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模板

字號:


    或許"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是你正在尋找的內容。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新手教師,一般都比較頭疼寫教案。教案可以幫助教師營造更加活躍輕松的教學內容。也許本文能為您提供一定幫助!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借形想象的方法添畫各種魚類。
    2、能用大膽講述自己的想象。
    3、初步發(fā)展幼兒協(xié)作能力。
    活動難點:
    借助波浪線交織出的圖形進行創(chuàng)意想象,并能大膽添畫各種魚類。
    活動過程:
    1、ppt課件。
    2、畫紙,kt板,藍色記號筆、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ppt出示大海圖片
    教師:孩子們,你們看到大海是什么樣子的?看一看你在海面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波浪)他是什么樣子的?誰愿意來畫一畫?(這種彎彎曲曲的線條就叫波浪線)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嘗試繪畫波浪線。
    當大風吹過來時波浪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大的波浪)當風輕輕吹的時候呢?(波浪小小的)他們想在一起手拉手做游戲呢誰愿意來幫助他們?他們還可以怎樣手拉手?(波浪線越長,我們的海面就會越寬闊,當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波浪手拉手連接在一起,就會像遼闊的大海一樣。)
    2、ppt播放海底世界圖片:
    大海不光有寬廣的海面,還有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呢?你都看到了什么?
    3、出示各種小魚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魚的外形特征。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小魚長什么樣子?你喜歡那一條小魚?為什么?他身上都有哪些圖案呢?
    看看這是什么?(海蛇海鰻)他們長什么樣子?海里不光有小魚,還有好多美麗的植物呢?
    4、借形象想,添畫小魚等海洋生物(把其中的一幅拿到前面來)
    (1)教師引導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大海里有各種各樣的小魚和水草,可真漂亮!孩子們,老師給你們用的可是神奇的畫紙,現(xiàn)在已經有美麗的海洋生物藏在里面了,看一看你們能找到這些可愛的小魚海蛇海鰻和水草嗎?(請2-3幼兒上前回答)你找到了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就會更像了?還有誰發(fā)現(xiàn)了他們?(如果幼兒沒找到,老師先示范一下:老師發(fā)現(xiàn)了一條美麗的小魚,他的頭在這里,身體在這里,如果我把他畫出眼睛和尾巴,添上魚鰭,大家一下子都能發(fā)現(xiàn)他。)
    那你們來看一看李老師還能找到什么?(一連串的.小魚)
    (2)幼兒嘗試添畫海洋生物,教師指導。
    教師:孩子們,請你們取一盒顏料回到剛剛才的位置找一找你們的大海里有那些美麗的小魚吧。當音樂停止的時候請小朋友輕輕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巡視指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添畫上什么他會更像呢?)
    5、作品展示
    教師:哇,大家發(fā)現(xiàn)了這么么多美麗的海洋生物啊,誰來講一講那個是你發(fā)現(xiàn)的?你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除了你畫的小魚你還喜歡那一條小魚,我們也來夸一夸小朋友的作品吧!后面還有小朋友的作品呢,他們也想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呢,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結束部分
    孩子們,今天你們畫畫開心嗎?問問后面的客人老師我們的話漂不漂亮?現(xiàn)在我們就把這些可愛的小魚帶回去掛到我們的班里好嗎?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2】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活動《可愛的小貓》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設計意圖:
    折紙是幼兒園美術手工活動中的一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折紙的過程中需要用眼睛看折疊的過程,并在看的同時思考并記住過程,在折的時候需要親自動手,期間遇到問題還要仔細想是怎樣折的,這樣就可以開動大腦、活躍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一體的綜合協(xié)調。本次小班折紙活動選擇小貓,因為小貓溫順可愛是許多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并且外形特征明顯,小朋友通過觀察進行折紙活動,還可以通過想象增添一些背景,給孩子帶來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并在此基礎上折小貓頭。
    2、能夠進行添畫眼睛、嘴巴、胡須和背景。
    3、喜歡參加折紙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
    難點:能夠發(fā)揮想象進行添畫。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水彩筆、固體膠、a4紙、黑色記號筆、貓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貓的圖片,讓幼兒說出貓的臉部特征。
    教師提問:喵、喵,快看誰來啦,原來是兩只可愛的小花貓。小花貓有著毛茸茸的`身體,還有對尖尖的耳朵,圓圓的眼睛,長的真可愛。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花貓嗎,那我們來看看,小花貓的頭長的像什么?對,像一個三角形,它的耳朵是尖尖的,今天老師就來教大家怎樣用手工紙折小花貓。
    二、基礎部分:
    1、教師出示折好的小貓頭,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可愛的小貓,你想知道他是怎么折的嗎?
