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教案9篇

字號:

質量守恒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唯一的定律,也是化學反應前后質量關系的概括,其中蘊含的守恒思想不僅是化學學科思想,更是所有自然科學中一個最核心的思想。本教材把這一節(jié)內容安排在第二章第三節(jié)“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中,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初步知識,對微觀粒子和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通過實驗來探討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之間的關系,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微觀粒子模型聯(lián)系到宏觀物質的反應,從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為化學方程式書寫和計算的教學作好理論準備。可見本課題的學習對整個九年級化學的學習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與老教材相比在這部分內容上做了一些調整,老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先宏觀假設,再實驗論證,后微觀解釋。而新教材先是微觀分析初步得到結論,進而聯(lián)系宏觀,提出假設,并實驗論證。由于新教材在此之前已經有了物質的量的概念,所以先進行微觀分析,通過物質的量聯(lián)系到宏觀,讓學生體會物質的量這個橋梁在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作用,同時有了微觀的分析,也使宏觀的假設有了可靠的前提,然后學生在設計實驗來驗證是否符合微觀分析,這樣的設計也更符合學生認知特點。
    2.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質量守恒定律的三維目標要求是BBA,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實驗設計:驗證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總質量和生成物總質量的關系。根據(jù)課標要求以及教材的編寫
    意圖、本節(jié)的特點和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以及質量守恒的微觀原因。
    (2)能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一些生活中現(xiàn)象。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微觀分析,宏觀驗證”的過程,體驗微觀與宏觀互相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
    (2)通過設計實驗探究的過程,初步感受定量實驗研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體驗科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對化學史的學習,感悟科學家細致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解決方法
    重點:由于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就是質量守恒定律,所以本節(jié)課所有的安排都是圍繞讓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所以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及實質。
    難點:在質量守恒定律中,學生很容易接受“質量”“相等”這些關鍵詞,但對于定律中的限定詞“參加”“總和”等學生比較難理解,而且這也是掌握本定律的最核心的地方。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對定律內容中的“參加”、“總和”關鍵詞的層層突破。
    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方法:
    重點突破:整節(jié)課的設計均圍繞如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質量守恒定律,開始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分解水分子模型,學生有了親身的感性認識,基本上能得到化學反應的本質,可以初步得到微觀粒子變化后質量是相等的,再由物質的量聯(lián)系到宏觀,那宏觀上質量是否相等?學生有了第一次疑惑。而后通過設計實驗,對實驗進行分析,驗證了在宏觀上質量是相等,由于是學生親自參與設計并實驗,接受程度會更深。接著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減少?形成了認知沖突,思維有了碰撞,然后師生一起分析,最終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裝置,從而完善了對定律的理解。這幾個前后聯(lián)系過程的實施,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突破重點。
    難點突破:對于“參加”“總和”這些關鍵詞的突破,我是安排在第一個學生實驗的分析中進行的,讓學生講出第一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第二次稱量中有哪些物質,然后對反應前的氫氧化鈉進行拆分,一部分為參加反應的,一部分為未反應完的,理所當然未反應的肯定在后面的稱量中也有,最后對兩次都稱量的相互抵消。剩下的就變成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質量會等于生成的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溶液的質量。通過拆分氫氧化鈉,讓學生理解了定律中的“參加”。
    二、說學情
    經過兩年的科學課以及物理課程的學習,學生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
    基礎和方法基礎,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以及物質的量的相關知識,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要緊緊抓住這一點,利用各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因此做好演示實驗和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供動腦的問題情景,提供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
    三、說教法學法
