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字號:


    教師作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燈,在教學前準備好教學設(shè)計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設(shè)計是教師確定的教學方案的設(shè)想,可以更好的讓學生們學習到知識。你知道教學設(shè)計怎么書寫嗎?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特別為你收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供你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1】
    教材與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命運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lǐng)悟作者基于現(xiàn)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要點
    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光亮中看到種幻象。從內(nèi)心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
    教學體會
    理解最后三個自然段中兩句會義深刻的話。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安徒生是19世紀著名的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你都知道他的哪些童話?
    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指名說一說帶領(lǐng)學生進入情境。
    二、導學新課,整體感知
    1、感知“賣火柴”:
    提問:
    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出她的可憐?
    自由讀課文,找出有關(guān)句子,然后和同學板書:
    痛苦生活
    指名讀有關(guān)句子,師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的可憐。
    (出示畫面:大年夜人家歡樂的情境和小女孩在街頭賣火柴的情境。)
    (設(shè)計意圖:結(jié)合書中的具體句子,感受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痛苦。)
    2、感知“擦火柴”:
    默讀課文,提問:
    小女孩共擦燃了幾次火柴?
    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了什么?她為什么會在光亮中看到了大火爐?
    板書:
    火爐──冷
    (出示畫面。)
    指名朗讀第三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火柴為例指名朗讀。
    有信心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讀出幸福的感覺。
    指名朗讀這一整段,分別讀出小女孩敢擦火柴的勇氣,讀出火柴光艷的奇異,讀出小女孩面對溫暖的大火爐的喜悅的感覺,讀出火柴熄滅回到現(xiàn)實的冷酷無情。
    (設(shè)計意圖:是在讀中感悟小女孩渴望得到溫暖。領(lǐng)悟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xiàn)實,十分合理。)
    請同學們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學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動的一次,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
    指名匯報學習結(jié)果,并出示畫面。
    板書:
    渴望幸福、烤鴨──餓,圣誕樹──沒有歡樂奶奶──常有幸福
    如果這一切不是幻想,完全真實的出現(xiàn)在你面前,你會有這種幸福的感覺么?
    火爐、烤鴨、圣誕樹,奶奶哪一次幻想最讓你感動?(出示句子)指名讀第十自然段。
    她們到了一個什么地方?學生想象,指名說(出示畫面)這樣的地方對于小女孩來說存在么?
    (出示凍死在街頭的畫面。)
    板書:
    凍死街頭,飛走了
    現(xiàn)在你明白為什么說小女孩是幸福的嗎?
    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擺脫寒冷,饑餓和痛苦,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感覺?
    (設(shè)計意圖:為突破難點進行這一設(shè)計,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于的深切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
    三、拓展學習
    1、假如你看見這位可憐的小姑娘你會怎么說?怎么做?想一想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2、你喜歡課文中了哪些句子?自由讀讀給小組的同學聽。
    四、總結(jié)升華
    學習本課你有什么收獲的體會?
    小女孩悲慘的命運令人同情,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令人痛恨,賣火柴的小女孩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她的故事還在流傳著,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樣珍惜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
    我們準備舉辦“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的作文比賽,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參加。讀一讀安徒生的童話。
    板書設(shè)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痛苦生活)
    擦火柴(渴望幸福)──
    1、火爐:冷
    2、烤鴨:餓
    3、圣誕樹:沒有歡樂
    4、奶奶:沒有幸福
    5、飛走了
    凍死街頭(悲慘結(jié)局)
    教學反思
    1、把握條情感脈絡(luò),教學中緊扣“由憐生愛、由愛生悲、由悲生憤“的情感脈絡(luò),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升華情感。
    2、培養(yǎng)了探究感悟能力,想像和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3、注重學生的自學性和小組的交流合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2】
    素質(zhì)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⑵理解重點句:
    ①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②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能力目標:
    ⑴培養(yǎng)學生理解詞句,領(lǐng)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⑵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德育教學目標: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4、美育教學目標: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方法
    1、教師教法:
    談話法、引導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想象。
    2、學生學法:
    通過有感情朗讀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重點、難點
    1、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師生互動活動設(shè)計
    1、教師活動設(shè)計:
    引導學生抓重點,悟情感,通過析詞句,議內(nèi)容,領(lǐng)悟中心,引導有感情朗讀,升華學生情感。
    2、學生活動設(shè)計:
    討論重、難點問題,聽錄音、看多媒體課件、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啟發(fā)談話:
    賣火柴的小女孩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今天,我們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所寫的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2、簡介時代背景及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3】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饑寒交迫的現(xiàn)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學會十個生字,正確讀出下列詞語: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滿、櫥窗、閃爍、靈魂。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
    ⑶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展開合理想象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輔助情境教學
    ⑵以讀為主,引導學生自學、感悟、合作探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培養(yǎng)學生同情弱者,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的人文觀
    ⑵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一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從倒數(shù)第三個自然段中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提前布置學生搜集安徒生資料,閱讀安徒生作品
    2、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fā)情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都是怎樣過的,誰愿意將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
    2、你們在大年夜是多么幸福,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陪伴;有的圍坐在一起吃餃子;有的在一起放鞭炮,但有一個小女孩卻在大年夜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你們想會發(fā)生什么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板書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
    3、同學們,你們以前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作品嗎?誰來說說。
    師相機補充作品如: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夜鶯》《皇帝的新裝》《丑小鴨》《野天鵝》《海的女兒》《打火匣》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們讀了這么多安徒生的作品,老師很佩服你們,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安徒生的這篇童話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
    2、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
    生讀。
    3、你們讀得非常認真,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都知道了什么?
