當于和一位充滿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輕松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讀經(jīng)典一部,勝雜書萬卷。在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可以終身受益。
借助中心?!白尯⒆觽兒A块喿x下載”的活動,我就開始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到目前為至,我和孩子們已經(jīng)讀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和兒子兵兵讀完了《易經(jīng)》、《大學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jīng)》、《笠翁對韻》、《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兒童詩詞啟蒙》,現(xiàn)在正在讀《孟子》、《黃帝內經(jīng)》、《詩經(jīng)》。
在朗讀中孩子變得有愛心了。每當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時候,兵兵就會邊搬來一個板凳邊說:“媽媽,你辛苦了,請坐?!泵慨斘以诮淌覓叩貢r,總有孩子說:“老師辛苦了,我們會自己掃?!泵慨斘衣曇羯硢r,總會有孩子給我倒杯水。
在朗讀中孩子們變得講禮儀。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沒答應,邊上的同學們都說他不愛說話。針對此種情況,我及時教孩子們朗讀《弟子規(guī)》: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下午,在校門口又見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馬上站好,說:“老師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朗讀中孩子的想象力豐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過來,看著土豆就說:“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聽到兵兵讀詩,心里很驚訝,從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詩》真是太棒了。我就問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詩》的?”他說土豆,煮豆,都有一個豆字??吹酱箫L他會脫口而出:“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節(jié)前一天,我問同學們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是清明節(jié),一說清明孩子們就爭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薪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吹胶⒆觽兡苡晒?jié)日想到古詩,心里真是樂開了花??磥砝首x對孩子們的影響挺大的。
在朗讀中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興趣提高了。一次課堂上,我讓同學們預習《陽光》,同學們一下就讀出來了: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瓣?,像,金,野這幾個字都還沒學,你們是怎么認識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老師,看看《格林童話》就認識了?!薄笆窃谧x書的時候認識的,我還認識好多字呢!”我故作驚訝的感嘆道:原來讀書有認識生字的好處呀!這是孩子們又接上了:讀書還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認識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沒去過的地方呢!我趁熱打鐵,既然書有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我的孩子們真的迷上了讀書,每天午飯、晚飯后總能看到他們癡迷在書中的身影。
經(jīng)常朗讀國學經(jīng)典,孩子不僅變得孝順父母,懂禮貌,知禮儀,性格也開朗了,在學習上奮發(fā)向上、在做事中互幫互學,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并且還能從中培養(yǎng)孩子愛上閱讀下載的好習慣。我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讀書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結合自己朗讀國學經(jīng)典的親身體驗,想給在座的各位說和孩子們一起讀國學經(jīng)典吧,在傳承中國文化中,在朗讀經(jīng)典中,不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暫,唐朝的繁榮,宋元文化的燦爛,明清文化的鮮明特點,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們成長的點滴,成長的快樂。
國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我們應該多學國學,多讀經(jīng)典,了解歷史。在中心校倡導的海量閱讀下載中,和孩子們一同暢游在書的海洋中,與書為伴,與書為友,讓經(jīng)典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引導孩子愛上讀書,愛上經(jīng)典,與孩子們一同行走在朗讀經(jīng)典的路上,使中國國學文化得到永生!
朗讀心得(篇11)
四月份,連老師為我們推薦了一本好書《朗讀手冊》,當我拿到了這本書,看了書名以后,覺得這是一本關于提高朗讀技巧方面的書,盡管對此書興趣索然,但為了完成任務還是挑燈夜讀,細細品讀下來,作者吉姆·崔利斯,通過很多具體、生動、可信的案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指導方案,讓我們受益匪淺。
《朗讀手冊》使我認識到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孩子就要有選擇地進行朗讀。比如對要讀什么樣的書、什么時候讀、一次讀多少等等都要認真觀察和總結,不能讓孩子感到厭倦,這樣才能達到朗讀的目的。
《朗讀手冊》告訴我:幫助孩子延長集中注意力時間的最好方式是讀給孩子聽。讀故事給孩子聽,并留意他們聽故事時的反應,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因為專家研究指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初中二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聽故事除了可以增進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外,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shù)胶⒆觽兊亩淅?,他們會把這些詞傳入大腦并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通篇傳達給我們的都是朗讀的重要性。不是嗎?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艾林閱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艾林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艾林已經(jīng)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艾倫6歲時就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后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后,他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接著,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那西馬丁大學任教???,給孩子讀書就是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因為: 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
為了孩子的明天,讓我們大聲為孩子朗讀吧!?
朗讀心得(篇12)
在我的腦海中,漢娜還在那一個彌漫著甜膩的田野上騎著自行車向前,碎花裙隨風飄揚,歡笑撒下一地。
《朗讀者》讓凱特奪影后,我沒有去看她如何演繹的,我翻開了書,找尋心目中的漢娜。小男孩米夏因一次偶遇迷上了這個可當他母親的漢娜,于是,他們像戀人般難舍,一起去郊游,常常幽會。漢娜還要求米夏為她朗誦文章,似乎就這么持續(xù)下去,也許不會結婚,但會保持這種情人的關系。但漢娜的不辭而別打破了一切。
若干年后,大男孩米夏在戰(zhàn)犯庭審上再次遇到已是戰(zhàn)犯的漢娜,這么多年又發(fā)生了什么?隨著庭審的步步推進,漢娜被認定為一個小小的納粹頭目,在集中營殘忍地對待無辜的人。漢娜的辯解理由是長官規(guī)定不能讓一個逃走。那種對生命的麻木和這措手不及的一切令米夏錯愕,她會幫助一個染病的男孩,又怎么可能緊閉大門讓那么多婦女活活燒死。漢娜最終被判終生監(jiān)禁,其實與她想隱瞞的事實有關:她是個文盲,所有的文件不可能由她來寫,但為了維護米夏的尊嚴,她緘默不語。
朗誦貫穿全書,漢娜曾讓米夏為她朗讀,也讓集中營的人們?yōu)樗首x,她是喜愛朗讀的,但不會自己閱讀。她也許只喜歡聽里面的故事,但她不會判斷。她只是一個小小的頭目,她的存在,正因為她好控制,她只是在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中的一個小小的齒輪,她的任務是服從,而罪惡都是由一個個不起眼的部件推動著整個系統(tǒng)。面對火海一片,教堂里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她有恐懼,迷茫,但更多的是無措與害怕,她畏懼著開門會使瘋狂的人群將原有的秩序打破。她所想到的是,不要受到上級的處罰,于是,慌亂下,她選擇了蹲下來無助地哭。規(guī)則、制度面前,她失去了最原本的判斷??催^劉瑜寫的影評:一生成了片刻的囚徒。她想說明,再后來米夏為漢娜的辯護,對法庭的一句為什么不從她出發(fā)去思考,還有后來給牢中的漢娜寄去的錄音帶去的書籍,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愛??晌沂冀K認為,對于米夏,那不算是愛,即使有肌膚之親,難舍難分,但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感,年少的渴望而非熾熱的愛。有人評價這是一部描寫二戰(zhàn)后新一代對上代的救贖。我不希望米夏為漢娜的奔走是一種贖罪。米夏遲遲不肯去見漢娜,只是寄去了東西,此時的他早已少了一些東西在內心。愛,已消失。雖然漢娜始終保持著朗讀這個習慣,也許那是她唯一與米夏的聯(lián)系。
最后,漢娜上吊而死,我雖未預料到這個結局,但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漢娜的死代表著什么,我不知道,但這不會是一個終點,它恰恰是一個世界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