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1500字7篇

字號:


    作為一名辛勤培育祖國花朵的教師,在教學前準備好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可以讓教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怎么才能把這一篇教學設計寫好呢?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現(xiàn)在推薦你閱讀一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1
    納稅。課本第98頁的內容和第99頁的例5
    1、理解稅收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2、建立正確的納稅觀,懂得納稅的重要性。
    理解納稅的專有名詞,會計算應納稅額。
    實物投影。
    一、學前導入:
    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說過有關稅收的知識嗎?板書:納稅。
    二、展示學習目標:
    理解納稅含義,懂得應納稅額。
    三、討論發(fā)現(xiàn):
    1、什么人需要納稅?
    2、為什么要納稅?
    3、你認為你身邊的哪些事物是國家用稅收款投資完成的?明確:1、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應該依法納稅。
    2、納稅是根據(jù)國家稅法的有關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3、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fā)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yè)。
    稅收主要分為消費稅、增值稅、營業(yè)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類。繳納的稅款叫作應納稅額,應納稅額與各種收入(銷售額、營業(yè)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四、鞏固練習:
    出示例5: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yè)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多少萬元?(多名學生板書演示)
    求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就是求30萬元的5﹪是多少。即:30×5﹪=1.5(萬元)
    答:十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約1.5萬元。
    五、作業(yè)安排:
    課本練習二十三第102頁第
    4、5題。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99、100頁的內容。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2
    教材分析:
    《有余數(shù)除法》學生對于除法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有余數(shù)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建立余數(shù),有余數(shù)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數(shù)的含義,探究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并知道有余數(shù)的除法各部分名稱,并且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教學目標:
    1、探索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積累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經驗。
    2、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教學關鍵:
    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教具準備:
    課件、掛圖等。
    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性。
    學情分析:
    由于二年級學生,他們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想象豐富,求知欲旺盛;學習責任感不斷增強,但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fā);他們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因此,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積極心態(tài),是他們通過思考,提高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也是教師需努力和強化之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里,余數(shù)和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2、練一練:16÷818÷821÷8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師:上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分橘子的問題,學習了用豎式計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數(shù)21換成55,你會做嗎?(出示分草莓畫面,讓學生理解題
    意,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幾個,還剩幾個?
    3、探究試商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提問:要解決“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可以怎樣列式?
    (2)指名回答,板書:55÷8
    師過渡語:面對要分的數(shù)目比較大,當我們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繼續(xù)利用學
    具來分是比較麻煩和困難的,那怎么辦呢?
    (3)先引導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5)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8和幾相乘的積最接近55,又比55小。
    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列式55÷8=6(個)……7個。
    (6)啟發(fā)學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通過集體交流,使學生認識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的情況,所有
    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shù)。
    2、再次組織小組討論:怎樣估計兩數(shù)相除所得的商?
    集體交流,達成共識: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shù)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shù),但
    又要比被除數(shù)小。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除數(shù)與幾相乘的積最接
    近被除數(shù),又比被除數(shù)小,商就是幾。二乘,商和除數(shù)相乘。三減,被除數(shù)減
    去商與除數(shù)的乘積。四比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
    4、應用試商的方法填空:P5“試一試”。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3
    1、口算(看卡片視算)表內乘法若干題
    2、口答(看課件口答)
    30是幾個十 800是幾個百 100是幾個十 90是幾個十
    6000是幾個千 500是幾個百 4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17個百呢
    3、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新問題。
    1、課件出示游樂項目,最后定格游樂項目價格表:
    旋轉木馬:2元 碰碰車:3元 急流勇進:6元
    登月火箭:8元 過山車:10元 水上摩托:80元
    水上快艇:40元
    2、你能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嗎?
