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課件(集錦4篇)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為您整理的“史記課件”類內容,希望給您帶來啟示,相信本文能為您提供幫助。學生們需要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而這也需要老師提前備好教案和課件,相信老師對此不會陌生。詳實的教學教案可以幫助老師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度。
    史記課件【篇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4、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意識的關注《史記》,并收集其中以兩個故事,在同學之間交流。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司馬遷把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為完成父親的遺愿,實現(xiàn)人生價值矢之不渝的精神。
    2、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及為什么能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脈絡。初步了解司馬遷及《史記》。
    教學過程:
    一、成語導入,了解《史記》的輝煌:
    1、同學們,我們閱讀過不少成語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語。讀讀這些成語,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出示:(齊讀)
    指鹿為馬 破釜沉舟 臥薪嘗膽 毛遂自薦 四面楚歌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一字千金 圖窮匕見
    3、指名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4、是的,這些成語都是出自歷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記》。
    5、板書:《史記》,知道《史記》嗎?誰能來介紹一下。
    △根據(jù)學生回答隨機板書司馬遷。簡介司馬遷。
    △簡介史記:
    《史記》共52萬多字,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約3000年間的史事。它不僅是空前的歷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學界的寶貴遺產。被魯迅先生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BR>    6、今天這堂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馬遷,走近《史記》。
    板書:發(fā)憤寫《史記》
    7、齊讀課題。
    (指導讀題:文章有文眼,標題有題眼。這篇文章的題眼是———生答“發(fā)憤”。什么叫“發(fā)憤”?憑你的直覺說。(發(fā)憤就是很堅決。很努力。 決心做好一件事情。 文中司馬遷發(fā)憤一定要完成《史記》。所以我們要怎么讀?)
    再讀課題,說說從課題上想到了什么?(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他在什么情況下發(fā)憤寫《史記》的?又是怎樣發(fā)憤寫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詞語。
    (2)用鋼筆描紅。
    (3)指名讀課文,結合正音,理解詞義。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
    (2)他又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
    (3)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fā)憤“寫作的?
    (4)結果怎樣?
    2、對照上述四個問題,分別閱讀課文的相關自然段,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說說本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四、小結
    (略)
    五、作業(yè)
    1、完成《習字冊》。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理解《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2、引導學生抓住體現(xiàn)中心的詞句,通過誦讀來感悟,內化語言;通過感受人物的思想斗爭展開合理大膽想象,進行語言與思維的訓練,使人物更豐滿。
    3、學習本文數(shù)字描寫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實,更讓人贊嘆。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二、品讀課文,領悟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原因
    過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馬遷發(fā)憤寫作《史記》呢?
    板書:原因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1、2自然段,思考
    2、匯報交流:
    出示:“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動?!?BR>    (1)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結:“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源于母親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動,源于歷史故事的感染。
    (3)還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馬遷發(fā)憤寫史呢?
    出示:“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BR>    (1)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是的,司馬遷受父親影響,從小努力讀書,他還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考察歷史遺跡,了解歷史故事。掌握了大量的歷史知識,積累了大量歷史資料,
    可以說:發(fā)憤源自環(huán)境的影響,父親的影響
    出示父親說的話: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1)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同學們,用心邊讀邊想,這句話里的“千萬不要忘記……哇” 所表達出來的強烈的愿望是什么?(2)為了完成父親遺愿,是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重要原因。
    (3)指導朗讀:想象司馬遷聽著父親臨終前的囑托,可能會想些什么呢?說些什么呢?
    可以說,發(fā)憤源自于父親的囑托
    三、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史記》的呢?
    1、自學課文2、3自然段,畫出課文中突出表現(xiàn)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有關語句,,在旁邊簡單地寫出自己的感受,并帶著感受讀讀畫出的句子。
    2、生自學交流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1)、每天忙著,忙的忘記了——(時間),忙的忘記了——(吃飯),沒有忘記——(寫史記),他在發(fā)憤寫——(史記)
    (2)、讀到這兒,你認識了怎樣的司馬遷?(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
    (3)、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勤奮嗎?
    你還找到了那些句子?