    讀書思考后匯報交流:
    預設(shè)回答:
    ⑴我知道了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凍死的。
    ⑵我知道小女孩是在幸福中死去的。
    ⑶我知道小女孩太可憐了。
    ……
    三、再讀課文,學習字詞
    1、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劃出生字、生詞。讀準字音,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比較難懂的詞語,自己不懂的前后桌請教,再找出還不懂的詞語,全班討論交流。
    2、重點詞語:
    圣誕樹、暖烘烘、靈魂、閃爍。
    四、熟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反復讀、指名讀,把句子讀通順、流暢。學生評議好壞。
    五、細讀課文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可以加上表示時間、環(huán)境的詞語。也就是什么時間,什么環(huán)境下,賣火柴的小女孩怎么樣?
    課件出示:
    _______,_______,賣火柴的小女孩_____。
    2、有一位名叫劉倩倩的小朋友讀了這個故事,非常同情這個可憐、善良的小女孩,于是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歌《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出示課件。)
    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這首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再讀課文
    1、賣火柴的小女孩是這樣的美麗,是這樣可憐,命運是這樣的悲慘,快讓我們一起走入文本。讀讀課文,看看小女孩的結(jié)局到底怎樣?
    2、學生讀課文:
    找到結(jié)局了嗎?誰來說說。
    (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這個小女孩曾經(jīng)很幸福,因為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你們想知道是哪些美麗的東西嗎?大家趕快在文中邊讀邊劃一劃,然后向大家匯報。
    4、現(xiàn)在我們來匯報。她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按先后順序來交流。
    ⑴溫暖的大火爐。
    板書:
    火爐
    這是一只怎樣的大火爐?
    (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BR>    這只大火爐給小女孩帶來了什么?
    溫暖。
    板書:
    溫暖
    現(xiàn)實中的小女孩是怎樣的呢?
    非常寒冷。
    異常寒冷中的小女孩見到了溫暖的大火爐,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高興的。
    讓我們用高興的心情讀一讀這句話。
    ⑵她還看到了什么?
    (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蹣跚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板書:
    烤鵝
    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因為他非常饑餓。
    她看到這么好吃的食物,心里又是怎樣呢?
    高興,滿足。
    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那份高興,滿足。
    ⑶小女孩還看到了什么?
    板書:
    圣誕樹
    (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jié)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枝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樣,在向她眨眼。)
    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因為她沒有快樂。
    她看到這么美麗的圣誕樹,心里又是怎樣呢?
    渴望快樂,渴望幸福。
    誰來讀讀這句話,讀出那份渴望。
    ⑷小女孩還看到了什么?
    奶奶。
    板書:
    奶奶
    奶奶出現(xiàn)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因為她沒有愛。
    奶奶是唯一疼愛小女孩的人,當她出現(xiàn)在亮光里的時候,小女孩是怎樣做的?
    急切地乞求奶奶把她帶走。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出急切、乞求的語氣。
    ⑸最后,小女孩和奶奶一起。
    (奶奶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她真的能和奶奶飛到那兒去嗎?在十九世紀,這樣的地方,世界上有嗎?
    (在人間,窮人和窮人的孩子,活著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饑餓、痛苦;只有死了,才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飛向那里,實際上是向死亡走去。)
    那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
    (朗讀時既要把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渴求表達出,又要讀出這只不過是美好的幻想,把這種凄涼和悲慘讀出來。)
    正如上面的“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用快樂的語氣讀嗎?這雖然是小女孩的幻想,但實際上這“光明是什么?快樂又是什么?”
