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精選7篇)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欄目推薦你閱讀“教學設計思路語文”等專題內容。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1
    設計一
    一、教師利用談話,引入課題,并板書課題,讓學生認識鼎字,書空。接著,教師提示上節(jié)課留下的問題:1、為什么說世紀寶鼎堪稱宏偉杰作?2、從哪可以看出世紀寶鼎顯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3、為什么說中國的世紀寶鼎比其他各國贈送給聯(lián)合國的禮物意義更深刻?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還可以提出新的問題。學生自學后,按問題來匯報。
    二、學生匯報第一個問題(課文的第一部分)時,學生抓住了鼎的樣子、重量、外形、藝術價值,以及寫作特點,邊讀邊體會。一學生提問:為什么鼎上要設計商周時代的紋飾其他學生補充自己查閱的資料,并聯(lián)想到了我國的青銅藝術。教師補充一個美國人要買世紀寶鼎的故事。學生對宏偉一詞展開辯論。教師小結,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帶著激情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讀中,注意了訓練與評價。
    三、學生匯報第二個問題(課文的第二部分)時,學生抓住了關鍵的句子來體會燦爛文化的,其中一學生,理解了一言九鼎的意思,而且拓展帶鼎的成語。學生疑問:世紀寶鼎為什么是團結、和平、統(tǒng)一、權威的象征?為什么用鼎來象征中國?師生共同研討,爭議。教師小結,激發(fā)情感朗讀課文。注意了讀的感受,與評價。
    四、學生匯報第三個問題(課文的第三部分)時,學生也是邊讀邊體會的,重點體會和平昌盛,寓意深遠的含義。最后齊讀最后部分。
    五、三個問題解決后,設計的是拓展訓練。教師出示世紀寶鼎圖片,讓學生說一說此時的感受。學生感受有三個層次,一是談到了我們的未來;二是談到了中國的富強;三是聯(lián)系到了戰(zhàn)爭與和平。
    六、教師讓學生假象:假如你是中國的代表,來到聯(lián)合國,讓你發(fā)表個演說,你將怎么說?學生思考后,講演。
    七、最后,圍繞世紀寶鼎設計4個活動建議。
    設計二
    一、直接導入課文,揭示問題并板書?;仡櫳瞎?jié)課內容,書空鼎字。
    二、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課文的最重要的內容在哪里?讓學生結合閱讀提示,默讀課文,思考,怎么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生討論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按自己的方式來讀書、學習。學生小組合作。
    四、學生匯報交流。重點讓學生體會表達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讓學生讀出情感。
    五、出示世紀寶鼎畫面,假設學生去聯(lián)合國做導游,介紹中國的世紀寶鼎。學生練習后,指名學生解說。教師采訪其他學生的感受。
    拓展練習。教師引導學生給奧運會設計吉祥物。然后,讓學生畫一畫,寫一寫,讀一讀。
    這是我聽課后整理出來的,兩個老師設計的思路。顯然,這兩個教師設計的切入點各有不同。設計一,是以問題為引線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尋找答案。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注重了學生多元的感受,意義的生成,以及新的問題發(fā)現(xiàn)。教學時依托文本,又沒局限文本,注意了課外的拓展,資料的補充。當學生對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情感生成的時候,教師激發(fā)情緒,引導朗讀,讀出情感。教學過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意義,教師能抓住有力的時機展開研討,交流。課堂教學體現(xiàn)了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自我感受,以及情感的教育。例如,讓學生看世紀寶鼎的圖片,再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發(fā)表自己的演講等。最后的活動建議,也是很有意義,讓學生感到不僅學到的是一篇課文知識,而且還有那么多的問題值得研究。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設計二,注重的是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先抓住重點段落與內容。然后是學法為先導,尊重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匯報交流,基本是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但學生停留在文本的表層了,沒有深入意義的探究,教師也沒有深入的挖掘,思路凌亂。導游與采訪只是對文本的重復,沒有意義的生成。后面的讀寫結合,顯得牽強。
    我的反思
    1、沒有教師的解構(包括解讀)就沒有很好的課堂建構。所謂解構就是教師帶著一種對傳統(tǒng)的反思與挑戰(zhàn)來解讀文本。教師要考慮的是文本還有沒有其他意義的生成性,因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過程,學生能夠向什么樣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應該有所預測與估計,然后根據(jù)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考慮怎么教,如何建構課堂教學。現(xiàn)在有的教師,不能駕馭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主要原因,教師事先沒有把課文解讀好,教師不能帶著一種逆向的思維,或叛逆的思想,或沒有多角度的考慮問題,那么課堂教學就會變成了教學的流程。設計一,對文本的解構,就有一種生成的意義,從課前的三個問題的設計足以看出對文本意義的理解。設計二,教學過程沒有生成意義,是因為教師就沒有對文本解讀到位,例如,對中國贈送聯(lián)合國世紀寶鼎的意義,究竟在哪里?我光靠學生是不能完全體會到位的,為什么要象征團結、和平、統(tǒng)一、權威這是最重要的價值。
