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授課之前,老師都會提前準備好教案和課件,因此如果想隨意草草了事,師生們就要警惕了。教案是激發(fā)課堂氛圍的關鍵手段。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教案設計",能夠?qū)δ隳壳八龅降膯栴}提供幫助,不妨參考一下,并期待你的喜歡!
教案設計(篇1)
設計意圖:
世界上每個人的長相都是不相同的,通過欣賞漫畫作品,讓小朋友們感受漫畫人物的臉型、五官的夸張變形帶來的趣味。同時嘗試用這種夸張、變形的手法通過美術的方法來表達出來。 活動目標
1、欣賞漫畫作品,感受人物臉型、五官的夸張變形。
2、嘗試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對人物面部進行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作。
3、感受夸張和變形的樂趣,開拓思路,大膽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
1、幼兒欣賞過各種夸張的臉的'漫畫作品。
2、臉部圖片若干。
3、各種大小的有底色的鉛畫紙,黑色馬克筆。
1、欣賞漫畫作品,感受臉型的夸張、變形。
(1)教師:前幾天我們看了一些漫畫作品,這些畫家的作品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3)教師小結(jié):這些畫家喜歡用夸張、變形的方法來進行創(chuàng)作,這樣可以強化臉部的某些特點。
2、引導幼兒討論,重點欣賞五官的各種有趣的變形。
(1)教師:除了臉形可以變,你覺得我們臉上還有什么地方可以變?我們看看畫家是怎么變眼睛、嘴巴、耳朵的。
①教師出示嘴巴部位夸張變形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這些圖片中的嘴巴特別在什么地方?這張圖片中的嘴巴像什么?牙齒像什么?
②教師出示眼睛部位夸張變形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教師:這些圖片中的眼睛是怎么夸張變形的?這張圖片中的人眼睛特別特別的小?有點像什么?
③教師出示耳朵部位夸張變形的圖片,引導幼兒欣賞。
(2)教師:看到各種各樣變形的臉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教師小結(jié):這些作品讓我們覺得很有趣!原來我們可以用移動五官位置、改變五官大小的方法將五官進行夸張、變形。
3、明確要求,幼兒創(chuàng)作。
教師:今天我們就把自己的臉變一變。你想把臉型變成什么樣子?把五官的一個部位變成什么樣子?用移動位置的方法還是改變五官大小的方法?
4、相互交流作品,感受臉部的夸張變形。
教師:你畫的臉哪里變形了?變成什么樣子了?你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欣賞畢加索有關臉的繪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臉的夸張變形,幼兒嘗試繪畫。
☆區(qū)角活動 美術區(qū):提供臉的底圖和五官的小圖片,幼兒將五官擺放在臉的不同位置,感受移動五官位置所產(chǎn)生的夸張變形。
☆家園共育 家長和幼兒在家里可以玩一玩做“鬼臉”的游戲,增進親子間的交流。
教案設計(篇2)
一、課程目標
通過《史記》的解讀,使學生增強繼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自覺性與責任感,領悟古代文化的思想與藝術魅力,了解《史記》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藝術成就,理解《史記》對我國史學和文學的深遠影響,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養(yǎng)成獨立思考、大膽質(zhì)疑、善于探究的良好的治學習慣。
二、教材整合
我們選用的是蘇教版選修教材《<史記>選讀》,該教材分8 個專題,節(jié)選文章20 篇。由于這一選修模塊的教學只有10周時間,因此我們又精選了其中《太史公自序》《高祖本紀》《 項羽本紀》《 李將軍列傳》《 孔子世家》《 屈原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滑稽列傳》《 刺客列傳》《 魏公子列傳》《 淮陰侯列傳》等進行課堂選講。有些專題,文本可以相互打通來教學,如《高祖本紀》與《項羽本紀》關系密切,故放在一起進行研讀。教科書中其余篇目讓學生課余自讀。
三、教學方法
新課標指出:“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nèi)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高中語文選修課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既不能好高騖遠,照搬大學課程的方法,又不能將選修課上成必修課。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下面列舉我們開設《史記》選修課主要采用的方法:
1 .講授式教學法。如《 太史公自序》 等文史知識復雜,可由教師講授。《滑稽列傳》《刺客列傳》等可由學習小組共同設計教案,選出最佳教案,由學生小組一人或幾人協(xié)作講授。
2 .探究式教學法。教師積極構(gòu)建開放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提供有關研究資料、網(wǎng)站、書籍等,讓學生先自行閱讀、探究,提出疑難問題,通過對話、探究,達成共識。也可提供相應的研究話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開設專家講座。充分利用南京高校師資強大的優(yōu)勢,邀請《史記》研究專家開設講座,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閱讀興趣。
4 .通過音像資料,賞析《史記》 中的影視片斷。如讓學生欣賞《霸王別姬》 《英雄》 等,比較改編后的劇本與《史記》原文的異同,品評其優(yōu)劣。
5 .組織辯論會。如學習《太史公自序》《屈原列傳》及《報任安書》就“生”與“死”話題展開辯論,學習《淮陰侯列傳》就“韓信是真謀反,還是被誣陷”設正方、反方展開論辯,等等。
6 .舉辦話劇節(jié),讓學生將《史記》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斷改編成話劇,并進行表演。正如史記專家韓兆琦所說:“《史記》中有些作品的藝術性極高,對后代小說、戲劇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對這些作品的文學成就就應該深刻體會。”如讓學生表演“鴻門宴”、“易水送別”、“高祖還鄉(xiāng)”等經(jīng)典片斷,提高學生的鑒賞力,增強書面和口語表達力,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7 .舉辦成果展示欄,可將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與論文在校園內(nèi)及時展示。營造研讀、探究《史記》的濃烈氛圍,讓學生有閱讀、探究的成就感。
考慮到語文學習和文言文學習的特點,教學中還要讓學生充分朗讀,以增強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體驗、感受,重視主動積極地參與,確立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其探究的欲望和思維火花的迸發(fā)。例如: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蘇教版《史記》選讀教材課文《滑稽列傳》 第91 頁“身貧鄙者余財”中“貧”當是“貪”的訛誤(遍檢各種版本的《 史記》均作“貪”不作“貧”字),筆者給以充分肯定。對《史記》中的標點、注釋等學生敢于提出疑問,教者應積極鼓勵。如學生對《項羽本紀》中“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的標點提出異議,認為“去”后可加逗號。在教《李將軍列傳》時對文本中“居無何,匈奴人殺遼太守,敗韓將軍,后韓將軍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這句話有疑問,認為這時右北平太守不一下子就有兩個了嗎?由于教者在備課時就了解這一版本問題,遂引用了韓兆琦先生的'考證觀點:瓏川資言《會注考證》中認為“韓將軍徙右北平”下有一“死”字,今脫,《史記· 韓長孺列傳》 中有佐證:“徙安國益東,屯右北平… … 將屯又為匈奴所欺,失亡多,甚自愧。幸得罷歸,乃益東徙屯,意忽忽不樂。數(shù)日,病,嘔血死?!绷顚W生信服。教師上課前就要將文本讀透,揣摩、探討一些問題,參閱有關《史記》研究論文論著,高屋建瓴,教學活動才能揮灑自如。當然,這些探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歸納能力,引發(fā)探究,而不是奢求學生在某個問題上有所突破。
四、評價方式
高中選修課在內(nèi)容上和教學方式上有較大的變化,需要采用包括筆試之外的多種評價形式。我們設計選修模塊的學分主要由兩部分構(gòu)成,一是書面的試題測試、論文的寫作(占60%),一是過程性評價(占40%),即采用量化評價與質(zhì)化評價相結(jié)合的方式,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最終成績通過學生的語言文字及實踐活動反映出來。例如過程性評價的主要構(gòu)成有:出勤、完成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閱讀隨筆、問題探究、小組活動等。評價過程可分別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完成。學生互評由本組學習小組初評后(分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再讓其他學習小組復評。最后由教師將各項測評綜合匯總,反饋給學生。
