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棍槍教案8篇

字號:

盾棍槍教案 篇1
    第一課時《抽屜原理》
    教學內容:教材第70、71頁的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
    2、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操作發(fā)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shù)學思維。
    教學重點:認識“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若干根小棒,4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老師組織學生做“搶椅子”游戲( 請3位同學上來,擺開2條椅子),并宣布游戲規(guī)則。
    師:象這樣的現(xiàn)象中隱藏著什么數(shù)學奧秘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一)出示例1:4枝鉛筆,3個文具盒。
    1、觀察猜測
    猜猜把4枝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會存在什么樣的結果?
    2、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文具盒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
    (2)小組合作操作驗證:請拿出鉛筆和文具盒小組合作擺一擺、放一放。
    (3)交流討論,匯報??赡苋缦拢?BR>    第一種:枚舉法。
    用實物擺一擺,把所有的擺放結果都羅列出來。
    第二種:假設法。
    如果每個文具盒中只放1枝鉛筆,最多放3枝。剩下1枝還要放進其中的一個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鉛筆放進枝同一個文具盒。
    第三種:數(shù)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個數(shù),共有四種情況,(4,0,0)、(3,1,0)、(2,2,0)、(2,1,1),每一種結果的三個數(shù)中,至少有一個數(shù)是不小于2的。
    (4)、比較優(yōu)化。
    請學生繼續(xù)思考:如果把5枝鉛筆放進4個文具盒,結果是否一樣呢?把100枝鉛筆放進99個盒子里呢?怎樣解釋這一現(xiàn)象?
    師:為什么不采用枚舉法來驗證呢?
    數(shù)據(jù)較小時可以采用枚舉法,也可用假設法直接思考,而當數(shù)據(jù)較大時,用假設法思考比較簡單。
    3、引導發(fā)現(xiàn)
    只要放的鉛筆數(shù)比盒子的數(shù)量多1 ,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盒子里至少放進2枝鉛筆。
    (二)出示例2: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里,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幾本書? 7本書會怎樣呢?9本呢?
    1、學生嘗試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結果,可能如下:
    1)枚舉法。
    共有3種情況。在任何一種結果中,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
    2)假設法。
    把5本書“平均分成2份”,5÷2=2…1,如果每個抽屜放進2本書,還剩下1本。把剩下的這1本放進任何一個抽屜,該抽屜里就有3本書了。
    由此可見,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3本書。
    同樣,7÷2=3…1把7本書放進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4本書。
    9÷2=4…1把9本書放進放進2個抽屜中,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放進5本書。
    3、觀察發(fā)現(xiàn)
    學生討論交流,發(fā)現(xiàn)“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幾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紹原理。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你們的這一發(fā)現(xiàn),在數(shù)學里被稱之為“抽屜原理”,也叫做“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shù)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狄利克雷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用它來解決很多有趣的問題呢。
    三、應用原理,解決問題
    完成教材第72頁 “做一做”第1題
    四、全課總結,回歸生活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回歸生活:你還能舉出一些能用抽屜原理解釋的生活中的例子嗎?
    第二課時 抽取游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進一步掌握抽屜原理,掌握抽屜原理的反向求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思考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抽取問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
    2.找到抽屜原理問題中被分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女孩正要從抽屜里拿襪子。抽屜里有黑白兩種顏色的襪子各10雙。突然停電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襪子,才能保證拿出相同顏色的襪子?
    學生思考、發(fā)言。
    師:學習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能解決類似的問題了。
    二、活動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1、學生提出猜想。
    2、用預先準備的學具,小組合作交流。4、小組反饋,師相機板書:
    3、得出結論:把顏色看作抽屜。
    有兩種顏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們的顏色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兩個球同色。
    (二)研究規(guī)律
    師:如果盒子里有藍、紅、黃球各6個,從盒子里摸出兩個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分小組討論后匯報。
    再出示做一做第2題,匯報后得出:問題結論只與球的顏色種數(shù)也就是抽屜數(shù)有關。
    小結:確定什么是抽屜什么是物體是解決抽屜問題的關鍵。
    三、鞏固訓練,促進內化
    1、做一做
    2、解決課前有趣的問題
    3、有紅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讓你閉上眼睛去摸,
    (1)你至少要摸出幾根才敢保證有兩根筷子是同色的?
    (2)至少拿幾根,才能保證有兩雙同色的筷子?為什么?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回歸生活:你還能舉出一些能用抽屜原理解釋的生活中的例子嗎?