    史記課件【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學法選擇、教學程序、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介紹我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理念和目的。
    首先分析教材: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的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的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它與前兩課《海倫凱勒》《鄭和遠航》共同對學生滲透“有志竟成”這個主題單元的精神熏陶,同時也為接下來的圖書推薦《上下五千年》做閱讀鋪墊。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借助朗讀表達自己對
    課文內容的理解和人物內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
    的精神。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3、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激發(fā)學生閱讀史書、關注歷史的興趣。
    教法學法:
    教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法
    學法:潛心會文、品味語言
    (教法學法的選擇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過程:
    特別說明本課時的教學是在上一課學生充分自主讀書,掌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展開的。
    教學過程依次為整體感知、品詞析句精讀課文、拓展延伸
    首先整體感知,借助詞語復述課文。
    出示詞語:囑托、專心致志、飛來橫禍、了此殘生輕于鴻毛、輝煌巨著史無前例重于泰山。指生讀詞語,然后借助詞語復述課文。之后讓學生默讀全文。
    (設計依據(jù):《課標》在第三學段明確提出“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币虼私虒W要從整體把握開始。借助詞語復述,使課文內容成為清楚的一條線,也是對學生的語言積累訓練。)
    接下來品詞析句、精讀課文。(這里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首先教師聯(lián)系詞串出示問題:“囑托”可以換成“囑咐”嗎,為什么?司馬遷寫《史記》僅僅因為父親的囑托嗎?以這兩個問題為切入口,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讀書中的思考是學生讀書習慣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出示問題引領學生讀書,旨在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同時設置近義詞的比較,是落實《課標》要求,“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保?BR>    2、在接受父親的囑托后,司馬遷開始“專心致志”地寫《史記》,你怎樣理解司馬遷的“專心致志”?生再讀一二自然段,感悟交流。在發(fā)言交流的基礎上師引出“每天”和“忙著”這兩個重點詞。同時就這兩個詞讓學生展開想象。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完成下面的句型練習:
    天色微明,司馬遷__________;
    夜深人靜,司馬遷___________;
    三伏盛夏,司馬遷____________;
    數(shù)九隆冬,司馬遷_____________
    ……
    (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老師與文本三者的對話,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憑借文本具體的語言材料,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訓練學生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的能力)
    3、 “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什么是“飛來橫禍”?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情況,師可相機補充“李陵事件”,同時強調司馬遷所遭受刑罰的殘酷和恥辱。)然后引領學生用直線畫出司馬遷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線畫出司馬遷是怎么做的。讀文章、看插圖體會司馬遷此時的心情,感受他做出生死抉擇的原因。(忍辱負重)最后指導學生讀好這一段。最后師配樂范讀。
    (語文教學把朗讀放在首位,因為閱讀過程中有很多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我們學語文,不是把每篇課文都分析透,而是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有感情的朗讀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我們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
    4、就這樣,帶著屈辱,帶著痛不欲生的悲傷,帶著重于泰山的人生意義,司馬遷最終完成了這部史無前例的輝煌巨著。生自由讀最后一段,引導體會“13年、52萬字”所表現(xiàn)的司馬遷精神。
    思考交流,司馬遷留給我們的只有《史記》嗎?回扣課題,深入解讀“發(fā)憤”。師補充后人對司馬遷的評價: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通過閱讀、思考、交流,讓學生深入體會司馬遷對待苦難的人生態(tài)度,使司馬遷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漸漸高大起來。)
    最后拓展延伸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把困難與挫折當做一筆財富,他們用行動來詮釋“發(fā)憤”。課下同學們讀讀、背背五下《國學啟蒙》第46頁,《報任安書》中的片段。
    (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實踐真正的大語文觀。)
    史記課件【篇3】
    一、說教材: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歷史人物故事。本單元的主題是“有志者事竟成”,課文講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盡13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贊揚了司馬遷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全文內容概括性強,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司馬遷的贊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借助朗讀表達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司馬遷內心世界的感悟。
    2、在理解、品位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初步認識《史記》的史學價值和地位。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過程