    2、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會用到哪些工具,a4紙,正方形的彩紙,固體膠,黑色記號筆,水彩筆,
    3、展示折貓頭的過程。
    (1)取出正方形的彩紙一張沿著對角線、角對角折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兩個直角向內對折。
    (3)然后把折好三角形打開,盡量撫平折痕
    (4)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以剛才的折痕為參照線向斜上方,折起一個角,另外一邊以同樣的方式折起,一定要對稱這樣才美觀。
    (5)把上端的一個角往下折,轉過來一個貓頭就折好了。
    4、下面我們拿黑色記號筆來為小貓畫上圓圓的眼睛、黑黑的小鼻子彎彎的嘴巴、俏皮的胡須看一個貓頭就完成了。
    5、取一張A4紙,將折好的貓頭放在合適的位置,預留出的畫身體的地方,用固體膠,固定在a4紙上,
    6、用黑色記號筆,畫出貓圓滾滾的身體,還有小爪子,可愛的尾巴,我們再畫一些綠色的草地吧,可以多畫一些小草,好啦,真好看,在用紅色的彩筆畫出圓圓的太陽,再畫一些白云,再畫一個。還可以填一些五顏六色的花朵。
    7教師指導請小朋友你也來試試
    三、結束部分
    進行作品展覽。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折紙活動更加感興趣了,當我出示了小貓頭的圖示之后,和他們講解了折疊步驟,孩子們就紛紛開始動手,他們一邊看圖示一邊埋頭折疊,能力強的幼兒不一會兒就折疊成功了,因為這一次的折疊活動需要輔助材料—黑色記號筆、水彩筆、固體膠、a4紙、正方形彩紙,用來給小貓畫眼睛、鼻子、嘴和胡須以及身體、小草、白云、太陽、花朵。活動快結束時候,我就試探地問他們,你們完成了嗎?軒軒說:“老師,我們還要用筆畫眼睛呢?”于是,在孩子們的提意下,我給他們拿上了準備好的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拿起筆給小貓?zhí)砩狭搜劬Α⒈亲雍妥欤埳眢w,草地、白云及花朵,完成后,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折的小貓給我看,有的和身邊的小朋友比誰的小貓漂亮,有的拿著自己折好的小貓放在臉前做面具,并發(fā)出小貓“喵喵”的叫聲……就在這時,苗淼也把她折好的小貓給我看,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她把小貓的眼睛、鼻子和嘴畫錯了位置,于是,我為了加深幼兒對圖示的觀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礎上,我拿著苗淼的小貓臉問大家:“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一看這只小貓的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說,這只小貓沒有嘴,有的說,這只小貓沒有胡子,我緊接著又問:“再仔細地看一看,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時范可兒說:“老師,她把小貓的臉畫反了位置”,沒有身體,于是我組織小朋友們仔細地觀察了圖示第五步上反過來的小貓,從而加深幼兒對小貓的認識。 在這次的折紙活動中,因為我選材較簡單,所以,孩子們也能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悅,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時也提醒我,為什么個別幼兒沒能成功的完成折紙活動,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從易到難,讓幼兒每次活動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3】
    一、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經驗教學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沖突
    從時代發(fā)展的角度考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沖破各種阻礙與困難,與時俱進地拓展視野,更新理念,優(yōu)化課程,追尋有意義的教學。從這個意義而言,那些囿于多年不變的課程教案的教師絕不是優(yōu)秀的教師,那些不善于行動前反思、行動中反思、行動后反思的教師也絕不是優(yōu)秀的教師。傳統(tǒng)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以一本教材為藍本,教師擅于“灌輸式教學”和學生的“接受式學習”,固化的教學制約和束縛著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熄滅了其不斷求索和終身學習的渴望,更阻礙了學生“學而創(chuàng),創(chuàng)而學”的發(fā)展之路。
    2.注重過程與注重結果的矛盾
    依據要求,幼兒師資培養(yǎng)機構可以將職業(yè)道德、專業(yè)知識、基本能力細化到不同的課目中,如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這類知識與能力的獲得就依托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課程,對準教師的資格考試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催生了教學天平的失衡,一端是注重過程,讓學生歷經多次實踐而深化知識、夯實能力,但耗時過長,無法滿足學生短時間內“魚躍龍門”的需求;另一端是注重考試通過率這個結果,另辟捷徑,讓學生以記憶為主在短時間內“達標”,但無法讓學生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長力。傳統(tǒng)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恰恰適切了后者,以傳授、灌輸的簡單方式促使學生急功近利地以分數為學習目標。這種情形與《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所提倡的理念形成了明顯的矛盾。