    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由于剛接觸化學不久,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和聯(lián)系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在這節(jié)課上,我采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歸納推理、實驗驗證的辦法,按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現(xiàn)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引導學生。同時注意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和啟發(fā)性,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學習內容,我主要從兩方面著手(1)實驗探究法:《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重視化學實驗,特別是要重視發(fā)揮實驗的探究功能。”本課內容就需要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自己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對實驗問題充滿好奇心,繼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并認真去思考問題,這樣的實驗活動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使學生能自主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2)合作學習法:學生心理發(fā)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為克服認識的膚淺和片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形成初步科學探究意識。
    四、說教學程序
    1.教具學具準備
    (1)實驗用品準備:
    藥品: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碳酸鈉、鹽酸。
    儀器用品:電子天平、錐形瓶、燒杯、試管、硬質塑料瓶。
    (2)媒體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2.教學流程
    本課題的教學過程我是按照科學認知的一般程序即分析現(xiàn)象——提出假說——實驗求證——得出結論——實際應用來設計,具體過程如下:
    (1)提問引入
    以“你印象最深的化學反應是什么?”為問題進行引入,學生之前見過也做過一些化學反應,其中會有很多明顯的現(xiàn)象引起學生興趣,對這個問題學生肯定都有話可以說。學生說的都是從宏觀現(xiàn)象來描述化學反應,接著老師再問大家,我們身邊的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學生會回答由分子,原子構成的,此時老師話鋒一轉,能否從微觀粒子的角度來描述化學反應了?這樣很自然的引入到課題中來。
    (2)微觀分析,得出結論
    提供給學生兩個用橡皮泥捏成的水分子模型(用不同顏色的小球代表氫原子和氧原子),要求學生變成氫分子和氧分子。學生通過動手拆分,很容易明白變化前后原子個數(shù),種類以及質量都不變,并能得到化學變化實質就是原子的重新組合,從微觀角度看變化前后的質量相等。
    (3)微觀聯(lián)系到宏觀
    提問:如果把水分子個數(shù)擴大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倍呢?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想到宏觀物質質量在反應前后有什么變化。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物質的量在聯(lián)系微觀和宏觀之間的橋梁作用。
    (4)設計實驗,宏觀驗證,
    給學生氫氧化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要求學生根據(jù)化學實質,假設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變化情況,并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完成后和學生一起分析兩次稱量的物質成分,相同物質的可以抵消,同時注意把氫氧化鈉拆分成參加反應的和沒有參加反應的,能抵消的只是沒有參加反應的,這就巧妙引出了定律中的“參加”關鍵詞。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兩次稱量的方法,引出新的思維“整體稱量”。
    (5)制造認知沖突
    提問學生是否只這一個實驗就能證明,引導學生要選用不同的反應來驗證規(guī)律的普遍性,注意科學探究的嚴密性。然后教師演示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稱量前后質量發(fā)現(xiàn)變小了,學生出現(xiàn)疑惑,思維有了碰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改進裝置,再一次實驗,結果還是符合我們的定律。這個經歷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嚴密,也明確了對于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需在密封裝置中進行質量稱量。
    (6)形成概念
    在前面提供了大量的背景和素材的前提下,請學生自主說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這樣由學生自己說出來,更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7)感悟科學精神
    PPT呈現(xiàn)化學史:拉瓦錫和波義爾的實驗。問題:為什么同樣的反應,得到了不同的實驗結果?感悟科學家善于發(fā)現(xiàn),細致嚴謹?shù)目茖W精神。
    (8)練習鞏固并小結
    3.板書設計
    質量守恒定律:
    1.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2.原因:化學變化前后
    質量守恒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能用微粒的觀點說明質量守恒的本質原因,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過程
    方法
    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通過同學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提高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初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二、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天氣炎熱,化學課外小組的三位同學想自制酸甜可口的汽水解暑,他們查閱到了一份“汽水配方”如下:
    在約500毫升的飲料瓶中加入2匙白糖和適量果汁,加入約1.5g小蘇打(碳酸氫鈉),注入涼開水,再加入約1.5g檸檬酸,立即旋緊瓶蓋,搖勻,放入冰箱,半個小時后,你就可以喝到清涼甘甜的汽水了。(注:實驗中應使用食品級的碳酸氫鈉和檸檬酸。)
    可是,三位同學在制作汽水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播放教師自制的學生制作汽水的視頻)
    【提出問題】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后,質量會發(fā)生變化嗎?