    2、不要過于追求教學形式。什么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值得探究,從實際課堂反應,學生所說的學習方式,其實都是形式,也很籠統(tǒng),而且蜻蜓點水,有的可以說自己也沒明白。面對學習方式,學生說出了那么多花樣,可是真正怎么學的,學生還是用正統(tǒng)的方法。那么在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是怎么引導的呢?無非還是按著自己的預案,讓學生按著課文結構的有序性,課堂的程序性來匯報。因為不這樣教學無法操作,我稱為掛羊頭賣狗肉。另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糊性,值得警惕,沒有明確的問題,泛泛的合作,到底能解決多少問題。設計二的讀寫結合,目的是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基礎性,但也不要牽強附會。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2
    設計思想:語文教學要從課文的主題本位、內容本位向言語的能力本位、品質本位轉化。一、出示作家卡片季羨林季羨林,當代著名語言學家他的散文,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二、出示一組詞語和句字,讀中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1.出示一組詞語
    花團錦簇滿院生輝
    五彩繽紛萬紫千紅
    美不勝收
    (這些詞語雖然都是描寫花的美麗,但各有側重,分別描寫花的形態(tài)、花的光澤、花的顏色,最有一詞是概括。)
    2.出示兩句話
    夜來香的香氣熏透了整個庭院,是我什么時候也不會忘記的。
    夾竹桃的香氣毫不含糊,濃濃烈烈地從花枝上襲了下來。
    品味詞語:熏透、襲、濃濃烈烈
    三、理清文章思路
    1.課文題目就叫夾竹桃,這是一篇寫物的散文。速度課文,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直接表明了作者對夾竹桃的態(tài)度。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文章的開頭和結為兩個自然段
    2.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作者的態(tài)度是什么點紅最值得流連最值得回憶。
    (1)流連和回憶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前者指看到夾竹桃后不忍離開,后者指夾竹桃雖然不在眼前,但一直想起它。)
    最值得流連最值得回憶放到第一段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2)讀懂了這個開頭,你一定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問題。請你質疑
    為什么夾竹桃并不名貴,也不最美麗,但作者卻最值得流連和回憶它
    3.其實帶著這個問題,當你讀完全文的時候,我相信你已經找到了答案。
    (1)那就是指名讀:(結尾)
    (2)當你讀懂這個結尾的時候,我相信你已經找到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點。你找到的是什么
    板書:韌性?引起我幻想?
    四、學習韌性部分
    1.課文哪里專門寫到夾竹桃的韌性認真讀讀第四自然段,你從哪里讀出夾竹桃的韌性隨機出示相關句字,評析詞句。
    (1)第一句的兩個又,看出韌性,堅持不懈的開花。從悄悄地一聲不響看出它默默無聞、謙虛、不張揚的個性。
    (2)第二句中的無日不迎風吐艷,看出夾竹桃每天都堅持開出美麗的花。
    出示句子,與原句對比:
    在春夏秋三季里,看不出有什么無日不迎風吐艷。
    (原句寫的更具體,對夾竹桃有更多的考驗,不管環(huán)境適合還是惡劣,夾竹桃不受任何影響,每天堅持開出美麗的花朵。這樣就更加看出它的韌性。)
    (板書:無日不吐艷)
    (3)第三句話讀上去有些重復的感覺,你能發(fā)現(xiàn)嗎
    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迎春花就是代表春天,而玉簪花和菊花就是代表秋天,那么前面再寫從春天一直到秋天不是意思重復了嗎
    (其實意思并沒有重復,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強調的是時間不間斷,而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強調的是各種花都不放棄。)
    板書:無不奉陪(能否也加個日)不行,無不奉陪不僅強調每天奉陪,而且強調每種花都奉陪。這里一字不能多,上面一字不能少。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季羨林語言風格率真而不乏睿智。
    2.欣賞幾句描寫花的句字,體會季羨林語言風格質樸而不是典雅。
    師:剛上課時,我們就欣賞到課文五個描寫花形花色的成語和兩句描寫花香的句字。我們體會到了季羨林先生質樸而不失典雅的語言風格?,F(xiàn)在讓我們再來欣賞這樣一句話。
    出示:一到秋天,玉簪花帶來凄清的寒意,菊花則在秋風中怒放。
    師:為什么同樣是秋天里的兩種花,為什么給人的感覺是如此的不同作者描寫得有沒有道理呢出示玉簪花和句話的圖片,圖文對照朗讀感受。
    師: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寫了兩種花,不僅有外在的形象,更有內在的情愫,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季羨林老先生質樸而不失典雅的語言風格。
    3.師指著板書引入思考,課文第四自然段從幾個方面來寫夾竹桃的韌性的第一方面能否也用上無不來概括。
    板書:無日不開花
    4.作者不僅描寫出了夾竹桃的韌性,而且他有時怎樣評價這種韌性的呢出示并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改成陳述句對比朗讀,體會語氣。
    五、學習幻想部分
    1.夾竹桃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幻想,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出示:
    我幻想它是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眼前就真的展現(xiàn)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它是_______,我就真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這樣的句式展開一種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感受季羨林散文的睿智風格。
    課文學完了,我們通過這篇散文的學習,初步領略了季羨林先生的語言風格
