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匯編4篇)

字號:


    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準備的東西,按要求每個老師都應該在準備教案課件。教案是課程開展的向?qū)?。此次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一篇關于《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的文章,相信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 篇1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李大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斗爭的事跡。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深入領會描寫李大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點語句。
    2.體會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三、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李大剖嗎?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張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種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4月28日反動派絞死了李大制。這篇文章是李大鍘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當時正是李大制遇難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題為《十六年前的回憶》。(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預習的理解來回答,主要寫了李大例犧牲的經(jīng)過。)
    3.課文可以分成幾段來理解?、要求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討論分段,提示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分段J“、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927年4月28日是父親的被難日。
    第二段(從“那年春天一到“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講被捕前父親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從“可怕的一天果然來了”到“我們被關在女拘留所里。)寫父親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從“十幾天過去了”到“想不到這竟是我們最后的一次見面”)講在法庭上父親與敵人作斗爭。
    第五段(從“28日黃昏”到結(jié)束。),寫父親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
    一被難”是什么意思?(遭受災難的意思,這里指李大鍘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軍閥割據(jù),張作霖入關,占領河北等地,鎮(zhèn)壓革命運動。)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主要講了什么呢?(講我永遠忘不了十六年前父親被害這一天。)
    2.指名讀第二段。
    (1)父親平時是怎樣對待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總是耐心他講給“我”聽)這次為什么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向孩子們談心的時候,而且燒毀文件的事情是很難向孩子說清楚的?!昂敝刚f話的意思不清楚。)
    (2)從哪些地方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李大鍘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父親早出晚歸,整理書籍和燒毀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勢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堅決不離開北京?這說明了什么?
    (李大鍘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勢非常危急,個人處境十分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xiàn)了他高度負責的精神。)
    (4)這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局勢緊張,但李大鍘不離開工作崗位,說吩他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對工作高度負責。)
    四、朗讀第一、二段。(要求在讀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讀出語氣。)
    五、布置作業(yè)
    1.讀課文。
    2.借助“思考·練習”1理解第三、四段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人
    1.指名讀第一、二段。
    2.說說第一、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時是怎樣表現(xiàn)的?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這說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沒有什么,不要怕”““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tài)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彼谋憩F(xiàn)從容不迫,沉著鎮(zhèn)定,說明他具有臨危不亂,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3、敵人是怎樣逮捕李大制的,說明了什么?(“憲兵、偵探、警察一一擁而入,擠滿了小屋子”這些都說明敵人心虛,“為了抓一個人,動用了這么多人,‘橫肉’是說相貌兇惡,不要放走一個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們包圍起來,”“槍對著父親和我”這些都說明敵人的殘暴。)
    4、“我”是怎樣表現(xiàn)的?(“劇烈的心跳”,劇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驚慌)害怕的意思。這說明作者年紀小,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場面,感到害怕。)
    5、練讀第三段。(要求讀出不同人不同的語氣。)
    6、說說這段講了什么?(講李大劊被捕時從容不迫,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段。
    2.李大劊在法庭上是怎樣表現(xiàn)的,說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這說明李大劊即使受過刑,仍保持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民、對兒女的愛。對于親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沒有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jù)著,這就是對革命事業(yè)的必勝信心,使他在敵人酷刑下不動搖,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憂傷。這就是偉大革命家胸懷。)
    3.“我”在法庭上是怎樣的?(為了保護哥哥,搶著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親立刻就會意了”,“會意”是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這說明“我”在父親沉著、鎮(zhèn)定的影響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響下,由恐懼害怕到機智勇敢地同敵人作斗爭。)
    4.練讀第四段課文,在讀中進一步理解內(nèi)容。
    四、學習第五段
    1.指名朗讀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樣?從哪些詞句看出來?(舅老爺“哭著回來”,“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團云霧,昏倒在床上”,母親“昏過去三次”這都說明李大劊的死給親人們帶來的巨大悲痛。母親醒來后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緊牙說“昨天是4月28”“這些是說家人沒有被悲痛壓倒,而是牢記親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敵人欠下的血債。)
    3.練讀第五段,要求讀出失去親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人
    1.指名讀詞語。(出示詞語卡片)
    2.結(jié)合上下文說說以下詞語的意思:含糊、恐怖、會意、一擁而入
    3.朗讀課文。
    二、深入理解課文
    1.李大釗的女兒1943年寫下了《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文章,回憶1927年4月父親遇難前后的日子。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李大鍘是怎樣被害犧牲的,從中我們懂得了什么呢?