    第三課時 節(jié)約用水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活動進一步鞏固鞏固比例知識、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所學過的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學生“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教學重難點
    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問題
    1、(屏幕顯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將是人類的眼淚?。┱垖W生說說對這則廣告的理解。引出課題。
    2、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節(jié)約用水呢?
    二、問題討論,明白道理
    1、交流課前搜集的信息,暢談有關水的認識。
    2、課件展示相關資料,了解地球上水資源狀況。
    3、交流感想,強化體驗。
    三、參與活動,親身體驗
    師:水龍頭壞了或沒有關緊,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師:課前我請同學們做了一個漏水試驗,我們一起來看看試驗結果吧!
    1、小組交流、展示成果。(一分鐘大約滴水50毫升)
    2、計算統(tǒng)計,交流感想。
    師:根據(jù)上面的滴水速度,完成下面的統(tǒng)計表。
    一個漏水水龍頭漏水情況統(tǒng)計表
    時間 1分鐘 1小時 24小時 1年
    水量(升)
    一個水龍頭一年浪費多少水?(1立方米約重1噸)
    3、評價家庭用水狀況,提出節(jié)水建議。
    4、(課件出示)小明刷牙時不間斷放水30秒,用水約6升。小剛用口杯接水刷牙,需要3口杯水,每杯用水約0.2升。
    A、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當于小剛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B、采用節(jié)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兩次算,那么每月(30天計算)可節(jié)水多少升?
    C、節(jié)約的這些水,如果以一戶三人,每戶月均用水量為8噸計算,夠你家用幾天?
    (獨立分析計算、匯報計算結果,交流想法)
    四、解決問題,提出方案
    分組討論一下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
    1、學生分組討論,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節(jié)水片段。
    2、出示節(jié)水倡議,生齊讀: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節(jié)約每一滴水做起。
    盾棍槍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不同風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裝飾資料,認識居室裝飾的特色
    2、通過分析和評述,認識和感受不同表現(xiàn)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八年級下美術第二單元活動一教案。
    3、結合實際,通過分析和評述提高審美實踐能力。
    重點與難點學習重點:
    能夠認識和體會美術作品對居室裝飾的影響。
    學習難點:
    能夠提高審美實踐能力。教學方法講解、欣賞、討論
    教學用具教具準備:課本。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導階段
    1、介紹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展示多種居室裝飾設計作品。應盡可能選擇居室類型(如書房或學生房)相同,但表現(xiàn)方法不同的居室設計作品。以便進行類比和分析。2、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特點空間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進行有目的的欣賞和分析活動。
    3、重點介紹居室裝飾設計的人文特色對裝飾設計的影響。以引導學生在認識居室裝飾的基本特點的同時,能結合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和評述活動。
    (二)發(fā)展階段
    1、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jù)居室的特定空間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幾種不同的居室空間,或由同學們畫出自己的居室空間草圖供同學們分析、比較并提出各自的建議。
    2、結合欣賞,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根據(jù)居室的人文特點選擇合適的裝飾風格。教師可有意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室圖片,或由同學們給出自己的居室圖片供同學們分析、比較并提出各自的建議。教師指導,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
    盾棍槍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染紙藝術,初步掌握染紙的特點。
    2、掌握不同的折紙方法及染紙方法,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3、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請所有的同學都面朝黑板坐。
    二、趣味導入
    小魔術:
    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嗎?下面老師為你們表演一個魔術!
    (魔術過程:教師展示宣紙,折疊——浸染——展示染紙作品。)
    師:神奇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神奇的畫筆第三課美麗的染紙。
    三、學習新知
    1、了解紙性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看,這是普通白紙,滴上水,怎么樣?
    師:再來看看在宣紙上有什么不同效果。
    師:看來宣紙具有很強的吸水性能。所以我們要使用它來進行染紙。
    師:還有哪些紙也可以用來染紙?
    生:(餐巾紙、毛邊紙等吸水較強的紙。)
    2、展示范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作品,想不想看看!(出示作品)
    師:看來,想染出美麗的作品應該用什么方法呢?
    3、研討制作過程
    師:先請回憶一下,剛才染紙時老師先做的什么?再做什么的?
    生:……
    師:先折后染。
    教師板書——折、染
    四、研討折法:
    (1)、介紹“米字折”
    師:老師剛才是先對折,再斜折,展開就像“米”字,我們稱之為“米字折”。
    (2)、折紙競賽:還有哪些不同的折法?