    出示:質樸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師: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從哪里能夠感受到季羨林先生的睿智
    比如:
    將夾竹桃與其他花對比的手法,突出夾竹桃的韌性。
    開頭設置懸念,結尾總結提升,首尾呼應。
    這樣的韌性,不僅對花來說是可貴的,對人來說也是可貴的。
    作者愛上夾竹桃,是因為夾竹桃給作者帶來了美,它讓作者產生許多聯(lián)想,這是一種形象的美,而夾竹桃的韌性,則給作者留下了精神的美。
    板書設計:
    其他的花夾竹桃
    韌性引起幻想
    一年三季花開花落無日不開花
    萬紫千紅無日不吐艷
    無不奉陪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3
    一、教材簡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課文既有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文質兼美,富有人情味,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后一部分概括優(yōu)美,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fā)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
    二、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有五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理解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從悟字出發(fā),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三、教學思路及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景。關于閱讀教學,標準中進一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
    以上從課程標準中囫圇吞棗地搬來的幾句,權當本課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為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情感氛圍為特色。
    首先,教師應定好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位置,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者,為激勵、組織學生主動的去學道、悟道,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特殊學者。這是學生得以自主學習的前提。這種教師角色位置的變換,從以下的教學設計中可以體現(xiàn)。
    一、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選讀書方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做的才學得會。本篇課文的第一部分,是具體事例的記敘,具有情景性和情節(jié)性,在理解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的特點,自定讀書方法,如小組編演短劇,練習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分析表達方式,甚至于把文字改變成漫畫等等方法自讀自學。讓學生在編、說、讀、演、議等實踐活動中完成對語言文字先領悟內化,再積累外化的過程。體會文中母親對子女的感性的愛,父親的充滿理性的愛。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有個性才會有創(chuàng)新。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fā)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情況,從老師提供的兩種學習方法中,選擇一種自讀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觸較深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受,文體不限,可以是短文、詩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發(fā)現(xiàn)難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試著自己回答,或與同學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助。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熱情的鼓勵和嚴厲的警告都源于愛,只不過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三、立足課內,放眼課外。語文教育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積累是語文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關于積累的理念,在新近修訂后的語文教材中已有充分的體現(xiàn)。)倘若僅僅是讓學生讀好、讀透教科書上的內容,積累的量畢竟是有限的。為學生課外閱讀創(chuàng)造智力背景,積方法、打基礎、激興趣,也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任務之一。在解答了學生的質疑問難之后,出示《父親的愛》一文,讓學生進行比較性快速閱讀,鞏固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拋磚引玉;布置自主性、開放性的作業(yè):1.同學間互相推薦閱讀反映親情和人與人彼此關愛的文章或書籍。2.寫一寫你感受到的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是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聽到的或看到的。
    總之,本課教學的設計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不過多使用電教及其他輔助手段,教學程序也比較簡潔,重在讓學生自讀,對語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學過程簡述