    3、集體交流討論,教師把學生的問題算式歸類板書:
    表內乘法一類 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類 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類 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
    60x3= 200x7= 900x3=
    600x3= 20xxx7= 9000x3=
    請學生觀察說說是根據(jù)什么分類的
    請列式計算的學生介紹自己計算的方法
    4、通過練習提煉算法
    看課件搶答:6x3= 20x7= 90x3=
    請算得特別快的同學介紹方法
    教師小結:計算整十、整百和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先用乘法口訣計算出積,再看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1、看游樂項目價格表同桌相互提乘法問題,并列式計算。
    2、看卡片視算(算出得數(shù)后馬上舉手)抽生說得數(shù),數(shù)學書71頁第1題
    3、完成《課堂作業(yè)本》30頁
    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
    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學習作者一絲不茍,探究質疑的治學態(tài)度,培養(yǎng)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
    一、提高理解和運用漢民族語言的能力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二、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是本文難點。
    討論法點撥法
    一課時
    一、檢測預習
    【解釋下列詞語或根據(jù)釋義寫出詞語】
    咬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指死摳字眼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錙銖必較:對極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十分計較。錙、銖,古代重量單位。
    索然無味:乏味,形容沒有興趣的樣子。文中指提不起興趣。
    清沁肺腑:文中指清新氣息滲入了人的內心。
    付梓:古時用木板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因此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
    白鳴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貶義)
    乞靈:指請求神佛幫助。文中指請求書本及詞藻典故的幫助。含貶義。
    二、速讀課文,問題思考,討論交流。
    1、你能從中看出文章的寫作思路嗎
    第一部分指出:文字與思想情感的關系,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情感上的“推敲”。
    后一部分指出:用字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運用文字聯(lián)想意義,“惟陳言之務去”。
    全文主旨: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精神,為文應刻苦自勵,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達到藝術之美。
    2、你會對下面幾個例子從“咬文嚼字”的角度進行分析嗎
    例一:“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
    例二:《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例三:“僧推月下門”一句詩的推敲。
    例四:《惠山烹小龍團》詩中三、四兩句的內涵剖析。
    【這個思考探究活動是開放性的,允許學生自主思維】
    第一例:句式有所變換,隨著句式變動,感情色彩也有極大的變動,特別是“你這……”帶有極端憎惡的驚嘆語氣,表現(xiàn)著強烈的情感。但不能認為這樣改動一律有效,有的不僅不能表現(xiàn)強烈感情,反而會造出一句病句?!澳氵@革命家的風度”并不能成為句子。
    第二例:【除了作者的分析外,實際上允許學生各抒己見。王若虛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窟@則事例也告訴我們換一字、一句都會改變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至于簡筆還是繁筆,應是“各得其宜.各盡其妙”。
    第三例【應該聯(lián)系詩歌背景來分析,作者的觀點不一定準確,但探究質疑的精神是我們應學習的】
    作者認為“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而“敲”就顯得拘禮些?!巴啤焙眠€是“敲”好正如作者所說:“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BR>    第四例,蘇東坡《惠山烹小龍團》詩的三四句.明月照著泉水與清茶泡在泉水里有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這是善用字的聯(lián)想意義.含混之中有蘊藉。
    3、理解“咬文嚼字”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首先“咬文嚼字”是煉字的過程,是對語言文字的選擇加工和錘煉,選擇那些既表達意思又體現(xiàn)思想情感的語言。
    其次.“咬文嚼字”是閱讀或寫作的一種嚴謹態(tài)度,表面上它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其三,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其四,既要善于運用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又要防止“套板反應”,本著運用文字所應用的嚴謹精神,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新鮮而真切的情趣。
    三、遷移運用,試比較下列來自生活中的例子
    ☆你這混蛋--你是混蛋--你是個混蛋--你真是混蛋
    ☆你真是的--你這個人真是的--你這人真是的
    ☆你客氣什么--你這么客氣干什么--你不用這么客氣
    ☆我要來去石獅吃桌子--我到石獅給朋友請吃飯--我到石獅赴宴
    ☆我白白米養(yǎng)了你這蹲窩雞--我用盡心血養(yǎng)你真沒用--我含辛茹苦養(yǎng)了你這不肖子
    ☆我快要死了,你怎么這樣沒用--我老了,你怎么總是長不大--我已是風燭殘年了,你怎么這么不成器
    ☆網(wǎng)絡語言:我靠-我暈-我被打敗了--老大爺:我犯糊涂了--俗語:我如墜五里霧中--書面語:這簡直不可思議
    四、拓展思維
    范題引路
    請同學們從“煉字”的角度出發(fā),在下文中的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
    女人反對重男輕女,卻又常常跑到“減肥訓練班”。
    臉皮厚的人,最常說的--句話是“我待你不薄”。
    招聘大都是“有經驗者優(yōu)先”,①則相反。
    有人請假的理由是“病假”.只因為②。