    3.成人視角與幼兒視角的互悖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幼兒教師,這就意味著學生必須有堅定的幼兒發(fā)展的立場,能夠理解書本中所描述的抽象的幼兒,更能熟知幼兒園中具體的幼兒,時時刻刻把幼兒的成長放在首位,明確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喚起幼兒“可吸收的心智”,促進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現(xiàn)實中,由于沒有與幼兒直接相處的機會,缺乏面對活生生的幼兒進行教育教學的經驗,學生拿到教育素材后,傾向于用成人的視角審視素材,抑或是“跟著感覺走”,無法從素材中發(fā)掘出與幼兒生活、興趣、需求的契合點,導致所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超越或低于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二、“走園”實踐教學模式的運行
    “走園”實踐教學模式是我校針對學前教育三年制大專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提出的新模式,該模式基于幼兒教師專業(yè)養(yǎng)成,將學生在學校的理論學習和幼兒園的實訓有機結合起來。該課程的開設,分為理論、實訓兩個模塊,理論模塊在高校完成,實訓模塊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學校進行模擬情境練習,另一個類是到幼兒園進行真實情境練習。課題組將幼兒園教育活動課程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為三個學習情境,18個工作任務。三個層次按照給完整方案的活動設計與實施,從而達到學習成效的飛躍。
    三、課堂教學改革后的成效
    1.促使教師擁有創(chuàng)新能力,勇于革新教學
    正如學者谷力所言,在課堂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教學實踐者的研究與探索精神、改革的熱情、事業(yè)心、崇高的職業(yè)道德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對不同觀念開放與寬容的態(tài)度與心境、高尚的人生境界就非常重要。教師身處教學的最前沿,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具有最開闊的視野和對教育問題較高的敏感度。實施“走園”實踐教學模式后,教師必須更新理念,從“學生、經驗、活動”的新三中心出發(fā),優(yōu)化課程內容、推翻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首先,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兩類經驗:一類是有關幼兒學習的經驗;第二類是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前期知識。其次,教師必須依據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為其提供不同的素材,展示不同的示范活動。面對招生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這個間接情境開展觀摩教學,而對普高招生的學生則可以直接在課堂中示范,將活動的節(jié)奏放慢,把細節(jié)示范明晰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活化教學情境,通過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方式、平等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2.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堅實的專業(yè)基礎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提倡尊重學生的經驗背景和意義網絡,讓學生個人對知識的積極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以及對所學知識有意義積極建構?!白邎@”實踐教學模式注重學生通過觀摩、情景式演練、合作反思建構知識。通過循環(huán)往復的練習,學生逐漸明確怎樣通過自己的學、思、疑,去理解、內化知識,學會運用。這是“學會學習”的靈魂所在,擁有了這個本領,學生可以在無盡的知識海洋中獲取更多的專業(yè)知能,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專業(yè)基礎。
    3.引領學生“學會工作”,積淀豐富的入職經驗
    目前,國內幼兒教師的缺口巨大,這就意味著學生上崗后可能面臨獨當一面的重任,需要迅速轉化角色,能較快較好地適應強度大、專業(yè)性高的工作?!白邎@”實踐教學模式的實施,恰好能夠為學生的入職“臨床”磨練提供機會,讓學生每周一天深入到每個班級中,全息了解幼兒園的工作制度,把握幼兒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特質,熟悉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甚至可以直接接觸個性化的幼兒,從幼兒的視角發(fā)現(xiàn)他們的力量與驚奇,在幼兒園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過渡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如何與家長溝通、如何與幼兒平等互動。定期“臨床”學習,不僅讓學生對未來的職業(yè)充滿期待、憧憬,更縮短了其入職后的適應期,為可持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石。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 在指偶的幫助下,理解歌曲的內容,學習演唱歌曲,并嘗試邊唱邊做動作。
    2. 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萌發(fā)與同伴相親相愛的情感。
    3. 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4. 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1.紅、藍顏色的小鳥指偶若干。
    2.小鳥的叫聲、伴奏音樂。
    3.卡紙剪成的大樹若干并貼在小椅背上。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樹林里玩一玩吧。
    (播放背景音樂,師幼愉快地走進活動室)1.聲音引出兩只小鳥。
    師:哇,小樹林里可真美呀!猜猜還有誰會來這里玩呢?我們來聽一聽吧!