    師:噓!別說,下面我們要求來一個折紙比賽。
    師:好,請坐好,聽比賽規(guī)則:請用紙將你想到的折紙方法折出來。比一比,看誰折得又快!又好!(注意邊要對齊)
    師:不要打開。(為后面的染紙作準備。)
    教師簡單講解,并同時出示板書: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輻射折等。
    師:折法很重要,折法不同,決定了染紙的效果。
    五、研討染法
    浸染法:剛才老師是將紙直接浸入顏料染色,這種方法稱之為浸染法。
    滴染法:將彩色墨水滴在折好的紙上,并將紙進行擠和捏。
    點染法:用毛筆點的方法。
    師:一點、一滴就行了嗎?如何染透?
    小結:染時筆里要蘸滿色和水,可以將紙進行擠和捏,正反染,中間張開加染等。其實幾種染法可以結合使用,瞧,剛才這張作品(太空)顏色太淡,我們還可以加染,這樣就豐富,更美麗。
    六、研討色彩
    師:我們再來看看色彩,這一張作品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由一種顏色染成的!
    師:我們稱為單色染紙。單色染紙美嗎?談談自己的感受。
    單色染紙:質樸明快,單色染紙樸素簡潔,清新明快。
    師:再看看這一部分的作品,色彩怎樣?誰來用優(yōu)美的語言贊美一下!
    彩色染紙:五彩斑斕、色色具全、五彩繽紛等等。
    師:你們有沒有注意有的地方還是空白,這是為什么呀?
    這么多的作品,你最喜歡哪幅作品呀!
    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染色位置、色塊大小、色彩搭配,色彩深淺。
    七、染紙作品展
    1、染紙作品真是太美了!那么今天我們自己也來舉辦一個染紙作品展,好不好?請同學們嘗試用各種折法、染法多染幾張,最后每個同學選一張自己最漂亮的作品來參加我們的展覽。
    2、作品展示
    3、作品評價
    (1)、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美在哪里?
    (2)、你認為哪些作品還需改進?怎么改進?
    八、課堂延伸
    師:同學們的作品真是太美了,
    那么,這些美麗的染紙有什么用途呢?
    瞧!(這衣服)這些書簽、窗花也是用染紙做成的。
    這些作品漂亮不漂亮呢?同學們的染紙?zhí)亮耍n后也用染紙設計幾幅窗花吧!
    盾棍槍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九年級的教學內容學生對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講授的運動的快慢是在學習了機械運動的知識基礎上,學生對運動和靜止有了一定的認識后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這節(jié)課既是對運動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它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學物理運動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因此,這節(jié)課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學六年級的數(shù)學中學生進行了不少的有關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關單位的換算。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時間,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運動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時間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路程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單位,通過利用公式的簡單計算來掌握速度單位的換算;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qū)別,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讓學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義和使用方法。
    本屆九年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好,但后進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要充分關注他們教學過程中要從易到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活動。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體的探討。因此,在教學中,根據(jù)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shù)慕档徒虒W梯度,注重基礎教學,同時,盡量運用實物演示、多媒體課件等使教學形象直觀。每個知識點都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出發(fā),經(jīng)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情況。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能進行速度單位間的換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現(xiàn)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具有對科學求知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zhàn)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v=s/t的理解和具體應用。
    難點:
    1、速度單位的換算。
    2、利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四、說教學過程
    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歸納總結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運動的視頻資料。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播放了自已錄制的我校運動會的100m和3000m視頻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分析學生的運動情況,他們的運動情況都一樣嗎?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并得出結論:視頻中的物體都在運動,有的運動得快,有的運動得慢。然后,引出新問題: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這樣,利用視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的實例分析入手,來引出要解決的教學問題,易于學生輕松的融入到課堂氣氛中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觀察比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龜兔賽跑。
    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開始階段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jù)是什么?最后裁判認為誰跑的比較快?判斷依據(jù)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上的氣氛,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并互相討論,充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較、討論中得出結論,使學生經(jīng)歷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并能描述所觀察現(xiàn)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學生從交流討論中找到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開始階段兔子跑得快,是因為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跑的路程長。最后裁判認為烏龜贏得比賽,是因為在整個比賽過程中,路程相同而烏龜花的時間少。
    據(jù)此,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總結并提出新問題:若路程、時間均不相同時,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這樣,采用邊觀察、邊引導分析,層層設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看"、"想"、"說"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物理教育的教學目標。
    展示問題:學校的百米冠軍的成績是13s,而24屆奧運會一萬米比賽冠軍的成績是28min,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激疑啟思,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啟迪學生的智慧,使學生通過演練得出:可以比較他們在1秒內或1分鐘內通過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單位時間,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是什么,這樣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在課堂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后進生學習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后進生反應慢些老師要理解他們,多肯定他們的成績,多表揚他們的進步。增強學生求欲望。
    根據(jù)速度的定義直接得出速度的計算公式和單位以及它們的符號含義,并能進行單位換算。
    在講解單位換算時,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來逐步的推導出米/秒與千米/小時之間的換算關系,使學生慢慢的領會和理解單位之間是如何換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學會理解的記憶,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3、應用新知,加強鞏固,體驗成功。
    利用多媒體展示例題:
    例題1:學校的校運會女子100米短跑記錄是13.5s,請運用知識計算出運動員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v=S/t=100m/13s=7.61m/s
    答:運動員百米短跑的速度為7.61m/s
    例題2:例題:保靖至吉首的路程為100Km,一輛汽車從保靖縣開往吉首,這輛汽車的速度是40Km/h,幾小時后可以到達吉首?