    從電話費的帳單中.最能體會出“③”的道理。
    沒錢的流浪者,叫“游民”,有錢的流浪者,叫“④”。青春不要“留白”,可也千萬別“白留”。
    大學生只有當月未囊空如洗時,才會給雙親寫寥寥數(shù)語,因為,惟有家書才能“⑤”。
    白手起家的富翁,有的是從“⑥”干起的。
    以前,父母的話對子女是一言九鼎;而今,子女對父母的話則是一言九“頂”。
    答案①招婿②病是假的③言多必失④游客⑤抵萬金⑥黑手
    五、作業(yè)
    完成《導學》“能力訓練“
    預習《讀《伊索寓言《
    本文是文論,針對性強,觀點集中明確,學生不難自己理解。教師引導學生以子都為主,能快速掌握文章關鍵語段、語句,分析、評價作者觀點,學習作者一絲不茍,探究質疑的治學態(tài)度,培養(yǎng)準確運用祖國語言的精神。抓住重點語段與關鍵詞,并且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概括歸納。
    對語言的運用,希望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實例,咀嚼品味語詞的不同用法與作用,能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運用語詞,精確遣詞造句的能力。
    本課努力把文本提供的實例與生活情境結合,貼近學生生活與生命、情感體驗,學生較為吸取,學習效果較好。
    學生還未能夠從生活中提取信息,加以分析和比較,可以讓他們在課后互相合作,通過報刊閱讀或生活語的采集,做進一步的比較提煉與提高。也可以提供平時習作片段,大家都來“咬文嚼字”,互挑毛病,互相促進。
    惜緣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突出思維訓練為主要目標。
    1.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關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素材,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只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
    2.重視對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過程,感受成功的快樂。
    3.完成課堂活動卡,把學生的算法進行歸納總結,分類整理,讓學生在感受算法多樣性的同時,形成歸納概括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引導學生回憶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指名回答各自的面積計算公式)
    2.引導學生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組合而成的圖形)
    師:同學們觀察這些圖形,它們分別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呢?(學生觀察后回答)
    師講解:這樣的圖形,我們稱為組合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估計組合圖形的面積。
    (課件出示教材88頁例題圖)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是什么圖形?(組合圖形)
    師:這是智慧老人家客廳的平面圖。智慧老人準備給客廳鋪上地板,你們知道應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嗎?
    (1)學生估計至少要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2)組內交流估計的方法。
    預設
    生1:把客廳看成長方形,6×7=42,客廳的面積不到42m2。
    生2:把客廳看成邊長是6m的正方形,估計其面積是36m2。
    2.實現(xiàn)轉化,明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1)質疑:怎樣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呢?
    (引導學生根據(jù)剛才的估計策略把組合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規(guī)則圖形,再計算其面積)
    (2)動手實踐,探究轉化的方法。
    (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把組合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
    ①小組合作探究,將探究的結果填在課堂活動卡上。
    ②各組組長匯報本組的轉化方法和轉化結果,教師進行匯總。
    師:你們是怎樣轉化的?分別轉化成了什么圖形呢?
    分割法:
    添補法:
    割補法:
    (3)觀察比較,優(yōu)化解題方法。
    師:在這些轉化方法中,哪些方法比較簡單、容易計算呢?
    預設
    生:在這些方法中,圖一、圖二、圖三、圖四比較簡單,容易計算。
    師:在進行圖形轉化時,我們的要求是簡單、易算。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5
    設計說明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本節(jié)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體現(xiàn)以下兩方面:
    1.借助情境指導學生有序整理知識體系,積累復習活動經驗。
    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比較多,在復習時必須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知識體系,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借助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引入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復習。然后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回顧相關的知識要點,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最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示將相關的知識要點形成體系,將分散的知識串聯(lián)起來,為后面形成知識網(wǎng)絡奠定基礎。
    2.重視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廣泛收集各種類型的習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答,開闊學生的思路,促進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單項復習、綜合復習,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引入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復習。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1題(4):1架飛機可以載客280人,3架這樣的飛機可以載客多少人?