    2.討論。(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課文贊頌了李大劊忠于革命事業(yè)及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偉大精神,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對兇惡的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格。)
    三、了解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氣什么關系?你從這樣的開頭和結(jié)尾中體會到什么?
    2.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言)
    3.教師引導討論并總結(jié)。
    (這篇課文是回憶錄,開頭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親的被難日,結(jié)尾又強調(diào)母親囑咐自己要記住父親被害的日子,這個日子就是4月28日。這樣首尾呼應,突出了永遠忘不了這一天。)
    4.找出課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答出:
    課文的結(jié)尾與句子(1)照應。“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與句子(2)照應。
    “在軍警中間,我發(fā)現(xiàn)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與句子(3)照應。
    四、指導識記字形
    1.說說哪些字可以在比較中記憶。
    “劇”與“據(jù)”,“娛”與“誤”、“袍”與“抱”,字形有相似之處,要注意區(qū)別,在比較中記憶。
    2.說說你是怎樣記生字的。
    指名“閥”是形聲字?!熬恕鄙喜恳獙懻_。
    五、完成“思考·練習”4
    1.指名讀詞語。
    2.書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每詞兩遍。
    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yè)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 篇2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學習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能正確讀出軍閥、恐怖、憲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爺?shù)仍~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感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學準備:
    ①收集關于李大釗的資料。
    ②自學生字新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深深的懷念這一單元主題,請同學們自讀單元導讀,想想我們在這一單元里將要看到什么,學習什么?
    二、質(zhì)疑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十六年前的回憶,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自由談心中的疑問)
    2.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課本尋找答案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文,借助工具書,做到正確流利讀課文。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檢查正確流利讀課文情況,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按時間順序?qū)懥死畲筢摰哪男┦??你從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學生借助課前搜集的有關李大釗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讀課文,動筆書寫。
    1.自由練習朗讀課文。
    2.書寫本課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正確流利地朗讀了課文,作者李星華追憶了父親李大釗生前發(fā)生的哪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邊做批注。
    二、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順學而導。
    1.學生自由匯報被捕前部分
    課文第二段,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為了革命工作達到忘我的程度,從另一側(cè)面體會當時形勢緊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讀出來。
    課文36段,引導學生體會一向慈祥的父親,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問題,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況,再次體會時局的嚴重,讀出情況的緊急。
    課文7段,課件出示李大釗說的話的含義,從中體會父親把革命事業(yè)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重點讀好父親的話。
    過渡語:是啊,盡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盡管同志們多次勸他離開北京,盡管母親不止一次勸說他,可父親總是堅定地說(課件出示父親的話)讀好父親的話,從讀中體會父親對革命事業(yè)的高度負責精神。
    2.學生匯報被捕時部分
    匯報1011段,從不慌不忙一詞體會父親鎮(zhèn)定自若,體會父親為革命事業(yè)早已做好各種準備。從父親的語言和動作中,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匯報17段,體會父親在敵人面前態(tài)度嚴峻,猜測父親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匯報其他段落,從敵人兇殘和野蠻體會當時社會黑暗。
    盡管敵人似魔鬼一般,父親卻表現(xiàn)的鎮(zhèn)定自若,這樣勇敢堅強的父親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讀8--17段。
    3.匯報被捕后部分
    19段從亂篷篷一詞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課文讀出自己的體會)
    出示22段,想一想父親心里在想什么呢?難道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不留戀自己的妻子嗎?