五、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10 周《 <史記>選讀》 的教學,開拓了學生歷史視野,領略了史傳文字的魅力,提高了文言閱讀的能力,但我們在教學這門選修課的教學中仍存有一些問題。
問題一:如何處理好高考語文的沖擊。由于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學生和家長最擔心的就是怕選修課的實施會影響教學秩序和升學率,一些教師也逼迫將選修課上成必修課,“帶著鐐銬跳舞”。這樣必然會影響到新課程標準的全面貫徹和執(zhí)行,從長遠的眼光來看也不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利于學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
問題二:如何構(gòu)建合理的教與學的評價體系。選修模塊的書面測試試卷大多照搬了現(xiàn)行高考試卷的模式,因為誰也不知道三年后的高考試卷是什么樣的,可是沒有別的參照,只好參照現(xiàn)行的高考試卷。測試如何體現(xiàn)選修課程的選擇性和開放性,以倡導個性化的理解、體驗和運用,給學生留下比較大的探索空間,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三: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的提高是選修課程開設的基礎,新課程的實施可以推動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學校、教研機構(gòu)及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考慮為高中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機會和條件,使教師與新教材同生長。
教案設計(篇3)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fā)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lián)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德育目標:
1、知道學習要打好扎實的基礎。
2、知道做事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yī),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結(jié)合重點詞句。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wèi)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wèi)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fā)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wèi)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wèi)請教。飛衛(wèi)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wèi)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wèi)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小結(jié):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wèi)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wèi)的話?;氐郊依?,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fā),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jié):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wèi)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捌蕖卑焉习氩糠帧啊迸c下半部分“女”連起來?!按獭弊蟀氩渴恰啊辈皇恰笆?。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jié)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yè)的呢?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yī)啊。就是這個神醫(y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fā)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jié)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nèi)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qū)懴伦约核玫降膯⑹?,準備與大家交流。
教案設計(篇4)
【學習目標】
情感目標、了解當前教育中的某些“不正常”現(xiàn)象
能力目標、通過本文學習,初步掌握小說欣賞的一般方法。
知識目標、把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及主旨:
重點和難點
結(jié)合問題探究,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結(jié)合小說特點,探究小說的主旨。
【學習過程】
第一板塊: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并將它們抄在筆記本上。
棱角 恍惚 沉浸 發(fā)窘 禱告 抽泣 發(fā)顫 抽噎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結(jié)合復述的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情節(jié)
3.小說塑造了幾個人物形象,請結(jié)合人物分析的一般方法,用幾個詞語對他們進行評價。
4.根據(jù)個人閱讀體驗,結(jié)合課本P.259所附的知識短文《談談小說》以及自己對小說的認識,探究對本文主題的理解。
第二板塊:人物分析
(一)速讀課文.思考如下問題:
1.文中寫到了幾個人物.你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誰?說說自己的理由
2.文中的李京京? 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結(jié)合小說中的情節(jié),從不同角度說說自己對李京京的看法
教案設計(篇5)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指生動的小故事。通常情況下學習寓言,必須先了解這個寓言所敘述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概括故事所蘊含的哲理,即寓意。而在語文課里學習寓言,除了要做到上述兩點外,還要注意寓言中有哪些語言因素可以學習、訓練和借鑒。這樣,無論對教,還是對學,都將收到良好的效果。
本課三則寓言,包括了《濫竽充數(shù)》、《買櫝還珠》和《南轅北轍》,每則寓言的題目都是一個成語。三則寓言內(nèi)容不同,蘊含的道理不同,行文的特色也不同,因而在教學中也應該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并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濫竽充數(shù)》講的是戰(zhàn)國時候,齊宣王在位時,每次都要300人的樂隊一齊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在里面湊數(shù),照樣得到很高的待遇。齊⊥跫濤唬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過去了,只好偷偷逃跑了。其寓意是:沒有真才實學,靠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文章采用對比手法寫了齊宣王和齊⊥跆竽的不同方式和南郭先生的不同表現(xiàn)。教學上可側(cè)重創(chuàng)造性復述的指導,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諸如“300人一齊吹竽時的場面、聲勢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請求參加吹竽隊時的表情、話語是怎樣的?”“南郭先生裝腔作勢時的具體表現(xiàn)和混不過去的狼狽相又各是怎樣的?”等等。
《買櫝還珠》講的是楚國有個珠寶商人,到鄭國去賣珍珠。他把寶珠裝在用名貴的木料雕成的盒子里,裝飾得十分美觀。鄭國有個人出高價買下盒子,卻把放在里面的寶珠還給了商人。其寓意是:看事物不能只重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這則寓言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故事內(nèi)容,后面是作者的議論。而寓意的揭示可從作者的議論中去體會概括。而教學的側(cè)重點在于“探究原因”的指導。即:“珠寶商為什么要把盒子做得很考究?”“鄭國人肯出高價的動機是什么?”等等。