    傾聽,思考。
    觀察視頻,并針對三位同學的問題提出猜想:(1)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后質量應該不會發(fā)生變化;(2)因為是制汽水,所以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可能會有氣體產生,質量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用學生自己的家庭小實驗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生活處處有化學,化學是我們人類生活服務的,更加熱愛化學學習;另一方面,利用情境中問題,制造認知沖突,引發(fā)“反應前后質量是否變化”的思考和猜想。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后,質量是否會發(fā)生變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述】那么,小蘇打與檸檬酸混合后質量到底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呢?口說無憑,實驗為證。下面老師為各小組提供了天平、燒杯、礦泉水瓶、小試管等儀器,還有小蘇打與檸檬酸兩種藥品。
    【提出問題】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傾聽,查看桌上老師提供的儀器和藥品:
    給學生提供零散的儀器,為學生提供發(fā)散思維的空間。
    【講述】我們的目的是要研究混合前后的質量是否發(fā)生了變化,所以實驗的關鍵首先是“如何稱量”。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思考:在這個實驗過程中,你認為應該進行幾次稱量?具體說明。
    思考,討論,交流。
    開始時,學生的思路是分布稱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整體稱量”的思路。
    建立“整體稱量”的實驗思維方法,既培養(yǎng)學生一種實驗研究方式,也為后面的小組實驗節(jié)約寶貴的課堂時間。
    【布置任務】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剛才的任務“請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小蘇打與檸檬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請各小組先設計實驗方案,然后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討論、實驗,并交流實驗結果。
    【方案一】采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得反應后質量變小。
    【方案二】采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得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化。
    【發(fā)現(xiàn)問題】不同的裝置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果。
    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學會記錄實驗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利用提供的多種儀器,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同時,由于實驗結果的不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提出新問題】為什么兩種不同的裝置,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呢?(教師將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為新問題進行討論)
    討論交流,得出:方案一由于是敞口容器,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沒有被稱量,所以造成反應后質量減小了。而實際上,反應前后的質量是沒有變化的。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反應后的容器,看有沒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BR>    觀察實驗容器,發(fā)現(xiàn)容器底部還有沒反應完的白色檸檬酸固體。
    培養(yǎng)學生實驗中,必須認真觀察現(xiàn)象,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嚴謹?shù)目茖W研究精神。
    【講解】利用多媒體輔助,引導學生分析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傾聽,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演示實驗】教師演示“氫氧化鈉+硫酸銅→氫氧化銅+硫酸鈉”實驗
    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思考通過實驗體會質量守恒定律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
    通過規(guī)律必須具有普遍性的論證,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倪壿嬎季S能力。
    【實驗錄像】紅磷燃燒實驗
    【講述】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進一步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環(huán)節(jié)三、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述】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反應所遵循的一個普遍規(guī)律,其本質原因是什么呢?
    傾聽,思考
    引發(fā)學生思考
    【模擬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
    (1)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擬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2)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學生動手模擬、觀看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模擬微觀過程,幫助學生建構“宏觀——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
    Flash模擬可以更形象的幫助學生理解微觀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講解】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微觀模擬總結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
    學生分析、交流,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是:原子的質量、原子的個數(shù)、原子的種類不發(fā)生變化。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概括總結的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提出問題】學完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有哪些?
    交流表達
    將本節(jié)課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建構有體系的知識結構。
    【提供資料】教師給出歷史上波義耳和羅蒙諾索夫兩位科學家的“爭論”的歷史史料。
    【提出問題】請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你支持哪位科學家的觀點?說明你的理由。
    課后思考
    一是利用史料讓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道路是充滿曲折的,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二是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以致用的思想。
    質量守恒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陜西省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中《物質的化學變化》的第三講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復習)包括三方面的內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本節(jié)課主要完成質量守恒定律的復習。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明確其使用范圍;
    2、能利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常見的現(xiàn)象并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1、通過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提高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價值觀:1、培養(yǎng)學生用宏觀與微觀、現(xiàn)象與本質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事物。
    2、在交流討論中,體驗分享的快樂。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fā)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fā)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fā),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痹趯W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②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按_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fā)現(xiàn),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熬烤鼓囊环N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fā)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盀槭裁茨??”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與32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xié)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xiàn)、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xiàn)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fā)現(xiàn);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質量守恒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粵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jié)化學方程式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jié)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認識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shù)目沒有增減;通過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認識實驗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學會運用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合作交流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解釋質量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痹趯W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引入:在生活中我們接觸到許多的化學反應,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提問)上述反應為什么屬于化學反應?