    (第一課時和第三課時略,只列出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引入新課。讀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對反義短語的對比語氣。
    二、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情感思路。小組討論或自己獨立閱讀思考,課文主角巴迪在這件事情中的情感哪些變化,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
    三、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弄清了巴迪的情感變化,提出不理解的語句或別的問題,師生討論,各抒己見,共同探討提出的問題。(此間老師注意把握重點與主次,起好激發(fā)和主導作用。)
    四、自選學法,加深理解與積累。出示學習方法:1、練習分角色朗讀或把文中的情景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來:2、文章中什么使你感受最深,把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寫出來;3、辯論:兩種斷言究竟誰好誰壞。(此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一種學法各自進行學習,老師巡視點撥。朗讀或表演練習好了的同學,寫好感受的同學自己到講臺上展示給大家。)
    五、拓展閱讀,增加積累。讓學生用快速閱讀的方式,閱讀〈〈父親的愛〉〉一文,讀后評論此文和課文的異同。(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及文章的表達方式上進行思考比較。)
    六、布置開放性作業(yè)。1、同學間互相推薦閱讀體現(xiàn)親情的文章或書籍。2、寫一寫你親身感受到的或見到過的父母關愛子女的事例。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4
    一、教學目標1.掌握主題文本:(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2)找出重點描寫茉莉花的句子和描寫爸爸、媽媽細節(jié)的語句,在反復朗讀中體會理解。2.感悟文本主題:從課文對故事細節(jié)的描寫和對茉莉花的描寫中,感悟出愛就是時時處處為對方著(zhuo)想這么一個主題。愛就像茉莉一樣,雖然平淡無奇,但是它潔白純凈,清香彌漫,平凡但又珍貴。
    3.培養(yǎng)語文品質:
    (1)從課文描寫爸爸、媽媽的許多細節(jié)中準確體會愛的具體內涵,從而培養(yǎng)感悟的準確性。
    (2)從各個細節(jié)折射出的愛的具體內涵中,提煉出課文關于愛的主題:愛就是時時處處為對方著(zhuo)想,并與茉莉進行比較,找到兩者的相似意蘊,它們雖然平凡,但純潔而珍貴,散發(fā)著人性的芳香,從而培養(yǎng)感悟的深刻性。
    (3)聯(lián)系學生家庭生活,交流自己父母之間愛的種種細節(jié),豐富對本文關于愛的主題的認識。同時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用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悟的豐富性。
    二、教學板塊設計
    (一)揭題質疑,體會茉莉的特點
    1.讀課題,質疑:愛為什么像茉莉呢?愛到底像茉莉的什么呢?
    (1)出示課文中描寫茉莉花的句子:
    媽媽尋思了一會兒,隨手指著那株平淡無奇的茉莉花,說:就像茉莉吧。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進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進瓶里,一股清香頓時彌漫開來。
    病房里,那簇茉莉顯得更加潔白純凈。他送來縷縷幽香,裊裊地鉆到我們的心中。
    (2)指名朗讀,找出描寫茉莉特點的詞語。
    板書:平淡無奇、潔白純凈、清香四溢
    (3)在課文中,作者三處描寫到了茉莉的某些特點。現(xiàn)在請用一句話將茉莉的特點完整地表達出來(提示用雖然但是的句式)。
    (二)學習6~8自然段,初步體會細節(jié)描寫中表現(xiàn)出的父母之間的愛。
    1.課文為我們講訴了一個發(fā)生在作者家里的普通的故事。誰能用最簡單的話說一說這個故事的內容。(媽媽得了急病住院,爸爸出差回來,到醫(yī)院陪護媽媽,表達了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真愛。)
    2.仔細讀讀7~8自然段,說說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媽媽和爸爸之間的愛?
    出示:
    記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訴他我進了醫(yī)院,不然他會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yī)院。此后,他每天都去醫(yī)院。
    (在品析中體會媽媽對爸爸的愛,表現(xiàn)在自己雖然生病了,但還為對方著想,讓對方先把餃子吃完,再告訴自己生病住院。爸爸對媽媽的愛,表現(xiàn)在自己出差回家,又累又餓,但知道對方住院以后,顧不了自己旅途的疲勞和饑餓,先去探望對方。遇到困難時,她們首先為對方著想,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處境。)
    隨機板書:記住直奔
    3.師:同學們,爸爸和媽媽都深深地愛著對方,碰到意外,都能夠為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處境。(板書:為對方著想)
    師:同學們,在7、8自然段中,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都是從細微的地方表現(xiàn)出來的,有時是一句不經意的話,有時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這樣的話,這樣的舉動,在文章中我們就稱為細節(jié)。(板書:細節(jié))
    (三)學習7~18自然段,由扶到放,進一步體會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
    1.自讀在一天清晨中發(fā)生的事情,看看從哪些細節(jié)中可以體會到爸爸與媽媽之間的愛。在重點語句上圈圈劃劃,并做些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2.引導學生對重點細節(jié)的品讀和感悟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囑,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yī)院去。(問:叮囑能否改成囑咐?爸爸為什么要叮囑?)
