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各類高素質或實用人才,老師們?yōu)榱松虾谜n需要寫教案課件。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迅速抓住教學內容的核心和難點。關于好的教案要怎么樣去寫呢?欄目小編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還請你收藏本頁以便后續(xù)閱讀。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1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于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fā)現(xiàn)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這篇文章他們一定感興趣。
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fā)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
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
”時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fā)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二)在聯(lián)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氛圍濃厚,想說的話特比較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2
這節(jié)課,我從介紹作者入手,先介紹作者蕭紅。有人說,蕭紅是一朵開在中國北方原野里的花,盛開在中國東北的農(nóng)家院里,她從來不用澆水,任著風吹,任著太陽曬,卻越開越紅,越開越旺盛。事實就是這樣,在20世紀30年代的文壇,蕭紅就像她筆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兒們一樣,鮮明而熱烈地開放,潑辣辣地,不嬌貴,不做作,自由自在地開在陽光下。無論她地生命中有多少逃亡與饑餓。無論她面對多少困苦與不幸,她都用她的筆寫著她的字,大氣的文字。
然后介紹蕭紅的《呼蘭河傳》,就是對故鄉(xiāng)的一本回憶錄。也就在寫完后的一年,這個女子就從人世間消失了,只有31歲。在《呼蘭河傳》里,她用了許多的文字寫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點描寫了家里的園子,她稱它為祖父的園子,自己的后花園。為什么她對園子如此念念不忘呢?這個園子給童年的蕭紅留下了什么呢?讓我們隨著作者美好的回憶,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祖父的園子。
之后開始學習,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回想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之后開始本節(jié)課的學習之旅。共有三次讀課文:第一次是瀏覽——祖父的園子給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五彩繽紛、美麗、自由等),接著是第二次默讀,帶著問題:為什么說這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園子?找出文章的1,2段。孩子們先齊讀,讀過之后,腦子里會蹦出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園子?這是一個大花園,作者寫花了嗎?那花園里有沒有花?通過這個問題,讓孩子們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借助蜜蜂、蝴蝶來寫花園里的花,讓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園子。
接下來出示“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太陽也不知道”這段話,請一位孩子來讀。如果把這段話讀成一句話呢,讀成一個詞語呢?自由。園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你覺得這園子里自由的事物僅僅只有這些嗎?引導孩子展開想象說話,用上“愿意……就……”作者是怎樣把園子里的一切事物寫得那樣自由自在的?從表達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由這個問題讓孩子發(fā)現(xiàn)在這段話中,作者采用了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為什么把這些動植物都寫得這么自由呢?由這個問題,引出作者在這個園子里很自由。在這個自由得園子里,祖父和作者都做了什么呢?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再次默讀課文,圈出祖父和作者做得事情。明白作者在這個園子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作者之所以在這個園子里很自由,那都是因為她有一個愛她得祖父。
學到這里,關于課文的內容孩子們都已經(jīng)理解了。那么寫作方法呢?讓孩子們仿照“倭瓜、黃瓜”的寫法,寫自己感受到的自由。再讀讀課題,這還是一個普通的園子嗎?作者不僅僅懷念的是這個五彩繽紛,自由,快樂的園子,更懷念自己的那段擁有真情的童年歲月,懷念讓自己感受到了愛的慈祥的祖父。
這節(jié)課的思路比較清晰,聽,說,讀,寫都涵蓋了,但是在讀的方面,可以再深入一些,讓孩子感悟園子的五彩繽紛,自由之后,可以讓學生再讀讀,讀處園子的五彩繽紛,樣樣都有,自由,快樂。還有就是再寫這一塊,提問了三個孩子,三個孩子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媽媽不在家的時候……”都寫自己愿意看書就看書,愿意寫作業(yè)就寫作業(yè)……孩子們在說的時候,可以提醒重復的不說,這樣孩子的思維可能會更發(fā)散。也可以就自己的提示,請三個孩子來說。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3
隨著作者富有詩意的語言,我們走進了祖父的園子。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從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入手,介紹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介紹她的《呼河蘭傳》,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課前的提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特點。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讓他們交流“我”在園子里心情是怎樣的,思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為什么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我讓他們交流的同時,引導他們讀相關的段落,要求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蹲娓傅膱@子》語言幽默,富有詩意,真實地再現(xiàn)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講述了作者在祖父園子里的一些故事,讀起來仿佛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在作者筆下,園子里的小動物,小昆蟲,花草樹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自由自在。
課堂上檢查預習情況時,我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到有趣的地方,比如第14、17自然段時,學生不由地笑了,他們被新鮮的語言感染了,被作者的童年生活影響了,于是我請讀的學生坐下,讓全班同學自由放聲讀起來,發(fā)現(xiàn)他們讀地特別有勁,我也暗暗高興,因為他們對這篇文章一定感興趣。
在精讀課文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發(fā)揮想象,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積累語言。整個過程有兩個地方感覺學生講得很好:
一、抓住詞語感受喜歡