    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請同學們猜一猜。
    設計意圖:精心設疑,激發(fā)求知欲。產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實驗探究,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方案一:稱量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方案二:硫酸銅溶液與鐵釘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總結。指出該規(guī)律稱為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初步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記錄實驗的方法、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并發(fā)展學生善于合作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4)再次設疑,實驗探究
    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具有普遍的意義?
    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并檢查糾正學生實驗操作中的問題。
    實驗一: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前后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
    實驗二: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測定,觀察燃燒過程中天平的變化。設計意圖:再次設疑,啟發(fā)思考,將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探究,你有哪些收獲?請同學們談一談。
    質量守恒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重要定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本節(jié)內容在初中化學里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習這節(jié)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他們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質”的變化有了初步認識;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從“質”過渡到“量”;并為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計算構建理論鋪墊。本課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應用。教材不是從定義出發(fā),把“質量守恒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立足實際操作,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體驗并得出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
    3、教學目標設計
    ①學生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原子及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②學生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③學生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
    根據(jù)以上學生情況以及教材內容,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能正確說出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②能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并對現(xiàn)象、結果進行分析和初步歸納。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和實驗操作能力;
    ②通過設計實驗方案、合作完成實驗操作以及交流、討論、分析實驗,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綜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內涵的理解,體會化學變化中“變”與“不變”的辨證統(tǒng)一觀點;
    ②通過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難點: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應用
    二、說教法
    1、情境激趣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2、實驗法:通過小組實驗,觀察分析現(xiàn)象,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xiàn)象宏觀化,將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化學反應的本質及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
    4、歸納、演繹法:通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結論。
    三、說學法
    實驗探究法
    四、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本環(huán)節(jié)用時約1分鐘)
    上課之初,以兩幅反應圖片引入。
    2、探究置疑、突出重點。(本環(huán)節(jié)用時約20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讓學生大膽假設,然后采用兩個探究實驗組織教學。
    實驗一: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實驗二: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通過此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驗操作中學生體驗了科學探究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回應反饋、得出結論(本環(huán)節(jié)用時約10分鐘)
    實驗結束,課堂已進入回應反饋階段,此階段我將組織各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匯報實驗結果,有問題大膽置疑,進行全班討論、共同解決。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質量守恒的內容,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探究過程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概念中的關鍵詞并輔之以適當習題,進行強化,以突出重點。如:“參加化學反應”的理解。
    4、互動深化、突破難點(本環(huán)節(jié)用時約11分鐘)
    措施一:多媒體動畫模擬
    [創(chuàng)設問題]:為什么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如何從微觀角度來認識質量守恒定律?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然后師生共同分析,得出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數(shù)目、質量都沒有改變。
    5、互動小結、體驗成功(本環(huán)節(jié)用時約3分鐘)
    質量守恒教案 篇6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內容《質量守恒定律》,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
    九年級的學生雖然剛開始接觸化學學科但是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化學實驗探究學習的方式,熟悉一些基本實驗操作,具有初步進行實驗探究的能力。這些技能在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另外此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得到充足的發(fā)展,思維主要由經驗型向理論性過渡。
    結合以上的教材分析,立足于對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分析,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能夠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化學相關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在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感受探究學習所帶來的的樂趣
    分析教材內容和研究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二、說教法
    化學學科主要是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學科,本篇課題也需要大量的實驗數(shù)據(jù)作為支撐,因此本篇課題會采用實驗探究法鼓勵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質量守恒定律,同時學生在合作中測定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強化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學會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論的方法。
    三、說學法
    在本篇課題中國鼓勵學生采用觀察,分析,記錄結合起來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參與課堂,感受質量守恒定律的由來。
    四、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情境導入
    在課堂之初引導學生回憶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應,并提問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質量與反應物磷和氧氣的質量有什么時候關系呢?引發(fā)學生猜想,提升學生學習這節(jié)課的興趣。
    (板書課題:質量守恒定律)
