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噔噔中班教案(模板5篇)

字號:

小馬噔噔中班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兒童是活動的主人,兒童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才能學得積極主動,才能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缎●R變奏曲》主要是讓幼兒能在理解歌詞,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速度表現歌曲,感受歌曲詼諧、愉快的氣氛,并能用手指游戲的形式表現歌曲內容。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中愉快,詼諧的氣氛。
    2.初步嘗試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嘗試用不同的速度,表現歌曲的詼諧意味。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
    2.小馬的圖片。
    3.繪制簡易圖譜。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活動
    1.師:你們看誰來了呀?小馬要和我們講他和爸爸媽媽的故事,你們知道是什么樣的故事嗎?
    2.師:我們先來聽聽小馬和爸爸的故事。
    二、理解歌曲第一段內容,學習演唱。
    1.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教師根據歌詞內容演示小馬圖片,表現小馬跑和摔跤的情節(jié)。
    2.師:小馬跟著爸爸出去玩的時候怎么啦?它為什么會摔跤?(當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后,教師用歌唱的方式來加以回應。)
    3.師:在歌曲里面唱了很多“包古里包古里”,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再來聽一聽吧。
    4.結合圖譜再次傾聽第一段歌曲錄音。
    師:“包古里包古里”像不像小馬跑來跑去的腳步聲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跑起來的樣子,好嗎?(教師引導幼兒邊學小馬跑邊說“包古里包古里”,感受歌曲的詼諧。)
    5.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一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摔一跤”處由幼兒接唱。
    三、理解歌曲第二段內容,學習演唱。
    1.師:我們再來聽聽小馬跟著媽媽干什么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哪?一起來聽一吧!
    2.傾聽第二段歌曲錄音。
    3.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
    (1)師:小馬為什么要跟媽媽出去?它經過了哪些地方?吃到青草了嗎?
    (2)師:誰愿意來學一學小馬“包古里包古里”吃草的樣子?
    (3)師:小馬吃飽了心情怎么樣?(引導幼兒表演小馬吃草時快樂的樣子,并說“包古里包古里吃個飽”,進一步感受歌曲詼諧和愉快的氛圍。)
    4.教師帶領幼兒唱第二段歌詞,前半部分教師唱,“包古里……吃個飽”處由幼兒接唱。
    四、完整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
    1.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2.師:(教師范唱歌曲,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你們知道為什么老師唱的時候有快又慢嗎?(小馬和爸爸一起玩耍時,跑得快,摔跤了,要唱得快;小馬和媽媽一起走,肚子餓走不動,要唱的慢;小馬吃飽了,又要唱得快。)
    3.教師現場在圖譜上畫出速度變化的符號,表示唱得快,表示唱的慢。
    4.師:我們一起來,注意第一段稍快,第二段稍慢。
    5.教師用生動的面部表情引導幼兒在演唱時表現出歌曲詼諧愉快的情感意蘊,在“包古里……摔一跤”和“包古里……吃個飽”處邊唱邊做動作,增加趣味性。
    活動反思: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否在了解幼兒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我們要經常蹲下身聆聽幼兒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兒在想什么、喜歡什么;要了解他們經常談論的問題、感興趣的內容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原有經驗。在設計該教學內容時,我牢牢把握“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這個方向,來確定回答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方式——利用簡譜幫助孩子理解內容,并記憶歌詞,加快了孩子學習的興趣與激情。有了歌曲本身和教學設計兩個保證,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學的很認真、有趣,達到了快樂學習的目標。同時,我們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準活動中幼兒發(fā)展的支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思考怎樣把這些點轉換成可行的、合適的活動。這首歌本身所體現的特點是符合孩子的興趣的,這在回答的實施中已經明確可見。
    采用圖譜教學法,幫助幼兒熟悉并掌握歌詞——是孩子們輕易的發(fā)現兩段歌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幫助幼兒精確地把握歌曲性質——第一段是活潑歡快的,第二段是無力到有力的。
    小馬噔噔中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掌握鉆、觸物跳的動作,發(fā)展身體的協(xié)調性、敏捷性。
    2.體驗模仿動物本領的樂趣。
    3.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跳繩、拱門(四個)、彩球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找歡快的曲子熱身。
    2.談話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過小動物表演節(jié)目的情景嗎?