    (2)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集體交流。
    (3)指名說算法后,一起回顧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數(shù)0前面的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乘,計算出積后,再看因數(shù)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整理知識體系。
    (1)想一想:在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這個單元,除了學習口算乘法之外,還學習了什么內容?
    (筆算乘法、解決問題)
    (2)討論:口算乘法、筆算乘法和解決問題分別包括哪些類型題?
    (口算乘法包括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幾百幾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的口算;筆算乘法包括不進位乘法和進位乘法;解決問題包括用估算解決問題和歸一、歸總問題)
    (3)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示把這個單元的知識要點表示出來。課件出示樣例:
    3.分類復習。
    (1)復習口算乘法:直接寫出下列算式的得數(shù),并說一說你的算法。
    80×3=70×9=40×6=
    100×5=6×300=7×60=
    900×2=2×200=400×7=
    (2)復習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
    ①課件出示:張阿姨要打一篇500個字的文章,平均每分鐘打69個字,估算一下,她7分鐘能打完這篇文章嗎?
    ②根據(jù)題意列出算式。(69×7)
    ③觀察算式,復習估算方法。
    ④完成解題過程。
    69×7≈490(個)
    490<500,所以她7分鐘不能打完這篇文章。
    ⑤估算。
    教學,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6
    一、教材內容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本課時安排在三角形的特性和分類之后進行的,它是學生以后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的基礎。學生在掌握知識方面:基本掌握三角形的分類,角的分類等有關知識;能力方面: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觀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教材特重視知識的探索宇發(fā)現(xiàn),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在呈現(xiàn)教學內容時,即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注意提供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學生通過量;剪;拼;算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fā)現(xiàn).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知識于技能: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量.剪.拼等活動,發(fā)現(xiàn)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并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并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因此概念的形成是通過量.算.拼等活動,讓學生探索.實驗.發(fā)現(xiàn).討論.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意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和作與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應用和創(chuàng)新意識。
    2.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推理.歸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
    五、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副三角板。
    學具準備:量角器.各種三角形.剪刀等。
    小學數(shù)學教學設計模板范文 篇7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本教學設計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4人為一小組在自主探究、交流中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給學生留出充分觀察、思考和發(fā)現(xiàn)新知的時間,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
    2、注重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及事例設計情境。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用學生熟悉和喜愛的事物及事例設計情境,為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生動有趣的資源。本教學設計著力挖掘學生生活中的素材來設計有關的數(shù)學內容,借助豆莢這一生活實物,編制6的乘法口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會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說出下列算式的得數(shù)和所用的口訣。(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回答)
    課件出示:5×2=3×1=3×3=4×2=4×3=
    2、說出下面每句口訣的前一句口訣和下一句口訣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口訣,指名回答)
    課件出示:三五十五二四得八四五二十
    3、揭示課題:以上是我們前幾節(jié)課學習的乘法口訣,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6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學過的乘法口訣及應用口訣進行計算。既鞏固了舊知,又為新知奠定了知識基礎。
    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60頁例6。
    (1)看圖填表。
    (課件出示教材60頁例6主題圖及相應表格)
    ①提問:圖中一共有幾個豆莢?每個豆莢里各有幾顆豆子?
    (6個豆莢,每個豆莢里都有6顆豆子)
    ②思考:1個豆莢里有6顆豆子,2個豆莢里有幾顆豆子呢?3個、4個……6個呢?請把你想到的結果填在表格中。
    預設:
    生1:2個豆莢里有12顆豆子。
    生2:3個豆莢里有18顆豆子。
    生3:4個豆莢里有24顆豆子。
    ……
    (2)整理乘法算式。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所填的結果按照順序列出幾個不同的乘法算式。
    預設
    生1:1×6=62×6=123×6=184×6=24
    5×6=306×6=36
    生2:前五個算式還可以這樣列:6×1=66×2=126×3=186×4=246×5=30
    解決方案,學生生活,小學數(shù)學,能動性,組織者