    環(huán)節(jié)二:探究活動
    結合本篇課題中呈現(xiàn)的四個實驗方案,方案一、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方案二.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方案三.鹽酸跟碳酸鈉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開放體系);方案四.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開放體系)請學生分組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注意記錄實驗結果,并分析四組實驗,反應前的質量和反應后的質量。
    根據(jù)實驗結果思考封閉體系和開放體系中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之后向學生講解科學家經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
    (板書: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描述)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探究的過程,積累豐富的實驗活動經驗,同時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條件有更深入的理解?!?BR>    實驗名稱反應的符號表達式實驗現(xiàn)象M前M后分析
    白磷燃燒
    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鹽酸跟碳酸鈉反應
    鎂條燃燒
    環(huán)節(jié)三:微觀解釋
    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擬水分解的微觀過程;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水分解的微觀過程。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通過微觀模擬總結質量守恒定律的本質原因,并幫助學生從“質”到“量”的過渡?!?BR>    (板書: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析)
    環(huán)節(jié)四:課堂小結
    在課堂小結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問題:學完本節(jié)課,你的收獲有哪些?引導學生回答質量守恒定律的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的認識。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總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且體會化學的實驗探究方法,積累實驗活動經驗?!?BR>    環(huán)節(jié)五:作業(yè)布置
    布置開放性的作業(yè),請學生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鐵在氧氣中燃燒后物質增加啦?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建立化學與生活中的聯(lián)系,加深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BR>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質量守恒教案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中學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課題在初中化學里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的本質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開始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去認識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是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學習構建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對今后的化學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本課題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根據(jù)化學課標、教材的編寫意圖、本課題的特點以及九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①初步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以及守恒的原因。
    ②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yǎng)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②利用實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分析、綜合歸納能力。
    ③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初步了解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①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②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化學課標、教材的設置及對今后教學的影響,本課題:
    教學重點為:理解和運用質量守恒定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本課題中的實驗內容是學生體驗和領悟質量守恒定律的關鍵,包括兩個密閉條件下的"活動與探究"實驗和兩個開放敞口狀態(tài)下的實驗。學生從密閉體系下的兩個實驗認識、理解、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結論的基本內容比較容易。緊接著觀察開放體系下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似乎又對剛剛得出的質量守恒定律有所懷疑,設置這兩個實驗目的是引導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內容進行進一步地理性思維,突破認知障礙。因而,根據(jù)學生的認識特點,做完這兩個開放體系下的實驗后,及時對其進行改進很有必要。即:將碳酸鈉與鹽酸在敞口容器內發(fā)生的反應改進為在密閉體系下反應,用細線系緊小試管管口,將少許稀鹽酸注入小試管中,豎直放入盛有碳酸鈉粉末的飲料瓶中,擰緊瓶蓋。分別進行反應前后兩次稱量,觀察天平指針的變化。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得出令學生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體驗探究過程,發(fā)現(xiàn)知識,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本節(jié)課,我采取"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做中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師"問題引導"下的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讓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得出結論。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①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②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但,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③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尤其對化學實驗的興趣很高。
    2、學法指導
    ①實驗探究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科學探究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初步了解化學等自然學科科學研究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②討論法:通過探究實驗的分析,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得出結論。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這節(jié)課,我按"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動畫模擬、突破難點——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交流收獲、體驗成功"五個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紅磷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提問學生,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表示哪些意義?從而引出學生從未想過的問題:"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拉瓦錫利用氧化汞分解和合成反應中各物質質量的關系。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原有的經驗認識出發(fā),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新問題中產生思維碰撞,激發(fā)強烈的學習欲望。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活動與探究一:
    提出兩個"活動與探究"實驗①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②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讓學生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各組分析實驗、通過討論,初步得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在"做中學"、親自實驗,主動感悟并發(fā)現(xiàn)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
    問題三:是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中都遵循著質量守恒定律這個結論呢?