    指點:
    光明只不過是那火柴頭上燃起的一點微弱光亮,周圍依然是一片黑暗,這快樂只是和已經(jīng)死去的唯一的奶奶抱在一起,這又是多么的可憐、可悲,所以不能用歡快的語調(diào)讀。
    朗讀提示。
    速度要慢,因“光明”實際上是黑暗,“快樂”實際上是痛苦。
    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意味著起向死亡。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讀起來就知道該用怎樣的語句了。
    齊讀。
    女生齊讀。
    5、剛才有的同學說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爐、烤鵝、圣誕樹還有奶奶,你們想不想和小女孩一同感受一下這美好的時刻?
    師生接讀:
    師領(lǐng):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生接: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
    師領(lǐng):她又檫了一根?;鸩袢计饋砹?,發(fā)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
    生接: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蹣跚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師領(lǐng):她又檫著一根火柴。
    生接: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jié)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枝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樣,在向她眨眼。
    師領(lǐng):她在墻上又檫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
    生接:奶奶出現(xiàn)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師領(lǐng):她趕緊檫著了一整把火柴,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
    生接:奶奶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三、理解課文交流感受
    1、通過剛才有感情的朗讀,你覺得小女孩怎樣?用一個詞談?wù)勀愕母惺埽?BR>    生可能回答“可憐”師要引導出“悲慘”
    可憐這個詞用得很好,還可以用別的詞嗎?
    板書:
    悲慘
    2、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來?請同學們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誰來說說?
    生默讀課文,小組討論,以匯報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師引導,適時指導朗讀。
    學生回答預設(shè)
    ⑴我從“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斌w會到小女孩在大年夜,合家團聚的曰子,小女孩卻在街上賣火柴,多么可憐。
    ⑵我從“它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捏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他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他一個錢?!敝佬∨⑹嵌嗝幢瘧K,她生在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里,那里的人沒有一點同情心。
    ⑶我從“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他的爸爸一定會打她的”體會到小女孩很凄涼,爸爸不疼愛她,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唯一疼愛他的奶奶又死去了。
    ⑷我從她在墻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中體會到小女孩很悲慘。
    四、學習表達方法
    1、我從她在墻角擦燃火柴看到美好的幻象中體會到小女孩很悲慘。
    大家同意這種說法嗎?
    誰來談?wù)勀愕目捶ǎ?BR>    學生回答預設(shè):
    我來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小女孩很冷,她需要溫暖,小女孩很餓她需要烤鵝,小女孩沒有快樂,她需要圣誕樹;小女孩沒有愛,她想到了奶奶。正是現(xiàn)實與幻想有著這么大的區(qū)別,幻景越美好,小女孩才越感到悲慘。
    她回答得好不好?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者能不能看到?
    不能。
    3、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
    想象。
    4、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餓,極度的孤獨,無家可歸。于是就在臨死之前產(chǎn)生了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guān)的幻景。而這些都是作者在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合理的想象,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我們在寫作文時,也要學習這種方法,把事實寫清楚的基礎(chǔ)上,以事實為依據(jù),展開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更具體,更感人。
    5、我們再來看結(jié)尾那句: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們已經(jīng)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可這些東西真的給小女孩帶來了溫暖、解除了饑餓,得到快樂和愛嗎?
    沒有。
    為什么?
    ⑴因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⑵這時候,火柴滅了,他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⑶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簡直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線。
    ⑷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那么結(jié)尾為什么還寫“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他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BR>    聯(lián)系課文第一個“幸?!敝甘裁??
    (是小女孩臨死時在種種美好的幻覺中度過的,是幸福的。)
    第二個“幸?!庇种甘裁??
    (是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其實,這兒的幸福就是“死”。
    我們發(fā)現(xiàn),小女孩死時是幸福的。因為你看:
    她死時的樣子: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皟扇t”說明小女孩是凍死的。“微笑”說明它死時沒有感到痛苦。
    她死前的心情:是高興的,因為她是在幻想的幸福和歡樂中死去的。
    五、課堂延伸
    是??!小女孩竟然連死也感到幸福。由此,我們又會從心底里發(fā)出怎樣的感慨呢?
    小女孩的命運是可憐的,悲慘的。
    當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她死了。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又會對小女孩說些什么?