《南轅北轍》講的是有個要到楚國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國在南邊,他卻坐著馬車往北飛跑。當朋友提醒他時,他還自恃優(yōu)勢,強詞奪理,繼續(xù)背道而馳。其寓意是:辦事要行動和目的一致。如果方向錯了,那么再好的條件也是徒勞的。本則寓言多對話,故應側(cè)重于朗讀的指導。應注意不同身份的人說話時的.不同語調(diào)、語氣。
1。讀懂課文,理解寓意。懂得“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shù)是不行的”、“不能只重表面華麗而不追求實際價值”、“辦事要行動和目的相一致”的道理。
2。讀、寫、默本課中的生字,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有關詞語。
3。會用“然后”、“越……越……”等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濫竽充數(shù)》。
1。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2。聯(lián)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課后“讀讀寫寫”中指定的詞語。
1。給下列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
3。全體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整齊和流利。
1。“竽”指什么?“濫”什么意思?誰在濫竽充數(shù)?他混過了嗎?
2。“櫝”指什么?既然買下了為什么又要去還掉?
3?!稗@”指什么?“轍”是什么意思?這里的“轅”借指什么?南轅北轍的結(jié)果怎么樣?
①自由讀本則寓言。
②填表:
①珠寶商把盒子做得十分考究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哪些詞句寫出了這個盒子的考究?
③鄭國人出高價買櫝還珠的原因是什么?
④從作者的議論中,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
①寓言中的那個人為什么不聽朋友的勸告?
②為什么說“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就越遠”?
③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1。對《南轅北轍》進行朗讀指導。
2。對《濫竽充數(shù)》進行想象訓練。
1。想一想,在什么情況下,可用“濫竽充數(shù)”、“買櫝還珠”、“南轅北轍”這些成語?
2。聽寫生字新詞。
3。用“然后”、“越……越”造句。
4。在課外找一本寓言書來讀一讀。
教案設計(篇6)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再、曩、辱、物”等詞的意義和用法。
2.梳理本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學習本文層層深入、曲婉有致的、迂回曲折的行文藝術。
3.背誦有關語段和名句。
方法與過程:
自主學習一一小組學習一一-交流展示一一點評一一反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隱忍茍活、憂愁、幽思、激憤慷慨的情感,學會面對人生重大挫折進行思考,養(yǎng)成對人生負責任的態(tài)度。
學習重點:
目標1、3
學習難點:
目標2
學法指導:
誦讀法、討論法、練習法
知識鏈接:
1、關于《史記》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東漢末始稱《史記》。它是古代第一部由個人獨力完成的具有完整體系的著作。總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余字,又是到那時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著作。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記載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初年三千年的歷史。分10表、8書、12本紀,30世家,72列傳,共130篇。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質(zhì),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
《史記》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市)人,生活在西漢武帝時代,前后曾為郎中、太史令、中書令等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wèi)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xù)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3、寫作背景
本篇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后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于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于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復信。后來,任安以重罪入獄,司馬遷擔心任安一旦被處死,就會永遠失去給他回信的機會,使他抱憾終生,同時自己也無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積憤,于是寫下了這篇《報任安書》。
司馬遷在此信中以無比激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nèi)心郁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大膽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還不加掩飾地流露了對漢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滿。
信中還委婉述說了他受刑后“隱忍茍活”的一片苦衷。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司馬遷所忍受的屈辱和恥笑,絕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條非常堅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價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記》的寫作,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于實現(xiàn)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業(yè)。
4、關于文體
“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就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是寫給誰的信,信題多為“報……書”“答……書”“與……書”“上……書”“寄……書”等,例如《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與朱元思書》(吳均)、《上樞密韓太尉書》(蘇轍)
語言知識點:
一、誦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
曩者()詘體()髡刑()強顏()放失()
頭槍地()箠楚()圜墻()占卜()囹圄()
檻阱()縲紲()慍色()沒世()倜儻()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寫出其本字。
1.或重于太山
2.其次詘體受辱
3.其次剔毛發(fā)
4.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
5.見獄吏則頭槍地
6.及以至是
7.及罪至罔加
8.古者富貴而名摩滅
9.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10.思垂空文以自見
11.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
12.則仆償前世之責
13.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
三、解釋加點字的的詞語。
1、若望仆不相師
2、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
3、用之所趨異也
4、積威約之漸
5、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6、下至于茲
7、若有所亡
8、稽其成敗興壞之紀
9、亦以究天人之際
10、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
11、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12、恨私心有所不盡
四、說出下列加點的詞的活用現(xiàn)象,并作解釋。
1、太上不辱先
2、衣赭衣
3、通其狂惑
4、倡優(yōu)畜之
5、流俗之所輕也
6、曷足貴乎?