    教師小結(jié):父親為了革命事業(yè)早已經(jīng)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愛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人們,他愿意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yè)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覺得值,這就是一個革命者,他時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親人。學生再讀22段。
    三、升華情感,讀寫結(jié)合
    1.課件出示李大釗圖片:同學們,此時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對革命事業(yè)充滿必勝信心,在敵人面前堅強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親人)
    2.就是這樣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親,戰(zhàn)友眼中的好同志,卻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軍閥張作霖殺害了,同學們自由讀29-30段,體會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面對眼前的這位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締造者,你想說點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把自己想說的話記在書中。
    四、領悟表達,展示收獲
    1.文章中的父親給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動,相信作者在寫作中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瀏覽全文,你領悟到怎樣的表達方法?
    教師總結(jié):作者按事情順序,采取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給人留下很深印象,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敬仰和深深的懷念。
    2.作業(yè)超市
    ⑴抄寫本課要求掌握的詞語。
    ⑵課外閱讀《紅巖》《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等書籍。
    ⑶了解李大釗的其他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 篇3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鑒于嶄新的閱讀理念,審視閱讀教學的過程,本課時設計著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自主表達讀后感、掌握學習方法和文章的表達方法,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與文情文理的共鳴,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
    3、領悟課文運用對比、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傳統(tǒng)的薰陶感染。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李大釗能夠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地面對死亡。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
    2、教師準備:制作ppt演示課件,相關教具。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理清思路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篇課文除開頭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的順序來敘述的(板書: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后),同時我們還了解到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yè)抱著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即使在局勢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決留京工作,那么接下來將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況。
    【設計意圖】
    簡單的導入語意在喚起學生對課文的整體回憶,讓學生理清思路,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二、新授課文,滲透學法
    1、這個部分主要講了什么?
    2、敵人是怎樣逮捕李大釗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上波浪線,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3、面對敵人的抓捕,李大釗的表現(xiàn)如何?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上直線,讀一讀,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不慌不忙、保持嚴峻)
    4、“我”的表現(xiàn)呢?
    【設計意圖】
    讓學生找出敵人、李大釗、“我”不同的表現(xiàn),為下面學習對比寫法打下基礎。
    5、現(xiàn)在我們把敵人、李大釗、“我”不同的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讀一讀,你體會到什么?
    【設計意圖】
    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李大釗同志在被捕時那種臨危不懼、處變不驚的大無畏精神。
    6、過渡性語言:這樣的寫法叫對比,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們學過的課文有哪篇也運用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憶《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寫法。)
    7、(拿出課前準備的兩個不一樣的布娃娃)你能運用對比的寫法,表達出你更喜歡其中一個嗎?(提示學生抓住樣子、色彩、用料等方面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
    先讓學生明確了解到對比寫法大量應用于寫作中后,再讓學生充分掌握對比寫法的好處,然后嘗試運用在自己的習作當中,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習得寫作方法。
    三、遷移學法,自學自悟
    過渡性語言:李大釗被捕后被關在牢房里,十多天過去了,我們始終沒有看見父親,有一天,警察叫我們過去,說是提審,李大釗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呢?