    媽媽睡在病床上,嘴角掛著恬靜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問:爸爸為什么要緊握著媽媽的手?板書:緊握)
    我夜里睡得沉,你媽媽有事又不肯叫醒我,這樣睡,她一動我就驚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邊睡著了,我怕驚動他不敢動。不知不覺,手腳都麻木了。(問:媽媽為什么不敢動?板書不敢動。既然媽媽手腳都麻木了,為什么嘴角還掛著恬靜的微笑?)
    上述三句相關聯(lián)的話對比朗讀,進一步體會父母之間的真切深沉的愛。
    初生的陽光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問:探能否換成照、射等?出示插圖,問:到底是什么讓一切變得那么靜謐美好,又是什么讓這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
    3.師:同學們,在課文描寫的這些細節(jié)當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爸爸和媽媽之間的那份真切深沉的愛。他們的愛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寧愿自己受點苦和累,也要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板書:愛就是時時處處)
    4.出示17、18自然段,感情朗讀,說說為什么愛如茉莉?作者為什么最后要反復說:愛如茉莉?
    (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就像茉莉那樣,雖然平淡無奇,但是純潔美好,充滿人間真情,芳香四溢。反復寫愛若茉莉就是為了強調爸爸和媽媽之間這種愛的純潔與珍貴。)
    (四)聯(lián)系生活,拓展深化
    1.在你家里,你能夠通過一兩個細節(jié)來傳達你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前置性作業(yè),交流)
    2.用一句比喻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然后交流。
    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于愛的名言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印度]泰戈爾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暗。[法國]羅曼羅蘭
    板書設計
    愛如茉莉
    記住直奔平淡無奇
    叮囑潔白純凈
    不敢動緊握清香彌漫
    細節(jié)
    愛就是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5
    《栩栩如生的小動物》設計思路-小學語文教案
    單元導讀課,之前聽過幾次,但是真正上導讀課,還是第一次,說實在的,這么多年,一直沒正式講過語文課,所以,當領導安排我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心里著實打鼓,從備課到課件制作,到試講再到正式講課,加上幾個語文教研組長的指導,自己對導讀課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說收獲頗豐?,F(xiàn)在簡單結合自己的課談一下設計。
    我的這節(jié)課主要主要圍繞“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一注意進行了兩方面的導向,一是導方法,二是導內容。
    首先開課伊始,先進行本單元的經典誦讀,朗朗上口、富有韻味的的詩經誦讀,導入了課前的關于小動物的演講,讓學生初步感受自己眼中的可愛的小動物的形象,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并在富有趣味的話題中,自然進入本單元的導語學習。
    然后結合導語,讓學生提煉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單元課文之前必須先閱讀導語,知道閱讀導語的重要性,這也是學習單元的第一步。
    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上,主要是引領學生先從整體上對本單元的課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去初步感受作家眼中這些栩栩如生的動物形象,并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單元課文,選擇最感興趣的課文段落進行體會感悟動物形象,在學生的交流的同時,讓學生知道,學習本單元課文,體會動物形象,最常見的幾種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要詞句段體會感悟,邊讀邊想象動物的形象。這樣以來,明確了學習方法就便于在以后的學習中知道如何去做。我認為在導讀課上學到些有效閱讀本單元課文的方法,這樣做導讀課最終才有意義,最終才有長遠的發(fā)展,最終才能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
    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又抓住了語文園地的關于動物的詞語進行初讀背誦,讓學生明確對于課文中的詞語也應該采用一些合適的方法,比如劃一劃,讀一讀,背一背的方式,并在習作中可以加以運用。
    之后的習作準備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讓學生自讀習作要求,初步明確習作的要求,并且引導學生初步談出接下來的時間要準備習作,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準備,鑒于本次習作是寫身邊熟悉的小動物,為了讓學生有內容可寫,我特地抓住了如何觀察,讓學生了解觀察小動物的方法,便于在以后的兩個周內有目的性的進行觀察。學生知道了觀察小動物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喂一喂、玩一玩等方式,就能寫出動物的特點。不至于上來就寫不了解的動物,如大熊貓、長頸鹿等!