五、指出下列句式屬古漢語哪一種特殊句式
1、西伯,伯也。
2、由此言之,勇怯,勢也。
3、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4、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5、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6、終不可用。
7、下流多謗議。
8、不信,適足取辱耳。
9、至激于義理者不然。
10、或重于太山,或輕于鴻毛。
六、翻譯語句
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假令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異?
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凌遲,至于鞭箠之間,乃欲引節(jié),斯不亦遠乎!
《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計,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七、名句默寫
1、古者富貴而名摩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皆意有所郁結(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來者。
3、亦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4、《詩》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____________,綜其終始,___________________.
6、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仲尼厄而作〈〈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題。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結(jié),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chuàng)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身直為閨合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湛,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無乃與仆之私指謬乎。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解,無益,于俗不信,只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書不能盡意,故略陳固陋。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古者富貴而名摩滅摩:通“磨”
B、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稱:稱道
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窮
D、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失:失去
(2)、下列各組虛詞的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然后是非乃定
B.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會遭此禍,惜其不成
C.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D.雖累百世,垢彌甚耳
是以腸一日而九回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3)、下列句子中,“會”的用法與“會遭此禍”的“會”相同的一組是()
①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②會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④會征促織
⑤會不相從許
⑥俱會大道口
⑦會其怒
A、①④⑥
B、②⑤⑥⑦
C、①③⑤
D、②④⑦
(4)、句式與“文王拘而演《周易》”相同的一項是()
A、石之鏗然有聲者
B、洎牧以讒誅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D、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5)、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文中談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發(fā)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況。
B、作者身受“腐刑”卻不以為辱,反而把它作為著書立說的動力。
C、在作者看來富貴順達者難成大事,唯有歷經(jīng)磨難、卓越非常之人才能發(fā)憤而有所成就。
D、司馬遷著史記的目的在于研究歷史,借鑒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見解。
教案設計(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
2、前后四個同學按段輪流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自學第一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第二節(jié),想想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在書上做些批注。
3、學生交流讀后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讀母親平靜的活,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xiàn)在哪里?母親又是怎么鼓勵護士的?她為什么能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jié)。
5、學習第三節(jié):
你能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jié)的理解嗎?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
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教案設計(篇8)
1、學會本課10 個生字,認讀“ 稻”、“ 藏”、“ 催” 三個字。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的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 個生字,認讀“稻”、“藏”、“催”三個字。
2、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理解圖意,能從圖中找出秋天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 熟 塘 報 落 岸” 。
2、初步理解圖意,能從圖中找出秋天的特點。
1、教師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秋天的錄像片,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跟秋天有關的課文,教師板書課題:秋天,請同學們讀一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之間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 )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 )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意,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2 )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3 )結(jié)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藍: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監(jiān)”字第一筆是豎。注意與“籃”字區(qū)分。
塘:左右結(jié)構(gòu),部首是“土”字旁,右邊是“唐”字?!疤啤弊值牡谄吖P是豎,要出頭。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
熟:這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左上是一點一橫,左中是口;左下是“子”,第三筆要寫成提;右上是“丸”字;下面是四點底。
落: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洛”字,這是一個上形下聲的形聲字。
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利用工具書查一查。
(5 )認讀“稻”、“藏”、“催”三個字。
稻:稻子,水稻。農(nóng)作物的`一種,我們吃的大米就是水稻脫殼后的米粒。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讓學生自己練習讀課文,要做到正確和流利。
2、同桌之間進行互查。
3、與小組成員一起看插圖,說說畫面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后練習讀書。
4、教師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四、指導學生進行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寫。
2、教師讓學生進行板演,進行評價。
五、總結(jié)本課學習情況。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按照一定的順序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的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比較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了解秋天的特征。
2、使學生知道秋天是果實成熟的季節(jié),葉子發(fā)黃落下,候鳥南飛等一些自然現(xiàn)象發(fā)生在秋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抓住秋天的特征,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意思。
2、體會秋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教師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的游戲。誰摘下了蘋果,就帶著同學們讀生字。
2、看投影,讀詞語。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再指名讀。
1、從整體入手學習,教師伴著音樂范讀。
(1 )讓學生邊聽邊在文中標出自然段。
2、教師結(jié)合學生的發(fā)言,出示相應的插圖,學生一邊看插圖一邊讀課文,圖文對照。
(1 )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看課文一邊標出共有幾句話。
(2 )讓學生說一說每句話的意思,談一談讀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秋天來了,天又高又藍,還有一朵朵白云。教師板書:天:藍 高 云:白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A. 學生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B. 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學生知道加上“ 高高的” 使句子更具體。
C. 指導朗讀,突出藍天的特點。
(4 )讓學生觀看畫面,欣賞秋天的天空。
(5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結(jié)合語言文字體會秋天的美麗,讀出語氣。
讓學生自己練習,而后指名讀,大家進行評價。
第二自然段:
秋天,稻谷熟了,一片金黃,像是鋪上了一層金子一樣。
(2 )讓學生在書中畫出喜歡的語句,談看法,體會糧食豐產(chǎn)的景象。
(3 )指名讓學生談想法,相互交流。
“一眼望不到邊”說明稻田所占面積大,是好大一片,使人看不到邊際。
“黃澄澄”是寫稻田的顏色,這是稻子成熟的表現(xiàn),說明了糧食的豐產(chǎn)。
“鋪了一地金子”說明稻子長得好,滿地都是,用比喻的方式表明稻子成熟。
(5 )師小結(jié):秋天,稻子成熟了,大地一片金黃,遠遠的看不到邊際,就像是金子灑滿地,面對這一切你會想到什么,讓學生運用讀的方式,體會那種豐收的喜悅。而后指名讀,進行評價。