    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活動與探究二:碳酸鈉與鹽酸溶液反應
    各組學生對碳酸鈉與鹽酸溶液反應的探究實驗發(fā)現(xiàn),生成物質量變小,天平不再平衡了。 "究竟質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確呢?"讓學生對前后兩次實驗方案展開評價。
    討論出:前后兩次實驗是有區(qū)別的,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探究一的兩個實驗是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探究二中碳酸鈉與鹽酸溶液反應是在敞口容器中進行的,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在空氣中,沒有稱量到。因而反應后所稱量的燒杯中的物質質量減少。
    問題四:怎樣將"碳酸鈉與鹽酸溶液反應"的實驗進行改進,使得該反應也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呢?
    討論并驗證改進后的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的實驗:用細線系緊小試管管口,將少許稀鹽酸注入小試管中,豎直放入盛有碳酸鈉粉末的飲料瓶中,連著細線擰緊瓶蓋。分別進行反應前后兩次稱量,觀察天平指針的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認識到科學實驗需要嚴謹,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培養(yǎng)他們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改進實驗使學生深化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建構了屬于他們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下來,為強化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認識,理解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和既包括參加反應的氣體也包括放出的氣體。教師實驗演示: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學生解釋鎂條燃燒后質量不但沒增重反而減輕的原因。
    問題五:通過實驗證實: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和不變。"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教師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學生觀察并討論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動畫模擬,進一步領悟微觀粒子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變化關系,理解化學變化的本質和量的關系,體驗化學規(guī)律的再發(fā)現(xiàn)過程,學習科學家發(fā)現(xiàn)真理的途徑和方法。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建立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之后,運用它來解釋、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此,我設置了幾組習題:
    ①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③已知12g木炭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______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______g,剩余______:______g,為什么?
    ④將4、9gKClO3跟1、1gMnO2混合后,加熱一段時間,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4、8g,則生成了g氧氣?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第4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反應前后質量總和沒變,質量總和可以包括沒參加反應的各物質。
    設計意圖: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交流收獲、體驗成功——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學生表述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守恒原因:變與不變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種類不變;
    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原子的質量不變。
    分子種類改變。
    三、應用
    六、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問題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協(xié)作,以實驗為探究形式,以討論為培養(yǎng)思維手段,著重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突出了四方面的設計意圖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fā)現(xiàn);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質量守恒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五、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
    (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沒有增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單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質量守恒定律
    四、教學用具
    實驗儀器、化學反應模板、教科書
    五、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元芳的蠟燭》
    【提問】蠟燭燃燒、鐵劍生銹都是化學變化,那究竟化學變化后物質的質量會如何變化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討論并回答
    從視頻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為探究的問題做鋪墊。
    二、探究一紅磷燃燒
    【提問】首先我們對紅磷燃燒,鐵定與硫酸銅溶液反應,這兩個化學反應進行探究。
    【展示】我們知道,進行探究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天平。
    【提問】我們先探究紅磷燃燒,用的是這套裝置。可以看到,錐形瓶底部有細砂,套有玻璃管和氣球。這三者有什么作用
    【展示】細砂、玻璃管、氣球的作用。
    思考,回答問題
    (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細沙作用,但不知道玻璃管有何作用)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實驗】1、先稱取反應前的物質質量,為xxg,記錄在書本表格上(投影)。
    2、現(xiàn)在我準備引燃紅磷,同學們的任務是觀察紅磷燃燒的現(xiàn)象,還有氣球的變化。
    3、引燃紅磷。我們可以看到紅磷燃燒。
    4、把實驗現(xiàn)象記錄在書本表格上,生成的白煙是五氧化二磷固體。
    5、再次稱取反應后的物質質量,我們發(fā)現(xiàn)質量沒有變化。
    6、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后,質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把反應前的物質稱為反應物,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生成物。(配合黑板板書),由此可知
    記錄數(shù)據(jù)。
    觀察反應。