    1、小結(jié)學法(讀—畫—議),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畫句子,體會人物思想。
    (3)小組商議,掌握文本信息。
    自學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釗的表現(xiàn)如何?(找出相關語句)母親、妹妹表現(xiàn)如何?“我”的表現(xiàn)又如何?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變化?(按自學提示閱讀18—29自然段。)
    【設計意圖】
    自學提示里的問題有效引導學生體會李大釗在法庭上表現(xiàn)出來的那種平靜慈祥、安定沉著,也正因為李大釗的這種表現(xiàn)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讓家人學會化悲痛為力量,變得堅強。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
    3、匯報自學成果。、(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平靜慈祥,安定沉著。)
    【設計意圖】
    學貴有法,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不僅使學生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終生?!霸诜ㄍド稀边@個部分的內(nèi)容與前一部分“被捕時”結(jié)構上類似,師生合作歸納學習方法后,學生先根據(jù)自學提綱自學課文,再同桌交流學習心得,最后集集體智慧共同匯報學習課文,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的意識和合作精神。
    四、體悟中心,升華文本
    過渡性語言:可怕的一天無奈地發(fā)生了,當“我們”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這是多么令人傷心欲絕呀!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朗讀最后3個自然段,緬懷這位革命烈士。
    1、剛才大家朗讀的3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lián)系呢?(首尾呼應)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課文中也有幾處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你能從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應的句子嗎?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去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3、拓展練習,掌握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老師這里提供一篇報道的開頭,同學們能用首尾呼應的寫法寫出結(jié)尾嗎?
    開頭: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9級大地震,奪去了數(shù)以萬計人民的生命,許多人痛失家園,這突如其來的災害,震驚了世界各地。
    【設計意圖】
    教學中結(jié)合當前社會上發(fā)生的大事,令學生拓寬視野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由易至難、循序漸進地掌握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最后安排嘗試練寫,使學生習得方法。
    4、李大釗同志為了革命英勇犧牲了,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話想對李大釗或李大釗的家人說,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心中的點滴吧!
    5、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
    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心中應有千言萬語想表達,此舉正好符合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做到讀寫結(jié)合的要求。
    五、課外延伸,布置作業(yè)
    課后找有關李大釗同志的書籍讀一讀,也可聽聽爺爺奶奶講革命故事。
    六、板書設計
    10.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局勢嚴重、堅持工作
    被捕時、不慌不忙、保持嚴峻
    法庭上、平靜慈祥、安定沉著
    被害后、無比悲痛、銘記日子
    【設計意圖】
    板書再現(xiàn)了課文的脈絡,讓學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 篇4
    一、介紹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師:毛主席在“詠梅”詞中,贊頌了梅花頑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梅花的品格在無數(shù)革命者身上得到具體體現(xiàn)。李大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個,為了革命,他不謂艱險,面對敵人,他大義凜然,表現(xiàn)了革命者無所畏懼的崇高品德。
    師:本課是革命先驅(qū)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周年──李大釗烈士犧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同志,在父親遇難十六周年所寫的回憶錄中,把我們帶到那腥風血雨的年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詞語,通過看注釋、查詞典等方式弄懂。
    2、詞語學習: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詞語,如:
    軍閥:指當時擁有自己的武裝部隊,割據(jù)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課文中的張作霖就是當時北方北洋奉系軍閥的首領。
    憲兵:舊社會反動派用來鎮(zhèn)壓人民的軍隊。
    兒童娛樂場: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兒童樂園之類。
    僻靜:偏僻安靜。
    恐怖:驚慌、害怕。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罰。
    押:暫時把人扣留,不準自由行動。
    絞刑:死刑的一種,用生字勒死。
    ⑵認讀生字新詞,把生字和下面的詞語抄寫兩遍:
    書籍、含糊、尖銳、抽屜、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嚴峻、殘暴、匪徒、拘留、窩頭、亂蓬蓬。
    三、默讀課文,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jié)構
    1、標注自然段。(共32個自然段。)
    2、默讀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憶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到的?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組通過交流討論,理清寫作順序和課文結(jié)構,融入重點片段的朗讀感悟。建議2~32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⑴2~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8~17自然段:寫父親被捕的經(jīng)過(被捕時)
    ⑶18~29自然段:寫我們和父親最后一次見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30~32自然段:寫父親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組合作,交流感悟
    組內(nèi)初步交流自學成果,互相補充,如仍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作上記號,待合作探究時解決。
    五、布置作業(yè)
    1、自學生字、抄寫文中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