    本單元的課外拓展閱讀是法布爾的《昆蟲記》,為了提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我選擇了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昆蟲——蟬,也是他們很熟悉的昆蟲。開始,我選擇的是螳螂,我從昆蟲記中選擇了一段描寫螳螂優(yōu)美外形的一段話,讓學生猜是什么昆蟲,然后提升學生螳螂表面看起來溫柔,實際上是很殘忍的動物,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可是試講后,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根本猜不出螳螂,學生似乎不太了解螳螂,所以,我選擇了知了猴蛻變成蟬的過程,讓學生有興趣去讀。
    就這樣,一節(jié)課的時間,我?guī)е鴮W生基本理清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學生初讀的第一感受;了解了學習語文不僅是學習課文,還要學習詞語,積累詞語,還有習作、閱讀等內容,明確更重要的是明確了在學習單元的時候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基本達成了課的設計初衷。
    當然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也很多,如學生在初讀感知的環(huán)節(jié)中,時間不夠充裕,導致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要和讀書感受。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導入《昆蟲記》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猜昆蟲時,學生沒有猜中,答案五花八門,我在處理的時候有些急,沒有讓學生充分讀,在學生沒有讀懂理解的情況下,導致課堂亂,學生少思考的時間。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6
    1、聽音樂提問,引起課題(放錄音、流水聲)提問:
    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你們喜歡水嗎?水有什么用處呢?如果沒有水會怎么樣?(幼兒討論后發(fā)言)
    2、教師小結:對了,我們人需要水,植物和動物也需要水,而且需要清潔干凈的水,如果水被污染了,(學習詞:污染),那么,水生動物會怎樣呢?(幼兒自由回答),水生動物到底會怎樣呢?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
    流程(二)通過看錄像,讓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及帶來的危害。
    1、第一次放錄像后問:水生動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它們生活得怎么樣?(討論發(fā)言)
    2、第二次放錄像后問:現(xiàn)在水生動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里?(畫面上出現(xiàn)水生動物生活在污染的環(huán)境中),聽聽它們喊什么?
    3、第三次放錄像定格,放錄音:(呼喚聲:唉呀,我實在受不了了,快悶死了,救救我們吧?。?BR>    放完錄音后問:哎呀,水生動物在呼喊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熬让克鷦游锏募依锏降装l(fā)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怎么說的(放錄像)。
    動物甲: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原來的家到處是靜靜的清水,綠綠的水草,空氣真好,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我們非常快樂。
    動物乙:可是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實在太差了,水面上經常漂浮著塑料袋、爛菜、瓜皮果殼、廢紙和各種垃圾,這些垃圾慢慢地腐爛,整條河水都被這些污染物弄得臭哄哄的。
    動物丙:你們看,每天這個管子還排出許多有毒的污水,使我們的呼吸感到困難,透不過氣來,許多伙伴已經死亡了,看,蝦公公也已經生病了(咳嗽),快救救我們吧!
    4、小結:現(xiàn)在,你們知道水生動物的家里,發(fā)生什么事了吧,原來水生動物生活得非??鞓罚驗樗鼈兊募依锒际庆o靜的清水,綠綠的水草,空氣真好,現(xiàn)在,生活在污染水里的水生動物們非常難過,很不快樂,我們怎樣幫助水生動物呢?
    教學設計思路模板語文 篇7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
    2、通過多種方式朗讀、感悟課文;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課文內容;用漸漸說句子,積累語言。
    3、懂得遇到困難要認真觀察,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解決。
    教學重點、難點:
    朗讀感悟課文;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教具準備:
    小礦泉水瓶多個,小石子若干,道具一套,課件一組。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新課。
    二、復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生讀、一生對其評價,師指導讀,再指生朗讀,齊讀。)
    2、學習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烏鴉喝到水所想的辦法。
    (2)生分組按課文內容進行實驗。
    (3)用漸漸說句子。
    (4)指導讀二、三段。
    (5)用一句話夸夸烏鴉。
    3、學生創(chuàng)作課本劇進行表演。
    四、拓展思維:如果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
    五、總結本節(jié)課學生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
    如何讓低年級的學生樂學、愿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在《烏鴉喝水》一課的教學中做了有益的嘗試。
    一、培養(yǎng)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
    在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看一下我們班的同學表演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同學們是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學生在分組創(chuàng)作課本劇的過程中都是很積極地把自己的好點子獻出來,結果馮瑋同學的表演更是讓大家耳目一新。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