    產生大量白煙,過一會熄滅。氣球膨脹然后變得干癟。
    記錄現(xiàn)象,并在此讀數(shù)。
    反應物總質量=生成物總質量
    引導、過渡紅磷燃燒的裝置;
    先清楚燃燒注意的事項,并明白各樣儀器的作用,增強學生實驗理論知識。
    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堂筆記。
    懂得歸納。
    硫酸銅與鐵
    【過渡】可能由紅磷反應前后質量相等只是巧合。所以我們需要繼續(xù)探究。
    【實驗】
    1、實驗
    2、可以觀察到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展示給前排同學看),也即已經發(fā)生化學反應。
    3、再次稱量發(fā)現(xiàn)質量,沒有變化。也就是這個反應也是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沒有變化。
    4、取出鐵釘投影,并與未反應的鐵釘作對比。(書寫符號表達式)
    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現(xiàn)象以及天平讀書。
    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精神。
    加強學生對現(xiàn)象的描述能力。
    先讓部分學生證實已經反應,使得實驗更加有說服力。
    對比明顯,學生思路更清晰。
    【小結】通過這兩個化學反應,我們發(fā)現(xiàn),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是不會變化的。我們把這樣的規(guī)律稱為質量守恒定律。
    【練習】強調我們所說的質量守恒只是用于化學變化。
    觀察、思考,小結。
    了解自來水廠生產流程。體會生活中的化學,深刻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探究二
    【過渡】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裝置它都是密閉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都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呢?我們繼續(xù)進行探究。
    【實驗a】
    1、碳酸鈉與鹽酸。
    2、觀察現(xiàn)象。
    3、質量變輕了,為什么,有什么補救方法。
    4、仍然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實驗b】
    1、鎂條燃燒。(坩堝鉗前后對比)
    2、現(xiàn)象,質量。
    3、是不是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都有錐形瓶,密封
    產生大量氣泡,氣泡跑走了,質量就變輕,使裝置密閉,或者把跑走的氣體手機回來,天平就平衡了。
    發(fā)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體,大量白煙。遵守,損失大量氧化鎂。
    使學生想到前兩個裝置的共性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此實驗也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再次鞏固質量守恒定律。
    【微觀解釋】
    1、用氧氣與氫氣燃燒生成水的模板解釋化學反應的本質。
    2、此過程中原子質量、數(shù)目、種類不變,所以物質質量也不變化。
    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
    不變。
    培養(yǎng)積極思維能力。
    質量守恒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化學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課時,包括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質量守恒的原因及其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一個重要化學規(guī)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jù),它的應用貫穿于整個中學化學。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化學里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識,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將引領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開始了從“質”到“量”的過渡,也為之后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計算的教學構建了理論鋪墊,所以本課內容不僅是本單元的一個重點,也是整個中學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編寫意圖、本節(jié)的特點、初三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學會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和解決一些化學現(xiàn)象和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如何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的原因,從而達到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
    4、對教材的改進
    課本P88活動與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較高:因為玻璃管灼熱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錐形瓶中,又要恰好與瓶中的白磷接觸,而且容易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在插入過程中,瓶內外的氣體是否發(fā)生了交換?為此,我作了如下調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氣球套緊瓶口,再將錐形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至白磷自發(fā)燃燒完全。
    課本方案二的操作容易給學生造成疑問,水分會不會蒸發(fā),空氣會不會溶解在液體中等。對此,我將小燒杯換成了錐形瓶,同樣在瓶口套上一只氣球,使學生看清反應前后瓶內外物質無交換,從而使實驗操作過程更嚴密、更科學,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實驗結論。
    二、說教法
    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對于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都屬于啟蒙階段,若探究過程不符合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過于放開或加大難度,不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會挫傷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狀況:已了解了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反應的實質,初步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
    (2)學生的能力狀況:初步掌握了簡單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而對化學探究學習方法的了解尚處于啟蒙階段。
    (3)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剛開始化學學習,情緒和心理都處于比較興奮、好奇狀態(tài),我緊緊抓住這一點。
    2、學法指導
    (1)實驗探究法:學會在科學探究中如何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2)合作學習法: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互助的團體意識。