    已知:S=100Km,v=40km/h
    求:t
    解:根據(jù)公式v=s/t得
    t=s/v
    =100km/40km/h
    =2、5h
    答:這輛汽車2、5小時后可以到達吉首。
    例題3:例題:2006月7月12日,我國優(yōu)秀運動員劉翔在洛桑田徑黃金聯(lián)賽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遜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欄世界紀錄,則這項記錄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輛正在行駛的摩托車的速度表指示為30km/h,哪一個速度比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計算出劉翔的速度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車的速度為
    v2=30km/h=30/3.6m/s=8.3m/sv1>v2
    所以,劉翔的速度比摩托車的大。
    第一道題是公式v=s/t的直接應用,這道題比較簡單易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做出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道題是根據(jù)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變形,學會變形公式的應用,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無處不在,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第三道題涉及單位之間的換算,教學難度稍大一點,后進生對這題是難了點,教師要多講,多讓學生提問讓學生弄清這題。目的是讓學生領會速度的物理意義。
    通過這三道習題的講解,讓學生養(yǎng)成先分析題意,再規(guī)范解題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在做計算時要寫,已知,求,解,答四步。
    勻速直線運動的引入: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幾乎見不到,因為它是一種理想化的運動。我們有時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簡化物理問題,會近似的把一些運動看做是勻速直線運動。
    老師簡單介紹變速運動、平均速度,使學生注意區(qū)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4、歸納總結
    最后,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本節(jié)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養(yǎng)成先學習后總結的良好習慣,并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就應遵循人們的認識規(guī)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學,要重視直觀性,即以直觀為基礎來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本節(jié)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觀察比較來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qū)別。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有了直觀的感覺認識,再結合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通過對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觀察實驗討論、對比歸納、練習提高。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分析點撥和幫助下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為主,老師的提問分析為輔進行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循序漸進的歸納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體課件能較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象。更能方便的進行對比、歸納,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練。通過練習,來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以及速度單位的換算。再次,通過動手做實驗,來加深對速度的物理意義的領會。
    盾棍槍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誦讀,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想讓大家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描述一下我們非常熟悉的兩種動物的特點。(出示圖,板書:狼、鹿)說說你喜歡哪一種動物?
    今天我們所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發(fā)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讓我們借助課文一起走進凱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中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么好的辦法?
    檢查讀書情況,個別學生分段讀。
    三、緊扣詞句,研讀課文
    1、(出示圖)同學們看,這就是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著這圖畫,你想用什么詞來形容它呢?
    2、課文是怎樣來描寫100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呢,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寫森林的句子用直線畫下來,再讀一讀。
    3、出示: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該怎樣讀好這句話呢?指名試讀,評價,齊讀。
    4、從你們的朗讀中可以看出大家都十分喜歡這座美麗的森林。經(jīng)過25年后,凱巴伯森林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出示圖)快速瀏覽課文,找找相應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出示: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齊讀。看到這枯黃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指名讀,齊讀。
    5、生活在其中的可愛的鹿呢?它們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老師發(fā)現(xiàn)課文中有3個數(shù)字是描述生活在凱巴伯森林中的鹿數(shù)量的,你們找到了嗎?(板書:四千 十萬 八千)為什么在數(shù)量上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分組學習,找到原因。
    6、分組學習,交流反饋。
    7、我們看看課文中分析的和大家的意見一不一樣。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為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邊讀邊想:為什么兇惡的狼變成了功臣,而可愛的鹿卻成了禍首?怎樣讀?