A. 讀這兩個自然段。
B. 想一想,告訴我們什么?
結(jié)合課文中的插圖和有關語句談一談秋天大自然的變化。
一片一片樹葉從樹上落下,小魚藏在落葉下邊把落葉當作了傘,小螞蟻在落葉上爬來爬去,來回跑著,把落葉當作了運動場。燕子看到了落葉,把落葉當作了電報,它們要到南方去過冬了。
板書:黃葉:落下來。小魚―― 傘 小螞蟻―― 運動場 燕子―― 電報
(3 )師小結(jié):這些語句使我們感受到:秋天來了,自然界里的小動物,小昆蟲們那種歡快的心情,還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4 )練習朗讀,邊讀邊體會小動物、小昆蟲們那種歡快的心情,還有秋天那特有的迷人景色。
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A. 學生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B. 體會這樣寫的好處。使學生知道加上“ 一片一片的” 能夠說明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是一片接著一片往下落,陸陸續(xù)續(xù)的感覺。)
C. 教師和學生一起用實物演示。
D. 指導朗讀,突出落葉的特點。大家評議。
三、組織學生觀看秋天的錄像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的思想感情。
1、看圖說說圖的意思。
教案設計(篇9)
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達對歌曲《大海啊,故鄉(xiāng)》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對祖國、對家鄉(xiāng)以及生活的熱愛,能背唱全曲。
2、通過欣賞比較小提琴版與人聲版《大海啊,故鄉(xiāng)》,了解更多的演奏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情緒異同及音響感受的異同。
教學重點:
1、閉上眼睛,你聽到了什么?
播放海鷗、海風、海浪的聲音,創(chuàng)設出海邊的氣氛。
“聽到了什么?”
“大海是寬闊無垠的,有時候波濤洶涌有時候溫柔慈祥向像母親一樣”
老師帶你們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 大海不光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豐富的物產(chǎn),誰能說一說大海的物產(chǎn)有哪些呢?”
大海對我們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故鄉(xiāng),今天,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大海啊,故鄉(xiāng)》
1、初聽這首歌曲,請你的身體隨著音樂做動作。
提問:你覺得這首歌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和情緒?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歌曲?
“三拍子通常給人以蕩漾、抒情的感覺,剛剛我們也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是一首深情蕩漾的歌曲,接下來跟琴學唱”
2、這首歌曲中模仿游子聲聲呼喚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
師:這兩句的音與前兩句的音相比怎樣?表現(xiàn)了歌者情感怎樣的變化?
生:音區(qū)更高,情緒越來越激動,不斷升華,就像翻滾的海浪高過一浪。
3、師:那后半部分的演唱力度與情緒應該相應地有些什么變化呢?
生:更加強烈有力,情緒更激動些,才能表達呼喚的真切。
師:那好,讓我們帶著這些變化來再試試演唱這首歌曲。 (復唱歌曲)
3、師:海風吹起了思念,海浪翻滾著呼喚,讓我們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加入一些模擬的海風和海浪聲吧,讓這首歌更加豐富,老師給你們設計了海風和海浪的聲音節(jié)奏,你覺得哪一條更適合在“大海啊大?!边@一處合唱。(出示節(jié)奏)
①×× ×× ××︱×× ×× ×× ︱ ②× — ×︱×— —︱
嘩嘩 嘩嘩 嘩嘩 嗚嗚 嗚嗚 嗚嗚 嘩 — 嘩 嗚— —
4、跟音樂用領+齊或+領+合的演唱形式來演唱歌曲。
師:多少年過去了,這首歌曲一直被傳唱著,還有人將它改編成器樂曲,接下來我們就來欣賞另一個版本的《大海啊故鄉(xiāng)》,你能聽出來是什么樂器在演奏嗎?
2、師:說一說你更喜歡哪一個版本的,說說你的理由呢?(生發(fā)表意見)
師總結(jié):不管哪個版本,都非常優(yōu)秀地演繹出了這首作品濃郁的深情,但愿這美妙的旋律流入大海,也流入我們的心間,永不停歇。
教案設計(篇10)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平面鏡的特性,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操作能力。
3、對鏡子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活動準備:
平面鏡 動物玩具 音樂,各種透鏡、面鏡。
活動過程:
一、照鏡子,了解鏡子的特性。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照鏡子的游戲。
2、請你找好朋友玩一玩照鏡子的游戲。
二、了解鏡子的特征及用途。
1、師:今天老師的口袋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么?
2、摸上去感覺怎么樣?(滑滑的)你覺得那是什么東西?
3、(出示鏡子)這是什么呀?
4、它可以用來干什么?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鏡子?
三、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鏡子。
師:我們小朋友真能干,說出了那么多的鏡子,那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也可以當作鏡子?(討論)
四、鏡子反光實驗。
1、幼兒分組探索。
1、第一次操作,發(fā)現(xiàn)動物數(shù)量的變化。
2、第二次操作,發(fā)現(xiàn)如何變化。
3、第三次操作,把兩面鏡子豎直面對面放,進行探索。
六、拓展經(jīng)驗。
1、平面鏡真奇妙,我們發(fā)現(xiàn)了好多平面鏡的秘密,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各種各樣奇妙的鏡子,你知道有哪些?