    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老師感到大家是善良的,和安徒生爺爺一樣同情可憐的小女孩。和小女孩比比,我們是幸福的。
    板書設(shè)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xiàn)實:寒冷饑餓沒有快樂沒有愛悲慘
    幻想: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美好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4】
    說教材
    我要說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為線索,先寫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再寫小女孩蜷縮在墻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寫小女孩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凍死了。按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本文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1~4)講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小女孩的悲慘生活。第二段(5~12)講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眼前產(chǎn)生四次幻景,表現(xiàn)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四次幻景,結(jié)構(gòu)相似,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其中第四次是全文的高潮。第三段(第13~14節(jié)),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課文可以分3課時教學。
    說重難點
    作者在這篇童話中,沒有把要表達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寫出來,許多句子蘊含著深刻的含意,適合學生揣摩,因此我把指導學生讀懂“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少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薄暗诙煸绯?,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等句子,激發(fā)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作為本文教學的重點,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課文第二大段是重點亦是難點。這部分作者不直接寫小女孩如何饑餓、寒冷、孤獨,而是通過小女孩的幻景來表現(xiàn)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將現(xiàn)實、幻覺、理想融為一體的寫法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把讀懂每一次幻境含著的意思作為本文教學的難點。然而之所以產(chǎn)生這四次幻景的原因是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中既冷又餓,還沒有歡樂、無人疼愛。根據(jù)我以往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對小女孩的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決定著對下文的種種幻象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所以我把課文第一部分的教學作為難點的突破口。
    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文章的特點,我為這篇課文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學會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噴”,理解10個詞語的意思,會用“簡直”造句。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文中破折號的用法。
    3、理解課文,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意。
    4、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說教法學法
    “教師教是為學服務(wù)的”,教師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人人參與到讀書中,在讀中理解,領(lǐng)悟,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并輔以“情境教學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觀看《賣火柴的小女孩》FLASH動畫,并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既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又激發(fā)學習興趣。再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了解安徒生。讓學生課前收集相關(guān)資料,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受到更多的啟發(fā)和教育。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討論,做到讀中知大意,理脈絡(luò),讀通文章。
    三、檢查預習并理清課文的脈絡(luò)
    本課有6個生字,還有1個多音字,由于我班的學生對生字的識字方法掌握得較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指名讀和齊讀的形式來檢查學生的讀音,并理解多音字“噴”。再引導學生認真地通讀幾遍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整體把握故事的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教師再相機引導學生討論,再在集體學習中理清文章脈絡(luò)──課文主要寫了“賣火柴、擦火柴、悲慘地死去”三部分,降低了分段的難度。
    四、學習第一段
    課文第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現(xiàn)實生活的悲慘和痛苦,內(nèi)容比較散。這一部分雖不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但學生對小女孩的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程度,直接決定著對下文的種種幻象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學中我認真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為精讀重點部分打好基礎(chǔ)。
    1、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讀懂了什么,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再歸納出“可憐”這個詞。
    2、讀議結(jié)合,精讀理解:
    抓住“可憐”這一中心詞,引導學生結(jié)合具體語句段落說出是從哪些地方讀懂這個小女孩的可憐?再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1~4自然段,邊讀邊劃出句子,并想想你讀懂了什么。相互交流后讓學生選一兩句話讀一讀或結(jié)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師生共同歸納出小女孩的可憐體現(xiàn)在冷、餓、沒有歡樂、無人疼愛四個方面。
    再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讀課文,說說又是從哪些語句讀懂這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例如:理解小女孩的可憐,我先引導學生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重點指導第二句“她從家里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保ㄟ@句話,作者在這篇童話中,沒有把要表達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寫出來,句子蘊含著深刻的含意,我安排在課內(nèi)指導學生讀懂。這段話表明女孩家里非常窮,她自己根本沒有鞋。在寒冬臘月,穿著一雙大拖鞋,根本不能御寒,就連這樣大的拖鞋還是她媽媽穿了很長時間的。)教學中我先扶學這一句,讓學生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后通過朗讀體會,總結(jié)學法。學生學到了學法,后面的句子就可以放手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女孩的可憐還體現(xiàn)在“餓”。這一方面比較好理解,我放手讓學生理解。在理解“小女孩沒有歡樂、無人疼愛”這一方面,我主要抓住重點句:“雪花落在她的金黃色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就這么一個美麗的女孩,卻有家歸不得:一是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二是“她不敢回家,爸爸會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樣冷”,風可以“灌”進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美麗純真無辜的小女孩是難以生活下去的,學生理解了這個句子,就為下文理解小女孩悲慘地死去打下了伏筆。同時也落實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訓練重點,突破了難點。
    3、回歸整體,深化理解:
    最后配上風聲、音樂,努力創(chuàng)設(shè)情境,有感情朗讀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
    標點符號“──”在課文第一段中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教學中不容忽視。我主要用大屏幕出示:“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边@里的破折號起解釋作用。突出事情發(fā)生在大年夜?!斑@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么大,……”破折號在這里也起解釋作用,說明拖鞋具體有多大。“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逼鹧a充說明的作用,忘不了的原因。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破折號的用法。
    五、學習第二、三段
    課文第二段,作者不直接寫小女孩如何饑餓、寒冷、孤獨……而是通過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眼前產(chǎn)生一次次幻景,表現(xiàn)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第一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在當時的社會里,小女孩得不到溫暖、食物、歡樂和愛撫,只能通過幻想。有了前面的基礎(chǔ),加上這四次幻景,結(jié)構(gòu)相似,在教學中我先扶后放,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自讀自悟,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有感情朗讀等完成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
    文章結(jié)尾,作者也是別具匠心。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篇5】
    一、談話導入
    1、19世紀丹麥偉大的童話作家安徒生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么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蹦敲?,應該說只要活著,就能體會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里卻有這樣一段話(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jīng)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蔽覀冎?,其實在這之前,小女孩已經(jīng)在美麗的幻景中被凍死了,為什么還要說“她曾經(jīng)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呢?