    正如德國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只會奉獻,而好的教師則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
    四、說教學過程
    1、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2、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問題
    先由蠟燭燃燒,引出問題一“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會有什么變化呢?”接著介紹三位化學家對此進行的研究,并著重介紹拉瓦錫的研究實驗原理。進而提出問題二“是否所有化學反應反應物質量總和都等于生成物質量總和呢?”提出兩個探究實驗①測定蠟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和探究實驗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探究實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去親歷實驗并感悟質量變化的關系,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問題三“由此你對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得到了哪些結論?”學生可能有三種猜想:①化學反應后總質量變?。虎诨瘜W反應后總質量變大;③化學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按_實如此嗎?”進入第二流程
    (2)實驗探究、引導發(fā)現(xiàn)
    ①確定探究內容
    為了減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導學生確定探究內容。
    探究實驗一: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探究實驗二:鐵釘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變化情況
    ②設計實驗方案
    由于學生對這兩個探究實驗的化學反應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講解其原理。然后向學生提供以下實驗儀器和藥品,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③分組實驗、分析討論
    實驗儀器和藥品:
    探究實驗一:天平、250mL錐形瓶、250mL燒杯、酒精燈、鑷子、三角架、石棉網、氣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學生對探究實驗一設計的方案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學生對兩種方案分別實驗后發(fā)現(xiàn),第一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變大;第二種方案的生成物質量不變?!熬烤鼓囊环N方案的結論正確?”讓學生對方案展開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強化其設計興趣,又調動了學生主動思維。
    經討論得出:第一種方案有缺陷,因為沒有考慮白磷燃燒后重新進入敞口容器的空氣質量,所以得出生成物質量變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第二種方案在密閉條件下進行,整個操作過程中容器內外沒有物質的交換,實驗過程嚴密科學,結論令人信服。
    探究實驗二:天平、錐形瓶、氣球、鐵釘、硫酸銅溶液。
    學生對探究實驗二設計的方案也可能主要有兩種類型:主要區(qū)別也就在于反應容器是敞口還是封閉。兩種方案的結果都是生成物質量不變。通過討論得出:
    在常溫下反應水分蒸發(fā)帶來的質量誤差可忽略不計。
    剛才兩個探究實驗的共同結果是——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盀槭裁茨兀俊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于是我利用動畫模擬突破難點,即進入第三流程。
    (3)動畫模擬、突破難點
    用動畫模擬白磷在空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直觀形象地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種類、數(shù)目和質量肯定不變,至此得出,所有化學反應都遵循的規(guī)律——質量守恒定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并成功的嘗試實驗,獲得結論,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會了科學實驗需要嚴謹,主動建構了屬于自己的認知體系。
    接著提問“為什么蠟燭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小,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變大呢?”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用質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學反應時,切記不要忽略反應中進入的或出去的氣體這類隱含的物質。
    (4)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①100 g水和100 g酒精混合,質量等于200 g,這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
    ②高錳酸鉀在空氣中加熱后,固體質量減少了,有人說這個事實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說對嗎?為什么?
    ③已知12 g木炭與32 g氧氣恰好完全反應,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是x_g;若6g碳在18 g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xg,剩余x:xg,為什么?
    第1題意在突出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反應中;第2題再次凸顯守恒的是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第3題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兩字的含義。
    設計意圖: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使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得以強化,也鍛煉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懂得了什么樣的化學學習方法?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為主,師生協(xié)作,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重點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著重了兩個體現(xiàn)、四個突出。
    1、兩個體現(xiàn)
    (1)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2)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2、四個突出
    (1)以實驗為基礎,引導科學發(fā)現(xiàn);
    (2)以思維為核心,開展問題探究;
    (3)以學生為主體,促進知識內化;
    (4)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研究氛圍。
    六、板書設計:
    第五單元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
    一、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
    二、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本質——三不變原子的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三、應用
    紙張燃燒完后灰燼質量小于原來紙張為什么?
    鎂帶燃燒完后白色生成物質量大于鎂帶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