    四、提升感受,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們兩次來到了凱巴伯森林,在被毀的森林里我們明白了自然界中,每一種生物生存都有它的用處,不應該隨便消滅它,自然界就如同一架天平(師畫天 平),必須保持平衡,才能使各種生命得到合理的發(fā)展。今天回家后,請小朋友們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好嗎?
    板書設計:
    19 狼 和 鹿 三千 十萬 八千
    功臣 禍首
    吃
    狼 鹿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詞語:
    生機勃勃 蔥綠 枯黃
    美麗 活潑 饑餓 疾病
    貪婪 兇殘
    (1) 指名讀、正音 齊讀
    (2) 學生思考:這三組詞語分別是描寫什么的? 試用這幾個詞簡單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森林和鹿群的變化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先默讀一下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殺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設計意圖:從描寫森林、鹿群、狼的詞語入手,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通過指導,可以很好地落實寫字教學目標。同時,引領學生用相關詞語概括課文內容,既是語言文字訓練,又確立了研讀方向,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BR>    二、精讀課文,走進文本。
    1、引導學生先看看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后有什么變化。(指名讀)
    (1)多媒體映示:
    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
    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凱巴伯森林前后顏色有什么變化?
    (2) 多媒體映示森林在狼被捕殺前后景象的圖,讓學生說說感受。
    (3)指導朗讀:這如此鮮明的變化,你能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嗎?兩句分別應該怎么讀?(指名讀 男女生分角色讀 齊讀)
    過渡:當讀到這兒的時候,你心中有了一個什么疑問?(指名說 如:為什么凱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引導學生讀讀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說一說(可是,吃光了。)。
    2、引導學生感受鹿群的變化:我們再來看一看,狼被捕殺前后,森林里的鹿群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1)出示板書:___________的鹿在林間____________。讓學生說說,狼被捕殺后,森林里的鹿在干什么?
    (2)引導學生抓住數(shù)字上的變化,感受鹿群生活狀況的變化。
    (3)指導感情朗讀。
    過渡:這時你心中又有了什么疑問?(在狼被捕殺前后,為什么凱巴伯森林和鹿群有如此大的變化呢?)
    3、學生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讀后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 緊接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2)找出文中數(shù)據(jù),體會鹿群和狼群的變化之大。
    4、討論:人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指名說:但鹿群的后面,的暗算。)
    過渡:可人們萬萬沒有想到,----
    5、多媒體映示:
    1、人們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捕殺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而人們特意要保護的鹿,一旦在森林中過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
    (1)齊讀這兩句話。
    (2)說一說:誰是功臣?為什么稱狼為功臣?誰是禍首?為什么稱鹿為禍首呢?學生自由讀第4小節(jié),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
    (3)、理解引號的作用:狼真的是功臣嗎?狼吃掉鹿只是出于它的本能,所以算不上鹿和森林的功臣。鹿想這樣嗎?是誰讓鹿去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
    6、說一說: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對狼、鹿、森林、人類,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現(xiàn)在,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指名說)
    【設 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由文悟理的關鍵。這一過程的設計,圍繞一個故事:凱巴伯森林中發(fā)生的故事;緊扣三組對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變化的對比;抓住文 中數(shù)據(jù)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以及觀看多媒體再現(xiàn)的森林變化前后圖景,探究這些變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間的 聯(lián)系,從而領悟到人們稱狼為功臣,鹿為禍首的原由,進而悟出文章蘊含的道理,可謂水到渠成。同時,_______的鹿在林間 ________。的填空,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又是很好的說話和概括能力的訓練?!?BR>    三、說寫訓練,揭示主題。
    1、現(xiàn)在凱巴伯森林的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想在森林入口處設置一個警示標語,你認為應該在上面寫些什么?(學生寫 寫后指名說 師生評議)
    2、同學們,設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會出現(xiàn)怎樣的后果?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保護生態(tài)平衡)
    【設 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作文剛起步,閱讀教學中應抓住契機適當進行一些寫話訓練。這里在學生學習前文的基礎上,以設立警示牌的形式讓學生說寫學習本課的收 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說寫效果。另外,通過進一步的探究,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保持生態(tài)平衡這一主題?!?BR>    四、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1、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中像凱巴伯森林的居民這樣,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規(guī)律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的人還有很多。多媒體映示:
    馬里溫島的貓災
    馬里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險隊來到這里,隨船來的幾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島上的霸主,探險隊運進了5只貓捕鼠,可是海鳥的味