    請幼兒回憶并互相說說觀看動物表演的經歷。
    3.請幼兒模仿一下山羊走鋼絲、熊貓鉆圈、海豚頂球的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學習海豚頂球發(fā)展身體的協(xié)調性。
    (1)幼兒自由探索并模仿海豚頂球。
    (2)老師仔細講解并示范:首先站到球的下面,屈膝半蹲,然后向上起跳,用額頭觸碰頭頂上的小球。
    2.幼兒嘗試練習學習本領。
    現在請小朋友來練習海豚頂球的動作,看哪只小海豚先學到本領。
    小朋友真棒,本領學的太快了,這次老師要增加難度,請小朋友根據老師指定的顏色進行頂球練習。
    3.游戲:小小馬戲團。
    (1)分成兩隊
    老師介紹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學小山羊走鋼絲要雙手平衡,(教案出自:教案網)腳踩跳繩;熊貓鉆圈不能手碰障物;海豚頂球要按要求屈膝半蹲,然后向上起跳,用額頭觸碰頭頂上的小球。哪隊先到達那隊獲勝。
    (2)小結:游戲時按要求進行。
    (三)結束部分
    放松音樂,咱們來和海豚跳個海豚舞吧。
    小馬噔噔中班教案(篇3)
    一、活動目的:
    1、發(fā)展幼兒在沙中的跨跳能力。
    2、鼓勵幼兒能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愿意與同伴合作。
    3、通過大帶小的合作形式,增強幼兒間的互幫互助精神。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二、活動準備:
    1、用兩條彩帶放置在沙地上,布置成50-80厘米寬的"小河", "小河"對岸堆有兩堆積木。
    中班幼兒οοοοοο 50-80厘米小班幼兒οοοοοο (小河) (積木)▓中班幼兒οοοοοο小班幼兒οοοοοο (積木)▓2、鼓一面,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活動指導:
    (一)引題:
    1、小班、中班的小朋友們好,很高興也非常歡迎你們來參加這次的"小馬蓋房"的活動,也就是說,你們今天要兩兩合作,互幫互助,幫小馬蓋一座又高又好的房子,所以你們每個人都要爭當能干的小馬!怎么樣,你們有信心嗎?
    2、小馬散步:
    引導幼兒一個跟一個做"小馬跑"的動作,教師敲起小鼓,要求幼兒根據鼓點的快慢改變跑的速度。
    (二)小馬過河:
    1、小馬要造新房子,材料在河對岸,讓我們來學習跨跳過河的本領。
    2、教師示范跨跳動作,重點強調單腳輕輕落地。
    3、請幼兒分散自由練習,鼓勵中班幼兒在練習期間保護和知道小班幼兒。
    (三)小馬蓋房:[幼兒園教案網]1、交待游戲規(guī)則:每兩匹"小馬"(中小板幼兒各一)跨跳過小河,要求中班幼兒保護小班幼兒的安全,取一塊積木再跨跳回來,與同伴合作蓋一座新房。
    2、游戲重復進行,視幼兒情緒定次數。
    (四)結束活動:
    "小馬"們圍著新房子快樂的隨音樂舞蹈,以示慶祝。
    活動反思:
    玩沙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他們通過用沙修路搭橋、造房子、做蛋糕,并且還利用上了沙池旁邊的樹葉花枝,在玩沙中體驗著快樂。但卻對沙的特性認識不夠,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性。
    小馬噔噔中班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訓練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性。
    2、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生活的樂趣,提高他們處理多種指令的能力。
    活動準備:小馬運糧圖片。
    活動步驟:
    1、教師帶領小朋友來到戶外做準備活動。
    1)教師帶領小朋友做準備活動,注意著中活動膝關節(jié)和手腕。
    2)教師指導小朋友列隊站好,彼此間要有一定的距離。
    2、游戲開始。
    1)出示小馬運糧的展示圖。
    2)教師講解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廠四組,每組第一匹小馬聽到指令后馬上鉆過山洞,跨過小河,將糧食運到家里,然后繞原路回,第二匹小馬又繼續(xù)出發(fā)……
    3)教師示范一編完整的動作,小朋友注意仔細觀察教師的動作。
    4)教師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教小朋友,每個動作可以反復練習,力求做到讓每個小朋友都做得標準
    5)教師給小朋友幾分鐘的時間練習各個動作和記住做每個動作的順序。
    6)在小朋友熟悉了所有動作和順序后,幼兒開始玩小馬運糧的游戲。
    3、游戲結束。
    1)小朋友吸收今天所學的動作。
    2)教師幫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儀表。
    活動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小朋友在游戲結束以后最好能夠換一套干凈的衣服。
    小馬噔噔中班教案(篇5)
    幼兒園中班體育游戲教案:小馬蓋房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在沙中的跨跳能力。
    2、鼓勵幼兒能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愿意與同伴合作。
    3、通過大帶小的合作形式,增強幼兒間的互幫互助精神。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50—80厘米寬的“小河”,對岸堆有兩堆積木。
    2、音樂,鼓一面。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歡迎小朋友來參加 “小馬蓋房”的活動,今天要一起合作,互幫互助,
    幫小馬蓋一座又高又好的房子,你們有信心嗎?
    2、小馬散步
    引導幼兒一個跟一個做“小馬跑”的動作,教師敲起小鼓,要求幼兒根據鼓點的快慢改變跑的速度。
    二、游戲:小馬過河
    1、教師:小馬要造新房子,材料在河對岸,讓我們來學習跨跳過河的本領。
    2、教師示范1、交待游戲規(guī)則:每兩匹"小馬"(中小板幼兒各一)跨跳過小河,要求中班幼兒保護小班幼兒的安全,取一塊積木再跨跳回來,與同伴合作蓋一座新房。
    2、游戲重復進行,視幼兒情緒定次數。
    (四)結束活動:
    "小馬"們圍著新房子快樂的隨音樂舞蹈,以示慶祝。
    活動反思:
    玩沙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他們通過用沙修路搭橋、造房子、做蛋糕,并且還利用上了沙池旁邊的樹葉花枝,在玩沙中體驗著快樂。但卻對沙的特性認識不夠,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