文中許多ABB的詞語如“胖乎乎、圓滾滾、藍悠悠”都很優(yōu)美,體現(xiàn)了作者別樣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都體會到了,有學生說這樣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學生說用這樣的表達顯得特別親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在講到“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榆樹先呼叫,來了雨,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睍r學生講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這樹像在童話中一樣,會叫,會冒煙,還會發(fā)光,在她看來一切是那么美好。真的為學生的答案喝彩,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二、在聯(lián)想中感受自由
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于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xiàn)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里做什么,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著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為學生對文字產(chǎn)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另外課文第17自然段寫“黃瓜愿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愿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學生就說黃瓜也像人一樣,很天真,有思想,有情緒,愛耍小脾氣,生活無拘無束。最后一句“太陽也不知道?!备杏X寫得很突然,作者認為太陽是什么都知道的,卻不知道蝴蝶飛哪里去了,想法很有趣。
縱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力引領學生真實地觸摸文本,緊扣文中關鍵字、詞、句,不斷地品味、感悟、內化,使學生實實在在地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在得到語言文化熏陶的同時,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思維自由灑脫,想說的話特別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課文學習快結束時,我進行了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那棵大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 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結合蕭紅在祖父園子里的自由和快樂,按照作者的表達方式來續(xù)寫。孩子們熱情參與,融入了自己的童年體驗和感受,一篇篇生動的續(xù)寫提升了文本,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續(xù)寫完成之后再欣賞《祖父的園子》中的精彩描繪,對比之中找到了自身與作者的差距,順勢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豐富積累,充實文筆,使學生感受更深刻。
總之,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著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4
《祖父的園子》是關于童年回憶題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但是言優(yōu)美,易懂。文章需要學生把握的是體會句段中所透露出的對童年自由、快樂生活的無限留戀。
出于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考慮,在教授此文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學,并以幾個問題來貫穿全文的學習。由于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的長,相對多的時間讓他們閱讀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他們閱讀的同時必須得完成一個任務——完成填空題:A、祖父的園子是一個( )的地方;B、祖父的園子充滿( );C、祖父的園子( )。在這三個句型中任選其一作填空。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想讓學生充分的閱讀,然后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認識、把握,這同時也考查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課堂上,從學生所概括出的答案:美麗、生機勃勃、自由、歡樂······來看,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很確切地把握到文章的大意。但為了使學生真的有所感悟,我還要求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品析。在學生所分享的句子當中,對美麗、生機勃勃和歡樂的體會是相當?shù)纳钊氲?。可對于自由的體會卻是有些阻礙。為了讓他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由,我列舉了身邊的事例與課文進行對比,效果果然好了。
然而當深入品析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與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之間的關系時卻有了阻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對祖父進行評價的片段。同學們也都能理解祖父的慈愛與關懷,可是對祖父的慈愛與作者童年的歡樂與自由卻是無法聯(lián)系起來理解,從而對課文題目《祖父的園子》的由來沒有透徹的理解。而待繼續(xù)講時,下課鈴終止了一切。
這節(jié)課尚有許多的疑問:其一、多數(shù)的時間都分給了學生讀書、自學,因此對學生沒有品析到的句子卻沒有過多的深入的去品析。這樣是否造成一種“漏洞”呢?其二、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也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充分地讓學生課后進行學習是否會有效呢?其三、對于自讀課課堂遺留下來的問題是否該作為課后作業(yè)進行自行解決呢?一節(jié)課時間所要完成的長篇課文,對教學目標的設置該把握到何種程度呢?而像我們班中下生較多的情況,又該如何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呢?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5
《祖父的園子》節(jié)選自現(xiàn)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第三章第一篇。課文重點寫了作者在園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園子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話色彩的畫,畫里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螞蚱……還有太陽的光芒、云朵的影子,這是作者童年的樂園。這里充滿自由,充滿生命的氣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樂的源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對于這篇課文的內容,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大多從小生活在農(nóng)村,他們對農(nóng)村的生活不是很熟悉,因此,我首先我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感受一下文中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是怎樣的自由和快樂。學生能夠抓住重要語句進行閱讀,邊讀邊寫出自己的感受,接著我讓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的興趣非常濃厚,他們能抓住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談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談到“追蜻蜓”“捉螞蚱”時,所有學生的興致都很濃,于是,我放飛學生的思想,“你們做過這么有意思的事嗎?”學生七嘴八舌都訴說著自己的樂聞趣事。此時,我也意猶未盡,講到了我小時候“捉麻雀”的趣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沉浸在自由快樂之中。