    道比老鼠好,貓不抓老鼠卻吃鳥,結果貓繁殖到2500只,鳥遭殃了,一年被吃60萬只。
    夏威夷的蝸牛災
    20世紀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蝸牛運到夏威夷群島,供人養(yǎng)殖食用。有的蝸牛長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幾年,蝸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亂七八糟。
    人們噴灑化學藥劑,連續(xù)xx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將它除凈。
    西班牙的螃蟹災
    1976年,西班牙從美國引進5萬只蟹苗,放養(yǎng)在一條河的三角洲。幾年,繁殖到幾億只,而當?shù)孛磕曜疃嘀荒懿?00萬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順著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
    的魚蝦、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魚絕了,鳥沒有吃的,也不在這里停留了,給當?shù)卦斐闪艘淮误π窞摹?BR>    (1)師講述這三個故事,并引導學生補充有關事例。
    (2)讀了這些故事,現(xiàn)在你最想對人們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2、同學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現(xiàn)在當?shù)卣矝Q定讓凱巴伯森林重新恢復到一百多年前的美麗,你認為怎樣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拓展課外閱讀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這里教師和學生補充的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tài)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實例,是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不僅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有機地滲透環(huán)境教育,升華主題。】
    五、作業(yè)超市,課外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收集有關生態(tài)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與同學交流。
    3、設計一條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宣傳的標語。
    【設計意圖:以作業(yè)超市的形式出示作業(yè),給學生充分自主選擇、參與探究的空間。作業(yè)內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領域,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BR>    盾棍槍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的心情。
    3、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規(guī)范書寫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有成功的經(jīng)歷,請大家簡單地用一兩句話說說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覺如何?指名述說。
    2、大家說的都屬于個人成功,有沒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幾千、幾萬人努力的結果呢?指名述說。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講述北京申辦奧運成功那神圣時刻的畫面。
    2、記得這情景嗎?誰看了,這是什么時刻?
    3、看過的同學當時心情怎樣?
    三、初讀課文
    1、激趣: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非常生動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請大家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畫面一樣。不認的字可以借助課文下邊小禮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請教。
    2、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學生邊讀邊劃出難讀的詞、句,并把這些詞、句認真地讀一讀。
    四、識字寫字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會讀的同學先示范讀一讀,然后學生每個詞讀兩遍,檢查學生認讀情況,可讓學生單個讀、指名領讀、小組讀來鞏固。
    2、在朗讀重點詞句中進一步指導認讀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訊傳來……”一句,第二段中的“人們揮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們相互……”一句,都包含了較多的生字,可重點指導讀正確。
    3、出示單字學生認讀,給這些生字找朋友,組成詞語。
    4、說說記字的方法,結合舊字識字,反復重現(xiàn)鞏固識字。
    5、寫字指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擁、抱、揚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淚、洋都有三點水,也是左窄右寬的字。
    提醒學生注意:
    ⑴ 京的上橫、互的下橫是長橫;
    ⑵ 申、洋二字的豎為主筆。
    ⑶ 互字中豎折的豎和橫折的折筆應該向左邊斜。
    ⑷ 匹字的筆順是:橫、撇、豎彎鉤、豎折;
    ⑸ 淚是從眼睛里流出來的,所以右邊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課時
    一、導入
    2001年夏天的那個夜晚,我們十幾億華夏兒女的眼睛都盯著電視里的薩馬蘭奇,當聽到薩翁那平穩(wěn)而清晰的北京兩個字時,我們的心沸騰了!電視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我們贏了”這句話,我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著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奧成功,是整個中國的成功。這次競爭是體育的競爭,也是經(jīng)濟的競爭,環(huán)保的競爭,文明素養(yǎng)的競爭,國際形象的競爭。我們贏了不僅是北京贏了,申奧贏了,更是中國贏了,中華民族贏了。世界選擇了北京,北京將還世界一個驚喜。
    二、了解背景
    學生將自己知道的中國北京申奧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老師再補充一部分小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人們的心情。
    三、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激動、自豪的語氣),學生欣賞,并說說自己欣賞后的感受。即:你從老師的讀中聽出了什么?
    2、說說你們現(xiàn)在的心情,(指名說說自己的心情)請帶上這種心情朗讀課文。學生練習讀課文。
    3、小組開火車朗讀,比比誰能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
    4、指名朗讀,相機指導全班學生朗讀。如:第一段中的“不約而同”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從“任激動的淚水盡情流淌”這句話中能體會到什么?