    (1)聽上去像是誰來了呀?
    (3)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鳥呢?
    (4)真的是小鳥的聲音哦,我們請他們出來好嗎?(依次出示紅鳥、藍鳥)其間提問:這是只什么顏色的小鳥?(紅色),哦,又飛來一只,這只是什么顏色的呀?
    2.認識兩只小鳥的名字。
    師:紅色的小鳥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丁丁,和丁丁打個招呼。
    師:藍色的小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冬冬,和冬冬打個招呼。
    二、幼兒欣賞理解歌曲1.今天丁丁和冬冬要到這里來玩捉迷藏的游戲,捉迷藏是什么意思?
    咦,它們躲到哪里去了?來把它們喊出來吧!
    2.現(xiàn)在我變成一棵大樹,丁丁和冬冬要在樹上玩游戲,看清楚它們是怎么玩的哦?
    (1)教師配上動作完整朗誦歌詞。
    提問:看清楚他們是怎么玩的嗎?先是兩只小鳥坐在哪里呀?(教師手勢)它叫?它叫?誰先飛走了?然后誰飛走了?小樹好孤單,它對小鳥說什么?(丁丁回來吧,冬冬回來吧,快快回來吧!)請幼兒幫助大樹一起喊小鳥回來。(教師配上動作)(2)幼兒跟著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歌詞。
    好玩嗎?我們也來玩一玩吧,現(xiàn)在你們變成一棵大樹。準備好,兩只小鳥來了。
    ……重點練習那句"快快回來吧!"小結:兩只小鳥回到樹上了,又見面了,他們相親相愛地在一起,真快樂。聽,他們又開始玩游戲了。
    3.教師隨鋼琴音樂慢速地演唱歌曲一遍。
    4.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慢速演唱,同時用教具演示提示幼兒,鼓勵幼兒用動作提醒自己記憶歌詞。
    2.幼兒按意愿扮演丁丁和冬冬,分別站在老師的右手和左手邊。教師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對歌詞的理解記憶。
    3.教師再次帶領幼兒演唱歌曲,重點是演唱的聲音。
    四、幼兒套上指偶表演歌曲
    1.每位幼兒套上指偶,明確角色。(配上伴奏音樂)
    2.師幼演唱歌曲一遍。
    3.師幼完整連貫演唱歌曲一遍。
    4.幼兒獨立演唱歌曲一遍。
    五、教師引導、小結。
    1.你們喜歡丁丁和冬冬嗎?為什么?
    2.小結:丁丁和冬冬這兩只小鳥真懂事,聽見大樹的一聲呼喚,就馬上飛回來了,而大樹也會在下雨天為小鳥撐起一把小傘,他們會你關心我,我關心你,相親相愛在一起,以后我們小朋友也要象兩只小鳥一樣相親相愛。
    現(xiàn)在我們飛到小樹林外面去玩玩吧!