那作者是如何寫得這么生動感人的呢?我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感受作者選材的精妙以及用詞的準確,把孩子眼里的天真爛漫的童年展現(xiàn)給我們,也就是說要有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由于學生對自由和快樂的體會深,談論多,而對于這種快樂和自由是源于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作者的年齡認識不夠。其實,應該進一步引導學生,我們也有我們童年的自由和快樂,我們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和自由的眼睛。
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范文 篇6
《祖父的園子》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走進童年。通過引領學生朗讀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感受童年的天真爛漫與童年時光的可貴,并學習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將學生領進課外閱讀的樂園,讓他們走進原著,走近作者,將課內與課外有效的銜接,激發(fā)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講述的是作者蕭紅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園子里無拘無束,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兒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通過本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xiàn)代著名女作家蕭紅,走進她的作品――《呼蘭河傳》,更深層次的領悟她和祖父間的情。初步感悟“蕭紅體”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贊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面對這樣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導學生讀懂作者的心,真正領悟字里行間的情,課后能靜下心來讀《呼蘭河傳》呢?在備課前我想了很多,盡管這只是一篇略讀課文,可它卻承載了滿滿的語文味兒,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典范。因此在我對《呼蘭河傳》認識的基礎上,又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了解作者寫這本書的背景,以及找了許多名師上這一課的視頻,借鑒他們的一些方法,最終才把本課的教學設計定稿。
教學中,我把這節(jié)課的內容劃分為四大板塊。板塊一:整體感知,鳥瞰園子;板塊二:眼中園,樣樣都有;板塊三:心中園,一切自由;板塊四:夢中園,光芒四射。這四大板塊也是教學中的四大環(huán)節(jié),整節(jié)課就以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推進,不難看出,這個設計是層層遞進的。由于有了課前的充分準備,在課上我?guī)ьI孩子們盡情地在園子里走了個來回,用評委彭老師的話說,孩子與我都在園子里暢游了一節(jié)課,仿佛自己就是園中的一員。
上完本節(jié)課后,我們組織了評課、議課,所有觀課老師都發(fā)表了自己獨到的看法。結合觀課老師的評課和自我反思現(xiàn)將本課中的得失總結一下,老規(guī)矩,還是先談談做得好的方面吧!
1、突顯了年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默讀有一定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索信息。在本節(jié)課中,我安排了兩次默讀,并在默讀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默讀時要圈畫關鍵詞,做批注。對于這樣的長篇,默讀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學習方式,最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突顯了教材特點,半扶半放,抓重點詞。
課堂中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始終都是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如在感悟祖孫情時,主要讓學生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祖父對“我”的愛語句,在學生充分默讀、圈畫后進行交流,并拓展了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的片段。
3、突顯了本體特征。
語文課就要充滿濃濃的語文味,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之一。在課堂上,學生時而瀏覽課文,時而默讀片段,時而在我的引領下深情朗誦。特別是在體會園子的自由時,通過個別讀、范讀、師生對讀、接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把教學推向了高潮。讀后順勢讓學生寫,園子中還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4、突顯重難點。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笨梢?,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是應該在略讀課中得到訓練和提高的。何謂學以致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這些話十分精辟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道出了略讀課文教學的重要功能。精讀課是為學,略讀課是為了用。老師平時在精讀課加強指導,教給孩子閱讀的方法,孩子才能在自主讀書中訓練和運用讀文能力,最終達到能自主閱讀和理解感悟的目的。在課堂中,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圈點勾畫重點詞句,深入領悟“蕭紅體”的文字魅力。
5、突顯方法的指導。
雖然課文篇幅很長,但我沒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采用了提領而頓的教學策略。在品析重點詞句時,適時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如作者描寫園子是個大花園時,沒有直接寫園里的花兒,而是寫蜜蜂和蝴蝶,就勢學習側面描寫的寫作方法。
6、補充原文。
為了將學生引進文學巨匠的樂園,在教學中多次穿插《呼蘭河傳》中的章節(jié),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也彌補了課文的空白。
課堂是一門藝術,既然是藝術,就沒有完美這一說,課后細細回想課堂中的一些細節(jié),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因為我有個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字寫得難看。因此只要有人聽課,我一般都把板書精簡成電報式,從不在黑板上多寫一個字。本課中的寫作指導方法――側面描寫、借景抒情等都沒有板書,只是一帶而過。若板書了,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其次,在課堂上沒有大刀闊斧的放手,將課堂還給學生,還是我引得較多,顯得有些匆忙,若一個問題提出,學生沒有及時答上來,就立馬指手畫腳。最后一點就是課堂容量偏大,加之在品析重點段時用時過長,導致后面草草收尾。說明我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無涯,學無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師,我還得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庫,修煉內功。常反思,多讀書,多積累,多向名師名家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氛圍,力爭早日成為一名語文味十足的語文人。
小編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