    5、老師聽了大家的朗讀非常感動。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稱──我們成功了!(師生齊讀課文。)
    四、實踐活動
    “我為2008年奧運會出力”
    可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了解奧運,了解北京,關注體育;再想想我們能為2008年奧運會做些什么?
    盾棍槍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和后果。
    3、學習快速地默讀課文,學會用文中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并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認讀生字,理解內容。并適當?shù)卣归_合理的想象,說一說,教育學生熱愛、保護自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熱愛、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樹立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森林,植樹造林。
    二、重難點:
    了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和后果,樹立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三、課時劃分:
    兩課時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用文中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森林王國過去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以及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生字新詞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你們的心中,森林王國會是什么樣子呢?(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像自由發(fā)言)
    2、師:曾經(jīng)有一個森林王國,它原本和你們想象的一樣美麗,可是后來,它卻在地球上失蹤了。(板書課題:失蹤的森林王國)
    3、導讀: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呢?請同學們一起走進課文《失蹤的森林王國》
    二、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課文。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交流讀音和書寫要點。
    2)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小組內說一說
    3)按照老國王在位時和新國王上臺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
    2、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其他評論。
    字音:混是多音字,在本課中讀音為hun
    字形:饒的右上角沒有點;廈字里面有兩橫
    區(qū)別燥躁
    3、齊讀生字新詞
    4、反饋: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很久以前,森林王國的國王下令不準亂砍樹木,森林王國美麗富饒??僧斝聡跎吓_后,砍樹建新王國,結果自然災害不斷,森林王國很快就消失了。)
    5、指名反饋:按照老國王在位時和新國王上臺后把課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12自然段)
    三、了解森林王國富庶繁榮的景象
    1、指名讀課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森林王國過去是什么樣子的呢?
    2、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說一說,讀了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對森林王國過去的了解。
    4、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森林的繁榮景象,以及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愉快生活。
    5、指導朗讀
    6、自讀課文二、三自然段,討論:森林王國一開始為什么能夠呈現(xiàn)出和諧統(tǒng)一的富饒景象?
    7、出示文中相關的文字,學生讀一讀。
    森林是我們的保護神。任何人不得亂砍樹木。
    (讓學生通過討論,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森林之間的富饒以及原因。)
    四、總結:
    同學們,森林王國過去景象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因為老國王禁止人們亂砍樹木。新國王上任后,森林王國變成什么樣子呢?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把生字新詞抄一抄。
    2、選一選,做一做
    1)在地圖上找一找我國的森林和荒漠
    2)查資料,了解我們本地森林覆蓋率和近年來植樹造林的情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森林王國失蹤的原因及后果。
    2、總結全文,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激發(fā)學生保護森林,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學生了解我國的森林和荒漠;收集到的由毀壞森林造成不良后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森林王國在失蹤前是什么樣子的呢?
    2、回顧課文第一部分,生齊讀。
    3、導入:那么它為什么會失蹤,它的失蹤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了解原因及后果
    1、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森林王國為什么會失蹤?)
    因為新國王下令把樹木全部砍掉
    2、新國王為什么要把樹砍掉呢?
    3、讓學生說說現(xiàn)代化城市的景象,體會城市的繁華,了解新國王建立新王國的美好愿望。
    4、師:其實建立新的王國,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市并沒有不好,新國王他錯在什么地方呢?(沒有保護森林)
    5、師:是啊,森林王國的保護神森林不見了,一切正如舊國王所說的:不能更改特別法令,否則各種妖魔鬼怪都會來危害我們。
    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812自然段,思考下面問題:
    1)砍伐森林,造成了哪些嚴重后果?
    2)舊國王為什么說森林是森林王國的保護神?
    7、分小組朗讀課文,討論
    反饋問題1):師用課件出示森林消失后帶來的嚴重后果,讓學生體會森林的作用,樹立保護森林的意識。
    反饋問題2):舊國王為什么說森林是森林王國的保護神?(了解森林的作用)
    8、師:假設新國王采納了大臣們的建議,在保護森林的前提下,建造新國王,此時的王國會呈現(xiàn)出一番怎樣的景象?
    (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
    三、拓展延伸
    1、師小結:人類毀滅了森林,建立了新城市,但是失去了森林的保護,城市終因各種自然的攻擊而消失了,多么可惜??!
