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阿彌陀佛么么噠讀后感600字優(yōu)質(zhì)免費

字號: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chǔ)。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阿彌陀佛么么噠讀后感600字篇一
    當我看到書上的這么一句話的時候就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住了。有趣的書名更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阿彌陀佛”這么嚴肅的詞后面怎么加上了“么么噠”?帶著疑問我翻開了大冰的《阿彌陀佛么么噠》。
    他不僅僅是個作家,也是個電視主持、民謠歌手、老背包客、酒吧掌柜……他有很多種身份,他讓我感覺到他是自由的,他的文章也是自由的。
    這本書講了大冰在江湖上的12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他遇到了許多真誠、善良、有趣的人,而這些人的故事帶給了我不僅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思考。
    他遇到過一對夫婦,他們失去了自己年幼的孩子,孩子生前很乖很懂事,患了癌癥之后也很堅強,從不哭鬧,很喜歡音樂卻沒有機會再暢游音樂美妙的海洋,他寫了很多歌,但是沒有機會再唱出來,于是他給自己的父母留了一封信,希望他們一定要找到大冰幫他完成這個心愿,他希望能夠拖住父母的時間,因為他們說過孩子沒了,自己也不想活了。他“處心積慮”,就是想自己的父母好好地活著。大冰幫了他們。并且也叫了許多民謠歌手幫他完成了這個心愿。而在天堂的你,聽見了嗎?
    這是12個故事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個故事。大冰說:“善良是一種天性,善意是一種選擇,善意是人性中永恒的向陽面。人性在每個人身上的星輝閃光都只是剎那。但正因為有了那一剎那,有些人才變得永恒或偉大?!?BR>    很喜歡大冰在書上說的生活與旅行的關(guān)系。
    我看過很多人放下自己的所有只身去旅行,雖然很羨慕這樣的瘋狂與勇氣,但是我還是比較贊成大冰所說的:“愿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我們?yōu)槭裁床豢梢杂卸囗椷x擇呢希望大家都能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先是努力生活,有了物質(zhì)條件,我們才能有尊嚴的流浪。
    看到最后,才終于明白為何題為《阿彌陀佛么么噠》了。阿彌陀佛么么噠是一種姿態(tài),也是一種心態(tài)——向善求仁的姿態(tài),自度度人的心態(tài)。共勉之。
    阿彌陀佛么么噠讀后感600字篇二
    我看這本書的目的,其實是想研究一種價值觀理念,在旅行者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樣的。畢竟我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男,我并不認為我的生活方式一定正確。
    不過我試圖找到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價值觀,給自己更好的生活體驗。所以我放下偏見來研究下這本書。原本的我對于旅行者有種偏見,認為這不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四處旅游最后能留什么資本給自己在這世間生存。
    慫恿別人追求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的生活是不負責任的。對的,沒看這本書前,我還真以為大冰是那種一味推崇江湖旅游的作家,看過他作品后,很開心發(fā)現(xiàn)他寫的還是很理性的。
    看完這本書,發(fā)現(xiàn)跟我的預想不太一樣。本以為是旅游故事而已,突出情感描寫情義是理所應當?shù)?。但大冰明顯借由這12個故事,最后把本書升華至一個普世的觀念:阿彌陀佛么么噠。
    沒有哪種生活方式是錯的,但長久單一的生活模式確實是錯的,這樣對不起你生活中本應該有的精彩;而知道自己有這種權(quán)利選擇其他人生選項,卻不去主張改變,就是錯上加錯。
    生活理念就是,惜緣不攀緣,重視生活,堅持有趣的活法。還有書最后升華的觀念,世人多戾氣,多年幾句阿彌陀佛么么噠,或能消去些戾氣,簡而言之,便是誘導善意,選擇善良。全書也確實寫了些人情世故和江湖險惡,但著重還是主張江湖的善意,里面挺多故事都是有關(guān)情義,例如小s和皇后鎮(zhèn),大冰和銀匠鋪。
    看到這里,我就得出一個感想:
    旅行的人,不是不知道現(xiàn)實險惡,但他們相信又更多的人是善意的。因為他們感知到的世界是善意的,他們才常常旅行,期待遇到善意的人和事。尤其流浪歌手們,用音樂跟陌生人交流,他們是無比真誠的,用真誠能換來世間許多的善意。
    后面想到,不旅行的人是不是覺得這世界對自己是不善意不友好的。這樣兩種不同的外界感知,造就的可能是兩個互相不能理解的人群。
    我覺得必須跟作者的背景聯(lián)系起來,書中故事主人公大多是作者身邊朋友,尤其多民謠流浪歌手。
    正是因為有了音樂有了詩,老謝在精神上得到許多自由,所以他離開窮山里,獨自走出校園大門去做一次夢,打工攢錢搞創(chuàng)作寫詩,多次散盡錢財從頭再來。拋開理想這兩個這么大的詞,其實我覺得這些歌手只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音樂中找到了歸屬。
    所以我的理解是:
    流浪歌手歷盡磨難,還在做音樂,這其實不叫堅持,他們從不覺得苦,被現(xiàn)實打擊了,也不苦了自己。對他們來說,不能做音樂,才是苦了自己。歷盡磨難不是必要條件,有些有才華又幸運的音樂人年少成名,不能說他們不熱愛音樂。音樂的存在,對音樂人來說,已經(jīng)是世間對他們莫大的饋贈??傆幸恍┦?,別人想要攔住你不讓你做,你自己都不答應,非做不可。
    就像唱歌這件事,對于歌手來說。
    對我來說,這些個有關(guān)音樂的故事,沒有什么參考意義。很多人同樣在做著,自己樂意做非做不可的事情。例如打拼事業(yè),寫作,看英文原著書等等。
    音樂盡管是門藝術(shù),但不適用于所有人,看了大冰的書就想學吉他的人,不如想想哪些事情是你非做不可,不做不開心的事。
    如果沒有,那就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想要有生活有故事,不只有學吉他做音樂這一條路。
    看完這本書,對大冰有個初步的感官了解。我大概得道個歉,所有我所擔心的盲目的行為,大冰書中都有指出。
    同時大冰文章里既有強烈的煽動力,也有現(xiàn)實的困難。大概這本書的意義在于:
    把人心中本來就有的那顆種子發(fā)芽長大一點點,盡管不足以讓人邁出那一步去改變?nèi)松?,但知道世上有這樣一些人過著自己向往的生活,就已經(jīng)是莫大的鼓舞和寬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