2、這些鏡子也藏著許多秘密,我們在分區(qū)活動的時候再玩一玩,發(fā)現(xiàn)它們的秘密。
活動延伸:
1、區(qū)活動時,繼續(xù)探索平面鏡的其他特性。
2、在區(qū)域中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其他鏡子的特性。
教案設計(篇11)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會從把握重點語句入手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小學的時候?qū)W過一篇千古傳頌的關于母愛的詩,是孟郊的《游子吟》,同學們現(xiàn)在還能記起來嗎?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吧……好,同學對以前的只是掌握得都比較扎實。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關于親情的文章,莫懷戚的《散步》。
2、課文朗讀:全班分為兩大組,男生一組,讀奇數(shù)段。女生一組,讀偶數(shù)段,一定要帶敢情地朗讀。簡要評價后四人小組討論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也就是說文章寫了哪些人,什么時間,在哪里發(fā)生了什么事,結(jié)果有如何,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復述本文的故事。
(提示:我、妻子、母親和兒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為走哪條路,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了分歧。最后我選擇走大路,而此時母親卻改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
在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xiàn)?說說你的理由。
3、課文賞析
過度: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值得欣賞,因為他們都有著令人倍感溫馨的性格,那么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就來分析下本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我” 的形象,妻子,母親和兒子的性情又是怎么樣的?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并且在文章中找到相關依據(jù)。
慈愛的母親 孝順的我 賢良的妻子 懂事的兒子
(分析人物形象時重點抓住文章的高潮段,即產(chǎn)生的分歧去把握)
4、品味語言
人物形象大家把握得也很到位,剩下的就是細節(jié)問題,我們說這是一篇很優(yōu)美也很有含義的文章,好的文章不一定堆砌了多少華麗的辭藻,關鍵是在其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一種感情,我們說這篇文章就是個很好的例證,我們就來分析下本文中體現(xiàn)濃濃親情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并且?guī)Ц星榈乩首x出來。
1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寒冬。
一個總算寫出了作者對于春天的盼望、急切的心理,也寫出了我對母親身體一直擔心的過程,暗示母親的身體狀況不佳,熬過寒冬的不易,表現(xiàn)出子愛母的感情。
2 “這南方……”烘托了散步心情,設置散步背景。這不僅僅是描繪了一般的春光,而是側(cè)重描寫自然界的生命現(xiàn)象,一方面是照應并渲染文中對母親身體、自然生命的描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生命意識的強化,是匠心獨運之筆。
3“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兒子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三個句子看來熟悉的字眼很多:無非就是“我的話”“她的話”,“前面”“后面”,“媽媽”“兒子”,讀來卻能撩起幾多思緒,幾多羨慕:慈母與孝子愛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寧靜溫馨……羨慕之余卻又悟出:生命原本這樣,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4、“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個“平順”,一個“有意思”,這分明是描摹母親和兒子的口吻,加之運用頂真辭格,讀時格外真切,瑯瑯上口,富有韻感。母親最終又選擇走小路也體現(xiàn)了長輩對晚輩的愛,我選擇走大路體現(xiàn)了“孝”!
5、“我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一“老”一“小”,一個看為“強壯”,一個視為“高大”,這種回環(huán)復沓的句式和遣詞的變化既使句子饒有趣味,又很好地表現(xiàn)了“我”復雜的心理。
6、“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我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此種對舉在文中是常見的,它構(gòu)成了句式的對稱美,同時也為文章的內(nèi)容服務,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一邊是長輩,一邊是后代,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jié)上,這里既有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又體現(xiàn)了作者摯愛生活,品嘗人生甜美的無窮韻味。
課文小結(jié):本文采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通過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現(xiàn)了家庭成員間互相謙讓愛護的濃濃親情。其中尤其體現(xiàn)了中年人贍養(yǎng)老人和撫育兒女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一個“孝”字概括全文內(nèi)容。
七嘴八舌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分享曾經(jīng)看見的伙食經(jīng)歷過的親情故事,深化課文精髓。
結(jié)束語:父母對子女是如此的關心愛護,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作為兒女應該怎么樣對待父母呢?平時身體力行,把山羊父母的這種沒得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沒體諒他們的每一分苦心!
教案設計(篇12)
《蜜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nèi)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課前準備:1.學生:課前讓學生搜集資料,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2.教師:有關蜜蜂和昆蟲的知識,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jié)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jīng)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呼應導語。
現(xiàn)在你知道法布爾做了一個什么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jié)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細讀課文
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
a.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結(jié)果怎樣?。
c.同桌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實驗的過程說一說。
三、精讀課文,感悟作者嚴謹?shù)目茖W作風和探索精神
1.細細品讀,畫出體現(xiàn)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jié)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a.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xiàn)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b.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huán)節(jié)?