    2、學生出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我國森林資源覆蓋的面積及荒漠進程
    森林是人類的保護神,它可以防沙塵,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正因為這樣,我們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保護森林,并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植樹節(jié)。
    3、此時此刻,同學們你們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四、布置作業(yè)
    把《失蹤的森林王國》這個故事說給自己的父母聽。
    失蹤的森林王國
    砍光樹木
    美麗富饒>無影無蹤
    盾棍槍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能真正體會“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道理。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讀題導入
    1、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給予是快樂的》。(讀課題)
    2、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別人的理解,甚至于別人的一個溫暖的鼓勵,心情就會很快樂,而“給予”就意味著付出、失去,那課題為什么還說給予是快樂的呢?給予是不是真的讓人快樂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去讀讀課文吧。
    二、自讀初探
    老師提出自讀要求:這篇課文中誰給予了誰?他感到快樂了嗎?為什么?
    (同學們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可以在書上寫一寫劃一劃。學生讀文思考,教師在鼓勵學生的同時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三、精讀探究
    1、指名說說課文中誰給予誰?
    2、學生交流,相機理解以下部分
    ▲哥哥對保羅的給予(板書:哥哥——保羅)
    相機出示:“我哥哥送給我的圣誕禮物?!?BR>    (1)學生自讀,體會保羅的心情
    (2)保羅哥哥在給予中感到快樂了嗎?為什么?
    (引導體會哥哥給保羅快樂,所以他也快樂)
    (3)朗讀體會體會保羅的快樂的心情。
    ▲小男孩對弟弟的給予(板書:小男孩——弟弟)
    找出相應的句子,相機出示:
    但是,那小男孩說接下去說的話卻讓保羅十分驚訝:“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1)先抓住“為什么保羅會驚訝”?帶出第3節(jié)(出示),理解吃驚,為什么會吃驚(是吃驚保羅有這樣一個好哥哥)讀出吃驚的樣子。體會保羅認為他希望什么?(相機出示第4節(jié)前半段話)
    (2)然后再來讀第5節(jié),現(xiàn)在保羅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
    (3)在讀中想象出他說這句話時的美好心愿。小男孩在給予中感到快樂了嗎?為什么?
    (4)進一步體會保羅吃驚的原因:為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5)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感受一下小男孩子看到保羅哥哥送了保羅一輛汽車以后所產生的美好希望以及他說“我希望??”時的快樂的感覺)
    (過渡:小男孩不但立下了將來給予弟弟新轎車的希望,而且還要把這種希望親自帶給了他的弟弟,課文中還有那些語句表現(xiàn)了他的這種給予。)
    相機出示:
    不一會兒,他背著相機返回來了。他拿著那些好東西了!”
    (1)學生讀 ,從他的話語中,你感覺到什么?(希望送給弟弟汽車,讓他 快樂,美好的愿望)
    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2)從他的舉動中你感覺到什么?(對弟弟的的關心和愛)
    指導讀出自己的感受
    (3)他快樂嗎?現(xiàn)在你覺得他是為什么而快樂?(板書:給別人關愛)
    (不僅是許下一個愿望,送轎車,更重要的是他覺得給他殘疾的弟弟送去關愛,送去溫暖,是最快樂的)
    (4)讀好這一段話。讀出小男孩對弟弟的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保羅對小男孩與弟弟的給予(板書:保羅——小男孩——小弟弟)
    過渡 :課文中還有誰給予誰?是怎么做的?引導學生思考,保羅有沒有給予誰什么?
    相機出示句子:“保羅下了車,??那位小男孩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BR>    (1)你認為保羅這時快樂嗎?為什么?
    (2)為什么說這個夜晚對他們來說是難忘的?(討論)
    (體會各人心中的快樂)
    四、總結深化
    1、齊讀最后一節(jié)
    2、聯(lián)系板書說說課文中的給予及快樂。
    3、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幫助別人,關心別人,你就會感到快樂)
    4、教師小結:同學們,給予是快樂的,哪怕是給予有困難的人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給別人帶來幫助,從而給自己帶來快樂。大家還記得這句話嗎?(出示: “給”永遠比“拿”愉快)
    再送給大家巴金爺爺?shù)囊痪湓挘喝嘶钪褪且o我們生活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樣我們的生命之花才會開放。一心為自己,一生安慰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出示,讀一讀)
    5、這些話說得多好啊,與給予是快樂的是同一個意思,你能根據(jù)你對“給予是快樂的”的理解,也寫寫你們的格言嗎,要注意從你們的語言中體現(xiàn)出給予是快樂的。(配樂,學生在情境中寫,交流,實物投影出示,朗讀)
    6、教師總結,深情地讀“給予是快樂的”
    五、課外延伸
    今天老師布置一個不需要用筆,但需要用心靈去完成的作業(yè),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