    難點:領悟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過程中折射出的司馬遷的精神。
    三、說教法、學法:
    本文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發(fā)憤”二字,既是全篇的文眼所在,也是對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成巨著的高尚人格的真實寫照。
    在教學本課時,我通過思考圈畫,同位交流、抓關鍵語句品讀,補充資料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抓住“發(fā)憤”進行“讀悟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理解司馬遷發(fā)憤著書的真正原因,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我分為五大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環(huán)節(jié)一:復習導入。認讀一組與課文有關的詞語,這些詞語是課文內容的提煉,讀好它,既為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同時也是對課文內容有總體把握。
    環(huán)節(jié)二:總覽全文,以《史記》究竟是一本什么著作?讓學生總覽全文,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抓住“發(fā)憤”提出綱領性的問題(為什么要發(fā)憤?在什么情況下發(fā)憤?是怎樣發(fā)憤的?),切入文本的新授。
    環(huán)節(jié)三:品讀感悟
    以“發(fā)憤”為主線,以“讀”為抓手。引導學生逐步走進司馬遷的內心。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感悟司馬遷寫《史記》的三個原因:一、英雄的影響;二、受父親的影響;三、父親臨終前的囑托。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第三個原因父親臨終前的囑托。抓住司馬談臨終前的囑托“你一定要……??!”這一句,來感受寫好一部史書的艱難和意義的重大。為下文“忍辱負重”奠定理解上的基礎。
    第二步: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抓住課文第三自然段,讀、思、劃、批注的方式,通過學生自學、同位交流、反饋,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中司馬遷受刑后的想法和做法,加深對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感悟,讓學生默讀自學課文第三小節(jié),想想他遇到了什么樣的飛來橫禍?交流時再補充閱讀司馬遷在受酷刑后在一篇文章中袒露自己生不如死心情的資料,感受這場災難給他帶來的巨大的身心傷害。交流受到酷刑的司馬遷,內心是怎樣想的?抓住“悲憤交加,血濺墻頭”等體會司馬遷極度恥辱痛苦的心情。再來指導學生讀出這種痛苦心情。
    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他選擇了活下去,引領學生走進司馬遷的內心世界,并抓住兩個‘一定要’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當他深陷牢獄時,當他遭受恥笑時,他忍辱負重,一定要完成史書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其內心的堅定。
    第三步接下來關于司馬遷怎樣發(fā)憤寫《史記》在交流句子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訓練:文中對司馬遷怎樣寫《史記》寫的很簡潔,對照插圖、發(fā)揮想象說的更具體嗎?
    出示:冬天的早晨,寒氣襲人,當人們,他已經。
    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當人們,他仍然。
    無數(shù)個夜晚,月黑風高,當人們,他依然。
    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內化為真正的自己內心的感悟,真正地走進司馬遷的心靈,與司馬遷對話。感受司馬遷視事業(yè)為生命、置榮辱于度外的偉大人格。
    第四步:讀寫結合
    1.以一組發(fā)憤是:司馬遷受酷刑后忍辱寫成的《史記》
    發(fā)憤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
    發(fā)憤是談遷。發(fā)憤是海倫。
    發(fā)憤是阿炳。發(fā)憤是。
    2.小練筆:面對司馬遷和他的鴻篇巨制——《史記》,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吧!
    使司馬遷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加清晰高大豐滿。
    環(huán)節(jié)四:課外延伸
    1.認真研讀《史記》中的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感受。
    2.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試著對司馬遷作一個綜合的評價。
    史記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理解《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感受司馬遷把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為完成父親的遺愿,實現(xiàn)人生價值矢之
    教學難點:
    理解司馬遷受酷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及為什么能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
    一、導入
    《史記》共52萬多字,記載了從黃帝至漢武帝約3000年間的史事。它不僅是空前的歷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學界的寶貴遺產。被魯迅先生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品讀課文,感悟生命的追求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
    2、匯報交流:
    年少時,環(huán)境影響
    英雄的影響
    出示:“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他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動?!?BR>    ①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補充介紹龍門
    跨越黃河兩岸的龍門,是一座名山。據(jù)說每年都有幾萬條魚向上游,跳過去便化為龍,跳不過去便碰壁而返。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馬遷世代所居之地。面對滔滔的黃河水,聽著英雄們的故事,司馬遷十分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
    他要把英雄故事記載下來傳給后人
    他也想當英雄,成就一番事業(yè)
    ③是的,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滔滔的黃河水養(yǎng)育了司馬遷,英雄的故事感動著司馬遷,家鄉(xiāng)的文化環(huán)境熏陶著司馬遷,想記錄英雄,想成為英雄,也許小時侯的司馬遷就是這樣想的!
    3、年少時,還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馬遷發(fā)憤寫史呢?