    2、學生討論回答:
    生:因為她在被凍死前看到過許多美麗的東西。因為她在臨死前看到過奶奶……
    師: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東西會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品讀、感悟
    1、錄音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在小女孩的心中,幸福是什么?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得出結(jié)論:
    是因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最重要的事,還見到了親愛的奶奶。
    板書:
    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
    4、出示:
    為什么小女孩覺得有一個溫暖的火爐就是幸福呢?
    請你輕聲讀一讀第5自然段,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5、自由選擇合作伙伴,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
    抓住重點句進行感悟:
    ⑴“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BR>    理解含義:
    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溫暖,但是回到現(xiàn)實中,包圍她的只是這寒冷、漆黑的夜。
    板書:
    渴望溫暖現(xiàn)實寒冷
    ⑵“這是一道奇異的光?!?BR>    含義:
    因為她寒冷難耐,在恍惚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熱看得非常溫暖。
    ⑶“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取出一根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BR>    含義:
    火柴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她實在是太冷了。
    7、由于難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爐,那么她為什么會幻想到噴香的烤鵝呢?
    四人小組討論:
    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先聽,然后聯(lián)系實際說說體驗,討論從這段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補充板書?板書:食物饑餓
    要點:
    ⑴富人的生活和窮人的生活差別是那么大,當窮人還在忍饑挨餓的時候,富人卻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豐盛的圣誕大餐。
    ⑵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墻,冷酷的現(xiàn)實,隔絕了她和美好的幻想,當小女孩回到現(xiàn)實中來時,只會更加痛苦。
    8、雖然幻想消失后,現(xiàn)實會更讓人感到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無法抑制內(nèi)心對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下面請同學們在讀一讀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細想一想,那句話你認為含義深刻,值得我們?nèi)ズ煤闷纷x的?
    教師引導,重點領(lǐng)悟第四次幻想中含著的意思。
    (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小組合作,進行交流。)
    結(jié)合討論,板書:
    快樂寂寞疼愛孤苦
    問:這四次幻想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為什么?
    反復引讀,細細品味。
    9、5次擦火柴,在感情上有變化嗎?請五位同學讀五次擦火柴的過程,其他同學找一找,劃一劃,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出示:
    ⑴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⑵她又擦了一根。
    ⑶她又擦著一根火柴。
    ⑷她在墻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⑸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比起溫暖、食物、快樂,她更渴望的是見到奶奶,更渴望親人的關(guān)愛。
    10、文章寫這幾次幻想的目的是什么呢?(幻想越美好,現(xiàn)實越痛苦)你覺得什么是幸福呢?為什么現(xiàn)實中,小女孩連這些起碼的吃飽、穿暖、有人疼的愿望,都沒法實現(xiàn)呢?
    討論明白:
    課文通過記敘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餓死在街頭的悲慘故事,深刻控訴了當時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性,表達了作者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我們有幸生長在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應該珍惜身邊的一切,好好地學習,用自己最優(yōu)秀的成績來回報我們偉大的祖國媽媽。你們說是嗎?
    小女孩悲慘的遭遇震撼了許多人,有一位9歲的中國小姑娘寫了一首名為《你別問,這是為什么》的小詩,下面請同學們認真地去讀一讀這首詩,聽后討論:
    你愿意為小女孩做些什么?
    出示小詩: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穿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我要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再一塊兒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你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⑴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兒童詩,讀出你的理解。
    ⑵說說自己愿意為小女孩做些什么?
    三、課外延伸
    發(fā)揮想象,以《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的身邊》為題,寫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