捉自家蜜蜂,便于觀察;給蜜蜂做記號,為了與其他蜜蜂區(qū)別在兩里外放飛,更能說明問題;叫女兒等在蜂窩旁,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紤]周密,體現(xiàn)作者做事嚴謹。
c.實驗的結(jié)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明確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學現(xiàn)象,不能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jié)論,更能說明他對待科學嚴謹,實事求是。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收集到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而在默讀中邊讀邊畫,可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
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文本。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聽說”一詞的含義,特在此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聯(lián)系實際的深刻體會中感悟 “聽說”所蘊含的法布爾求實的作風。
資料的適時補充,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距離孩子年代久遠的事實,從而更好地感悟法布爾求實嚴謹?shù)目茖W作風。
教案設計(篇13)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3個生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充分發(fā)揮想象,初步發(fā)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3、引導學生看事物全面化,實事求是,不要像青蛙那樣自以為是。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3個生字,課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難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教學準備:
青蛙和小鳥圖片,青蛙和小鳥頭飾,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晌豢蓯鄣男游铮銈兿胫绬幔?BR> (出示青蛙圖)小青蛙,呱哌呱,稻田里,捉害蟲,我們都要保護它。
(出示小鳥圖)小鳥兒,叫喳喳,飛到東,飛到西,我們都很喜歡它。
同學們喜歡這兩種小動物嗎?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則關于青蛙和小鳥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伸出手跟老師一起寫《坐井觀天》。
2、齊讀課題13、坐井觀天。
師: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13課,跟老師一起讀一遍《坐井觀天》。
3、理解“觀”和“坐井觀天”的意思。
師:有誰知道“觀”是什么意思呢?那又有誰知道“坐井觀天”是什么意思呢?誰坐在井里看天?(青蛙)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nèi)容。
1、教師范讀
師:聽老師把這篇寓言故事朗讀一遍,大家一定要認真聽呀!
2、生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朗讀一遍,注意讀書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老師或看下面的注釋。2給課文標上自然段。3、用筆圈出躲在課文的生字寶寶。
3、學生讀文
師:孩子們,分好段了嗎?生字寶寶圈出來了嗎?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nèi)容
1、找生分段朗讀
師:同學們,這篇寓言故事共有幾個自然段?
師:老師找七名同學朗讀一下這篇課文。(指名7名同學朗讀)
2、師: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師:那么,小鳥從哪兒來的呢?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3、學習“沿”。(出示字卡)
師:這個字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第一個字寶寶,讀“yán”,井沿。
師:誰來和“沿”做朋友呢?(貼在黑板上)
3、指導朗讀。
師:現(xiàn)在找同學再朗讀一下第一段。(指名朗讀)
小結(jié):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了,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鳥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它們?yōu)榱艘粋€問題吵了起來,你知道是什么問題嗎?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究竟為了什么問題吵了起來?大家開始朗讀課文吧。
4、指導朗讀2——7自然段
a師:文中青蛙和小鳥有幾次對話?
師:誰來讀小鳥的話?誰來讀青蛙的話?老師來引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它們的第一次對話。
生帶上頭飾朗讀。
師:誰還想讀一讀?(生朗讀)
師:讀得非常棒,請全班男生扮演青蛙的角色,女生扮演小鳥的角色,一起齊讀一遍。
b師:找第二組同學上臺來,讀一讀它們的第二次對話。(一人引讀,兩人對話)
生朗讀。
師:誰還想朗讀?
師:青蛙相信小鳥的話嗎?
師:那我們應該讀出青蛙不相信的語氣來,而小鳥要讀出勸告的語氣來。老師給大家做示范朗讀一下,大家一定要仔細聽??!
生朗讀。
師:南排同學扮演小青蛙,中南排同學扮演小鳥,運用它們的不同語氣來朗讀一遍,老師引讀。
生朗讀。
師:同學們,小青蛙眼中的天是什么樣的?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師:小鳥眼中的天又是什么樣?“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
c學習“際”(出示字卡)。
師:這個字就是我們認識的第二個字寶寶,讀“jì”,跟老師讀。(齊讀、男女生讀、指名讀)無邊無際。除了天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什么還可以用“無邊無際”來說呢?
生:自由回答。
師:你是怎樣記住它的?(貼在黑板上)
生:自由回答。
d師:找第三組同學上臺來朗讀。
生朗讀。
師:第三次對話中,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們倆的笑是一樣的嗎?
師:你認為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呢?
師:青蛙還是不相信小鳥的話,那么青蛙的話要讀出自信的語氣來。那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講道理的語氣來。老師給大家范讀一遍,仔細聽,看誰讀得好。
師:請臺上的同學再次朗讀一遍。
生朗讀。
師:北排扮演青蛙,中北排扮演小鳥再次朗讀一遍。
(出示“信”)師:這個字就是我們要認識的第三個字寶寶,讀“xìn”,(指名讀、小組讀、齊讀、開火車讀)誰能為信找朋友?
生:自由發(fā)言。
師:你又是怎樣記住“信”的?(貼在黑板上)
生:自由發(fā)言。
師:大家都認為青蛙錯了,青蛙眼中的天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生自由說。
師:下面我們大家在一起把這篇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生朗讀。
5、設想
師: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呢?
生:自由說。
師:大家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說的太棒了,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孩子們,我們看事物要全面化,實事求是,可千萬不要學井里的青蛙那樣自以為是。
師:那么剛才我們認識的字寶寶啊還是我們今天要寫的生字,要大家仔細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筆畫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寫的勻稱、美觀。孩子們能做到嗎?(能!)
四:指導寫字
師:(出示小黑板)孩子們,我們先看看這個字“沿”,三點水旁,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跟老師一起寫(生書空);“際”,雙耳旁是兩筆完成的,“耳朵”要寫的高而窄,跟老師一起寫(生書空)。
生:動筆寫,教師指導。
五、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教案設計(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經(jīng)歷理解詩歌的過程。
4.激發(fā)想象和探究心理。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是從哪里見過的?它給你留一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二、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課文,標出不認識的字,難寫的字及不懂的詞。
2.請同學說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的讀音。
藍、懷、流、
3.我們一起把這些易錯的`字的音讀一讀。
4.出示生字卡片,抽學生讀。
5.掌握了方法,還需要記住字形。請同學之間交流,用什么方法來記住字形?