    3.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動作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情景表演,讓幼兒在游戲表演中學唱歌曲,學會和同伴結伴游戲。在表演過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開心,知道要根據歌詞的內容有禮貌地按要求進行表演,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導地位。
    教材的選擇:《兩只小鳥》是一個韻律比較歡快的音樂。以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提問:兩只小鳥坐在哪里?它們分別叫什么名字?兩個好朋友為什么會各自飛走?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并且結合自身的動作暗示,讓幼兒在第一次傾聽的過程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學說歌詞。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xiàn)這首歌曲的歌詞對小班孩子而言是有一定的體驗的,所以在學的時候,孩子很樂意去說、去唱。這次活動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興趣。
    教法的安排:在學習《兩只小鳥》的時候,我巧妙地運用了示范,第一次我用兩只小鳥的手偶進行情景表演,讓幼兒在觀看的同時理解好朋友之間應該相互謙讓,沒有朋友會很孤單,同時激發(fā)幼兒學唱歌曲。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能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大膽地猜測故事的發(fā)展情部。最后引導幼兒自主表演,讓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據歌詞來做動作,讓孩子更好地,更直觀地感知歌詞。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在過程中還是有所欠缺,特別是最后孩子們自己帶上紙偶完整演唱歌曲時,手上紙偶的角色分工不是很明確,邊唱邊做動作有點顧不過來,所以顯得有點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吸取經驗,將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好。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5】
    在這個數學活動中我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給水果分類。
    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本是非常簡單的,分分類對我們中班的幼兒來說是力所能及的。但是在活動一開始時,因我對幼兒的要求沒有說明。因此我一出示實物的時候孩子們都興奮起來了,有的跟身邊的同伴說:“這個我家里有的?!庇械恼f:“這個很好吃的?!钡鹊取=淌依锍鰜砹艘魂囮嚒拔米印钡慕新?。這時我再跟孩子們說我們今天要準備給水果分類了,這樣得來的效果就不好了。有的孩子還沒有回到我的活動中來。
    二、感知水果的數量。
    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對這個環(huán)節(jié)非常感興趣因為,他們對7以內的數量一看就知道。我將5個梨和7個蘋果放成兩排請一位幼兒上來告訴我這里的梨多還是蘋果多,那多幾個?那孩子就能馬上告訴我是蘋果多,多了兩個。為了讓其他的孩子也能知道我問了一個問題:那你怎么看出是多兩個呢?那孩子這個時候就有點不明白了:“我看出來的?!蔽艺埬怯變合氯ァN腋嬖V孩子們這個是怎么得出來的。我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告訴孩子們最后還有兩個蘋果沒有梨做伴了所以就多了兩個。知道方法后孩子們都知道了。我也完成了活動中的第一個目標。
    三、游戲“配水果”
    最后這個環(huán)節(jié)有點難孩子們要將5個梨、6個桔子、7個蘋果都要分成兩份。因為孩子對數的拆分都不熟悉。我就準備了兩個盤子請幼兒給我把5個梨放到兩個盤子里怎么放。我想給幼兒示范了一下,孩子們能理解了。最后孩子們都能在自己的操作探索用多種不同的方法組成一個相同的數。
    幼兒教學設計與活動反思【篇6】
    活動設計:
    小班幼兒年齡小,他們的平衡力、協(xié)調性較弱。我利用幼兒常見的鞋盒和舊報紙,做成幼兒玩耍的體育器材,來發(fā)展幼兒的平衡力。
    活動目標:
    1. 幼兒練習拖物走,能保持身體平衡。
    2. 培養(yǎng)幼兒身體協(xié)調性及耐心、細心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3. 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4. 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5. 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紙球、紙框人手一份。
    觀察與指導:
    一.出示紙球。
    1. 老師:寶貝們,我這兒有好多紙球,想不想和紙球玩游戲,我們就在這塊地上玩。你想和紙球玩什么游戲呢?方法很多,每個寶寶可以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2. 看哪個寶寶和別人玩得不一樣。
    3. 引導幼兒玩一玩特別的玩法。
    二.出示紙框
    1. 老師:看紙球玩得開心,紙框也想參加,你們歡迎它參加嗎?
    2. 紙框和紙球怎么玩游戲呢?
    3. 寶貝們,去玩一玩。
    4.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一玩。
    5. 重點引導幼兒練習用紙框拖紙球的玩法。
    三.老師總結玩法,特別講解拖物走。
    1. 寶貝們,我們來學XXX的玩法。紙框拖紙球走。如果紙球跑出來了,你們該怎么辦呢?怎么拖,才能不讓紙球跑出來呢?
    2. 寶貝們試一試。
    3. 幼兒練習拖物走。
    4. 寶貝們,今天玩得開心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把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物體運用到游戲中來,幼兒感到親切不陌生,能主動積極,很樂意參加此活動;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出多種玩法,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并給予一些建議,幼兒非常開心;在活動中,幼兒的走、跑、跳、投擲、平衡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幼兒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