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清明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清明節(jié)祭奠的對象有很多種,既可以是逝去的親人,也可以是逝去的朋友等,我們收集并整理了“清明雨的短句”,相信您能從本文句子找到幫助!
清明雨的短句【篇1】
1、做好了,蒸起來,不一會兒一股香氣直飄到我的鼻子里,“真香啊!奶奶!”我迫不及待地就去抓了一個吃起來。
2、清明的雨,下得那么悲傷,下的那么沉痛,雨從比喻句中的珠子變成了線,串起了親人們那份思切,串起了陰陽相隔的一片親情。
3、杜牧《清明》創(chuàng)作背景:此詩首見于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注明出唐詩,后依次見于《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托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督贤ㄖ尽份d: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jīng)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4、清明節(jié)的雨,漫天的淚隨思緒悄然而下,化作祭奠的帷幕。
5、“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時節(jié)是祭祖的時候,它的飲食也是與眾不同,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6、“魂”不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在詩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皵嗷辍?,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現(xiàn)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dāng)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7、中午,奶奶準備了好吃的清明團子,外形看著綠油油的,奶奶說這是因為加了艾草。吃一口夾著艾草的外皮,清清涼涼的;再吃一口中間的豆沙餡,卻又是甜甜的,好吃極了。
8、此詩最早見于宋人謝枋得編《千家詩》,杜牧的《樊川文集》(杜牧外甥延翰編,北宋人續(xù)編)、清人馮集梧《樊川詩集注》(版本依據(jù)為《樊川文集》)及《全唐詩》均未收錄。謝枋得為南宋人,然從《草堂詩余》前集卷上所載宋祁《錦纏道》詞“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里人家有”數(shù)句可知,此詩在北宋已流傳人口。
9、詩人通過描述清明時節(jié)的所見所聞,觸景傷懷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表達了詩人心里的落寞與深深的思念之情。
10、清明詩是杜牧在公元845年的清明日所寫的。這首詩是杜牧42歲在做刺史時所寫,時間在公元845年4月清明節(jié)。讀罷此詩,有人說它描述的是一幅春天的畫卷,有人說它是一部情景劇,有人說它是一篇微小說等,可見作者構(gòu)思之巧妙,創(chuàng)作之嚴謹,用詞之精準,不愧為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
11、店內(nèi)有井,水似甘泉,人稱“黃公廣潤玉泉”。而杜牧?xí)觊g,恰有出守池州的經(jīng)歷,借本地風(fēng)光,組織成詩,為水到渠成之事。
12、《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經(jīng)過金陵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
13、撐著一把雨傘,在清明的雨中走著。綿綿的細雨滴在傘上,沒有聲息,慢慢地沿著傘邊滾落,掉在地上,仿佛那也是自己對親人想念的眼淚,感受著那濃濃的悲憫,心里柔腸百轉(zhuǎn)。
14、希望大家在即將到來的清明,去感受它獨有的特色吧,享受大自然回饋我們的美食。
15、這兩句詩出自《清明》,意思是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jié)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紛紛形容多。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指神情凄迷,煩悶不樂。
16、每年到清明節(jié)的時候,總會想起“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
17、清明節(jié)這一天,不知什么時候,天空中已經(jīng)飄起了如煙如霧的絲雨,那漫天飛舞的晶瑩,似乎在輕呼著初夏的暖意。
清明雨的短句【篇2】
18、清明的雨是哀怨,悲痛的,但同時也是憤怒的,像一頭發(fā)了瘋的獅子,竭力嘶吼著,混著狂風(fēng)咆哮,天空一片灰朦,艷陽依舊掃不了它的怒氣,嫩草、樹苗弓著腰躲閃,那幾樹艷麗盛開的梧桐花,背狂風(fēng)吹散,花瓣兒片片飄落了一地,暴雨更無情的拍打,清洗去這一地濃郁撲鼻的芳香,只留得縷縷清香環(huán)繞樹旁。
19、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20、“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全詩是: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1、清明節(jié)送祝福,祝福伴雨來降臨,滴滴滋潤你心田,愿你播種幸福收快樂;祝福隨風(fēng)送好運,陣陣暢快你心靈,愿你清明吉祥安康最如意。清明節(jié)問候短信
22、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jié),往往有“疾風(fēng)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而時間過去千年,現(xiàn)在的清明節(jié)依然是每次都下雨,可見中國古人之智慧。
23、不一會兒,我也跟著家人一起去掃墓。在墓園里,有的人在墳前插上幾支香,有的人在墳前擺上幾朵鮮花,還有的人在墳前虔誠地祈禱。
24、清明的雨是神奇的,那一夜暴雨后,艷陽下,葉子好似抹了一層油一般,亮亮的,閃閃的,草兒忽的從土壤里蹦出來,感激著昨夜的暴雨,門前小院的梧桐樹呢,葉芽兒也冒出來不少了,正開心的跟鳥兒談話,因為它有了一個鄰居一麻雀,瞧!柳樹的柳芽兒更多啦,它正對著“鏡子”梳妝呢,這真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5、“奶奶,我想跟你學(xué)做清明團子,好不好呀?”
26、清明雨景浮現(xiàn)眼前,清明雨聲歡躍耳邊,清明雨味環(huán)繞鼻尖。
27、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斷魂”?!靶腥恕?,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
28、我還是忍不住學(xué)著奶奶的模樣動起了手,但接連做了好幾個都沒有成功,算了,還是等著吃奶奶做的好了!
29、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又是清明雨上,多想折菊寄到你身旁,把我的思緒帶到你身旁。
30、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而清明節(jié),更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緬懷先人的日子!惟愿這絲絲清甜能捎去我們對先人的滿懷敬意。
31、細雨綿綿,哀哀怨怨,似乎向人們訴說著生離死別的苦痛和悲傷,看著那絲絲連連的雨,離愁也牽扯不斷,無邊無垠。
32、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jié)。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jié),可也是氣候容易發(fā)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梁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jié),往往有“疾風(fēng)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33、“我的小祖宗呀,你還是不要折騰了!”
34、賞析 詩的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jié)為唐代的大節(jié)日之一,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游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jié)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