    父親的影響
    出示:“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努力讀書,大大充實了自己的歷史知識。他還四處游歷,廣交朋友,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BR>    ①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是的,司馬遷從小努力讀書,20歲的時候就游歷了大半個中國,考察歷史遺跡,了解歷史故事。雖然年齡尚小,但掌握了大量的歷史知識,積累了大量歷史資料,如果不將之載入史冊,豈不是太可惜了!
    回讀一: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可以說:發(fā)憤源自年少時環(huán)境的影響
    父去時,牢記囑托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
    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1)這就是父親臨終的囑托。同學們,用心讀讀父親的話,想想父子分別的情形,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自由讀)同學們,當你用心去讀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一幅幅畫面。
    (2)想象理解,交流看到、聽到、想到
    (3)指導朗讀:那一刻,父親流著眼淚,緊緊拉著司馬遷的手說————————
    那一刻,父親深深凝視著司馬遷的眼睛,顫抖地說————————
    那一刻,父親強咽著最后一口氣,斷斷續(xù)續(xù)地說————————
    看著奄奄一息、淚流滿面的父親,握著父親骨瘦如柴的手,聽著他語重心長的囑托,此時的司馬遷可能會想些什么呢?說些什么呢?
    是的,司馬遷從此牢記父親的囑托,于是他每天忙著——忙著——忙著——,每當他累了,倦了,他都會想起父親的'話——
    回讀二:就這樣,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板書:父去時 ?父親囑托 ?研讀整理)
    發(fā)憤源自父去時牢記囑托
    受辱后,忍辱負重
    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1)就這樣死了,司馬遷為什么會想到死呢?
    (2)理解:飛來橫禍
    原來,司馬遷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3)知道這位將軍是誰嗎?他就是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當時李陵出兵攻打匈奴,因寡不敵眾,被迫投降,消息傳到朝廷,漢武帝非常生氣。當時司馬遷想到李棱一貫的為人,便仗義執(zhí)言,稱李陵投降有一定的客觀原因。漢武帝便遷怒于司馬遷,對之動用了酷刑,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4)司馬遷受了酷刑!你能想象到嗎,盛怒之下的漢武帝可能對司馬遷動用什么殘酷的刑罰呢?
    (5)是的,這種酷刑是一種宮刑,他使司馬遷從一個殿上臣成了階下囚,從一個堂堂七尺男兒,成了一個半男半女的太監(jiān),這是身體的摧殘,更是人格的侮辱!
    后來,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這樣描述:“我因為(對皇帝)說話(不謹慎)而遭到這樁禍事,為人恥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臉面再為父母掃墓呢!即使再過一百代,也只是恥辱更甚而已!因此我心思重重,極為痛苦,在家時總是恍恍惚惚,好像丟失了什么,出外時又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每想到這樁奇恥大辱,沒有一次不是汗流浹背,將衣濕透!”
    (5)自由讀讀,你能從中感受到些什么?
    (6)難怪: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理解悲憤交加
    但最終司馬遷卻說:“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7)司馬遷的內心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
    (8)是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正因為要活出生命的價值,所以他放棄了死,選擇了生!
    (9)誰愿意來讀讀這句話?
    司馬遷在對天發(fā)誓!
    司馬遷已經將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定了決心!
    你讀出了一個在逆境中多么不屈不撓的司馬遷?。?BR>    (10)過渡:(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看,此時,在司馬遷的臉上,我們已經看不到痛苦和絕望,只看到責任和使命。
    引讀:“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BR>    同學們,這幅圖很簡單,這段文字也很簡單,可是發(fā)憤遠遠不止這么簡單!
    三、總結全文,叩問“發(fā)憤”的內涵
    小結:司馬遷卑微而又高貴的生命終于在血淚之中得到升華,最終凝結成千古絕唱《史記》。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像司馬遷這樣把困難挫折當作是一筆財富的英雄人物大有人在,他們用行動詮釋著發(fā)憤是什么?
    出示:發(fā)憤到底是什么,它是司馬遷受酷刑后忍辱寫成的《史記》!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它是談遷原稿被盜后重新寫就的新《國榷》。
    發(fā)憤到底是什么?發(fā)憤是海倫
    發(fā)憤是阿炳
    這無數(shù)個發(fā)憤諦造了無數(shù)個英雄,無數(shù)個英雄的人生經歷凝成了無數(shù)句震耳發(fā)憤的話語,給我們以啟迪,催我們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