6.根據(jù)剛才的分析,學生獨立書寫,老師巡視具體指導。
7.讀下列詞語,看能否將剛才所學生字對號入座,并積累下列詞語。
2.圖文結(jié)合學懂課文,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出示生字卡片,抽學生認讀生字。
2.點學生上黑板聽寫生字。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習第一部分。
(1)同學們,你們喜歡浪花嗎?想不想成為它的朋友?
(2)既然想成為朋友,那就應該多關心它,和它說說。那同學們想說些什么呢?
(3)那我們來看看小作者問它什么樣。
(4)請同學們讀課文,回答以上問題。
(5)講解:
有風的時候才開。即一吹,就掀起了浪花。
色跟白云一樣。
“浪花開多少,千千萬萬朵”。意思是說浪花有許許多多。
3.學習第二部分。
(1)請同學們朗讀第二部分,然后回答海水是什么顏色,什么味道。
(2)這是什么原因呢?你知道嗎?
三、指導感情朗讀。
1.請兩位同學分別讀回答和浪花、海水的話。
2.同學們評議誰讀得好。
2.進行表演。
3.予以肯定。
五、總結(jié)全文。
文章用有趣的回答形式,寫出了大海的一些持點。希望我們的同學在課后搜集一些關于大海的圖片等
教案設計(篇15)
學習目標:
1、認識五個生字,能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了解故事內(nèi)容。
2、讀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1、搖鈴鐺:孩子們,你們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說說聲音的詞:丁零丁零,鐺鐺(板書:鐺dāng象聲詞)出示鈴鐺。在“鈴鐺”中“鐺”讀輕聲。讀一讀。
(以聲激趣,先聲奪人。學習生字“鐺”時,真正是“形”“聲”兼?zhèn)?,學生處于一種無意識學習狀態(tài)中)
猜猜故事的結(jié)尾?來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掩耳盜鈴(板書,生字“掩”“盜”用彩筆書寫)讀題。說說“掩”“盜”的意思,做做“掩”的動作——捂、堵。連起來說一下這個詞的意思。
2、過渡:我們的課本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講述出來了,我們來看書吧。
(用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動畫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用閱讀期待產(chǎn)生探究的原動力)
1、在課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盜鐺偷碰。學生自由讀文,在書上圈畫。放課件:看,我們的新朋友快樂地跑來參加我們的學習呢!
2、課文很短,只有五句話,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好!讀給同桌或授課老師、聽課老師聽聽。
3、指名讀(看你讀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師讀(老師也想讀讀,愿意給我當評委嗎?)
那,像老師一樣讀讀吧!
4、我們讀的讀,聽的聽,故事已經(jīng)在我們的小腦袋里住下啦!你能簡單地說說故事內(nèi)容嗎?(板書:想偷鈴鐺[掩耳盜鈴] 被人發(fā)覺)
(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時,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在一次次閱讀中,強化了記憶,梳理了條理)
1、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文章,看一看插圖,還可以試一試鈴鐺。思考:那個盜鈴人的想法對嗎?
2、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看圖、做實驗等方法談。
相機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還可以怎么說?哪句好?讀一讀再說說:他認為誰聽不見?(主人、過路人、守門人……)
“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眱蓚€“就會”前一個能去掉嗎?用“只要……就會……”說一句話吧
3、你們還有問題嗎?(預測:門上的鈴鐺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鈴鐺作什么?那個人被抓住了結(jié)果會怎樣?)
4、是啊,后來會怎樣呢?我們把大家想的演出來好不好?
(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真正自主學習。從閱讀的階段目標看,充分體現(xiàn)閱讀中閱讀主體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給盜鈴人的想法下定義是錯的,而把所設計的問題留給學生,給他們較大的思考、感悟空間。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學生在回答“偷鈴人的想法對不對”這一問題時,能從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插圖、生活經(jīng)驗多方參與課堂活動)
1、找出文中寫偷鈴人動作的詞:掩、伸、偷、碰(板書)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幾個同學演一演。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2、師生參與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們要教訓這個小偷(學生對小偷說:……老師對小偷說:聽了大家對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說的?知道錯在哪里了嗎?)
大家都是表演明星,讓我們在欣賞節(jié)目的時候還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進入角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對話涌動生命的靈性。其實學習不是教師向?qū)W生直接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教師給學生提供有效的活動機會,在活動討論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建構(gòu)知識情感與價值觀。)
現(xiàn)在我是一名記者,來采訪一下臺下的觀眾:
1、讀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話來評評偷鈴人的行為嗎?可以是一個成語或俗語(自以為是、自欺欺人、自作聰明、做賊心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2、你愿意做那樣的人嗎?你從這則故事體會到什么道理?
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說明深刻的道理。
(語文課堂的對話,是師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一種全方位互動共振的過程,教師不強加給學生什么,而是以一種輕松的對話方式讓學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內(nèi)涵,并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
1、那么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
(學生抄襲作業(yè);老師看到?jīng)]有學生提問,被學生的假象迷惑,以為學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卻鋌而走險;社會上一些人為了經(jīng)濟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顧,最后出事了……)
現(xiàn)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后面的答案,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學生的認知必須與實踐結(jié)合,才會有生命的體驗與感悟,才能回歸生活)
1、你喜歡讀寓言嗎?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從哪兒知道的?(以前學過的……;課外看到的……;聽大人講的……)老師及時肯定:真不錯,書上的東西記得這么清楚,還能讓課外知識豐富你們的大腦。這都是學知識的方法!
2、你們學了后面的一則寓言后,舉辦一個寓言故事會好嗎?請更多的老師也來參加吧!
3、選擇作業(yè):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找?guī)讉€小伙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把你課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凸現(xiàn)其個性,建構(gòu)自主開放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